一、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论文文献综述)
钟贵洪[1](2021)在《运用日记让写作回归真实表达的策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纵观当今中学生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是凤毛麟角,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可谓铺天盖地,内容虚假、感情失真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一、追本溯源,分析造成作文失真的原因(一)学生所处的环境因素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对单一,活动的范围空间有限,视野狭窄,阅历浅薄等都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写出惊天动地的佳作来。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里,每天都背负着升学考试的压力,
艾尔登齐齐克[2](2021)在《部编版小学高段“记实”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S小学为例》文中认为
秦晓旭[3](2021)在《初中作文教学“意-言”转换的实践探究》文中提出
陈丽[4](2021)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通过艰苦奋斗积淀下来的伟大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根脉,也是中华文明经久不息的活力源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突出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及高中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情,结合自身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界最新的理论、策略研究,提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能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参考。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第一章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部分对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礼仪和核心思想理念两方面进行梳理。第三部分是第二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本部分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与调査分析两方面展开,总结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第三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本部分根据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实习的情况以及一线教师们的经验,分别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提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第五部分是结语。本部分总结本研究的意义和不足。
孙阅新[5](2021)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方兴未艾,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已取得很多值得赞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记叙文写作迫切需要有效策略的指导。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放问卷与调查走访等方式发现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记叙文写作教学不重视审题立意、不注重素材积累、未强化情感体验、未突出文章构思、不重视联想与想象、片面追求语言华丽、作文评改简单化、范文模仿借鉴不够灵活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记叙文写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丰富、方式不灵活、平常训练较随意、写作教学未激发兴趣、不重视思维训练和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未能有机结合。针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本文提出了针对教师和学生具体可行的策略:更新记叙文写作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记叙文写作训练、积极创设记叙文写作教学情境、精选优秀范文借鉴写作技法、强化记叙文写作思维训练、注重记叙文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大力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重视记叙文的评改与传播。
李雅[6](2021)在《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现状研究 ——以太原市小店区J小学为例》文中认为作文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它需要有识字和写字的基础、阅读理解的积累、口语交际的逻辑和综合能力的反映,是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教学经验中得知:许多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不积极,甚至排斥,在作文学习上依旧是欠缺兴趣、阅读和方法,许多家长对此也无能为力。基于此状,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持续恶化,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序列化所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状态。本文是笔者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焦点围绕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从教师、学生和小学高段这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根据美国卡茨理论,把9名教师分为求生阶段型、巩固阶段型、更新阶段型、成熟阶段型四大类,再结合叶圣陶教学理论和自身教学实践,把作文序列化教学的过程分为:创设、分析、欣赏和表达四大步,在此基础上重点根据他们的课堂实录形成本研究,内容如下所示:第一章绪论。旨在分析作文序列化的本质及前人的相关研究,包括研究缘起、目的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基本现状。第一部分介绍小店区J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整体实施情况。第二部分根据美国卡茨理论把随机抽取的小学高段9名教师分为求生阶段型、巩固阶段型、更新阶段型、成熟阶段型四大阶段。为了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适性,笔者分别对各个阶段抽取1名老师的任意一节作文课进行了课堂实录。第三部分对上述老师的课堂实录从“创设、分析、欣赏、表达”四大角度进行编码分析。第三章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笔者根据第二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课堂实录及编码分析,以“创设、分析、欣赏、表达”为纬度,依次剖析作文序列化教学的问题及成因所在,为一线教师现有的教学经验提供更多的理论知识。第四章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提升策略。笔者根据教师在“创设、分析、欣赏、表达”四大环节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在教师现有的教学水平上,为了更好的、有序的发展作文序列化教学、提升学生兴趣,提出相应的策略。
王芸[7](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河堡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相比城市地区落后。习作来源于生活,农村教育受制于客观条件,习作教学困难重重。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农村小学生快速融入到写作需要的情境中,对习作内容的创作和情感的抒发有着极大帮助,也满足农村小学生在客观条件匮乏的情况下,写作需积极利用身边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的需求。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可以化解农村教师习作课“逼着学生表达”的尴尬,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为习作教学注入活力。本文以西河堡小学为例,访谈调查一线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了解情境教学法在西河堡小学习作课堂中应用的实际效果,笔者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多数教师认为情境教学法非常适用于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并且学生对于情境教学法的接受程度较高。目前,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和学生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水平普遍不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多流于形式,缺少深度和广度。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据此提出以下原则和策略: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习作教学的原则有创新性、启发性、情感性和趣味性四点。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有:厘清概念,精心备课巧设计;依托农村,真听真看助感知;课后帮扶,分享交流共进步。最后,笔者依据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和策略,设计了教学案例,以供广大一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借鉴参考。
陈怡彤[8](2021)在《余映潮写作教学思想探究》文中提出写作是语文科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一,写作能力也是一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在当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致力于写作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率一直是众多教师共同的追求。但现实的写作教学态势不容乐观,教师无从切入教学,学生笔下无事可写,依然存在表面热闹,内里空泛的情况,但余映潮先生长期深入写作教学一线,有诸多富有创造性、实用性、普适性的写作教学思想可为众多研究者提供启示与思考,值得推广开来。余映潮先生在一线进行写作教学对教学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且留下了许多可供参考的一手资料,笔者通过深入研究余映潮先生的着作、论文、课例,发现余映潮先生在写作教学的目的、选材、训练指导、评改上均有独特的教学思想,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写作教学体系,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对当下写作教学有很高的指导价值。所以,本文的撰述以期丰富语文课程教学的思想体系,同时希望能够改善当前的写作教学问题。本文从结构安排上,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结语。绪论主要由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构成。正文部分共有四章组成。第一章分析余映潮先生的写作教学目的观,主要从主体写作动机的激发、“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树立、“语言学用”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来分别论述。第二章从选材应遵循的标准、全面开发写作素材资源两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并对余映潮先生写作教学的选材观进行简要评价。第三章是对余映潮先生写作教学技法指导训练观的研究,主要从训练详案设计内容和形式、训练结构、写作文体训练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第四章是余映潮先生的评改观,主要从评改理念、评改素质和评改效能三个层面来研究。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语,主要论述余映潮先生写作教学思想的价值及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唐桥梅,高小琳[9](2021)在《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文中认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其核心是活、广、诚、精,即在命题中求活,在取材中求广,在语言中求诚,在修改中求精。这启示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在选取作文素材时要从学生真实丰富的生活经验中选取;在作文语言的打磨上要去伪存真,"语文一致";在修改作文时要精益求精,师生合作。总之,叶圣陶的写作教学思想可以为当下的作文教学实践与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罗祖兵,焦会银[10](2020)在《“真”作文:“事实之真”还是“情感之真”?》文中研究表明"说真话"是作文的基本要求,"真话"既可理解为"与事实相符的话",即"事实之真";亦可指"真心想说的话",即"情感之真"。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强调"事实之真",以致学生无事可写、无情可诉、无理可言,亦使得作文教学失去其应有的个性与活力。作文应强调"事实之真",但绝不能停留于此。与"事实之真"相比,"情感之真"才是作文的灵魂,写作文的本义就在于传递真情实感。要写出"情感之真"的作文,应采取如下对策:注重具身性体验,以"真实"传"真谛";利用替代性体验,借"共鸣"诉"真情";重视想象性体验,凭"虚构"抒"实感"。
二、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论文提纲范文)
(1)运用日记让写作回归真实表达的策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追本溯源,分析造成作文失真的原因 |
(一)学生所处的环境因素 |
(二)教师的作文教学导向 |
(三)学生群体的盲从心理 |
二、激浊扬清,探究重现作文本真的策略 |
(一)留心观察,做一个有心人 |
(二)增强体验,做一个思考者 |
(三)精雕细琢,做一个艺术家 |
三、立根固本,形成长效作文本真的体例 |
(一)教师写作指导教学策略及教师本身意识应当转变 |
(二)教师以及公众的评价机制应当具有灵活性和多样化 |
(三)学生应摆脱思想的桎梏,勇于表达 |
(4)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现实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概念界定 |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五、文献综述 |
(一)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
1.关于现状的研究 |
2.关于策略的研究 |
3.关于创新性策略的研究 |
(二)关于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
1.关于内涵的研究 |
2.关于价值的研究 |
3.关于策略的研究 |
(三)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
1.关于现状的研究 |
2.关于意义的研究 |
3.关于策略的研究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一、传统礼仪 |
(一)称谓 |
1.敬称 |
2.谦称 |
(二)宾礼 |
二、核心思想理念 |
(一)忠贞不屈,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 |
(二)心怀天下,立志为公的使命担当 |
(三)以学为先,自强不息的修身之道 |
(四)劳动光荣,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 |
第二章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情况简介 |
1.调查对象 |
2.调查时间 |
3.调查方法 |
(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三)访谈整理总结 |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
(一)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出现偏差 |
2.阅读量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偏向机械化识记 |
3.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较弱,缺乏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
(二)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
1.不够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有待加强 |
2.写作理念有待更新,教学组织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
一、学生自主积累、领悟与运用,三管齐下 |
(一)选择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渠道 |
(二)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
(三)强化阅读,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
二、以师学促师教,以趣教促生学 |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
(二)更新写作理念,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
三、《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写作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课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叙述和描写的研究 |
(二)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联想和想象的研究 |
(三)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训练的研究 |
(四)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
一、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内容与实施 |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不重视审题立意 |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不注重素材积累 |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未强化情感体验 |
(四)记叙文写作教学未突出文章构思 |
(五)记叙文写作教学不重视联想与想象 |
(六)记叙文写作教学片面追求语言华丽 |
(七)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作文评改简单化 |
(八)优秀记叙文范文模仿借鉴不够灵活 |
第三章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目标不明确 |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内容不丰富 |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方式不灵活 |
四、记叙文写作平常训练较随意 |
五、记叙文写作教学未激发兴趣 |
(一)课堂形式千篇一律 |
(二)记叙文题目了无趣味 |
(三)记叙文写作指导空泛 |
六、记叙文写作不重视思维训练 |
七、记叙文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未能有机结合 |
第四章 提升初中记叙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
一、更新记叙文写作教学理念 |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要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要强调学生自主写作 |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
二、精心设计记叙文写作训练 |
(一)初一的写作训练策略 |
(二)初二的写作训练策略 |
(三)初三的写作训练策略 |
三、积极创设记叙文写作教学情境 |
(一)基于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
(三)发动学生参与创造教学情境 |
四、精选优秀范文,借鉴写作技法 |
(一)虚写实写相结合 |
(二)学会抑扬映衬 |
(三)借鉴与创造并举 |
五、强化记叙文写作思维训练 |
(一)在选材中强化写作思维训练 |
(二)在构思中强化写作思维训练 |
六、注重记叙文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 |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 |
(二)借用修辞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
(三)在不同类型记叙文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
七、大力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
(一)记叙文命题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敢于抒发真情实感 |
(二)创设交际语境,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
(三)强调教师引导,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
八、重视记叙文的评改与传播 |
(一)评改主体多元化 |
(二)评改手段多样化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现状研究 ——以太原市小店区J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课标中对作文教学的规定与现实作文教学之间存在差异 |
1.1.2 个人对作文教学研究的独特兴趣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小学高段 |
1.4.2 作文教学 |
1.4.3 序列化教学 |
1.5 理论依据 |
1.5.1 教育目标分类学 |
1.5.2 建构主义理论 |
1.5.3 双重转化律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法 |
1.6.2 观察法 |
1.6.3 访谈法 |
1.6.4 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基本现状 |
2.1 小店区J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基本情况 |
2.1.1 教师对作文序列化教学的认识 |
2.1.2 作文序列化教学的实施情况 |
2.2 不同阶段型教师在作文序列化教学中的课堂实录 |
2.2.1 求生阶段型教师:《有你真好》 |
2.2.2 巩固阶段型教师:《我想对您说》 |
2.2.3 更新阶段型教师:《那一刻,我长大了》 |
2.2.4 成熟阶段型教师:《让真情自然流露》 |
2.3 不同阶段型教师在作文序列化教学中的课堂实录分析 |
2.3.1 不同阶段型教师在作文序列化教学四个环节的课堂实录分析 |
2.3.2 不同阶段型教师在作文序列化教学四个环节与学生反馈的频数编码 |
第三章 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教师对作文序列化教学的主题创设方面 |
3.1.1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创设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
3.1.2 教师教学重点不清,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 |
3.2 教师对作文序列化教学的内容分析方面 |
3.2.1 教师对作文本质性的内容分析较为肤浅 |
3.2.2 教师未能向学生传授完整的序列化内容分析方法 |
3.3 教师对作文序列化教学的评价欣赏方面 |
3.3.1 教师对作文的欣赏较为敷衍和单一 |
3.3.2 教师肢体语言缺乏生动性和多样性 |
3.4 学生对思维意识的语言表达方面 |
3.4.1 学生表达不积极,依旧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
3.4.2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答非所问或沉默不语 |
第四章 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提升策略 |
4.1 教师要加强创设的理论储备与实践操作 |
4.1.1 提升作文序列化创设的理论储备 |
4.1.2 加强作文序列化创设的实践操作 |
4.2 教师要提高作文序列化教学分析的深度与技巧 |
4.2.1 加强对作文内容的本质性分析 |
4.2.2 给予学生完整的序列化内容分析方法 |
4.3 教师要端正欣赏的态度与丰富肢体语言 |
4.3.1 传递欣赏正能量,熟知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
4.3.2 丰富肢体语言,提升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
4.4 学生要充分调动表达的主观性与集中性 |
4.4.1 提高学生课堂表达的主观能动性 |
4.4.2 集中学生课堂表达的注意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河堡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标准 |
1.1.2 基于当下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困境 |
1.1.3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
1.1.4 基于对教学实践的思考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访谈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
2.1 情境教学法的相关阐述 |
2.1.1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
2.1.2 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
2.2 基于农村小学的现有状况 |
2.3 基于农村小学习作课堂现行的教学方式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
3.1 情境作文教学实践 |
3.1.1 情境作文教学课设计 |
3.1.2 情境作文教学课实践 |
3.1.3 教育观察反思 |
3.1.4 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 |
3.1.5 课后访谈与数据收集 |
3.2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教师和学生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水平普遍不高 |
3.2.2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多流于形式,缺少深度和广度 |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
4.1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原则 |
4.1.1 创新性原则 |
4.1.2 情感性原则 |
4.1.3 启发性原则 |
4.1.4 趣味性原则 |
4.2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 |
4.2.1 厘清概念,精心备课巧设计 |
4.2.2 依托农村,真听真看助感知 |
4.2.3 课后帮扶,分享交流共进步 |
4.3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案例设计 |
4.3.1 教材分析和设计 |
4.3.2 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余映潮写作教学思想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目的观 |
第一节 主体探求动机的激发 |
一、激发主体探求动机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
二、激发主体探求动机的价值意义 |
第二节 “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树立 |
一、 “崇真尚美”写作风格提出的背景 |
二、 “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内在意蕴 |
三、树立“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价值意义 |
第三节 “语言学用”能力的提升 |
一、 “语言学用”能力提升的提出背景 |
二、 “语言学用”能力提升的内涵 |
三、 “语言学用”能力提升的价值意义 |
第二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选材观 |
第一节 选材应遵循标准 |
一、选材教学“失准”的实践困惑 |
二、选材教学遵循标准的内在特征 |
第二节 全面开发素材资源 |
一、课内择要,课外增容 |
二、一材多用,多向延展 |
第三节 余映潮写作教学选材观的评价 |
一、实现教材中“材料”的具体化与显性化 |
二、关注选材与用材的综合训练 |
三、选材教学应添加基于观察的评估方式 |
第三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技法训练观 |
第一节 训练详案设计凸显实效 |
一、训练详案设计的低效性表征 |
二、训练详案设计的实效性特征 |
第二节 训练结构讲求“块状”层进 |
一、 “块状”结构的特征:外部清晰,内部优化 |
二、写作练习:设计主线,分项训练 |
三、能力促升:小步轻迈,渐次推进 |
第三节 课型实施兼得“体”“法” |
一、记叙文文体写作教学——以“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为例与课例评析 |
二、议论文文体写作教学——以《谈骨气》为例与课例评析 |
三、说明文文体写作教学——以《中国石拱桥》为例与课例评析 |
第四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评改观 |
第一节 “心内持生本”——评改理念层 |
一、 “心内持生本”的内涵 |
二、评改理论基础 |
三、 “心内持生本”评改理念的启示与可为空间 |
第二节 “胸中有丘壑”——评改素质层 |
一、 “胸中有丘壑”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
二、将评改与写作纳入同一教学空间 |
三、评改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
第三节 “笔下重技法”——评改效能层 |
一、 “笔下重技法”的内涵及指向维度 |
二、 “笔下重技法”的“善写”功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 |
二、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
(一)命题:贴近生活,求活 |
(二)取材:丰富多样,求广 |
(三)语言:去伪存真,求诚 |
(四)修改:师生合作,求精 |
结语 |
(10)“真”作文:“事实之真”还是“情感之真”?(论文提纲范文)
一、“事实之真”作文的表征及其困境 |
(一)“事实之真”作文的表征 |
(二)“事实之真”作文的困境 |
1.学生经历有限,无事可写 |
2.学生体验不深,无情可诉 |
3.学生思考不深,无理可言 |
二、“情感之真”是作文的灵魂 |
(一)“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命脉所在 |
(二)“真情”并非全部源自“真事” |
三、作文“情感之真”的实现策略 |
(一)注重具身性体验,以“真实”传“真谛” |
(二)利用替代性体验,借“共鸣”诉“真情” |
(三)重视想象性体验,凭“虚构”抒“实感” |
四、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日记让写作回归真实表达的策略与思考[J]. 钟贵洪. 快乐阅读, 2021(14)
- [2]部编版小学高段“记实”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S小学为例[D]. 艾尔登齐齐克. 西南大学, 2021
- [3]初中作文教学“意-言”转换的实践探究[D]. 秦晓旭.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D]. 陈丽. 大理大学, 2021(08)
- [5]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D]. 孙阅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小学高段作文序列化教学的现状研究 ——以太原市小店区J小学为例[D]. 李雅. 山西大学, 2021
- [7]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河堡小学为例[D]. 王芸. 山西大学, 2021
- [8]余映潮写作教学思想探究[D]. 陈怡彤.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9]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J]. 唐桥梅,高小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02)
- [10]“真”作文:“事实之真”还是“情感之真”?[J]. 罗祖兵,焦会银. 教育导刊,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