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

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

一、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苏秋红,贾儒雅,刘鑫,王辉[1](2020)在《甘肃西秦岭阳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金矿勘查的启示》文中指出阳山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成矿区划属秦岭成矿省南秦岭成矿带新关-阳山成矿亚带。由于矿床位于构造混杂岩带中,控矿构造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度无法提交勘查报告。为了详细理清构造控矿样式,利用矿区探矿工程资料,提取大量的构造要素,利用构造统计分析及应力分析方法,结合野外现场观察,提出了全新的构造控矿模式。通过研究认为,阳山金矿位于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文县安昌河-观音坝逆冲断裂推覆构造体系前锋断褶带的葛条湾-草坪梁复背斜东部转折端,矿体受褶皱两翼的韧脆性断裂破碎带及其核部楔入式断层控制,总体以北东东向展布为主,平面上呈"网结状"展布,剖面上倾向既有向北,也有向南,还有近水平的。从而解决了阳山金矿的控矿构造和矿体圈连问题,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中金矿勘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张萌琦[2](2020)在《甘肃武都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甘肃省武都县金坑子金矿和塘坝金矿均位于碧口地块、秦岭微板块、松潘一甘孜构造带三大构造单元夹持部位的西秦岭南缘的玛曲-略阳深大断裂构造带中,是着名的川、陕、甘金三角区。距离同一构造带中的阳山超大型金矿距离仅30km。矿体呈脉状成群产出于下泥盆统桥头组灰绿色绿泥石英绢云千枚岩、灰色粉砂质板岩、浅灰色变质砂岩、灰色薄层状泥晶灰岩、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灰岩等岩性构成的复式背斜轴部的断裂带中。成矿物质来源于早期壳幔物质循环形成的高丰度金的地层,成矿流体属于超临界的H2O~CO2~Na Cl流体,盐度在2.62~14.32%,密度在0.74~0.99g/cm3,主成矿温度约290℃,压力70MPa,成矿深度估算为6.7km。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热液,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金主要以Au[HS]2-金络合物形式迁移,当偏酸性时以Au HS络合物形式存在,也有部分金和二氧化硅形成胶体金形式迁移。金的沉淀及成矿与成矿热液的退相引起的热液隐爆作用有关,赋矿断裂构造及角砾状的矿体热液退相作用形成。矿体定位受岩性及区域断裂构造形成的低温度压力场的双重控制。成矿发生于大地构造转换后引起的的岩浆活动期后,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该区金成矿深度很大,塘坝在600m以下发现新的隐伏矿体,从阳山~金坑子~塘坝区域上存在三大金异常区,据极好的找矿前景。

郭亚萍[3](2020)在《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带葛条湾矿段岩浆作用及资源前景》文中提出西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具有极其繁杂的构造演化历程。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与黑色金属矿产集中区。金矿是该区的优势矿种。其中,阳山金矿带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南亚带,南秦岭微陆块和碧口地块之间的勉略缝合带内,该金矿带自西至东依次分布着泥山、葛条湾、安坝、高楼山、阳山及张家山等矿段。葛条湾矿段主要出露的地层有下泥盆统桥头岩组(Dq)和屯寨岩组(Dt)。其中,桥头岩组(Dq)为主要的赋矿地层。矿段位于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内,带内岩石变形强烈,构造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发育有大量小褶皱。矿段内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的次级断裂,如F1、F2及F3等;褶皱构造主要有草坪梁—葛条湾复背斜。矿段内岩浆活动相对较弱,仅有部分酸性岩脉出露,主要为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细晶岩。矿段内斜长花岗斑岩的产出状态严格受控于构造断裂带,大多以透镜体状及团块状产出于构造破碎带内,在野外常见多条岩脉组成复脉带。斜长花岗斑岩受后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发生错动,连续性普遍较差。葛条湾矿段内的岩浆作用主要形成斜长花岗斑岩及花岗细晶岩。斜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6.5±2.4Ma、214.8±1.2Ma,应该是印支晚期(三叠纪)岩浆作用的结果,尚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及新元古代捕获或继承锆石。花岗细晶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77.7±2.9Ma,表明花岗细晶岩形成于燕山早期,而49.5±1.8Ma年龄数据可能为喜山期成矿年龄。葛条湾矿段斜长花岗斑岩的铝饱和指数A/CNK为1.17~5.45,A/NK为1.59~5.99,大于1.1,为强过铝质岩石、钙碱性系列岩石。斜长花岗斑岩的分异指数(DI)为75.34~83.77,变化区间小,表明岩石的结晶分异程度相似,分异程度较高,有利于形成工业矿体。在微量元素组成上,斜长花岗斑岩富集轻稀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范围为10.28×10-6~11.92×10-6,平均含量为11.22×10-6,含量偏低;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Yb=18.11~26.40),总体呈弱负铕异常,δCe为0.97~1.03,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图呈现为弱负Eu异常、轻稀土富集的平缓右倾的谱型,具有造山带岩浆特征,岩浆来源于深部地壳。以葛条湾矿段金矿脉的品位、规模、分布情况、金矿体特征等为基础,运用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法。对矿段内30、22、14和06线等4条勘探线采集的样品进行元素异常分析,分析了As、Sb、Hg、Ag、Cu、Pb、Zn、Bi、Mn、Mo、Co等11种元素。预测了矿段内311号脉、325(327)号脉,得出预测靶区2个,预测靶位6个(311号脉2个预测靶位;325号脉4个预测靶位)。靶区1预测得到的金金属量为1522千克,靶区2预测得到的金金属量为8477千克,共计9999千克。我国探明的黄金储量和产量暂时与国家的需求不相称。此次葛条湾矿段的资源前景预测工作,不仅提供了估计的金资源储量,而且为后续矿段金矿开采、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邓楠[4](2020)在《甘肃武都塘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文中研究指明秦岭山脉自东西走向延伸横贯中国中部地区,秦岭造山带以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受到一批又一批国内外地质学家们的着重关注。漫长且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让期望探寻查明的研究者们趋之如骛。一方面,西秦岭造山带乃是位于中国地理中心位置部位的秦岭造山带的向西自然延伸山脉,另一方面还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重点成员之一。按照大地构造位置来讲,西秦岭造山带地段可谓得天独厚,位于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以及滨太平洋构造域三大构造带交汇区域,因此也成为了我国中央造山带中的重点区域与关键区域。本次研究的甘肃武都塘坝金矿床即位于西秦岭南部阳山-石鸡坝金矿带的东段,新关—何家坝—梨坪断裂南侧,塘坝~周家沟复式背斜。由于西秦岭特殊的构造演化历史,也使它成为多种成矿物质与流体丰富活跃的聚集区,从而造就了塘坝金矿床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以及相对其他地区较为复杂的成矿条件。外加前人对该片区的研究程度尚未达到规模,认识较为浅薄。故目前在相应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控矿因素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尚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在矿床类型的确定环节也缺少可敲定结果的实验数据支撑。本文在通过多方面收集了区域地质资料以及研究区地质资料基础上,依次对塘坝金矿区的地质特征、相应的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以及具体的矿床成因的等开展了更为系统的调研与分析。取得了以下几点主要的成果与认识:(1)塘坝金矿一带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元古界震旦系下统关家沟组和古生界泥盆系下统桥头组。岩石为石英绢云千枚岩夹薄层状灰岩、中厚层状灰岩、砂质板岩夹变质砂岩等。侵入岩相对单调,基本为花岗斑岩脉,分布集中并在矿区的中部呈群出现。F1、F2两大断裂构造控制着花岗斑岩脉的分布,分布与区域构造线相一致。矿床的分布在空间上与岩体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2)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四种: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及黄铁矿化,其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和硅化。硅化与成矿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各个成矿阶段都有发生。黄铁矿化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3)矿床有主金矿体6条。其中Au1号矿体是具有代表性的矿体,为一隐伏矿体,受F1断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位于花岗斑岩脉下盘。(4)矿区内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填隙结构、压碎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包含结构、内部碎裂结构、内部环带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以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星点状构造等为主。(5)成矿作用分为两期,热液作用期与表生作用期。第一期热液期可分为四个阶段:(1)绢英岩化阶段(2)石英-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自然金-黄铁矿-石英阶段;(4)石英-碳酸盐阶段。表生作用期常在地表及浅部裂隙发育部位,常发生表生氧化作用。(6)H、O、S稳定同位素实验研究表明: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为-1.9‰~0.8‰,平均为-0.23‰,变化范围较小,显示了深源硫的特征。主成矿流体18OH2O(V-SMOW)变化范围为7.89‰~9.97‰、δD(V-SMOW)变化范围为-81.3‰~-77.0‰,数据范围显示主要成矿流体为岩浆水。(7)流体包裹体实验测试分析可知:成矿热液拥有中温、中低盐度两种典型特征,其中水液两相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值在156.9℃~307.6℃之间,平均值为256.7℃。(8)本次研究通过对上述成矿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塘坝金矿床的类型应为印支末期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中温中低盐度型岩浆热液矿床。

葛良胜,杨贵才,赵由之,袁士松,王治华,胡晓隆,赵利利,闫加盼[5](2020)在《甘肃阳山金矿整装勘查区成矿与找矿关键科学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阳山金矿为核心的甘肃阳山整装勘查区是中国107片整装勘查区之一。勘查区位于中央复合造山带中段西秦岭南缘,该区构造-岩浆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以阳山、新关、关牛湾、塘坝等为主的金矿床,经过近20年的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勘查区正处于找矿勘查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时期。文章在系统梳理前期勘查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并经野外详细调查和分析,提出制约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基过于勘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复杂造山过程,需从全新角度认识勘查区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作用的演化;基于野外勘查新发现的地质事实,进一步查明区内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的时空、成因联系和耦合关系,厘定多期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及其对成矿产物的影响;从整装勘查区乃至区域成矿带巨量金聚集的角度,深化巨量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全面分析阳山整装勘查区内典型金矿床特点,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确立区内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勘查类型;以区内复杂构造演化为脉络及其对成矿的控制研究,提炼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勘查标志;面向找矿突破的总体目标,全面总结勘查区、矿田和矿床等不同层次的成矿规律,系统全面评价勘查区资源潜力和找矿勘查方向。

杨贵才[6](2019)在《西秦岭阳山金矿带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金成矿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发育强烈岩浆活动。在西秦岭以印支期侵入岩分布最为广泛,形成了中川、柏家庄、教场坝、闾井、碌础坝、温泉岩体组成的岩体群,和格尔括合岩体以及广泛分布的各类脉岩。同时,西秦岭作为秦岭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继发现了李坝金矿、温泉钼矿、大水金矿、阳山金矿等大中型矿床和上百处的金属矿点,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岩体或岩脉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本文选择西秦岭阳山金矿带中的印支期花岗岩岩脉进行研究,探讨花岗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建立成矿模式,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阳山金矿带所在的西秦岭勉略构造带,经历了俯冲、碰撞、陆内造山等过程,各过程均伴有岩浆活动。复杂地质作用形成了多个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阳山金矿床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矿床之一。阳山金矿床广泛出露各种类型的岩浆岩脉,并以细粒花岗斑岩、花岗岩、花岗细晶岩为主。研究表明,这三类脉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SiO2>70wt%,整体富集SiO2、Al2O3、K2O,相对亏损MgO、TFeO和TiO2,K2O/Na2O多大于1,A/CNK均>1.1(1.15.7),属于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方面富集Cs、U、K、Pb、Hf、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La、Ce、Sr、Ti等元素,与壳源岩石特征较为一致。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图上富集LREE、亏损HREE,弱负Eu异常,与秦岭造山带S型花岗岩一致。花岗斑岩(87Sr/86Sr)i为0.7091840.726174,变化较大,显示其源区混入较多的沉积物。花岗岩εNd(t=220 Ma)(–2.82–6.57)<0,也表明其岩浆源于地壳物质,或至少在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地壳物质加入。锆石LA-ICP-MS U-Pb和白云母40Ar/39Ar年龄显示这些脉岩主要形成于190220Ma,但也出现少量早白垩世年龄。此外,样品中大量存在各种年龄的继承锆石,可能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过程中粒度较大的锆石晶体(>50100μm)的残留。综合阳山金矿带花岗岩、碧口群绿泥片岩和泥盆系三河口组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Sr-Nd-Pb同位素等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该区阳山印支期花岗岩浆来源于碰撞增厚的地壳物质—碧口群的部分熔融,且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泥盆系地层发生了混染。对阳山金矿带碧口群、阳山金矿区外围三河口组岩石中和成矿早阶段、成矿主阶段矿石石英H、O,硫化物S同位素分析,石英H-O同位素为δD变化范围为-92.4‰-35.7‰,δ18O水变化范围为5.83‰14.53‰,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原生岩浆水的右方,变质水的偏下方。碧口群和矿区外围三河口组岩石中石英与成矿期石英相比,δ18O水稍低,而δD值差别不大,与西秦岭地区其他金矿基本一致。不同样品中硫化物硫同位素存在较大差别,碧口群和泥盆系地层岩石中黄铁矿δ34S分别为5.6‰7.6‰、8.9‰30.5‰,显示较高的正值,反映成岩时海水硫酸盐的特征;主成矿期黄铁矿硫同位素(-8.52.1‰,平均为-1.4‰),指示其为岩浆来源。晚三叠世,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挤压碰撞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下,源于富Au的碧口群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亦富金)混染。当岩浆上升到地壳浅部时,由于压力下降和岩浆结晶,造成岩浆中挥发分溶解度减小,逐渐导致Au过饱和并出溶,从岩浆中析出,形成了分布于花岗斑岩和泥盆系地层中的金矿体。

王治华[7](2018)在《甘肃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关系》文中提出阳山金矿带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勉略构造带康玛区段,夹持于碧口地块、秦岭微板块以及松潘-甘孜造山带三大构造单元之间,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金锑成矿带之一。区域上以勉略洋开合为主线,经历了古生代-早三叠世的板块裂解(D1-C1)-俯冲(C2-T1)、中至晚三叠世华北和扬子板块斜向剪切碰撞、晚三叠世至燕山早中期碰撞后的短暂伸展和燕山晚期至新生代(J2以后)的陆内造山等复合造山过程。作为成矿带中最具代表性的阳山金矿床以金资源量规模较大、地质特征复杂、矿床类型特殊而着称。该矿床是区域碰撞造山后短暂伸展阶段(210190Ma)和陆内造山阶段(144126Ma)两个时期,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发生且各具特点的多期变形变质和岩浆事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区域重要地质事件与成矿具有复杂的耦合关系。以泥盆世为主体的巨厚碎屑沉积建造及前寒武纪基底重熔形成的岩浆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第一期成矿与在板块缝合后的碰撞-伸展造山阶段发生的区域推覆和韧性、韧-脆性剪切变质、变形事件密切相关。形成的矿体数量多,分布较广,以中低品位为主,规模参差不齐,产状形态复杂,金以微细浸染型产出;第二期成矿作用与陆内造山期发生的区域脆性构造活动和主要为隐伏状态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形成了数量相对少,分布局限,局部规模较大,产状相对稳定,具尖灭膨缩特征,以高品位为主(常见明金)的多为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阳山矿区的金矿化富集规律是整个成矿带成矿规律的缩影,具体表现为推覆构造和韧(-脆)性剪切构造控矿两型一体,多型构造与特殊岩性组合控矿的两位一体和矿体分段富集、成带产出、分层定位、叠加改造特征明显的规律。两期成矿作用在空间既可以同位叠加形成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的矿体,又可以在独立的成矿有利空间内形成相对独立的矿体。基于成矿作用与地质事件耦合关系研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基于成矿规律和综合信息开展成矿预测,在阳山金矿带内圈定不同级别成矿预测区14处,经资源潜力评价,对阳山金矿区及外围提出找矿勘查靶区或靶位10余处,充分展示阳山金矿带较大的找矿潜力。

李宏伟[8](2018)在《甘肃阳山金矿带安坝矿段深部电性特征及控矿断裂系统的识别》文中研究表明阳山金矿带位于甘肃省文县境内,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较大规模独立金矿,自1997年被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发现至今,其金资源量已超过380 t(1 t=1000 kg).为了查明阳山金矿带深部地质结构,确定找矿方向,我们利用GDP32Ⅱ型电磁法仪在矿区内开展了CSAMT法深部地球物理测量工作,通过与已知钻孔剖面的对比研究,基本查明了安坝矿段深部地质结构电性分布特征以及汤卜沟—观音坝—月亮坝分支断裂分布和产状,为矿区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的总结乃至矿体的圈连提供了依据.此外,研究证实了该方法在本矿区反演矿带深部构造特征从而间接指导找矿方面的有效性,确定了物探电法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深部勘查奠定了基础.

许磊[9](2018)在《阳山金矿带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阳山金矿带是西秦岭金矿带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但其探明的资源量主要集中于安坝-葛条湾矿段1500m标高以上部位,对其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始终存在争论。通过三维地质建模,直观地展示各地质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准确厘定成矿规律并进行定位预测,是成矿预测的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论文在系统收集处理研究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表DTM、钻探、坑道等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阳山金矿带综合地质数据库,利用MicroMine软件构建了阳山金矿带与安坝矿段的三维地质模型,结果显示金矿体主要呈NEE向脉状展布,沿走向延伸两端逐渐变薄,局部膨胀夹缩特征明显;矿体具有明显的等间距分布特征(间距多在70300m之间),单矿脉尖灭再现特征明显,总体具有向南倾伏的趋势。在此研究基础上,利用综合信息集成、立方体块体模型和构造叠加晕异常等方法对阳山金矿带进行成矿预测。对CAMST剖面异常进行解译,发现矿体主要赋存于物探异常低—高阻过渡带内,且深部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圈定汤卜沟和高楼山两处找矿远景区。阳山金矿带构造叠加晕模式研究表明,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Hg,尾晕元素组合为Bi-Co。据此确定了葛条湾矿段的盲矿体预测标志,圈定5处深部找矿靶区:44号勘探线深部靶区预测标高15501650米、38号勘探线深部靶区标高13201420米、30号勘探线深部靶区标高分别为14501550米和12001270米、26号勘探线深部靶区标高15001600米。建立安坝矿段三维块体模型,提取Lsb、Ph+Lsb、Fz△(Ph+Lsb)、Fz△(Ph+Ssb)、Ph、主断裂、次级断裂破碎带、As和Sb异常等作为找矿标志变量,估算出各个块体的找矿信息量,圈定4处深部找矿靶区:1117勘探线之间(1)号靶区标高12701470米,0412勘探线之间(2)(4)号靶区标高分别为11101250米和16701850,14勘探线西侧(3)号靶区标高16101830米。对(2)号靶区进行钻探验证,发现3条断裂破碎带和1条金矿体(视厚度3.46米,平均品位1.2g/t),证明了三维地质建模成矿预测的有效性,为找矿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许磊,刘永团[10](2018)在《甘肃阳山金矿带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文中研究指明阳山金矿带全长超过30 km,其中安坝矿段为金矿集中区。为了进一步扩大阳山金矿带资源量,通过总结安坝矿段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厘定了阳山金矿带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安坝矿段主要含矿地层为中泥盆统三河口群千枚岩。(2)观音坝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断裂,严格控制矿体的空间展布及产出形态。(3)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特征是寻找金矿床的直接标志。(4)区内金元素异常明显为矿致异常,为矿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二、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西秦岭阳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金矿勘查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2矿床地质概况
3成矿构造特征
    3.1褶皱
    3.2断裂
4构造控矿模式应用效果
5结论

(2)甘肃武都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区域研究现状
    1.3 本次研究工作的技术手段和工作量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沉积建造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变质作用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和容矿岩石
        3.1.1 震旦系下统关家沟组(Z1g)
        3.1.2 泥盆系下统桥头组(D1q)
    3.2 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2.3 节理(裂隙)构造
    3.3 岩浆岩
        3.3.1 花岗斑岩脉(γπ)
        3.3.2 石英脉(q)
    3.4 区域变质作用
    3.5 蚀变特征
    3.6 矿体特征
    3.7 矿石特征
    3.8 金的赋存状态
    3.9 围岩蚀变
第四章 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
    4.1 黄铁矿特征
    4.2 黄铁矿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4.2.1 试验方法
        4.2.2 黄铁矿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
    4.3 塘坝金矿床形成的时间与大地构造环境变迁规律
    4.4 矿床成因分析
第五章 矿床成因
    5.1 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5.2 成矿期和矿化阶段
    5.3 成矿流体特征
    5.4 成矿的温度压力
    5.5 金的迁移和沉淀
    5.6 矿床的定位条件
        5.6.1 矿体定位的围岩条件
        5.6.2 矿体定位的构造条件
第六章 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
    6.1 成矿过程中的岩性控制规律
    6.2 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温度、深度规律
    6.3 矿床的蚀变组合规律
    6.4 矿床的找矿标志及找矿思路
    6.5 找矿方向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3)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带葛条湾矿段岩浆作用及资源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2.3 拟解决关键问题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及取得的成果
        1.4.1 完成工作量
        1.4.2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阳山金矿带地质特征
    2.1 成矿地质背景
    2.2 构造特征
        2.2.1 断裂构造
        2.2.2 褶皱构造
    2.3 地层特征
    2.4 岩浆岩
        2.4.1 斜长花岗斑岩
        2.4.2 花岗细晶岩脉
    2.5 成矿特征
第3章 矿段地质特征
    3.1 矿段地层
    3.2 矿段构造
        3.2.1 葛条湾-草坪梁复背斜
        3.2.2 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次级断裂
    3.3 岩浆岩
        3.3.1 斜长花岗斑岩
        3.3.2 花岗细晶岩脉
    3.4 矿体分布特征
        3.4.1 矿体平面展布特征
        3.4.2 矿体剖面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结构构造
        3.5.2 蚀变类型
        3.5.3 矿化类型
第4章 岩浆作用时限
    4.1 测试方法介绍
    4.2 锆石特征及测年结果分析
        4.2.1 斜长花岗斑岩
        4.2.2 花岗细晶岩
    4.3 脉岩形成时代及其与成矿关系
第5章 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属性
    5.1 主量元素特征
    5.2 微量元素特征
    5.3 构造环境及源区特征
        5.3.1 构造环境
        5.3.2 源区特征
第6章 资源前景分析
    6.1 构造叠加晕法介绍
    6.2 矿段地球化学特征
        6.2.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6.2.2 赋矿围岩微量元素特征
        6.2.3 矿段元素组合
    6.3 葛条湾矿段构造叠加晕特征
        6.3.1 构造叠加晕分带标准
        6.3.2 葛条湾矿段勘探线各元素异常特征
    6.4 矿段隐伏矿脉预测模型及预测标志
        6.4.1 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模型
        6.4.2 葛条湾矿段盲矿预测标志
    6.5 预测结果
        6.5.1 靶区预测结果
        6.5.2 深部盲矿预测靶区资源量估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甘肃武都塘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区域位置与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1.2.1 研究内容
        1.2.2 自然地理
        1.2.3 经济概况
    1.3 区域研究程度与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金矿研究
        1.3.2 西秦岭金矿研究
        1.3.3 区域性地质调查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测试
        1.5.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测试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床地质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变质作用
        3.1.5 围岩蚀变特征
    3.2 矿体特征
        3.2.1 Au1号矿体
        3.2.2 Au4号矿体
        3.2.3 Au5-1号矿体
        3.2.4 Au6号矿体
        3.2.5 Au32、Au33号矿体
    3.3 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特征
        3.3.1 矿石矿物组成
        3.3.2 矿石类型及品级
        3.3.3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3.3.4 金赋存状态
    3.4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主要矿石矿物成分分析
    4.2 硫同位素特征
    4.3 流体包裹体测温
    4.4 氢、氧同位素特征
第五章 矿床成因分析与讨论
    5.1 控矿因素分析
        5.1.1 地层与成矿
        5.1.2 构造与成矿
        5.1.3 岩浆岩与成矿
    5.2 成矿时代
    5.3 成矿物质来源
    5.4 矿床成因分析
    5.5 找矿标志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甘肃阳山金矿整装勘查区成矿与找矿关键科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成矿地质环境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构造、岩浆岩与矿化的空间关系
    2.2矿化带、矿体、矿石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2.3矿物组合、蚀变与成矿期和成矿阶段
3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
    3.1成矿物质来源
    3.2成矿时代与成矿作用
    3.3矿床成因
4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
    4.1整装勘查区成矿规律
    4.2阳山金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4.3找矿潜力的初步认识
5成矿与找矿关键问题与思考
    5.1成矿问题
    5.2找矿问题

(6)西秦岭阳山金矿带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金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 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前寒武纪碧口群
        2.1.2 上古生界
        2.1.3 中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区域构造演化历史
        2.4.1 板块裂解与有限洋盆打开
        2.4.2 有限洋盆扩张
        2.4.3 板块俯冲与洋盆消减
        2.4.4 碰撞造山与短暂伸展
        2.4.5 陆内造山叠加改造
3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2 矿床地质
        3.2.1 矿化带特征
        3.2.2 矿体特征
        3.2.3 矿石特征
        3.2.4 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3.2.5 围岩蚀变
        3.2.6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4 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及成因
    4.1 花岗岩的地质特征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元素地球化学
        4.2.2 同位素地球化学
    4.3 成岩年代
        4.3.1 锆石U-Pb年龄
        4.3.2 Ar-Ar年代学
        4.3.3 形成时代
    4.4 花岗岩浆源区特征
    4.5 构造环境
5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型
    5.1 花岗岩与成矿的时空关系
        5.1.1 空间关系
        5.1.2 时间关系
    5.2 成矿与成岩物质的关系
        5.2.1 同位素特征
        5.2.2 群体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
        5.2.3 有关成矿物质来源的讨论
        5.2.4 成矿与成岩物质的关系
    5.3 岩浆岩成因与成矿
    5.4 矿床成因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7)甘肃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2.2 矿床地质特征
        1.2.3 成矿物质来源
        1.2.4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
        1.2.5 金矿带成矿规律
        1.2.6 成矿潜力评价及找矿预测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工作量
        1.4.1 论文结构
        1.4.2 主要工作量
2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沉积建造
        2.1.1 前寒武纪基底
        2.1.2 新元古界
        2.1.3 下古生界
        2.1.4 上古生界
        2.1.5 中生界
    2.2 区域岩浆岩建造
        2.2.1 加里东-华力西期
        2.2.2 印支期
        2.2.3 燕山期
    2.3 区域构造特征
    2.4 区域构造演化与主要地质事件
        2.4.1 泥盆纪板块裂解与有限洋盆打开(D_1-D_3)
        2.4.2 晚古生代有限洋盆扩张(C_1-P_1)
        2.4.3 中石炭世至早三叠世板块俯冲与洋盆消减(C_2-T_1)
        2.4.4 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与短暂伸展阶段
        2.4.5 中新生代陆内造山叠加改造阶段
3 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矿化带地质特征
        3.2.2 矿体地质特征
        3.2.3 矿石特征
        3.2.4 成矿蚀变特征
        3.2.5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4 金成矿作用
    4.1 载金矿物元素地球化学
    4.2 同位素地球化学
        4.2.1 硫同位素
        4.2.2 铅同位素
        4.2.3 铷-锶和钐-钕同位素
        4.2.4 碳-氢-氧同位素
    4.3 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
    4.4 成岩成矿时代
        4.4.1 成岩时代
        4.4.2 成矿时代
    4.5 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分析
        4.5.1 晚古生代(D_1-P_1)板块裂解、有限洋盆扩张与成矿
        4.5.2 中石炭世至早三叠世(C_2-T_1)板块俯冲、洋盆消减与成矿
        4.5.3 中晚三叠世板块碰撞造山与成矿
        4.5.4 中生代印支期(T_3-J_1)碰撞后短暂伸展与成矿
        4.5.5 中生代燕山期陆内造山与成矿(J_1-K_1)
    4.6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4.6.1 矿床成因
        4.6.2 成矿模式
5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5.1 控矿因素分析
        5.1.1 赋矿沉积建造与成矿的关系
        5.1.2 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
        5.1.3 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5.2 阳山金矿带成矿规律
    5.3 成矿预测
        5.3.1 成矿预测方法
        5.3.2 成矿预测要素分析
        5.3.3 预测区等级划分的依据
    5.4 成矿预测区圈定
    5.5 下一步找矿方向
6 结论
    6.1 主要成果认识和创新点
    6.2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甘肃阳山金矿带安坝矿段深部电性特征及控矿断裂系统的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区地质概况
2 矿区岩矿石电性特征
3 研究方法
4 测量结果
    4.1 L10号测线
    4.2 L14号测线
    4.3 L10—L18号测线横向对比
5 结论及讨论

(9)阳山金矿带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
        1.2.2 成矿预测
    1.3 工作区研究现状
    1.4 科学问题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研究
        1.5.2 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研究
        1.5.3 阳山金矿带外围靶区圈定
        1.5.4 安坝矿段深部靶区预测
        1.5.5 葛条湾深部靶区圈定
    1.6 论文构成及主要完成工作量
        1.6.1 论文结构
        1.6.2 主要工作量
    1.7 论文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1.7.1 创新点
        1.7.2 研究意义
2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格架
        2.1.1 褶皱
        2.1.2 断裂
    2.2 区域地层
        2.2.1 碧口群(PZ1bk11)
        2.2.2 泥盆系(D)
        2.2.3 二叠系(P)
        2.2.4 三叠系(T)
        2.2.5 侏罗系(J)
    2.3 区域岩浆岩建造
        2.3.1 加里东-华力西期
        2.3.2 印支期
        2.3.3 燕山期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岩石建造
    3.2 岩浆岩建造
    3.3 矿带构造
        3.3.1 褶皱构造
        3.3.2 断裂构造
        3.3.2.1 NEE向断裂
        3.3.2.2 NWW向断裂带
        3.3.2.3 NS向断裂
    3.4 安坝矿段
        3.4.1 葛条湾矿段
        3.4.2 泥山矿段
        3.4.3 高楼山矿段
        3.4.4 观音坝矿段
        3.4.5 张家山矿段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石结构构造
    3.6 矿化样式
    3.7 围岩蚀变特征
4 综合矿致异常信息提取
    4.1 遥感图像解译与蚀变信息提取
        4.1.1 岩性解译
        4.1.1.1 线性构造
        4.1.1.2 环形构造
        4.1.1.3 破碎蚀变带
        4.1.1.4 脉岩
        4.1.2 蚀变信息提取
    4.2 地球物理场特征
        4.2.1 岩矿石地球物理特征
        4.2.2 航空物探解译
        4.2.3 地面地球物理探测
        4.2.3.1 重力特征
        4.2.3.2 磁场特征
        4.2.4 深部地球物理特征解译
        4.2.4.1 安坝-葛条湾矿段地质解译
        4.2.4.2 外围物探解译
    4.3 地球化学场特征
        4.3.1 区域化探金异常分布特征
        4.3.1.1 主要地层含金性
        4.3.1.2 金异常分布特征
        4.3.2 金矿带水系沉积物与地电化学测量
        4.3.2.1 水系沉积物测量
        4.3.2.2 地电化学测量
        4.3.3 构造叠加晕时空结构
        4.3.3.1 金矿带成矿地球化学背景
        4.3.3.2 金矿化最佳地球化学标志组合
5 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
    5.1 建立空间数据库
        5.1.1 资料收集及处理
        5.1.2 数据预处理
        5.1.3 空间数据库建立
    5.2 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
        5.2.1 地形模型建立
        5.2.2 地层模型建立
        5.2.3 矿体模型建立
        5.2.4 构造模型建立
        5.2.5 三维模型的应用
    5.3 控矿规律
        5.3.1 地层控矿规律
        5.3.2 构造控矿规律
        5.3.3 岩浆控矿作用
        5.3.4 控矿因素的耦合作用分析
6 成矿预测
    6.1 多元信息综合找矿预测
    6.2 找矿远景区预测
        6.2.1 泥山-汤卜沟远景区
        6.2.2 高楼山-阳山远景区
    6.3 深部靶区预测
        6.3.1 安坝矿段
        6.3.1.1 三维找矿模型建立
        6.3.1.2 找矿变量提取
        6.3.1.3 地质体三维立方体提取
        6.3.1.4 找矿标志单元统计
        6.3.1.5 找矿信息量计算及靶区圈定
        6.3.2 葛条湾矿段
        6.3.2.1 构造晕叠加模式
        6.3.2.2 盲矿体预测叠加晕标志
        6.3.2.3 盲矿体预测结果
    6.4 工程验证
7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甘肃阳山金矿带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地球物理特征
    2.5 地球化学特征
3 矿化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围岩蚀变特征
    3.3 矿石矿物特征
4 控矿因素
    4.1 岩性要素
    4.2 构造要素
    4.3 岩浆岩要素
5 找矿标志
    5.1 地层岩性
    5.2 构造
    5.3 斜长花岗岩
    5.4 围岩蚀变
    5.5 物化探异常
6 结论

四、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西秦岭阳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金矿勘查的启示[J]. 苏秋红,贾儒雅,刘鑫,王辉. 地质通报, 2020(08)
  • [2]甘肃武都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D]. 张萌琦. 兰州大学, 2020(04)
  • [3]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带葛条湾矿段岩浆作用及资源前景[D]. 郭亚萍.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甘肃武都塘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D]. 邓楠. 长安大学, 2020(06)
  • [5]甘肃阳山金矿整装勘查区成矿与找矿关键科学问题[J]. 葛良胜,杨贵才,赵由之,袁士松,王治华,胡晓隆,赵利利,闫加盼. 矿床地质, 2020(01)
  • [6]西秦岭阳山金矿带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金成矿作用[D]. 杨贵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甘肃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关系[D]. 王治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3)
  • [8]甘肃阳山金矿带安坝矿段深部电性特征及控矿断裂系统的识别[J]. 李宏伟.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5)
  • [9]阳山金矿带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D]. 许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10]甘肃阳山金矿带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J]. 许磊,刘永团. 矿产勘查, 2018(02)

标签:;  ;  ;  ;  ;  

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