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学习热情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学习热情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影响女大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因素的分析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韩爽[1](2021)在《目标设置对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拖延是指尽管人们能够意识到推迟或延后带来的危害,依旧主动自愿拖沓该行为。拖延是由于失败的自我管理、低效的执行力以及较差的坚毅力所引起,常常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性影响。一方面作用于行为结果,如学习效率低下,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等;另一方面作用于个体身心发展,如在拖延的同时常常会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惭愧,内心焦灼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鉴于拖延问题所带的种种负面影响,增加研究角度,探索简便易学的干预方法来减少或克服拖延行为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探究目标设置对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的影响。研究结果:(1)女大学生群体中有课余体育锻炼拖延倾向者多达81.65%,且中度以上占53.99%。(2)经12周实验后,实验组在课余体育锻炼拖延倾向得分上显着低于对照组(t=-17.821,P﹤0.001),且实验后的课余体育锻炼拖延倾向得分显着性低于实验前得分(t=18.219,P﹤0.001)。(3)实验组课余体育锻炼拖延行为发生的平均次数显着少于对照组(t=-6.485,P﹤0.01)。结合研究结果得出结论:(1)课余体育锻炼拖延倾向在女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拖延程度较为严重。(2)借助于目标设置理论将课余体育锻炼总目标划分为阶段目标可以显着降低女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拖延倾向水平。(3)借助于目标设置理论将课余体育锻炼总目标划分为阶段目标可以显着改善女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拖延行为。运用目标设置干预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行为具有可行性。对运用目标设置干预课余体育锻炼拖延行为问题提出3点建议。

李凤[2](2021)在《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底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市持续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自此新冠肺炎开始迅速爆发并对普通民众的身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冠肺炎患病人数多、分布广加之病毒本身传播潜伏性较强,使得新冠肺炎已经成为一种难以在短期之内被彻底削株掘根的病毒。新冠肺炎不仅对社会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使得社会民众长期处于焦虑恐慌的状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为了打好疫情防控的持久战,居家隔离时期在保障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全国大中小学校在短时间内以线上网络教学全面替代线下传统教学。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下学生复课返校重回线下传统教学环境。为了深入了解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在疫情防控下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有氧健身操对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教学实验法、心理测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量工具对疫情防控下居家隔离时期和复课返校时期的黄麓师范学校280名中职学生进行有氧健身操干预,在了解疫情防控下居家隔离时期和复课返校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氧健身操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居家隔离时期学生心理焦虑状况较复课返校时期更为严重。其中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不同年龄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不同性别、独生子女状况,城镇子女状况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无显着性差异。(2)除复课返校时期的冲动倾向外,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线上线下课程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均具有促进作用。(3)性别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对女性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优于男性;年龄差异上,居家隔离时期有氧健身操对15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不显着,复课返校时期有氧健身操对18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不显着;独生子女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课程对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优于独生子女;城镇子女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课程对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大致相同。根据结论提出一下建议:(1)疫情防控期间应加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2)疫情防控下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自责倾向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实施策略,并提高教师对疫情防控下课程改革的认识,建立常态化培训提高线上教学能力。(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大力开发体育线上、线下以及相关衔接课程,完善教学实施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运动参与度,在增强学生身体免疫力的同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刘宝达[3](2021)在《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动态平衡能力是人体维持并调整身体稳定的一项基本能力,良好的动态平衡可以提升运动表现力,预防运动损伤。自我控制是个体为获得长远利益,根据限定目标和社会标准,克制冲动和欲望,转变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能力。健美操项目集健、力、美于一体,对身体平衡及心理控制具有较高要求,健美操选项班部分学生运动基础较差,身体平衡能力偏低,影响着动作完成的质量。大学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青年精英女性群体的女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未来发展,部分女大学生受家庭的溺爱保护、校园的自主管理、社会的诱惑及压力等多元因素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偏低,遇到困难易产生放弃、懈怠的心理,长期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核心力量训练对提升身体平衡能力、运动表现力及增强意志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的影响,对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扬州大学健美操选项班75名女生进行12周核心力量训练和健美操常规教学的实验,研究结论如下:(1)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左右支撑腿动态平衡的综合值与常规教学相比提升幅度显着。(2)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总体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总体水平与常规教学相比有显着提高。(3)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各维度的影响效果不一。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冲动控制、健康习惯、专注工作维度的值与常规教学相比提升幅度显着,抵制诱惑、节制娱乐维度的值提升幅度与常规教学相比无显着性差异。(4)自我控制总分与左右支撑腿动态平衡总体水平之间存在显着性正相关。自我控制在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的影响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针对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核心力量训练与健美操项目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增加核心力量练习,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身体平衡能力,促进健美操技术动作的完美完成。(2)在健美操常规教学中,可通过增加核心力量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改善学生的自我控制,并用激励性、感染性的语言积极引导,提高运动表现力,锻炼动态平衡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在健美操教学中因人而异设置难度适中的核心力量训练,调动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情绪、行为自我控制力,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内外做到知行合一,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李万鑫[4](2021)在《济南市中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羽毛球运动作为普通中学学生喜爱的运动之一,大力普及与推广羽毛球运动具有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然而,在国家大力推动和全方位筹备校园羽毛球运动开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学生喜欢羽毛球运动,但羽毛球运动在中学开展较少和普及较差的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10区(济阳区、天桥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长清区、章丘区、历城区、莱芜区、钢城区)2县(商河县、平阴县)的14所中学700名学生和70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调研中学生运动参与,校园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今后如何更好的推进中学羽毛球运动的策略,以期为中学持续推进羽毛球运动,提高当代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做出一份贡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众多运动项目中羽毛球受欢迎的程度最高;中学生获取羽毛球相关信息的渠道丰富,主要包括相关赛事、网络直播、电视新闻、报纸杂志、老师同学影响等途径;在参与动机上,丰富业余生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强身健体,说明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健身锻炼效果的理解不够深刻。中学羽毛球运动课程的开设比例较低;场地、设施、器材等硬件环境较差是主要限制因素;在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和学位学历上,基本能够满足当今济南市中学羽毛球教学的需要。主观因素包括无人指导、学习压力大、家长不支持和消费较高等,其中学习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诸如领导重视程度、学校师资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场地设施等均属于客观因素。在众多客观因素中,场地设施匮乏的影响最大。建议明确运动动机导向,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度;强化师资队伍培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协作的三方联动机制。制定适宜监管制度、强化师资队伍保障、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倡导师、生、家长相互配合,构建畅通交流的平台。

张君[5](2021)在《Keep APP对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服务(APP)与应用的迅速发展。运动类APP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并以其便捷、直观、灵活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流手段。Keep APP作为运动类APP的一款,受到广大用户喜爱,成为运动类APP行业的领头羊。近年来大学生使用Keep APP进行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学生使用Keep APP依然很盲目,如何科学使用Keep APP指导实践,依然值得深思,因此,以Keep APP进行个案分析,探究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牡丹江市7所普通高校的7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对Keep APP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包括Keep APP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功能。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牡丹江市7所普通高校大学生使用Keep APP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大学生了解Keep APP的途径,使用Keep APP的比例、时长、目的及功能;同时对牡丹江市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信息反馈进行了解,对大学生反馈Keep APP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并结合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和分析Keep APP对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以及锻炼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在国内上千个运动类APP中,Keep APP用户数率先破亿,成为国内最大的运动社交平台;Keep APP的特点是个性化、便捷化和大众化;现已成长为集体育锻炼教学视频、社交娱乐、跑步、骑行、健康饮食指导、运动装备购买为一体的运动服务软件。(2)牡丹江市7所高校中有67.6%的大学生都使用Keep APP,其中女生的使用人数略多于男生,大一、大二学生略多于其他两个年级,课余时间的多少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了解Keep APP的主要途径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持续使用Keep APP的时长主要集中在半年至一年半之。使用Keep APP的主要目的有塑造身体形态、监测运动数据及学习体育运动技能。使用Keep APP的主要功能有视频教学、数据记录、定制训练计划及社交功能。(3)大学生反馈Keep APP的优点主要有实用功能免费、动作指导科学、训练计划合理、内容丰富等;大学生反馈Keep APP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广告推送频繁、内容更新缓慢、GPS定位不准等。(4)通过Keep APP对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调查,得知使用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没有呈现显着性差异,但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频率及场所呈现显着性差异。这体现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更长、体育锻炼频率更高、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局限性减弱,进而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表现的更加积极,因此,使用Keep APP对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通过使用Keep APP,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直观、互动、社交、指导等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和科学健身的整体需求,也为大学生在个性化健身、技能形成、锻炼习惯培养等方面提供很好的帮助。

赵玲玲[6](2021)在《南京市大学生运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有力扶持,然而高校大学生仍向身体素质整体降低的发展方向。人才是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存在紧密关联,大学时期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体育锻炼态度的良好与否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意愿,促进运动意愿向体育锻炼行为的转换,并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增强体质的最佳手段是进行体育运动,研究发现运动意愿是决定个体身体活动行为生成的核心因素。南京作为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共拥有53所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因此本文将社会生态学理论作为视角,以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展开研究,将运动意愿作为因变量,以学校、人际、政策、家庭、社区为自变量做相关的分析。把南京市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探究其运动意愿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提升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持并为高校学校体育献言献策。结论如下:(1)学校、政策、人际、家庭对运动意愿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而社区则对运动意愿存在负向影响。根据影响大小排列顺序为:学校>人际>政策>家庭;(2)学校层面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影响最大,根据影响大小排列顺序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情况>学校内体育锻炼氛围;(3)人际层面中朋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影响最大,根据影响大小排列顺序为:朋友经常鼓励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技能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朋友>与朋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4)政策层面中体育政策执行资源影响最大,根据影响大小排列顺序为:体育政策执行资源>政府对体育作用的认知度>政府对开展体育工作的政策保障;(5)家庭层面中家长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程度的影响最大,根据影响大小排列顺序为:家长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家长主动关心大学生在学校的体育练习情况>家庭成员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并将其作为家庭休闲娱乐活动。

殷莺[7](2020)在《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以2019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高校组)女子甲组为例》文中认为篮球运动起源于校园,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殊的教育意义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了更好地在校园中开展篮球运动,上海市于2016年2月成立了校园篮球联盟,目前该联盟已成为上海大中小各学段推广篮球运动项目、开展校级赛事、组织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重要推手。随后,第一届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杯赛于2017年11月开赛,该赛事在校园内引起强烈的反响,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赛场,其中不乏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影。本文以2019年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杯赛(高校组)——女子甲组23支篮球队的现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SWOT分析法,对2019年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杯赛(高校组)——女子甲组篮球队教练员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岗位性质、执教年限;球队队员的参训动机、参训年限、参训频率、参训时长、参训态度、学业压力;球队管理模式、训练方式、场地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梳理其现实呈现,探究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建设和发展有所裨益和借鉴。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平均年龄较轻导致执教年限不长,其职称虽然不高,但学历较高,教练员中拥有高水平运动经历的不多,多数为体育院校和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班的学生,他们几乎都是高校体育教师兼任球队教练,工作压力较大。2.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队员中,毕业班学生占比较少,大部分队员从高中开始接受较为系统的篮球学习,她们参训动机端正、参训态度积极,对参加球队训练表现出浓厚兴趣,但队员们的训练频率和时长均显不足,部分高年级队员感到学业压力增大。3.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以校方管理为主,球队能围绕比赛开展训练,训练方式各不相同,但训练内容较为单一,可用训练场地较少。4.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赛事因子(赛事推广等)、队员因子(参训动机等)、教练员因子(教练员专业背景等)、球队因子(球队训练内容等)和学校因子(校园篮球氛围等)。

冯沁[8](2020)在《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健美操在我国的许多高校的体育选修课中广泛开展。而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实行的还是传统教学及考核模式,尽管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现,但无法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学习的热情与能动性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以赛促练”这一新兴的方式对于提升女大学生的课后运动量,身体素质及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都有可研究空间。故本文将通过对比“以赛促练”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上海财经大学健美操选项课中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研究分析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包括:1.通过提升运动量给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的良好促进。2.提高大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3.学生创编组合的审美能力及促进学生课后自觉练习、提升团队协作精神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原因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教学前后对两组学生的健美操参与兴趣和合作精神、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过15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的学生在体质健康的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项目有显着提升,健美操技能及参与兴趣于合作精神有显着提高。得到如下结论(1)以赛促练方式转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课上及课下双向沟通交流效率。(2)以赛促练方式对女大学生肺活量和柔韧素质等身体素质有提升效果(3)以赛促练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4)以赛促练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美操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

翟雨佳[9](2020)在《苏州市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与满意度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拉丁舞以其良好的健身、心理调节、审美娱乐等功效深得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舞蹈爱好者投身于拉丁舞的热潮中,拉丁舞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认可。从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拉丁舞课程,再到社会人群对拉丁舞项目的开展和普及,拉丁舞运动的价值不断被更多人认识,促使各类拉丁舞培训班俱乐部在全国各地相继涌现。但与国外体育舞蹈发展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拉丁舞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相对落后,且各省市发展极不平衡,除了各大体育舞蹈专业院校之外,社会各阶层人士开展的拉丁舞俱乐部在教学内容、措施、场地器材以及师资力量等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使得各个俱乐部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效果不显着。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有关拉丁舞、运动动机以及满意度有关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苏州市拉丁舞学员的特征,制定拉丁舞学员调查问卷。然后,选取420名拉丁舞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与学员进行访谈沟通、发放问卷两种方式来了解苏州市拉丁舞俱乐部学员的参与行为以及满意度现状。最后,采用IBMSPSS21.0对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分析。综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苏州市拉丁舞俱乐部学员的参与动机、满意度的整体情况均属于中度偏高程度;在参与动机量表的五个维度中,平均数最高的是健康动机(M=4.06),其次依序为外貌动机(M=3.86)、能力动机(M=3.74)、乐趣动机(M=3.72)、社交动机(M=3.55)。说明健康动机是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拉丁舞练习的首要动机;在满意度量表的五个维度中,平均数最高的是教师专业水平满意度(M=3.89),其次依序为培训费用及学习效果(M=3.77)、课程安排满意度(M=3.69)、舞蹈条件设施满意度(M=3.67)、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M=3.66)。说明教师专业水平是拉丁舞俱乐部学员最满意的一个方面。2.苏州市不同性别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在健康动机,社交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共四个维度中无显着性差异,在外貌动机上具显着性差异;不同年龄的学员在健康动机,社交动机,外貌动机共三个维度中无显着性差异,对于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共两个维度中具显着性差异;不同教育程度学员在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外貌动机,社交动机共四个维度中无显着性差异,但在乐趣动机中具显着性差异;不同职业学员在健康动机,外貌动机共两个维度中无显着性差异,在乐趣动机,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共三个维度中具显着性差异。3.苏州市不同性别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在教师专业水平满意度,舞蹈室条件设施满意度,课程安排满意度,培训费用及学习效果满意度,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中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着性;不同年龄学员在课程安排满意度,培训费用及学习效果满意度共两个维度不会表现出显着性,对于教师专业水平满意度,舞蹈室条件设施满意度,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共三个维度呈现出显着性;不同教育程度学员在课程安排满意度,培训费用及学习效果满意度,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共三个维度不会表现出显着性,在教师专业水平满意度,舞蹈室条件设施满意度共两个维度呈现出显着性;不同职业学员在舞蹈室条件设施满意度,课程安排满意度,培训费用及学习效果满意度共三个维度不会表现出显着性,在教师专业水平满意度,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共两个维度呈现出显着性。4.苏州市拉丁舞俱乐部学员的参与动机和满意度之间呈现出0.01水平的显着性,且有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值为0.747。参与动机与满意度中的教师专业水平满意度,舞蹈室条件设施满意度,课程安排满意度,培训费用及学习效果满意度,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五个维度均呈现出0.01水平的显着性,且有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值依次是0.453、0.430、0.514、0.425、0.346。说明满意度中教师专业水平满意度,舞蹈室条件设施满意度,课程安排满意度满意,培训费用及学习效果与参与动机相关性较大,工作人员满意度与参与动机的相关性较其他四个维度稍小。

孔祥久[10](2020)在《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参与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国内外体育史,女性的体育参与一直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甚至一度停滞不前。尽管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有了提升,也扮演了更多社会角色,但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体育参与情况仍然不甚理想。同时,随着性别观念的束缚逐渐减弱,女性不再将自己拘泥于传统的女性化气质中,性别角色特质也逐渐多元化发展。女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特殊女性群体,性别角色类型在大学阶段逐渐分化成熟并趋于稳定,对其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均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为了探讨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和性别角色的关系,了解了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和性别角色情况,分析了不同性别角色的女生的体育参与情况的差异,为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正向培养女大学生的性别特质提供了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高校本科在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全国五个城市发放问卷,回收有效样本678份,通过spss24.0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使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和体育参与的相关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探究了二者的影响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的运动量较小。半数以上女大学生处于小锻炼量水平。参与最多的项目为跑步,锻炼强度多集中在中等强度及以下,三分之二的女大学生锻炼频率平均每周不足3次,半数以上女大学生单次锻炼时间不足半小时。(2)女大学生的锻炼态度总体情况较好。整体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较高,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但是容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较好地约束自己进行锻炼。(3)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均匀。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化类型。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频率、强度、等级存在显着差异。(4)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情况存在显着差异。双性化女大学生锻炼态度总体最好,其次为男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的锻炼态度最差。(5)体育参与行为整体正向影响男性化得分和女性化得分,使性别角色类型趋向双性化。女大学生参与适量的体育锻炼,提高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对性别角色的良性转变有着积极正向的意义。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高校应大力开展体育活动,活跃体育氛围,开展适合女性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2)家庭应提高对子女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重视女孩的运动技能培养,秉持体育育人的思想,营造快乐的体育氛围。(3)女大学生应主动学习体育知识,端正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课上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正视问题,克服懒惰心理和畏难情绪。(4)女大学生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促进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释放内心的性别角色刻板束缚,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锻炼中的自律性,提高男性化和女性化正性特质。

二、影响女大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因素的分析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女大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因素的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目标设置对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拖延综述
        2.1.1 拖延的定义
        2.1.2 国外研究综述
        2.1.3 国内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目标设置理论综述
        2.2.1 目标设置理论的定义
        2.2.2 国外目标设置理论综述
        2.2.3 国内目标设置理论综述
    2.3 相关概念界定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综述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倾向的基本情况
    4.2 目标设置对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倾向的影响
    4.3 目标设置对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行为的影响
    4.4 目标设置对女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
5 讨论与分析
    5.1 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倾向的基本情况
    5.2 目标设置对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倾向的影响
    5.3 目标设置对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行为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B 大学生锻炼拖延量表
附录 C 主观锻炼体验量表
附录 D 实验组目标绩效和阶段目标完成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新型冠状病毒
        2.1.2 有氧健身操
        2.1.3 心理健康
    2.2 新冠肺炎防控下学校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疫情防控下学校课程开展的实证研究
        2.2.2 疫情防控下学校课程开展的理论研究
    2.3 有氧健身操的研究现状
        2.3.1 有氧健身操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2.3.2 有氧健身操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2.3.3 有氧健身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
        2.4.1 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研究
        2.4.2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4.3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2.5 文献述评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心理测量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黄麓师范学校课程改革基本情况分析
        4.1.1 居家隔离时期线上有氧健身操课程实施策略
        4.1.2 复课返校时期线下有氧健身操课程实施策略
        4.1.3 线上线下有氧健身操课程对比分析
    4.2 不同时期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4.2.1 不同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
        4.2.2 不同人口学特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研究
        4.2.3 小结
    4.3 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干预前后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4.3.1 居家隔离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4.3.2 复课返校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4.3.3 小结
    4.4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职学生心理效益的差异研究
        4.4.1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性别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2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年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3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独生子女状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4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城镇子女状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5 小结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研究不足与后期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
    附件三:居家隔离时期有氧健身操教学大纲及教案
    附件四:复课返校时期有氧健身操教学大纲及教案

(3)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2.1.2 动态平衡能力的概念
        2.1.3 自我控制的概念
    2.2 有关动态平衡能力的研究
        2.2.1 动态平衡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2.2.2 动态平衡能力测量方法的研究
        2.2.3 体育运动与动态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2.3 有关自我控制的研究
        2.3.1 自我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
        2.3.2 自我控制的结构研究
        2.3.3 自我控制测量的研究
        2.3.4 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
    2.4 有关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
        2.4.1 核心力量训练生理机制的研究
        2.4.2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比较研究
        2.4.3 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2.5 有关力量训练与心理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心理测量法
        3.2.4 测试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动态平衡、自我控制水平情况
        4.1.1 实验前实验对象动态平衡测试情况
        4.1.2 实验前实验对象自我控制水平情况
    4.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的影响
        4.2.1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左支撑腿动态平衡的影响
        4.2.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右腿支撑动态平衡的影响
    4.3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
        4.3.1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总体的影响
        4.3.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冲动控制维度的影响
        4.3.3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健康习惯维度的影响
        4.3.4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抵制诱惑维度的影响
        4.3.5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专注工作维度的影响
        4.3.6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节制娱乐维度的影响
    4.4 实验组自我控制和动态平衡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4.5 核心力量训练影响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的中介作用模型检验
        4.5.1 核心力量训练与左右腿支撑动态平衡的回归分析
        4.5.2 核心力量训练与自我控制的回归分析
        4.5.3 核心力量训练、自我控制与左右支撑腿动态平衡的回归分析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的影响分析
    5.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总体情况的影响分析
    5.3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各维度的影响分析
        5.3.1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冲动控制维度的影响分析
        5.3.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健康习惯维度的影响分析
        5.3.3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抵制诱惑维度的影响分析
        5.3.4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专注工作维度的影响分析
        5.3.5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节制娱乐维度的影响分析
    5.4 实验组自我控制和动态平衡的相关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济南市中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羽毛球运动的价值研究
    2.2 中学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
    2.3 关于羽毛球运动的普适人群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关于体育认知的相关研究
    2.5 关于对羽毛球运动认知的相关研究
    2.6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济南市中学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
        4.1.1 调查学生基本状况
        4.1.2 济南市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情况
        4.1.3 济南市中学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形式
        4.1.4 济南市中学羽毛球硬件设施情况
    4.2 济南市中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情感认知
        4.2.1 中学生开展羽毛球运动的态度分析
        4.2.2 济南市中学生获取羽毛球相关信息的渠道
        4.2.3 济南市中学生参加羽毛球的动机
    4.3 济南市中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影响羽毛球运动开展的主观因素
        4.3.2 影响羽毛球运动开展的客观因素
    4.4 济南市中学羽毛球运动的推进策略
        4.4.1 明确运动动机导向,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度
        4.4.2 强化师资队伍培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4.3 完善落实后勤保障,为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
        4.4.4 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协作的三方联动机制
        4.4.5 加强教育督导,构建新型教育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济南市中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学生问卷)
附录 2 济南市中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教师问卷)
致谢

(5)Keep APP对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紧迫性
        1.1.2 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重要性
        1.1.3 Keep APP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契合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2.1.2 关于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2.1.3 关于Keep APP的相关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2.2.2 关于互联网干预对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Keep APP的发展现状
        4.1.1 Keep APP的发展历程
        4.1.2 Keep APP的特点
        4.1.3 Keep APP的功能
    4.2 牡丹江市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现状
        4.2.1 大学生中使用Keep APP的比例
        4.2.2 大学生了解Keep APP的途径
        4.2.3 大学生持续使用Keep APP的时长
        4.2.4 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目的
        4.2.5 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功能
    4.3 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信息反馈
        4.3.1 大学生反馈Keep APP的优点
        4.3.2 大学生反馈Keep APP的缺点
    4.4 Keep APP对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4.4.1 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影响
        4.4.2 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4.4.3 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
        4.4.4 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场所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现状调查》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三 问卷效度专家评定表
个人简介

(6)南京市大学生运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大学生的界定
        2.1.2 运动意愿的界定
        2.1.3 社会生态学模型
    2.2 运动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3 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2.3.1 社会生态学理论在体育领域的相关研究
        2.3.2 社会生态学理论在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
    2.4 大学生运动意愿现状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访谈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信效度检验
        4.1.1 初测问卷信度检验
        4.1.2 初测问卷效度检验
        4.1.3 正式问卷信度检验
        4.1.4 正式问卷效度检验
    4.2 运动意愿现状分析
    4.3 模型拟合
    4.4 各维度对运动意愿的影响分析
    4.5 各因子包含变量对运动意愿的影响分析
    4.6 性别、年级对运动意愿的影响分析
    4.7 运动意愿在性别、年级、学校上的差异分析
    4.8 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5 结论
    5.1 .关于运动意愿现状的结论
    5.2 关于运动意愿影响因素的结论
6 对策与建议
    6.1 .学校层面对策与建议
    6.2 .政策层面对策与建议
    6.3 人际层面对策与建议
    6.4 家庭层面对策与建议
    6.5 社区层面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南京市大学生运动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初测
    附录 2 南京市大学生运动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 3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以2019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高校组)女子甲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篮球
        2.1.2 普通高校
        2.1.3 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
        2.1.4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2.1.5 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
        2.1.6 校园篮球联盟杯赛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有关高校篮球队竞赛的研究
        2.2.2 有关高校篮球队训练的研究
        2.2.3 有关高校篮球队运动员和教练员情况的研究
        2.2.4 有关高校篮球队管理的研究
        2.2.5 有关高校篮球队后备力量的研究
        2.2.6 有关高校篮球场馆设施的研究
        2.2.7 SWOT分析法运用于高校篮球队发展的研究
        2.2.8 有关国外高校篮球队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SWOT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现状分析
        4.1.1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教练员的现状
        4.1.2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队员的现状
        4.1.3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其他现状
    4.2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发展的影响因素
        4.2.1 可行性检验
        4.2.2 公因子提取
        4.2.3 公因子变量
        4.2.4 影响因子分析
    4.3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发展策略
        4.3.1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SWOT分析模型概述
        4.3.2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发展分析的SWOT矩阵构建
        4.3.3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发展对策的SWOT分析
        4.3.4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发展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学模式的概念
        2.1.2 “以赛促练”以赛促练方式的概念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不同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
        2.2.2 "以赛代考"及“以赛促练”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实施现状
        2.2.3 "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3 评定教学效果的指标因素的研究
        2.3.1 体质健康因素
        2.3.2 心理因素
        2.3.3 运动技能因素
    2.4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3.2.3.2 问卷调查的效度检验
        3.2.3.3 问卷调查的信度检验
        3.2.3.4 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
        3.2.3.5 调查量表维度划分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教学实验法
        3.2.5.1 实验目的
        3.2.5.2 实验对象、时间及地点
        3.2.5.3 实验器材
        3.2.5.4 实验基本假设
        3.2.5.5 传统教学模式的设计
        3.2.5.6 “以赛促练”教学模式的设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比与分析
    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基本技能的对比与分析
        4.2.1 实验后测健美操基本技能内容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占比的统计图分析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占比的统计图分析
        4.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占比的统计图分析
    4.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的对比与分析
        4.4.1 实验前两组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的对比与分析
        4.4.2 实验后两组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的对比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以赛促练方式应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5.2.2 以赛促练方式应考虑教学对象的诸多因素进行实地教学检验
        5.2.3 以赛促练方式在对不同层次能力学生教学时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5.2.4 以赛促练方式形成机制还需进一步检验探讨
        5.2.5 不同体育教学项目应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9)苏州市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与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拉丁舞
        2.1.2 参与动机
        2.1.3 满意度
    2.2 国内外拉丁舞相关研究
        2.2.1 国内拉丁舞相关研究
        2.2.2 国外拉丁舞发展现状
    2.3 国内外参与动机相关研究
        2.3.1 国内有关参与动机的研究
        2.3.2 国外有关参与动机的研究
    2.4 国内外满意度相关研究
        2.4.1 国内有关满意度的研究
        2.4.2 国外有关满意度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4.1.1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性别调查统计分析
        4.1.2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年龄调查统计分析
        4.1.3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教育程度调查统计分析
        4.1.4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职业调查统计分析
        4.1.5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到达俱乐部所需时间调查统计分析
        4.1.6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选择俱乐部的主要原因调查统计分析
        4.1.7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了解俱乐部渠道调查统计分析
    4.2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情况及差异性调查与分析
        4.2.1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的舞龄及差异性调查统计分析
        4.2.2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每个月学习的费用及差异性调查统计分析
        4.2.3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每周练习次数及差异性调查统计分析
        4.2.4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每次练习时长及差异性调查统计分析
        4.2.5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最想练习的时段及差异性调查统计分析
    4.3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满意度的情况分析
        4.3.1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情况分析
        4.3.2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满意度情况分析
    4.4 基本情况不同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与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4.4.1 不同性别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与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4.4.2 不同年龄的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与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4.4.3 不同教育程度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与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4.4.4 不同职业拉丁舞俱乐部参与动机与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4.5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与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4.6 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与满意度影响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提升教师稳定性
        5.2.2 不断完善俱乐部设施配备,为学员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5.2.3 加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关注学员的发展
        5.2.4 定期调查,了解市场动态以及不同特征学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参与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增强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需要
        1.1.2 消除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偏见的需要
        1.1.3 促进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健康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内容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参与
        2.1.1 体育参与的概念
        2.1.2 关于体育参与的研究
    2.2 性别角色
        2.2.1 性别角色的概念
        2.2.2 性别角色的研究
    2.3 性别角色与体育参与的关系
        2.3.1 不同人群性别角色和体育参与关系的研究
        2.3.2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参与关系的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统计
        4.1.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统计情况
        4.1.2 调查对象的体育参与项目情况
    4.2 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和性别角色现状
        4.2.1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
        4.2.2 女大学生锻炼态度现状
        4.2.3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现状
    4.3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参与的相关分析
        4.3.1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分析
        4.3.2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分析
    4.4 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对性别角色影响的回归分析
        4.4.1 不同体育参与对女性化分量表得分的回归分析
        4.4.2 不同体育参与对男性化分量表得分的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及差异探讨
        5.1.1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及差异探讨
        5.1.2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情况及差异探讨
    5.2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情况及差异探讨
        5.2.1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情况及差异探讨
        5.2.2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测量方式及差异探讨
    5.3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参与相关分析差异探讨
        5.3.1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锻炼参与相关分析及差异探讨
        5.3.2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锻炼态度相关分析及差异探讨
    5.4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参与的回归分析及差异探讨
        5.4.1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参与的回归分析及差异探讨
        5.4.2 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对性别角色影响作用的探讨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影响女大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因素的分析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目标设置对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拖延的影响[D]. 韩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3]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影响的研究[D]. 刘宝达. 扬州大学, 2021(09)
  • [4]济南市中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万鑫.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Keep APP对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D]. 张君.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6]南京市大学生运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 赵玲玲.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7]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以2019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高校组)女子甲组为例[D]. 殷莺.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8]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D]. 冯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9]苏州市拉丁舞俱乐部学员参与动机与满意度研究[D]. 翟雨佳. 苏州大学, 2020(03)
  • [10]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体育参与的关系研究[D]. 孔祥久. 山东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学习热情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