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建筑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维多利亚·贝茨,刘莎莎,闵凡祥[1](2021)在《从建筑学到声学:1948年以来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医院的历史为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许多健康与医疗历史问题研究提供了背景。然而,已有对NHS医疗保健服务的历史研究,鲜有对物质文化史和环境史给予关注并将其关联起来。本文试图通过探索医院设计的可能性,了解NHS医疗保健服务在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不断变化的医疗保健关注点与医院设计实践之间的关系。从广义上说,这种关系包括医院空间是如何为病人的居住体验所建构与重构的。笔者将以"‘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为例,阐述在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医院建筑、内部陈设和医院环境是如何随着医疗原则的演变而变化的。通过考察包括从医院建筑到候诊室声音景观在内的不同类型设计的变化,本文指出医疗环境既是"以病人为中心"思维的产物,也是这一观念的生产者。我们研究NHS的医院设计,可以深入了解认知空间、权力和医疗保健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窥探20世纪后期"以病人为中心"医院设计原则的微妙转变。医院的环境,不仅仅是不断变化的设计理念或经济原则的产物,也是不断演变的护理原则的具体表述和创造者。如能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点,历史学家将会从中受益匪浅。
谢薇[2](2021)在《综合医院门诊楼患者空间拓展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设计的形式和功能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促使建筑功能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形式和布局的根本原因,是设计师和建造者对建筑的态度产生了差异,以主观表现自我为中心,到认识使用者的重要性,是一个质的飞跃。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医院门诊空间作为患者治疗的主要空间,许多医院开始考虑患者就诊体验之中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然而对人性化设计思考不够全面、忽略患者深层需求仍是主要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性化设计的缺乏,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困扰就诊人群。实现门诊的“与时俱进”、“人性化”、“多样化”便成了迫切需求。通过对医疗建筑门诊功能人性化发展的脉络及背景的梳理,了解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医疗背景下,综合医院门诊部设计的局限性,和前人对综合医院门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探索,从而对门诊空间发展状况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选取实际使用中的综合医院门诊楼,对其进行就诊人群行为观测、空间尺度复原,以就诊行为与空间的相互影响入手进行研究,分析门诊楼功能、空间、设施、色彩等与患者行为、心理需求间的关系。再针对就诊人群不同生理、心理状况下的需求进行深层挖掘,对比分析门诊空间与就诊人群需求之间产生的差距,寻找到补足差距、拓展空间的设计方法,进一步完善门诊空间设计,提高就诊人群体验感与满意度。优化综合医院门诊的设计方法,探索未来综合医院门诊功能、空间、装饰及色彩设计的发展方向。
周凌明[3](2020)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与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认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Patient-Centered Care,PCC),是世界范围内被公认的当今卫生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它被大量的研究证明能有效地弥合现代医学分科过细而造成的医患关系鸿沟,重塑医疗服务的人文属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资源的产出效能。PCC强调医疗服务应围绕病人的需求偏好和价值观开展,医疗决策过程应主动让病人及其家属广泛参与,医患间构建起共同面对疾病的伙伴关系。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直在路上,近年来逐渐步入深水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此前未曾出现的情况不断浮现,比如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基本医保广覆盖后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大数据广泛应用后人们对医疗民主化的要求等等。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研究从广东省实际情况出发,将PCC理论中国化、具体化,对指引相关实践大有裨益。目的:首先,在总结国内外关于PCC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广东省,构建一个中国情境下的PCC模型。其次,基于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东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现状,并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及决策提供参考。此外,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数据,研究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实践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研究法:系统总结世界范围内关于PCC研究的经典模型和相关文献资料,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2)半结构化焦点小组访谈:基于广东省四个经济区域划分,对住院病人、在职医生、护士开展半结构化小组访谈,构建PCC理论模型。(3)问卷调查法:在广东省四个经济区域选取9家三甲医院,对住院病人进行大样本量的问卷调查,收集研究所需实证数据,验证和优化理论模型,并据此评价广东省PCC现状。(4)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数据分析及建模基于SPSS、Amos、Nviv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文本编码与理论构建等方法。结果:广东省住院病人对PCC的总体评分为8.60±1.38分,对模型7个维度的评分上,医疗保险的评分最低为7.96±2.08分,就医体验的评分最高为8.97±1.35分。病人对其余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就医环境8.54±1.50分,诊疗质量8.63±1.45分,共同决策8.78 ±1.54分,医患沟通8.89±1.49分,疾病管理8.54±1.65分。来自农村的病人对PCC评分要显着低于来自城镇的病人;珠三角、粤东地区病人对PCC评分要显着高于粤西和粤北地区病人。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为7个维度,分别为:就医环境、诊疗质量、共同决策、就医体验、医患沟通、医疗保险、疾病管理,模型共涵括25个方面的内容。(2)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改善,仍应首先注重结果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向提供“品质型”医疗服务转型升级。(3)从模型7个维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
蔡煜[4](2020)在《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功能及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临床医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医疗方法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临床技能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国家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趋势。而传统的依托于医院现场见习的培养模式在空间和教学条件上又有诸多限制。基于上述情况,急需建设临床技能教学建筑来适应新的要求和理念。目前,我国高校医学院的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使用特点、功能组成、空间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方面,有不同于其他教育建筑的固有特色。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一类教育建筑的研究十分缺乏,建成项目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临床技能教学建筑进行系统的设计研究。本文针对上述现状和背景,尝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从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学教学、医疗建筑设计等视角切入,从功能组成、空间布局设计、环境设计三个方面对临床技能教学建筑进行研究。其一,通过归纳总结临床技能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医疗建筑特征、临床技能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教学模式,以及对国内外案例的调研,发现目前设计中潜在的问题,对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功能组成及空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其二,基于对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通过“疾病—临床技能—功能”的逻辑,将教学内容与功能一一对应并分类,归纳其功能组成,对其功能空间逐一探讨。其三,对医学模拟空间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将医疗空间与医学模拟空间对比分析。针对模拟诊室、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重症病室、模拟病房以及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室,从功能需求、使用人数、人体尺寸等角度探讨合理的平面布局设计方式,提出平面设计范式参考。其四,在空间设计方法、环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设计要点和设计模式的建议。最后,通过项目设计实践,对前文总结的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设计理论进行验证,提出医疗建筑仿真为导向的教学空间、功能整合的整体空间结构、基于教考合一的开放性流线组织以及校园文化和医院文化相互渗透的设计策略,为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的结合提供经验参考。
孙淼[5](2020)在《面向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政策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儿童医疗环境和护理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新医疗改革的背景之下,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为儿童、家属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与氛围,同时缓解儿童医护工作者工作中的压力,使他们更好的服务于儿童医疗事业。本文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目标,以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室内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进行交叉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到儿童医院设计中来,探索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下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之路。本文在护理学、医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儿童医院的实地考察,对医护工作者和患儿需求的调查研究,运用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充分了解我国儿童医疗资源和护理单元模式的设计现状的基础上,对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优质护理服务要求进行了梳理,对国内外优秀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建构起面向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的设计策略。在文章内容上,本文首先提出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其意义,对国内外儿童护理单元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其次阐析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并详细论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单元的分类、规模及构成。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儿童医院护理单元优秀的设计案例,分析出我国儿童医院护理单元在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儿童医院护理单元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具体对策。通过运用优质护理服务这一新的理念,设计出符合患儿、家属、医护人员心理需求的护理单元。最后作者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案例设计中,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儿童群体的关注,同时更好的落实新医疗政策与提高医疗水平,为今后的儿童医疗设计提供可参考性依据。
韦竞[6](2019)在《医院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代的建设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城市规划建设,还是单体建设都必须明确使用功效,但因此会忽视城市整体的有机复合性。当前大部分建筑物都过分明确自身独特性,相应的功能较为单一,不同单体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建筑的功能性难以满足城市发展,必须进行相应的整合。充分利用医院的土地空间来满足多样化的就医需求。当前城市土地日益紧缺,医院的发展逐步向综合化的方向进行,门诊、急诊、住院、科研、教学等功能逐渐的复合化,城市中医院综合体这类具备多种复合功效的建筑形态逐渐显现。当前医院综合体的建设理念主要是从传统的功能简单叠加到功能复合化,建筑样式也渐渐的趋向于综合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互相交叉发展,避免了传统功能分工繁琐的这种不足,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进行就医。医院综合体这种建筑样式的空间已经形成为多角度、多种功能复合的一种动态的体系,建筑空间功能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相互之间作为依托,逐步变成城市功能的关键要素。医院综合体逐步成为城市中心区或CBD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院综合体,在整个我们国家医院的形成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对医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体现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这种功能性的建筑非常关注和城市发展相协调。作为当前城市建设,非常注重综合发展的理念,这对于医院综合体的建设和发展都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综合性的医院建筑一定要按照当前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及城市发展的需求来进行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能够和周边环境、城市设计相匹配,互相作用,获得相应的整体综合性效益。论文基于行业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对医院发展的熟悉,采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对医院综合体的设计评价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采用德尔菲法、模糊分析法等建立起医院综合体设计评价体系,过程中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论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医院综合体设计目前尚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研究成果将一定意义上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柴秀花[7](2019)在《TR医院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关注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健康管理。与此同时,由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信息化技术水平在医院应用程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市场化不断形成,各类医院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医院要赢得市场,就要主动谋求增强其竞争力的“法宝”,变“被动等病人”为“主动赢病人”。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医疗信息化技术提高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同时,要扭转医院的服务理念,由原来的以医院管理为核心向以医院客户为中心转移。TR医院是某市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为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在业内创造良好的诊疗口碑,吸引更多的患者,增加患者粘性,迫切需要搭建一套完整的医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本文以TR医院为例,首先介绍了客户及客户关系的基本概念,另外针对医院的特殊性,介绍了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两种服务模式,分别是基于呼叫中心的客户服务模式和数字化的HCRM平台客户服务模式。基于此,本文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分析论述了医院上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以营销理论为依托,设计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定性的SWOT分析工具分别阐述了关于医院内外部环境的各自优势及其相关劣势。同时本文利用定量的SPSS分析工具,将回归分析法等统计计量方法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开展对医疗信息系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挖掘对客户与医院创造更大共同价值的信息。根据问卷分析结合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结论,最终TR医院将医院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确定为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TR医院最终确定上线数字化的HCRM平台。TR医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上线投入使用后,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系统使用后能有效管理医院客户关系,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医院的精准营销提供了客观的数据依据和扎实的数据基础。希望本文能对同级医院以及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实施HCRM系统提供一些借鉴。
白依鑫[8](2019)在《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医院是为人类提供医疗服务的,十分重要的公共建筑。深圳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常住人口平均年龄的提高,深圳市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越发严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市开始兴建“超大型综合医院”。“超大型综合医院”能快速缓解医疗资源的不足,然而若设计不尽合理,“超大型综合医院”将对周边城市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其自身的诊疗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本文首先对深圳市2003年之后设计与兴建的超大型综合医院案例进行调研与初步分析,总结其在医院院区规划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根据主要的问题,对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规划中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与空间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文章在功能布局方面,对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的总体分区布局与部门功能布局进行研究,结合医疗建筑的布局原则与对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的案例分析,提出总体分区布局应考虑场地及环境条件,避免交叉感染的策略,同时将部门功能布局归纳为“分散式”、“半集中式”、“集中式”以及“诊疗中心”这四种模式。本文在流线组织方面,主要对院区对外交通流线组织、院区内部流线组织进行分析。院区对外宜接驳公共交通设施,场地内应人车分行,不同性质的流线也需分开。院区内部流线组织一般为“单向连接型”、“多通道网格型”、“放射型”及“中心枢纽型”这四种方式。本文在空间环境方面,对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的空间尺度、空间序列、服务型空间、绿化景观设计及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提出了改善空间尺度、增强空间导向性、合理布置服务型空间、以病人为出发点布置绿化景观等策略。文章最后对超大型综合医院今后的院区规划设计进行展望,包括对医院规模趋势的预判、功能布局的集约复合及调整、“诊疗中心模式”的广泛应用、流线多层立体叠加及空间环境城市化等内容。论文在写作方式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的案例之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二期项目”便是笔者亲身参与的设计实践,务求通过设计验证,使本文论点更有说服力。
钱敏[9](2019)在《大型综合医院弹性扩容设计的协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体系市场化趋势,原有的医疗空间模式与秩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医院作为我国基础性社会服务机构,受到医疗政策、诊疗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存在方式处于动态之中,必须通过不断地扩展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在医疗需求。因此,医院规划设计中需处理好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的相互关系,医院的弹性扩容设计,为医院的不定期扩展更新提供了动态的发展思路。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医院建筑弹性设计理论及实践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医院建筑弹性设计思想的共性特征。通过对8所大型综合医院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反馈到医院弹性扩容设计的相关层面分析中。本研究分别以医院的组织结构体系、空间环境布局和科学技术手段为切入点,对大型综合医院复杂系统进行解析,明确弹性扩容过程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透视弹性扩容的协同设计关键,提出适用于大型综合医院的弹性扩容设计策略。基于弹性扩容的设计理念,对医院的形态结构、交通流线体系、功能单元构成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在医院整体的空间环境布局上,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推动医院建筑空间环境品质的维护与提升,提出相应的扩容设计方法和环境补偿措施,推动医院整体空间环境成为弹性扩容的可靠载体。在科学技术手段方面,对医疗设备的发展形态、辅助医疗技术的特征属性以及建造技术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科学技术手段的协同设计及应用策略,为医疗功能的稳定发挥和弹性发展创造前提。
王荣[10](2019)在《基于循证设计的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 ——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改政策实施之后,国家对基层医院更加重视,二级医院从提高基础设施、改善就医环境、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建设,全国范围呈现出二级医院快速发展的新面貌。目前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处于模仿三级医院的阶段,缺乏结合二级医院这类中小型医院实际的设计实践,但二级医院从医院定位、学科分布、病种特征等都与三级医院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模仿的设计方法不仅会浪费医疗资源,对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效率的贡献也较小。本文基于循证设计的研究方法,循证设计是一种源于循证医学的设计思想,强调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设计,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包含策划、设计以及使用后评价阶段循环使用循证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收集数据来分析,指导设计,使得设计结果更加科学,更符合需要。循证设计包含许多科学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包括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分析和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护理单元设计以及循证设计的发展历程,然后对循证设计理论与应用以及护理单元设计要点进行基础研究,为后续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策略的总结以及实例的运用打下基础。通过基础理论和基于循证设计方法的循证调研,总结出包含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特点、设计的制约因素、循证设计要素和循证设计流程这四项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的策略,为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提供参考。最后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单元设计为实例,运用研究总结的循证设计策略,为其他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循证设计提供参考,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护理单元。
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建筑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建筑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从建筑学到声学:1948年以来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一墙壁:从结构到色彩 |
二声学:从噪声到音符 |
结语 |
(2)综合医院门诊楼患者空间拓展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原因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3 概念阐述与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及数据分析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综合医院门诊楼患者空间概念解析 |
2.1 患者就诊过程中的行为特征 |
2.1.1 就诊时的基本行为特征 |
2.1.2 就诊时受环境空间影响的行为特征 |
2.1.3 就诊时因疾病导致的行为心理特征 |
2.2 患者就诊路线及对空间布局要求 |
2.2.1 就诊行为路线 |
2.2.2 就诊过程中对空间布局的需求 |
2.3 综合医院门诊部设计的基本理论 |
2.3.1 门诊楼基本功能分析 |
2.3.2 门诊楼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
2.3.3 门诊楼空间形态分析 |
2.3.4 门诊楼交通流线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现状调研及案例分析对比研究 |
3.1 现状调研 |
3.1.1 门诊部空间布局 |
3.1.2 就医行为调查分析 |
3.1.3 行为与空间的关系研究 |
3.2 国内案例分析研究 |
3.2.1 国内门诊楼案例空间布局 |
3.2.2 就诊行为的空间适应性研究 |
3.2.3 行为和空间关系分析研究 |
3.3 国外案例分析研究 |
3.3.1 国外门诊楼案例空间布局 |
3.3.2 就诊行为的空间适应性研究 |
3.3.3 行为和空间关系分析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行为的空间设计研究 |
4.1 门诊大厅空间拓展设计研究 |
4.1.1 就诊人群对门厅空间需求 |
4.1.2 门诊大厅复合空间功能布局设计 |
4.1.3 门诊大厅复合空间形态设计 |
4.1.4 门诊大厅装饰装修设计原则 |
4.2 候诊诊室空间拓展设计研究 |
4.2.1 就诊人群对诊室及候诊功能需求 |
4.2.2 候诊功能布局构想及空间形态设计 |
4.2.3 诊室功能布局构想及空间形态设计 |
4.2.4 诊室及候诊空间装饰装修设计原则 |
4.3 交通空间及流线拓展设计研究 |
4.3.1 门诊流线组织设计方法 |
4.3.2 门诊交通空间设计材质选用 |
4.3.3 门诊交通空间设施设计原则 |
4.4 门诊楼患者空间拓展设计方案 |
4.4.1 门厅空间拓展设计 |
4.4.2 候诊空间整合设计 |
4.4.3 诊廊空间设计及诊室组织方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问卷调查分析表 |
附录 B 对比分析研究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与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质量控制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本研究框架 |
第一节 国外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二节 我国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三节 本研究框架 |
第三章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 |
第一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框架构建 |
第二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优化与验证 |
第三节 模型评价 |
第四章 广东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现状与评价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
第二节 问卷调查方法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四节 研究讨论 |
第五章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功能及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及相关概念 |
1.2.1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2 相关概念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临床医学教育的研究 |
1.4.2 关于医疗建筑设计的研究 |
1.4.3 关于实训建筑的研究 |
1.4.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临床技能教育及其教学建筑概述 |
2.1 国内临床技能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特点 |
2.1.1 国内临床技能教育的教学模式 |
2.1.2 国内临床技能教育的特点 |
2.2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历程 |
2.2.1 国外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历程 |
2.2.2 国内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历程 |
2.3 国外临床技能教学建筑案例分析 |
2.3.1 国外案例分析 |
2.3.2 国外案例的总结 |
2.4 国内临床技能教学建筑调研认知 |
2.4.1 国内临床技能建筑案例调研 |
2.4.2 国内建成项目中的不足 |
2.5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趋势 |
2.5.1 教学空间的仿真性 |
2.5.2 空间适应创新技术 |
2.5.3 教学空间专业化 |
2.5.4 功能设计针对性 |
2.5.5 环境设计个性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功能组成研究 |
3.1 功能组成研究 |
3.2 功能组成与各学科临床技能的关系 |
3.2.1 临床技能教学的学科分类视角 |
3.2.2 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及对应功能空间 |
3.2.3 外科学基本临床技能及对应功能空间 |
3.2.4 内科学基本临床技能及对应功能空间 |
3.2.5 产科学基本临床技能及对应功能空间 |
3.3 功能组成的归纳整理 |
3.4 功能空间分类 |
3.4.1 普通教学空间 |
3.4.2 医学模拟教学空间 |
3.4.3 公共交往空间 |
3.4.4 办公空间 |
3.4.5 服务空间 |
3.5 功能面积分析 |
3.5.1 医学模拟空间面积组成比例 |
3.5.2 总体各功能面积组成比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空间与流线设计研究 |
4.1 医学模拟教学空间设计 |
4.1.1 模拟诊室 |
4.1.2 模拟手术室 |
4.1.3 模拟产房 |
4.1.4 模拟重症病室(模拟ICU室) |
4.1.5 模拟病房 |
4.1.6 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室 |
4.1.7 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室 |
4.2 空间组合方式设计 |
4.2.1 整体空间组合 |
4.2.2 局部空间组合 |
4.3 空间的分区和流线设计 |
4.3.1 空间分区设计 |
4.3.2 空间流线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环境设计 |
5.1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空间品质提升 |
5.1.1 营造高品质交往空间 |
5.1.2 打造个性化校园文化 |
5.2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环境的设计手法 |
5.2.1 以医疗建筑仿真性为导向的材质选择 |
5.2.2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室内色彩设计 |
5.2.3 自然采光为导向的采光照明设计 |
5.2.4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自然景观氛围营造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案例实践—华南理工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装修改造工程 |
6.1 项目概况 |
6.1.1 背景 |
6.1.2 用地概况 |
6.1.3 设计概况 |
6.2 设计策略 |
6.2.1 医疗建筑仿真为导向的教学空间 |
6.2.2 整合功能构建整体空间结构 |
6.2.3 基于教考合一的开放性流线组织 |
6.2.4 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互渗透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学术着作 |
学位论文 |
学术期刊文献 |
报告 |
附录1 :国内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建筑案例 |
案例1—南京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案例2—中南大学湘雅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案例3—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案例3—汕头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案例5—中山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设计实践案例—华南理工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附录2 :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5)面向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相关术语与概念 |
1.4.1 优质护理服务 |
1.4.2 儿童医院 |
1.4.3 护理单元 |
1.4.4 室内设计 |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实地调研法 |
1.5.3 跨学科综合分析法 |
1.5.4 与相关人士进行探讨 |
1.6 课题研究框架 |
第2章 儿童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单元阐析 |
2.1 护理的发展历史 |
2.1.1 早期的护理 |
2.1.2 近代时期的护理 |
2.1.3 现代时期的护理 |
2.2 儿童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 |
2.2.1 加强对儿童的心理护理 |
2.2.2 提升医护人员素养 |
2.2.3 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沟通 |
2.2.4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
2.3 儿童医护群体的工作现状 |
2.3.1 从护士的角度分析 |
2.3.2 从医生的角度分析 |
2.4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发展历程及其空间类型 |
2.4.1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发展历程 |
2.4.2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形态分类 |
2.4.3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规模 |
2.4.4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构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儿童医院护理单元设计案例解析 |
3.1 国内优秀设计案例 |
3.1.1 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
3.1.2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3.1.3 武汉市儿童医院 |
3.2 国外优秀设计案例 |
3.2.1 露西尔.帕卡德儿童医院 |
3.2.2 加拿大艾伯塔儿童医院 |
3.2.3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 |
3.2.4 奇伦托夫人儿童医院 |
3.3 我国儿童医院护理单元存在的不足 |
3.3.1 资源分配不平衡 |
3.3.2 便利性设施单一 |
3.3.3 趣味性设计缺失 |
3.3.4 流动设计不合理 |
3.4 我国儿童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的发展趋势 |
3.4.1 就医环境家庭化 |
3.4.2 媒体设施智能化 |
3.4.3 公共空间室外化 |
3.4.4 医辅空间多元化 |
3.4.5 医疗空间可持续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策略 |
4.1 预防交叉感染的独立性策略 |
4.1.1 儿童病房的独立性 |
4.1.2 护理工作区域的独立性 |
4.1.3 特殊儿童隔离病房的独立性 |
4.2 缩短服务半径的便捷性策略 |
4.2.1 NICU病房流线的便捷性 |
4.2.2 儿童手术空间流线的便捷性 |
4.2.3 日常护理协作流线的便捷性 |
4.3 强化活动单元的灵活性策略 |
4.3.1 普通儿童活动空间的灵活性 |
4.3.2 特殊儿童活动空间的灵活性 |
4.3.3 活动空间界面处理的灵活性 |
4.4 促进康复的趣味性策略 |
4.4.1 导视标识的趣味性 |
4.4.2 色彩搭配的趣味性 |
4.4.3 交互玩具的趣味性 |
4.4.4 家具陈设的趣味性 |
4.5 案例设计 |
4.5.1 项目介绍 |
4.5.2 设计来源 |
4.5.3 平面分析 |
4.5.4 空间分析 |
4.5.5 效果图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设计调查问卷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医院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医院研究发展 |
1.2.2 医院综合体理念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医院建筑综合体现状分析 |
2.1 国内外医院建设发展情况 |
2.1.1 国外医院建设发展历程 |
2.1.2 国内医院建设发展历程 |
2.1.3 医学模式划分的变迁 |
2.2 医院建筑综合体的概念 |
2.2.1 建筑综合体的定义 |
2.2.2 医院综合体的定义 |
2.2.3 医院综合体的特征和分类 |
2.3 医院建筑综合体的发展 |
2.3.1 医院综合体的发展历史及存在问题 |
2.3.2 医院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医院建筑综合体的设计分析 |
3.1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宗旨 |
3.1.1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原则 |
3.1.2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思路 |
3.2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步骤 |
3.2.1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任务 |
3.2.2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任务分解 |
3.2.3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任务总结 |
3.3 医院建筑综合体子功能的组合策略 |
3.3.1 功能组织集约化和复合化 |
3.3.2 功能的延续化、全时化和网络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优化 |
4.1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1.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4.1.2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 |
4.1.3 指标体系确立 |
4.2 医院综合体设计模式评价与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 |
4.2.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2.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标准 |
4.2.3 医院综合体评价结果的确定 |
4.3 医院综合体设计优化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医院建筑综合体设计的实证研究 |
5.1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分析 |
5.1.1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项目概况 |
5.1.2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思路及原则 |
5.2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评价 |
5.2.1 AHP确定指标权重 |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2.3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不足之处 |
5.3 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设计优化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TR医院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对象及目的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论文研究思路 |
1.4.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二章 HCRM的理论综述及应用 |
2.1 客户与客户关系 |
2.1.1 客户 |
2.1.2 客户关系 |
2.2 医院客户关系管理的概述 |
2.2.1 HCRM |
2.2.2 HCRM的特殊性 |
2.3 HCRM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
2.3.1 基于呼叫中心的HCRM客户服务模式 |
2.3.2 数字化的HCRM平台客户服务模式 |
2.4 HCRM实施的必要性 |
第三章 TR医院CRM战略背景分析 |
3.1 数据分析 |
3.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3.1.2 问卷分析 |
3.2 TR医院的SWOT分析 |
3.2.1 TR医院具有的优势 |
3.2.2 TR医院存在的劣势 |
3.2.3 TR医院面临的市场机会 |
3.2.4 TR医院面临的威胁 |
3.3 TR医院服务模式分析 |
3.3.1 客户满意策略 |
3.3.2 TR医院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评价 |
3.4 TR医院HCRM战略规划及方案 |
3.4.1 战略及战略管理 |
3.4.2 TR医院的战略方案 |
3.4.3 TR医院的HCRM战略定位和实施 |
第四章 TR医院CRM系统研究 |
4.1 TR医院CRM基本模型及分析 |
4.2 TR医院CRM的构建与实施 |
4.2.1 TR医院HCRM组织体系的建设 |
4.2.2 TR医院HCRM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4.2.3 TR医院HCRM系统需求分析 |
4.2.4 TR医院HCRM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2.5 TR医院HCRM系统实施 |
第五章 TR医院CRM体系实施结果分析 |
5.1 TR医院CRM实施成果评估 |
5.2 数据分析应用 |
5.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5.3.1 医院实施HCRM存在的问题 |
5.3.2 医院实施HCRM改进措施 |
5.4 成功经验总结 |
5.4.1 领导的重视是成功的前提 |
5.4.2 全员参与,科室通力合作是关键 |
5.4.3 信息技术是成功的保障 |
5.4.4 顶层设计合理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自我介绍 |
(8)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深圳市医疗资源的现状 |
1.1.2 深圳市医疗机构的近期规划 |
1.1.3 深圳市医疗建筑的发展历程 |
1.2 研究对象 |
1.2.1 超大型综合医院概念的界定 |
1.2.2 院区规划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界定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进展 |
1.5.1 国外研究动态 |
1.5.2 国内研究动态 |
1.6 研究内容 |
1.7 论文框架 |
第2章 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案例分析 |
2.1 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概况 |
2.2 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规划案例的选择范围 |
2.3 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的案例调研 |
2.3.1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1997) |
2.3.2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2018) |
2.3.3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07) |
2.3.4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08-2017) |
2.3.5 深圳大学总医院(2011) |
2.3.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2011) |
2.3.7 深圳市新华医院(2016) |
2.3.8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2016) |
2.3.9 深圳市吉华医院(2016) |
2.3.10 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2016) |
2.3.11 深圳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2017)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规划面临的问题 |
3.1 场地选址 |
3.2 基地概况 |
3.3 功能布局 |
3.4 流线组织 |
3.5 空间环境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的功能布局 |
4.1 功能分区的划分及布局原则 |
4.1.1 分区划分 |
4.1.2 布局原则 |
4.2 总体分区布局 |
4.3 部门功能布局 |
4.3.1 分散式 |
4.3.2 半集中式 |
4.3.3 集中式 |
4.3.4 “诊疗中心”模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的流线组织 |
5.1 院区流线分析范围及组织原则 |
5.1.1 分析范围 |
5.1.2 组织原则 |
5.2 院区总体分区交通流线组织 |
5.2.2 院区公共交通接驳 |
5.2.3 出入口布置方式 |
5.2.4 对外交通流线组织 |
5.3 院区内部流线组织 |
5.3.1 单向连接型 |
5.3.2 多通道网格型 |
5.3.3 放射型 |
5.3.4 中心枢纽型 |
5.4 楼栋之间的交通衔接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的空间环境 |
6.1 空间尺度 |
6.2 空间序列 |
6.3 服务型空间 |
6.4 绿化景观设计 |
6.4.1 善用外部及内部景观 |
6.4.2 增加内部绿化 |
6.5 空间形态 |
6.5.1 医疗形象 |
6.5.2 地域特色 |
6.5.3 时代特征 |
6.5.4 反映当地文化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深圳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规划设计的趋势与展望 |
7.1 超大型综合医院的总体趋势 |
7.1.1 分级诊疗制度 |
7.1.2 新兴技术的发展 |
7.2 功能布局的变化 |
7.2.1 功能集约复合 |
7.2.2 以学科为中心的“诊疗中心”模式 |
7.2.3 非医疗功能的调整与整合 |
7.3 流线组织的趋势 |
7.3.1 交通流线的“多层立体叠加” |
7.3.2 院区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 |
7.4 空间环境的“城市化” |
7.4.1 院区空间与城市空间融合 |
7.4.2 配套空间社会化、人性化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大型综合医院弹性扩容设计的协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概念及范围界定 |
1.1.1 研究对象的概念 |
1.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2 研究背景及缘起 |
1.2.1 研究的社会背景 |
1.2.2 研究的学术背景 |
1.2.3 研究缘起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综合医院弹性扩容相关先导研究 |
2.1 弹性设计相关理论概述 |
2.1.1 建筑模块与结构主义 |
2.1.2 服务与被服务空间 |
2.1.3 新陈代谢派 |
2.1.4 流线系统与开放端模式 |
2.2 医院建筑弹性设计理论发展与实践 |
2.2.1 英国NHS机构对医院建设模式的研究 |
2.2.2 “Meditex”设计体系 |
2.2.3 加拿大蔡德勒·格林内尔建筑师事务所(ZGPA) |
2.3 医院弹性扩容设计案例分析研究 |
2.3.1 案例对象选取 |
2.3.2 案例调研分析方法 |
2.3.3 案例分析研究 |
2.3.4 弹性扩容设计评价 |
2.4 医院弹性扩容的协同研究视角 |
2.4.1 医院的协同系统 |
2.4.2 医院弹性扩容所涉及层面 |
2.4.3 医院弹性扩容协同设计必要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弹性扩容的组织结构体系 |
3.1 综合医院形态结构 |
3.1.1 医学模式与建筑形态的发展 |
3.1.2 建筑布局模式对比分析 |
3.1.3 组织构架的功能扩展 |
3.2 综合医院交通流线 |
3.2.1 主辅分离的交通结构 |
3.2.2 层级分流的流线体系 |
3.3 综合医院功能单元 |
3.3.1 医院功能单元关系 |
3.3.2 医疗单元的模块化设计 |
3.3.3 高适应性的开放建筑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弹性扩容的空间环境布局 |
4.1 综合医院空间环境划分 |
4.1.1 医疗空间 |
4.1.2 非医疗空间 |
4.1.3 等候空间 |
4.2 弹性扩容的主观环境协同 |
4.2.1 协同更新的患者心理需求 |
4.2.2 协同优化的患者行为特征 |
4.2.3 扩容引导的知觉环境设计 |
4.3 弹性扩容的客观环境协同 |
4.3.1 舒适宜人的物理环境设计 |
4.3.2 空间补偿的景观环境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弹性扩容的科学技术手段 |
5.1 弹性扩容的医疗技术协同 |
5.1.1 医疗诊断技术的空间复合 |
5.1.2 物流传输系统的弹性延展 |
5.1.3 智慧医疗技术的功能叠合 |
5.2 弹性扩容的建造技术协同 |
5.2.1 装配式的模块化设计 |
5.2.2 建筑结构的承载协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型综合医院弹性扩容设计策略及实践 |
6.1 大型综合医院弹性扩容设计策略 |
6.1.1 组织结构策略——弹性发展的组织结构体系 |
6.1.2 空间环境策略——以人为本的空间环境布局 |
6.1.3 技术手段策略——协同设计的科学技术手段 |
6.2 大型综合医院弹性扩容设计实践 |
6.2.1 组织结构体系设计 |
6.2.2 空间环境布局设计 |
6.2.3 高效建造的技术手段 |
6.3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研究成果 |
二、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基于循证设计的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 ——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框架 |
2 循证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
2.1 循证医学 |
2.2 循证设计理论概述 |
2.2.1 起源与发展 |
2.2.2 定义 |
2.2.3 三要素 |
2.2.4 优势 |
2.3 循证设计方法的实施步骤 |
2.3.1 确立循证设计的目标、建立项目团队 |
2.3.2 收集、整合信息获得最佳证据 |
2.3.3 寻找合理的设计理念并实施设计 |
2.3.4 记录设计过程并分享成果 |
2.4 循证设计在护理单元设计中的应用 |
2.4.1 国外 |
2.4.2 国内 |
2.5 本章小结 |
3 护理单元设计要点 |
3.1 护理模式和护理制度 |
3.1.1 护理模式 |
3.1.2 分级护理制度 |
3.2 护理单元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
3.3 护理单元的规模和最大护理距离 |
3.3.1 护理单元的规模 |
3.3.2 最大护理距离 |
3.4 护理单元布局形式 |
3.5 护理单元功能分区 |
3.6 护理单元主要功能用房 |
3.6.1 护士站 |
3.6.2 病房 |
3.6.3 医辅用房 |
3.6.4 活动室 |
3.7 本章小结 |
4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调研 |
4.1 调研目的 |
4.2 调研时间及内容 |
4.3 调研对象 |
4.3.1 岐山县医院 |
4.3.2 扶风县人民医院 |
4.3.3 青岛市立医院本部 |
4.3.4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本部 |
4.4 调研总结分析 |
4.4.1 布局形式 |
4.4.2 功能分区及面积分配 |
4.4.3 各功能用房 |
4.5 本章小结 |
5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策略 |
5.1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特点 |
5.2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的制约因素 |
5.3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要素 |
5.4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循证设计流程 |
5.5 本章小结 |
6 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 |
6.1 确立设计目标 |
6.1.1 现状分析 |
6.1.2 确立设计目标 |
6.1.3 确定主要设计问题 |
6.2 收集整合相关证据 |
6.2.1 护理单元现状 |
6.2.2 住院部护理工作流程 |
6.2.3 病人在护理单元内24 小时行为跟踪 |
6.3 实施设计方案 |
6.3.1 总平面布局 |
6.3.2 护理单元平面布局 |
6.3.3 功能分区及面积分配 |
6.3.4 主要功能组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总结 |
7.2 后续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文中插图及表格来源 |
四、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建筑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建筑学到声学:1948年以来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建立[J]. 维多利亚·贝茨,刘莎莎,闵凡祥.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21(01)
- [2]综合医院门诊楼患者空间拓展设计研究[D]. 谢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1(01)
- [3]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与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周凌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4]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功能及空间设计研究[D]. 蔡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5]面向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设计研究[D]. 孙淼.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6]医院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研究[D]. 韦竞. 东南大学, 2019(01)
- [7]TR医院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证研究[D]. 柴秀花. 河北地质大学, 2019(11)
- [8]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规划设计研究[D]. 白依鑫. 深圳大学, 2019(01)
- [9]大型综合医院弹性扩容设计的协同性研究[D]. 钱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10]基于循证设计的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 ——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D]. 王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