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梅江华[1](2022)在《多西他赛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周剂量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西他赛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周剂量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松滋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40)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研究组(n=40)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以21 d为1个化疗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记录2组患者的总生存(OS)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MST)。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研究组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着高于研究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OS时间及MST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及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均显着,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组的不良反应显着更小,安全性较高。
杨鸣[2](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潘立娟[3](2021)在《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例。对照组予以雷替曲塞静脉化疗,辅以护胃、止吐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平补益胃方汤剂。平补益胃方组成:太子参10g、鸡内金10g、黄芪15g、茯苓10g、生白术10g、熟地黄10g、墨旱莲10g、炒白芍10g、炒山药10g、炒当归10g、半夏10g、陈皮15g、砂仁10g、半枝莲10g、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2次,煎取药液共3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分服。两组均以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在治疗第1天,第2次治疗后21天(即第42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评价、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白蛋白、CEA、CA125、CA724、CD4、CD8、CD4/CD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2名患者失访、1名患者退出实验,余16名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实验组1名患者退出实验,余18名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在经过两个周期治疗后,(1)在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评价方面,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KPS评分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营养状况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肿瘤标志物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A72-4水平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CD4值高于对照组、CD8值低于对照组、CD4/CD8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方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和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损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方面,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的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泻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功能状态、改善中医证候、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25的水平,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少勇,禹洋[4](2020)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对比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联合用药的对比分析中,探究胃癌晚期不同联合用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实施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患者在联合治疗方案实施下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14例,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9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是胃癌晚期一线治疗的方案,但临床效果具有一定差异。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的用药方案,具有毒副反应、治疗有效率高等特点,提高了生命健康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田康俊[5](2020)在《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胃癌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胃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也是目前唯一有望治愈胃癌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而言。然而,不少胃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此时病变已达浆膜下层或是超出浆膜向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远处转移,单纯的手术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因此综合性的辅助化疗是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化疗药物相关的药物抵抗、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开发多样的药物治疗策略对于胃癌治疗十分必要。目的:综合分析评价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找雷替曲塞对比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Man 5.3和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同时收集2013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接受应用含雷替曲塞化疗方案二/三线治疗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最终共纳入13篇临床对照研究,共8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雷替曲塞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其他化疗药物组(RR=1.43,95%CI:1.22-1.68,P<0.001)。关于不良反应,雷替曲塞组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肝功能受损、腹泻、恶心、呕吐、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除神经毒性(RR=0.71,95%CI:0.53-0.95,P=0.02)与恶心呕吐(RR=0.66,95%CI:0.49-0.90,P=0.01)外,与其他化疗药物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我院收集45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4.4%,其中食管癌33.3%,胃癌33.3%,十二指肠癌66.7%,结直肠癌62.5%,肝癌0%,胆管癌0%,胰腺癌5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31.1%,消化道症状24.4%,肝功能异常22.2%,心脏毒性8.8%,乏力13.3%等。结论:根据系统评价及临床病例分析的结果显示,雷替曲塞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临床疗效确切,与其他化疗方案相比具有相似或更好的疗效,且产生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病人可以耐受,因此可以作为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新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闫康鹏[6](2021)在《PSCA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特征及IHPC对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胃癌在中国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癌症统计结果表明,每年有超过300,000人死于胃癌,胃癌的生存率低下主要归因于其早期检测率低下。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亦或在根治性切除后出现复发,一旦转移,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尽管可以对晚期胃癌进行一线化疗直至疾病进展,但联合化疗持续时间可能会因毒性反应而受限,因此,胃癌,尤其是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仍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并且所有治疗方案都需要新的有效治疗策略来完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位于人常染色体8q24,其编码的PSCA多肽属于Thy-1/LY-6家族,是由包含123个氨基酸残基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细胞表面蛋白。研究表明PSCA可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和增殖调节,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另外本研究拟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初步研究胃癌常用化疗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同时在这项研究中,对于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腹腔内热灌注化疗(IHPC)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并对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为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措施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支持。材料和方法:1.PSCA基因多态性对调节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对受试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性别构成比、民族、年龄、饮酒时间和饮酒量、吸烟时间和吸烟量、生活习惯、家族史、胃癌患者基本疾病信息(诊断、分期、病理类型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吸烟定义为每天吸烟支数≥1支,累计吸烟时间≥6个月;饮酒定义为每周≥3次,累计饮酒时间≥1年。标本采集:禁食12小时后,第二天早上安静的休息1小时后,病人使用一次性采血装置将5 m L静脉血液放置EDTA抗凝管中,采集实验基因组RNA后,在-80℃冷冻保存。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生长及药物间相互作用(1)CCK-8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影响。(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3)DAPI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凋亡的影响。(4)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凋亡的影响。(5)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6)q RT-PCR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Bcl-2,VEGF,NF-κB和PSCA m RNA的影响。(7)Western Blot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Bcl-2,VEGF,NF-κB和PSCA蛋白的影响。3.腹腔热灌注化疗协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PSCA基因人群胃癌腹膜癌患者(1)在这项研究中,回顾性统计了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有90名PSCA基因人群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的患者住院,并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术明确。(2)所有病例都接受了胃癌的腹腔镜探查术明确合并腹膜转移。在对照组中,常规引流管放置,依次缝合关闭腹腔,手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止痛、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后,随后定期化疗随访。在IHPC组,将具有多个侧孔的硅胶导管于术后分别在肝脏的表面、脾窝和盆腔进行放置,并分别固定在右上腹部、左上腹部和左下腹壁上。此外,使用奥沙利铂(200mg)、5-氟尿嘧啶(1000mg)分两次剂量,依次行序贯腹腔灌注化疗,每隔一天重复一次,总共4次。将体外循环管与高热化疗机连接,并安装合适的测温装置后,向灌注袋中加入2000ml5%葡萄糖溶液+100 mg奥沙利铂或0.9%氯化钠溶液2000ml+500 mg 5-氟尿嘧啶加入循环泵和加热系统。待化疗液温度稳定到38°C后,将引流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管,并将灌注速度调整到500 ml/min,温度逐渐升高,使患者适应环境,温度控制在43°C 60分钟。之后,腹腔中残留液的体积允许小于1500 m L,将循环管道及引流管与低负压引流袋相连。治疗后定期化疗随访。结果:1.PSCA基因多态性对调节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影响(1)PSCA表达于胃上皮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在胃癌细胞中表达沉默。此外,胃癌的发生与PSCA基因rs2294008T/C多态性有关,T等位基因可增加低分化、肠型、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2)本研究共包括549名胃癌患者和592名健康对照组患者。受试者的年龄和性别都符合纳入标准。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因素(59.22±10.94 vs.58.45±11.74,P=0.421)和性别因素(P=0.485)没有显着差异。然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和饮酒有显着差异。(3)我们发现携带rs2294008 CT/TT基因型的研究对象与患胃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年轻群体(OR=1.40,95%CI=1.00-1.94,P=0.049),男性群体(OR=1.39,95%CI=1.06-1.84,P=0.019),从不吸烟者(OR=1.43,95%CI=1.03-1.97,P=0.031),长期饮酒者(OR=1.60,95%CI=1.01-2.55,P=0.048),以及非贲门肿瘤部位(OR=1.43,95%CI=1.11-1.85,P=0.006)。(4)发现rs2976392与m RNA表达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同样存在于rs2294008与m RNA表达之间。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生长及药物间相互作用(1)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比较敏感,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敏感。(2)在MGC-803细胞中克隆形成率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后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作用抑制效果更显着。(3)Annexin V/PI双染法发现在MGC-803细胞中凋亡率随着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下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促进凋亡效果更显着。(4)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显着抑制MGC-803细胞G1期和S期细胞,而G2/M期细胞显着增加,出现阻滞细胞周期G1期的现象;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作用更显着。(5)通过DAPI染色法检测在MGC-803细胞中凋亡率随着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下出现递增的趋势;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作用更显着。(6)MGC-803胃癌细胞对照组与HGSMC胃平滑肌细胞对照组相比,PSCA蛋白低表达,提示PSCA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细胞增殖呈负相关。(7)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24 h后,细胞内的Bcl-2,VEGF,NF-κB和PSCA m RNA也显着降低,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处理更明显。(8)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细胞内的Bcl-2,VEGF,NF-κB和PSCA蛋白的表达;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效果更显着。3.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PSCA基因人群胃癌腹膜癌患者(1)在IHPC组的45例患者中,有19例CR病例(42.2%)、9例PR病例(20%),7例SD病例(15.6%),10例PD病例(22.2%),其中低分化腺癌的有效率(CR+PR)为52.1%(12/23),中分化腺癌为61.5%(8/13),印戒细胞癌为44.4%(4/9)。总有效率(CR+PR)为53.3%(24/45)。在对照组的45例中,有15例CR病例(33.3%),10例PR病例(22.2%),8例SD病例(17.8%)和12例PD病例(26.7%),其中低分化腺癌的有效率(CR+PR)为44.4%(12/27),中分化腺癌为60.0%(6/10),印戒细胞癌为12.5%(1/8)。总有效率(CR+PR)为42.2%(19/45)。(2)研究发现,在IHPC组中,有9例显着改善,16例改善,12例稳定和8例进展,KPS评分的有效(改善-稳定)率为82.2%(37/45)。在对照组,有7例显着改善,14例改善,13例稳定和11例进展,KPS评分的有效率(改善+稳定)为75.6%(34/45)。(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痛,两组患者腹痛的发病率分别为35.6%和28.9%,其中轻度疼痛为主,治疗后可自行缓解。在IHPC组,3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显着减少(6.7%),在对照组中1名患者显着减少(2.2%),白细胞数在使用G-CSF下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在IHPC组分别4例(8.9%)和7例(15.6%),在对照组分别为4例(8.9%)和2例(4.5%)。手术前两组肝肾功能无统计学显着差异。此外,手术后两组患者之间未发现ALT和TBIL水平的统计显着差异(p=0.135,p=0.097)。但是,IHPC组中的s Cr和BUN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s Cr和BUN水平(p=0.016,p=0.010)。在大多数病例可出现I级发热、恶心和呕吐,治疗后病情可减轻。腹腔热灌注患者未发现出血、血尿、腹泻、皮疹、过敏、灌注导管堵塞或脱落、手术切口或腹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在手术后的两组患者中,分别有1名患者(2.2%)和3名患者(6.7%)出现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无患者(0%)和1名患者(2.2%)出现反流食管炎并发症,2名患者(4.4%)和1名患者(2.1%)出现肠梗阻并发症,和1个病人(2.1%)和无病人(0%)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没有统计学上显着差异。(4)IHP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随访中,IHPC组总生存率17.8%(8/45),无进展生存率66.7%(30/45)。在对照组中,总生存率为13.3%(6/45),无进展生存率为42.2%(19/45)。结论:(1)我们调查了PSCA基因rs2976392 G>A和rs2294008 C>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关系。验证了两个PSCA基因rs2294008 C>T和rs2976392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风险增加有显着关联。(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MGC-803和HGSMC细胞的增殖、细胞克隆能力都有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MGC-803细胞中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阻滞随着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下呈递增的趋势,其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下这种效果更显着。MGC-803胃癌细胞对照组与HGSMC胃平滑肌细胞对照组相比,PSC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提示PSCA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细胞增殖呈负相关。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处理24 h后,细胞内的Bcl-2,VEGF,NF-κB和PSCA m RNA和蛋白也显着降低,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处理更明显。(3)PSCA基因人群合并腹腔转移胃癌患者应用IHPC与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胃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患者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他们的OS和PFS优于对照组的患者。
刘显菊[7](2020)在《mFLOT方案和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mFLOT方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相对于m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在晚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方面的优势,指导临床用药;探索mFLOT方案治疗晚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为胃癌的化疗提供新的方向和证据。方法:严格依据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晚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患者(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共8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学证实为胃癌。将80例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mFLOT方案化疗:即多西他赛(TXT)50mg/m2,静脉滴注,2h,d1;奥沙利铂(L-OHP)85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LV)200mg/m2,静脉滴注,2h,d1;5-Fu 2400mg/m2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每21d为一周期。对照组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即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d1,亚叶酸钙400mg/m2,静脉滴注2 h,d1,5-Fu 400mg/m2,静脉推注,d1,5-Fu 2400mg/m2,连续静脉滴注46 h,14 d为1个周期。在化疗期间可予以预防性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在多西紫杉醇治疗前后口服地塞米松,以防止液体潴留和过敏反应。必要时予以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治疗。每例患者均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全身化疗,每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评估,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近期疗效评价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mFLOT方案的疾病控制率(DCR)为92.5%,高于mFOLFOX6方案(85%),但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2.mFLOT组与mFOLFOX6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个月和6个月,两者存在显着差异(P=0.042),mFLOT方案在延长胃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方面更有优势,且中位PFS并不低于胃癌的其他化疗方案。3.将mFLOT组与mFOLFOX6组所有接受化疗的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R0切除)率分别为60%和37.5%,两者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44),mFLOT方案可作为一种新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用于局部晚期胃癌的术前治疗。4.mFLOT方案导致的III度和IV度血液学化疗毒副作用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45%)、白细胞减少(30.0%)、血小板减少(10%)及贫血(7.5%);中性粒细胞减少百分比与mFOLFOX6组相比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而两组的非血液学毒性如腹泻、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及周围神经毒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晚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时,与mFOLFOX6方案相比,mFLOT方方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接受,延长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着提高了手术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治疗晚期或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种新的化疗方案,值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使用。
王小康[8](2020)在《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晚期胃癌主要以化疗为主,但至今在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标准的化疗方案。探讨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该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依据该研究确定的入组标准,纳入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临床分期为IIIC及IV期不可手术的胃癌初治患者,按规定的化疗方案(SOX):S-1:40-60mg/㎡,早晚1次,按体表面积(BSA)计算剂量:当BSA<1.25㎡时剂量为40mg/次,当BSA为1.25~1.5㎡时剂量为50mg/次,当BSA>1.5~2.0㎡时剂量为60mg/次,餐后口服,第1-14天;奥沙利铂130mg/㎡,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一周期;阿帕替尼500mg/qd,21天为一周期。至少按规定方案完成2个化疗周期,化疗顺利的患者,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或因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化疗期间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阿帕替尼可酌情减量,待症状好转后增加至治疗量。患者化疗4-6个周期后,病情平稳,疗效评价为CR,PR,SD的给予阿帕替尼500mg/qd继续维持治疗,维持治疗28天为一周期。根据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化疗效,分为CR、PR、SD、PD四个标准,评价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采用美国NCI制定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体系第四版(CTCAE-V4.0),分为6个等级。首要观察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中位生存时间(MST)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次要观察终点为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分析年龄、性别、ECOG评分、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部分相关因素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验证这些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4例晚期及局部晚期胃癌初治患者,初始基线评估患者为IIIC期的有8例,IV患者16例。年龄≥60的患者11例,<60的患者13例,平均年龄在58.3±10.4岁(34-72岁)。24例患者中男性有16例,女性8例。ECOG评分为0分的有10人(42%),1分的有8人(33%),2分的有6人(25%)。2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平均化疗周期5.0±1.1次(3-7),阿帕替尼维持平均周期3.7±1.7(0-7)。联合化疗后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4.2%),部分缓解(PR)11例(45.8%),病情稳定(SD)8例(33.3%),病情进展(PD)4例(16.7%),总有效率为(RR)50.0%,疾病控制率(DCR)为83.3%。无病人失访,截止到随访结束,13例患者死亡,24例患者中有22例最终进展。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为7.7个月(95%CI 7.0-8.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ST)为13.0个月(95%CI 10.9-15.1个月)。对相关因素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验证,结果ECOG评分(P<0.05)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乏力、恶心呕吐等。但大多数1-2级为主,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研究中观察到的3-4级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高血压(4%)、蛋白尿(4%)和手足综合征(8%)。所有入组患者没有1例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出现。结论:1.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是个有效的化疗方案,可以尝试作为晚期胃癌治疗的新选择;2.ECOG评分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0-1分的患者在生存时间上有优势;3.患者对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相对较重,可经治疗后缓解,其余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李倩,董媛,石妍,张春霞,常虹,白万富,董志强,石松利[9](2020)在《奥沙利铂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与用药安全》文中研究说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新增癌症患者1 810万,死亡960万[1],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亚洲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占全球的1/2,在肺、食道、肝、胃等恶性肿瘤中,我国高居首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癌症将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2]。2020年4月15日-21日是我国第26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应增加科学知识,提高防癌
吕东方[10](2020)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对比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目前,围手术期化疗被广泛认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以氟尿嘧啶联合铂类的两药方案也早已占有一席之地。大量研究报导,三药联合的疗效更佳,但安全性有待考究。本研究旨在评估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的三药方案(DOX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两药方案(XEL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化疗的安全性优劣,从而在安全性方面为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一项前瞻性、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将入组的1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68例)接受术前DOX方案+手术+术后XELOX方案,B组(64例)接受术前XELOX方案+手术+术后XELOX方案,C组(64例)接受手术+术后XELOX方案,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A与B、B与C组间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A组组内、B组组内术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三组化疗完成情况和评估3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 A、B两组比较:1)1~2度白细胞减少、口腔黏膜炎、脱发、周围神经炎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化疗完成率(48/68,70.59%)与B组化疗完成率(45/64,70.31%)相近;A组化疗完成周期数与B组化疗完成周期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B、C两组比较:1)3~4度恶心、呕吐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度便秘的发生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化疗完成率(45/64,70.31%)比C组化疗完成率(29/56,51.78%)高;B组化疗完成周期数比C组化疗完成周期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A组组内术前术后比较:1)1~2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总胆红素升高、恶心,3~4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2度口腔黏膜炎、脱发、周围神经炎术前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B组组内术前术后比较:1)1~2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总胆红素升高、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呕吐、手足综合征,3~4度谷丙转氨酶升高、恶心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2度便秘术前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分析影响3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高龄、女性、肥胖患者相比年轻、男性、体重正常或较轻患者更容易发生3度以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性别是影响3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DOX与XELOX方案化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均较好。2.DOX与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相比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化疗完成率,且安全性更高。3.三药联合方案相比于两药联合方案,1~2度白细胞减少、脱发、口腔粘膜炎、周围神经炎的发生率较高,但不良反应可耐受。4.高龄、女性和肥胖患者更易发生3度以上不良反应,且年龄和性别是影响3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的化疗要更加重视。
二、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多西他赛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周剂量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的化疗效果比较 |
2.2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2.3 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
1. 前言 |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现代医学研究基础 |
1.1 胃癌的流行病学 |
1.2 胃癌的病因学 |
1.3 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现状 |
2.中医对胃癌的认识 |
2.1 胃癌的中医证候 |
2.2 脾胃虚弱贯穿胃癌始终 |
2.3 健脾和胃是晚期胃癌的治疗大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收集 |
1.2 病例选择 |
2.诊断标准 |
2.1 胃癌西医诊断标准 |
2.2 胃癌分期标准 |
3.病例特点 |
3.1 性别分布情况 |
3.2 年龄分布情况 |
3.3 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
3.4 临床分期情况 |
4.研究方法 |
4.1 临床研究方法(分组、观察节点) |
4.2 疗效指标观察 |
5.统计学方法 |
6.研究结果 |
6.1 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比较 |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比较 |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 |
6.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
6.7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毒副反应比较 |
7.分析与讨论 |
7.1 平补益胃方立方依据 |
7.2 平补益胃方组成 |
7.3 方义分析 |
7.4 现代药理研究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1 中医药治疗胃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2 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对比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资料与方法 |
1 系统评价文献资料的筛选标准 |
1.1 研究类型 |
1.2 入组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检索策略 |
3 文献的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 |
4 临床资料收集与治疗方法 |
4.1 临床资料 |
4.2 纳入标准 |
4.3 排除标准 |
4.4 治疗方法 |
4.5 观察指标 |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 发表偏倚 |
7 统计分析 |
二 Meta分析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研究的临床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3 Meta分析结果 |
3.1 客观有效率 |
3.2 远期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评价 |
4 发表偏倚 |
5 敏感性分析 |
三 临床病例分析结果 |
1 临床病例一般资料 |
2 临床疗效评估 |
3 不良反应评估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雷替曲塞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PSCA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特征及IHPC对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胃癌 |
1.2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 |
1.3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 |
1.4 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放射化疗 |
1.4.3 其他治疗方法 |
第2章 PSCA基因多态性对调节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资料和标本收集 |
2.1.3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2.1.4 主要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PSCA基因rs2294008和m RNA表达 |
2.2.2 PSCA基因型与胃癌的关联性 |
2.2.3 PSCA多态性与胃癌风险关联分层分析 |
2.2.4 PSCA基因rs2294008和rs2976392 的联动失衡分析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的抑制作用及药物间相互作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2.1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MGC-803 细胞的生长曲线 |
3.2.2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克隆形成 |
3.2.3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
3.2.4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阻滞胃癌细胞周期 |
3.2.5 DAPI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
3.2.6 不同浓度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Bcl-2,VEGF,NF-κB和 PSCA表达 |
3.2.7 不同浓度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Bcl-2,VEGF,NF-κB和 PSCA蛋白表达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腹腔热灌注化疗对PSCA基因人群胃癌腹膜癌患者疗效 |
4.1 资料与方法 |
4.1.1 一般资料 |
4.1.2 治疗方法 |
4.1.3 评价指标 |
4.1.4 统计学分析 |
4.2 实验结果 |
4.2.1 短期疗效评价 |
4.2.2 KPS评价 |
4.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4.2.4 患者生存随访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胃癌:回顾当前和未来的治疗策略 |
参考文献 |
(7)mFLOT方案和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技术路线 |
2.5 疗效评价 |
2.6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临床获益分析 |
3.2.1 mFLOT组和mFOLFOX6 组临床疗效比较 |
3.2.2 mFLOT组和mFOLFOX6 组手术率比较 |
3.2.3 mFLOT组和mFOLFOX6 组化疗毒副作用比较 |
3.2.4 mFLOT组和mFOLFOX6 组化疗患者的生存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综述 mFLOT方案和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简写索引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胃癌合并肝转移的靶向治疗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录 |
(9)奥沙利铂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与用药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 奥沙利铂作用机制 |
2 奥沙利铂临床应用 |
2.1 奥沙利铂联合用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2.2 奥沙利铂联合用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2.3 奥沙利铂联合用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2.4 奥沙利铂联合用药其他癌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3 奥沙利铂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 |
3.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
3.2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
3.3 过敏反应 |
3.4 联合用药规范 |
3.5 加强中老年人用药监测 |
4 小结 |
(10)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对比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安全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西他赛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周剂量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 梅江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2(01)
-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平补益胃方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D]. 潘立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对比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对比[J]. 李少勇,禹洋. 哈尔滨医药, 2020(04)
- [5]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 田康俊. 苏州大学, 2020(02)
- [6]PSCA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特征及IHPC对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D]. 闫康鹏. 南昌大学, 2021(01)
- [7]mFLOT方案和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D]. 刘显菊. 青海大学, 2020(02)
- [8]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D]. 王小康. 青海大学, 2020(02)
- [9]奥沙利铂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与用药安全[J]. 李倩,董媛,石妍,张春霞,常虹,白万富,董志强,石松利.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04)
- [10]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对比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安全性的临床研究[D]. 吕东方.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