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谢卫平[1](2020)在《中学生物教师“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的发展关乎教育的质量,因而教师的发展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性,而教师故事研修是一种适合教师发展的自主研修方式,是促进教师生长的一种不错的选择,值得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梳理相关资料,从研修观、目标导向、要素与结构、活动序列、活动变式、评价六个方面构建教师故事研修模式。本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从现实和理论两方面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对核心概念“教师故事研修”以及“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等进行了界定;对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叙事研究”以及“教师发展模式”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此外,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以及方法。第一章对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理念进行了阐述,并对教师故事研修模式进行了分类,即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第二章以顾志平老师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顾志平老师通过教师故事研修实现生长的历程构建出了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第三章以L老师与CM中学生物教研组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梳理CM中学生物教研组助力L老师解决问题、获得生长的实践历程,构建出了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第四章以CM中学生物教研组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梳理CM中学生物教研组为提升团队的命题能力进行主题研讨、实践探索等历程,构建出了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了三种研修模式的启示、研究不足并进行了展望。
许婷婷[2](2019)在《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的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级教师制度正式出现已逾四十年,我国特级教师的基数在不断增加,特级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特级教师“誉后”阶段正处于教师发展的最佳阶段,是最易取得突破的一段时期,是特级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时期。“特级教师”荣誉的背后是激励与前行,关注特级教师“誉后”发展,对于我国“教育家办学”设想、学校改革及特级教师群体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实物收集法等质性研究方法。研究之初,对大量经典书籍、论文、期刊等进行梳理,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誉后”发展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为了迎合“教育家办学”需要,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具有管理性,故选择了具有管理职务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G老师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深入到G老师“誉后”真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去,对G老师进行跟踪观察与访谈,了解其“誉后”发展的心路历程与真实经历。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三维叙事探究空间理论和所收集、所转录的现场文本,撰写G老师的“誉后”发展故事。通过对G老师“誉后”发展故事解读及Nvivo11软件的文本分析,概括出G老师“誉后”发展的基本现状:(1)角色多重,以教促管;(2)平台高端,满足需求;(3)以生为本,教学为先;(4)氛围不足,缺乏指导。G老师“誉后”发展的路径主要是通过阅读、培训来武装自己的思想,反复地实践与反思来提升课堂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既有个性也有共性,G老师的“誉后”成长之路具有其鲜明特色,其“誉后”目标感变弱,不满足感增强,抗逆力增强。结合G老师“誉后”心路历程及真实经历,可得G老师“誉后”的特征为高端性、延续性、研究性、形成性、综合性。同时,通过文本分析可知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存在科研投入与影响力不够、校内外教师引领力不足、特级教师缺乏社会定位三种困境。最后获得以下启示:特级教师可通过教授职业发展课程,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及提升网络信息素养来提升自我从而推动课堂与教学的革新;学校可提升教师科研积极性,创建良好育人的学校氛围及增强学校成员的认同感来创建支持特级教师“誉后”发展的环境;管理部门可明确特级教师职责和服务,创设多样化发展平台并完善支持性政策环境来支持和服务于特级教师的“誉后”发展。
李佳临[3](2019)在《民办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叙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讨论。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民办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民办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专业发展影响着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专业发展程度。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万千学子人生之路的开始。因此,研究民办小学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对其专业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新任教师刚刚迈入社会,从学生转变成老师的状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会遇到来自各方各面的困难,阻碍着他们向“专家型”教师的发展。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过大,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民办教师专业发展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但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理念的深入人心,国家与社会对落后地区的教育重视程度逐步加深,民办教师尤其是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己成为关注焦点。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昆明市Z学校的H老师和L老师作为合作伙伴,两位新任教师的教龄分别在1-2年和2-3年,笔者于2018年9月份正式进入Z学校,通过随堂听课、对合作教师的访谈、走访合作教师的同事及领导、以及直接参与相应的课外活动或实践等方式收集资料。本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缘起、相关概念界定、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第二部分开始阐述合作教师H老师和L老师的专业发展困境,聚焦两位民办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了解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困境。第三部分以两位民办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为线索,讨论制约其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第四部分是叙事背后的思考与建议,通过收集和整理两位合作教师的教学和访谈资料,展示两位合作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境,结合内因和外因,探究教育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意义,倾听新任教师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理论结合实际,希望能够发现民办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出有益于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实际建议。
陈倩[4](2019)在《一位特级教师专业发展之“特”的叙事研究》文中提出特级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师德高尚、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岗位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Y特级教师专业发展之“特”的研究,从Y老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角度揭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促使其从普通走向优秀的影响因素,期望为一线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选择叙事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结合访谈法、观察法、实物分析法,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研究对象Y老师,获得有代表性而又成功、具体的案例。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详细叙述了Y老师我想当老师、我没站上讲台、我要站稳讲台、我要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我要成为教育家型教师五个阶段的专业发展,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翻阅研究对象的教学随笔、反思、论文、专着、课题,访谈研究对象的领导、同事、家长、学生,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影响Y老师不断前进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有(1)爱是特级教师专业发展最美的奉献;(2)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是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3)娴熟的教育艺术是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4)善于把握时代脉搏;(5)敏锐利用学校发展平台;(6)有效获得家庭最大支持等。通过对Y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得出几点启示:(1)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力量。Y老师靠“勤”劲补拙、靠“韧”劲学习、靠“闯”劲实践、靠“恒”劲积累,是她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2)外部支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Y老师靠良好的师范教育熏陶、靠国家培训更新观念、靠校本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为教师专业发展做好保障。
华悦华[5](2019)在《语文教师教育叙事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叙事作为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极其热门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为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教育叙事不仅符合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进行教育叙事越来越频繁和普遍。以往对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研究主要关注教育叙事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较少关注教育叙事的创作者,即语文教师本人具体、鲜活的情感态度。本论文主要通过对语文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的理论、历史、现状、意义等方面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来了解语文教师作为教育参与者在教育叙事中展现的生活环境、教学活动、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内心世界等丰富的真实生命状态,并借此管窥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本论文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为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理论探究及历史发展,主要论述相关理论,包括叙事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教育生活叙事理论,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历史发展。第三部分为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现状的分析,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师教育叙事调查访谈、文献分析、作品分类。第四部分为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现实意义,即有助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与成长、有利于语文教师内在精神世界的建构。第五部分为结论。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内容编排,尽可能地呈现语文教师教育叙事全貌,希望为将来的教育研究者留下一份这一时期语文教师的教育生活史料。本论文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梳理概括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新形式:新媒体教育叙事,包括教育博客、叙事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第二,分析语文教师在叙事作品中呈现出的独特生活印记,并借此来管窥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状况。
屈红艳[6](2019)在《教学名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基于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刘业庆的个案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国家教育部审核,2017年共有4位中学政治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项目。他们是中学政治教师队伍的领头羊,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对其他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刘业庆的个案考察,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以真实完整的叙事模式呈现初中政治教学名师刘业庆的专业发展历程。其专业发展经验有:专业自主意识是成就教学名师的内驱力;教育情怀是教学名师发展道路上的助推器;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学名师个体发展的引路人;专业素养的自我构建是教学名师的专业根基;教师共同体是教学名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对影响刘业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剖析,认为教育政策和文化环境等宏观系统,家庭和团队等中观系统以及重要人物与事件、惊人的毅力与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等这一个人特质微观系统共同构成影响刘业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刘业庆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对不同层次教学名师影响有:教学名师需要立足课堂,避免形式主义;也要提炼思想,发挥引领作用;更要落实立德树人,实现筑魂育人。对非教学名师的影响表现为:普通教师在实现其专业发展过程中要用持之以恒的毅力去培养专业精神;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学科融合中不断提升素养与开发能力。以此,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努力建设业务精深,素养超群,才能卓越的教师队伍,发挥引领作用,推进教学名师的可持续发展。
豆理云[7](2018)在《书法特色学校建设路径的叙事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A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学校进行特色化建设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而书法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特色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书法特色学校必须以书法文化来引领,书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书法特色学校的创建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陶冶其道德情操,培养其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及民族精神;而且能推动学校自身发展、平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由此可见,研究书法特色学校建设路径,为书法特色学校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A书法特色学校进行研究,注重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描述书法特色学校创建的历程和具体路径。通过倾听学校发展故事,以理解性的方式呈现书法特色学校的建设路径。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具体阐述了研究问题的提出缘由和研究意义,概述了特色学校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及书法特色学校的相关理论研究,并解释了本研究采用的教育叙事研究的思路。第二部分,历程与现状:A书法特色学校的发展。对于A学校建设书法特色学校的横向历程进行梳理,主要从A学校描述、起点、行程及A学校目前的建设现状几个方面叙事。第三部分,剖析:A书法特色学校的结构。从校长、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及学生素养几个方面对A书法特色学校进行结构分析。第四部分,A书法特色学校的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学校内部与学校外部两个方面对A校建设书法特色学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书法特色学校的发展之道,得出书法特色学校的建设路径。结论,根据A书法特色学校的教育叙事得出A书法特色学校的建设路径为:提升校长素养,对学校老师进行书法培训、学校发展与教育政策相契合、营造社会文化氛围、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邹晓明[8](2015)在《教育叙事:一条有效的教育智慧生成路径》文中研究表明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知识型社会向智慧型社会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智慧对于培养"有智慧的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叙事是一种有效的"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其新颖典型的事实性、鲜活生动的情境性、丰富开放的思想性和明确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对于教师敞亮印象世界、提升反思能力、拓展研究路径、丰盈教育生命具有独特的作用,并为教育智慧的生成创设了新情境、开辟了新通道、建构了新机制、提供了新动力。在教育叙事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中,以共同体建设为引领、案例研讨为载体、微型课题研究为助手、展示交流为推手能够有效地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
王吉[9](2015)在《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视角》文中提出学前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又是终身教育体系的起点,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教师又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一个焦点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儿童生活的数字化以及与之相应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也因此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幼儿教师工作情境的特殊性,使得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表现与一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表现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不宜直接挪用一般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的成果,而幼儿教师构成的多样性,又使得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也很难找到一个能够普遍适用于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路径,因此需要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借鉴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成果,本研究以有资质的幼儿教师为关注重点,以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为研究内容,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了一个包括基础层、本体层和表现层的三层能力结构模型。以该能力模型为指导,分析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我们看到对于有资质的幼儿教师而言,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本体层中相关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因此本研究以实践性知识生成为基础构建了一个适于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行动路线,根据该行动路线我们在个案幼儿园进行了设计研究,行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幼儿园教师存在在教育技术应用上的创新性,同时研究对发展模式中的教师案例研究和教师叙事研究的行动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并对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共有六章,大致从三部分对问题展开论述。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完成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这一部分主要是回答幼儿教师教育技术是什么的问题。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宏观背景以及以往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的概貌综述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以往研究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特殊性关注不足的问题。在对教育技术学学科中典型的政策性文本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注意到活动分析方法和要素分析方法两种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界定的思路,并强调情境化和结构化的结合应该成为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的取向。据此研究使用活动分析的思路,综合使用德尔菲法、聚类分析法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借助构建的能力模型对分类进行了结构化处理,研究将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界定为一个三层次的树状结构,结合能力表现层的内容,本文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容上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结构对其能力要求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能力本体层的结构提出要从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个维度思考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路径。论文的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现实基础分析,主要包括第三章,这一部分主要回答当前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怎么样,也就是为什么要发展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问题。这一部分首先对常用的调查问卷进行内容分析,从而明确了一般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中方法论上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综合使用问卷调查、关键事件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用多种方法明确当前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通过这种多维视角的能力现状透视,研究将问题聚焦在教育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上,并将能力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论文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这一部分主要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在对实践性知识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教育技术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一般模式,并据此设计了强调教师叙事研究、教师案例研究与教师行动相结合的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行动路线,通过在个案幼儿园的设计研究,研究对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环节进行了理论上的进一步阐释,以行动提升了个案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同时也验证了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促进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最后本文对实践性知识生成模式中外部激励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本研究在采用活动分析的思路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成进行了新的诠释,并通多种方法的调研明确了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最后构建并以行动研制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模式。研究证明虽然实践性知识是综合性的,但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是学科性的,这种基于教育技术相关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来促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王金容,夏宏钟,梁勇[10](2014)在《校本教育叙事的内容、形式与表达》文中认为与当前比较流行的教育叙事概念不同,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诠释了校本教育叙事涉及范围,所包括的内容,进而阐述其意义。校本教育叙事无处不在,有教育就有叙事,是教育过程中所有涉及教学环境与活动、氛围、精神、人物风貌、制度、实物和事件等,或者说校本文化各单个组成分个体、层次或集体的叙述与呈现,其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为了更好地满足校本教育叙事研究,使之能够接"地气",实现其研究作用、目的和意义,也为了适应教育现实的需要,在此比较粗略地提出了校本教育叙事的四种形式与表达:校本文化建设与养成、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与学,这体现了校本教育叙事的整体性、团体性和个体性,为教育叙事研究的具体、多样性开拓更宽的平台。
二、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生物教师“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一)现实背景 |
1.社会依据 |
2.现实依据 |
3.个人兴趣 |
(二)理论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 核心概念 |
(一)自主研修 |
(二)教育叙事研究 |
(三)教师故事 |
(四)“教师故事”研修 |
(五)教师故事研修模式 |
四 研究综述 |
(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二)关于教师叙事研究的研究 |
(1)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与推广 |
(2)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 |
(3)教师叙事研究 |
(三)关于教师发展模式的研究 |
(四)研究综述小结 |
五 研究设计 |
(一)核心问题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个案研究法 |
第一章 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理念与分类 |
第一节 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理念 |
一 教师故事研修的内涵 |
二 基于教师故事助力自我生长的研修观 |
第二节 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分类 |
第二章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的含义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二节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的构建 |
一 《教研活动:主动、有效、发展》的梳理 |
二 《浸润于教研故事中拔节成长》的梳理 |
三 《崇明区“十三五”教师“人人讲故事”行动方案》的梳理 |
四 《叙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全面推进区域教研活动》的梳理 |
第三节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 |
一 研修观 |
二 目标导向 |
三 要素与结构 |
四 活动序列 |
五 活动变式 |
六 评价 |
第三章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的含义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二节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的构建 |
一 问题聚焦之“如何组织学习活动” |
二 “如何组织学习活动”之实践探索 |
三 收获和感悟 |
第三节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 |
一 研修观 |
二 目标导向 |
三 要素与结构 |
四 活动序列 |
五 活动变式 |
六 评价 |
第四章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的含义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二节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的构建 |
一 研究课题的确定 |
二 主题研讨,确定方案 |
三 实践探索之评题 |
四 实践探索之改题 |
五 实践探索之创题 |
第三节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 |
一 研修观 |
二 目标导向 |
三 要素与结构 |
四 活动序列 |
五 活动变式 |
六 评价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三种研修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一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二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三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一课一研之《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
附录 B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学设计 |
致谢 |
(2)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国家“教育家办学”的现实诉求 |
1.1.2 学校变革及教师培养的根本要求 |
1.1.3 特级教师自身再发展的强烈需求 |
1.1.4 个人研究兴趣及实习感悟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1.4.3 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
1.4.4 研究思路 |
1.4.5 研究质量与研究伦理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特级教师 |
2.1.2 特级教师“誉后”发展 |
2.2 理论概述 |
2.2.1 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 |
2.2.2 杜威的经验理论 |
第三章 不忘初心:G老师“誉后”教学故事 |
3.1 勾勒:G老师的教育理念 |
3.2 故事:对语文教学精益求精的追求 |
3.2.1 回望教育初心 |
3.2.2 凝练教学风格 |
3.2.3 彰显教学主张 |
3.3 小结 |
第四章 其乐融融:G老师“誉后”引领故事 |
4.1 勾勒:优秀指导老师G老师 |
4.2 故事:对教师发展无微不至的关怀 |
4.2.1 恩师M老师:我与师傅的三段情 |
4.2.2 工作室教师:师傅一招鲜,徒弟吃遍天 |
4.2.3 校内教师:青取之于蓝,要胜于蓝 |
4.2.4 校外教师: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
4.3 小结 |
第五章 砥砺前行:G老师“誉后”管理故事 |
5.1 勾勒:G老师的教师领导力 |
5.2 故事:对学校管理一举多得的实践 |
5.2.1 自我与管理:角色转变、尝试转化 |
5.2.2 教学与管理:以教促管、教管结合 |
5.2.3 科研与管理:以研促管、文化育校 |
5.3 小结 |
第六章 G老师“誉后”发展现状及启示 |
6.1 “誉后”发展现状 |
6.1.1 “誉后”基本概况 |
6.1.2 “誉后”发展理念 |
6.1.3 “誉后”发展路径 |
6.2 “誉后”发展特征 |
6.2.1 高端性——居高望远,开放共享 |
6.2.2 延续性——终身学习,延续精神 |
6.2.3 研究性——学术凝神,实践聚魂 |
6.2.4 形成性——关注过程,持续引领 |
6.2.5 综合性——多元综合,全科覆盖 |
6.3 “誉后”发展困境 |
6.3.1 科研投入与影响力不够 |
6.3.2 校内外教师引领力不足 |
6.3.3 特级教师缺乏社会定位 |
6.4 “誉后”发展启示 |
6.4.1 个人:推动课堂与教育革新 |
6.4.2 学校:创建支持性组织环境 |
6.4.3 管理部门:完善支持与服务体系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基本情况调查表(样例) |
附录2: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自我评估量表(样例) |
附录3: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访谈提纲(样例) |
附录4:与研究对象的接触过程记录表(样例) |
附录5: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观察表(样例) |
附录6: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研究日志(样例) |
附录7: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民办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国家的日益重视加强了民办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二、民办小学新任教师承担的责任使其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
三、解决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刻不容缓 |
四、个人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民办小学新任教师 |
二、教师专业发展 |
三、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
四、叙事研究 |
第三节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一、国外文献研究的综述 |
二、国内文献研究的综述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过程 |
第六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二、终身教育理论 |
第二章 直面挫折:H老师和L老师的专业发展困境 |
第一节 专业知识困境 |
一、束手无措:蜂拥而至的各种问题 |
二、遭遇瓶颈:教学工作的种种考验 |
三、担子沉重:接踵而来的教学困惑 |
第二节 专业能力困境 |
一、一场考验:论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
二、奇葩家长:难以处理的家校问题 |
三、血的教训:不能放松的安全管理 |
第三节 专业情意困境 |
一、人来人往:难以连贯的交接工作 |
二、观念滞后: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
三、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越来越低 |
第三章 一声叹息:H老师和L老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艰难处境:政府关注度不够 |
一、发展缓慢:缺乏扶持的民办教育 |
二、工资待遇: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
三、后顾之忧: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 |
第二节 亟需完善:民办学校的管理机制 |
一、尴尬处境:所教科目与专业不匹配 |
二、简单随意:不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 |
三、何去何从:民办教师职业待遇偏低 |
第三节 动力不足:教师自身发展意识淡薄 |
一、力不从心:缺乏相关专业指导 |
二、不够重视:创新意识普遍较弱 |
三、缺乏追求:反思意识相对匮乏 |
第四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落实政策细节,保障相关利益 |
一、提供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 |
二、加大经费投入,呼吁社会关注 |
三、完善社会保障,增强监管力度 |
第二节 转变办学理念,增强校本培训 |
一、理论结合实际,加强校本研究 |
二、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教师待遇 |
三、加强继续教育,推动终身学习 |
第三节 提高发展意识,实现自主发展 |
一、完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
二、提升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
三、关注专业情意:专业理想和发展规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一位特级教师专业发展之“特”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特级教师 |
2.教师专业发展 |
(四)文献综述 |
1.关于特级教师的相关研究 |
2.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五)研究方法 |
1.叙事研究的概念 |
2.教育叙事研究之实施 |
(六)研究思路与框架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框架 |
二、Y特级教师专业发展之“特”的历程 |
(一)“非关注”阶段——我想当老师 |
(二)“虚拟关注”阶段——我没站上讲台 |
(三)“生存关注”阶段——我要站稳讲台 |
(四)“任务关注”阶段——我要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
(五)“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我要成为教育家型教师 |
三、Y特级教师专业发展之“特”的内涵 |
(一)厚德载物——教师之魂 |
1.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
2.一个都不能放弃 |
3.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
4.我的班就是我的家 |
(二)学高为师——教师之本 |
1.腹有诗书气自华 |
2.绝知此事要躬行 |
3.学问之路无捷径 |
4.砥志研思出成效 |
(三)专业引领——教师之责 |
1.师徒结队,言传身教 |
2.示范辐射,共同成长 |
四、Y特级教师专业发展之“特”的影响因素 |
(一)Y老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
1.爱是特级教师专业发展最美的奉献 |
2.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是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
3.娴熟的教育艺术是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
(二)影响Y老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 |
1.善于把握时代脉搏 |
2.敏锐利用学校发展平台 |
3.有效获得家庭最大支持 |
五、Y特级老师专业发展之“特”的启示 |
(一)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
1.Y老师靠“勤”劲补拙 |
2.Y老师靠“韧”劲学习 |
3.Y老师靠“闯”劲实践 |
4.Y老师靠“恒”劲积累 |
(二)外部支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
1.Y老师靠良好的师范教育熏陶 |
2.Y老师靠国家培训更新观念 |
3.Y老师靠校本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致谢 |
(5)语文教师教育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教育叙事文献综述 |
1.3.1 核心概念界定 |
1.3.2 语文教育叙事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的内容 |
2 语文教育叙事理论探究及历史发展 |
2.1 语文教育叙事相关理论 |
2.1.1 叙事学理论 |
2.1.2 后现代主义理论 |
2.1.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2.1.4 教育生活叙事研究 |
2.2 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特点 |
2.3 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方法 |
2.4 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历史发展 |
2.4.1 文献数据分析 |
2.4.2 语文教育叙事着作统计 |
3 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现状分析 |
3.1 对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调查访谈 |
3.1.1 调查问卷过程 |
3.1.2 调查问卷表格分析 |
3.1.3 访谈过程 |
3.1.4 调查访谈结论 |
3.2 语文教师教育叙事作品分类 |
3.2.1 根据承载方式分类的教育叙事作品 |
3.2.2 根据主题内容分类的教育叙事作品 |
4 语文教师教育叙事的现实意义 |
4.1 有助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4.2 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与自我成长 |
4.3 有利于语文教师内在精神世界的建构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语文教师教育叙事应用情况问卷调查表 |
附录 B 与语文教师访谈的基本提纲 |
附录 C 语文教师教育叙事记录表 |
附录 D 教育叙事研究素材记录表 |
附录 E 图表文字编码 |
致谢 |
(6)教学名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基于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刘业庆的个案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实施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 |
2.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发挥思政理论课作用及价值的关键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2.教育叙事研究 |
(四)文献综述 |
1.关于教学名师的研究现状 |
2.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
3.关于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选活动的研究现状考察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研究场域的选择 |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
(四)研究内容的聚焦 |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过程 |
1.现场工作 |
2.现场文本 |
3.研究文本 |
(六)研究效度 |
1.多方收集资料 |
2.客观准确的描述 |
3.运用“三角检验法” |
(七)研究伦理 |
1.确保研究者参与的自愿度 |
2.始终尊重研究对象 |
3.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 |
三、刘业庆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考察 |
(一)安乡印象:刘业庆和深柳中学 |
1.平易近人,阳光和善—见之初 |
2.青柳依依,相得益彰—意之深 |
(二)初心回望:刘业庆的教师专业发展 |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2.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
(三)引领共享:帮扶更多“刘老师”的专业发展 |
1.名师引领我们不断成长 |
2.专注和坚持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
3.知与行是思政课应达到的目标 |
(四)职业阶段:刘业庆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 |
1.适应阶段 |
2.成熟阶段 |
3.骨干阶段 |
4.形成风格阶段 |
(五)追本溯源:刘业庆的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1.宏观系统:政策和文化 |
2.中观系统:家庭和团队 |
3.微观系统:重要他人和人格特质 |
四、刘业庆的教师专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
(一)刘业庆的教师专业发展经验 |
1.专业自主意识是成就教学名师的内驱力 |
2.教育情怀是教学名师发展道路上的助推器 |
3.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学名师个体发展的引路人 |
4.专业素养的自我建构是教学名师的专业根基 |
5.教师共同体是教学名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
(二)刘业庆的教师专业发展启示 |
1.对教学名师的专业发展启示 |
2.对非教学名师的专业发展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书法特色学校建设路径的叙事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缘由 |
1.1.1 选题的主观缘由 |
1.1.2 选题的客观缘由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
1.3 研究的对象、内容 |
1.3.1 研究的对象 |
1.3.2 研究的内容 |
1.4 核心概念 |
1.4.1 特色学校 |
1.4.2 书法 |
1.4.3 书法特色学校 |
1.5 研究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综述 |
1.5.2 国内研究综述 |
1.5.3 书法特色学校研究综述 |
1.5.4 述评 |
1.6 研究方法的选择 |
1.6.1 教育叙事概述 |
1.6.2 教育叙事研究思路 |
1.6.3 教育叙事的资料收集 |
2.历程与现状:A书法特色学校的发展 |
2.1 描述:关于A小学 |
2.2 起点:困惑与定向 |
2.3 行程: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
2.3.1 从“一颗蒲公英种子”谈起 |
2.3.2 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胜利” |
2.3.3 他人眼中的A校 |
2.4 A书法特色学校建设的现状分析 |
2.4.1 书法课上的“特殊学生” |
2.4.2 一位“书法家”进小学 |
2.4.3 一节书法课实录 |
2.4.4 走廊里的展板 |
2.4.5 A校发展现状总结 |
3.剖析:A书法特色学校的结构 |
3.1 不“循规蹈矩”的校长 |
3.2 习字时光:书法教学多样化 |
3.3 书香校园、翰墨文化 |
3.4 德艺双馨的书法“小明星” |
4.A书法特色学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内部因素 |
4.1.1 A校校长个性 |
4.1.2 A校存在的问题 |
4.1.3 A校书法特色学校建设的主动性 |
4.1.4 A校教师的书法培训 |
4.2 外部因素 |
4.2.1 教育政策的导向 |
4.2.2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
4.2.3 教育管理的影响 |
5.书法特色学校的发展之道 |
5.1 书法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 |
5.2 书法特色学校的建设路径 |
5.2.1 提升校长素养 |
5.2.2 对学校老师进行书法培训 |
5.2.3 学校发展与教育政策相契合 |
5.2.4 营造社会文化氛围 |
5.2.5 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教育叙事:一条有效的教育智慧生成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叙事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意蕴 |
1.教育叙事的内涵 |
2.教育叙事的特征 |
3.教育叙事的价值意蕴 |
二、教育叙事与教育智慧的生成 |
1.教育叙事创设了教育智慧生成的新情境 |
2.教育叙事开辟了教育智慧生成的新通道 |
3.教育叙事建构了教育智慧生成的新机制 |
4.教育叙事提供了教育智慧生长的新动力 |
三、教育叙事的校本研修策略 |
1.以共同体建设为引领,在合作欣赏的氛围中孕育智慧 |
2.以案例研讨为抓手,在对话分享的场域中激荡智慧 |
3.以微型课题研究为载体,在深度探究的行动中凝练智慧 |
4.以展示交流为推手,在自我完善的勇气中发展智慧 |
(9)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
一、选题背景 |
二、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研究 |
二、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
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四、相关研究的启示与本研究的可能空间 |
第三节 问题确定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三、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确定 |
第一节 我国主要教育技术能力界定的演变与能力内涵确定的方法启示 |
一、主要教育技术能力界定演变的逻辑 |
二、两个主要教育技术能力界定思路的优势与问题 |
三、以往教育技术能力界定对研究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启示 |
第二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容确定与能力模型建构 |
一、教育技术能力活动确定的方法与过程 |
二、教育技术能力内容的聚类分析及模型建构 |
第三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理论分析 |
一、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基础层内容 |
二、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本体层内容 |
三、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表现层内容 |
第四节 基于能力模型的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容与结构 |
一、基于能力模型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再认识 |
二、基于能力模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再认识 |
三、基于能力模型的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结构 |
第三章 能力模型视角下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对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
一、对问卷进行分析的研究思路 |
二、对问卷的分析结论 |
三、教育技术能力状况问卷调查的问题分析 |
第二节 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调研的基本思路 |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三、关键事件分析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个案分析 |
一、个案研究的对象与采用的方法 |
二、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分析 |
三、幼儿教师媒体应用状况分析 |
第四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思考 |
第一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构建 |
一、对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的内容分析 |
二、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构建 |
第二节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分析 |
一、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
二、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价值分析 |
第五章 基于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设计研究 |
第一节 基于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行动路线设计 |
第二节 教师案例研究的行动及反思 |
一、案例研究概述 |
二、教师案例研究行动的过程总结 |
第三节 教师叙事研究的行动及反思 |
一、教师叙事研究概述 |
二、教师叙事研究的行动及思考 |
第四节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行动的评价 |
一、能力发展行动评价的基本思路 |
二、基于问卷的效果评价 |
三、基于访谈的效果评价 |
四、对幼儿教师能力发展行动中动力缺乏问题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对本研究的总结 |
二、研究展望 |
附录1. 专家咨询意见问卷 |
附录2. 教育技术能力构成的性质调查问卷 |
附录3.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行动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5. 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行动效果评价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10)校本教育叙事的内容、形式与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叙事研究 |
(一)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 |
(二) 教育叙事研究之内容与意义 |
(三) 教育现实之需 |
二、校本教育叙事 |
(一) 校本教育叙事之诠释 |
(二) 校本教育叙事的形式与表达 |
1. 校本文化建设与养成 |
2. 教育理念与目标 |
3. 教育环境 |
4. 教与学 |
三、结语 |
四、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生物教师“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研究[D]. 谢卫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小学特级教师“誉后”发展的叙事研究[D]. 许婷婷. 江南大学, 2019(01)
- [3]民办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叙事研究[D]. 李佳临.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8)
- [4]一位特级教师专业发展之“特”的叙事研究[D]. 陈倩.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5]语文教师教育叙事探究[D]. 华悦华. 宁波大学, 2019(06)
- [6]教学名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基于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刘业庆的个案考察[D]. 屈红艳. 温州大学, 2019(01)
- [7]书法特色学校建设路径的叙事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A小学为例[D]. 豆理云.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8]教育叙事:一条有效的教育智慧生成路径[J]. 邹晓明.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7)
- [9]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视角[D]. 王吉. 天津师范大学, 2015(09)
- [10]校本教育叙事的内容、形式与表达[J]. 王金容,夏宏钟,梁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