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OPC和Web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叶茂[1](2020)在《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商业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项目越来越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问题尤为突出,往往都是只关注逐个单体建筑的设计,而忽略了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的客观需求,从而在项目整体交付运营的时候才发现公共区域成为设计和施工的真空地带,项目内各功能建筑独立运行,人造孤岛比比皆是。这对于以“良好体验”,和“优质服务”决定成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而言,这是最大的痛点。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统一各功能建筑接入园区管理的技术标准;增加项目整体的可扩展性,尽量减少后期改造投入;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带来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文旅类综合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并归纳了其中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园区运营和管理带来的困扰。本文采用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完成了如下内容:总体方案设计部分,首先对项目背景、类似项目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调研分析(境外部分非自行调研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现有新技术发展方向;参考前面调研成果和相关规范对总体架构、运营模式、管控模式及其职能分类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设计。各子系统方案设计部分,对各子系统用途作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结构、技术选型、重要功能,以及与园区平台的集成要求,最后对设计规范之外,新增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价值作了归纳总结。园区集成管理平台设计部分,先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用途和功能作了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了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集成需求、功能架构、通信接口及应用具体应用。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部分,结合高级办公、高级酒店和大型商业的使用需求,总结整理了以往相同或类似项目案例中,成功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对其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简要介绍,期望在本项目或其他项目建设中提供引导。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文做了总体概括和总结,对后续类似项目智能化总体规划设计的创新和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基于人性化、精准服务和智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将是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的的核心。通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各个方面增强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创新服务。对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带来了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
李英壮[2](2020)在《以数据为基础的乙烯生产智能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乙烯裂解炉作为乙烯生产中影响乙烯产品质量最为关键的设备,维持乙烯裂解炉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乙烯裂解炉的在线智能监测系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石脑油裂解制乙烯是一个连续的化工生产过程,如果能够实现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允许的偏离并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可以避免故障发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因此,本文主要内容是:首先根据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确定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的逻辑结构框架、系统功能模块和系统界面设计。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算法功能的开发,基于真实的乙烯历史生产数据建立算法模型,其中包括:利用主元分析法(PCA)开发核心过程监测模块,建立监测模型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同时根据乙烯生产状态调整的特性,开发了拥有两种数据频率的运行状态识别器,及时准确监测乙烯生产过程的运行状态可以减少因为运行状态的调整导致监测系统的误报警;基于符号有向图法(SDG)开发了故障诊断模块,当监测出有故障发生时,故障诊断模块可以很好的给出故障传播的大致路径和根本原因变量;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开发了仪表校正软测量模块,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仪表异常造成测量数据不准确情况,及时校正并保证智能监测系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将系统进行连接和调试后,开发完成乙烯生产在线智能监测系统,将系统安装到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用测试,并取得了较好的监测分析结果。
陈新竹[3](2019)在《城市水务数据运营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物联网IOT、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快速发展及应用,城市信息化建设正酝酿着新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变革,当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是由数字化城市向智慧化城市发展,自2008年以来全球悄然兴起智慧地球的理念,很多发达国家都积极响应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我们国家从十八大会议上也提出了在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的经济、科技战略层面,国家对智慧水务建设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务管理,做好智慧水务的建设必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延伸。本文首先通过对洋湖再生水厂进行实地背景调研,分析现场的状况,提出问题概述,然后对系统研究意义进行说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智慧水务、传统自控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进行研究,采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方法,运用UML建模语言对城市水务数据运营平台进行分析及系统设计,主要从问题描述、需求分析、静态建模、动态建模及部署建模这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系统从需求到实现的过程。在业务流程分析中,采用用例图来描述,分析系统参与的角色,其次在系统设计阶段分数据采集模块、生产业务管理模块、手机应用模块进行系统设计,在具体业务功能模块中利用类图建立了系统的静态结构以及用时序图、流程图等充分展现了系统的动态行为,最后基于微软的Visual Studio 2013工具完成城市水务数据运营平台的研发并投入应用。本论文实现的城市水务数据运营平台不仅能满足水务企业对日常业务的需求,同时也是传统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管理的升级版,不仅能服务于洋湖再生水厂业务运营管理,而且也能适用了水务行业的其他水厂运营,作为运营管理的IT支撑服务,实现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智慧化的融合与应用深化。
陈梦娇[4](2018)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及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线监测系统也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传统的在线监测系统通常部署在工业现场,性能和可扩展性受限于当地的IT基础设施,并且现场监测点分散,分布范围广。因此,此本文提出的远程在线监测系统重新以分布式结构设计了系统架构,开发了可扩展性接口,并且将系统迁移至微软云平台之上,利用云平台的可伸缩性、高效性、容错性等来优化在线监测系统的性能,还针对采集的珍贵水质环境大数据进行了云端存储。最终基于云平台完成集数据采集、网络通信、数据库管理、数据分布式处理、状态监测展示等于一体的系统设计与开发。整个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结构上分为四层,即现场设备层、数据通讯层、云端服务器层、Web监测展示层。现场设备层,针对Modbus、OPC、和自定义协议三种协议开发了相应的数据采集驱动程序,实现了底层分布式场景的接入,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数据通讯层,采用TCP/IP协议的Socket进行数据的远程跨网段传输,实现了异构网络的互联;云端服务器层,设计并开发了服务器结构和功能,实现了对远程数据的接收和解析、对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封装了历史数据查询接口和实时数据查询接口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完成了整个系统开开发过程中的难点;Web监测展示层,开发了监测系统展示界面,实现按需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历史数据的趋势图表显示、对实时数据的动态展示、实时数据的动态图表展示、以及现场设备的视频监控等一系列监测功能。以往系统都只是在本地单机服务器上进行读取、处理和存储,本系统是针对分布式的现场设备和分布式的管理用户进行开发的,设计开发了系统服务器对上和对下接口,以实现底层设备的分布式接入,和上层监测用户的分布式监管。系统整体采用B/S架构开发,云平台选用的是MicrosoftAzure微软云,数据库采用微软SQL Azure Database来实现对环保大数据的存储,Web服务器采用JavaWeb开发。最终实现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登陆监测界面,去查看任意现场站点下的任意设备数据和图表,或是历史数据的查询。用户还可以通过调用系统的第三方接口,来按需个性化开发自己的监测界面。
王康[5](2018)在《基于node.js及关联分析技术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开发》文中提出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污水处理厂不断增加,如何便捷高效的实现水质监测成为首要要解决的问题。伴随移动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依托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实现远程监测不再是难题,本文从底层硬件开始,设计开发一整套B/S架构基于node.js服务器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由于反应污水水质的关键参数化学耗氧量较难测量,虽然市面上出现很多针对其测量的在线监测仪,但普遍存在价格高昂,维护成本高的缺点,因此本文依托在线监测系统获取的大量水质数据,本文基于支持向量机开发实现了对污水水体中化学耗氧量的实时在线预测。根据分析,预测准确度达到设计要求,可以投入实际生产环境中。本文以实际项目为背景,开发的在线监测系统考虑实际生产环境各方面因素。现场上位机使用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开发,现场主控制器采用国产蓝普锋RPC2400可编程通讯转换器。整个底层硬件检测柜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运输并在现场组装配置。水质监控系统监控中心基于node.js开发,并根据功能分为底层通讯服务、Restful Api服务、页面服务,三个服务各自独立,在管理多个水质监测现场时性能表现优异。基于在线监测系统获取的大量水质数据,本文使用scikit-learn机器学习库开发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化学耗氧量预测模型。实测该模型均方相关系数为0.825,可以较准确的预测污水水体化学耗氧量参数。根据实际生产环境运行状况,本文设计开发的水质监测系统运行状态良好,使用者可以便捷的管理下辖的现场设备,及时获取现场测量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同时机器学习算法的引入也为水质测量方法提供新的可能性。
张晓伟[6](2018)在《WIA-PA工业无线技术在石化自动加药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循环水作为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其运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产装置和设备安全,关系到产品的产率和质量。但是,工业循环水经过长期循环使用后,会带来沉积物附着,金属腐蚀和微生物滋生问题,因此,石化企业通过安装循环水自动加药装置来检测PH、电导率、浓缩倍数等水质参数,并依据水质数据投加相应的药剂,改善循环水的运行质量。自动加药装置的检测数据对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通过对水质参数的数据分析,可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循环水的运行质量,进而调节、指导、优化生产运行。传统的自动加药装置检测数据的监测模式是通过人工巡查和手工抄录的方式获取水质数据,然后由管理人员手工录入系统并对数据进行人工分析。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在水质数据获取方面,出错率高,实时性差;在水质数据分析方面,工作量大,效率低。WIA-PA技术是一种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可靠性高的低成本工业无线通信技术,能够保证水质数据稳定地进行远程实时传输。上位机监测软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显示、趋势分析等功能。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WIA-PA工业无线技术的石化自动加药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监测模式的弊端。首先,本文介绍了WIA-PA技术的拓扑结构、协议栈结构和技术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工业无线网络中传统的单径路由算法中关键路由节点能量消耗过快,网络存活时间低的问题,提出一种WIA-PA网络的多径路由节能算法,能够有效延长网络生存周期,并得到了仿真验证,进而为WIA-PA技术应用到自动加药监测系统中提供了技术保障,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根据系统需求,对自动加药监测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在系统硬件方面,结合系统需求和工业现场情况,对设备进行了选型,并分别介绍了WIA-PA无线IO适配器、无线路由、无线网关的结构框图、功能、主要技术指标以及在自动加药监测系统中的工作过程。在系统软件设计方面,上位机监测软件采用三层架构的B/S模式,然后介绍了上位机软件与底层设备的通讯方法,并分别对数据库和Web服务器进行了设计。数据库设计主要涉及数据库的选择,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Web服务器的设计包括Web服务器的平台搭建和Web服务器端软件功能设计。最后,进行了工程实施和应用,主要涉及了每个厂区的硬件实施方案与部署过程,WIA-PA无线设备的入网配置,以及组网成功后自动加药监测系统软件的实际应用。
赵策[7](2017)在《基于OPC的工业设备Web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使得智能化工业设备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智能化工业设备的数量成倍增加。智能化工业设备是制造企业自动化流水线的物质基础,如果设备发生了故障,将会对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制造业生产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基于OPC数据访问技术,设计并开发基于OPC的工业设备Web监测系统,实现工业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设备信息管理功能。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综述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基于OPC的工业设备Web监测系统中使用的OPC采集、Socket传输、WebSocket动态交互、SSM框架、MySQL数据库技术等关键技术。(2)在对柔性制造综合实训平台实地调研后,根据对实训平台中加盖装置的设备信息和设备的运行流程,分析出系统的开发目标和系统的实际功能需求,设计出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层次结构、技术路线。(3)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将系统划分为设备数据采集处理、数据传输、监测显示三个模块。其中设备数据采集处理模块针对设备数据特征对监测效果的影响问题,将设备的信号采集设计为异步和同步两种采集方式;数据传输模块完成了监测数据有效传输的设计;设备监测显示模块完成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设备信息管理功能的设计。此外,结合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存储查询的需求完成数据库设计。(4)基于OPC的工业设备Web监测系统是一个由OPC数据采集软件、Web服务器组成的B/S和C/S混合架构的监测管理系统。系统基于MFC框架开发设备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实现了数据分类采集。基于Socket和WebSocket开发数据传输模块,实现监控数据的传输。基于SSM框架搭建Web服务器开发监测显示模块,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设备信息管理功能。经测试,本文所设计的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反应良好,证明该系统可行有效。
田佩龙[8](2017)在《基于BIM与建筑自动化系统的设备运维期监控与管理》文中提出建筑业一直存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建筑的运营维护管理过程中尤其突出。建筑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建筑内部良好环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设备的管理是建筑运营维护管理中的关键任务。过去,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主要是应用建筑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但是,其较强的专业性导致运维管理人员难以有效使用。另外,设备运行监测数据仅仅存在于自动化系统中,产生“信息孤岛”局面,难以对监测数据有效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Modeling,BIM)技术可以支持将设备监测数据与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和应用,从而辅助运营维护过程中的综合分析与决策,以充分发挥工程信息的价值。由于建筑自动化系统的传输协议不统一、监测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造成其与BIM系统集成过程中存在信息存储、集成和应用等多方面的问题。本研究首先从信息存储层面研究基于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工业基础类)的信息扩展方法,利用扩展IFC属性集的方式实现在IFC中存储和表达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监测信息。其次,从信息集成层面研究面向多协议的动态监测系统与BIM开放平台集成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消息的分布式架构技术、基于插件的多协议扩展技术、时间序列数据处理技术、基于内存数据库的实时数据管理技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库的历史数据管理技术和基于RESTful架构的监测数据查询服务技术。再者,从信息应用层面研究停车场监测信息在停车场智能管理中的应用、室内环境监测信息在舒适度评价中的应用、水位水质监测信息在水厂智能运维管理中的应用,扩展BIM的应用范围。最终,开发基于BIM的建筑设备自动化集成系统,并应用到合肥湖畔新城项目和北京槐房再生水厂项目。应用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BIM的建筑自动化集成技术和所研发的系统能有效地解决监测数据与BIM模型的集成问题,可提高建筑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韩杰[9](2017)在《基于Web的水质在线远程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提出目前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的基于Web的远程监测系统已经在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研究对象是基于工业污水处理过程的远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由于传统的监测系统大多采用集中式结构和C/S(Client/Server)架构,系统软件之间的耦合度较高难于扩展,并且软件依赖于硬件平台,不能实现资源重用与满足远程监测的需求。所以考虑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来搭建整个系统,实现对分布式污水处理站点的远程实时监测。本文首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纵观目前国内外对此课题发展现状的研究,进而分析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并详细讨论了系统中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系统底层数据通信协议的研究、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和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分析;针对Web服务器端,课题主要分析讨论了数据库的访问技术、数据的实时传输以及实时数据在页面的动态绘制等重要问题。最终制定出技术实施路线,开发出基于Web的水质在线远程监测系统。系统整体采用B/S模式开发,在系统底层数据通讯方面,制定了两种数据通信接口,一种是基于OPC(OLE Process Control)技术编写了 OPC客户端程序;另一个是采用Socket实时通信技术实现了现场底层设备数据的采集。Web服务器端采用ASP.NET技术开发,选用Microsoft Azure云存储方案来实现场数据的实时存储,远程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浏览器监测污水处理现场的实时数据,进行历史数据查阅与报表统计,同时系统还具备故障报警及视频监控等功能。目前系统已运用于实际项目中,运行状态良好,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黄杰[10](2016)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集成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文中认为人工采样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法获取的数据量少,难以反映水质变化情况。为了更有效地的监测地表水水质,环保部门建设了一批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监测的基本功能,但仍存在集成程度低、不实时、远程控制能力不足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先分析了自动监测的特点和控制难点,然后从子站和中心站两个层面归纳了系统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出一个实时的、分布式的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集成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架构,选用TCP/IP、OPC、XML等技术完善数据流程,利用Internet联结子站、中心站等节点,使用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管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最后,在某市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项目中实施了该设计。运用PC-based控制、以太网、虚拟化、VPN等技术手段部署了系统的硬件和通信网络,使用Indusoft Web Studio实时数据库、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开发了监控软件。结果证明该系统可靠性高、实时性好,具备远程监控功能,有效解决了问题。
二、基于OPC和Web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OPC和Web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类似案例调研分析 |
1.2.1 国内类似项目 |
1.2.2 国外类似项目 |
1.2.3 经验借鉴 |
1.3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
2.1 项目背景调研分析 |
2.1.1 项目背景分析及项目设计定位 |
2.1.2 新技术发展调研分析 |
2.2 需求分析及设计目标 |
2.2.1 需求分析 |
2.2.2 设计目标 |
2.3 总体架构规划设计 |
2.3.1 建设总体架构分析 |
2.3.2 建筑业态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建议 |
2.3.3 智能化系统综合管控模式建议 |
2.3.4 三种系统综合管控的集成模式比选 |
2.3.5 两种集成模式组合 |
2.3.6 综合管控平台的职能分类分析 |
2.4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
2.5 智能化职能中心规划设计 |
第三章 各子系统方案设计 |
3.1 总体设计说明 |
3.1.1 设计范围 |
3.1.2 设计依据 |
3.1.3 智能化重要机房设置 |
3.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3.2.1 系统介绍 |
3.2.2 系统设计 |
3.2.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3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
3.3.1 系统介绍 |
3.3.2 系统设计 |
3.3.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设计 |
3.4.1 系统介绍 |
3.4.2 系统设计 |
3.4.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5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 |
3.5.1 系统介绍 |
3.5.2 系统设计 |
3.5.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
3.6.1 系统介绍 |
3.6.2 系统设计 |
3.6.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7 能耗计量系统设计 |
3.7.1 系统介绍 |
3.7.2 系统设计 |
3.7.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8 背景音乐及应急广播系统设计 |
3.8.1 系统介绍 |
3.8.2 系统设计 |
3.8.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9 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3.9.1 系统介绍 |
3.9.2 系统设计 |
3.9.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0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
3.10.1 系统介绍 |
3.10.2 系统设计 |
3.10.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1 车位引导管理系统设计 |
3.11.1 系统介绍 |
3.11.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1.3 系统设计 |
3.11.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2 紧急求助系统设计 |
3.12.1 系统介绍 |
3.12.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2.3 系统设计 |
3.12.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
3.13.1 系统介绍 |
3.13.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3.3 系统设计 |
3.13.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4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
3.14.1 系统介绍 |
3.14.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4.3 系统设计 |
3.14.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5 客流统计系统设计 |
3.15.1 系统介绍 |
3.15.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5.3 系统设计 |
3.15.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6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
3.16.1 系统介绍 |
3.16.2 系统架构设计 |
3.16.3 系统功能设计 |
3.16.4 对比传统能源管理的优势 |
3.16.5 系统数据对接 |
3.16.6 系统效益分析 |
3.17 智能系统应用效益总结 |
3.17.1 设计与应用说明 |
3.17.2 增补智能系统应用经济价值估算 |
第四章 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
4.1 系统简介 |
4.2 参考案例及分析 |
4.3 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架构 |
4.3.2 关键技术选型 |
4.3.3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指导建议 |
4.4 平台设计总体需求 |
4.4.1 子系统与平台通信接口说明 |
4.4.2 子系统集成需求 |
4.5 平台子系统集成管理功能要求 |
4.5.1 防盗报警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2 视频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3 门禁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4 楼宇自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5 环境监测模块功能标准 |
4.5.6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7 背景音乐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8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9 机房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0 消防联动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1 电子巡更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2 停车场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3 信息发布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5.14 客流统计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6 平台重要基础功能模块 |
第五章 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 |
5.1 高级办公楼智慧化应用 |
5.2 高级酒店智慧化应用 |
5.3 大型商业智慧化应用 |
总结与展望 |
一、论文总结 |
二、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以数据为基础的乙烯生产智能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在线监测系统在工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
1.2.1 在线监测系统在工业领域的研究情况 |
1.2.2 在线监测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前人在本选题研究领域中的工作成果简述 |
1.4 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研究工作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乙烯生产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的开发 |
2.1 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描述 |
2.2 乙烯裂解炉装置描述 |
2.3 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综述 |
2.4 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的算法功能模块 |
2.4.1 过程监测模块 |
2.4.2 故障诊断模块 |
2.5 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的辅助功能模块 |
2.5.1 实时原始数据模块 |
2.5.2 历史故障段模块 |
2.6 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的界面布局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乙烯生产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算法功能模块的开发 |
3.1 乙烯生产过程监测模块的开发 |
3.1.1 乙烯裂解炉运行状态的识别 |
3.1.2 建立过程监测模型 |
3.1.3 生产过程监测逻辑的研究开发 |
3.2 乙烯生产过程故障诊断模块的开发 |
3.2.1 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生产过程的故障类型 |
3.2.2 故障分析与诊断过程的描述 |
3.2.3 建立SDG故障诊断模型 |
3.2.4 基于SDG模型的故障诊断 |
3.3 乙烯生产过程测量仪表校正软测量模块的开发 |
3.3.1 测量仪表异常情况描述 |
3.3.2 建立软测量校正模型 |
3.3.3 基于软测量模型进行校正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乙烯生产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测试 |
4.1 系统功能测试 |
4.1.1 系统算法功能 |
4.1.2 系统辅助功能 |
4.2 系统性能测试 |
4.3 系统存在的问题 |
4.3.1 PI数据库系统问题 |
4.3.2 数据采样频率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3)城市水务数据运营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项目背景 |
1.1.2 问题概述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选型 |
2.1 OPC+VB.NET |
2.2 ASP.NET MVC |
2.3 SQL Sever |
2.4 WebView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业务功能分析 |
3.1 业务问题描述 |
3.2 现有业务流程分析 |
3.2.1 生产运行监控工作流程 |
3.2.2 水质化验工作流程 |
3.2.3 设备运维工作流程 |
3.2.4 驾驶舱工作流程 |
3.3 业务流程优化分析 |
3.3.1 生产运行监控工作流程优化分析 |
3.3.2 水质化验工作流程优化分析 |
3.3.3 设备运维工作流程优化分析 |
3.3.4 驾驶舱工作流程优化分析 |
3.4 功能分析 |
3.4.1 角色分析 |
3.4.2 用例图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网络拓扑图 |
4.2 系统构成及数据流 |
4.3 系统设计架构图 |
4.4 数据采集功能设计 |
4.5 业务功能设计 |
4.5.1 生产运行监控 |
4.5.2 水质化验管理 |
4.5.3 设备运维管理 |
4.5.4 驾驶舱管理 |
4.5.5 系统管理 |
4.6 移动应用设计 |
4.6.1 Web APP功能设计 |
4.6.2 APP框架功能设计 |
4.7 数据库设计 |
4.7.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7.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7.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数据采集实现 |
5.2 业务功能实现 |
5.2.1 生产运行监控 |
5.2.2 水质化验管理 |
5.2.3 设备运维管理 |
5.2.4 驾驶舱管理 |
5.2.5 系统管理 |
5.3 移动应用实现 |
5.3.1 Web APP功能实现 |
5.3.2 APP框架功能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评价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测试 |
6.3 综合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远程在线监测系统总体架构研究与设计 |
2.1 远程在线监测系统架构分析与对比 |
2.1.1 B/S与C/S架构的介绍与对比 |
2.1.2 与传统监测系统架构的对比 |
2.2 云计算和云平台 |
2.2.1 云计算概念与特点 |
2.2.2 云计算平台的分类和选择 |
2.2.3 云平台物联网应用于远程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 |
2.3 系统设计目标及整体架构 |
2.4 关键技术分析 |
2.4.1 系统设备层通信协议的研究 |
2.4.2 系统网络通信实现的研究 |
2.4.3 数据传输实时性的研究 |
2.4.4 系统对上第三方调用接口技术的研究 |
2.4.5 Web可视化动态刷新技术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现场设备层数据采集驱动的设计与实现 |
3.1.1 ModbusRTU 主站开发 |
3.1.2 基于OPC UA标准的客户端开发 |
3.1.3 自定义数据传输协议驱动开发 |
3.2 数据通讯层的实现 |
3.3 云端服务器层的设计与实现 |
3.3.1 云端服务器内部开发架构 |
3.3.2 历史数据接口的开发 |
3.3.3 缓存的设计与开发 |
3.3.4 实时数据接口的开发 |
3.4 云平台部署及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3.4.1 云平台部署 |
3.4.2 数据库的选择 |
3.4.3 数据库的性能优化分析 |
3.4.4 数据表结构的设计 |
3.5 WEB监测展示层的设计与实现 |
3.5.1 Web服务器的平台部署搭建 |
3.5.2 用户登录与注册模块 |
3.5.3 实时数据的动态显示 |
3.5.4 实时数据图表动态显示 |
3.5.5 历史数据的查询 |
3.5.6 设备的实时视频监控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集成测试与实际应用 |
4.1 底层数据通信测试及应用 |
4.1.1 Modbus主站数据采集测试及应用 |
4.1.2 OPC客户端数据采集测试及应用 |
4.2 云端服务器功能测试及应用 |
4.2.1 自定义数据传输协议的通讯测试及应用 |
4.2.2 接口测试及应用 |
4.2.3 数据库测试及应用 |
4.3 WEB服务器功能测试及应用 |
4.3.1 系统登录 |
4.3.2 实时数据的动态显示 |
4.3.3 实时数据图表的动态显示 |
4.3.4 历史数据的查询 |
4.3.5 历史数据图表的显示 |
4.3.6 现场设备视频监控 |
4.4 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node.js及关联分析技术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污水处理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2.2 污水处理过程COD预测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污水处理过程远程监控系统分析和COD预测概述 |
2.1 系统概述 |
2.2 远程监控系统可行性分析 |
2.3 污水处理过程COD预测研究 |
2.4 支持向量机建模理论 |
2.4.1 支持向量机基本概念 |
2.4.2 支持向量机在分类问题中的应用 |
2.4.3 支持向量机在回归问题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污水处理过程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及实现 |
3.1 系统整体设计 |
3.2 系统结构设计及实现 |
3.2.1 采集模块 |
3.2.2 监控模块 |
3.2.3 远程数据传输和存储模块 |
3.2.4 rest接口设计 |
3.3 监控界面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支持向量机技术在COD预测中的应用 |
4.1 支持向量机的实现 |
4.2 基于远程监控系统的COD在线回归预测 |
4.3 模型更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学位论文工作总结 |
5.2 课题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WIA-PA工业无线技术在石化自动加药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工业无线技术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WIA-PA技术及网络节能路由改进算法研究 |
2.1 WIA-PA技术概述 |
2.1.1 WIA-PA网络拓扑结构 |
2.1.2 WIA-PA协议体系结构 |
2.1.3 WIA-PA网络技术特征 |
2.2 WIA-PA网络的节能路由改进算法研究 |
2.2.1 节能路由算法概述 |
2.2.2 WIA-PA网络的多路径节能路由算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动加药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3.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3.1 数据采集层功能概述 |
3.3.2 数据传输层功能概述 |
3.3.3 用户应用层功能概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动加药监测系统硬件选型 |
4.1 WIA-PA无线IO适配器 |
4.1.1 结构框图及功能 |
4.1.2 通信接口的选择 |
4.1.3 通信协议的选择 |
4.1.4 应用过程 |
4.1.5 主要技术指标 |
4.2 WIA-PA无线路由器 |
4.2.1 结构框图及功能 |
4.2.2 主要技术指标 |
4.3 WIA-PA无线网关 |
4.3.1 结构框图及功能 |
4.3.2 应用过程 |
4.3.3 主要技术指标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自动加药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5.1 上位机监测软件总体设计 |
5.1.1 上位机监测软件总体结构 |
5.1.2 上位机软件与底层设备通讯方法 |
5.2 数据库的设计 |
5.2.1 数据库的选择 |
5.2.2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
5.2.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5.3 Web服务器的设计 |
5.3.1 Web服务器软件功能设计 |
5.3.2 Web服务器的平台搭建 |
5.3.3 系统登录模块 |
5.3.4 水质参数数据实时显示模块 |
5.3.5 水质参数数据曲线绘制模块 |
5.3.6 水质参数数据的雷达图分析模块 |
5.3.7 历史水质数据查询模块 |
5.3.8 系统报警提示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实施及应用 |
6.1 WIA-PA无线设备的硬件部署 |
6.2 WIA-PA无线设备的入网配置 |
6.3 自动加药监测软件实际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基于OPC的工业设备Web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
2.1 OPC采集技术 |
2.2 Socket传输技术 |
2.2.1 TCP/IP数据通信协议 |
2.2.2 Socket网络通讯技术 |
2.3 WebSocket动态交换技术 |
2.4 SSM框架 |
2.5 MySQL数据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目标 |
3.2 系统需求 |
3.2.1 设备数据采集功能需求分析 |
3.2.2 数据传输功能需求分析 |
3.2.3 监测显示功能需求分析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4.2 系统层次结构 |
4.3 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
4.3.1 设备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
4.3.2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
4.3.3 监测显示模块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平台 |
5.2 设备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
5.2.1 同步/异步数据访问 |
5.2.2 OPC客户端界面 |
5.3 数据传输模块 |
5.4 监测显示模块 |
5.4.1 设备运行监测 |
5.4.2 设备信息管理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8)基于BIM与建筑自动化系统的设备运维期监控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基于BIM的运维管理、机电设备相关研究和应用 |
1.3.2 建筑自动化系统 |
1.3.3 基于BIM的建筑监测信息集成与应用 |
1.3.4 综述总结 |
1.4 研究基础 |
1.5 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1.7 论文构成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基于IFC的监测信息存储与扩展 |
2.1 概述 |
2.2 基于IFC的监测信息存储与表达扩展机制 |
2.2.1 IFC概述 |
2.2.2 IFC中监测信息描述与关联机制 |
2.2.3 基于IFC的监测信息存储和扩展 |
2.3 基于IFC的监测信息应用流程 |
2.3.1 传感器信息的创建 |
2.3.2 传感器信息的传递 |
2.3.3 传感器信息的解析和应用 |
2.4 小结 |
第3章 面向多协议的动态监测系统BIM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
3.1 概述 |
3.2 现有建筑内自动化系统分析 |
3.2.1 建筑智能化系统 |
3.2.2 建筑物联网系统 |
3.2.3 自动化系统数据提供方式 |
3.2.4 现有BIM系统与自动化系统集成的关键问题 |
3.3 支持多协议的自动化系统监测数据集成技术 |
3.3.1 技术架构概述 |
3.3.2 基于消息的分布式架构 |
3.3.3 基于插件的多协议扩展 |
3.3.4 时间序列数据处理 |
3.3.5 基于内存数据库的实时数据管理 |
3.3.6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库的历史数据存储与分析 |
3.3.7 基于RESTful架构的监测数据查询服务技术 |
3.4 技术验证 |
3.4.1 验证概述 |
3.4.2 基于Arduino的建筑环境监测及报警系统 |
3.4.3 数据传输验证 |
3.4.4 BIM客户端中监测数据传输验证 |
3.5 小结 |
第4章 基于BIM的建筑运维监测信息应用研究 |
4.1 概述 |
4.2 基于BIM的停车场动态模型研究 |
4.2.1 方法概述 |
4.2.2 停车场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
4.2.3 基于BIM的停车场动态模型 |
4.3 基于实时监测反馈的建筑室内热环境舒适度评价与控制方法 |
4.3.1 方法概述 |
4.3.2 建筑室内热环境舒适度评价 |
4.3.3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舒适度评价 |
4.3.4 基于BIM的建筑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实时评价 |
4.3.5 仿真算例 |
4.4 水质水量动态建模与分析 |
4.4.1 方法概述 |
4.4.2 基于时间序列的进水量预测 |
4.4.3 水质模拟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平台设计与实现 |
5.1 概述 |
5.2 需求分析 |
5.3 架构设计 |
5.3.1 逻辑架构设计 |
5.3.2 物理架构设计 |
5.3.3 数据传输设计 |
5.4 功能设计 |
5.4.1 监测集成服务器功能设计 |
5.4.2 BIM客户端功能设计 |
5.4.3 移动端功能设计 |
5.5 数据库设计 |
5.5.1 BIM数据库设计 |
5.5.2 实时监测数据库设计 |
5.5.3 历史监测数据库设计 |
5.6 系统实现 |
5.7 小结 |
第6章 工程实例应用 |
6.1 概述 |
6.2 合肥湖畔新城项目应用 |
6.2.1 项目背景 |
6.2.2 系统部署 |
6.2.3 系统应用 |
6.3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项目应用 |
6.3.1 项目背景 |
6.3.2 系统部署 |
6.3.3 系统应用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成果与创新 |
7.2 研究展望 |
插图索引 |
表格索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基于Web的水质在线远程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远程监测系统总体结构概述 |
2.1 远程监测系统架构分析与对 |
2.1.1 C/S与B/S架构介绍 |
2.1.2 B/S与C/S架构对比 |
2.2 系统设计目标 |
2.3 系统总体结构 |
2.4 关键技术分析 |
2.4.1 系统底层数据通信协议研究 |
2.4.2 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研究 |
2.4.3 Web页面刷新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底层数据传输协议驱动设计 |
3.1.1 基于OPC标准的客户端开发 |
3.1.2 自定义数据传输协议驱动开发 |
3.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3.2.1 数据库的选择 |
3.2.2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
3.2.3 数据表的结构设计 |
3.3 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3.3.1 Web服务器的平台搭建 |
3.3.2 用户登录与注册模块 |
3.3.3 数据参数实时显示 |
3.3.4 数据图表动态绘制 |
3.3.5 历史数据操作 |
3.3.6 系统报警提示 |
3.3.7 视频监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集成与实际应用 |
4.1 底层数据通信模块测试应用 |
4.1.1 OPC客户端测试及应用 |
4.1.2 自定义数据传输协议软件测试应用 |
4.2 web服务器功能测试应用 |
4.2.1 系统登录 |
4.2.2 实时数据动态显示及报警 |
4.2.3 历史数据查询 |
4.2.4 视频监控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集成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控制系统概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关键技术介绍 |
2.1 分布式控制系统 |
2.2 实时数据库 |
2.3 本章小结 |
3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集成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3.1 应用场景分析 |
3.2 控制优化 |
3.3 子站功能需求 |
3.4 中心站功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4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控制系统的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总体架构 |
4.3 数据流程 |
4.4 通信网络 |
4.5 数据库系统 |
4.6 本章小结 |
5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集成控制系统的实现 |
5.1 通信网络部署 |
5.2 硬件部署 |
5.3 软件功能设计 |
5.4 组态界面设计 |
5.5 运行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基于OPC和Web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D]. 叶茂.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以数据为基础的乙烯生产智能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李英壮.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城市水务数据运营平台设计与实现[D]. 陈新竹.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4]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及实现[D]. 陈梦娇. 北方工业大学, 2018(12)
- [5]基于node.js及关联分析技术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开发[D]. 王康. 北方工业大学, 2018(12)
- [6]WIA-PA工业无线技术在石化自动加药监测系统中的应用[D]. 张晓伟. 天津理工大学, 2018(11)
- [7]基于OPC的工业设备Web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D]. 赵策.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1)
- [8]基于BIM与建筑自动化系统的设备运维期监控与管理[D]. 田佩龙. 清华大学, 2017(02)
- [9]基于Web的水质在线远程监测系统设计[D]. 韩杰. 北方工业大学, 2017(08)
- [10]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集成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D]. 黄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