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红薯品种“延树18号”

优质红薯品种“延树18号”

一、优质甘薯品种“烟薯18”(论文文献综述)

徐茂[1](2021)在《速冻烤甘薯工艺及品质研究》文中认为甘薯资源丰富,烤制是其最普遍的一种加工方式,但受到季节的限制,传统烤甘薯主要在冬季供应,且大多以现烤现卖的方式进行生产和销售,烘烤条件、原料和产品风味各异,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本课题以新鲜甘薯为材料进行烤制、速冻、贮藏研究,开展了烤甘薯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分析,筛选烤甘薯品种,对甘薯烤制工艺、速冻方式、微波复热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烤甘薯冻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为速冻烤甘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烤甘薯的理化品质研究:烟薯25的还原糖、粗纤维、Vc、胡萝卜素、感官评分显着高于161603和173307(p<0.05);161603的水分含量、蛋白质、脂肪、淀粉、L*值、Ho值、最大剪切力显着高于其他两种(p<0.05);173307的a*值、b*值、C*值显着高于其他两种(p<0.05);三种烤甘薯的总糖含量、黏着性、弹性、胶着性、咀嚼性无显着差异(p>0.05)。(2)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三种烤甘薯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18种,醇类11种,酮类10种,酯类4种,酚类1种,烯烃类13种,烷烃类16种以及其他类化合物11种,其中醇类、酯类、烯烃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最为丰富。通过OAV分析,共鉴定出29种呈香物质,烟薯25、161603、173307分别有23种、18种、16种,其中醛类物质的占比最高,大马士酮、β-紫罗兰酮、对乙烯基愈创木酚、2-壬烯醛、异佛尔酮、石竹烯、2-乙酰基呋喃、壬醛对薯香的构成有重要贡献。综合比较,烟薯25为最适烤甘薯品种。(3)甘薯烤制最佳工艺的确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甘薯烤制工艺的优选水平为90~100 min烘烤时间,200~220℃烘烤温度;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工艺为210℃烘烤100 min,此条件下烤制的甘薯还原糖含量为14.43%,感官评价得分为88.7。(4)冻结速率对烤甘薯品质的影响:-18℃、-25℃、-60℃冰箱冻结和液氮速冻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分别为192 min、159 min、57 min、5 s。以现烤甘薯为对照,四种冻结速率处理后烤甘薯的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L*值、b*值、弹性、内聚性显着增加(p<0.05);胡萝卜素、a*值、硬度、胶着性、咀嚼性显着降低(p<0.05)。不同冻结速率相比,液氮冻结的速率最大,烤甘薯的汁液损失率最低,为1.1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39.97%;-60℃冻结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14.60%;-25℃冻结的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8.25mg/100g;-18℃冻结的Vc含量最高,为2.16 mg/100g。综合考虑,选择液氮速冻作为速冻烤甘薯的预冻方式。(5)微波复热条件对烤甘薯品质的影响:随微波功率的增大和复热时间的延长,速冻烤甘薯的表面温度、中心温度、感官评分显着增加(p<0.05);汁液损失率、水分含量显着降低(p<0.05)。速冻烤甘薯的最佳复热工艺为微波高火复热4 min,此条件下烤甘薯的品质最好。(6)不同冻藏温度(-18℃、-25℃、-60℃、-80℃)对烤甘薯品质的影响:汁液损失率随冻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p<0.05);-25℃冻藏的烤甘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1.57%、33.56%、17.39%,与其他冻藏温度显着差异(p<0.05);-60℃冻藏的总糖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冻藏温度(p<0.05);-80℃冻藏的胡萝卜素含量、感官评分与其余冻藏温度差异显着(p<0.05),感官评分最高,为82.6分;-18℃冻藏的粗纤维含量最高,为1.72%。综合考虑经济和成本因素,确定烤甘薯的最佳冻藏温度为-25℃。(7)冷冻贮藏时间对烤甘薯理化特性的影响: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烤甘薯的汁液损失率、总色差(35)E、菌落总数呈现显着上升趋势(p<0.05);水分含量、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在冻藏到90 d时达到最大值33.87%、16.61%、26.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到120 d达到最大值32.73%;粗纤维、b*值、硬度呈现显着降低趋势(p<0.05),在冻藏末期分别下降了38.37%、35.28%、26.57%;感官评分从86下降到63.5。综合考虑冷冻贮藏期间烤甘薯各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将速冻烤甘薯的冻藏时间定为120 d。

许燕,孟迪,柳洪鹃,陈龙,史春余[2](2020)在《钾肥对甘薯块根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其与烘烤风味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施钾量条件下食用型甘薯块根烘烤后风味品质的变化,及其与生块根中关键营养成分和烘烤后特征挥发性物质的关系。【方法】选用烟薯25和北京553两个鲜食型甘薯品种,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钾肥(K2O)用量,分别为0、12、24、36 g/m2。在甘薯收获期,测定了块根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及烘烤后挥发性物质含量,同时对块根烘烤后的风味进行评价。【结果】施用钾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和纤维素含量,提高了烘烤后甘薯中挥发物质二丙酮醇、苯乙醛、壬酸、4-乙烯基愈创木酚、丁酸丁酯、未知物-1、十五烷酸、植物醇和香叶基香叶醇的浓度,提高了风味评分。4个钾肥处理中,各成分含量以施钾量24 g/m2处理达到或者接近最高。通过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发现,施用钾肥改善块根烘烤后风味品质的关键营养成分是果糖、葡萄糖、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支链淀粉和蔗果三糖,施用钾肥改善块根烘烤后风味的主要特征挥发性物质是丁酸丁酯、苯乙醛和未知物-1。【结论】施用钾肥主要通过提高甘薯收获期块根中营养物质含量和块根烘烤后有益挥发性物质(如苯乙醛、丁酸丁酯等)的浓度,改善块根的烘烤风味。在本试验条件下,K2O用量为240 kg/hm2为最适用量。

垢志霞[3](2020)在《冀东地区甘薯育秧方式优化及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文中研究说明鲜食甘薯作为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上对鲜食甘薯薯块形状、单薯重量提出了严格要求,生产薯形好,薯块大小合适的商品薯显得更为重要;高效、环保的育秧方式是甘薯种植的基础,传统火炕育秧由于用工量大、环境污染重在生产上受到限制,创建高效环保育秧方式成为当前甘薯种植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试验开展电热育秧技术优化及薯形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薯炕育秧。研究电热丝、稻草+电热丝、稻草和冷炕四种育秧方式对甘薯生长的影响,本试验研究表明,电热丝薯炕和稻草+电热丝薯炕的床体温度最高,冷炕的温度最低,最低温与最高温差13.4℃。在早春温度低的地区,采用电热丝,稻草+电热丝进行薯炕育秧比冷炕和稻草育苗提前15天出苗。通过研究不同的育秧方式对不同品种的甘薯秧苗性状的影响,其中卢选一号的差异显着,烟薯25差异不显着,北京553差异显着;四种育秧方式对不同品种的甘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有明显的影响,卢选一号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在不同育秧方式下差异更明显,烟薯25号在四种育秧方式间差异较小,北京553差异显着。2.薯形控制试验。以烟薯25号普通秧苗为供试材料,设计4个不同的插秧期、6个不同的秧苗入土节数,研究烟薯25农艺性状、总产量、商品薯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不同入土节数、不同插秧期的植株性状与产量及中型薯产量的相关性,得出甘薯的地上部分对甘薯块根生长的影响间接作用较大,而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直接影响产量,单株结薯数直接影响中型薯产量。通过对不同入土节数、不同插秧期的植株性状与产量及中型薯产量的研究,在4个不同插秧期内,随着插秧期的推迟,地上部分性状、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逐渐下降,在5月下旬插秧时产量最高;在6个不同的薯秧入土节数条件下,地上部分的性状差异显着,薯秧入土节数3节为最佳。本次研究认为5月下旬插秧节数3节时能够有效的协调各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可以达到高产。

周奕廷,李俊良,梁斌,商美新,房增国[4](2020)在《种植密度与钾肥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对烟薯25号和龙薯9号两个鲜食甘薯品种产质量的影响,为北方地区鲜食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每公顷52 500、67 500株)、钾肥施用量(0、75、135 kg/hm2)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钾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钾肥用量增加,两品种的产量、商品薯率、收获指数及钾肥利用率均有所提高,T/R值有所降低;而在相同钾肥施用量条件下,烟薯25号的产量、收获指数、蔗糖、果糖含量及钾肥偏生产力随种植密度升高而减少;龙薯9号的产量、收获指数及钾肥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最长蔓长、茎叶鲜重及T/R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在钾肥与种植密度互作条件下,烟薯25号在每公顷种植52 500株、钾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有最高产量31 944.6 kg/hm2和最高商品薯率74.6%,分别较最低处理增加19.0%及18.6%;龙薯9号在每公顷种植67 500株、钾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甘薯产量为76 993.4 kg/hm2,商品薯率为74.1%。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两个甘薯品种的最适宜栽种处理:烟薯25号每公顷种植密度52 500株、龙薯9号每公顷种植密度67 500株、钾肥施用量均为135 kg/hm2,此时有较高的产量、较高的商品薯率、更合适的T/R值和较好的品质。

李明福,李鹏林,徐峥嵘,张磊,王颖,潘哲超,徐宁生[5](2020)在《11个桔黄心甘薯品种的田间种植比较试验》文中指出桔黄心甘薯在甘薯鲜食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筛选优质高产桔黄心甘薯品种对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收集11个优质高产的桔黄心甘薯品种进行种植试验,以38个农艺性状对各品种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苏薯8号、运薯728的地下薯块平均产量分别为6370 kg/667m2、5798 kg/667m2,均高于对照品种徽薯5278 kg/667m2;干物率含量分别为22.9%、24.1%、19.8%,与对照徽薯23.6%相近;且品质、口感和外观商品性与对照徽薯品种一致。苏薯8号和运薯728的产量、品质及商品性与对照徽薯接近,值得在云南省引进推广种植。

田欢[6](2020)在《9个食用型甘薯品种块根农艺性状鉴定及其品质关键因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甘薯块根除了多种营养物质外,更由于富含具有抗氧化生理作用的多酚、黄酮、绿原酸、胡萝卜素等活性成分,其鲜食和加工的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以种植在重庆市彭水县郁山、绍庆和石柳3个种植点的忠薯1号、商薯19、龙薯9号、万薯10号、秦薯5号、广薯87、济薯26、烟薯25和万薯7号食用型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栽后65 d、95d、125 d和155 d 4个时期块根的长度、宽度、重量,鲜薯肉色值,干物质、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以及155 d时块根10种矿质元素和粗蛋白含量和鉴定4个时期块根的蒸煮熟食口感,分析块根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和熟食口感的生长期间与种植点间变化特点在品种间的差异,并运用主成分、相关性的分析方法对155 d块根的熟食口感品质和营养品质中的关键因子和9个品种的关键因子隶属函数值进行解析,以期判别食用型品种类型及其品质特点,为今后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品种、种植点和生长时期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品种、种植点和生长期三因素对各性状的影响显着或极显着水平,三因素之间和绝大多数的两两因素之间互作效应显着或极显着。单株结薯数、鲜薯肉色值、熟食口感的肉色与水分受品种的影响大,块根的宽度及长宽比、单株鲜薯重、单薯块重、单株商品薯重及商品薯百分率、单株鲜食薯重、熟食口感的香味和甜度、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受生长期的影响大,干物质含量、熟食口感的面度和粘度受品种与生长期的影响大,块根的长度、单株鲜食薯百分率受种植点和生长期的影响大。2、生长期间,块根的宽度显着长粗,长宽比值显着下降,单株鲜薯重、单薯块重与单株商品薯重显着增加,单株结薯数稳定。忠薯1号、秦薯5号、广薯87和烟薯25块根长度95 d时达到稳定,其余5个品种在125 d达到稳定。忠薯1号、龙薯9号和济薯26以外的6个品种单株商品薯百分率125 d以后不再提高。龙薯9号、万薯7号单株鲜食薯百分率65 d时超过45%以上,95 d达到最高,其后显着下降,忠薯1号、商薯19单株鲜食百分率95 d以后达到稳定,其余5个品种的单株鲜食薯百分率在125 d以后不再显着增加。忠薯1号、秦薯5号、广薯87和烟薯25的单株鲜食薯重在生长期一直显着增加,而其余5个品种则在125 d以后不再显着增加。龙薯9号和万薯7号在95 d以后,忠薯1号、商薯19、万薯10号和济薯26在125 d以后单株加工薯重量及加工薯百分率显着增加,而秦薯5号、广薯87和烟薯25的单株加工薯重量及加工薯率生长期间一直较低。品种尺度上的块根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哪个生长时期,块根宽度与单株商品薯重和单株商品薯百分率显着正相关。在生长前期,块根宽度与单株鲜食薯重显着正相关,在生长后期,宽度与单株加工薯重极显着正相关,与单株鲜食薯百分率极显着负相关。3、鲜薯肉色值分析表明a*在品种之间和生长时期之间变化较其他色度指标大,万薯7号、烟薯25、万薯10号的熟食口感隶属函数评价较优。每个生长时期,忠薯1号和秦薯5号块根干物质含量均相对较高,龙薯9号均为最低。所有品种块根干物质含量均表现为65d-95 d上升、95d-125 d下降和125d-155 d再上升的变化趋势,95 d的干物质含量最高。4、9个品种3个种植点4个生长时期块根多酚含量为66.17-256.32 mg/100gFW,总黄酮含量为72.44-538.58 mg/100gFW,绿原酸含量为33.04-178.87 mg/100gFW,其中万薯10号、秦薯5号和广薯87的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较其它品种相对较高。块根多酚含量随生长期变化上下波动(除龙薯9号话剧界和秦薯5号表现为持续增加外),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则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总趋势。生长期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95 d-125 d是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积累的关键时期。5、155 d时块根矿质元素和粗蛋白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忠薯1号块根的粗蛋白、Ca、Fe、Cu和Zn含量最高,秦薯5号块根的P、K、Mg和B元素含量最高,商薯19块根Se元素含量最高。龙薯9号块根多数矿物元素和粗蛋白的含量最低或较低。6、155 d时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表明鲜薯肉色值简化为1个独立主成分,a*值和C值为重要的特征向量。熟食口感简化为2个主成分,面度和水分指标、香味和甜度为重要的特征向量。营养成分简化为4个独立主成分,干物质、Fe、B、Ca、Zn、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和a*和b*值(代表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对高低)为重要的特征向量。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薯肉色度值a*、b*,熟食口感面度与甜味,营养成分的干物质、总黄酮、绿原酸、Fe和B、Ca和Zn元素的含量是9个食用型甘薯品种块根品质的11项关键因子。9个品种的11项关键因子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排序为秦薯5号>忠薯1号>万薯10号>广薯87>烟薯25>商薯19>万薯7号>济薯26>龙薯9号。结论:食用型甘薯可以分为鲜食和加工两用的特早熟(龙薯9号、万薯7号)、鲜食和加工两用的早熟型(忠薯1号、商薯19、万薯10号和济薯26)和普通型(秦薯5号、广薯87、烟薯25)3类品种,前两种类型品种是今后食用型甘薯的育种方向。鲜薯薯肉色值a*和b*,熟食口感的面度与甜味,营养成分中的干物质、总黄酮、绿原酸、Fe和B、Ca和Zn元素的含量11项块根品质关键因子可作为食用型甘薯育种的重要指标。综合9个品种的食用型类别和关键因子的得分表明优质特早熟鲜食和加工两用型品种育种仍需继续努力,推荐忠薯1号、万薯10号在鲜食和食品加工甘薯产业中应用。

祖韦军,潘文杰,林叶春[7](2020)在《烤烟套种甘薯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筛选出适宜与烤烟套种的甘薯品种,解决部分烟区烤烟种植调茬难度大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田间大区试验,研究烤烟套种不同甘薯品种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套种能够明显提升土壤相对含水率和烟叶产量,其相对含水率提高幅度介于12.03%~91.88%,烤烟产量增幅为12.29%~31.26%。烤烟套种甘薯以紫薯产量最高,块根产量达29400 kg/hm2,且单薯质量大于100 g占总薯重的比例在紫薯中最高。烤烟套种甘薯提升了烤烟中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碱和总氮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内在品质。烤烟套种甘薯降低了上部烟叶含梗率,但增大了上部烟叶叶面密度,以烤烟套种紫薯表现突出。烤烟与紫薯套种,可作为一种烟田增产、烟叶增值和烟农增收的种植模式。

王崇[8](2020)在《甘薯cpSSR和TRAP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甘薯是同源六倍体(2n=6x=90)植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被广泛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现有栽培甘薯品种遗传背景狭窄,亲缘关系近,亟需拓宽甘薯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120个甘薯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cpSSR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构建甘薯的指纹图谱;初步构建了甘薯TRAP标记的反应体系,分析TRAP标记在甘薯育种上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甘薯种质资源鉴定和亲缘关系区分提供理论依据,为甘薯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设计出的19对cpSSR引物,用甘薯品种鄂薯11和福菜薯18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筛选,筛选出11对核心引物。在16个菜用甘薯品种中共扩增出4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76.74%;在104个甘薯材料中总共得到5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47条,单条引物平均扩增的条带数为5.27,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75.18%。120个甘薯品种在11对引物中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表明本研究所选用的引物能有效区分供试材料,可用于甘薯种质资源的鉴定。2、分析11对引物在甘薯材料的扩增情况,分别计算16个菜用甘薯品种和104个甘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16个菜用甘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912~0.5067,平均遗传距离是0.2301,在遗传系数为0.74时可将16个甘薯品种分为4组。对104个甘薯品种的扩增结果进行分析,每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386~5.2723,平均遗传距离是0.2201,在遗传系数为0.74时将104个甘薯品种分为5组。3、综合多方因素,构建甘薯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用11对引物构建16个菜用甘薯品种的指纹图谱;从11对引物中筛选出2对引物,构建104个甘薯品种的指纹图谱。4、基于甘薯抗病基因开发TRAP引物,选用鄂薯11和鄂紫薯13为试验材料对引物进行筛选和分析,建立甘薯TRAP标记反应体系。TRAP标记结果显示在甘薯鉴定、重要性状标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TRAP标记指导甘薯抗病虫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参考。

史京京[9](2019)在《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河北省鲜食型甘薯效益普遍提高,极大地带动了甘薯种植户积极性,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下,河北省甘薯产业逐渐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甘薯产业组织模式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甘薯产业组织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时间较短,在利益联结机制、科技带动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使甘薯产业组织模式更好的服务于甘薯产业,甘薯产业组织模式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本文立足于河北省,以河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环境为研究背景,以河北省甘薯产业发展中的产业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研究总结出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的特征,为对策提供相应的相应的理论依据。论文根据河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现状,对产业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和优劣势分析,并从农户角度分析影响农户选择甘薯产业组织模式决策行为影响因素,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发现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产业组织模式主体缺乏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科技带动力弱、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品牌标准不明确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强五方面问题,并从人才、科技、利益联结机制、品牌体系建设和政府政策五方面提出完善产业组织模式的对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产业组织模式发展提供活力;加强企业科研技术投资,增强产业组织模式带动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组织模式运行效率;健全品牌服务体系,增强品牌带动力和发挥政府职能,为产业组织模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本文创新点:以产业组织模式为视角研究河北省甘薯产业发展。通过对河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结合实际调查出的三种甘薯产业组织模式案例,具有针对性的对甘薯产业组织模式的参与主体、地区分布、利益联结机制和辐射范围进行对比分析和优劣势分析,研究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从农户视角分析产业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影响农户参与产业组织模式决策行为的因素,从农户角度对甘薯产业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的优劣势,为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贺志军,罗健,王鹏远,高伟,朱琳,曹莉[10](2019)在《甘薯新品种引进及性状比较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为延安地区引进优质、高产和适应性强的甘薯品种,研究通过对12个甘薯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5鲜薯块干物率、淀粉率低,含水量大,产量高,综合性状好,可作为鲜食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普薯32丰产性、综合性状好,单株结薯数量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只是小薯率较高,适合作为搭配品种栽培;胜利100作为当地老品种丰产性一般,但大、中薯率高,鲜薯块干物率、淀粉率中等,黏度适中,口感好,非常适合鲜食,可作为当地特色品种扩大种植。

二、优质甘薯品种“烟薯18”(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质甘薯品种“烟薯18”(论文提纲范文)

(1)速冻烤甘薯工艺及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速冻调理食品研究现状
        1.1.1 速冻食品
        1.1.2 速冻调理食品
        1.1.3 速冻调理食品分类
        1.1.4 速冻调理食品的研究现状
    1.2 微波复热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3 冻结速率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4 冻藏过程中食品品质的变化
    1.5 甘薯加工概况与发展现状
        1.5.1 甘薯概述
        1.5.2 甘薯的研究现状
        1.5.3 甘薯风味物质研究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2章 烤甘薯的原料适应性和品质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烤甘薯的制作
        2.2.2 分析测定方法
        2.2.3 感官评价
        2.2.4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品种烤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相关性分析
        2.4.2 不同品种烤甘薯的色泽及其相关性分析
        2.4.3 不同品种烤甘薯的质构特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2.4.4 不同品种烤甘薯的感官品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2.4.5 不同品种烤甘薯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烤甘薯工艺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烤甘薯的制作
        3.2.2 单因素试验设计
        3.2.3 正交试验设计
        3.2.4 分析测定方法
        3.2.5 感官评价
    3.3 数据处理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烘烤时间对水分含量、感官评价的影响
        3.4.2 烘烤时间对还原糖、总糖含量的影响
        3.4.3 烘烤温度对水分含量、感官评价的影响
        3.4.4 烘烤温度对还原糖、总糖的影响
        3.4.5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冻结速率及复热条件对烤甘薯品质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烤甘薯的制作
        4.2.2 冻结曲线的绘制
        4.2.3 微波复热条件
        4.2.4 分析测定方法
        4.2.5 感官评价
    4.3 数据处理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冻结速率对烤甘薯品质的影响
        4.4.2 微波复热条件对速冻烤甘薯品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冻藏对速冻烤甘薯品质的影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速冻烤甘薯的制作
        5.2.2 冻藏温度的选择
        5.2.3 冷冻贮藏条件
        5.2.4 分析测定方法
        5.2.5 感官评价
    5.3 数据处理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冻藏温度对速冻烤甘薯品质的影响
        5.4.2 冻藏过程中速冻烤甘薯品质的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3)冀东地区甘薯育秧方式优化及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甘薯研究概述
    1.2 甘薯育秧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3 甘薯生产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1.3.1 商品薯的要求
        1.3.2 商品薯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育秧方式比较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薯炕建造
        2.2.2 育秧
    2.3 指标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四种育秧方式温度的比较
        2.4.2 不同育秧方式下烟薯25、卢选一号和北京553的秧苗生长动态
        1.株高
        2.茎粗
        3.叶面积
        2.4.3 同品种不同育秧方式下秧苗性状差异
        1.株高
        2.茎粗
        3.叶面积
        2.4.4 同一育秧方式下不同品种秧苗性状差异
        1.株高
        2.茎粗
        3.叶面积
    2.5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条件
        3.1.2 供试品种
    3.2 试验设计
    3.3 调查方法
    3.4 数据分析
    3.5 结果分析
        3.5.1 叶面积动态变化
        3.5.2 不同插秧期不同处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5.3 不同入土节数对小区甘薯产量差异比较
        3.5.4 不同入土节数对小区中型薯产量差异比较
        3.5.5 不同处理间农艺性状与产量的方差分析
    3.6 讨论与结论
        3.6.1 叶面积对甘薯生长影响
        3.6.2 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3.6.3 插秧期对烟薯25产量的影响
        3.6.4 入土节数对烟薯25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4.1 甘薯育秧方式的选择
    4.2 增加商品薯率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4)种植密度与钾肥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1.3 取样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鲜食甘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鲜食甘薯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3 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鲜食甘薯品质的影响
    2.4 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鲜食甘薯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2.5 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鲜食甘薯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5)11个桔黄心甘薯品种的田间种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观察性状记录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农艺性状定性分析
    2.2 各品种农艺性状定量分析
    2.3 各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2.4 各品种薯块干物率及口感表现分析
    2.5 茎蔓长度、茎叶重量与块根产量相关系性的分析
    2.5 各品种综合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各农艺性状的意义
    3.2 品质方面的问题
    3.3 产量数据的意义

(6)9个食用型甘薯品种块根农艺性状鉴定及其品质关键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食用型甘薯育种及其产业化趋势
    1.2 甘薯块根主要农艺性状
        1.2.1 块根的形状
        1.2.2 块根的皮色和肉色
        1.2.3 块根重量与单株结薯数
        1.2.4 块根的商品率
    1.3 甘薯块根品质
        1.3.1 感官品质
        1.3.2 营养品质
        1.3.3 多酚、黄酮和绿原酸活性成分
    1.4 作物品质综合评价
        1.4.1 主成分分析
        1.4.2 隶属函数分析
        1.4.3 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的品质综合评价
第2章 绪论
    2.1 本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和仪器试剂
        3.1.1 供试材料
        3.1.2 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田间设计
        3.2.2 生长期间块根的田间取样
        3.2.3 块根农艺性状、鲜薯肉色值、干物质含量测定及干粉样品制备
        3.2.4 块根蒸煮熟食口感鉴定评分
        3.2.5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样液制备
        3.2.6 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测定
        3.2.7 块根矿物元素和粗蛋白含量测定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1 块根农艺性状
        3.3.2 块根干物质含量
        3.3.3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
        3.3.4 变化程度和变化速率
        3.3.5 隶属函数与主成分分析方法
        3.3.6 数据的分析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软件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块根主要农艺性状生长期间、种植点间的变化特点及其品种间差异
        4.1.1 块根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值
        4.1.2 单株鲜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薯块重
        4.1.3 单株商品薯、鲜食薯和加工薯的重量和百分率
        4.1.4 块根长、宽及单株结薯数与块根其他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4.2 鲜薯肉色值生长期间、种植点间变化特点及其品种间差异
        4.2.1 鲜薯肉色值的方差分析
        4.2.2 鲜薯肉色值的生长期间、种植点间比较
        4.2.3 鲜薯肉色值的品种间比较
    4.3 块根蒸煮熟食口感生长期间、种植点间变化特点及其品种间差异
        4.3.1 块根蒸煮熟食口感的方差分析
        4.3.2 各生长期块根蒸煮熟食口感的品种间比较
        4.3.3 块根蒸煮熟食口感隶属函数分析
    4.4 块根干物质含量生长期间、种植点间变化特点及其品种间差异
        4.4.1 块根干物质含量的方差分析
        4.4.2 块根干物质含量的种植点间比较
        4.4.3 块根干物质含量的生长期间比较
        4.4.4 块根干物质含量的品种间比较
    4.5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生长期间、种植点间变化特点及其品种间差异
        4.5.1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4.5.2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方差分析
        4.5.3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种植点间比较
        4.5.4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生长期间比较
        4.5.5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品种间比较
        4.5.6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程度和变化速率
        4.5.7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在生长期之间的相关性
    4.6 155d时块根矿物质和粗蛋白含量的品种间、种植点间变化
    4.7 155d时块根营养品质的隶属函数分析
    4.8 155d时鲜薯肉色值、蒸煮熟食口感和块根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4.9 155d时鲜薯肉色值、蒸煮熟食口感和块根营养品质主成分分析与品种得分
        4.9.1 鲜薯肉色值主成分分析及品种得分
        4.9.2 块根蒸煮熟食口感主成分分析及品种得分
        4.9.3 块根营养品质主成分分析及品种得分
    4.10 155d时块根品质关键因子分析及各品种综合评价
        4.10.1 块根品质关键因子
        4.10.2 9个品种在块根品质关键因子上的综合评价
第5章 讨论与分析
    5.1 块根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5.2 块根色度值和熟食口感的品种间变化
    5.3 块根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在种植点、生长期和品种间变化
    5.4 155d时块根矿物质和粗蛋白含量的品种间、种植点间变化
    5.5 块根肉色值、蒸煮食用口感和营养品质的关键因子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取得科学成果
致谢

(7)烤烟套种甘薯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
        1.4.1 土壤温湿度和甘薯产量测定
        1.4.2 初烤烟叶化学成分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薯套种对植烟垄体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2.2 烟薯套种对甘薯和烟叶产量的影响
    2.3 烟薯套种对烟叶理化指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8)甘薯cpSSR和TRAP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甘薯概况
        1.2.1 生物学特征简介
        1.2.2 甘薯生产概况
    1.3 甘薯育种研究进展
        1.3.1 甘薯育种目标
        1.3.2 甘薯育种方法
    1.4 甘薯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4.1 遗传多样性简述
        1.4.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4.3 分子标记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基于cpSSR标记的甘薯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试剂
        2.2.1 试验材料
        2.2.2 引物信息
        2.2.3 生化试剂及试验仪器
    2.3 方法与步骤
        2.3.1 甘薯cpSSR标记方法
        2.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DNA检验
        2.4.2 cpSSR引物筛选和多态性分析
        2.4.3 遗传多样性分析
        2.4.4 指纹图谱构建
    2.5 讨论
        2.5.1 基于cpSSR标记的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2.5.2 cpSSR标记构建指纹图谱
第三章 TRAP标记的开发
    3.1 引言
    3.2 材料与试剂
        3.2.1 试验材料
        3.2.2 引物信息
        3.2.3 生化试剂及试验仪器
    3.3 方法与步骤
        3.3.1 TRAP标记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TRAP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3.4.2 靶标基因引物组合的TRAP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4.1 综合讨论
        4.1.1 基于cp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1.2 基于cpSSR标记的聚类分析
        4.1.3 基于cpSSR标记的指纹图谱构建
        4.1.4 TRAP标记的应用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9)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性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产业化
        2.1.2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2.2 相关理论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3 理论启示
3 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现状
    3.1 河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环境
        3.1.1 甘薯产业种植现状
        3.1.2 甘薯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3.1.3 甘薯产业发展的技术条件
    3.2 甘薯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现状
        3.2.1 种苗带动型
        3.2.2 加工带动型
        3.2.3 区域品牌带动型
4 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及优劣势分析
    4.1 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4.1.1 产业组织模式参与主体分析
        4.1.2 产业组织模式地区分布分析
        4.1.3 产业组织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分析
        4.1.4 产业组织模式辐射范围分析
    4.2 河北省产业组织模式优劣势分析
        4.2.1 种苗带动型产业组织模式优劣势分析
        4.2.2 加工带动型产业组织模式优劣势分析
        4.2.3 区域品牌带动型产业组织模式优劣势分析
5 河北省农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理论分析框架
        5.1.1 研究假设
        5.1.2 变量设置
    5.2 变量描述性分析
    5.3 模型构建
        5.3.1 二元logistic回归
        5.3.2 模型检验
    5.4 结论
6 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6.1 主体缺乏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6.2 科技带动力弱
    6.3 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
    6.4 品牌标准不明确
    6.5 政策扶持力度不强
7 结论与对策
    7.1 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产业组织模式发展提供活力
        7.2.2 加强企业科研技术投资,增强产业组织模式带动力
        7.2.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组织模式运行效率
        7.2.4 健全品牌服务体系,增强品牌带动力
        7.2.5 发挥政府职能,为产业组织模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10)甘薯新品种引进及性状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分析
    2.2 经济性状比较分析
    2.3 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2.4 甘薯品质比较分析
3 结论

四、优质甘薯品种“烟薯18”(论文参考文献)

  • [1]速冻烤甘薯工艺及品质研究[D]. 徐茂. 西南大学, 2021(01)
  • [2]钾肥对甘薯块根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其与烘烤风味的关系[J]. 许燕,孟迪,柳洪鹃,陈龙,史春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10)
  • [3]冀东地区甘薯育秧方式优化及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D]. 垢志霞.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4]种植密度与钾肥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J]. 周奕廷,李俊良,梁斌,商美新,房增国. 山东农业科学, 2020(07)
  • [5]11个桔黄心甘薯品种的田间种植比较试验[J]. 李明福,李鹏林,徐峥嵘,张磊,王颖,潘哲超,徐宁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04)
  • [6]9个食用型甘薯品种块根农艺性状鉴定及其品质关键因子分析[D]. 田欢. 西南大学, 2020
  • [7]烤烟套种甘薯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J]. 祖韦军,潘文杰,林叶春. 农学学报, 2020(04)
  • [8]甘薯cpSSR和TRAP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王崇. 长江大学, 2020
  • [9]河北省甘薯产业组织模式研究[D]. 史京京.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4)
  • [10]甘薯新品种引进及性状比较试验[J]. 贺志军,罗健,王鹏远,高伟,朱琳,曹莉. 陕西农业科学, 2019(11)

标签:;  ;  ;  ;  ;  

优质红薯品种“延树18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