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起肉鸡内脏痛风(论文文献综述)
张富友[1](2021)在《我国部分地区禽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基因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禽星状病毒(Avian astrovirus,AAstV)属于星状病毒科,是危害家禽养殖业的重要病原。AAstV主要包括禽肾炎病毒(Avian nephritis virus,ANV)、鸭星状病毒(Duck astrovirus,DAstV)、鸡星状病毒(Chicken astrovirus,CAstV)、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o AstV)等,可以感染多种禽类,引发雏鸡肾炎、鸭病毒性肝炎、腹泻、发育迟缓和痛风等症状。近年来,禽星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感染普遍,在我国也时有发生,如2017年在山东、江苏等地爆发的新型鹅星状病毒引起的雏鹅内脏型痛风病。此外,CAstV、DAstV等新流行株的出现,也给该病的防控带来较大挑战。为了解禽星状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从8个省份采集的家禽样品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到的禽星状病毒代表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致病性分析,为禽星状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1.禽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禽星状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设计通用引物,从江苏等8省区家禽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养殖场和屠宰场等场点采集1210份咽肛拭子样品,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禽星状病毒测序,并根据序列测定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检测到17株禽星状病毒,样品总体阳性率为1.4%,其中包括7株鸡星状病毒(CAstV)、5株禽肾炎病毒(ANV)、2株鸭星状病毒(DAstV)、2株新型鹅星状病毒(Go AstV)和1株新型禽星状病毒(AAstV-3)。值得注意的是,从养殖、屠宰到销售各个环节中,都证实存在禽星状病毒感染。表明禽星状病毒在整个家禽产业链污染较为严重,各个环节之间产品的流通促进了禽星状病毒传播,这也提示我们要加强对禽星状病毒监测。本研究证实了我国禽星状病毒具有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丰富我国家禽星状病毒流行病学资料。2.禽星状病毒分离与鉴定对检测到的禽星状病毒分别通过接种鸡胚、鸭胚和鹅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利用鸡胚可以从鸡源样品分离到ANV和CAstV,利用鸭胚可以从鸭源样品中分离到DAstV,鹅胚可以分离到Go AstV。此外,两株新型鹅星状病毒也可从鸭胚中分离到。这表明分离到的新型鹅星状病毒可以跨宿主传播。对分离株进行外源病毒检测,并挑选可以稳定增殖的鸡星状病毒分离株N-2P株进行纯化定量,然后接种1日龄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观察的15 d内,攻毒组的小鸡状态稳定,未出现死亡,剖检无明显病变。攻毒组7只小鸡中,有3只小鸡的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均检测到鸡星状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42.86%。结果表明,该鸡星状病毒分离株可以感染SPF鸡,但是未引起明显的病变,这说明本研究分离到的鸡星状病毒致病性较弱。由此可见,我国存在致病性较弱的禽星状病毒,其危害性不大,这也是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禽星状病毒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会造成更强的致病性,因此要加强对禽星状病毒病预防和控制。3.禽星状病毒基因组特性分析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分离到的17株禽星状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其与Gen Bank的参考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和3个开放阅读框序列的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并对分离株的抗原表位、跨膜区结构和疏水性进行预测分析。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7株禽星状病毒分布在6个分支,分别为7株鸡星状病毒、2株新型鹅星状病毒、5株禽肾炎病毒、1株新型星状病毒、1株2型鸭星状病毒和1株1型鸭星状病毒。其中分离株G1272只有ORF2区域可以匹配到同源性较高的参考株序列,ORF1a和ORF1b区域与已知序列同源性较低,与DAstV-1、CAstV和DAstV-2等参考株相比,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小于50%。其余分离株在全基因组序列和3个ORF区域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均与其对应的Go AstV、DAstV-1、CAstV、DAstV-2和ANV等参考株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疏水性、抗原表位和跨膜区预测结果显示,全部分离株的3个ORF区域所编码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且全部为亲水性蛋白,只有ORF1a区域预测到4-6个跨膜区结构,在ORF1b和ORF2中未预测到相关结构。本研究对分离到的禽星状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对亲水性等结构的预测分析,不仅证实我国家禽中流行的禽星状病毒具有遗传多样性,而且丰富了禽星状病毒流行病学资料库,为禽星状病毒后续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陈钦玺[2](2021)在《鹅致痛风新型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自2017年起,由新型鹅星状病毒(GoAstV)造成的致死性小鹅痛风在我国多个省份爆发,对我国的家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索GoAstV感染造成的小鹅痛风的传播与流行,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从我国的河南、安徽、湖北三个省份的7个鹅场收集了165个临床样品,运用PCR(RT-PCR)方法对它们分别进行GoAstV、鹅细小病毒(GPV)、呼肠孤病毒(REOV)、鹅出血性多瘤病毒(GHPV)和坦布苏病毒(TMUV)的筛查并统计各自阳性率,结果发现GoAstV、GPV、REOV、GHPV、TMUV的阳性率分别是100%、9.69%、3.64%、0%、0%,再次证明了GoAstV是流行性小鹅痛风的诱发病原,随后本研究最终从样品中分离出了7株GoAstV毒株并对它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本研究获得的7株GoAstV病毒的全序列长度都是7170 nt,共包含三个开放阅读框(ORFs),即ORF1a、ORF1b和ORF2。通过7株星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和各基因对应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毒株都属于禽星状病毒属,与近年来我国新爆发的GoAstV属于同一进化树分支,与禽星状病毒3和火鸡星状病毒2的遗传亲缘关系较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ORF1a和ORF2序列的突变率较高,且ORF1a在氨基酸的545~580位置间出现高突变率,分析发现突变后的ORF2的三级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且抗原表位区存在高度突变,或许由宿主抗体压力所诱导相关。这些发现可以丰富我们对GoAstV分子流行病学的理解,为疫苗株的筛选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对小鹅痛风进行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控,本研究针对鹅新型星状病毒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RT-LAMP)检测方法。根据ORF1b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筛选出两组引物,最终确定采用一引物组在水浴锅中完成RT-LAMP的检测,反应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1℃和30 min,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染料指示剂显色对RT-LAMP结果进行评估。RT-LAMP法检测GoAstV分别基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和肉眼检测颜色变化所判定的的灵敏度,与荧光定量法灵敏度相同。将优化好的RT-LAMP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该方法所用引物组可特异性地检测GoAstV,并没有与其他常见的禽类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这些研究结果证实,GoAstV的RT-LAMP法简便、快速、特异、灵敏,非常适合在基层单位的现场和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陈晓帅[3](2021)在《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以及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稻谷部分副产物的饲料营养价值和在鹅饲粮中的应用,并重点研究了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的促生长机制,以期为稻谷副产物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仔鹅饲粮中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米糠粕的营养成分,通过代谢试验(强饲法)测定了米糠粕的鹅代谢能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结合28~70日龄肉用仔鹅的饲养试验,综合评定了米糠粕的营养价值。饲养试验选取300只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Ⅰ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Ⅱ、Ⅲ、Ⅵ、Ⅴ组分别使用10%、20%、30%和40%的米糠粕配制的饲粮。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米糠粕的总能为15.37 MJ/kg,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9.66%、16.56%、1.47%、7.57%、10.62%、0.99%和1.86%。米糠粕在鹅中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8.17 MJ/kg和8.95 MJ/kg。鹅对米糠粕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 37.50%、54.80%、47.94%、31.00%、28.93%和 23.00%。(2)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饲粮中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3)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胸肌率(P<0.05);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4)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和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20%、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腺胃指数(p<0.05)。(5)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血清抗氧化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在本试验的条件下,为了避免米糠粕对鹅产生负面影响,建议饲粮中使用的米糠粕含量不超过20%。2.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法测定了碎米的营养成分,并结合28~70日龄扬州鹅仔鹅的饲养试验,研究了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28~70日龄扬州鹅的影响。饲养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24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基础饲粮),BR25、BR50、BR75和BR100组分别使用25%、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结果表明:(1)本试验所用碎米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7.59%、8.13%、1.79%、0.36%、0.01%和 0.07%;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27%、0.15%、0.65%、0.21%、0.18%、0.31%、0.70%、0.41%和0.40%。(2)饲粮中使用50%和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42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42~56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饲粮中使用25%的碎米替代玉米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 42~56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56~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3)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脚蹼和喙颜色的评分(评分越高,颜色越黄)(P<0.05);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腿肌的pH值(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5)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70日龄鹅的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着影响,但是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会降低鹅的采食量、裸皮颜色和肝脏、脂肪的颜色。在本试验的条件下,28~70日龄鹅的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的最佳替代量为75%。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19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玉米高蛋白质组、玉米低蛋白质组、碎米高蛋白质组、碎米低蛋白质组;高蛋白组饲粮的能蛋比为72.7,低蛋白质饲粮的能蛋比为85.8),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饲喂鹅碎米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提高了 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3)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胸肌的黄度值(P<0.05)。(4)不同处理组之间70日龄鹅的脏器指数、肠道长度、肠道重量、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差异(P>0.05)。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盲肠中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碎米低蛋白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属水平上,碎米低蛋白组的罗姆布茨菌属丰度最高。(2)通过LEfSe分析,4个处理组一共检测到7种具有统计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其中碎米低蛋白组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球菌科影响最大。(3)与之前的生长性能结合分析,表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通过提高厚壁菌门丰度、罗姆布茨菌属水平和消化链球菌科水平提高了鹅的生长性能。5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食糜代谢组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十二指肠和盲肠食糜代谢组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盐酸硫胺素、泛酸、鸟苷酸、肾上腺素、L-胱硫醚、烟酸、乙酰羟色胺、肌酸、4-酮维生素A、原卟啉、次黄嘌呤、亚油酸、焦磷酸盐、葵酸、月桂酸、芥子酸等16种代谢产物;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牛磺胆酸、胆绿素、雌三醇、肌肽、柑橘查尔酮、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硫酸牛磺胆酸盐、孕烯醇酮、胆红素、柠檬酸等12种代谢产物。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维生素、氨基酸、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变化。参与维生素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盐酸硫胺素、泛酸、烟酸、4-酮维生素A;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物质中上调的代谢物包括L-胱硫醚、乙酰羟色胺、肌酸,下调的代谢物有肌肽;参与脂类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亚油酸、葵酸、月桂酸和芥子酸;参与胆固醇代谢的物质均为下调的代谢物,包括牛磺胆酸、雌三醇、硫酸牛磺胆酸盐、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孕烯醇酮和胆红素。此外,参与核苷酸代谢的物质有鸟苷酸和次黄嘌呤,均为上调代谢物;参与能量代谢的物质包括焦磷酸盐(上调)和柠檬酸(下调)。(2)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硫鸟嘌呤和庚二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核苷酸代谢和维生素代谢,其中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代谢产物中上调的代谢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下调的代谢物为硫鸟嘌呤。参与维生素代谢的下调代谢物为庚二酸。(3)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硫胺素代谢、泛酸和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维生素消化和吸收、嘌呤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视黄醇代谢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牛磺酸与低牛磺酸代谢、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卵巢类固醇生成、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4)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咖啡因代谢和嘌呤代谢;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生物素代谢。(5)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邻甲酚、黄曲霉毒素M1、尸胺、4-酮维生素A和磷酰乙醇胺;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鸟嘌呤、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氨基酸、胆固醇和核苷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尸胺和4-酮维生素A;参与胆固醇代谢的下调代谢物有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下调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和鸟嘌呤。此外,碎米低蛋白饲粮还引起了脂类代谢产物磷酰乙醇胺的上调。(6)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羟脯氨酸;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L-抗坏血酸、吲哚、脱氧鸟苷、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这些代谢产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羟脯氨酸,下调的代谢产物有吲哚、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此外,碎米低蛋白组饲粮还引起了维生素代谢产物L-抗坏血酸的下调和核苷酸代谢产物脱氧鸟苷的下调。(7)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赖氨酸降解、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鞘脂信号通路;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类固醇生物合成、固醇酮的合成和分泌、固醇酮调节的钠离子重新吸收、类固醇生物合成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8)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维生素消化和吸收、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米糠粕是一种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在饲粮中使用不超过20%的米糠粕对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和肠道组织形态不会产生负面影响。(2)碎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其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比玉米的含量高。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生长性能、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均无不良影响,并且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还能降低鹅的料重比。(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提高仔鹅的生长性能,其原因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增加盲肠厚壁菌门、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菌科的丰度有关。(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引起十二指肠和盲肠氨基酸、脂类、核苷酸和胆固醇等代谢途径的改变,这也是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提高仔鹅生长性能的重要原因。
赵杰,徐静茹,曹利,朱雷,刘明达,冯士彬,李玉,李锦春,吴金节,王希春[4](2021)在《高蛋白饲粮对肉鸡肾氧化损伤及黄嘌呤氧化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高蛋白饲粮对肉鸡肾氧化损伤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的影响。【方法】选取120羽20日龄健康白羽肉杂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蛋白质含190 g/kg),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豆粕使粗蛋白含量分别达到220,250,280 g/kg的饲粮。试验期为14 d。于试验第0,7和14天,分别从每组随机选取5羽鸡经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于肾功能(血清钙(Ca)、肌酐(CREA)、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磷(P)、镁(Mg)含量)、脂质过氧化(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羟自由基(·OH)含量和总抗氧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XOD活性检测。试验结束时,每组选5羽鸡进行解剖,取肾脏组织,用于检测XOD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各高蛋白饲粮组肉鸡血清Ca、CREA、BUN、UA含量显着或极显着上升(P<0.05或P<0.01),血清P、Mg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高蛋白饲粮组肉鸡血清MDA、NO、·OH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T-AOC、GSH-Px、SOD活性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各高蛋白饲粮组XOD活性显着升高(P<0.05),肾组织XOD 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结论】高蛋白饲粮可改变肉鸡肾功能与脂质过氧化,导致血清XOD活性以及肾组织XOD mRNA表达量升高,导致鸡肾脏损伤。
焦贺静[5](2020)在《鸡痛风试纸条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鸡痛风病是一种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常常是由于鸡体内的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导致在血液中过量蓄积,而使尿酸盐在体内大量沉积。在临床上主要以病鸡出现消瘦、衰弱、关节肿大、运动障碍和排石灰色粪便为特征。目前鸡痛风病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进行初步诊断,为此,本研究通过使用双氯芬酸钠药物建立成年蛋鸡的痛风病理模型,确定发生鸡痛风时的尿酸临界值,借助人痛风病快速诊断原理,进而通过尿酸干化学试验,研发出可以快速准确诊断鸡痛风病的尿酸干化学试纸条,并进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蛋鸡痛风病理模型的建立为建立蛋鸡痛风的病理模型,第1、2、3组蛋鸡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双氯芬酸钠,第4组为对照组,连续饲喂7天。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与血清尿酸含量的变化,确定发生痛风时的尿酸临界值。结果显示:第4组鸡只精神、食欲、粪便、产蛋等临床表现正常,各器官未出现病理变化,血清尿酸含量为127.83183.06μmol/L;而第1、2、3组在试验的第1天的尿酸的含量在>211μmol/L时,就开始表现出轻微的痛风症状,随用药剂量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排出水样或石灰色稀粪,体重减轻,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出现死亡。剖检可见肾脏、肝脏、心脏、心包、肠系膜以及腹腔脂肪上有肉眼可见的尿酸盐沉积,出现明显的内脏型痛风病变,其中以第3组最为严重。故将发生鸡痛风病时的尿酸临界值定为200μmol/L。2.尿酸干化学试纸条的研制根据尿酸干化学试纸条的反应原理,配制了尿酸干化学试纸条浸渍液,确定其试剂的适宜比例为1:1,在48℃条件下可以存放3个月,在505600μmol/L之间具有良好的检测线性,重复性良好。确定了尿酸干化学试纸条的结构,分为两层:一层是支持层(塑料硬底板:5.8×0.5cm),另一层为试剂反应层(经处理过的且固定了与样本反应所需的全部试剂的杂交定量吸附滤纸:1.8×0.5 cm)。使用尿酸干化学试纸条检测样品时,加样量为15μL,1020 min内读数最为准确,通过稳定性试验表明,得知其在48℃条件下可以保存33天,有较好的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并根据蛋鸡痛风病理模型中尿酸的检测结果以及505600μmol/L浓度的尿酸标准贮备液的检测结果,确定了尿酸标准比色卡,设定尿酸值为0,200,500,1000,2000umol/L 5个梯度。3.尿酸干化学试纸条检测效果评价为了评价尿酸干化学试纸条的临床检测效果,本研究将通过对鸡痛风病理模型中采集的60份血清样本与临床收集的能引起肾脏肿大症状的病死鸡的38份血清样本,分别使用酶标仪检测和尿酸干化学试纸条检测,两个比对试验检测结果分别为r2=0.9998和r2=0.9830,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证明尿酸干化学试纸条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张永梅,刘玉洁,张怡文[6](2020)在《肉鸡发生痛风病的原因与防治》文中研究说明鸡痛风病往往是由于鸡只发生营养代谢障碍,致使尿酸盐蓄积于关节、内脏及其他组织。尤其是肉仔鸡的饲料营养中蛋白含量较高,再加上生长速度快、饲养密度大、对环境条件要求高,更容易诱发鸡群发生痛风病,给鸡群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肉鸡发生痛风病的原因、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针对性提出了治疗方案,加强饲养管理,疏散鸡群,增加肉鸡活动范围和自身体质,供给充足干净的饮水,促进机体尽快排出多余的尿酸盐物质,减少痛风病给鸡群带来的危害。
白彩霞[7](2020)在《安徽部分地区鹅星状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及检测方法建立》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一种由鹅源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 V)导致的以病鹅关节和内脏器官尿酸盐沉积为典型症状的疾病,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针对该病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及疫苗,防治重点在于疫情的早期诊断和监控。因此本研究从分析安徽省部分地区GAst V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快速检测方法两方面开展了试验,为GAst 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了解安徽地区GAst V流行情况,本研究以32份来自安徽部分地区的具有痛风症状的雏鹅肝脏和肾脏临床组织为样品象,RT-PCR检测出6份GAst V阳性样品。设计14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其中5株GAst V全基因序列,命名为AHAU1、AHAU2、AHAU3、AHAU4、AHAU5,提交至Gen Bank,并进行核苷酸相似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5株GAst V与GAst V参考毒株之间的相似性为97.4%-99.2%,与SDPY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AHAU1和AHAU4与参考毒株SDPY(MH052598)在同一分支,有较高的亲缘关系;AHAU2、AHAU3和AHAU5形成了单独的分支。为快速、准确地诊断GAst V,本研究针对GAst V ORF2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了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和RT-LAMP两种检测方法。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试验结果显示,除GAst V外,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血清4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 V-4)、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和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等利用该方法检测均呈阴性,特异性高;最低检测限为37.5拷贝/μL,敏感性是普通RT-PCR的100倍;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3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比常规RT-PCR高25%,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42.8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RT-LAMP试验结果显示,60℃条件下水浴60min便可完成检测;与FAd V-4、ILTV、ALV、GPV和IBV等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与巢式RT-PCR相当;对32份病鹅肝脏和肾脏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RT-LAMP阳性检出率比巢式RT-PCR高9.33%。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安徽部分地区GAst V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建立了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安徽地区GAst V的遗传进化情况,同时丰富了GAst V数据支撑,也为GAst V的快速诊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许普之[8](2020)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鸡痛风的多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ephropathogenic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NIBV)感染引起的鸡痛风给全球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研究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造成鸡痛风的发病机制,选用240羽海兰褐蛋鸡并随机分成攻毒组和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40羽。于试验第0天(28日龄)攻毒组按鸡胚半数致死量测定结果(105 ELD50/0.2mL)人工滴鼻攻毒,0.2mL/羽;对照组滴鼻无菌生理盐水,0.2mL/羽。观察记录鸡的临床症状,于试验第10天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4羽鸡进行采样,然后分别使用RNA-Seq和GC-TOF/MS检测了鸡肾脏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图谱,以及利用16S rRNA-seq分析鸡盲肠微生物组成的变化,进一步对这三种表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对照组鸡正常;攻毒组鸡肾脏肿大,色苍白,输尿管增粗且有白色粘液;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管结构丧失,以及间质扩张和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2)攻毒组肝脏、脾、法氏囊、肾、回肠、空肠均检测到NIBV病毒,其中空肠中病毒载量最低,肾脏中最高;对照组鸡各组织则均未检测到病毒。(3)与对照组相比,肾脏代谢组学分析共检出160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NIBV感染显着改变了鸡肾脏氨基酸代谢,糖代谢以及嘌呤代谢。(4)与对照组相比,肾脏转录组学分析共检出2868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521个上调基因和1347个下调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是最具代表性的上调基因富集通路,“过氧化物酶体”是下调基因富集最显着的通路。其中“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是显着富集的参与先天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信号通路。(5)与对照组相比,16S rRNA-seq分析结果显示NIBV感染改变了攻毒组鸡盲肠的微生物结构组成,并降低了微生物的多样性。LEfSe分析筛选出7个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用于区分NIBV感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LDA Score>4),即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P=0.037)的相对丰度显着上升;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P=0.037),拟杆菌属(Bacteroides,P=0.037),Bacteroides vulgatus(P=0.016),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P=0.037)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P=0.025),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P=0.025)的相对丰度显着下降。结论:NIBV病毒可以在鸡的肝脏、脾、法氏囊、肾,回肠和空肠组织中进行复制。NIBV感染显着下调过氧化物酶体的作用,并显着激活先天免疫系统中的模式识别受体信号通路,从而激活免疫应答,促进肾脏的炎症及损伤,最终导致肾脏尿酸排泄障碍。嘌呤代谢发生改变并显示出尿酸合成增加的趋势。此外,NIBV感染能够引起的盲肠菌群结构的改变并降低微生物的多样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NIBV感染致鸡痛风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刘明达[9](2019)在《高蛋白日粮致肉鸡肾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蛋白质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蛋白质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一些养殖企业为了提高肉鸡的产出量,加大了蛋白质日粮的饲喂,导致肉鸡蛋白质摄取过量,引起肾脏受损。在肉鸡的饲养中,经常出现饲喂高蛋白饲料而产生疾病的情况,比如禽痛风等。本试验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蛋白质,研究高蛋白日粮对肉鸡肾脏损伤的作用机理。选取120羽20日龄健康得白羽肉杂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0羽5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鸡。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蛋白质含19%),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豆粕使粗蛋白含量分别达到22%、25%和28%,试验鸡笼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期为14 d,试验期间,每天观察鸡的精神状况、食欲和排便情况,于试验第0、7、14 d从每组随机抽取5羽鸡经翅下静脉采血,3000 r·min-1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用于肾功能指标及氧化与抗氧化功能检测。试验结束时,从各组随机抽取5羽鸡进行扑杀,立即无菌摘取肾脏,液氮速冻后置于-80℃保存,用于基因黄嘌呤氧化酶(ZOD)和Bcl-2 mRNA表达量的检测。另外,每组选取两羽,取肾脏分别固定于福尔马林和2.5%的戊二醛溶液中,用于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试验结果显示:1.在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未表现临床发病症状,粪便正常,高蛋白日粮组鸡在试验的第8 d开始出现精神沉郁,喜卧,关节发热,食欲减少,拉白色稀粪,肛周潮湿等现象;其中高蛋白日粮Ⅲ组死亡1羽,死亡率3.3%,Ⅳ组死亡1羽,死亡率3.3%。剖检病死鸡,可见肾脏肿大,呈花斑样,肾实质和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初步诊断鸡死亡于痛风。2.H·E染色观察,可见对照组肾组织结构完整且形状规则,无明显损伤;高蛋白日粮添加组,出现肾小球萎缩,肾小囊扩张,局部出现炎性灶,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离基底膜,有水肿的痕迹,部分管腔中有粉红色蛋白。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可见对照组细胞结构正常,线粒体结构完整,形状分明,糖原含量丰富;高蛋白日粮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断裂。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性,内质网肿胀。3.在第0、7和14 d时,肾功能指标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第7d和第14d各高蛋白日粮组血清中钙(Ca)、肌酐(CREA)、尿素氮(BUN)含量显着上升(P<0.01或P<0.05),血清中磷(P)、镁(Mg)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第14d尿酸(UA)值呈显着性上升(P<0.05)。4.在第0、7和14d时,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第7d、第14 d各高蛋白日粮组血清中和第14 d各高蛋白日粮组肾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羟自由基(·OH)含量显着升高(P<0.01或P<0.05),第7d、第14 d各高蛋白日粮组血清中和第14 d各高蛋白日粮组肾组织中总抗氧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降低(P<0.01或P<0.05)。5.在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各高蛋白日粮组肾组织XOD mRNA表达量极显着上升(P<0.01);各高蛋白日粮组肾组织Bcl-2mRNA表达量极显着上升(P<0.01)。综上所述,饲喂高蛋白日粮可造成肉鸡肾组织发生病变,血清肾功能相关指标出现异常,肾组织XOZD、Bcl-2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血清和肾组织氧化指标上升,抗氧化指标下降,出现氧化应激,导致肾脏损伤。
李曼曼[10](2019)在《高蛋白日粮致雏鹅痛风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蛋白日粮对1-14日龄雏鹅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肾组织结构、肝和肾中XDH和GLUT-9的表达及盲肠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数量的影响,并对其痛风致病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1日龄雁鹅72只,随机分成3组:A、B和C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6%、20%和24%的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肝肾组织中的炎性因子,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肝脏和肾脏组织结构,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记检测肝脏和肾脏中XDH和GLUT-9的表达情况,高通量测序检测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试验结果如下:1.A组鹅的生长性能高于B、C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水平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增加而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C组血清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的水平显着高于A或B组(P<0.05),而C组总胆红素水平显着低于A、B组(P<0.05)。C组肝脏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显着高于A、B组(P<0.05)。2.H.E结果显示A组肝脏、肾脏组织正常;B组肝脏组织有轻微炎性细胞,肾脏组织正常;C组肝脏细胞出现坏死、水肿和炎性浸润,肾小管空泡变性,肾小球萎缩。电镜显示A组肝脏和肾脏细胞器结构完好,B组肝脏和肾脏部分线粒体开始出现肿胀,线粒体嵴断裂,C组肝脏和肾脏细胞线粒体出现空泡变性,糖原减少,内质网肿胀或消失。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XDH和GLUT-9主要在肝细胞内表达,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膜的顶侧和基底侧表达,C组肝脏和肾脏的XDH和GLUT-9的吸光度值均极显着高于A组(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组肝脏和肾脏的XDH-mRNA和GLUT-9-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A组(P<0.01),显着高于B组(P<0.05)。蛋白质印记(Western-Blotting)检测肝脏和肾脏XDH和GLUT-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B组显着高于A组(P<0.05),C组极显着高于A组(P<0.01)。4.高通量测序发现A、B和C组共获得1066175条高质量的细菌16S rDNA序列,共有OTU数目为1013个,主成分1(PC1)对检测到的总微生物的代表性贡献率为46.64%,主成分2(PC2)的贡献率为16.46%。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科水平上的优势菌群有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疣微菌科Ruminococc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拟杆菌属 Bacteroides、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乳酸菌属 Lactococcus。与A组相比,C组双歧杆菌的数量显着降低(P<0.05),C组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着升高(P<0.05)。试验证实,在饲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饲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4%的饲粮影响雏鹅的生长性能和血清尿酸等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影响肝肾功能,引起肝脏和肾脏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使肝脏和肾脏中XDH和GLUT-9的表达增强,盲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发生变化。
二、一起肉鸡内脏痛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肉鸡内脏痛风(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部分地区禽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基因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病原学 |
1.1.1 病毒分类 |
1.1.2 病毒基因组结构 |
1.1.3 病毒结构蛋白 |
1.2 流行病学 |
1.3 临床症状及致病机理 |
1.4 检测方法 |
1.4.1 电镜检测 |
1.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1.4.3 病毒分离和细胞培养 |
1.4.4 分子学检测方法 |
1.4.5 高通量测序 |
1.5 预防和控制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方法 |
2.1 材料 |
2.1.1 样品来源 |
2.1.2 实验动物 |
2.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1.4 主要试剂及配制 |
2.1.5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2 方法 |
2.2.1 禽星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2.2.2 病毒的分离鉴定 |
2.2.3 禽星状病毒的基因组特性 |
3 结果 |
3.1 禽星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3.1.1 禽星状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3.1.2 基于RdRp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 |
3.1.3 禽星状病毒的分布情况 |
3.2 病毒的分离鉴定 |
3.2.1 病毒的分离 |
3.2.2 外源病毒检测结果 |
3.2.3 半数感染量(EID_(50))测定结果 |
3.2.4 致病性试验 |
3.3 禽星状病毒的基因组特性 |
3.3.1 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
3.3.2 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3.3.3 禽星状病毒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分析 |
3.3.4 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分析 |
3.3.5 蛋白的跨膜区结构预测分析 |
3.3.6 蛋白疏水性预测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及研究成果 |
(2)鹅致痛风新型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禽痛风的研究现状 |
1.1.1 痛风的分类 |
1.1.2 痛风的致病原因 |
1.2 星状病毒的研究现状 |
1.2.1 星状病毒的分类 |
1.2.2 星状病毒的主要特征 |
1.2.3 星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1.3 禽星状病毒的研究现状 |
1.3.1 鸡星状病毒感染 |
1.3.2 火鸡星状病毒感染 |
1.3.3 鸭星状病毒感染 |
1.4 星状病毒的检测方法 |
1.4.1 电镜法 |
1.4.2 血清学诊断 |
1.4.3 分子诊断 |
1.5 环介导等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1.6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致雏鹅痛风的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2.1 实验材料 |
2.1.1 样品采集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室一般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
2.2.2 样品的统计和处理 |
2.2.3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
2.2.4 基因组DNA/RNA的提取 |
2.2.5 临床样品的RT-PCR检测和GoAstV基因片段的扩增 |
2.2.6 目的片段的回收和纯化 |
2.2.7 克隆基因片段与pMD﹣18T连接 |
2.2.8 菌液鉴定 |
2.2.9 序列鉴定及分析 |
2.3 结果 |
2.3.1 雏鹅痛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 |
2.3.2 GoAstV的流行病学调查 |
2.3.3 收集样品的GoAstV检测结果 |
2.3.4 ASTV各目的片段的菌液PCR检测 |
2.3.5 基因序列和突变分析 |
2.3.6 序列相似性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 |
2.3.7 功能基因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重组分析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雏鹅痛风型星状病毒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质粒提取 |
3.2.3 引物的筛选 |
3.2.4 最佳反应温度的优化 |
3.2.5 最佳反应时间的优化 |
3.2.6 特异性实验 |
3.2.7 扩增产物的酶切鉴定 |
3.2.8 灵敏性实验 |
3.2.9 临床样品检测 |
3.3 结果 |
3.3.1 GoAstV ORF1b基因的RT-LAMP反应体系的确定 |
3.3.2 引物的确定 |
3.3.3 最佳反应温度和时间 |
3.3.4 特异性实验 |
3.3.5 灵敏性实验 |
3.3.6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3.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稻谷概述 |
1.1.1 稻谷的起源 |
1.1.2 稻谷的分类 |
1.1.3 全球稻谷的生产情况 |
1.1.4 全球稻谷的贸易情况 |
1.1.5 我国稻谷的生产及贸易情况 |
1.2 稻谷副产物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2.1 稻壳 |
1.2.2 米糠 |
1.2.3 米糠油 |
1.2.4 米糠粕 |
1.2.5 碎米 |
1.3 低蛋白饲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3.1 饲粮中添加过量蛋白质的弊端 |
1.3.2 畜禽饲粮中降低蛋白质水平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
2.2.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2.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2.2.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2.2.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2.2.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
2.3.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2.3.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2.3.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2.3.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
3.1.2 试验设计 |
3.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3.1.4 饲养管理 |
3.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碎米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
3.2.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3.2.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
3.2.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3.2.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3.2.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碎米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
3.3.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3.3.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
3.3.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3.3.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3.3.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和检测方法 |
4.1.2 试验设计 |
4.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生长性能 |
4.2.2 体尺性状 |
4.2.3 血清生化指标 |
4.2.4 裸皮颜色评分 |
4.2.5 屠宰性能 |
4.2.6 脏器指数 |
4.2.7 肉品质 |
4.2.8 肠道组织形态 |
4.2.9 肠道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 |
4.3 讨论 |
4.3.1 生长性能 |
4.3.2 体尺性状 |
4.3.3 血清生化指标 |
4.3.4 裸皮颜色评分 |
4.3.5 屠宰性能 |
4.3.6 脏器指数 |
4.3.7 肉品质 |
4.3.8 肠道组织形态 |
4.3.9 肠道相对长度和重量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生物信息分析 |
5.2 α多样性分析 |
5.2.1 alpha多样性指数 |
5.2.2 物种多样性稀释曲线和物种累积箱型图 |
5.3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 |
5.3.1 基于OTU的花瓣图和Venn图 |
5.3.2 70日龄仔鹅盲肠门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
5.3.3 70日龄仔鹅盲肠属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
5.4 β多样性分析 |
5.4.1 PCoA分析 |
5.4.2 LEfSe分析 |
5.5 讨论 |
5.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代谢组的影响 |
第一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十二指肠代谢组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食糜代谢组学分析 |
6.1.3 代谢物的鉴定 |
6.2 数据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QC样本相关分析 |
6.3.2 样本PCA分析 |
6.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6.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
6.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
6.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6.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6.3.8 KEGG富集分析 |
6.4 小结 |
第二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代谢组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数据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QC样本相关分析 |
7.3.2 样本PCA分析 |
7.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7.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
7.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
7.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7.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7.3.8 KEGG富集分析 |
7.4 讨论 |
7.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高蛋白饲粮对肉鸡肾氧化损伤及黄嘌呤氧化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试剂及仪器 |
1.2 试验设计 |
1.3 样品采集 |
1.4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
1.5 血清氧化与抗氧化指标检测 |
1.6 XOD活性检测 |
1.7 XOD基因表达的检测 |
1.7.1 cDNA的制备及引物设计与合成 |
1.7.2 XOD mRNA表达的qRT-PCR检测 |
1.8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高蛋白饲粮对肉鸡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
2.2 高蛋白饲粮对肉鸡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 高蛋白饲粮对肉鸡血清XOD活性的影响 |
2.4 XOD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 |
3 讨 论 |
4 结 论 |
(5)鸡痛风试纸条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禽痛风病研究进展 |
1.1 禽痛风病的概述 |
1.2 禽痛风的发病原因 |
1.2.1 营养性因素 |
1.2.2 传染性因素 |
1.2.3 中毒性因素 |
1.2.4 饲养管理性因素 |
1.3 禽痛风的临床症状 |
1.3.1 内脏型痛风 |
1.3.2 关节型痛风 |
1.4 禽痛风的病理变化 |
1.4.1 内脏型痛风 |
1.4.2 关节型痛风 |
1.5 禽痛风的诊断 |
1.6 禽痛风的防控措施 |
1.6.1 禽痛风的预防 |
1.6.2 禽痛风的治疗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蛋鸡痛风病理模型的建立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日粮 |
2.1.3 试验试剂及耗材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临床表现 |
2.2.3 病理学观察 |
2.2.4 血清中UA的检测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临床表现 |
2.3.2 病理剖检变化 |
2.3.3 血清UA测定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尿酸干化学试纸条的研制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试剂及其配制 |
3.1.2 试验器材 |
3.2 试验方法 |
3.2.1 尿酸干化学试纸条检测原理 |
3.2.2 尿酸干化学试纸条浸渍液反应条件的建立 |
3.2.3 尿酸干化学试纸条的制备及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尿酸干化学试纸条浸渍液反应条件的确定 |
3.3.2 尿酸干化学试纸条的制备及测定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尿酸干化学试纸条检测效果评价 |
4.1 试验材料 |
4.1.1 主要试剂与血清样本 |
4.1.2 主要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对试验采集的成年蛋鸡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 |
4.3.2 临床收集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肉鸡发生痛风病的原因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原因 |
2 临床症状 |
3 剖检变化 |
4 疾病诊断 |
5 预防措施 |
6 治疗方案 |
(7)安徽部分地区鹅星状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及检测方法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1 星状病毒概述 |
1.1 星状病毒基因组结构 |
1.2 星状病毒分类 |
1.3 禽星状病毒 |
2 星状病毒研究现状 |
3 星状病毒预防和治疗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毒及临床样本 |
2.1.2 试剂耗材 |
2.1.3 溶液配制 |
2.1.4 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临床检查 |
2.2.2 PCR检测 |
2.2.3 全基因扩增 |
2.2.4 序列拼接及分析 |
2.2.5 遗传进化分析 |
2.2.6 GAst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2.7 GAstV 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3 结果 |
3.1 临床检查结果 |
3.2 PCR检测结果 |
3.3 全基因扩增结果 |
3.4 序列拼接及分析结果 |
3.5 核苷酸相似性及遗传进化分析 |
3.6 GAst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6.1 标准质粒的鉴定 |
3.6.2 反应条件优化结果 |
3.6.3 标准曲线及溶解曲线分析结果 |
3.6.4 特异性试验结果 |
3.6.5 敏感性试验结果 |
3.6.6 重复性试验结果 |
3.6.7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3.7 GAstV 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3.7.1 标准质粒的鉴定 |
3.7.2 最佳条件及方法建立 |
3.7.3 敏感性试验结果 |
3.7.4 特异性试验结果 |
3.7.5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全基因序列分析 |
4.2 GAst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和分析 |
4.3 GAstV RT-LAMP检测方法和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鸡痛风的多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鸡痛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1 鸡痛风简介 |
1.2 鸡痛风的致病因素 |
1.2.1 鸡痛风的非传染性致病因素 |
1.2.2 鸡痛风的传染性致病因素 |
1.3 鸡痛风发病机制研究 |
1.4 鸡痛风的病理学变化及诊断 |
1.5 鸡痛风的预防及治疗 |
2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研究进展 |
2.1 IBV病原学 |
2.2 IBV的流行病学调查 |
2.3 IBV的病理学研究 |
2.4 IBV的致病性研究 |
2.5 IBV的检测及诊断 |
3 多组学技术及其应用 |
3.1 转录组学及其应用 |
3.2 代谢组学及其应用 |
3.3 肠道微生物组学及其应用 |
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1.1.2 主要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1.4 试剂、培养基的制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样品采集 |
1.2.2 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清尿酸检测 |
1.2.3 各组织中病毒载量的测定 |
1.2.4 肾脏代谢组检测 |
1.2.5 肾脏转录组测序 |
1.2.6 16S rRNA测序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临床病理变化及血清尿酸检测 |
2.2 各组织中病毒载量测定 |
2.3 NIBV感染状态下肾脏代谢组学特征 |
2.3.1 肾脏代谢组主成分分析(PCA) |
2.3.2 肾脏代谢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
2.3.3 肾脏差异代谢物分析 |
2.3.4 肾脏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 |
2.4 NIBV感染对肾脏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2.4.1 测序数据质量整体分析 |
2.4.2 转录组测序重复相关性评估 |
2.4.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2.4.4 GO功能富集分析 |
2.4.5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
2.5 NIBV感染状态下鸡盲肠菌群的影响 |
2.5.1 16S rRNA测序数据处理与质控统计 |
2.5.2 OTU分析和物种注释 |
2.5.3 Alpha多样性分析 |
2.5.4 Beta多样性分析 |
2.6 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NIBV感染对模式识别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
3.2 NIBV感染对过氧化物酶体的影响 |
3.3 NIBV感染对机体代谢水平的影响 |
3.4 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 |
3.5 NIBV感染对盲肠菌群的影响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高蛋白日粮致肉鸡肾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及管理 |
1.1.2 试验仪器与材料 |
1.1.3 试验动物分组及日粮 |
1.2 临床观察 |
1.3 发病死亡统计 |
1.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1.5 血清指标检测 |
1.6 组织匀浆的制备 |
1.7 自由基与抗氧化功能的测定 |
1.8 组织切片与观察 |
1.8.1 包埋 |
1.8.2 切片 |
1.8.3 HE染色 |
1.8.4 封片与观察 |
1.9 XOD和Bcl-2 mRNA表达量的检测 |
1.9.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9.2 总RNA的提取 |
1.9.3 反转录 |
1.9.4 实时荧光定量 |
1.10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临床观察 |
2.2 临床变化 |
2.3 肾组织切片观察 |
2.4 超微结构病理学观察 |
2.5 高蛋白日粮对肉鸡血清生化分析变化 |
2.5.1 血清UA |
2.5.2 血清CREA |
2.5.3 血清BUN |
2.5.4 血清Ca |
2.5.5 血清P |
2.5.6 血清Mg |
2.6 高蛋白日粮对肉鸡氧化功能的影响 |
2.6.1 高蛋白日粮对肉鸡血清氧化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6.2 高蛋白日粮对肉鸡肾氧化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7 高蛋白日粮对肉鸡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高蛋白日粮对肉鸡肾组织形态的影响 |
3.2 高蛋白日粮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高蛋白日粮对肉鸡氧化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4 高蛋白日粮对肉鸡XOD、Bcl-2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10)高蛋白日粮致雏鹅痛风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材料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2 实验材料 |
1.3 试验设备 |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5 高蛋白饲粮致雏鹅痛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
1.5.1 临床症状观察及称重 |
1.5.2 血清样品采集与检测 |
1.5.3 肝脏和肾脏的组织学检查 |
1.5.4 ELISA方法检测肝脏中XOD及肝、肾中IL-1、IL-6、IL-8、TNF-α含量 |
1.6 高蛋白日粮对雏鹅肝脏、肾脏的影响 |
1.6.1 样品采集与制备 |
1.6.2 肝脏和肾脏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
1.7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鹅肝脏和肾脏中XDH和GLUT-9表达的影响 |
1.7.1 样品采集与制备 |
1.7.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鹅肝、肾组织中XDH mRNA和GLUT-9 mRNA的表达 |
1.7.3 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鹅肝脏和肾脏组织中XDH mRNA和GLUT-9蛋白的表达 |
1.7.4 免疫组化法检测鹅肝、肾组织中XDH和GLUT-9蛋白的表达 |
1.8 饲喂高蛋白饲粮对雏鹅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1.8.1 样品采集 |
1.8.2 高通量测序分析 |
1.8.3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培养计数 |
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鹅临床症状 |
2.2 试验鹅生长性能 |
2.3 试验鹅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
2.4 试验鹅肝脏、肾脏H.E染色结果 |
2.5 试验鹅肝脏、肾脏组织电镜观察结果 |
2.6 试验鹅肝脏、肾脏组织中IL-1β、IL-6、IL-8、XOD、TNF-α、TNF-β的水平 |
2.6.1 试验鹅肝脏组织中IL-1β、IL-6、IL-8、XOD、TNF-α、TNF-β的水平 |
2.6.2 试验鹅肾脏组织中IL-1β、IL-6、IL-8、XOD、TNF-α、TNF-β的水平 |
2.7 XDH和GLUT-9基因在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水平 |
2.7.1 肝脏和肾脏XDH表达 |
2.7.2 肝脏和肾脏GLUT-9的表达 |
2.8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鹅肝脏和肾脏XDH和GLUT-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8.1 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肝脏和肾脏XDH蛋白表达情况 |
2.8.2 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肝脏和肾脏GLUT-9蛋白表达情况 |
2.9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鹅肝脏和肾脏XDH和GLUT-9蛋白含量的影响 |
2.9.1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鹅肝脏和肾脏XDH蛋白含量的影响 |
2.9.2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鹅肝脏和肾脏GLUT-9蛋白含量的影响 |
2.10 盲肠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 |
2.11 测序结果及α多样性分析 |
2.11.1 测序结果 |
2.11.2 Alpha多样性分析 |
2.12 β多样性分析 |
2.12.1 PCA分析 |
2.12.2 各组间物种组成聚类分析 |
2.13 雏鹅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分布丰度 |
2.13.1 14日龄雏鹅门水平上盲肠微生物丰度 |
2.13.2 14日龄雏鹅科水平上肠道微生物丰度 |
2.13.3 14日龄雏鹅属水平上肠道微生物丰度 |
3 讨论 |
3.1 生长性能 |
3.2 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雏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雏鹅肝脏、肾脏组织的影响 |
3.4 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雏鹅肝脏、肾脏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鹅肝脏和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
3.6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鹅肝脏和肾脏XDH和GLUT-9表达的影响 |
3.7 饲喂不同蛋白质饲粮对14日龄雏鹅盲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3.8 饲喂不同蛋白质饲粮对14日龄雏鹅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3.9 饲喂不同蛋白饲粮对14日龄雏鹅盲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数量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介 |
四、一起肉鸡内脏痛风(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部分地区禽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基因组特性研究[D]. 张富友.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鹅致痛风新型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D]. 陈钦玺. 南阳师范学院, 2021(12)
- [3]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D]. 陈晓帅. 扬州大学, 2021(02)
- [4]高蛋白饲粮对肉鸡肾氧化损伤及黄嘌呤氧化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J]. 赵杰,徐静茹,曹利,朱雷,刘明达,冯士彬,李玉,李锦春,吴金节,王希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5]鸡痛风试纸条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焦贺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2)
- [6]肉鸡发生痛风病的原因与防治[J]. 张永梅,刘玉洁,张怡文. 养殖与饲料, 2020(07)
- [7]安徽部分地区鹅星状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及检测方法建立[D]. 白彩霞.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8]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鸡痛风的多组学研究[D]. 许普之.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9]高蛋白日粮致肉鸡肾损伤的临床研究[D]. 刘明达.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10]高蛋白日粮致雏鹅痛风的机理研究[D]. 李曼曼.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