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重大问题采取行动

针对重大问题采取行动

一、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应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姚震[1](2021)在《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主体通过分工协作、价值传导、信息传播、利益分配等方式紧密合作,贯穿网络直播活动的全流程,建立了稳定的行业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网络直播平台处于中心环节,发挥着主导作用。网络直播环境下着作权的保护,除了对网络直播行为的着作权法规制、网络直播内容的着作权法认定等课题进行研究外,还应对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进行研究,合理确定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责任的认定规则。本文通过对网络直播及网络直播平台内在规律的考察,结合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现行规范渊源美国模式及本土规范基础中国模式的理论分析,探讨中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运行现状、困境及成因,最终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新视野提出重塑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对策建议。具体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网络直播和网络直播平台规律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分析了网络直播的定义和类型,网络直播兴起的历程及目前的发展态势,梳理了网络直播行业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回顾了网络直播中着作权侵权行为的类型、法律规制与热点问题。网络直播平台是基于网络,为直播参与主体开展各类直播活动提供软硬件服务和虚拟场所的经营者。本章针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经营模式,围绕网络直播平台与直播公会、主播的关系模式、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生产模式、网络直播平台的收入分成模式进行分析,并对网络直播平台在着作权法上的法律性质进行探讨。第二章主要对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现行规范渊源美国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美国模式的理论基础,即传统着作权法“直接侵权-间接侵权”二分法理论及网络着作权间接侵权理论。接着分析了美国模式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本章重点对美国模式的规则体系、主要内容和制度机理进行研究。美国模式的制度机理包括“避风港”规则、“通知-删除”规则、免责排除规则和特别义务条款等具体规则的制度结构、内在逻辑和相互作用。本章还从案例视角对美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版权侵权的司法实践情况进行探究。第三章是对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本土规范基础中国模式的具体研究。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缺乏独立性,内嵌并依附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制度一般规则。本章梳理了中国模式形成前的早期立法情况、对美国模式的移植借鉴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对中国模式的特征、理论建构和规则体系进行剖析,这主要包括:主体范围和权利客体的扩大、形式上与传统民法理论相兼容、过错认定规则的发展和必要措施理论。本章还就近年来随着网络服务业态不断创新而产生的新型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典型案件对中国模式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主要针对中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运行现状、困境及成因进行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运行中法律适用规则和责任认定规则的应然逻辑,并通过具体案例印证了这一逻辑,同时总结了司法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司法实践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网络直播平台的特征和商业模式,归纳出中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面临的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区分困境、过错认定规则困境、“通知-必要措施”规则失灵等主要困境。探究这些困境产生的成因:一方面,中国模式脱胎于美国模式,而美国模式从制度基因上就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成立条件方面的先天局限性、“通知-删除”规则须有实施的可能性、过度减轻网络服务提供者义务等。另一方面,中国模式有着其自身建构局限性。其中,中国模式对免责条件的僵化改造是根本成因,“通知-必要措施”规则的滥用是直接成因,而替代责任的缺位则是消极成因。两方面原因相互作用共同造成了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实践困局。第五章对重塑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提出对策建议。首先对中国模式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反思,总结了学术界关于改造中国模式的路径探索,指出放弃美国模式制度样板是广泛共识。接着探究了传统民法中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提出将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制度纳入安全保障义务制度,并分析了其法理上的正当性、行为类型上的一致性和比较法上的经验,指出在制度接入时应同步对现行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责任承担方式进行改造和引入替代责任。本章重点对安全保障义务视野下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构建进行了规划:一是指出其义务来源;二是对其制度内核——注意义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分析,这包括对现有制度资源的合理取舍,依靠内容过滤技术履行主动审查义务,加强同权利人在共建版权库、建设在线授权系统和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合作,以及加强事后管理并将其与日常监管融为一体;三是对新视野下网络直播平台承担直接侵权责任、第三人介入下的连带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具体条件进行研究和设计。

于斌,董岩峰,李文军,赵喜峰,牛刚,高生虎,赵敏,姚宣,罗天赐[2](2021)在《大型燃煤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问题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已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但从参数分类上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问题和应对措施分析较少。针对不同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调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型电力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问题和中小型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有共通之处;目前300 MW及以上不同参数循环流化床的运行问题及应对措施各有特点,主要由设计运行经验不足引起;而200 MW及以下的循环流化床由于数量多、经验丰富已基本不存在运行问题。

刘雅姝[3](2021)在《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利益诉求增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对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研究已经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近平指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可见,近年来国家安全思想已上升到重要的指导地位。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各种事故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巨灾风险的防范问题、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社会安全类风险,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重大突发事件产生的诸多影响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此背景下,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机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立足于系统理论及5W1H方法,融合演化博弈理论、知识图谱理论、事理图谱理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机理展开研究,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模型,在对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进行实证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1)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模型,基于系统理论及5W1H分析方法定义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的内涵,突破传统从单一维度研究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的局限,从系统观角度出发解读重大突发事件演变要素、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重大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体行为要素(Who)、事件舆情信息要素(What)、事件事理要素(Why)、事件时间要素(When)、事件环境要素(Where)。系统性地从Who(谁推动、促进了事件演变)、What(事件演变的内容是什么)、Why(事件演变的原因是什么)等多维度视角研究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最终基于事件的演变机理提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How)。(2)从重大突发事件主体行为的维度(Who)解读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解释了事件主体行为演变的问题。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主体行为的演变过程,明确博弈主体是由政府为代表的决策方、以网民为代表的参与方、以媒体为代表的推动方三部分组成,对其博弈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最后对所构建的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模拟了事件发展热度、事件负面影响持续恶化、政府奖惩机制介入情景下三方主体行为的演变,得出的结论为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主体的管理策略提供现实参考依据。(3)从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演变维度(What)解读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解释了事件演变的内容问题。基于知识图谱理论,提出事件舆情知识图谱的构建框架模型及技术架构,进而构建事件舆情知识图谱,利用舆情知识图谱挖掘舆情知识三元组、网络传播的路径结构等内容。基于数据驱动思想,通过舆情知识的进一步提取分析得到事件舆情的话题演变、舆情知识网络结构演变等过程。所得事件舆情信息演变的分析结论有益于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舆情治理。(4)从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维度(Why)解读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解释了事件演变的原因问题。基于事理图谱理论,采用事理图谱构建的相关方法,通过本体构建、事件抽取、事件关系抽取等步骤构建了面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理图谱及其抽象事理图谱。基于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挖掘重大突发事件演变过程中的事理逻辑知识,深入分析事件之间的演变规律和模式,弥补以往未能详尽阐述重大突发事件在微观层面的演变机理和运行过程的短板。基于知识驱动视角,通过事件逻辑知识演变分析、事件演变的传导路径挖掘、事件演变的动因剖析等角度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逻辑与规律,进而把握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脉络,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5)提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How)。依据事件的演变机理得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阐述了在突发事件情景下应如何应对的问题。基于事件演变机理的研究内容,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1)基于事件主体行为演变的主体管理策略;(2)基于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演变的舆情信息治理对策;(3)基于事件主体行为演变、事件舆情信息演变、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三个维度的重大突发事件管控问题。理论层面上,立足于系统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知识图谱理论、事理图谱理论、5W1H等多种理论方法,从事件的主体演变、事件舆情信息演变以及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挖掘等多维视角入手,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模型。通过博弈论、知识图谱、事理图谱等方法剖析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阐述事件演变的本质,发现事件演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应对策略。基于数据驱动思想,多维度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过程,基于知识驱动思想,挖掘重大突发事件演变逻辑,促进了传统研究范式转型,科学地认识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过程,可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分析研判和预警,提高事件的总体态势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层面上,通过爬取微博、中国新闻网、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等平台上重大突发事件的相关数据,构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和事理图谱,基于真实数据对理论推演部分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服务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研究逻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为相关部门进行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提供依据,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和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丁辉[4](2021)在《双碳背景下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发展时期乃至今后长期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实现“双碳”目标,要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为坚实导向,以系统化的政策标准、政策体系为支撑,创新模式、勇敢实践,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发展,引导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有序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拓新市场、设计新机制、完善标准,逐步建立起以能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因此,本文从针对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评价研究出发,采用因果推断和问卷调研的方法对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市场主体参与气候投融资的动因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一手的调研资料总结了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的政策需求框架,总结了金融机构在政策层面所需求的准入机制、信息机制、绩效机制、激励机制等多种要素机制。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气候投融资发展演进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评估发现尽管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处于早期阶段,但相关政策举措已经在试点范围内对碳减排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针对政策发展,由于我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尚在建设中,相关研究还没有形成成熟、一致、系统的结论,对于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构建的讨论尚不充分。本文进而梳理和总结大量国内外气候投融资政策研究和政策体系建设经验,结合调研结果,本文对系统化研究政策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进行归纳,明确了分析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在总结和提炼有关政策体系要素分解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归纳了对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进行建构的六个要素机制并详细阐述了政策体系建设发展的方向和内容。最后,本文借鉴已有的政策体系结构化评价的理论方法,从六项要素出发设计了针对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进行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并具体讨论了其适用的范围和场景,以实现对我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构建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总体评价。通过上述研究,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气候投融资政策经验和思考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了我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内涵,为发展我国气候投融资工作、形成气候投融资长效政策保障机制提供科学建议。

许浩[5](2021)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试点推广,传统的工程咨询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化的工程项目需要。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实施阶段,咨询方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的识别、评估及应对,是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以下四项研究工作:(1)提出了WBS-风险源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识别方法。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分为5个阶段,分析了参与主体风险、材料设备风险、技术风险、合同风险、环境风险5个风险源,通过WBS-风险源矩阵识别17个风险因素,建立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识别清单。(2)构建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评估模型。首先基于直觉模糊集对风险因素从风险大小及专家犹豫度两个维度进行排序,确定关键风险因素,其次基于贝叶斯网络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两个维度确定项目咨询风险等级,最后结合关键风险因素,通过诊断推理、重要度对比分析确定关键致险因素。(3)确定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应对措施。基于ALARP原则对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设计了包括风险自留、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回避的风险应对流程。(4)进行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评估及应对的实证研究。基于对H市某文化中心项目的实地调研,应用咨询风险评估模型评估项目咨询风险等级为R3,针对5个关键致险因素基于技术措施视角实施预防为主的风险应对措施,实施效果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咨询方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确保了项目的平稳实施,对类似工程项目咨询方的风险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王逸星[6](2021)在《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高速发展与政府大力支持使得工程建筑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人们对工程项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工程项目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不仅会让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也会对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环节作为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其质量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项目实体交付质量,提高施工质量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S 高校G工程项目不仅要保证全体师生的居性安全,还关系到学校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其建设规模与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对S高校G项目高度复杂的施工质量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保证G项目实体质量满足全体师生要求,已经是G项目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S高校G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对G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识别、评价、应对与监控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范畴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现有关于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存在的不足。其次,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对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向题进行分析,包括质量风险因素识别不全面、质量风险评价细则与方法科学性不足、质量风险控制措施针对性不足等问题。然后,针对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识别不够全面的问题,结合文献分析与专家访谈,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发掘出13个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并采用集值统计与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的方式,确定出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的综合权重:针对质量风险评价细则与方法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引入风险四维特性,构建了基于概率、危害程度,不可预测性、不可控制性的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四维特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不测性、不可控制性的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四维特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型物元可拓方法对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等级进行评定:针对质量风险控制措施针对性不足,结合已辨识的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与风险等级评定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与监控流程。

王云东[7](2021)在《WW公司车载显示控制器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李雯[8](2021)在《基于PPRR理论的城市内涝应急管理平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了城市局地气候特征,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增加了不透水面积,阻碍了强降雨的下渗过程。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内涝在不同城市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危害了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针对城市内涝应急管理的研究现状,综合考虑影响城市内涝应急管理过程的多方面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微观视角,建立城市内涝事件应急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层级变量间的因果反馈关系,采用案例推理方法进行相似案例的计算与选择,基于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PPRR)四个阶段理论框架构建城市内涝应急管理体系,设计城市内涝应急管理平台,为城市防洪减灾提供决策支持。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城市内涝事件应急管理模型。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选取事前准备、事中处置和事后处理三个阶段子系统的关键构成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要素对应急管理的影响权重,建立模型方程式并绘制因果图和存量流量图,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内涝应急管理要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管理因素、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通过敏感性分析选择最大降雨强度、救援响应时间和应急预案等级等10个要素作为案例推理的主要变量。(2)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案优选方法。根据城市内涝事件特征与演化过程,建立事件“压力-状态-响应”阶段的指标体系,采用案例推理方法,计算目标案例P0与历史案例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历史案例库中P4与目标案例相似度最高,将该案例作为案例重用基础,便于相关部门快速制定应对方案。(3)研发了城市内涝的应急管理平台。基于PPRR理论框架下预防阶段、准备阶段、响应阶段以及恢复阶段的全过程应急管理体系,设计和开发了城市内涝应急管理平台。以西安市为例对平台进行应用,实现内涝灾害事件“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全过程应急管理。基于建立的应急预案库,采用案例推理方法将新发生的内涝事件与历史案例中同类知识元进行检索、匹配获得历史案例的应急预案。通过应急会商对历史案例的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调整生成新的应对方案,快速启动应急响应,可视化环境下为城市内涝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贾辉[9](2021)在《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外商投资的金额呈增长趋势,中国对外投资也呈持续增长态势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然而,中国对外投资近年来也出现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忽视环境问题将成为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也在增加。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正文包括六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第二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第三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第四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第五章(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本文通过综合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和专门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探讨了预防原则,包括双边/多边投资协定与预防原则、国际投资项目环境评估与预防原则、绿色金融与预防原则。关于国际投资协定与环境保护,本文围绕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研究了NAFTA、USMCA、CPTPP、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比较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的环境条款,对中国所参与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环境事件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探讨。之后,该章节介绍了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是减少投资建设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的重要预防措施,结合《埃斯波公约》等多边国际条约和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相比较,对中国对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最后,该章节探讨了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从绿色金融的定义和重要意义出发,梳理了绿色金融相关之国际法体系,结合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关于绿色金融的立法实践,比较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探讨了绿色金融在中国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方面的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构成要件,本文探讨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将国际投资行为区分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两种情形讨论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其次,该章节探讨了私人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比较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环境损害国家归责之要件分析,讨论了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的国家归责问题。本文还从投资国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国家责任的承担形式、分担机制、免责情形等内容。关于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本文首先讨论了核电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核电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核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再结合中国核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和中国国内立法分析,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参与英国核电项目为例,分析了中国核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核事故之国家责任。其次,该章节探讨了航天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航天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航天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外空条约》、《责任公约》、《登记公约》、《营救协定》、《月球协定》等,结合中国航天企业“走出去”之概况,以假设案例的方式,探讨了“走出去”的中国航天企业一旦发生航天事故,是否会引发中国的国家责任等问题。最后,该章节探讨了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石油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石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议定书、《设立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基金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其他相关国际公约,再结合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石油污染之潜在风险,并区分事故造成海洋污染和陆地污染分别就国家承担相关赔偿责任进行了分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应重视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本文分别在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中国特定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方等方面,分别提出了中国海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议。

张华锋[10](2020)在《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文中指出车务系统作为铁路运输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一个以“人员”为核心、“管理”为中枢、“设备”为基础、“环境”为条件,实时监控的、开放的、动态运行体系。人员作为车务系统最重要、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既是日常管理的实施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事故的引发者,又是受害者,具有双重属性,其安全的行为活动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铁路安全管理理念逐步向“风险管理”、“以人为本”、“个性化管理”等的转变,铁路车务系统的现场安全管理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评估铁路车务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如何更科学的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形成对车务系统“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间段”的有效盯控,既是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车务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棘手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控方法,该方法利用网格化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并以致灾因子为核心,利用创新的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及改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进行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精准化的风险应对,同时将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融合在整个风险管控流程中,实现了风险信息在网格间的自由流动,推动了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创新性的改进了既有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式。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方法。该网格是一种有人员参与的、逻辑上的虚拟网格,它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事件三维空间属性。通过引入空间位置变量,网格化管理可以将任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员工在时刻T发生的事件在“网格-要素-时间”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精准展现出来,从时空的角度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将无序、缺少关联的风险数据有序化,使其更具有价值,为个性化的风险评估、精准化的风险应对提供建模支撑,辅助实现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精细化管理。(2)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将车务系统单一网格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充分考虑不同时空框架下每个网格中单一要素风险事件致灾因子间的动态耦合变化特征,通过个性化的致灾因子赋值模型对致灾因子赋值求解并将其作为风险参数计算的输入,利用“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求解风险事件的量级,解决了以往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参数考虑不周全、风险量级量化分析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个性化、精准化评估。(3)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该模型将网格化管理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原理相结合,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时间、空间、动态信息流特性,模型以致灾因子作为桥梁,将传统的系统虚拟仿真边界确定变为精准网格界定,通过完善网格要素风险事件应对策略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提升了车务系统网格要素风险事件的仿真效果;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致灾因子应对策略清单,实现了风险事件致灾因子应对策略的快速提取,缩短了响应时间;通过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风险应对效果能及时得到反馈,推动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闭环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

二、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应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语
引言
第一章 网络直播与网络直播平台概论
    第一节 网络直播
        一、网络直播的定义和类型
        二、网络直播的兴起和发展态势
        三、网络直播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
        四、网络直播中的着作权侵权行为
    第二节 网络直播平台
        一、网络直播平台概述
        二、网络直播平台的经营模式
    第三节 网络直播平台在着作权法上的法律性质
        一、网络着作权领域的法律主体概述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和类型
        三、网络直播平台的法律性质探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现行规范渊源——美国模式
    第一节 美国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着作权直接侵权理论
        二、着作权间接侵权理论
        三、网络着作权间接侵权理论
    第二节 美国模式的形成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第三节 美国模式的制度载体
        一、DMCA的规则体系和主要内容
        二、美国模式的制度机理
        三、美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版权侵权的司法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本土规范基础——中国模式
    第一节 立法上的移植和发展
        一、早期立法
        二、《信网权条例》对美国模式的借鉴
        三、中国模式的形成
        四、中国模式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理论建构和规则体系
        一、主体范围和权利客体的扩大
        二、形式上与传统民法理论相兼容
        三、过错认定规则的发展
        四、必要措施理论
    第三节 新型案例对中国模式的影响
        一、“阿里云”案
        二、“阿鲁克”案
        三、“微信小程序”案
        四、影响综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运行现状、困境及成因
    第一节 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运行的应然逻辑
        一、法律适用规则
        二、侵权责任认定规则
    第二节 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司法实践
        一、“爱奇艺诉YYHD”案和“爱奇艺诉虎牙”案
        二、“新浪诉虎牙”案
        三、司法实践综述
    第三节 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困境
        一、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区分困境
        二、过错认定规则的困境
        三、“通知-必要措施”规则的失灵
    第四节 成因之一——美国模式的制度基因局限性
        一、成立条件方面的局限性
        二、“通知-删除”规则须有实施的可能性
        三、过度减轻网络服务提供者义务
    第五节 成因之二——中国模式的自身建构局限性
        一、根本成因:对免责条件的僵化改造
        二、直接成因:“通知-必要措施”规则的滥用
        三、消极成因:替代责任的缺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塑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模式之反思
        一、对中国模式的总体评价
        二、改造中国模式的路径探索
        三、放弃美国模式制度样板
    第二节 新视野下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制度
        一、安全保障义务基础理论
        二、将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制度纳入安全保障义务制度
    第三节 安全保障义务下的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
        一、义务来源
        二、注意义务的内容
        三、责任承担方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大型燃煤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不同容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问题及应对措施
    2.1 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1.1 结焦
        2.1.2 外置床再热器壁温温差大
        2.1.3 风道燃烧器多次烧毁
        2.1.4 达不到超低排放指标
        2.1.5 热排渣损失大
    2.2 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2.1 返料器返料不畅并振动
        2.2.2 空预器积灰进而垮灰
        2.2.3 炉膛受热面管屏前后排管壁温差大
        2.2.4 床下风道燃烧器点火困难,需依赖床上油枪点火
        2.2.5 一次风、二次风风量测量不准
    2.3 300 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3.1 防磨防爆
        2.3.2 锅炉下部床温偏高且炉膛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2.3.3 锅炉排烟温度高
        2.3.4 飞灰中Ca O含量高导致飞灰迸裂
        2.3.5 采用低氧量运行控制NOx排放后,飞灰底渣中可燃物超标
    2.4 200 MW以下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5 小结
3 结语

(3)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研究进展
        1.2.2 国外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基于事理图谱的事件演变研究进展
        1.2.4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知识图谱理论
    2.2 事理图谱理论
    2.3 5W理论
    2.4 演化博弈理论
    2.5 自然语言处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基本内容
    3.1 重大突发事件内涵与分类
        3.1.1 重大突发事件内涵
        3.1.2 重大突发事件分类
        3.1.3 重大突发事件特征
    3.2 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构成要素及关系
        3.2.1 事件演变的构成要素
        3.2.2 事件构成要素的关联关系
    3.3 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
        3.3.1 演变机理内涵
        3.3.2 演变机理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大突发事件的主体行为演变
    4.1 问题描述
    4.2 事件主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4.2.1 博弈主体分析
        4.2.2 博弈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假设与模型构建
        4.3.1 模型假设
        4.3.2 模型构建
        4.3.3 均衡点与稳定性分析
    4.4 模拟仿真分析
        4.4.1 重大突发事件热度影响下的主体行为演化路径
        4.4.2 负面影响持续恶化情景下主体行为演化路径
        4.4.3 政府介入采取奖惩机制情景下主体行为演化路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演变
    5.1 舆情信息演变概述
        5.1.1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
        5.1.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
    5.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理论模型构建
        5.2.1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构建框架模型
        5.2.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技术架构
    5.3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
        5.3.1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本体构建
        5.3.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
    5.4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数据层构建
        5.4.1 数据源选取及采集
        5.4.2 数据预处理
    5.5 基于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的舆情演变分析
        5.5.1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的时序演变分析
        5.5.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传播路径结构解析
        5.5.3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内容分析
        5.5.4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评论话题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
    6.1 重大突发事件的事理图谱研究范式
        6.1.1 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内涵
        6.1.2 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构建的逻辑模型
        6.1.3 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的事理挖掘流程
    6.2 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构建
        6.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6.2.2 事理图谱构建流程
    6.3 重大突发事件抽象事理图谱构建
        6.3.1 事件泛化
        6.3.2 公共卫生事件抽象事理图谱
        6.3.3 事件知识存储
    6.4 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分析
        6.4.1 因果事件提取
        6.4.2 事件的因果逻辑知识分析
        6.4.3 事件演变的传导路径挖掘
        6.4.4 事件演变的动因剖析
    6.5 重大突发事件的动态演变
        6.5.1 事件演变的动力学流图构建
        6.5.2 仿真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事件演变机理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7.1 基于事件演变机理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概述
        7.1.1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时代背景
        7.1.2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目标
        7.1.3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特征
    7.2 基于事件演变机理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思路及过程
        7.2.1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思路
        7.2.2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过程
    7.3 重大突发事件主体管理策略
        7.3.1 重大突发事件的参与用户管理
        7.3.2 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平台管理
        7.3.3 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府管理
    7.4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治理研究
        7.4.1 事件舆情信息治理问题的提出
        7.4.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治理对策
    7.5 重大突发事件管控模型构建
        7.5.1 重大突发事件管控的重大意义
        7.5.2 重大突发事件管控面临的挑战
        7.5.3 重大突发事件的管控模型
        7.5.4 重大突发事件管控模型功能
    7.6 本章小节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双碳背景下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定性研究方法
        1.3.2 定量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4.1 气候投融资发展评价与政策绩效
        1.4.2 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发展与演进
        1.4.3 气候投融资政策需求与设计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气候投融资
        2.1.2 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
        2.1.3 面向低碳转型的气候投融资政策
    2.2 气候投融资的内涵、测度和影响
        2.2.1 气候投融资的内涵与概念演进
        2.2.2 气候投融资的理论基础
        2.2.3 气候投融资的管理
        2.2.4 气候投融资的影响
    2.3 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
        2.3.1 气候投融资“自上而下”发展模式
        2.3.2 气候投融资“自下而上”发展模式
    2.4 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发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候投融资发展与评价研究
    3.1 理论基础
        3.1.1 气候投融资发展动因
        3.1.2 气候投融资发展评价
    3.2 研究方法
        3.2.1 气候投融资政策评估
        3.2.2 气候投融资活动问卷调研
    3.3 气候投融资发展动因分析
        3.3.1 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现状
        3.3.2 金融机构绿色(气候)金融产品和服务现状调研
        3.3.3 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管理
        3.3.4 金融机构气候信息披露
        3.3.5 研究结论
    3.4 气候投融资发展评价分析
        3.4.1 数据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3.4.2 计量模型和估计
        3.4.3 假设检验
        3.4.4 模型结果分析
        3.4.5 稳健性检验
        3.4.6 实证结论
第4章 气候投融资政策发展与演进
    4.1 气候投融资政策的演进和研究现状
        4.1.1 国外气候投融资政策的研究现状
        4.1.2 国内气候投融资政策的研究现状
    4.2 国际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发展现状
        4.2.1 气候谈判下的资金机制
        4.2.2 国际气候投融资体系现状
        4.2.3 国际气候投融资政策评估制度
    4.3 国内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现状概述
        4.3.1 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发展现状
        4.3.2 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发展现状
        4.3.3 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的管理体制
    4.4 国内外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的经验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碳背景下气候投融资政策需求与设计
    5.1 总体政策需求
        5.1.1 气候投融资政策需求量化分析
        5.1.2 规范气候投融资准入的政策需求
        5.1.3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政策需求
        5.1.4 气候投融资市场发展的政策需求
        5.1.5 完善气候信息的政策需求
        5.1.6 强化协同机制的政策需求
    5.2 政策体系建设路径
        5.2.1 基于准入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2 基于绩效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3 基于激励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4 基于市场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5 基于信息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6 基于协同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路径优化
    5.3 监督评价体系
        5.3.1 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评价思路
        5.3.2 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评价的方法
        5.3.3 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评价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加强气候投融资准入机制政策保障
        6.2.2 强化气候投融资政策绩效和激励机制管理
        6.2.3 优化气候投融资政策市场机制建设
        6.2.4 完善气候投融资政策信息机制设计
        6.2.5 打造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协同效应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气候投融资金融机构与能源企业领导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附录二: 调研问卷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5)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理论研究
        1.3.2 国内外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理论
        2.1.1 工程咨询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
        2.1.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
    2.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识别与评估理论
        2.2.1 风险识别理论
        2.2.2 风险评估理论
    2.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评估研究方法
        2.3.1 直觉模糊集风险因素排序法
        2.3.2 贝叶斯网络项目风险评估法
        2.3.3 风险矩阵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WBS-风险源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识别
    3.1 确定风险识别的对象
    3.2 基于WBS-风险源的风险因素识别
        3.2.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WBS工作结构分解
        3.2.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源识别
        3.2.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WBS-风险源的风险因素识别
    3.3 建立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因素识别清单
    3.4 根据风险清单确定风险递阶层次作用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项目风险评估及应对
    4.1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咨询风险因素排序
        4.1.1 基于犹豫度的语义信息转换
        4.1.2 利用直觉模糊熵确定准则权重
        4.1.3 利用犹豫度与相似度确定专家权重
        4.1.4 利用集结算子确定各风险因素直觉模糊集
        4.1.5 根据直觉模糊集得分函数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排序
    4.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项目风险评估
        4.2.1 基于故障树构造贝叶斯网络结构
        4.2.2 贝叶斯网络结构参数的确定
        4.2.3 贝叶斯网络推理
    4.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应对
        4.3.1 风险应对概述
        4.3.2 风险应对措施
        4.3.3 风险应对流程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
    5.1 项目概况
    5.2 H市某文化中心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因素排序
        5.2.1 构建H市某文化中心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层次结构
        5.2.2 专家语义信息转化
        5.2.3 确定评价准则权重
        5.2.4 确定专家权重
        5.2.5 确定得分函数
    5.3 H市某文化中心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项目风险评估
        5.3.1 确定根节点先验概率
        5.3.2 确定非根节点条件概率
        5.3.3 因果推理
        5.3.4 诊断推理
        5.3.5 重要度分析及确定关键致险因素
    5.4 H市某文化中心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应对
        5.4.1 风险应对总体措施
        5.4.2 风险应对具体措施
        5.4.3 风险应对措施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基于直觉模糊集的风险因素排序问卷
    2.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根节点发生概率问卷
    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非根节点发生概率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1.2.1 施工质量风险管理范畴
        1.2.2 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2 基本框架
2 S高校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S高校G项目概况
        2.1.1 S高校G项目基本情况
        2.1.2 G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组织与流程
    2.2 S高校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 S高校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现状调查
        2.2.2 S高校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2.3 S高校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识别研究
    3.1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初步辨识
        3.1.1 基于文献分析的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识别
        3.1.2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确认
    3.2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发掘
        3.2.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3.2.2 项目分析与风险因素筛选
        3.2.3 因子分析
        3.2.4 信度与效度分析
    3.3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权重确定
        3.3.1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主观权重确定
        3.3.2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客观权重确定
        3.3.3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综合权重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研究
    4.1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评价标准设计
        4.1.1 基于四维特性的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评价体系构建
        4.1.2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等级划分
    4.2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等级评价模型构建
        4.2.1 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等级经典域及节域确定
        4.2.2 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评价值与风险等级的贴近度函数建立
        4.2.3 G项目施工各阶段与整体风险等级评定模型建立
    4.3 S高校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评价
        4.3.1 G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综合评价值确定
        4.3.2 G项目施工各阶段质量风险等级评定
        4.3.3 G项目整体施工质量风险等级评定
    4.4 本章小结
5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应对与监控研究
    5.1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应对措施
        5.1.1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质量风险应对措施
        5.1.2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实施阶段质量风险应对措施
        5.1.3 S高校G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质量风险应对措施
    5.2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监控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与成果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认可度调查问卷

(8)基于PPRR理论的城市内涝应急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区域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内涝应急管理模型
    2.1 系统动力学方法
        2.1.1 系统动力学发展
        2.1.2 系统的内部结构
        2.1.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成
        2.1.4 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
    2.2 城市内涝多维情景演化
        2.2.1 情景演变路径分析
        2.2.2 多维情景的熵结构
    2.3 模型的总体结构
        2.3.1 建立模型目的
        2.3.2 事前准备子系统因果图
        2.3.3 事中处理子系统因果图
        2.3.4 事后处置子系统因果图
    2.4 应急管理模型的构建
        2.4.1 主观权重的计算
        2.4.2 客观权重的修正
        2.4.3 模型方程的建立
        2.4.4 系统模型的建立
        2.4.5 系统模型的检验
    2.5 仿真应用
        2.5.1 假设条件设置
        2.5.2 参数确定与变量赋值
        2.5.3 模拟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案例推理的城市内涝应对方案优选
    3.1 基于PSR的指标体系构建
        3.1.1 PSR框架的主要内涵
        3.1.2 PSR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构建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库
    3.3 CBR在城市内涝应对方案中的实现
        3.3.1 案例推理的基本思想
        3.3.2 案例推理的基本流程
    3.4 实例应用
        3.4.1 计算指标权重
        3.4.2 案例推理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内涝应急管理平台的建立
    4.1 PPRR理论框架的建立
        4.1.1 预防阶段
        4.1.2 准备阶段
        4.1.3 响应阶段
        4.1.4 恢复阶段
    4.2 应急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4.2.1 平台架构
        4.2.2 功能模块
        4.2.3 关键技术
    4.3 平台应用
        4.3.1 应急管理预防阶段
        4.3.2 应急管理准备阶段
        4.3.3 应急管理响应阶段
        4.3.4 应急管理恢复阶段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攻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前言
第一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问题
    一、国际投资与其环境效应问题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问题
    三、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的法律逻辑分析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律制度
    一、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和案例
    二、投资国关于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三、东道国关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四、投资国与东道国双边投资协定之法律协调
第三节 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及其问题
    一、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介绍
    二、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的问题
第二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与预防原则
        一、预防原则之概述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国家预防责任之体现
        三、中国境外投资中预防责任之体现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国家预防责任
        一、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
        二、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四、中国境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三节 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相关之国家预防责任
        一、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
        二、各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三、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四、中国境外投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四节 国际投资协定环境条款中国家预防责任
        一、国际投资协定之环境条款
        二、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现状
        三、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完善
第三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一、传统国家责任理论
        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致国家责任
        三、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之具体构成要件分析
        四、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分析和完善建议
    第二节 私人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一、域外私人行为之国家归责
        二、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第四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
        一、国家责任的主要形式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相关国家责任的形式
    第二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一、跨界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三、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损失分担机制之完善
    第三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之免责情形
        一、同意或重大过错
        二、不可抗力
        三、危难和危急情形
        四、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和适当措施
第五章 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第一节 核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一、核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二、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责任分析
        三、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二节 航天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一、航天领域事故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二、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三、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三节 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一、石油产业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二、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赔偿责任分析
        三、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人员因素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1.1.2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与挑战
        1.1.3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自身独特性
        1.1.4 风险理论、“网格化”管理等的实践应用
        1.1.5 问题提出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论文资助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安全行为风险相关概念研究
        2.1.1 安全行为相关概念
        2.1.2 风险、致灾因子、隐患和事故概念
        2.1.3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流程
    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综述
        2.2.1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2.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2.3 安全行为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2.3.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3.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3.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4 安全行为风险应对研究综述
        2.4.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4.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4.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5 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2.5.1 网格化管理基本概念及特点
        2.5.2 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2.5.3 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应用
        2.5.4 车务系统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2.6 本章小结
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理的网格化
    3.1 车务系统安全生产的特殊性
    3.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特性
        3.2.1 异质性
        3.2.2 不确定性
        3.2.3 耦合性
    3.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3.3.1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定义与内涵
        3.3.2 车务系统网格的定义、划分方法及编码
        3.3.3 网格要素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4 网格事件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5 车务系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3.4 本章小结
4 单个网格的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4.1.1 应用场景描述
        4.1.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评估模型架构
    4.2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
        4.2.1 现有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存在的不足
        4.2.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分类及标准化识别
        4.2.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致灾因子赋值模型
    4.3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三维风险分析
        4.3.1 二维风险矩阵存在的不足
        4.3.2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思路
        4.3.3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
        4.3.4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4.3.5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大小计算
    4.4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价
        4.4.1 划分风险控制等级
        4.4.2 建立风险接受准则
        4.4.3 明确风险应对方式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构建
    5.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5.1.1 应用场景与问题描述
        5.1.2 解决思路与建模流程
    5.2 模型结构分析
        5.2.1 确定系统边界
        5.2.2 绘制因果回路图
        5.2.3 建立系统流量图
    5.3 模型建立与检验
        5.3.1 确定模型方程式
        5.3.2 变量权重赋值
        5.3.3 初始值确定
        5.3.4 模型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背景介绍
    6.2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事件分析
    6.3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量级评价
    6.4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应对策略仿真分析
    6.5 模型在车务系统现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应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直播平台着作权侵权制度研究[D]. 姚震. 中国政法大学, 2021
  • [2]大型燃煤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问题及应对措施[J]. 于斌,董岩峰,李文军,赵喜峰,牛刚,高生虎,赵敏,姚宣,罗天赐. 能源科技, 2021(05)
  • [3]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D]. 刘雅姝. 吉林大学, 2021(01)
  • [4]双碳背景下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发展研究[D]. 丁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
  • [5]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D]. 许浩. 浙江大学, 2021(02)
  • [6]S高校G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 王逸星.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7]WW公司车载显示控制器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 王云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8]基于PPRR理论的城市内涝应急管理平台研究[D]. 李雯.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9]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D]. 贾辉. 中国政法大学, 2021(11)
  • [10]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D]. 张华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针对重大问题采取行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