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新课标:重在增强和培养"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冯清生[1](2021)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文中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新课标落地的重要路径,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要彰显特色,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的资源,挖掘适合的乡土资源,围绕议题组织课堂教学;也可到校外围绕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大课堂开设校本课程、开展时事教育活动。把课内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有效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范婷婷[2](2021)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曹敏[3](2021)在《高中文言文专题教学研究》文中认为
韩蓉[4](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品德教育的教学实践》文中指出青少年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建设,都有着极大影响。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好科学品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是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在基础课程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理想的德育教育模式。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科技、社会和人类认识自然以及思维方式方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的发展及其科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适合进行科学品德教育。作为新时代基础物理学科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其灵活地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朴实的价值观、豁达的人生观,为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科学品德渗透教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把握好“度”和“质”的问题,过而不及和滥竽充数的渗透都是不对的。本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学评价与测量等研究方法。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和现状,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既具有相关的理论意义又对一线教学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在概念界定部分重点辨析了科学品德和科学素养等相关概念,明确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品德教育就是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以及对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STSE)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更好了解高中生的科学品德相关情况,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在实习中学发放并回收,统计结果并加以分析。接着结合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有关教育教学原理以及问卷分析结果,给出了在高中物理学科中渗透科学品德教育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分别以概念课、规律课和实验课几类课型为案例,挖掘相关物理内容的科学品德教育素材,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实习学校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的两个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践,最后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定性的评价和反思。期望对基础物理一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智艳[5](2021)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康中国”是我国注重国民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凸显健康重要性的战略表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推动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政治理论保障,它是新形势下实施“健康中国”的具体体现。田径运动是各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可以反映人体活动的基本能力,因此,田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启思,就田径教学的特点,依据指标选取的原则和影响因素,结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研究,进一步明确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和指标权重,以此来构建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新形势下建设“健康中国”,推进“体育强国”,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培养田径后备教学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结合国家政策文件、文献内容、教材理论知识以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健康中国”背景下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健康中国”背景下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评价体系,体系共有准则层、因子层和指标层三个维度,准则层共有2个指标、因子层共有6个指标、指标层共有25个指标。其具体指标和权重如下,准则层2个指标分别为:学习过程(0.6667)、教学过程(0.3333);因子层6个指标分别为:学习态度(0.3970)、教学能力(0.2100)、合作与交往(0.1843)、考核评价(0.0855)、训练竞赛能力(0.0728)、社会适应能力(0.0505);指标层25个指标分别为:课堂表现(0.176)、田径运动意识(0.1538)、合作精神(0.1229)、出勤率(0.0672)、交往意识(0.0614)、组织教学能力(0.0507)、教学方法运用(0.0436)、运动技能掌握(0.0416)、理论知识掌握(0.0372)、讲解示范能力(0.0243)、训练过程实施(0.024)、教学效果反馈(0.0234)、课堂负荷安排(0.0223)、正确的师生观(0.0191)、教学内容设置(0.0178)、教学态度(0.0176)、现代教育理念(0.0166)、竞赛组织能力(0.0159)、竞赛裁判能力(0.012)、训练计划制定(0.0105)、训练效果评价(0.0105)、教师备课情况(0.0103)、体育与思政融合能力(0.0086)、学习进步程度(0.0067)、心理抗压能力(0.0061)。(2)因子层“社会适应能力”下的指标层中“现代教育理念”权重值为0.0166,排在该指标层级中的第二位,体现为“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田径教学理念,这是在构建田径教学评价体系时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是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具体表现。
刘桐宇[6](2021)在《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新教材从按“文体”组织单元的做法变成了按“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学习,增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作品人文精神的挖掘,忽视根据文体特征进行知识性学习的教学,致使一些高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缺乏辨体能力,阅读时不以文体特征作为依据就直接进行文本分析;写作时文体混乱的情况时有出现……文体教学弱化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论文的第一部分阐述了高中语文中文体教学的必要性。新课标的正确理解、实施以及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认识到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文体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该部分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现状,笔者深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一线,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并且叙述了缺乏文体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阐明了文体教学的必要性。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教学的实施策略。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及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分别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阅读中常见文体的学习进行了学情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诗歌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古典诗歌应把握韵律、意象和意境;现代诗歌应把握关键词句和思想情感;散文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应按照写作内容的不同分类展开,注重揣摩语言,并理清文本线索;小说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应着重把握人物形象、叙述形式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应从戏剧冲突、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三处着手。教师根据文本的文体特征,取舍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阅读教学更加高效。论文的第三部分阐述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体教学的实施策略。分别对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三种写作中常见文体的学习进行了学情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记叙文文体的写作,应根据记叙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文体训练,同时也要注重记叙性随笔的重要性;议论文文体的写作,教师需引导学生把握“三要素”,分阶段、有步骤地展开写作训练,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应用文文体的写作,主要是向学生明确基本格式,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开展写作训练,同时应用文语言训练也必不可少。教师应依据每种文体的写作侧重点的不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写作教学任务,让学生的写作有体可循。本文紧密联系学情、教材,为高中语文文体教学提出了可行性策略,对提升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庞平[7](2021)在《TBL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部2019年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使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全国掀起了高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上要进行创新,要及时的调整教师教育观念,改进自己传授知识的模式。我国小学义务教育教学模式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使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T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以自立互助团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则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提高,有利于知识储备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团结合作精神的塑造。笔者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T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价值,将TBL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进行探索研究。全文核心部分共有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理论概述。阐述“TBL教学模式”内涵、特征、理论依据及其要素和实施过程,分析TBL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第二章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根据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相关分析。第三章TBL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别从小组组建、课堂设计、评价规则进行细则阐述。第四章TBL教学案例分析。笔者通过分析案例深入探究其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可行性。第五章TBL教学模式的实用注意点,笔者通过调查及实践明确了TBL教学模式的问题,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思路。TBL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习者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中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师生互动等多个项目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高效性,也为教师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笔者明确了TBL教学模式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及思路。
李文英[8](2020)在《高中历史课堂深度教学实施的研究》文中提出现实和虚拟变幻交杂的信息环境促使着教育朝向更深层次的转型。近年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借鉴了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育研究的成果,在教学方式上提出了深度教学、深度学习的建议,为一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指引了新的道路。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集中体现为五大核心素养,每个核心素养又有不同的水平层次划分。核心素养目标中的水平二以上的层次,都是高层次的目标,需要用深度教学的方式落实。鉴于前人对深度教学的研究成果,笔者结合调查访谈的结果,分析当前教学现状与问题,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思考历史深度教学的对策,为实施深度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做出一点努力。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介绍研究缘由;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界定相关概念;介绍研究方法及意义;阐述本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深度教学的目标要求与理论基础。一方面,笔者从深度教学与学生学习主动性、思维训练以及迁移能力三方面,阐述深度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笔者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和范例教学理论,探讨深度教学实施的可能性。第三部分是对当前深度教学的相关调查及分析。通过对部分教师的问卷和访谈整理,初步了解当前高中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分析教学现状和问题,期望提出可有效实施的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第四部分是对策研究。在分析调查了结果之后,笔者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首先,结合相关理论和现状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其次,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从确定教学内容程度的依据;课程内容的整合;核心问题的定位;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材料的选择五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系统论述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准备策略。最后,在课堂实施时,提出高中历史课堂实施深度教学的五种策略:情境问题教学法;关系探究法;对话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活动法;开展体验式活动。最后是结语,主要论述了笔者对历史深度教学的体会和反思。
马钰斐[9](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单元教学是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益,使语文教学跨越学科界限进行交流与联系,能有效防止知识的细碎化,语文学习的零散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两个关键词,一是核心素养,二是学习任务群,这代表着高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时代。单元教学在顺应新时代背景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诉求中重新焕发生机,新课标背景下的单元教学立足于完善学习任务群实施体系,梳理与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教学回归本质,更高效地使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实际的问卷、访谈调查和课堂观察后,发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单元教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对“单元教学”的理论理解片面陈旧、掌握不好课内和课外之间的比重、忽视学生内在需求、单元教学的评价系统不完善、课外延伸部分缺乏监督;学生“被迫”参与感强、对单元教学的学习成果缺乏应用。为了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托,为当前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策略,教师理论知识与政策解读两手抓、积极组建教学团队、加强对单元教学的认识与认可、完善单元教学设计、优化单元教学评价、建立课后监督体系、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培养课外拓展意识与自学能力。这些策略有利于突显单元教学特色,提高学生整体感受能力与思维拓展水平,在现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文字并运用,唤醒语文学科活力。
钱婉君[10](2020)在《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温儒敏,当代着名的文学史家、教育家。自投身于语文教育事业以来,温儒敏始终强调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阅读教学理论主张丰富了我国阅读教学理论成果,为学校有效实施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与指导。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温儒敏相关文献,系统梳理温儒敏的阅读教学观,并分析其对当代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首先介绍了温儒敏的学习、从教与实践经历,分析了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的形成因素。其次阐述了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的核心理念,明确语文与阅读、阅读与阅读兴趣、语文教师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再次系统梳理了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的内容体系,包括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以及阅读评价等内容。在阅读教学基本目的方面,从“培养能力”和“养性”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在阅读教学基本内容方面,阐述了他对阅读教学的阅读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看法;在阅读教学基本方法方面,分析了他提出的分级阅读教学法和“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在阅读评价方面,从评价维度和评价方式两个角度展开论述。最后基于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的基本目的、内容、方法与阅读评价分析了其对当代中小学阅读教学的启示。随着“统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温儒敏作为教材总主编,其阅读教学观对以“统编本”语文教材为主要依托的中小学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目的方面,应树立“成绩”与“发展”并行的教学目的观;在阅读教学内容方面,应平衡课内外阅读的地位,落实阅读方法的教授;在阅读教学方法方面,应充分发挥“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作用,以“统编本”教材为载体,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在阅读教学评价方面,应强化阅读评价意识,构建完善成熟的阅读评价体系。
二、实施新课标:重在增强和培养"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新课标:重在增强和培养"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学习者需求,围绕议题在课堂中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 |
1.关注学生现实需求,对教学内容做整体设计。 |
2.考虑学生学力水平,设计有思维层次的教学议题。 |
3.合理挖掘乡土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
二、基于学科任务,开展主题式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
1.综合考虑思想政治学科内容与校园周边实际确定社会实践活动主题。 |
2.基于学科任务,统一组织学生到校外实地开展调研活动。 |
3.着眼学生发展,建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机制。 |
三、课内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凸显活动型学科课程综合性 |
1.把校外活动相关资源引入课内,以实践支撑理论学习。 |
2.把课内活动延展到课外,将学科任务嵌入社会生活。 |
四、综合利用校内各类资源,丰富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样态 |
1.发挥本校教师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
2.以育人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时事政治教育活动。 |
(4)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品德教育的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行动研究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品德 |
2.2 科学品德 |
2.3 科学素养 |
2.4 科学品德教育 |
第3章 高中物理学科中科学品德的含义与内容 |
3.1 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
3.2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
3.3 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品德包含的内容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品德状况的调研分析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3 调查对象 |
4.4 调查实施 |
4.5 调查结果分析 |
4.6 调查的研究结论 |
第5章 渗透科学品德教育的高中物理教学原则与策略 |
5.1 渗透科学品德教育的高中物理教学原则 |
5.1.1 渗透性原则 |
5.1.2 感悟性原则 |
5.1.3 终身性原则 |
5.2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品德教育的教学策略 |
5.2.1 钻研教材,科学利用物理学史渗透科学品德 |
5.2.2 注重实验教学,多角度培养学生科学品德 |
5.2.3 联系实际,科学运用STSE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
5.2.4 放眼教材之外,运用开放型素材培养学生全方位科学品德 |
5.2.5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科学品德教育氛围 |
第6章 渗透科学品德教育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
6.1 《自由落体运动及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教学设计 |
6.2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健康中国”背景下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田径 |
2.1.2 田径教学 |
2.1.3 教学评价 |
2.1.4 评价指标体系 |
2.2 相关研究动态 |
2.2.1 国内研究动态 |
2.2.2 国外研究动态 |
2.3 研究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德尔菲法 |
3.2.4 层次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评价体系指标的初步选取 |
4.1.1 田径教学评价体系初步选取指标的原则 |
4.1.2 田径教学评价体系初步选取指标的影响因素 |
4.1.3 田径教学评价体系初步选取指标的确定 |
4.2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
4.2.1 评价指标的解读 |
4.2.2 专家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2.3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结果与分析 |
4.2.4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结果与分析 |
4.2.5 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最终构建 |
4.3 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3.2 计算体系指标权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文体 |
(二)文体意识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文体教学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
2.文体教学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
四、研究成果综述 |
(一)高中语文阅读文体教学 |
1.诗歌的文体教学 |
2.散文的文体教学 |
3.小说的文体教学 |
4.戏剧的文体教学 |
(二)高中语文写作文体教学 |
1.记叙文的文体教学 |
2.议论文的文体教学 |
3.应用文的文体教学 |
第一章 高中语文中文体教学的必要性 |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程改革的需要 |
一、正确理解和实施新课标的要求 |
二、高中语文教学深入改革的需要 |
第二节 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现状 |
一、教材的编写与文体教学 |
二、高中语文中文体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三节 高中语文文体教学弱化的不良影响 |
一、阅读文体教学弱化的不良影响 |
二、写作文体教学弱化的不良影响 |
第二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诗歌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
一、古典诗歌 |
二、现代诗歌 |
第二节 散文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
一、散文文体教学的分类展开 |
二、揣摩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情怀 |
三、理清文本线索,体味“神”之不散 |
第三节 小说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
一、在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中品析人物形象 |
二、关注小说的叙述形式 |
三、鉴赏小说不同的语言风格 |
第四节 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
一、把握戏剧核心——冲突 |
二、深入剖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
三、仔细揣摩戏剧中的人物语言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记叙文文体的写作教学 |
一、根据记叙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文体训练 |
二、重视记叙性随笔写作,逐渐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
第二节 议论文文体的写作教学 |
一、理解议论文本质,明晰“三要素”关系 |
二、分阶段展开议论文写作训练 |
三、重视逻辑思维训练,提升文章层次 |
第三节 应用文文体的写作教学 |
一、明确常用应用文基本格式要求 |
二、创设情境,开展写作训练 |
三、进行应用文语言专项训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现状调查(学生卷) |
附录2: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卷) |
后记 |
(7)TBL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TBL教学模式概述 |
第一节 TBL教学模式的概念 |
第二节 T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TBL的应用可行性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三章 TBL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一节 TBL教学模式的课前组建 |
第二节 TBL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 |
第三节 TBL教学模式的课后评价 |
第四章 TBL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
第一节 TBL教学模式——案例1 及分析 |
第二节 TBL教学模式——案例2 及分析 |
第五章 TBL教学模式的实用注意点 |
第一节 T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TBL 教学模式的完善思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 |
附录二:《太阳》教学设计 |
附录三: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教师卷) |
附录四:小学语文TBL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学生卷) |
致谢 |
(8)高中历史课堂深度教学实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要求 |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
3.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要求 |
(二)国内外深度教学的研究综述 |
1.国外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
2.国内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1.深度教学 |
2.深度学习 |
3.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
(四)研究方法与意义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意义 |
(五)创新之处 |
二、深度教学的目标要求与理论基础 |
(一)目标要求 |
1.积极主动的体验教学 |
2.注重高阶思维训练 |
3.培养迁移能力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教育目标分类学 |
3.范例教学理论 |
三、当前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解析 |
(一)当前深度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
1.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2.对教师的访谈与分析 |
(二)当前深度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
1.大班教学、考试压力影响深度教学的开展 |
2.历史教学目标指向浅层次学习,具有重复性,新意不足 |
3.关注核心素养内容,忽视具体的实施建议 |
四、高中历史课堂实施深度教学的对策 |
(一)对教师开展深度教学的建议 |
1.深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
2.改进史料教学的总结评价模式,运用事实型材料进行史料教学 |
3.转变思维方式,使用复杂思维思考教学问题 |
(二)课前准备策略 |
1.慎思笃行,确定教学内容程度的依据 |
2.响应改革倡导,合理整合课程内容 |
3.定位核心问题 |
4.细化教学目标,引领精准深度教学 |
5.恰当选择教学材料 |
(三)课堂实施策略 |
1.创设情境,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 |
2.注重对历史时代关系的探究,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
3.采用对话教学,学会追问,探究学生认知水平 |
4.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5.开展体验式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考察学习迁移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深度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教师开展深度教学现状和认识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的研究缘起 |
1.1.1 新时代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1.2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与新课标的实施要求 |
1.1.3 单元教学能够积极应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问题 |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选题的研究现状 |
1.3.1 关于新课标的研究现状 |
1.3.2 单元教学研究现状 |
1.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1.4.1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1.5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问卷调查及访谈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2.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教材分析 |
2.1.1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特点 |
2.1.2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内部组织特点 |
2.2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2.2.1 调查目的 |
2.2.2 调查对象 |
2.2.3 调查内容 |
2.3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的现状分析 |
2.3.1 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分析 |
2.3.2 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分析 |
2.4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
2.4.1 教师层面 |
2.4.2 学生层面 |
3.新课标背景下改进单元教学的措施 |
3.1 从教师层面来改进单元教学 |
3.1.1 理论知识与政策解读两手抓 |
3.1.2 积极组建教学团队 |
3.1.3 加强对单元教学的认识与认可 |
3.1.4 完善单元教学设计 |
3.1.5 优化单元教学评价 |
3.1.6 建立课后监督体系 |
3.1.7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
3.2 从学生层面来改进单元教学 |
3.2.1 树立课外拓展意识 |
3.2.2 培养自学能力 |
4.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从经典诗词中发现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
[设计背景] |
[学习目标] |
[单元教学实施] |
[单元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高中语文单元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4:学生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目的与意义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 |
(二)论文选题的目的 |
(三)论文选题的意义 |
二、关于“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研究”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研究现状 |
(二)总体评价与研究趋势 |
三、本论文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本论文研究的重难点 |
(二)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的形成因素 |
一、阅读经验的积累:由阅读爱好者转向文学研究者与教育者 |
(一)蒙受基础教育启发:养成阅读爱好 |
(二)接受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奠定阅读教学研究基础 |
(三)投身文学教育事业:积累阅读教学经验 |
二、教育实践的积淀:致力课标、教材、教师的共同发展 |
(一)教育领导实践:召集修订语文课程标准 |
(二)主持编辑实践:编纂中小学语文教材 |
(三)讲学培训实践:培训一线语文教师 |
三、他人观念的学习:承前人之智,习同代之思 |
(一)传承前人的观念:叶圣陶阅读教学观 |
(二)学习同代学者的观念:钱理群阅读教学观 |
第二章 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的核心理念 |
一、阅读定位: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
(一)语文与阅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多读书” |
(二)树立“读书为要”的教学自觉 |
二、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
(一)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
三、语文教师:教师要做学生的“读书种子” |
第三章 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的内容体系 |
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 |
(一)着眼于“培养能力”的阅读目的 |
(二)着眼于“养性”的阅读目的 |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 |
(一)阅读内容 |
(二)教学内容 |
三、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
(一)纵向:分级阅读教学法 |
(二)横向:“三位一体”阅读教学 |
四、阅读教学的评价观 |
(一)立体的阅读评价维度 |
(二)灵活的阅读评价方式 |
第四章 温儒敏阅读教学观对当代中小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
一、阅读教学目的的启示:“成绩”与“发展”并行 |
(一)立足实际,实现学生的短期目标 |
(二)放眼未来,推动学生的长期发展 |
二、阅读教学内容的启示:平衡课内外阅读,重视教授阅读方法 |
(一)立足课内,放眼课外 |
(二)阅读教学要教授阅读方法 |
三、阅读教学方法的启示:以“统编本”教材为载体,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
(一)课内阅读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二)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引入课外阅读知识 |
(三)以课内阅读为基础拓展课外阅读 |
四、阅读评价的启示:强化评价意识,优化评价体系 |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评价意识 |
(二)优化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四、实施新课标:重在增强和培养"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 冯清生.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1(12)
- [2]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研究[D]. 范婷婷.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文言文专题教学研究[D]. 曹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品德教育的教学实践[D]. 韩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健康中国”背景下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D]. 安智艳. 山西大学, 2021
- [6]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研究[D]. 刘桐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TBL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D]. 庞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8]高中历史课堂深度教学实施的研究[D]. 李文英.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研究[D]. 马钰斐.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10]温儒敏阅读教学观研究[D]. 钱婉君. 江苏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