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2例婴儿型眼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瑞,陶蒙,苏帆,李月月,杨新吉[1](2021)在《博来霉素多点注射治疗眼眶前部静脉性血管畸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应用博来霉素(BLM)个性化多点局部注射治疗眼眶前部静脉性血管畸形(V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博来霉素注射治疗的眼眶前部血管畸形的患者共29例(29只眼)。结果本研究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0%,注射次数2~5次,平均3.4次。术后并发症少且症状较轻。结论博来霉素个性化多点局部注射治疗眼睑眶周血管畸形安全有效,可作为眼睑眶周皮肤血管畸形的一线治疗方式。
罗瑜琳,王曦琅,熊丹,李芬,谢琳辉,陶利娟[2](2020)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婴儿眼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婴儿眼部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06/2018-06在我院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眼部血管瘤患儿54例54眼,随访6mo以上,观察患儿血管瘤外观,通过血管瘤彩超或眼眶核磁共振评估血管瘤体积及瘤体变化,通过散瞳检影检测患眼散光度,并记录患儿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患儿51例51眼,治疗1wk后所有患儿眼部血管瘤均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变浅或质地变软。治疗后1、3、6mo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6%、98%,治愈率分别为25%、35%、67%。治疗前伴随眼部功能障碍的患儿,治疗后随着血管瘤体缩小,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及眼球突出逐渐改善并在停药时均表现为正常。治疗前,本组患儿检影验光确诊患眼散光者36眼,治疗前血管瘤体积为3254.00(2016.00,7600.00)mm3,停药时缩小至150.00(0.00,378.00)mm3(P<0.001);治疗前散光度数为2.25(1.00,3.50)D,停药时降低至0.75(0.50,1.44)D(P<0.001)。所有患儿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详尽评估患儿全身情况后,口服推荐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婴儿巨大眼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刘杉,史俊虎,杨俭伟,郝兰燕,王健民[3](2019)在《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应用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及眶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睑及眶周血管瘤患者23例,对其使用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对治疗注射后瘤体容积变化以及总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组总有效率达到100.0%,其中治愈率为47.8%,基本治愈26.1%,好转26.1%;治疗前平均体积为(3.58±0.24)cm3,治疗后为(0.60±0.1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较少,包括注射后一过性体温升高,注射局部肿胀,短时间内均可消退,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眼睑眶周血管瘤安全有效,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可多次重复进行,可作为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李琳琳[4](2016)在《唇部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队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和意义:婴儿血管瘤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婴儿血管瘤是一种特殊的血管生成,新的毛细血管来源于循环系统的干细胞,而不是普通的皮肤血管。婴儿血管瘤并非随意分布,因大小不同、发生部位,以及是否威胁功能而千变万化。婴儿血管瘤有两种主要类型;局限型血管瘤和节段型血管瘤。局限型血管瘤在空间上比较局限,而节段型血管瘤分布于一个具体的皮肤节段。节段型血管瘤的平均大小为局限型血管瘤的10倍,出现的时间也较早。节段型血管瘤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常需要治疗。大约41%婴儿血管瘤位于面部。面部血管瘤比其他部位的血管瘤更容易损坏容貌,形成瘢痕。甚至面部软组织变形可导致永久性损容。曾有研究认为面部婴儿血管瘤中有20.3%累及唇部。就唇部这一狭小面积来说,构成比已相当可观。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口周的血管瘤,这里的血管瘤长在面部主要位置,可能形成溃疡,导致喂养困难。唇部血管瘤经常发生溃疡,据文献报道,发生于下唇、颈部和会阴部的婴儿血管瘤比其他地方的更容易形成溃疡。目前已有研究眼周血管瘤和肢端血管瘤临床特点的文献。然而,唇部血管瘤也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生长规律和预后。但是,关于唇部血管瘤临床特点的研究还很少,对其生长规律、危害程度及预后等临床关键性问题认识还不充分,常常很难判断哪一种类型的唇部血管瘤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本研究旨在描述唇部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发展规律,观察临床特征与并发症的关联性,确定唇部血管瘤临床干预的时机。研究方法:我们收集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就诊、登记和随访的婴儿血管瘤患者。研究期限为2010年6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纳入研究的关键指标是婴儿血管瘤需累及唇红部位,而剔除仅累及口周而未累及唇红组织的婴儿血管瘤,同时要求纳入患者的婴儿血管瘤未被治疗过,以确保所有纳入对象为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血管瘤。唇部婴儿血管瘤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来诊断。确定为纳入对象后,将患者的临床信息逐一记录,并对病变部位拍照。总结分析以下信息:性别、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生育时母亲年龄、母亲不孕症病史,以及孕期特殊事件、家族史、患者有无其他疾病。我们分析唇部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包括出现婴儿血管瘤的年龄、生长速率、累及唇部的具体位置、全身有无其他部位累及、血管瘤为局限型还是节段型、唇部血管瘤大小以及溃疡出现情况。每一位纳入对象均需检查口腔黏膜。由于唇部或口周婴儿血管瘤可能伴有气道血管瘤或肝脏血管瘤,我们观察询问患者呼吸症状,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另外所有患者还进行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测量婴儿血管瘤采用“半球法”。测量范围包括位于唇部以及从唇部血管瘤延伸出至唇外及口腔黏膜的部分。用软尺测量婴儿血管瘤垂直方向的两条最大直径,相乘的结果为血管瘤的表面积,以cm2为单位。连续性变量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检验采用双尾,α=0.05。数据统计用软件IBM SPSS20完成。研究结果:在5年多的临床研究期限内,共登记观察421例各个部位的婴儿血管瘤患者,其中有46例(10.9%)唇部血管瘤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性别分布为男19例,女27例,男女比值约为2:3。患儿首次就诊时的年龄中位数为91天,其中75%的年龄小于136天。其中有10例早产儿,出生胎龄在32-36周范围内。平均出生体重为3.00kg(2.05至5.OOkg)。46例唇部婴儿血管瘤患者中,9例(20%)是低出生体重儿(定义为1.50-2.49kg),有33例(72%)患者出生体重正常(定义为≥2.50 kg 且≤4.00kg),还有4例(9%)为巨大儿(定义为>4.ookg)。患儿出生时母亲平均年龄为29岁(20岁至39岁不等),有4例母亲在35岁以上。婴儿血管瘤出现的年龄中位数为9天,范围从刚出生到60天不等。有11例(24%)患儿出生时即存在唇部血管瘤。在纳入的对象中,14例患儿在血管瘤出现至少4个月才来就诊。有3例上唇血管瘤的患儿在血管瘤出现之前有频繁的吸唇动作。唇部婴儿血管瘤在患儿年龄为5-8周的时候生长速度最快。有19例(41%)患者的唇部血管瘤延伸至口腔黏膜。未发现气道血管瘤或肝内血管瘤。22例(48%)患儿在患唇部婴儿血管瘤的同时也有其他部位血管瘤。最常累及的部位是下颌、面颊和鼻子。10例(22%)婴儿血管瘤是节段型的,其余为局限型血管瘤。唇部血管瘤的平均大小为2.92cm2(0.15-14.00cm2不等)。皮损最大直径的范围是0.5cm至5cm,平均值为2.0cm。共有24例唇部婴儿血管瘤出现溃疡(52%)。有溃疡的唇部血管瘤平均面积为4.42cm2,而没有溃疡的为1.29cm2。有溃疡的唇部血管瘤与无溃疡的唇部血瘤面积差异为3.13cm.(P<0.001;95%CI:1.82.4.44cm2)。面积小于1cm2的唇部血管瘤无出现溃疡者,而面积超过3cm2的都有溃疡。位于下唇的血管瘤比上唇的更容易出现溃疡(P=0.003)。上唇血管瘤有29%发生溃疡,下唇血管瘤有72%发生溃疡。36例局限性血管瘤中有18例出现溃疡(50%)。10例节段性血管瘤中有6例发生溃疡(60%)。本研究中,节段型和局限型血管瘤的溃疡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溃疡出现的时间是血管瘤出现后4天至70天,平均值为33天。75%的溃疡在血管瘤出现42天内出现。有溃疡的唇部血管瘤中,有21例(88%)发生出血现象。溃疡出现前夕,血管瘤表面变得更加肿胀,呈现灰白色(71%)或亮红色(25%)。主要结论:本文系统性研究46例唇部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文献检索显示这是国内和亚洲唇部血管瘤例数最多的一项临床队列研究。在全部登记观察的421例婴儿血管瘤中,有46例唇部婴儿血管瘤,占10.9%,然而唇部面积占体表总面积不足千分之一,提示唇部是血管瘤的高发部位或好发部位。64%的唇部婴儿血管瘤在出生后第一周内即出现,有85%的唇部血管瘤在出生后两周内显现,符合婴儿血管瘤的特征,即大多数婴儿血管瘤出生时并不存在,多数在出生以后几周出现,这个现象与血管畸形截然不同,后者出生时就存在。但仍有小部分患者出生后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出现。我们注意到有少数患儿在血管瘤出现之前有频繁的吸唇动作,这种以前从没有学者报道过的现象是否预示着唇部血管瘤即将形成仍需要今后更多的病例验证。唇部婴儿血管瘤在出生后5到8周的时候生长最迅速,而国外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它各个部位的婴儿血管瘤往往是在出生后3个月生长最快,说明侵犯唇部的血管瘤其生长高峰可能比其他部位的血管瘤明显提前。观察显示上下唇被婴儿血管瘤累及的概率几乎一致,但下唇的血管瘤更容易出现溃疡,这可能与下唇浸渍的程度和在吸吮时的力度有一定关系。上唇的血管瘤往往延伸到人中、鼻唇沟和鼻孔处皮肤,下唇的血管瘤经常延伸到下颌与面颊。有40%的血管瘤影响到口腔黏膜。节段型血管瘤与局限型血管瘤的比例为1:3,比以前文献报道的高一些,本研究中唇部的节段型血管瘤更常见。与现存文献不同的是,本研究中节段型血管瘤与局限型血管瘤的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发生溃疡的血管瘤与未发生溃疡的血管瘤表面积有明显差异(P<0.001)。有52%的唇部婴儿血管瘤患者形成溃疡,高于以往报道的任何部位血管瘤的溃疡发生率。下唇血管瘤发生溃疡的有72%,上唇血管瘤发生溃疡的有29%,而美国曾有文献报道下唇血管瘤发生溃疡的有30%,上唇血管瘤发生溃疡的有19%。这种区别最合理的解释是治疗开始时间不同,而不是种族差异。唇部血管瘤溃疡形成与表面积大、位于下唇有密切关系,但本研究未显示其与血管瘤亚型有关。溃疡形成的平均时间为33天,比之前文献报道的93天和6.6个月都早很多,甚至4天时间就可以演变为溃疡。曾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婴儿血管瘤于患儿5月龄时达到其最大面积的80%,这也大多数溃疡形成的时间。我们的研究认为唇部婴儿血管瘤在血管瘤增生早期就发生溃疡。唇部的溃疡性血管瘤有88%出现出血现象,比文献报告的其它部位的血管瘤明显要高。唇部血管瘤的溃疡常导致患儿哭闹、喂养困难,以及睡眠障碍。值得注意的是,唇部血管瘤呈苍白或亮红色肿胀状态可能是即将发生溃疡的重要信号。累及唇红组织的婴儿血管瘤发病率较高。大部分唇部婴儿血管瘤在出生后两周内出现。唇部婴儿血管瘤发生溃疡的高风险特征包括:(1)下唇血管瘤发生率超过上唇的两倍。(2)唇部血管瘤面积大于1cm2可能会出现溃疡,如果面积大于3cm2,百分之百发生溃疡。(3)唇部婴儿血管瘤病程超过15天时即容易形成溃疡,而大部分溃疡是在病程45天之内出现的。(4)在不考虑唇部血管瘤面积、病程长短和长在上下唇的情况,唇部血管瘤若出现灰白色或亮红色肿胀状态,则高度提示即将发生溃疡。本研究说明了对唇部婴儿血管瘤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目前,详细研究唇部婴儿血管瘤临床特征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对临床医师处理唇部血管瘤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崔燕辉,吴倩,白大勇,曹文红,樊云崴,张诚玥,于刚[5](2013)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幼儿眼睑眶周血管瘤29例。根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所见特征区分为两组:单纯血管瘤组19例,血管瘤合并血管畸形组10例。对其使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次数、注射后瘤体容积变化以及总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9.3%,其中单纯血管瘤组达到94.7%,合并血管瘤畸形组为50%。治疗前瘤体平均体积为6.04±7.8cm3,治疗后血管瘤明显变小,平均体积为3.42±4.08cm3,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2.34,P<0.05)。其中,单纯血管瘤组治疗前平均瘤体积为6.22±2.12cm3,治疗后平均体积为2.58±0.74cm3,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2.56,P<0.01);合并血管畸形组治疗前平均瘤体体积为5.70±1.38cm3,治疗后平均容积为5.01±1.63cm3,差异无显着性意义(t=0.40,P>0.05)。两组病例均需要多次局部注射治疗,单纯血管瘤组为3.58次,合并血管瘤畸形组为4.10次。并发症较少出现,包括注射后一过性体温升高,注射局部皮下淤血及肿胀,短时间内均可消退,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安全有效,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可多次重复进行,即便无效改行手术治疗也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利于手术切除,可作为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式。
刘洋[6](2012)在《眼部毛细血管瘤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瘤内注射治疗眼部毛细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约16年间接受糖皮质激素肿瘤内注射治疗的毛细血管瘤患儿140例,其中130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9例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平阳霉素治疗,1例联合氟尿嘧啶(5-FU)注射治疗。分析患儿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一般资料,将肿瘤分为眼睑、眶内、睑眶三类;对注射药物种类、方式及剂量等资料进行总结,根据给药方式分组,分为去炎松(曲安奈德)联合地塞米松,得宝松联合地塞米松,甲强龙联合去炎松及地塞米松,去炎松,去炎松联合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平阳霉素,甲强龙联合地塞米松,得宝松联合去炎松及地塞米松,去炎松联合5-FU9组;通过直尺及影像学比例尺测量治疗前后肿物大小,深度和范围,并根据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的检查结果,将肿瘤内异常血流信号分为血流少、中等、丰富三种类型,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将疗效定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种,评价治疗前后毛细血管瘤的大小变化及其治疗的总有效率;将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求得出三种类型肿瘤之间和各种给药方式之间治疗有效率的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出院患儿进行随访,以获得其目前身高、体重数据,分为男女两组,分别计算和各年龄段的百分位数标准值的差值,采用SSPS17.0统计软件进行轶和检验以判断和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所有的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40例病人中,治愈率为7.1%,显效率为25.7%,有效率为61.4%,总有效率为:94.2%.无效率为:5.8%。①所有患儿中眼睑部毛细血管瘤27例,总有效率为:100%;眶内72例,总有效率为:96.2%;睑眶部41例,总有效率为87.6%,按肿瘤发生的部位总有效率为眼睑>眶内>睑眶;经卡方检验结果:眼睑与眶内相比:z=-1.487p=0.137,眼睑与睑眶相比:z=-3.720p=0.000,眶内与睑眶相比:z=-3.228p=0.001结论:眼睑与眶内疗效要好于睑眶型。②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中,曲安奈德联合地塞米松52例,总有效率为92.3%。得宝松联合地塞米松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4%。甲强龙联合去炎松及地塞米松17例;去炎松6例;去炎松联合平阳霉素5例;地塞米松联合平阳霉素4例;甲强龙联合地塞米松3例;得宝松联合去炎松联合地塞米松2例;去炎松联合5-FU1例。在各种治疗方式组合间进行疗效分析,χ2=8.193,p>0.05,各种治疗方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并发症:有5例患儿有毛发增多现象,4例患儿有满月脸现象发生,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发生率为6.4%。所有的患儿在停药后的随访中均恢复正常。④随访66例患者,占患儿总数的47.1%。其中男26人,女40人;随访年龄最大16岁,最小1岁,经与该年龄段身高、体重标准值的对比分析,P>0.05,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糖皮质激素瘤内注射治疗眼部毛细血管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且为可逆性,对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熊师,罗俊,周立军,王曦琅,陶利娟,杨慧玲[7](2012)在《普萘洛尔在婴幼儿眼部血管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心得安)治疗眼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眼部血管瘤患儿52例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应用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眼睑血管瘤;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结果:治疗组好转率100%,对照组81%。治疗组基本治愈81%,对照组43%;治疗组治愈率26%,对照组10%,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1%(P<0.01)。结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眼部血管瘤具有显着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娜[8](2011)在《睑板腺癌的临床病例诊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睑板腺癌是起源于睑板,发生于眼睑Meibomian腺(睑板腺)的高度恶性、有致命危险的肿瘤,少数亦可发生于睑缘的Zeis腺。肿瘤早期难以识别,一旦发现,很难界定其范围。因有跳跃性生长的特点而难以控制,早期诊断和广泛切除是成功治疗的关键。睑板腺癌女性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大多在5090岁。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与霰粒肿、眼睑结膜炎、结膜炎及基底底细胞癌相鉴别[1],易侵犯周围组织,多经淋巴、血液转移[2]。睑板腺癌的腺体特征不典型,故无明显损害表现的眼脸肿物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至关重要[3]。睑板腺癌高发于老年人,常造成误诊。手术治疗不彻底,导致眼眶内破坏及转移死亡。睑板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不敏感,只能作为辅助疗法应用。本研究探讨了睑板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睑板腺癌术后眼睑缺损的整复方法,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4(14只眼)例患者,全部病例术中送冰冻切片确定肿物性质及侵犯范围,治疗后经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确为睑板腺癌。其中女12例,男2例;左眼10例,右眼4例;年龄37~72岁。侵及上睑者11例,侵及下睑者2例,侵及球后组织和眶壁骨质1例。术中均做冰冻切片证实为睑板腺癌,并且切缘均为阴性后再做修复手术。根据睑板腺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大小和形态设计不同的修复方案。为使整复手术达到最好治疗效果,将Mohs[4]显微外科手术应用其中。Mohs显微外科手术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治愈率高,复发及转移率低。此法采用水平取样,既能检测病灶侧面,也能检测病灶底部有无残余肿瘤;二是最大程度保存了正常组织,避免无谓地扩大手术创面,这对敏感的眼睑美容部位起到了重要作用。结果:14例睑板腺癌患者肿物切除术后根据眼睑缺损的部位和大小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案,随访6-18个月,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无明显损害的眼睑肿物,手术切除及切除后的病理检查对降低误诊率,提高检出率有重要意义,对病人的预后也有长远影响。而近年来随着对Mohs显微外科手术(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 )认识的加深,手术治愈睑板腺癌也逐渐成为可能。手术方式及重建材料的选择主要依据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患者全身情况而定。其原则是在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组织的前提下,同时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美容问题及眼睑的功能。
赵坦泰,李云琴,唐罗生[9](2009)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18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法治疗18例眼睑血管瘤患儿(男7例,女11例),将平阳霉素均匀注射至血管瘤瘤体内。结果18例中,除1例因病变面积大,注射8次平阳霉素(总剂量29 mg)外,其余17例患儿注射15次后,血管瘤消失。用药后局部反应轻,仅为轻度组织肿胀,一般3天后逐渐消肿,15天后皮肤色泽渐趋于正常,3个月后组织恢复正常弹性及形态。随访观察836个月,15例瘤体全部消失。未见局部感染、组织坏死及瘢痕。结论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绝大部分效果显着,具有损害小、瘢痕轻、外观效果较好等特点。
白大勇,吴倩,曹文红,于刚[10](2009)在《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治疗(续)》文中认为2.尿素董长宪等每日将40%尿素溶液1~3ml注射至血管瘤组织中,连续注射7~10天。随访6个月2年,84%治愈,好转16%。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31]。3.95%酒精Dennis等[32]观察了57个血管瘤病人,其中54个局部注射硬化剂95%的乙醇,28个仅注射一次,26个患者分次注射,所有肿物均未见完全消退,但
二、52例婴儿型眼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2例婴儿型眼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博来霉素多点注射治疗眼眶前部静脉性血管畸形(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治疗药物 |
三、治疗方法 |
四、疗效判断标准 |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
结果 |
一、总体治疗效果 |
二、并发症 |
讨论 |
(2)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婴儿眼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和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1.2.1治疗方法 |
1.2.2观察指标 |
2结果 |
2.1基本资料 |
2.2临床疗效 |
2.3治疗前后血管瘤体积变化及视功能障碍的观察 |
2.4不良反应情况 |
3讨论 |
(3)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唇部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概念与鉴别 |
第二节 婴儿血管瘤的基本特点和研究进展 |
第三节 研究唇部婴儿血管瘤的重要性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二节 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 |
第三节 研究场所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患者性别及出生情况 |
第二节 患者母亲怀孕期间情况 |
第三节 唇部婴儿血管瘤出现与生长 |
第四节 唇部婴儿血管瘤具体部位和亚型 |
第五节 唇部婴儿血管瘤溃疡与相关因素 |
第六节 相关遗传史、合并症及检查 |
第七节 文献搜索情况 |
第四章 结论与应用 |
第一节 纳入对象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二节 唇部婴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
第三节 唇部婴儿血管瘤的并发症 |
第四节 唇部婴儿血管瘤家族史与合并症 |
第五节 中国婴儿血管瘤患者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5)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一、眼睑及眶周血管瘤总体治疗效果 |
二、血管瘤组与血管瘤合并血管畸形组治疗效果比较 |
三、并发症 |
讨论 |
(6)眼部毛细血管瘤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现状及展望 |
附典型病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7)普萘洛尔在婴幼儿眼部血管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诊断方法 |
1.2.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睑板腺癌的临床病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眼部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治疗(续)(论文提纲范文)
三、治疗常见并发症 |
四、眼部血管瘤治疗的注意事项 |
(一) 关于激素 |
1.激素的作用原理 |
2.激素应用的注意事项 |
(二) 关于抗代谢药物 |
1.平阳霉素 |
2.5-Fu的使用 |
(三) 关于热疗 |
(四) 关于激光治疗 |
(五) 关于个体化治疗 |
五、现状及展望 |
四、52例婴儿型眼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博来霉素多点注射治疗眼眶前部静脉性血管畸形[J]. 马瑞,陶蒙,苏帆,李月月,杨新吉. 临床眼科杂志, 2021(06)
- [2]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婴儿眼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J]. 罗瑜琳,王曦琅,熊丹,李芬,谢琳辉,陶利娟. 国际眼科杂志, 2020(07)
- [3]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J]. 刘杉,史俊虎,杨俭伟,郝兰燕,王健民. 中国美容医学, 2019(01)
- [4]唇部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队列研究[D]. 李琳琳.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5]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J]. 崔燕辉,吴倩,白大勇,曹文红,樊云崴,张诚玥,于刚.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3(03)
- [6]眼部毛细血管瘤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研究[D]. 刘洋.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7]普萘洛尔在婴幼儿眼部血管瘤中的应用[J]. 熊师,罗俊,周立军,王曦琅,陶利娟,杨慧玲. 国际眼科杂志, 2012(01)
- [8]睑板腺癌的临床病例诊治分析[D]. 陈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9]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18例临床分析[J]. 赵坦泰,李云琴,唐罗生.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9(07)
- [10]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治疗(续)[J]. 白大勇,吴倩,曹文红,于刚.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