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实施情况初探

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实施情况初探

一、实施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徐素敏[1](2021)在《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和分析三位一体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生岗前培训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的其中70例进行岗前培训重症医学护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将这70例重症医学护生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的35例护生实施传统培训管理模式,观察组的35例护生实施三位一体培训管理模式;对两组护生培训后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生的培训满意度,分析两组护生的医生、护士同事的本次重症医学护生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前,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培训满意度为97.14%,比对照组80%的培训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生、护士同事培训效果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岗前培训的重症医学护生实施三位一体培训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改善护生对岗前培训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医院岗前培训效果,值得进行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杨思怡[2](2021)在《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在社区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下称联合教学法)在城市社区护士群体中开展急救护理培训的应用效果研究。研究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选取83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为对照组,91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联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培训教师与社区护士共同收集信息,教学后录制自己的操作视频,上传至微信平台循环打卡学习,开展情景教学、讨论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传统教学法和联合教学法两者在社区护士中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差异以及对社区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83名,男女比是12:71,年龄20-30岁的人数有37人;实验组91名,男女比是2:11,年龄21-23岁,年龄20-30岁的人数有39人。可对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工龄、学历、外出培训次数、个人月收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急救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比较。急救培训前对所有的社区护士都进行统一的考核,将两组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实验得出:两组社区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均值均在提升且标准差持续降低,说明两种教学方法都能提升护士的理论水平。其中在摸底考核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理论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第一次、第二次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从第三次理论考试开始,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均值较于对照组而言提升较多,且离散程度较低,说明实验组护士平均成绩较高且她们之间的成绩差距较对照组小,说明在经过多次学习后,实验组使用的联合教学法护士成绩稳定性比传统教学更好,护士成绩提升更明显,传统教学法相较于联合教学法而言最高分和最低分的数值差距大,联合教学方法优势开始显现。且结果发现实验组5项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学生分别在接受传统教学和后,GSES得分都有提高,实验组培训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标准差数值较前降低且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教学方法对社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经过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培训后,结果显示实验组社区护士在病情掌握评估能力、临床护理思维、临床能力等维度得到明显改善,实施联合教学法后,全面提高了社区护士工作核心能力,帮助深化社区护士准确评估、快速判断、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急救工作的质量。研究结论:结果表明实验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也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教学法在社区急救护理教学中取得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社区急救护理教学中联合教学法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罗盛,罗莉,张锦,田娜,李伟,范依宁,王祥,胡善菊,张翠萍,董毅[3](2021)在《山东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需求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需求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社区护士激励措施及护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6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得到584份有效问卷,护士需求前3位分别是收入、福利、培训机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入(OR=1.456)、福利待遇(OR=1.397)、评优评选公平感知(OR=1.314)、培训机会(OR=1.276)、报酬价值感知(OR=1.202)是影响社区护士需求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需求满意度不高,应从政府、社区、个人3个层面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充分调动社区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其需求满意度。

余文霞,唐青,李海艳,蔡宜珊,杨昀晶,王礼霞[4](2020)在《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导的护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文中认为目的构建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导的护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满足区域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方法成立领导小组及延伸护理工作组、组织培训和考核、构建护联体医疗机构分级联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模式,明确服务对象及项目、确定价格、建立质量标准及风险防控管理机制、服务流程、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结果 2019年10月23日至2020年7月25日,护联体医疗机构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共服务居家患者53例,累计126例次,患者满意度98.4%,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导的护联体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满足了区域内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居家护理需求,提升了社区护士服务能力,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

舒灵芝[5](2020)在《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基于柯氏评估模型,构建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方案,为科学、系统地评价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提供参考依据。2运用构建的培训效果评价方案评价社区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对社区护士的培训效果,探讨社区专科护士培训对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职业发展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1以社区护士核心能力为框架,根据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基于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课程体系,制定并实施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2以柯氏评估模型为指导,通过专家会议法构建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方案,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专家的权威系数。3采用量性研究法,通过满意度调查、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及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调查,对参加社区专科护士培训的64名学员进行效果评价,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4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学员及其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和同事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及提炼。结果:1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规范的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实施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师资选拔与培训、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及形式。2基于柯氏评估模型,构建了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案,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四个层级。反应层评价指标包括学员对培训课程、教师、环境、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习层评价指标包括理论、操作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行为层评估学员在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及培训一年后,其核心能力的动态变化及差异;结果层评价指标包括培训后学员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及开展的新技术等。3培训效果3.1反应层:学员对教学氛围的满意度为(8.50±1.58)分,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为(8.51±1.36)分,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8.88±1.34)分,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为(8.46±1.53)分;3.2学习层:培训前,64名学员理论考试成绩为(67.19±7.39)分,操作成绩为(84.64±3.55)分;培训结束时,理论成绩为(78.45±6.70)分,操作成绩为(91.64±2.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名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为(91.50±1.66)分;3.3行为层:参加过社区专科护士培训的64名学员,在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及培训1年后3个时间节点,其社区护理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法律伦理实践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各时间节点核心能力两两比较,培训结束时及培训1年后的核心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时与培训1年后核心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结果层:对参加社区专科护士培训的10名学员及其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名管理者及4名社区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共提炼出4个主题:(1)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到提升;(2)职业认同感增强;(3)渴望进一步学习;(4)培训计划需进一步完善。结论:1本研究以柯氏评估模型为理论依据,构建出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方案,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能科学、全面、系统地评价社区专科护士培训效果。2本研究制定的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能有效提升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护理质量和水平提供保障。

柳文娟[6](2020)在《磁性医院视角下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以磁性医院为视角,通过调查新护士留职意愿现状,探讨新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新护士角色的顺利转型及相关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13所三甲综合医院入职1年内的569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9年~2019年10月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留职意愿量表、中文版医院磁性要素量表和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导入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对新护士留职意愿、医院磁性水平、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进行统计描述;运用单因素法(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影响留职意愿的一般资料;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留职意愿与医院磁性水平、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的相关性;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留职意愿的预测影响因素。结果:1新护士留职意愿总体均分为(20.72±4.31)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磁性水平得分为(136.82±29.88)分,呈中等偏上水平,新护士转型冲击评分量表总体均分(74.89±20.96)分,转型冲击呈中等水平。2新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中,新护士的学历、岗前培训时间、从事护理工作时间和聘任方式在留职意愿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护士留职意愿与医院磁性水平呈正相关、与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0.432(P<0.0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经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医院磁性要素中护理管理者支持维度、从事护理工作时间、新护士转型冲击中身体方面维度、医院磁性要素中护理护理实践管理、聘任方式、新护士转型冲击中社会文化与发展方面维度、职称、岗前培训时间、独生子女、医院磁性要素量表中人力资源合理配置,10个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P<0.05)。研究结论:1新护士留职意愿呈中等水平,留职意愿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三甲综合医院的磁性水平呈中等偏上水平,对新护士吸引和保留能力较好;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呈中等水平。2医院磁性要素中护理管理者支持、护理实践管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新护士转型冲击中身体方面和社会文化与发展方面是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重要预测因素。

曾珠梅[7](2020)在《广州市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现状及培训模式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调查广州市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构建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模式指标体系,以期规范培训,为社区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文献研究及小组讨论基础上,制定《广州市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现状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广州市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情况。第二部分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结合前期调查结果拟定培训模式指标体系初稿,选择中医护理教育、中医护理管理、中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中医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专家对条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入选标准为评分结果≥4分及变异系数<0.25,并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和建议进行内容的修订和完善,构建完善的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模式指标体系。结果:1.培训现状调查结果:(1)一般情况:共调查广州市289名社区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42.91%);大专学历背景占54.33%;初级职称有155人(53.63%);社区工作年限以1~5年者居多,有144人(49.83%);西医背景占82.01%。(2)掌握与认知情况:70.59%的社区护士表示未掌握中医护理技术;66.44%的人从来没有使用过中医护理技术;81.66%的人认为社区中医护理技术发展前景较好。(3)培训情况:有207人未接受过系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占71.63%;234人希望得到培训,占80.97%:对拔罐、刮痧、悬灸及经穴推拿等操作技能培训需求度高;培训意向形式是半脱产,意向师资是中医护士,意向地点主要是本社区或其他社区,意向频率是半年1次。(4)影响因素:单位未安排、工作忙是影响社区护士参加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主要原因;培训缺乏实践、师资水平不足、培训内容不合理、培训监管不到位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2.培训模式指标体系构建结果:本次研究开展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6.36%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专家咨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109~0.307之间,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轮咨询后专家意见结果趋于一致,最终形成含“培训对象”、“培训组织”、“培训师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形式”、“考核评价与反馈”和“培训监管”的7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93个三级指标的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模式指标体系。结论:1.广州市社区护士学历偏低,中医背景薄弱,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紧缺;护士年轻化、工作年限短;社区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掌握程度低,工作中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率低;社区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参与度不足,应培训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提升培训力度。2.经研究得出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模式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符合“最低要求”的培训对象、“医院-社区联合”的培训组织、严格“筛选标准”的培训师资、“三位一体”的培训目标、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与“动态”的反馈机制、“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机制,符合社区护士中医护理发展需要,可为开展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培训提供参考。

刘赟赟[8](2019)在《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银川市社区护士实践技能及角色功能现状,为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2.构建一套较为科学、系统且符合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的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3.确定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及组合权重。4.通过信效度检验,评价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1.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银川市2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00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2.以“角色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结合前期现状调查结果,构建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雏形。采用德尔菲法,遴选20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3.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值与组合权重值。4.将构建的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内容转化为调查问卷,对银川市120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检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1.调查的200名社区护士中,69.0%的社区护士在工作中承担了多元角色功能,95.0%的社区护士认为实践技能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5.5%的社区护士认为实践技能水平关系到社区护理服务质量及居民满意度,85.5%的社区护士有强化自身实践技能的需求,58.0%的社区护士表示不完全清楚应具备的各项实践技能,62.0%的社区护士认为自身实践技能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求,仅有29.0%的社区护士对自身角色功能发挥现状表示很满意。2.本研究共完成了两轮专家咨询,其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和85.0%,提出建议的专家分别为55.5%和35.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和0.89,判断系数分别为0.91和0.93,熟悉系数均为0.85;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第一轮专家咨询的149项指标的算数均数在3.305.00之间,其中,135项(90.60%)指标重要性评分的算数均数>4.00分,满分比为0.101.00,标准差为0.001.25;第二轮专家咨询的123项指标的算数均数在3.805.00之间,其中,114项(92.68%)指标的算数均数>4.00分,满分比为0.251.00,标准差为0.001.0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149项指标中变异系数<0.25的指标为138项,占比92.62%;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123项指标中,变异系数<0.25的指标为123项,占比100.00%。两轮专家咨询后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7(P<0.05)。最终构建的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93项。3.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社区护理基本照护技能(0.1749)、社区健康教育技能(0.3656)、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技能(0.2388)、社区护理管理技能(0.1657)和社区护理科研技能(0.0550)。4.经信效度检验,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Cronbach’sα为0.98,各级指标间的Cronbach’sα为0.840.96;条目内容效度(I-CVI)为0.821.00,总体指标体系内容效度(S-CVI)为0.94;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之间及与总体之间均成正相关(P<0.01)。结论1.目前银川市社区护士对实践技能的重视程度较高,培训意愿较强,但自身实践技能水平、角色认知及角色功能发挥不足。2.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以“角色理论”为依据,覆盖内容科学、全面且符合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咨询专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且对本研究的积极性及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均较高,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靠。3.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结合运用,使社区护士实践技能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更具科学性、可靠性与准确性。4.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社区护士实践技能的评价工具。

师春香[9](2016)在《浅谈社区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社区卫生护理发展快,但是部分地区发展状况不均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目前,社区护士的主要工作仍然是以家庭护理为主,护士角色主要是以个案护理为中心的二级预防为主,没有从根本上做到疾病的三级预防,即从事社区护理的社区护士在知识、工作能力方面都存在不足。为了使社区护理能够更符合我国国情及社区护士的角色多样化发展,提高社区护士素质已经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区护士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沟

徐珺杰,徐亚金,周蕾[10](2015)在《导师带教制在护士规范化培训和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导师带教制在护士规范化培训和新入院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和2012年本院261名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在职护士和45名进行岗前培训的新入院护士为实验组,分别在规范化培训和岗前培训考核前通过导师带教方式进行培训;并选取2009年和2010年实行常规带教方式培训的261名在职护士和45名新入院护士为对照组,比较2组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护士规范化培训后能力评估得分及培训效果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入院护士岗前培训后能力评估得分及岗前培训效果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带教制度应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和新入院护士岗前培训,对提高护士能力有积极影响,培训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方式。

二、实施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
    2.2 培训满意度
    2.3 培训效果
3 讨论

(2)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在社区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关于社区急救
        1.1.2 关于微格教学法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社区急救的研究现状
        1.3.2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1.3.3 微信平台的应用现状
        1.3.4 微格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的计算
        2.1.4 干预方法
    2.2 干预内容
        2.2.1 对照组的干预:传统教学法
        2.2.2 实验组的干预:联合教学法
    2.3 研究步骤
    2.4 研究工具和评价指标
        2.4.1 一般资料
        2.4.2 理论考核
        2.4.3 操作考核
        2.4.4 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2.4.5 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
    2.5 质量控制
        2.5.1 培训者质量控制
        2.5.2 资料收集控制
        2.5.3 数据控制
    2.6 统计分析
        2.6.1 数据录入
        2.6.2 一般资料描述分析
        2.6.3 分析方法
    2.7 伦理道德问题
        2.7.1 遵循自愿原则
        2.7.2 遵循保密原则
3 结果
    3.1 两组社区护士的一般资料
    3.2 两组社区护士急救理论成绩的分数情况比较
    3.3 两组社区护士5 项急救操作的成绩比较
    3.4 两组社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得分比较
    3.5 临床工作核心能力考核得分比较
4 讨论
    4.1 两种教学法对社区护士的急救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的影响
    4.2 两种教学法对社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影响
    4.3 两种教学法对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局限性
    5.3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山东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需求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2.2 调查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社区护士需求满意度状况
        2.2.1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需求满意度比较。
        2.2.2 社区护士需求满意度的总体排序。
    2.3 社区护士需求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社区护士需求满意度不高
    3.2 社区护士需求满意度影响因素多元化
4 建议

(4)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导的护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护联体内开展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
    1.1 明确服务的主体医疗机构
    1.2 成立领导小组和组建延伸护理工作组
    1.3 网约上门护士培训与考核
    1.4 护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
2 护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
    2.1 服务对象
    2.2 服务项目
    2.3 服务价格
    2.4 绩效考核方案
    2.5 建立质量标准及风险防控管理机制
    2.6 服务的流程
        2.6.1 服务的申请
        2.6.2 护士管理端派单
        2.6.3 网约上门护士接单
        2.6.4 上门服务
        2.6.5 服务的评价及随访
3 结 果
    3.1 被服务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开展的服务项目/类型
    3.3 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4 讨 论
    4.1 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导的护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符合我国国情
    4.2“互联网+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居家照护需求,患者满意度高
    4.3以服务安全为核心
    4.4 “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还需解决的问题
        4.4.1信息共享及双向转诊问题
        4.4.2社区护士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 小 结

(5)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及其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概念界定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6 研究假设
    7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方案的构建研究
    第一节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的实施
        1 培训目的
        2 培训对象
        3 培训方案的实施
    第二节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理论基础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研究
    第一节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的量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国内外社区护士培训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磁性医院视角下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的估算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工具
        3.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3.2 中文版磁性要素量表
        3.3 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
        3.4 留职意愿量表
    4 资料收集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 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的留职意愿现状
    3 三甲综合医院磁性水平现状
    4 新护士转型冲击现状
    5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统计学差异性
        5.1 性别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愿意的差异性分析
        5.2 年龄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5.3 婚姻状态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5.4 学历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5.5 职称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5.6 独生子女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5.7 家庭所在地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5.8 聘任方式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5.9 从事护理工作时间与岗前培训时间对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6 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与医院磁性水平、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相关性
        6.1 新护士留职意愿与医院磁性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6.2 新护士留职意愿与新护士转型冲击相关性分析
    7 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致谢

(7)广州市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现状及培训模式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中医护理
        二、中医护理技术
        三、社区护理
        四、护士培训
    第二节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
        一、中医护理发展契机
        二、我国社区中医护理服务现状
        三、中医护理技术发展现状
        四、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州市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社区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掌握情况及其发展前景认知
    第三节 讨论
        一、社区护士一般资料分析
        二、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现状
        三、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建议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模式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节 方法与过程
        一、拟定培训模式指标体系草案
        二、专家咨询过程
        三、质量控制
        四、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专家基本情况
        二、专家的积极性
        三、专家的权威程度
        四、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五、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第三节 讨论
        一、专家咨询结果科学性与可靠性分析
        二、构建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模式指标体系内涵分析
        三、构建有针对性的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模式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四、构建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意义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一、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性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的成果
附录
统计学审核证明

(8)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索引
第一章 概述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的
    3.研究方法
    4.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社区护士实践技能及角色功能现状调查
    1.对象与方法
    2.研究结果
    3.讨论
第三章 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组建科研小组
    2.拟定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雏形
    3.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最终确立
    4.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5.结果
    6.讨论
第四章 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1.层次分析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五章 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导师带教制在护士规范化培训和岗前培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1.2.1. 1 建立导师组
        1.2.1. 2 带教方式
        1.2.1. 3 培训目标
        1.2.1. 4 教学内容
        1.2.1. 4. 1 规范化培训[4]
        1.2.1. 4. 2 岗前培训[5]
        1.2.2 对照组
    1.3 培训效果评估
        1.3.1 制定评估考核项目
        1.3.2 考核方式及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护士规范化培训前后得分及得分优良率比较 (见表1)
    2.2 2组新入院护士岗前培训得分及得分优良率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 导师带教制应用于规范化培训有积极影响
    3.2 导师带教制对新护士岗前培训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方式

四、实施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徐素敏. 中国全科医学, 2021(S2)
  • [2]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在社区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 杨思怡.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山东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需求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罗盛,罗莉,张锦,田娜,李伟,范依宁,王祥,胡善菊,张翠萍,董毅. 医学与社会, 2021(04)
  • [4]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导的护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J]. 余文霞,唐青,李海艳,蔡宜珊,杨昀晶,王礼霞. 中国临床研究, 2020(12)
  • [5]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 舒灵芝.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磁性医院视角下新护士角色转型期留职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柳文娟. 青岛大学, 2020(01)
  • [7]广州市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现状及培训模式指标体系研究[D]. 曾珠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社区护士实践技能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刘赟赟. 宁夏医科大学, 2019(08)
  • [9]浅谈社区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师春香. 基层医学论坛, 2016(09)
  • [10]导师带教制在护士规范化培训和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徐珺杰,徐亚金,周蕾.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02)

标签:;  ;  ;  ;  

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实施情况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