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阻复合惯性加速度计的研究

压阻复合惯性加速度计的研究

一、压阻式复合惯性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济[1](2020)在《基于智能鞋系统的糖尿病足综合症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截肢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处理糖尿病足的目标是预防足溃疡的发生和避免截肢,预防的关键是尽早识别出有糖尿病足高风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和合理治疗。然而,临床评估糖尿病足溃疡的方法较为主观,且受到许多因素限制,非常需要一种能够长期提供定量指标和可重复结果的替代分析方法。本文提出可穿戴式智能监测系统可以通过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长期实时监测和步态识别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基于智能鞋系统的糖尿病足综合症监测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研究中的足底压力监测设备大多是采用薄膜或金属式的压力传感器,其中薄膜式传感器的抗弯折和抗压力能力较差;而金属式传感器较为坚硬,不够柔软,导致穿戴舒适性较差;2、缺乏基于集成的可穿戴式监测设备的动态足底压力数据集,尤其是缺少用于糖尿病足综合症相关研究的数据集;3、在有关糖尿病足综合症的步态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仅对数据进行了简单的临床统计分析,缺乏基于足底时空域特征的人工智能步态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以炭黑为导电填料填充硅橡胶充当传感器的敏感单元,选用聚酰亚胺作为衬底、铜制作条状电极,设计了一种具有低成本、全柔性、结构简单、可穿戴性且综合性能强的柔性压力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的一系列静态和动态测试,得出该传感器的量程为0-760k Pa,响应时间为90ms,在0-40N的高灵敏区域,灵敏度可达0.0107N-1。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稳定性高等特点,可以满足长期用于日常活动下足底压力监测的要求。2、根据人体足底压力的分布确定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摆放位置;然后依据传感器的信号表征,设计了一种高效、可靠、可以进行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并为该系统搭配相应的可视化软件;集成具有实时信号采集、处理与传输、显示和存储等多功能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监测系统。实现科学有效地监测穿戴者的步态状况,能够对异常步态给与警示。3、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足底时空域信息的糖尿病足综合症预测模型。根据自主研发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监测设备,采集了15名不同受试者在走廊和楼梯两种场景下的动态足底压力数据;利用足底总压力曲线呈双峰状的特点,划分成步态周期样本;并提取多类足底时空域特征,例如压力峰值、压力时间积分、不对称系数等;选择其最优特征子集建立了多种不同受试者步态下的分类模型,其中每一种模型都能实现90%的准确率,最高识别率为98%。证明了该模型在协助诊断、预警糖尿病足溃疡方面的巨大潜力。

海樱,李程,商一奇[2](2020)在《航空传感器性能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航空传感器是飞机安全飞行、地面试验及飞行试验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航空传感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阐明进行实际工作环境下航空传感器性能评价的必要性;结合对国内外航空传感器性能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的对比,提出了未来进行航空传感器在实际工作环境下进行性能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张晓静[3](2020)在《基于异质集成制造的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物联网(IoT)及现代物流行业始终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物体在运输、装卸和配送等过程中都迫切需要振动监测来进行质量管理。MEMS惯性开关由于具有小尺寸、高灵敏度、低功耗和可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可用于监测特殊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所经受到的环境振动冲击。传统的MEMS惯性开关在受到沿敏感方向超过阈值加速度的振动冲击时只会短暂接通,毫无疑问,过短的脉冲信号提高了信号处理电路的分辨难度。因此,大量研究围绕着延长MEMS惯性开关的接触时间以增长脉冲宽度,包括设计柔性触点结构或在电极上植布柔性纳米材料实现表面改性。然而,这些方式下接触时间最多延长至数百微秒,这对于需要保持住稳定接通状态的应用场景来说依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提高接触稳定性,进而得到稳定连续的接通信号,部分研究者设计了物理插锁机构。但是该类结构中电极一旦锁定就难以分开,导致无法预先测试和重复使用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此类MEMS惯性开关的实际应用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有静电锁定和阈值加速度可调节功能的MEMS惯性开关。在传统MEMS惯性开关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对平行板电极,通过施加偏置电压来为质量块提供静电力。在外部加速度冲击的作用下,移动电极向固定电极方向靠近,并且可以通过静电力将其锁定到柔性固定电极触点上,实现持续稳定的接通状态。该固定电极触点由微悬臂梁阵列组成,目的是消除静电Pull-in过程中的接触反弹。一旦撤销偏置电压,开关就能回到初始断开状态。除此以外,通过施加不同的偏置电压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开关的阈值加速度。本文通过建立动态平衡方程来实现临界偏置电压的理论解析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临界偏置电压与惯性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此外,还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了开关的动态响应过程和其他性能参数,包括模态、阈值加速度、弹性系数和应力分布。所设计的MEMS惯性开关采用包括硅基微加工工艺和非硅表面微加工工艺的独特的异质集成工艺来制造。使用标准落锤系统对制作的MEMS惯性开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开关可以在57 g的加速度冲击和38 V的偏置电压下保持稳定的接通状态;当施加的偏置电压从38 V增加至44 V时,开关的阈值加速度从50 g减小至24 g,获得的阈值调节范围可达52%;测试的偏置电压随外界加速度的变化趋势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王伟[4](2019)在《加速度式涡街抗振探头设计与两相测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涡街流量计是基于卡门涡街原理研制而成的流量仪表,由于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单相及两相流量计量。针对工业现场的管路振动工况以及雾状流复杂的流场环境,本课题基于MEMS技术设计了一种加速度式涡街探头,并通过实验对其展开了抗振特性、涡街测量特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有:1)涡街探头结构设计与优化。基于压电式探头结构设计了新型加速度式探头,并进行了流体动力学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基于流体动力学分析,确定了涡街探头末端的适宜宽度范围为4~5 mm;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通过获取探头的各阶模态表明探头自身的固有频率不影响涡街测量;2)加速度式涡街检测系统设计与优化。基于模拟式设计方案对检测系统展开硬件及上位机设计与优化。硬件设计内容包括传感器选型、信号采集电路设计、探头结构设计和涡街探头封装。在传感器选型方面,根据测量需求选定了KX220-1071型三轴传感器;在信号采集电路方面,对PCB进行了设计与优化;在探头结构方面,由仿真结果设计和优化了尺寸适宜的探头支撑壳体,并给出了详细的探头封装过程。最后,基于Lab VIEW设计并实现了信号的在线采集与处理;3)从管路振动特性研究和涡街信号识别角度对加速度式探头进行了抗振特性分析。首先,基于稳态激励法研究了不同振动加速度及振动频率下的管路振动特性,结果表明,管路振动能量随振动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不同振动频率下,管路振动能量为一定值,但在共振处会异常增大。从涡街算法角度,提出基于锤击法的管路固有频率在线测量方法用以提高涡街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另外,通过瞬态激励实验表明,加速度式探头具有稳定的抗振性能;4)设计涡街实验分析加速度式探头的测量特性。对单相及两相涡街测量信号的时、频域分析表明,加速度式探头在正交三个轴向均测得频率特征,通过加速度幅值还反映了流场力的特征信息,单相标定实验表明加速度式涡街探头体积测量线性度为±0.87%,所建立的质量流量模型的误差在±5%以内,另外,在两相测量中,涡街信号质量变差并出现了虚高现象。

刘传奇,赵玉龙,刘明杰,邵一苇,张琪[5](2019)在《基于光敏树脂分析的3D打印加速度传感器设计》文中提出MEMS加速度传感器所采用的硅微机械加工技术存在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成本方面的不足,而3D打印技术的优势就在于无需模具的自由化定制、一机多用实现低成本产品生产,3D打印的发展趋势就是实现微纳尺度结构的制造。在此背景下,采用光固化立体成型技术设计了一种3D打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传感器基底使用耐高温光敏树脂制作,并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基底表面印制导电碳浆形成应变计结构。为此,首先对耐高温光敏树脂的相关热学与机械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测试,得到该光敏树脂固化后的起始分解温度等热力学参数。其次,通过控制光敏树脂紫外光固化时间,取得了较好杨氏模量和弯曲强度的树脂,且为该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仿真优化与制作工艺提供了必需数据与重要依据。除此之外,还对所设计的碳浆应变计结构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有效灵敏系数。通过以上工作,为最终实现3D打印加速度传感器的制作做好铺垫,助力3D打印技术与MEMS传感器技术相融合。

史慧[6](2019)在《动态扭矩校准装置的角加速度测量》文中指出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实现对轴转动角加速度的精准测量在机械动力设备的研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转轴的转动过程是一个高速旋转的过程,如何对转轴的角加速度实现非接触式的高精度测量,是角加速度测量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动态扭矩校准的要求,本文对频率为10Hz的正弦变化的角加速度进行测量,测量不确定度要求达到0.5rad/s2。为了实现对转轴角加速度的高精度测量,本文从角加速度的定义出发,提出了轴系双光栅和多路传感器的角度测量和补偿方案,通过测量角位移来求解角加速度,并对测量的角加速度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在测角环节,本文从测角误差产生原理入手,分析了因轴径向晃动和轴倾斜对测角造成误差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双读数头和多路传感器的测量方案。根据提出的测量方案,设计了动态角度测量系统,实现对光栅测得角位移和多路传感器测得的轴偏补偿量的同步采集,基于设计的STM32+FPGA双核处理器板卡和CPLD光栅数据采集卡,实现系统的下位机采集过程。在上位机,使用Visual Studio 2015软件,用C#语言进行控制界面设计。获取实验数据后,对测角数据进行傅立叶频谱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算法对角位移各个频率分量进行曲线拟合,求取角位移和角加速度表达式,最后对角加速度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和指标验证。

张旭飞[7](2017)在《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运动解耦和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实现同步输出幅相可控的低失真三轴向正弦振动激励信号的技术难题,本论文对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的运动解耦和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轴向标准振动台及其运动解耦结构设计理论、运动解耦结构振动传递特性优化设计理论以及三轴向振动波形失真及幅相解耦控制技术等方面。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首先,介绍了三轴向振动传感器的校准内容及其校准方法,分析了基于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的三轴向振动校准系统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试验用多轴向振动台及三轴向标准振动台及其解耦和控制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构建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系统的技术难点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研究了三轴向标准振动台及其运动解耦结构设计理论。首先,对三轴向空间振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进行了理论与仿真分析,阐述了两轴向、三轴向同频率振动的轨迹合成原理及复合三轴向振动的分解原理;然后,基于此,设计了可以实现该三轴向空间振动解耦输出的推挽式三轴向标准振动台总体结构及基于静压气浮-正交板簧的复合运动解耦部件;最后,基于耦合等效模型假设对该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的残余耦合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得到了三轴向标准振动台在运动解耦结构及解耦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第三章研究了运动解耦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的优化设计理论。为提高三轴向标准振动台水平向的振动传递特性,基于局部多孔质气浮导轨设计了运动解耦结构,通过对气膜承载力及刚度的数值计算、基于Fluent仿真分析以及振动传递特性实验研究,实现了对水平向气浮导轨解耦结构的多孔质节流器尺寸及操作参数的优化设计;为提高设计的垂直向正交板簧解耦结构的振动传递特性,基于仿真计算及实验测试,分析了垂直向运动组件在板簧厚度、长度及材料等变化情况下的轴向振动特性,实现了对垂直向正交板簧解耦结构的优化设计。第四章研究了三轴向标准振动台振动波形失真控制技术。首先,基于对负反馈抑制失真机理及单轴向电磁振动台结构及其频响特性的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应线圈的振动速度信号采集技术,构建了水平向振动波形速度反馈控制系统,并对闭环系统传递函数模型进行辨识和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水平向振动台输出低频振动加速度波形的失真度测试,验证了提出的反馈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对于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的垂直向振动输出,提出了一种基于补偿法的二次谐波抑制技术,通过在垂直向振动台的输入信号中增加与两水平向振动信号幅值及相位相关的二次谐波补偿量,实现了对垂直向振动中的二次谐波耦合量的有效抑制。第五章研究了三轴向标准振动台振动幅相解耦控制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逆模型的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运动解耦控制技术,该技术基于对系统可逆性的分析结果,通过辨识得到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系统的神经网络逆模型,并将该逆模型串接到原系统前,即可组成三个沿x、y、z轴的独立解耦子系统,进而实现运动解耦;通过对系统在单轴向、两轴向激励情况下的正交振动抑制比的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法的振动幅相控制技术,该技术通过检测三轴向输出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基频幅值及相位修正输入各单轴向振动台信号的幅值及相位,实现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输出三轴向振动幅相的精确解耦控制;通过对三轴向振动幅相控制精度的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第六章对研制的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基于前几章关于运动解耦及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结果,研制完成了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系统,该系统由机械激励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可同步输出幅相可控的三轴向低失真正弦振动激励信号。通过对系统输出单轴向、三轴向振动激励信号的幅值、相位及失真度等指标的实验测试,验证了各理论及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及正确性。第七章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需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谢君[8](2016)在《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磁性液体是一种兼具固体材料的磁性和液体材料的流动性的新型纳米功能材料,其在磁场梯度作用下的表面不稳定性和独有的二阶浮力使得其在传感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的高精密微压差传感器的制造水平和工艺与国外(10-3a量级)差距很大,这一问题亟需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方式解决。本文以煤油基、机油基、水基、酯基磁性液体为基础,利用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提出了一种电感式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模型。在理论方面,推导了该模型中复合磁芯永久磁铁与回复力磁铁之间的回复力公式,给出了复合磁芯的下沉公式,得出了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耐压能力与复合磁芯和透明亚克力管之间单边间隙的数学关系,计算了复合磁芯的位移与线圈电感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推出了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静态测量时的输入输出特性和动态测量时的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在结构设计方面,针对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提出了不同的设计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和实验测量等手段确定了最终各元件的参数;在仿真方面,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永久磁铁间的回复力、复合磁芯在透明亚克力管中的下沉距离以及磁性液体环的耐压值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运用MATLAB软件对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二阶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系统在阶跃压强作用下的动态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在实验方面,给出了永久磁铁之间回复力的线性拟合公式,确定了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最终量程范围,深入研究了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静态测量时的输入输出关系,并探究了该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精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对不同基载液(即不同粘度)的磁性液体对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动态输出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比较,分析了理论值和实验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得出的创新性结论如下:(1)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该传感器的量程范围士1000Pa,精度△Xmax= 10Pa,线性度ef=2.5%、灵敏度S=0.1mV/Pa、分辨率0.6%F.S.,迟滞 δH = ±1.25%;(2)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量程范围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一是磁性液体密封环的密封耐压能力;二是永久磁铁回复力的线性区间所允许的复合磁芯位移量。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最终的量程范围由二者中较小者决定;(3)基于二阶浮力原理,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了复合磁芯吸附磁性液体后在透明亚克力管中下沉距离的经验公式,公式表明复合磁芯的下沉距离与磁芯重量、磁性液体饱和磁化强度有关,这为研究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中磁性液体密封环的耐压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4)磁性液体粘度对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静态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对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上升时间、超调量、振荡次数、稳定时间等动态参数的影响较大;(5)基于所设计的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提出了静态测量时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并给出了理想状态下的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尺寸参数最优值;(6)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中的复合磁芯可以视为质量块,永久磁铁之间的回复力可以视为弹簧项,磁性液体与透明亚克力管之间的牛顿内摩擦力可以视为阻尼项,由此可知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可以等效成二阶动态系统。以此为基础推导了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分析了各参数对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今后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应用于动态测量时的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强[9](2016)在《高速旋转弹丸引信动态参数测试与分析》文中提出引信作为炮弹的关键部件,其能否在正确的时机实现解保和引爆功能,关系到炮弹是否能够完成预定的战略战术目标。如果引信提前实现解保和引爆功能,会出现早炸和膛炸等严重故障。本课题是在某高速旋转弹丸引信出现故障情况下提出的。为从根本上解决引信出现的故障,需要对引信在弹丸运动的各个阶段受力进行测试,对数据进行分析,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数据支撑,并为该型弹丸引信改进提供资料。本文在某高速旋转弹丸引信故障的测试需求下,以动态测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被测信号的特点及测试环境的特性,提出了设计准则及测试方案。主要内容总结如下:(1)阐述了传感器测试物理量的基本理论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及横向效应,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及数据分析提供基础,采用经验公式对被测信号量值进行计算,对测试环境特点进行分析。(2)依据设计准则和测试方案,进行了传感器选型、硬件电路设计、系统软件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缓冲保护设计,并对测试仪进行了冲击台模拟实验,以验证测试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3)对测试仪在靶场试验中测得的弹丸引信处的三轴加速度信号、转速信号、前冲加速度信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做出了弹丸飞行阶段转速信号的衰减趋势,提取了转速信号的包络;从内弹道和外弹道部分对轴向和两个径向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讨论了前冲加速度信号炮口处频率分量的产生原因。所测得的数据为分析引信故障提供了依据。

武健[10](2015)在《基于多个惯性传感器的姿态融合算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微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MEMS惯性传感器在进行空间目标信息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MEMS惯性传感器拥有体积小、成本低、精度适中等优势,多种惯性传感器的测量组合系统从最早的工业、军用航空航天等领域到现在的消费类电子市场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通过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MEMS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但在具体应用上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对物体姿态信息测量中的误差处理与实时性输出,因此使用MEMS惯性传感器对物体进行姿态信息测量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多惯性传感器数据处理和姿态融合的关键技术,以MEMS惯性传感器中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为工具,建立姿态融合算法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本文在研究MEMS惯性传感器和姿态融合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基础上,对基于MEMS惯性传感器的姿态融合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将几种传统常用的姿态解算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特点对比,得出四元数法具有计算简单、可全姿态解算的优点。同时,分别对MEMS加速度计和MEMS陀螺仪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分别根据这两种惯性传感器在姿态解算测量中的作用,建立合适的数据滤波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滤波前后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本文研究的几种滤波模型去噪效果较好。而后,本文分别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进行姿态输出的理论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数据融合算法模型,相比于采用单个加速度计的方法,融合算法去噪效果更好且输出更加稳定,同时验证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进行姿态融合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改善本文姿态融合算法的精确度和实时性,引入了互补滤波器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基于本文的姿态融合系统分别建立互补滤波算法模型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模型,对多MEMS惯性传感器姿态融合时的输出数据进行处理,改善了姿态融合算法输出的姿态角精度;同时,利用四元数姿态解算算法对MEMS惯性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实时处理,提高了姿态融合系统在姿态更新时的实时性;设计了基于两种不同滤波器的四元数姿态融合算法模型,经验证本文研究的方法均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对姿态信息的需求,其中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四元数姿态融合算法精确度更高、实时性更好。

二、压阻式复合惯性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阻式复合惯性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智能鞋系统的糖尿病足综合症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足底压力监测系统
        1.2.2 糖尿病足综合症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足底压力及糖尿病足综合症监测相关知识
    2.1 压力及传感器
        2.1.1 足底压力
        2.1.2 压力传感器
    2.2 步态分析
        2.2.1 步态的生物力学原理
        2.2.2 步态的生物力学参数
    2.3 分类算法理论知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柔性压力传感器设计
    3.1 柔性压力传感器设计原理
    3.2 柔性压力传感器结构设计
    3.3 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测试
    3.4 曲线拟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穿戴智能鞋监测系统设计
    4.1 鞋本体设计
    4.2 柔性压力传感器分布
    4.3 传感鞋垫封装
    4.4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4.1 微处理器模块
        4.4.2 信号调理模块
        4.4.3 无线传输模块
        4.4.4 电池模块
    4.5 APP实时数据显示
    4.6 可穿戴智能监测鞋系统动态评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糖尿病足综合症预测模型研究
    5.1 数据采集
    5.2 数据预处理
        5.2.1 数据清理
        5.2.2 划分样本
    5.3 特征参数提取
    5.4 特征选择
    5.5 实验结果分析
        5.5.1 实验参数设置
        5.5.2 步态分类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航空传感器性能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存在问题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校准装置研制
    2.2 传感器性能补偿技术
3 国外研究现状
4 发展趋势
5 结束语

(3)基于异质集成制造的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机电系统(MEMS)
        1.1.1 MEMS的定义
        1.1.2 MEMS的发展历程
        1.1.3 MEMS的应用
    1.2 MEMS惯性开关的研究背景
        1.2.1 MEMS惯性开关的简介
        1.2.2 具有锁定功能的MEMS惯性开关研究现状
        1.2.3 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的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
    2.1 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的理论分析
        2.1.1 物理模型
        2.1.2 静电锁定理论计算与分析
        2.1.3 工作原理
    2.2 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的结构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的有限元仿真
    3.1 仿真模型
    3.2 模态分析
    3.3 弹性系数分析
    3.4 动态响应分析
        3.4.1 无静电力作用
        3.4.2 有静电力作用
    3.5 压膜阻尼对惯性开关动态响应的影响
    3.6 应力分布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的制作和测试
    4.1 体硅微加工工艺研究
        4.1.1 湿法腐蚀工艺
        4.1.2 干法刻蚀工艺
    4.2 表面微加工工艺研究
        4.2.1 衬底清洗工艺
        4.2.2 溅射工艺
        4.2.3 光刻工艺
        4.2.4 电镀工艺
        4.2.5 释放工艺
    4.3 金属共晶键合工艺研究
    4.4 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工艺流程
    4.5 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的表征与性能测试
        4.5.1 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的表征
        4.5.2 测试装置及原理
        4.5.3 弹性系数测试
        4.5.4 静电锁定功能测试
        4.5.5 阈值调节功能测试
        4.5.6 误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加速度式涡街抗振探头设计与两相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涡街流量计管路抗振动研究现状
        1.2.2 涡街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3 MEMS传感器加速度测量研究现状
        1.2.4 涡街两相测量研究现状
    1.3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5 章节安排
第2 章 加速度式涡街检测原理及管路抗振动
    2.1 涡街流量计及其检测原理
        2.1.1 卡门涡街现象
        2.1.2 涡街流量计检测原理
    2.2 涡街测量中管路振动理论分析
        2.2.1 涡街测量中管路振动现象
        2.2.2 涡街管路固有频率测量
    2.3 基于加速度测量的涡街检测原理
        2.3.1 MEMS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原理
        2.3.2 基于加速度测量的涡街检测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 章 加速度式涡街探头结构设计与优化
    3.1 加速度式涡街探头结构
    3.2 基于CFX的涡街探头尺寸优化
        3.2.1 流体流动分析基本原理
        3.2.2 基于涡街探头的CFD分析
    3.3 加速度式涡街探头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3.3.1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3.3.2 涡街探头模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 章 加速度式涡街检测系统设计与优化
    4.1 涡街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4.1.1 数字式检测系统
        4.1.2 模拟式检测系统
    4.2 MEMS加速度传感器选型
    4.3 涡街检测系统信号采集电路设计与优化
    4.4 涡街检测系统探头壳体设计与优化
    4.5 涡街探头封装
    4.6 本章小结
第5 章 基于加速度探头的涡街抗振分析与单相测量实验研究
    5.1 管路振动特性研究
        5.1.1 管路振动试验平台及振动信号采集系统
        5.1.2 纯振动情况下的管路振动实验
        5.1.3 管路系统共振研究
    5.2 单相涡街信号分析与涡街抗振特性研究
        5.2.1 气相流量标定装置及涡街信号采集系统
        5.2.2 单相涡街测量及信号分析
        5.2.3 加速度式涡街探头抗振特性研究
    5.3 加速度式涡街探头单相测量特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 章 基于加速度探头的两相涡街测量实验研究
    6.1 雾状流实验平台
    6.2 两相涡街信号分析与测量特性研究
        6.2.1 两相涡街信号分析
        6.2.2 两相涡街测量特性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7 章 总结与展望
    7.1 课题总结
    7.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基于光敏树脂分析的3D打印加速度传感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结构设计与原理
2 光敏树脂热分析
    2.1 起始分解温度测定
    2.2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
    2.3 加热碳化过程
3 光敏树脂机械性能测试
4 压阻式应变计测试与分析
    4.1 应变计印制位置确定
    4.2 应变计电阻与有效灵敏系数测试
5 结论

(6)动态扭矩校准装置的角加速度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角加速度测量研究现状
        1.2.2 角度测量研究现状
        1.2.3 动态信号测量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角加速度测量原理
    2.1 引言
    2.2 角加速度测量方案设计
    2.3 双读数头测角误差补偿原理
        2.3.1 圆光栅测角原理
        2.3.2 双读数头补偿光栅偏心误差原理
    2.4 多路激光传感器测角误差补偿原理
        2.4.1 轴倾斜产生测角误差原理
        2.4.2 激光位移传感器补偿测角误差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态角度测量系统电路设计
    3.1 引言
    3.2 动态角度测量系统方案设计
    3.3 传感器的选择
        3.3.1 光栅传感器的选择
        3.3.2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选择
    3.4 动态角度测量系统的电路设计
        3.4.1 控制器电路设计
        3.4.2 CPLD光栅数据采集卡电路设计
        3.4.3 A/D模数转换卡电路设计
    3.5 动态角度测量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态角度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软件设计需求分析
    4.3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4.4 光栅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4.4.1 CPLD采集光栅数据软件设计
        4.4.2 FPGA读取CPLD软件设计
        4.4.3 STM32 读取FPGA软件设计
    4.5 激光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4.5.1 FPGA采集AD软件设计
        4.5.2 STM32 读取FPGA软件设计
    4.6 同步信号发生模块软件设计
    4.7 上位机的界面显示
        4.7.1 与数据采集模块的通信
        4.7.2 与同步信号发生模块的通信
        4.7.3 数据波形的实时显示
        4.7.4 数据的保存与图表绘制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角加速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数据采集
    5.3 角加速度函数表达式的求解
        5.3.1 角位移的傅立叶频谱分析
        5.3.2 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的曲线拟合
    5.4 角加速度的误差不确定度分析
        5.4.1 基波的不确定度分析
        5.4.2 三次谐波的不确定度分析
        5.4.3 时间的不确定度分析
        5.4.4 角加速度不确定度计算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运动解耦和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三轴向振动传感器及其校准
        1.1.1 三轴向振动传感器
        1.1.2 三轴向振动传感器的校准内容
        1.1.3 三轴向振动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1.1.4 基于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的三轴向振动校准系统
    1.2 多轴振动台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试验用多轴振动台系统研究现状
        1.2.2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系统研究现状
    1.3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运动解耦和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解耦结构设计理论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2 运动解耦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3 振动波形失真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4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运动解耦和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难点分析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及其运动解耦结构设计理论
    2.1 引言
    2.2 三轴向空间振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2.1 两轴向同频率正交振动的合成
        2.2.2 三轴向同频率正交振动的合成
        2.2.3 同频率空间振动的分解
    2.3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运动解耦结构设计原理
        2.3.1 三轴向运动解耦原理
        2.3.2 静压气浮-正交板簧复合运动解耦部件设计
        2.3.3 解耦等效模型频率响应特性分析
    2.4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残余运动耦合分析
        2.4.1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运动耦合原理
        2.4.2 基于三轴向等效耦合模型的残余运动耦合特性
    2.5 本章小结
3 运动解耦结构振动传递特性优化设计理论
    3.1 引言
    3.2 局部多孔质气浮导轨运动解耦结构优化设计
        3.2.1 局部多孔质气浮导轨运动解耦结构等效模型
        3.2.2 单轴振动传递率
        3.2.3 气膜承载及刚度特性数值计算
        3.2.4 基于Fluent仿真分析
        3.2.5 振动传递特性实验测试
    3.3 正交板簧运动解耦结构优化设计
        3.3.1 正交板簧轴向耦合运动分析
        3.3.2 基于ANSYS的一阶轴向共振频率仿真分析
        3.3.3 轴向共振频率实验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振动波形失真控制技术
    4.1 引言
    4.2 负反馈抑制失真机理
    4.3 电磁振动台机电耦合响应特性
    4.4 基于感应线圈的水平向振动波形速度反馈控制技术
        4.4.1 基于感应线圈的电磁振动台速度信号检测
        4.4.2 基于感应线圈的速度反馈控制系统构建
        4.4.3 系统传递函数模型辨识及稳定性分析
        4.4.4 振动加速度波形失真度实验测试
    4.5 基于补偿法的垂直向振动谐波抑制技术
        4.5.1 二次谐波耦合量计算
        4.5.2 垂直向振动台系统模型辨识
        4.5.3 二次谐波耦合量修正
        4.5.4 谐波补偿效果实验测试
    4.6 本章小结
5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振动幅相解耦控制技术
    5.1 引言
    5.2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解耦控制理论
    5.3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运动解耦控制技术
        5.3.1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系统可逆性分析
        5.3.2 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逆系统模型
        5.3.3 基于神经网络逆模型的运动解耦控制技术
        5.3.4 运动解耦性能实验研究
    5.4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振动幅相迭代控制技术
        5.4.1 三轴向振动幅相控制概述
        5.4.2 三轴向振动幅相迭代控制流程
        5.4.3 幅相迭代控制精度实验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系统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三轴向标准振动台系统
        6.2.1 三轴向振动机械激励装置
        6.2.2 三轴向输出振动测试与控制系统
    6.3 系统性能实验测试
        6.3.1 实验系统组成原理
        6.3.2 单轴向振动激励信号加速度波形失真度测试
        6.3.3 三轴向振动激励信号幅相控制精度及加速度波形失真度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照片资料
作者简历

(8)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压差传感器的应用前景
        1.1.2 微压差传感器的类型
        1.1.3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1.2 研究内容
    1.3 磁性液体简介及研究现状
        1.3.1 磁性液体简介
        1.3.2 磁性液体研究现状
    1.4 磁性液体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章小结
2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理论基础
    2.1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模型
    2.2 圆柱形永久磁铁磁场分布及回复力理论推导
        2.2.1 圆柱形永久磁铁磁场分布
        2.2.2 圆柱形空心永久磁铁与实心磁铁间回复力
    2.3 浮力原理计算复合磁芯下沉距离的函数表达式
    2.4 电感变化与微压差的关系
    2.5 磁性液体与壁面之间的磁粘效应
    2.6 磁性液体密封环的耐压公式
    2.7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输入输出关系
    2.8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动态响应传递函数
    2.9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2.9.1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指标
        2.9.2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2.10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系统误差的分析处理
    2.11 本章小结
3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设计及仿真分析
    3.1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结构及参数设计
        3.1.1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方案选择
        3.1.2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各部件的选型及设计
    3.2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回复力仿真分析
    3.3 复合磁芯稳定位置仿真分析
    3.4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耐压能力仿真分析
    3.5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尺寸优化
    3.6 基于MATLAB的二阶系统动态响应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4.1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实验台搭建
    4.2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电感的实验研究
        4.2.1 实验方案
        4.2.2 实验过程
        4.2.3 实验结果
        4.2.4 实验分析
    4.3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回复力的实验研究
        4.3.1 实验方案
        4.3.2 实验过程
        4.3.3 实验结果
        4.3.4 实验分析
    4.4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量程范围的实验研究
        4.4.1 实验方案
        4.4.2 实验过程
        4.4.3 实验结果
        4.4.4 实验分析
    4.5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实验研究
        4.5.1 实验方案
        4.5.2 实验过程
        4.5.3 实验结果
        4.5.4 实验分析
    4.6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4.6.1 实验方案
        4.6.2 实验过程
        4.6.3 实验结果
        4.6.4 实验分析
    4.7 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优越性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高速旋转弹丸引信动态参数测试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硬线测试技术
        1.2.2 遥测技术
        1.2.3 存储测试技术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测试与分析的基本理论
    2.1 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2.2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2.3 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2.4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横向效应及产生原因
    2.5 传感器测试物理量的理论基础
    2.6 本章小结
3 高速旋转弹丸引信动态参数测试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1 被测信号的理论计算及分析
        3.1.1 内弹道三轴加速度信号
        3.1.2 转速信号
        3.1.3 前冲加速度信号
    3.2 测试系统设计的指标和基本准则
        3.2.1 测试系统设计的指标
        3.2.2 测试系统设计的基本准则
    3.3 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高速旋转弹丸引信动态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4.1 传感器选型
    4.2 信号调理电路模块
        4.2.1 三轴加速度信号调理电路
        4.2.2 转速信号调理电路
        4.2.3 前冲加速度信号调理电路
    4.3 多路采集电路模块
    4.4 逻辑控制与存储电路模块
    4.5 电源模块
    4.6 工作状态分析
    4.7 机械结构设计
    4.8 实验室冲击台模拟试验
    4.9 本章小结
5 实测数据分析
    5.1 转速实测信号分析
    5.2 膛内加速度实测信号分析
        5.2.1 膛内轴向加速度信号分析
        5.2.2 膛内径向加速度分析
    5.3 外弹道阶段弹丸自转对高量程传感器输出的影响
        5.3.1 外弹道阶段弹丸自转对径向高量程传感器输出的影响
        5.3.2 外弹道阶段弹丸自转对轴向高量程传感器输出的影响
    5.4 前冲加速度信号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
        6.2.1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6.2.6 本文的创新点
    6.3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
    6.4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多个惯性传感器的姿态融合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惯性传感器在姿态融合领域的发展趋势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姿态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2.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2.1.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模型
        2.1.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优势
    2.2 姿态融合理论基础分析
        2.2.1 坐标系的定义与转换
        2.2.2 姿态角的定义与计算
    2.3 常见的姿态解算算法模型分析
        2.3.1 欧拉角法
        2.3.2 四元数法
        2.3.3 方向余弦法
        2.3.4 姿态解算算法的分析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MEMS惯性传感器的数据处理算法设计
    3.1 MEMS惯性传感器工作原理分析
        3.1.1 加速度计工作原理
        3.1.2 陀螺仪工作原理
    3.2 MEMS惯性传感器数据预处理
        3.2.1 加速度计数据预处理算法设计
        3.2.2 陀螺仪数据预处理算法设计
    3.3 多MEMS惯性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模型设计
        3.3.1 加速度计数据处理
        3.3.2 陀螺仪数据处理
        3.3.3 数据融合算法模型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MEMS惯性传感器的姿态融合算法设计
    4.1 基于姿态融合的滤波器算法模型设计
        4.1.1 互补滤波算法模型
        4.1.2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模型
    4.2 基于多MEMS传感器的姿态融合算法设计方案
        4.2.1 基于互补滤波器的四元数姿态融合算法设计
        4.2.2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四元数姿态融合算法设计
        4.2.3 两种姿态融合算法方案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压阻式复合惯性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智能鞋系统的糖尿病足综合症监测研究[D]. 欧阳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航空传感器性能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海樱,李程,商一奇. 计测技术, 2020(02)
  • [3]基于异质集成制造的静电锁定MEMS惯性开关研究[D]. 张晓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4]加速度式涡街抗振探头设计与两相测量研究[D]. 王伟. 天津大学, 2019(01)
  • [5]基于光敏树脂分析的3D打印加速度传感器设计[J]. 刘传奇,赵玉龙,刘明杰,邵一苇,张琪. 导航与控制, 2019(04)
  • [6]动态扭矩校准装置的角加速度测量[D]. 史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三轴向标准振动台运动解耦和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 张旭飞. 浙江大学, 2017(07)
  • [8]水平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谢君.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6)
  • [9]高速旋转弹丸引信动态参数测试与分析[D]. 马强. 中北大学, 2016(08)
  • [10]基于多个惯性传感器的姿态融合算法研究[D]. 武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压阻复合惯性加速度计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