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灾害防治系统研究现状与目标

电力系统灾害防治系统研究现状与目标

一、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系统研究的现状与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虹[1](2020)在《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瓦斯典型动力灾害形式之一,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会给煤矿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尽早的发现煤与瓦斯突出风险,及时地采取科学的防突措施,本文借鉴态势感知的基本思想,利用安全风险管理、压缩感知、模式识别、信息融合、机器学习等技术理论,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觉察、态势理解和态势预测等几个方面开展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的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及成果为构建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体系奠定理论基础,为瓦斯动力灾害的科学治理提供辅助决策。在分析煤与瓦斯突出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现场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实验,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瓦斯涌出规律以及煤岩体破裂声发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瓦斯涌出量、声发射信号都具有明显的突出前兆特征。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的基本任务,构建了局部态势感知和全局态势感知相融合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模型。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要素的选取应满足科学性、前兆性、实时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敏感性等原则。以赵各庄矿为例,选取瓦斯涌出及声发射实时监测信息作为主要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要素,将钻屑量、钻屑解吸指标、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作为辅助态势要素,并对突出态势要素选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要素有效信息提取方法。以不完全瓦斯涌出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压缩感知实现了对缺失率小于30%的瓦斯涌出时间序列的修复。针对噪声背景下的煤岩体声发射信号提取问题,将压缩感知与小波去噪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噪声信号和有效煤岩体声发射信号的分离。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灾变特征提取方法。提出了基于五点三次平滑处理与非线性分段相结合的瓦斯涌出时间序列趋势特征提取方法。将瓦斯涌出时间序列均值、趋势斜率、波动率等作为瓦斯涌出异常时间序列辨识指标,利用动态模式匹配距离结合层次聚类,实现了对包含突出灾变在内的瓦斯涌出异常时间序列的识别。研究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声发射信号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特征,利用小波包能量谱和小波包能量熵提取声发射信号能量特征。结果表明,突出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呈现低频高幅值变化,能量向优势频段集中,小波包能量熵值降低等特征,提出将声发射信号能量熵值变化率作为煤与瓦斯突出前兆辨识指标。构建了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信息融合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评估模型。为解决随机性、模糊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评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云模型-改进证据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评估方法,利用云模型构建证据体的mass函数,采用组合加权的证据理论降低证据间冲突程度,以提高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评估的准确性。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预测方法。利用天牛群算法(Beetle Swarm Optimization,BSO)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超参数组合,建立了基于BSO-LSTM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分析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时空相关性,从时空角度优化预测模型输入。结果表明,基于时空耦合的BSO-LSTM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结合云模型-改进证据理论对瓦斯浓度预测结果进行基于瓦斯涌出监测信息的突出态势局部预测。就煤与瓦斯突出态势全局预测而言,将态势评估结果量化为态势值,建立基于混沌免疫粒子群(Chaos Immun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IPSO)优化的广义回归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值预测模型,实现了煤与瓦斯突出全局态势的短期预测。工程测试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方法能够准确地感知掘进工作面所面临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威胁,采用瓦斯压力、瓦斯含量、钻屑量等指标验证了利用瓦斯涌出、声发射等实时监测信息感知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态势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方法可以提高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能力,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该论文有图91幅,表29个,参考文献188篇。

王思成[2](2020)在《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滨海城市兼具高经济贡献度与高风险敏感度,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对复杂且多样化“城市病”风险的源头管控。而当前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偏重空间与设施的被动应灾,缺乏动态风险治理技术支撑,导致防灾能力认知不清、“平灾结合”缺失、多规衔接困难等现实矛盾,工程性综合防灾体系亟待引入精细化风险治理思路进行拓展与完善。论文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智慧技术的滨海大城市安全策略与综合防灾措施研究》(13&ZD162)的支撑下,以安全风险治理为导向,探究滨海城市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重构路径。全文按“发现问题--聚焦困难--寻找办法--应用反馈”的思路展开,在风险治理与防灾规划两大重要领域之间,构建耦合风险识别、评估与管控体系的综合防灾规划研究框架,将风险治理技术的应用,由规划前期分析,拓展到从编制到实施的全过程。通过理论探索、规划溯源、路径细化,辨析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机理特征,论证综合防灾规划困境及其重构路径,组建融合多元主体的风险评估系统,提出差异性防灾空间规划策略,达到摸清滨海城市安全风险底数、准确全面风险评估、提高综合防灾效率的目的。在风险治理理论探索层面。运用灾害链式效应分析方法,从物质型灾害和风险治理行为的“双视角”建立了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机理整体认知路径。由传统物质灾变能量的正向传递转为风险治理行为的反作用力研究,创建了风险治理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出风险治理行为在应对物质型灾害“汇集-迸发”式的灾变能量正向传导时,具有“圈层结构”的逐级互馈特征,认为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必须依此机理特征,形成多层级的防灾空间体系。嫁接风险管理学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度量方法,构建了适用于滨海城市的灾害链式效应风险评估框架,认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重构,必须以全生命周期风险治理为目标,通过风险评估耦合风险治理技术与防灾空间体系,丰富了多学科交叉下的综合防灾规划理论内涵。在综合防灾规划溯源层面。论文通过纵向多灾种防灾技术演进分析,横向多部门防灾规划类比,认为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认知不清是导致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困境的根源。紧扣所有防灾规划均以最低防灾基础设施投资,换来最优防灾减灾效果的本质诉求,移植经济地理空间计量模型,首次提出运用综合防灾效率评价,规范并统一综合防灾能力认知方法。通过量化防灾成本、灾害产出、风险环境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得到影响我国滨海城市综合防灾效率提升的5个核心驱动变量,依此制定韧性短板补齐对策。通过对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机理与综合防灾效率的研究,得到风险治理技术与防灾空间规划的响应机制。分别从多维度风险评估系统的拓展性重构,多层级防灾空间治理的完善性重构,形成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系融合“全过程”风险治理技术的重构路径,为当前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困境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在规划路径细化层面。突破传统综合防灾规划静态、单向的风险评估定式,细化“多维度”风险评估指标框架:通过多元主体的灾害链式效应分析,认为灾变能量在政府、公众与物质空间环境间,存在领域、时间与影响维度的衍生关系,逐项建立了集成灾害属性、政府治理、居民参与等多元主体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与评判标准,为综合防灾规划提供了理性数据支撑。改变防灾设施均等化配置或减灾措施趋同化集合的规划方式,细化“多层级”空间治理体系内容:通过多维度风险评估系统的组建,认为治理差异性是滨海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的关键点,针对不同空间层级的主导型灾害风险及其灾害链网络结构特征,分级划定风险管控与防灾规划的重点内容,最大程度地发挥防灾基建与管理投入的效用,提高综合防灾规划效率。以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风险治理为目标,细化“全过程”综合防灾规划流程:认为耦合风险监测、评估、管控机制的综合防灾规划,必须具备风险情报搜集与分析、风险控制与防灾空间布局、风险应急处置与规划实施三个阶段。完整呈现了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重构路径。通过天津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的应用反馈,表明本文“全过程”风险治理、“多维度”风险评估、“多层级”风险管控的规划路径,有利于提升滨海城市整体韧性,可为其他城市开展安全风险治理,建设综合防灾体系提供研究范例。

曹亮[3](2019)在《基于多源分布的源网荷协调机制在受端区域电网灾变恢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区域电网互联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具有多源分布性质的受端区域电网已经形成。受端区域电网大多为典型的高负荷密度网络,输送潮流大、短路容量大,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高,但多馈入结构给其带来了诸如换相失败、功角失稳、谐波作用等安全隐患,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导致系统大面积停电。在多源受端电网的灾变恢复进程中,电网互联带来的交直流送端功率以及网内可调机组与可再生能源为系统的恢复过程提供了多样化的黑启动功率。本文探索适合于多源受端电网大停电下的恢复技术,为合理利用电网互联及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丰富电力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快地恢复失电区域,提高系统恢复效率。首先,介绍了当前区域电网的发展状况和多源分布条件下的受端电网及其运行机制,了解了多源分布下的源网荷协调优化的研究现状并形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重点针对受端电网的运行特性分析及故障理论研究了基于直流输电和微网技术的灾变恢复模式。其次,本文建立了受端电网灾变模式下的多目标功率调度模型及求解策略,用于大停电后的系统初态功率分配问题,为后续的恢复进程实现方式提供调度功率参考量。使用了NSGA2算法处理该多目标调度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这种算法的优越性,可以在保证结果多样性的同时获得一组稳定的最优解集,采用隶属度加权和的方法选取解集中的最优方案。再次,针对微网在孤岛模式下的自治恢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控逆变型DG的无缝并网策略,通过引入预同步环节和模式切换瞬间的控制参考指令阶跃补偿量实现并网的功率波动抑制,为建立起稳定的孤岛微网打下基础。最后,针对恢复后期的大规模负荷恢复问题,剖析了负荷投入过程中引起的系统状态响应问题,构建了能够评估不同特性负荷投入冲击影响的源荷匹配度指标,并将该指标纳入负荷恢复模型中的寻优目标,通过算例证明该模型中源荷匹配度指标与负荷恢复量之间的矛盾关系,阐述了其实际意义。

黄仁山[4](2019)在《极端冰雪天气下配电网弹性恢复力指标构建及评估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极端冰雪灾害的频发导致配电网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用户对电能供应连续性的期望也在增加,迫切需要增强配电网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抵御能力。为提高配电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本文围绕配电网弹性恢复力开展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给出了配电网弹性恢复力的定义及内涵,分析了极端灾害发生前后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变化的5个阶段:灾变前正常状态、灾变发展状态、灾变后恢复准备阶段、紧急恢复状态和持续恢复状态。在此基础上,从灾变严重性、紧急恢复能力和系统整体恢复能力3个角度提出弹性恢复力评估指标。其中灾变严重性评价指标包括失负荷率、失负荷速度;紧急恢复能力评价指标包括关键负荷恢复时间、关键负荷恢复速度、关键负荷恢复率、关键负荷电量缺供率;系统整体恢复能力评价指标包括负荷恢复时间、负荷恢复速度、电量缺供率。通过分析覆冰载荷下配电网的故障情况,选取典型极端冰雪天气故障场景评估配电网的弹性恢复力指标,并从规划角度和运行角度提出弹性恢复力提升措施,采用所提指标量化了提升措施采用前后的效果。通过65节点实际配电网和PG&E69标准算例验证了所提弹性恢复力指标能合理评估配电网受灾后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指标能够反映极端冰雪灾害对配电网的影响,所提弹性提升措施能有效提高配电网的弹性恢复力。

孟祥坤[5](2018)在《深水钻井系统井喷事故灾变演化及安全屏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国家工信部专项“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自主创新工程”课题“安全风险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防控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课题“海洋(深水)油气开采重大事故连锁风险演化、灾变机理及应对机制”为依托,结合我国南海深水钻井作业的安全需求,以我国在建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平台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深水钻井井喷事故灾变演化分析与安全屏障研究。在深水钻井系统的井喷与燃爆脆弱性分析、井喷事故灾变演化风险评估、井控流程安全分析、井喷气体扩散规律、安全屏障动态量化风险评估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形成一套针对深水半潜式平台钻井系统的井喷事故灾变演化及安全屏障评估方法,为保障平台平稳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主要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深水钻井复杂系统脆弱性分析考虑深水半潜式平台复杂系统钻井子系统的结构组成,研究其所具有的复杂系统特性和脆弱性特征;提出针对复杂系统脆弱性特征评估的熵指标和风险指标,并将二者统一于风险熵指标;综合考虑复杂系统的拓扑结构和非拓扑因素,提出针对深水钻井系统脆弱性的复杂网络评估和相关效能评估方法,对复杂系统脆弱性进行度量;结合深水钻井系统井喷事故发展流程和脆弱性层次结构关系,从设备、工艺、人员、管理和环境五个方面建立深水钻井系统脆弱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系统性、定量性的脆弱性评估提供基础。2.深水钻井井喷事故风险灾变演化评估针对深水钻井系统脆弱性风险指标,考虑脆弱性因素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分类,集成风险熵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依据深水钻井流程和事故发展进程,构建以风险因素为节点、以风险传递关系为连接边的深水钻井井喷事故灾变演化模型;以聚类系数表征深水钻井井喷事故复杂网络中风险因素节点的聚集程度,以风险熵表征风险传递路径的权重;考虑风险传递的模糊不确定性和随机不确定性的特点,以最短路径度量深水钻井系统井喷事故风险,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路径长度,辨识多节点所形成的系统最可能的失效模式;引入役龄递减因子和故障率递增因子,动态评估系统关键设备的失效概率,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不同时间节点处井喷事故最短路径的风险熵值与发生概率值,实现深水钻井系统安全状态的动态评估。3.深水钻井系统井控流程安全性分析针对深水井控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点,将井控系统在钻井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作为系统控制和反馈问题,基于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和过程(STAMP)模型,采用系统理论过程(STPA)评估方法,构建井控系统在深水钻井过程中的控制关联模型和反馈回路,通过识别系统安全风险与约束、定义安全控制结构、查找不安全控制行为及分析不安全控制行为的关键原因等流程进行深水井控安全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井控约束措施。以STAMP/STPA作为指导准则,结合全动态多相流模拟软件OLGA,建立深水井控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井涌后没有提供控制行为以及关井和压井等控制行为发生延迟为例,对井控作业的安全性进行动力学分析,量化对井控系统进行安全控制的时间裕量。4.深水钻井气体井喷扩散规律研究针对我国自主设计在建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平台,面向平台井喷事故案例,采用数值分析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井喷扩散规律研究。通过FLACS系统建立平台井喷扩散数值仿真模型;建造平台缩尺模型,搭建试验系统研究监测点可燃气体浓度变化规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风场条件对井喷气体在开敞空间内扩散规律的影响,预测可燃气云在不同风向和风速条件下的空间范围和分布规律,并提出半潜式平台安全作业建议;以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振动筛房为例,建立FLACS三维仿真模型,研究可燃气体及硫化氢进入平台密闭作业空间内的扩散过程,分析形成的燃爆及毒害区域,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措施。5.深水井喷灾变升级安全屏障防控定量分析鉴于井喷危害的严重性,从复杂系统脆弱性角度分析深水钻井系统从井喷事故至燃爆事故的升级过程;从因素级、事件级和子系统级构建风险升级评估指标体系,依据DEMATEL方法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建立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逻辑图;通过事故树-事件树逻辑模型建立从危险源到脆弱性安全屏障之间的映射关系,分析平台井喷灾变升级事故的发展路径,经时序扩展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模型,实现深水钻井系统井喷升级事故的连锁风险评估;在事故先兆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风险因素概率、安全屏障失效概率和后果事件概率的动态更新,并反映井喷升级导致的事故风险时序变化。

张行,王逸飞,何迪,郭创新,陈玉峰,李明[6](2016)在《电网防灾减灾现状分析及建议》文中提出电网防灾减灾是电网抵御外部灾害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从多维度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电网安全防御框架,指出电力系统防灾减灾体系应由抗灾规划建设、防灾减灾调度操作、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共同构成,且应加强各环节信息沟通与协同调度。其次,总结电网在抵御雷电、台风、覆冰、山火等自然灾害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同时对电力系统防灾减灾体系3大组成部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综述,指出缺少电气与非电气信息相融合的信息集成平台,信息资源的应用过于简单,电网对自然灾害的感知力度差、预警支持不足,调度操作与应急指挥依赖离线预案等问题突出。最后,提出建设电网防灾调度系统的建议,详细归纳系统所需的数据源信息表,阐明大数据技术可为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的功能目标。

别朝红,林雁翎,邱爱慈[7](2015)在《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恢复力是系统对扰动事件抵御、适应以及快速恢复的能力。随着全球自然灾害逐渐增多以及反恐意识的增强,构建对极端扰动事件具有恢复力的"弹性电网"已成为各国政府着力发展的国家战略,同时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也为弹性电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文中详细介绍了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的基本概念与各国的研究现状,并从弹性电网需要应对的扰动事件、评估理论、恢复力提升策略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研究方向和重点,以及在智能电网框架下构建弹性电网的具体措施。最后对弹性电网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吴靓,王勇[8](2015)在《智能一次设备对未来电网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一次设备智能化对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概述一次设备智能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战略目标;总结变电站智能化一次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及与其传统一次设备的主要差别,为传统电力设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了选择方案;分析智能化一次设备对电网运行维护带来的变革。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技术发展趋势,预测了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应用前景,并对一次设备智能化建设提出意见。

杨明[9](2014)在《继电保护与电力系统灾变防治》文中指出文章对电力系统灾变事故中继电保护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继电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提高灾变防治的能力,并对灾变防治角度下的继电保护研究目标进行了探讨。

许云江[10](2011)在《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策略与分析》文中指出主要分析了电力系统灾变的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意义,分析了电力系统灾变的特点、原因和灾变防治策略。重点分析了用先进励磁控制的线性励磁控制和非线性励磁控制,采取理论研究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了励磁调节器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调节PID励磁控制器的参数,实现了在系统扰动和故障情况下能很好地维持发电机运行的稳定性,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和电压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系统研究的现状与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系统研究的现状与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1)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及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与突出态势感知
    2.1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及影响因素
    2.2 煤与瓦斯突出前兆信号特征分析
    2.3 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压缩感知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要素提取
    3.1 煤与瓦斯突出态势信息的压缩感知
    3.2 不完全瓦斯涌出时间序列处理方法
    3.3 噪声背景下声发射信号提取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煤与瓦斯突出灾变特征提取方法
    4.1 基于趋势分析的瓦斯涌出异常时间序列辨识
    4.2 煤与瓦斯突出声发射信号前兆特征提取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信息融合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评估
    5.1 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评估模型
    5.2 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评估方法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预测方法
    6.1 基于时空耦合的瓦斯浓度态势预测模型
    6.2 基于广义回归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态势值预测模型
    6.3 本章小结
7 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的工程测试
    7.1 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要素获取及评估临界值的确定
    7.2 煤与瓦斯突出态势评估方法验证
    7.3 煤与瓦斯突出态势预测方法验证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查新结论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新型城镇化发展成熟期的城市病治理短板
        1.1.2 滨海城市经济贡献与多灾风险的现实矛盾
        1.1.3 重大改革机遇期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调适
        1.1.4 城市安全危机演变下的风险治理应用创新
        1.1.5 重大课题项目支撑与研究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3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3.1 有关风险治理的核心概念界定
        1.3.2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范围界定
        1.3.3 滨海城市灾害链与综合防灾规划内涵
        1.3.4 论文研究的时空范围划定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核心研究方法
        1.4.3 整体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动态综述
    2.1 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理论体系梳理
        2.1.1 风险管理与城市治理的同源关系
        2.1.2 灾害学与生命线系统的共生机制
        2.1.3 安全城市与韧性城市的协同适灾
    2.2 风险治理与防灾减灾关联性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风险治理研究存在防灾热点
        2.2.2 国内外防灾减灾研究偏重单灾治理
        2.2.3 二者耦合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纽带
    2.3 风险治理导向下的综合防灾规划研究启示
        2.3.1 主体多元化:从风险管理到风险治理
        2.3.2 治理立体化:从减灾工程到防灾体系
        2.3.3 措施精细化:从灾前评估到动态管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系统机理特征辨析
    3.1 滨海城市整体灾害链式效应的互馈机理
        3.1.1 物质灾害与管理危机的海洋特性
        3.1.2 空间是灾害链延伸的核心载体
        3.1.3 物质与管理灾害链的互馈关系
        3.1.4 全生命周期风险治理的断链减灾
    3.2 风险治理行为反作用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3.2.1 风险系统之模糊开放与逐级互馈
        3.2.2 治理行为之因果回路与反向驱动
    3.3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
        3.3.1 灾害链式效应动态风险评估模式
        3.3.2 灾害信息集成综合风险评估框架
    3.4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特征的解析
        3.4.1 要素治理的“复合”与“多维”特性
        3.4.2 网络治理的“长链”与“双刃”特性
        3.4.3 综合治理的多元化与全过程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困境及治理响应
    4.1 综合防灾规划困境识别与矛盾梳理
        4.1.1 整体认知错位导致规划实施低效
        4.1.2 纵向防灾能力与设防标准冲突
        4.1.3 横向多种规划间难以相互衔接
    4.2 综合防灾效率评价与规划困境破解
        4.2.1 综合防灾效率时空演进下认知防灾能力
        4.2.2 综合防灾效率导向下补齐韧性治理短板
    4.3 综合防灾规划与风险治理响应机制
        4.3.1 风险治理耦合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4.3.2 综合防灾规划系统响应的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耦合“全过程”风险治理的综合防灾规划路径
    5.1 滨海城市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系重构路径
        5.1.1 规划内容与方法的并行重构
        5.1.2 规划目标与定位的治理解构
    5.2 全过程风险治理下的综合防灾规划流程设计
        5.2.1 耦合事前风险分析的规划准备阶段
        5.2.2 注重事中风险防控的规划编制阶段
        5.2.3 兼顾事后风险救治的规划实施与更新
    5.3 规划路径拓展之“多维度”风险评估系统
        5.3.1 领域-时间-影响维度评估要素构成
        5.3.2 灾害-政府-公众维度多元评估主体
        5.3.3 是非-分级-连续维度四级评判标准
    5.4 规划路径完善之“多层级”空间治理方法
        5.4.1 宏观层风险治理等级与空间层次划分
        5.4.2 中观层“双向度”风险防控空间格局构建
        5.4.3 微观层风险模拟与防灾行动可视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多元主体性的“多维度”风险评估路径
    6.1 滨海城市多元治理主体的风险评估路径生成
    6.2 灾害属性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细化
        6.2.1 聚合城镇化影响的自然灾害指标
        6.2.2 安全生产要素论的事故灾难指标
        6.2.3 公共卫生标准化的应急能力指标
        6.2.4 社会安全保障力的风险预警指标
    6.3 政府治理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甄选
        6.3.1 影响维度下的风险治理效能指标
        6.3.2 政府风险治理效能评判标准细分
        6.3.3 政府安全风险综合治理效能评定
    6.4 公众参与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提炼
        6.4.1 面向居民空间安全感的核心指标
        6.4.2 融入居民调查的核心指标再精炼
        6.4.3 滨海城市居民综合安全感指数评定
    6.5 链接多维度评估与多层级防灾的行动计划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治理差异性的“多层级”空间防灾路径
    7.1 区域风险源监控及整体韧性治理
        7.1.1 区域风险分级之“一表一系统”区划
        7.1.2 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的韧性治理
        7.1.3 生命线系统工程的互联共享
    7.2 城区可接受风险标准与防灾空间治理
        7.2.1 城区防灾基准之可接受风险标准
        7.2.2 “耐灾”结构导向的避难疏散体系优化
        7.2.3 对标防灾空间分区的减灾措施优选
        7.2.4 PADHI防灾设施选址与规划决策
    7.3 社区居民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可视化治理
        7.3.1 社区设施适宜性之防灾生活圈
        7.3.2 风险源登记导向的社区风险地图
        7.3.3 对标全景可视化的防灾体验馆设计
    7.4 建筑物敏感度评价及防灾细部治理
        7.4.1 建筑物外部敏感度之易损性整治
        7.4.2 灾时仿真模拟导向的安全疏散路径
        7.4.3 对标功能差异性的内部防灾能力提升
    7.5 防灾救灾联动应急管理响应方案
        7.5.1 RBS/M分级的多风险动态管控响应
        7.5.2 责权事权下的多部门联动救灾响应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风险治理导向下的综合防灾规划实证
    8.1 天津市中心城区既有灾害风险环境特征识别
        8.1.1 海陆过渡下的八类主导自然灾害
        8.1.2 双城互动下的四类主体事故灾难
        8.1.3 既有风险评估偏重单向风险分级
        8.1.4 兼顾治理“核心-基础”划定研究范围
    8.2 针对城区主导型灾害的“多维度”风险评估
        8.2.1 灾害属性具备灾源防控与分级治理条件
        8.2.2 政府治理存在专项防灾与系统实现短板
        8.2.3 居民安全呈现生态与避难疏散供给不足
    8.3 响应风险评估结果的“多层级”防灾空间治理
        8.3.1 “源-流-汇”指数导向的生态韧性规划
        8.3.2 动态风险治理导向的专项防灾响应
        8.3.3 避难短缺-疏散过量矛盾下的治理优化
        8.3.4 “三元”耦合导向的防灾空间治理系统实现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论文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治理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附录B:滨海城市自然灾害综合防灾能力与空间脆弱性指标详解
    附录C:滨海城市居民综合安全感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基于多源分布的源网荷协调机制在受端区域电网灾变恢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多源分布的受端区域电网
        1.2.1 区域电网互联现状
        1.2.2 电网互联下形成的多源受端电网
        1.2.3 多源分布对受端电网运行机制的影响研究
    1.3 源网荷协调机制
        1.3.1 源网荷协调优化运行基本概念
        1.3.2 问题的研究现状
        1.3.3 本文中的主要分析方法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受端电网灾变恢复理论研究
    2.1 受端电网运行特性分析
    2.2 直流输电故障分析
    2.3 受端电网灾变基础理论
    2.4 多源注入的受端电网灾变恢复策略
        2.4.1 互联电网的黑启动模式
        2.4.2 微网技术在灾变恢复中的应用
        2.4.3 基于恢复阶段的负荷恢复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源分布的受端区域电网在灾变模式下的多目标功率调度策略
    3.1 基于网络等值解耦的分布式潮流计算
        3.1.1 互联电网等值解耦模型
        3.1.2 分布式潮流计算
    3.2 功率调度优化模型
        3.2.1 目标函数
        3.2.2 约束条件
    3.3 模型求解算法
        3.3.1 多目标优化理论与关键算法
        3.3.2 功率决策方案中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3.3.3 NSGA2 在互联电网功率调度模型中的关键设计
        3.3.4 基于NSGA2 的多目标功率调度模型求解步骤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介绍
        3.4.2 优化调度过程分析
        3.4.3 寻优结果及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目标网架恢复的孤岛并网优化策略
    4.1 含逆变型DG的孤岛微网典型结构
    4.2 带有幅相跟踪的预同步控制
    4.3 并网前的恒压恒频模式
    4.4 并网后的功率下垂模式
    4.5 并网时的模式切换与阶跃补偿控制
    4.6 仿真验证
        4.6.1 并网前预同步控制仿真分析
        4.6.2 并网瞬间的模式切换与阶跃补偿仿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源荷匹配度的负荷恢复机制
    5.1 电源与负荷特性
        5.1.1 电源特性
        5.1.2 负荷特性
    5.2 基于负荷特性投入的系统状态响应
        5.2.1 不同负荷投入下的节点电压变化
        5.2.2 不同负荷投入下的系统频率变化
    5.3 综合源荷匹配度模型构建
        5.3.1 负荷恢复时的系统频率响应指标
        5.3.2 负荷恢复时的节点电压响应指标
        5.3.3 负荷恢复时的功角响应指标
        5.3.4 其他系统响应指标
        5.3.5 源荷匹配度
    5.4 基于源荷匹配度的负荷恢复寻优模型
        5.4.1 负荷恢复目标函数
        5.4.2 约束条件
    5.5 模型求解与算例分析
        5.5.1 模型求解
        5.5.2 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4)极端冰雪天气下配电网弹性恢复力指标构建及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弹性恢复力评估综述
        1.3.2 弹性恢复力指标研究现状
        1.3.3 灾害影响及防范措施研究现状
    1.4 本文工作
第2章 配电网弹性恢复力内涵
    2.1 配电网弹性恢复力的概念及弹性曲线
        2.1.1 配电网弹性恢复力的概念
        2.1.2 配电网弹性恢复力的弹性曲线
    2.2 配电网弹性恢复力指标的构建
        2.2.1 灾变严重性评价指标
        2.2.2 紧急恢复能力评价指标
        2.2.3 系统整体恢复能力评价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网弹性恢复力的评估方法
    3.1 覆冰载荷下线路故障率模型
        3.1.1 配电线路上的覆冰载荷
        3.1.2 杆塔覆冰载荷
        3.1.3 线路整体故障率
    3.2 典型极端冰雪天气故障场景的选取
    3.3 弹性恢复力评估流程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概况
        3.4.2 覆冰厚度与导线-杆塔故障率仿真计算
        3.4.3 配电网弹性恢复力计算分析
        3.4.4 不同地区配电网的弹性恢复力计算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电网弹性恢复力的提升方法
    4.1 提高配电网基础设施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4.2 提高系统受灾害后恢复供电的能力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3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深水钻井系统井喷事故灾变演化及安全屏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深水钻井复杂系统脆弱性分析
    2.1 深水钻井作业复杂系统及其脆弱性概述
    2.2 脆弱性评估指标
    2.3 深水钻井作业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
    2.4 深水钻井系统脆弱性因素辨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水钻井井喷事故灾变演化评估
    3.1 井喷事故演化场景构建
    3.2 风险传递不确定性分析
    3.3 演化路径风险熵表征
    3.4 井喷事故灾变演化最短路径
    3.5 井喷事故演化过程动态风险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水钻井系统井控流程安全性分析
    4.1 STAMP/STPA机理
    4.2 深水钻井井控系统STAMP/STPA分析
    4.3 深水井控工艺流程控制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水钻井气体井喷扩散规律研究
    5.1 井喷射流与扩散数学模型
    5.2 气体井喷模型试验分析
    5.3 开敞空间内井喷气体扩散数值分析
    5.4 密闭空间内有毒及可燃气体扩散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水井喷失控升级安全屏障防控定量分析
    6.1 井喷升级脆弱性风险动态分析流程
    6.2 风险因素相互影响分析
    6.3 深水钻井系统井喷升级连锁风险模型
    6.4 井喷升级事故连锁风险动态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建议今后开展的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情况
    申请软件版权情况
    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7)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的概念
2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研究现状
    2.1美国在弹性电网方面的研究
    2.2日本在弹性电网方面的研究
    2.3欧盟在弹性电网方面的研究
3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的研究方向
    3.1明确弹性电网需要应对的扰动事件
    3.2构建弹性电网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理论
    3.3弹性电网恢复力提升策略
    3.4弹性电网恢复力提升手段
4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在中国的研究建议
5结语

(8)智能一次设备对未来电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化一次设备建设内容与目标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思路
    1.2 智能化一次设备建设内容
    1.3 一次设备智能化建设目标
2 智能化一次设备的特征
3 智能设备对电网运行的变革
    3.1 促进智能电网建设
    3.2 促进设备科学管理
        3.2.1 降低系统安全风险
        3.2.2 避免设备盲目检修
        3.2.3 避免设备盲目更换
4 结论与展望

(9)继电保护与电力系统灾变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力系统灾变中的继电保护
2 继电保护在灾变防治中的要求
    2.1 对故障设备能够快速、可靠、有选择地切除
    2.2 能够快速恢复由于误动或瞬时性故障引起的设备停转
    2.3 保护范围的扩大
3 针对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的继电保护研究
    3.1 提高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率
    3.2 对快速继电保护的研究
    3.3 对自动重合闸技术的深入研究
4 开展电网安全保护研究
5 结语

四、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系统研究的现状与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 [1]煤与瓦斯突出态势感知方法研究[D]. 王雨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
  • [2]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研究[D]. 王思成. 天津大学, 2020(01)
  • [3]基于多源分布的源网荷协调机制在受端区域电网灾变恢复中的应用[D]. 曹亮.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4]极端冰雪天气下配电网弹性恢复力指标构建及评估方法[D]. 黄仁山. 天津大学, 2019(06)
  • [5]深水钻井系统井喷事故灾变演化及安全屏障研究[D]. 孟祥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
  • [6]电网防灾减灾现状分析及建议[J]. 张行,王逸飞,何迪,郭创新,陈玉峰,李明. 电网技术, 2016(09)
  • [7]弹性电网及其恢复力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展望[J]. 别朝红,林雁翎,邱爱慈.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22)
  • [8]智能一次设备对未来电网的影响[J]. 吴靓,王勇. 广东电力, 2015(05)
  • [9]继电保护与电力系统灾变防治[J]. 杨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15)
  • [10]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策略与分析[J]. 许云江. 民营科技, 2011(12)

标签:;  ;  ;  ;  ;  

电力系统灾害防治系统研究现状与目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