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烹饪专业产学研合作之路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林玉桓,王晓红[1](2021)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文中认为科研工作是我国高职教育在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提升的过程中体现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举措。影响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科研意识、科研考核机制、科研条件与环境等。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餐饮专业群为例,提出分类评价教师、建立奖惩机制、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和打造科研团队等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
王胜男[2](2021)在《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师生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年末,《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产教融合”一词以政策文本形式提出,再到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付之行动——选择多个城市、行企业进行试点建设。标志着产教融合得到了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层面的转变,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也将经历跨越式发展。产教融合政策符合新时代国家系统优化要求,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区域产业转型对人才转型的要求。职业院校师生是职教改革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基本个体也是产教融合实施的具体操作主体,其行为结果直接影响着产教融合实施的最终效果。通过对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师生主体进行产教融合满意度进行调查,使产教融合主要受众获得感可测评,从受众视角衡量产教融合带来的效益,有助于掌握其动向与期盼,进而改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施工作,也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管、办、评”分离。鉴于此,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构建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指数模型,以此理论模型为指导并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师生主体的产教融合满意度进行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职业院校师生满意度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政府、企业、教师、学生四维度提出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提升策略。首先,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和满意度评价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便厘清研究逻辑;再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顾客满意度指数理论结合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提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动力要素,并指出生态、经济、教育与政策遵循矛盾统一性原则,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构建出本研究“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指数模型”:动力因素、各类政策是开展调查的前提,预期质量、感知质量、公平感知又决定了产教融合的总体满意度,由此选择正面或负面评价。其次,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对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的文本分析、师生访谈、师生问卷调查,基于产教融合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四个方面对该校师生展开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存在以下问题:(1)师生产教融合满意度呈阶梯式下降,总体满意度偏低;(2)顶层设计不合理,“闭门造车”现象明显;(3)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调,缺乏“全人教育”导向;(4)师资缺口大,制度设置不能保障主体利益;(5)校企合作形式单一,激励措施不充足。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影响职业院校师生主体产教融合满意度的原因进行探析:(1)教育本体价值的回归:职教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2)主体意识的觉醒:职业院校师生对公平发展的追求;(3)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不同责任主体信念冲突。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多角度提出职业院校师生双主体产教融合满意度提升策略:(1)完善地方政策,突出地方政府风向标作用;(2)促进产教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多元育人;(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职教改革提供不竭动力。
韩建平[3](2021)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与问题 ——以延吉市某职业高中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人才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转变为创新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一直是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核心问题。国务院于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如何提高人才质量做出了如下规定: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从上述法规描述中,可以看出国家将提升人才质量的重点放在了实践教学,尤其是实习与顶岗实习的教学改革上。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对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顶岗实习还是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办好顶岗实习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延吉市某职业高级中学为例,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量化分析的方法,刻画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以学生的视角,通过学生的“知情意行”以及校企双方的管理等方面,探寻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本研究以体验式学习为理论视角,从中职生对顶岗实习的“认知”、“行为”、学校与企业的管理等维度开发调查工具。基于问卷及访谈的数据分析,研究者发现: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总体情况良好;2.实习生的认知与态度对实习效果有显着影响;3.顶岗实习的学习情境能够影响实习效果;4.学校与企业积极落实顶岗实习的制度与保障;5.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寻找实习岗位存在阻力。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对今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顶岗实习提出下如下建议:一是将认识实习与跟岗实习加入到实践教学课程当中;二是开发顶岗实习课程,将提高中职生对顶岗实习的认知作为课程重点;三是将实习生对实习的反思与内省加入到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当中;四是建立“双主体”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
王文琪[4](2020)在《高职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文中提出高职院校需要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推进校企合作,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优质专业人才。文章以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中餐烹饪专业教学实践及构想为例,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孟瑜方,徐涵[5](2020)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完善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及个人发展需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高职与本科合作举办、应用型本科举办和本科职教举办几种办学形式,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发展的关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传统观念影响、顶层设计缺失以及人才培养脱离现实需求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内部自我优化和加强外部保障等来解决问题。国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祝海珍[6](2020)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在产教融合时代背景下,高职烹饪专业为满足当代餐饮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必须将创新创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业紧跟时代要求,通过校企产教深度合作,对高职烹饪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周俐萍[7](2020)在《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提出在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努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35”的宏伟蓝图的今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倍受全社会关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最近国家在新颁布的职教政策中,将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战略提上日程。产教融合是培养职业人才的必备教育手段,是我国劳动者素质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但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史上的开拓者,他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成功的实践活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很好地推动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提出的校企合作的思想是今日“产教融合”思想的源头,尽管当时没有“产教融合”这种表述,但是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完全是在践行“产教融合”思想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然而他的“产教融合”这种超前思想只是散见于他的着作、文章和日记以及他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没有系统化,后人至今也没有将其挖掘整理出来。面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迫切需要找到一套解决的办法。本研究正是致力于考证和梳理黄炎培先生的产教融合思想,让百年前的瑰宝重见于人世,以期为解决当前的职业教育难题提供借鉴参考,这是本研究的主要意义所在。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大量阅读黄炎培先生的论着文章、档案资料、民国期刊、汇编史料,以及当代理论界相关学术着作、研究文章的基础上,追寻他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下设学校工厂等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扒梳抉剔,寻幽探微,提炼其产教融合思想内涵,考证其形成背景及路径。并运用问卷和访谈法调查了 50所职业学校的产教融合现状,结合个案分析,力求较全面准确地寻找到我国当前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首次运用黄炎培的产教融合思想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的问题把脉,并借鉴黄炎培先生的“学以致用”、“做学合一”、“手脑并用”、“专家指导”、“大职业教育主义”、“专科一贯制”“职业陶冶”等百年前成功实践的产教融合思想,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提出了一套产教融合的完整思路,力图使黄炎培的产教融合思想重焕生机,为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启示。
蒋万强[8](2020)在《我国县域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定位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原则,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此后,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些政策方案都强调了政府在促进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政府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方面的职能由最开始的“主导”转变为现在的“推动”,由“多元办学格局”转变为“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然而,政府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如何实现合理的定位,这是促进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走向成功的关键一环。本文选取了四川省阆中市三所中职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对三所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成效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在提高办学水平、拓宽就业渠道、缓解“用工荒”、推进集团办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校企合作政策在县域中职学校落实比较困难,校企合作的层次相对较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不高,校企合作的成果转化度不高、支撑发展乏力等;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履行“推动”职能缺位,主要表现为落实校企合作工作举措的力度逐层衰减、履行校企合作工作管理职能不到位、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对校企合作成效缺乏监督管理等。本文围绕政府在县域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如何履行好“推动者”的角色定位进行研究思考,提出地方政府应该履行好组织领导、沟通协调、利益调整、服务保障、督导评价等职能,以期为地方政府在推动县域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政策落实的有效途径,加大校企合作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监督评价机制,从而政、校、企一体融合发展。
黄浩怡[9](2019)在《产教融合在广州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开展,广东省紧跟步伐大力贯彻落实国家部署,致力于把广东省打造成中国南方重要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教育强省,以期为中国由“做大”转为“做强”贡献力量。然而,近几年来广东省产教融合开展情况却始终不尽人意。因此,研究广东省职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发挥比较优势以推动广东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实际课题。本文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及相关理论等方面探索的基础上,对广州中职学校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广东省产教融合的典范学校—广东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的产教融合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广东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在产教融合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偏差、“双师型”队伍力量薄弱、政府主导不足、企业参与较为浅层等问题。本文的政策建议包括:中职学校层面上专业设置发挥企业指导作用,建立专业建设资源库;课程建设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树立良好中职学校形象等;企业层面上加强其责任感建设,内部成立产教融合工作小组,推动产教联合形成命运共同体;政府层面上建立良好的社会观念引领机制,发挥政府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作用,主导建立产教融合大数据平台,推动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深度开展。
蔡琪琪[10](2019)在《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杭州市LZ职高烹饪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综合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可度持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迫切需要对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本文从杭州市LZ职高烹饪专业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一步了解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和研究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目的、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为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理论分析,包括“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基础及典型发达国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借鉴。第三章主要介绍杭州市LZ职高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LZ职高烹饪专业“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对该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主要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处理和分析。第四章内容基于调查问卷、访谈结果及校企合作相关文献资料,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面分析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第五章内容针对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高职烹饪专业产学研合作之路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烹饪专业产学研合作之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紧迫性 |
二、高职院校科研现状与原因分析 |
(一)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有待加强 |
1.科研认识片面 |
2.科研能力不强 |
(二)学校科研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
1.缺乏分类评价机制 |
2.缺乏奖惩机制 |
3.缺乏绩效考核机制 |
(三)学校科研条件与环境有待改善 |
1.缺少科研时间 |
2.缺少科研平台 |
3.缺少科研团队 |
三、提升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实践探索 |
(一)建立分类评价标准,促进协同进步 |
(二)落实科研奖惩机制,激发科研动力 |
1.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
2.建立科研约束机制 |
(三)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
(四)加强团队建设,形成科研合力 |
1.传帮指导,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
2.经费支持,重点培养科技人才 |
3.产学研融合,引进社会智力资源 |
四、结语 |
(2)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师生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二、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范畴 |
二、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文献研究述评 |
一、基本研究概述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理论模型构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职业院校 |
二、产教融合 |
三、满意度 |
四、满意度评价 |
第二节 职业院校师生产教融合满意度调查研究开展基础 |
一、理论基础 |
二、政策依据 |
三、产教融合动力要素分析 |
四、生态、经济、教育与政策的矛盾统一性 |
第三节 本研究框架构建与阐述 |
一、 理论支撑下的职教领域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构建 |
二、 政策指导下的职教领域产教融合远近景结合 |
三、 本研究框架构建阐述 |
第三章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师生满意度调查研究 |
第一节 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基本情况 |
一、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总体情况 |
二、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满意度现状 |
一、产教融合满意度师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二、产教融合满意度师生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影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原因探析 |
一、教育本体价值的回归:职教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
二、主体意识的觉醒:职业院校师生主体对公平发展的追求 |
三、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不同责任主体信念冲突 |
第四章 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提升策略 |
第一节 完善地方政策体系,突出地方政府风向标作用 |
一、建立责任分担机制 |
二、完善质量监督评估机制 |
三、健全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
第二节 促进产教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多元”育人 |
一、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 |
二、重视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 |
三、重视课程开发与教学创新 |
第三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职教改革提供不竭动力 |
一、重视师资管理制度建设 |
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
三、完善薪酬激励保障机制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研究取得的成果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师生访谈提纲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管理人员卷) |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一线教师卷) |
附录 C 学生调查问卷 |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与问题 ——以延吉市某职业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顶岗实习 |
2.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的现实问题 |
3.提高质量:顶岗实习的政策影响 |
4.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研究缺失 |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
1.研究问题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 |
1.研究目标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中等职业学校 |
2.实习 |
3.顶岗实习 |
二、国内外顶岗实习研究评述 |
(一)实习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意义 |
1.实习的历史 |
2.实习的价值 |
3.成功的实习应具备的要素 |
(二)顶岗实习的现状及问题 |
1.顶岗实习现状研究概述 |
2.顶岗实习问题研究概述 |
(三)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
(四)顶岗实习政策分析 |
(五)已有研究的局限及启示 |
1.国内外研究对“实习”概念的多重理解 |
2.已有研究缺乏学生视角的过程研究 |
3.对少数民族地区关注不足 |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调查研究设计 |
(一)理论基础 |
1.体验式学习理论观点及其演进 |
2.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应用模式 |
3.体验式学习理论视角下的顶岗实习 |
(二)调查工具开发 |
1.“认知”维度:实习生的认识与态度 |
2.“行为”维度:顶岗实习的学习过程 |
3.“管理”维度:学校与企业的制度与保障 |
4.顶岗实习的学习效果 |
5.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
(三)调查对象选取 |
1.样本学校的选取 |
2.问卷调查样本选取 |
3.访谈对象选择及提纲 |
(四)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案 |
1.数据收集 |
2.分析方案 |
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结果 |
(一)顶岗实习的现状 |
1.实习生的认识与态度 |
2.顶岗实习的学习过程 |
3.学校与企业的制度与保障 |
(二)顶岗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
1.顶岗实习的实习效果 |
2.三个维度对实习效果影响的汇总 |
3.中职生的认知与态度对实习效果的影响 |
4.顶岗实习的学习过程对实习效果的影响 |
5.学校与企业的制度与保障对实习效果的影响 |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与讨论 |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总体情况良好 |
2.实习生的认知与态度对实习效果有显着影响 |
3.顶岗实习的学习情境能够影响实习效果 |
4.学校与企业积极落实顶岗实习的制度与保障 |
5.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生寻求实习岗位存在阻力 |
(二)研究启示与展望 |
1.对“顶岗”与“实习”的再认识 |
2.评价视角下的顶岗实习课程 |
3.顶岗实习作为一种反思性实践 |
4.建立“双主体”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
致谢 |
(4)高职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课程体系 |
二、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
三、开展实践操作教学 |
四、引入产教融合模式 |
五、结语 |
(5)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 |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及基本属性 |
(二)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的需要 |
2.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
3.树立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 |
4.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 |
5.满足受教育者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
6.应对国际竞争对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 |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形式 |
1.高职与本科合作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
2.应用型本科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
3.本科职教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
(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案例 |
三、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
(二)顶层设计的欠缺 |
(三)人才培养脱离市场需求 |
(四)实施中的问题 |
四、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国际经验 |
(6)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基本内涵 |
(一) 产教融合 |
(二) 创新创业能力 |
三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
(一)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
(二) 产教融合深度较低,缺乏创新创业能力锻炼 |
(三) “双师型”教师不足,创新创业实战经验欠缺 |
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 |
(一) 正确定位培养规格,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
(二)构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
(三) 营造实践新氛围,提升学生烹饪实践能力 |
(四) 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
(五) 搭建“3训”实操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
1.技能实训: |
2.跟岗实训: |
3.创新创业实训: |
五 结语 |
(7)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1、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
2、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
3、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
4、个人职业情结与研究兴趣 |
(二) 研究价值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 概念界定 |
1. 职业学校 |
2. 产教融合 |
(五) 文献综述 |
1、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
2、产教融合的研究 |
二、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产生背景 |
(一) 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产生背景 |
1、教育背景 |
2、理论背景 |
3、实践经历 |
(二) 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形成路径 |
三、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基本内涵 |
(一) “学以致用”: 产教融合思想出发点 |
(二) “做学合一”: 产教融合的教学原则 |
(三) “校企一体”: 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 |
1、学校建工场 |
2、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
3、国外职考察的经验总结 |
(四) 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的拓展延伸 |
1、专科贯通 |
2、普职融通 |
(五) 实践课程:产教融合的具体落实 |
1、专业设置应符合社会实际 |
2、新学制下的课程标准制订流程 |
四、当前我国职业学校产教融合现状及问题 |
(一)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环境 |
1、从政府的角度看 |
2、从社会背景来看 |
(二) 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实施现状 |
1、职业学校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到位,负责部门设置较随意 |
2、职业学校对产教融合的观念上普遍认为重要但差异较大 |
3、职业学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式多样 |
4、产教融合管理部门承担的职能重实训与就业而不重教研 |
5、校企合作中产教融合的具体项目以校外活动为主 |
6、产教融合的合作效果情况参差不齐 |
(三) 职业学校产教融合问题分析 |
1、政府部门对产教融合缺乏主动协调与优惠政策扶持 |
2、企业主体参与职教的动力不够 |
3、行业指导专业的能力不足 |
4、学校自身意识淡簿、内功不强 |
5、产教融合模式相对单一,形式多于实质 |
五、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对当今职教改革的启示 |
(一) 深刻领会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做好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 |
(二) 强化产教融合的社会责任意识,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
(三)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
(四) 积极探索职业学校的改革模式,引入专家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二: 《职教院校与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院校版)》 |
附录三: 《职教院校与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院校版)汇总报告》 |
附录四: 某省职业学校校长访谈提纲 |
附录五: 某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报告 |
附录六 X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总结会新闻稿 |
(8)我国县域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四、核心概念 |
(一)中职学校 |
(二)校企合作 |
(三)政府定位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二章 校企合作中政府定位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
一、理论基础 |
(一)协同创新理论 |
(二)创新三螺旋理论 |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
二、实践基础 |
(一)国家层面对校企合作的政策越来越完善 |
(二)各级政府部门联动支持保障力度越来越大 |
(三)各地试点经验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
第三章 阆中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政府因素分析 |
一、阆中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
(一)基本情况 |
(二)阆中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
(三)阆中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主要成效 |
二、阆中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校企合作政策落地困难 |
(二)校企合作层次相对较低 |
(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
(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不高 |
(五)合作成果转化度不高、支撑发展乏力 |
三、阆中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因素分析 |
(一)地方政府落实校企合作工作举措的力度逐层衰减 |
(二)地方政府履行校企合作工作管理职能不完善 |
(三)地方政府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
(四)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监督评价不到位 |
第四章 完善阆中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定位 |
一、履行组织领导职能,创新政策落实有效途径 |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
(二)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政策落地 |
(三)立足县域实际,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 |
二、履行沟通协调职能,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
(一)坚持东西联动,促进校企合作协同发展 |
(二)坚持项目引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
(三)坚持需求导向,引导校企合作对接社会需求 |
三、履行服务保障职能,加大校企合作扶持力度 |
(一)加强政策支持 |
(二)加强资金支持 |
(三)加强环境支持 |
四、履行要素调整职能,促进政、校、企融合发展 |
(一)加强合作资源调整整合 |
(二)加强合作的行政调解和把关指导 |
(三)加强要素调整,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
五、履行督导评价职能,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产教融合在广州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产教融合文献综述 |
第二节 人才培养模式文献综述 |
一、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综述 |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
三、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
第三节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综述 |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
二、“2+1”人才培养模式 |
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
第三章 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框架 |
第一节 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核心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论基础 |
一、杜威的职业教育观 |
二、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
四、福斯特“产学合作”理论 |
第四章 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概述 |
第一节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历史发展历程 |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阶段 |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阶段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瓶颈 |
一、中职学校教育偏重“教”忽视“产” |
二、产教融合政策引导作用不突出 |
第三节 产教融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施条件分析 |
一、政府层面 |
二、企业层面 |
三、中等职业学校层面 |
第五章 广州市中职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可行性分析 |
一、广州市中职学校规模和结构 |
二、广州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情况 |
三、广州市中职学校资源设备情况 |
四、广州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
五、广州市中职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
第二节 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
一、中职学校层面存在问题 |
二、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 |
三、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广州市中职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
第一节 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概况 |
第二节 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旅游餐饮类专业产教融合 |
一、旅游餐饮类专业产教融合实施情况 |
二、旅游餐饮类专业产教融合实施情况分析 |
第三节 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 |
一、财经商贸类专业“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 |
二、财经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实施情况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优化广州市中职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
第一节 中等职业学校层面的优化建议 |
一、专业设置发挥企业指导作用,建立专业建设资源库 |
二、课程建设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
四、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学生评价体系 |
五、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
六、学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树立良好职业学校形象 |
第二节 企业层面的优化建议 |
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配合 |
二、企业内部成立产教融合工作小组 |
第三节 政府层面的优化建议 |
一、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社会观念引领机制 |
二、发挥政府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作用 |
三、政府主导建立产教融合大数据平台 |
研究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旅游餐饮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统计表 |
附录二 2018 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
附录三 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统计表 |
附录四 财经商贸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统计表 |
附录五 中职学校相关领导及教师访谈提纲及记录表 |
附录六 广州市中职学校产教融合访谈提纲及记录表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10)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杭州市LZ职高烹饪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综述 |
1.2.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 |
1.2.2 校企合作内涵研究 |
1.2.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
1.3 研究设计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个案分析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访谈法 |
2 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分析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 |
2.1.2 校企合作 |
2.1.3 人才培养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系统理论 |
2.2.3 资源依赖理论 |
2.3 典型发达国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借鉴 |
2.3.1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
2.3.2 英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
2.3.3 美国“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
3 杭州市LZ职高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
3.1 LZ职高的概况 |
3.1.1 LZ职高的发展历程 |
3.1.2 LZ职高的烹饪专业发展与课程设置 |
3.1.3 LZ职高的师资队伍 |
3.1.4 LZ职高的校内实训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 |
3.1.5 LZ职高“7S”标准管理制度 |
3.2 LZ职高烹饪专业合作企业 |
3.2.1 LZ职高烹饪专业合作企业的概况 |
3.2.2 LZ职高选择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缘由 |
3.3 LZ职高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
3.3.1 培养目标 |
3.3.2 培养过程 |
3.3.3 培养内容 |
3.3.4 考核评价 |
3.3.5 培养机制 |
3.4 杭州市LZ职高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 |
3.4.1 调查目的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2 问卷数据收集 |
3.4.3 访谈调查 |
3.4.4 基于学生问卷数据调查结果分析 |
4 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方面 |
4.1.1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4.1.2 缺乏地方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监管部门 |
4.1.3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效果较差 |
4.2 企业方面 |
4.2.1 行业协会主动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识薄弱 |
4.2.2 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
4.2.3 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约束力不强 |
4.2.4 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水平不容乐观 |
4.3 学校方面 |
4.3.1 课程设置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契合度不高 |
4.3.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4.3.3 中职学生资质有待改善 |
4.3.4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
5 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
5.1 政府方面 |
5.1.1 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 |
5.1.2 建立地方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监管部门 |
5.1.3 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
5.2 企业方面 |
5.2.1 增强行业协会主动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识 |
5.2.2 中、小型企业加强参与中职校企合作的信心 |
5.2.3 企业协同多方制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约束规定 |
5.2.4 提高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
5.3 学校方面 |
5.3.1 课程设置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契合 |
5.3.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5.3.3 提高中职学生资质 |
5.3.4 改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LZ职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2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企业版) |
附录3 LZ职高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4 LZ职高校企合作情况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5 学校、企业、学生具体访谈问题 |
四、高职烹饪专业产学研合作之路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J]. 林玉桓,王晓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2]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师生满意度调查研究[D]. 王胜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与问题 ——以延吉市某职业高中为例[D]. 韩建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职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王文琪. 成才之路, 2020(32)
- [5]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 孟瑜方,徐涵.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0(06)
- [6]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 祝海珍. 教育现代化, 2020(52)
- [7]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周俐萍.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我国县域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定位研究[D]. 蒋万强.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产教融合在广州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D]. 黄浩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10]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杭州市LZ职高烹饪专业为例[D]. 蔡琪琪.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