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住院病人口头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楠[1](2021)在《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物理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汇总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物理预防与管理相关证据,进行评价、总结和分析,并根据最佳证据构建审查指标。2.依据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审查,分析比较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之间的差距。3.根据临床审查结果,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系统层面、个人层面以及患者层面的障碍因素及改进措施,构建TKA、THA患者围术期VTE物理预防与管理的策略。4.在患者层面:降低TKA、THA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规范患者VTE物理预防行为;在实践者层面:提高护士针对VTE物理预防与管理的能力;在系统层面:规范TKA、THA患者围术期VTE物理预防与管理的护理流程。方法:1.基于证据“6S”金字塔模型,从上到下分别检索Up To Date、BMJ、JBI、AAOS、NICE、ASH、SIGN、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Sino Med、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相关TKA、THA围术期VTE物理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最佳实践、指南、共识、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间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20年8月17日,4名研究员对纳入文献分别进行独立评价筛选,对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进行证据总结并构建审查指标。2.采用参与式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4月30日-2020年8月31日在我院骨科医生、护士以及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团队自拟核查表进行现况审查。3.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骨科医生、护士以及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审查结果进行全员团体焦点访谈,进行障碍因素分析,拟定改进措施并采取行动。4.比较2020年4月30日-2020年8月31日参与研究的基线审查组与2020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证据应用组在患者层面、实践者层面及系统层面的变化。结果:1.第一部分:共纳入17篇文献,总结29条最佳证据,包括TKA、THA手术前、中、后3个时间段,评估、分级预防、物理预防、健康教育4个维度。2.第二部分:依据29条最佳证据制订17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80%有5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80%有12条审查指标。3.第三部分: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包括系统层面VTE风险评估与管理流程不完善,个人层面医护人员VTE预防与管理知识水平不高等,并针对性制定干预策略。4.第四部分:患者层面:TKA、THA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从5.71%降低到0,患者VTE物理预防知识得分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就诊满意度由72.42%提高至96.86%。实践者层面:护士VTE物理预防与管理的知信行得分均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层面:规范TKA、THA患者围术期VTE预防与管理的护理流程,并引入患者出血风险评估量表。结论:本研究进行TKA、THA患者围术期VTE预防与管理的循证实践,有效降低了TKA、THA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同时规范了患者VTE物理预防与管理行为和护理流程,这不仅为今后其他医院开展TKA、THA患者围术期VTE物理预防证据转化提供借鉴,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变革和持续质量改进。
刘海佳[2](2021)在《院内模拟训练联合微信访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院内模拟训练联合微信访视护理干预对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供新的实践方法。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江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胃肠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肠造口患者12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造口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上对造口患者进行规范的模拟训练,并对患者定期微信访视;观察造口患者出院15天、1个月、3个月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调查患者出院15天、1个月、3个月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造口生活质量。分析评价院内模拟训练联合微信访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两组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共发生造口并发症64例(17.8%)。出院后1个月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干预组在出院后15天、1个月、3个月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13.3%、15.0%、8.3%)均低于对照组(16.6%、31.7%、21.7%);对照组与干预组出院15天、1个月、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值分别为0.263(P=0.637)、4.663(P=0.021)、4.182(P=0.036),表明出院15天,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出院1个月、3个月有统计学意义。2.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对比两组患者造口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发现,肠造口出院15天、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护理能力的自我意愿、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等3项评分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出院15天、1个月和3个月的自我护理意愿及护理知识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而护理技能有所提高。对两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点效应可以显着影响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F(2,57)=40.934,P<0.01,意味着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会随时点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治疗方式可以显着影响自我护理能力值,F(1,58)=15.200,P<0.01;更进一步,时点和干预方式存在显着交互效应,F(2,57)=7.429,P<0.05,意味着自我护理能力随着时点的变化趋势会因为干预方式的不一样而不同。3.肠造口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可以发现,肠造口患者出院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健康四项评分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5天后,在生理方面,对照组和干预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出院15天、1个月和3个月在生理、心理、社会3维度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具有时间效应,而干预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造口生活质量数据统计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中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点效应可以显着影响生活质量的变化,F(2,57)=54.387,P<0.01,意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随时点的变化而变化;其次,干预方式可以显着影响生活质量,F(1,58)=13.724,P<0.01;更进一步,时点和干预方式存在显着交互效应,F(2,57)=20.062,P<0.01,意味着自我护理能力的随着时点的变化趋势会因为干预方式的不一样而不同。结论:院内模拟训练联合微信访视可以有效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马燕[3](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其在长期带病生存状态下健康信息寻求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自我管理实践过程中寻求健康信息的真实体验,分析其采取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等,以期为患者的健康信息服务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中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某三甲医院风湿病科病房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在对28名患者进行访谈后,资料达到饱和,停止资料收集工作。使用Nvivo 12.0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编码,采用Colaizzi的七步资料分析方法,形成最终主题。整个研究期间,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同时进行,其中阅读文献和撰写备忘录贯穿了整个研究过程。结果:通过对28名患者访谈内容的综合分析,本研究共提取5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包含若干个亚主题,分别为:主题1:寻求健康信息的内在动机包含4个亚主题为:掌控疾病的发展趋势、参与疾病的诊疗决策、参与疾病的健康管理、增进日后的健康福祉。主题2:寻求健康信息的内容包含4个亚主题为:疾病信息需求、实际支持需求、情感支持需求、社会支持需求。主题3:寻求健康信息的途径包含4个亚主题为:医务人员、同伴教育、传统媒体、互联网资源。主题4:寻求健康信息的影响因素包含5个亚主题为:个体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限制、疾病因素带来的身心转变、医疗系统因素存在的困扰、使用互联网资源的挑战、新冠疫情爆发带来的冲击。主题5:健康信息的倾向传递方式包含5个亚主题为:医务人员面对面交流、线上线下结合型专业讲座、书面健康信息宣教资料、专业人员电话咨询服务、在线医疗资源信息交互。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多种健康信息需求,如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等的疾病信息需求;遭致负性情绪需要的情感支持需求;RA引发的关节畸形、残疾、机体功能丧失所需要的实际支持需求;医疗救助与保障等的社会支持需求,这些需求通常未得到满足,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存在个体差异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情况、对待疾病的态度、获取信息的能力等而异,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提升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良好转变。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寻求健康信息的途径,尽管互联网具有潜在优势,解决患者的需求得到认可,但是互联网上的信息质量、个人的隐私性和数据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医疗机构本身可以建设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平台,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权威的、专业的健康信息。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的倾向传递方式有着明显的群体特征,主要以医务人员为主,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健康宣教方面的专业培训,形成一支高质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小组,增加健康宣教的有效性、趣味性、互动性。
王雅雯[4](2021)在《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根据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疼痛教育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构建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模式。(2)验证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新型疼痛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及科学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采用非随机、历史对照的设计。依据入院的时间把拟在浙江省某三级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入院符合纳排标准、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化的疼痛教育;将2020年7月—2020年12月入院符合纳排标准、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纳入干预组,干预组采用思维导图式的疼痛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自我护理行为(PCA使用、非药物使用、主动报告疼痛的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患者满意度(疼痛教育满意度、疼痛控制满意度)来评价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1)经过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后,干预组患者主动按压PCA给药的人数和活动前给药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干预组按压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有效按压次数多于对照组。这几组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药物治疗中,两组患者在合适体位、保护切口、转移止痛这3种方法的使用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松弛疗法、胸式深呼吸技巧、保持情绪稳定中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术后主动报告疼痛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报告疼痛时的疼痛程度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术后6h、24h、48h、72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VAS评分受时间、组别因素的影响,不同时间和组别下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对疼痛教育的满意度和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思维导图式的疼痛教育模式,能够促使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主动参与术后疼痛管理,积极采取有利于减轻疼痛的行为。(2)思维导图式的疼痛教育模式,改善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3)思维导图式的疼痛教育模式,提高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疼痛教育和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4)思维导图是一种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疼痛教育的有效工具。
佘纳[5](2021)在《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给患者提供可视化的康复动作指导,使患者更好的掌握康复锻炼方法及要点;(2)让患者明确肩袖损伤术后康复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健康信念和依从性,最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研究方法:(1)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请骨科医生和康复师编写肩袖损伤术后康复微课的脚本,在此脚本的基础上使用相机拍摄,运用“爱剪辑”软件进行整理和编辑,最终完成肩袖损伤术后康复微课的制作;同时制定出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导向的护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2)选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某三甲医院骨科住院,准备行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和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肩袖损伤康复依从性评分和健康信念得分等。比较健康信念结合微课模式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干预之后的效果差异。研究结果:(1)拟共有84名患者纳入研究,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际最终为80名患者完成了随访,实际每组40名;男女比25:55;年龄39~76岁,年龄(57.84±8.21)岁。对照组男12人,女28人,年龄(59.28±7.77)岁;实验组男13人,女27人,年龄(56.4±8.48)岁。患者在身高、体重等普通特征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2)VAS:干预前,实验组(5.42±1.43)与对照组(5.55±1.44)差异不显着(P>0.05)。干预后,采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间点疼痛评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此3个时间点数据均存在显着差异(F组别=5.835,P=0.018<0.05)。(3)CMS:干预前,实验组(52.90±8.70)与对照组(52.55±8.33)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间点测量患者CM,数据差异显着(F组别=4.633,P=0.034<0.05),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CM值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4)患者康复依从性评分:干预前,实验组(25.62±3.62)与对照组(25.87±3.87),无组间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着(F组别=4.989,P=0.028<0.05)。(5)健康信念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在个人健康信念(F组别=4.221,P=0.043)、感到有实力(F组别=4.089,P=0.047)、感到有资源利用(F组别=4.390,P=0.039)、感到有威胁(F组别=4.547,P=0.036)评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干预措施可以确定提高患者的个人健康信念、有实力感觉和资源利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受到威胁的感觉。而在感到有控制力(F组别=1.510,P=0.233)、健康信念总评分(F组别=2.043,P=0.157)上,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感到有控制力和健康信念总评分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措施的效果均无差异。研究结论:(1)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微课护理方式能够加快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依从性,缓解疼痛。(2)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微课护理方式可以提高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资源利用能力、增强个人健康信念和实力感,减少威胁感。
朱晓萍[6](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任平,顾莺,李昊,马丽丽[7](2021)在《移动平台在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移动平台在住院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脑肿瘤患儿及118名家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由护士以口头宣教结合宣教单发放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移动平台持续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出院准备度得分及入院时、入院2周、出院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出院准备度得分为(178.64±10.02)分,高于对照组的(156.71±9.00)分(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58.31±4.45)分,低于对照组的(60.80±4.08)分(P<0.05)。结论:移动平台应用于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可明显改善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家属出院准备度水平,为后续患儿居家护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莉莉[8](2021)在《思维导图对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制定规范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内容,构建思维导图。2.评价基于思维导图的出院指导对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为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降低再入院率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3.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出院指导对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质量的影响。4.探索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的有效方法。方法本课题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在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规范内容的构建,并绘制思维导图;第二部分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中,验证此方法对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效果。1.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初步确立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的框架指标。应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9个地区共11所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的24名从事心血管研究的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的框架指标进行修改和完善,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制定出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主要内容,绘制出思维导图。2.采用连续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00例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住院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0年6月至8月住院的5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科室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出院指导。研究工具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和出院指导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的差异。研究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所运用到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c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本研究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67%、100%,专家权威系数均>80%。第1轮专家咨询一级、二级、三级指标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117、0.165、0.184(P<0.05),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均>3.73分,满分率为18.18%~100%,变异系数为0~30.01%。第2轮专家咨询一级、二级、三级指标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131、0.298、0.196(P<0.05),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18分,满分率为36.36%~100%,变异系数为0~21.85%,专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2.本研究最终形成的出院指导内容包括7项一级指标(饮食、运动、药物、控制危险因素、支架并发症相关知识、家庭急救、随访)、28项二级指标、57项三级指标。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实验组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07.04±8.92)分、个人状态为(25.18±3.79)分、适应能力为(45.24±3.63)分、预期性支持为(36.62±3.63)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总分为(151.12±8.26)分、实际获得内容为(56.66±6.06)分、指导技巧及效果为(94.46±4.33)分、内容差维度为(12.22±6.07)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需要内容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制定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内容具有科学性、权威性。2.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出院指导能够提高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3.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出院指导有助于提升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质量。4.思维导图可作为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朱泱蓓[9](2020)在《关于优化消化内镜知情同意程序的系列研究及提高结直肠癌筛查依从性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我国消化内镜诊疗的知情同意现状的调查研究:一项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背景:消化内镜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有了显着发展,随着内镜诊疗数量的增加和操作复杂性的提高,诊疗风险也随之增多。早在2006年,我们团队就曾对我国消化内镜知情同意情况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患者对于消化内镜的相关风险认知不足;而自此以后十余年间,国内未有进一步的相关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并分析我国内镜诊疗前的知情同意现状,评估患方对消化内镜知情同意文书的理解程度和可阅读性,以及患方对围手术期相关风险的知晓情况,了解目前消化内镜术前知情同意现状的不足,从而指导改善临床工作。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从2017年5月1日截止到2018年3月30日,对就诊于我医院内镜中心的患者进行关于术前知情同意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符合标准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的采集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病人来源、操作的类型、是否术前谈话、谈话时长、知情同意的方式、对操作风险的知晓程度、是否了解有可替代方案等。研究结果:最终纳入569例调查。平均年龄为56.01岁,有50.26%接受过中学教育,31.11%接受过大学教育;门诊患者占49.91%,病房占46.92%;内镜检查312人,占54.83%;内镜治疗257人,占45.17%。有93.5%的患者被告知有并发症的可能,但对死亡并发症的知晓率明显不足,只有6.15%。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患者对穿孔、感染、漏诊的知晓率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对失败的知晓率更高。青年组患者对出血的知晓率更高;低学历患者对出血、感染的知晓率更高。首次内镜的患者对穿孔和失败的知晓率较高,而内镜诊疗次数越多对感染和漏诊风险的知晓程度越高。治疗组较检查组对于出血、失败发生的知晓率更高;而检查组对漏诊发生的知晓率高于治疗组。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目前消化内镜知情同意签署率较前明显提高,但文件内容阅读率较低、文件信息披露不充分;具体风险、可替代方案告知仍不足,尤其是严重并发症风险告知;患者对内镜并发症知晓程度受内镜次数、诊疗类型、性别等因素影响。第二部分 视频教育可以提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的风险意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一种有并发症的内镜检查方法。以往的研究表明,拟行ERCP的患者对ERCP的操作过程及相关并发症的理解水平存在差异。该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提高拟行ERCP患者或家属对ERCP操作过程及风险的知情率。研究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连续录入拟施行ERCP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视频组和对照组。视频组患者会获得详细的关于ERCP过程的宣教视频以及标准的书面知情同意,而对照组患者仅获得标准的书面知情同意。主要结果是评估患者对ERCP并发症风险或可能性的感知;次要结果是评估两组对ERCP术可能得到的获益的知晓情况、ERCP替代治疗方案和知情同意过程的总体满意度。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05例患者,其中视频宣教组101例,对照组104例。视频宣教组患者对ERCP并发症的理解程度明显提高(p<0.001),更有可能正确识别ERCP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组对知情同意过程非常满意(87.1%vs.76.0%,p=0.04),而且需要额外解释的患者更少(31.7%vs.47.1%,p=0.024)。研究结论:通过该研究可发现ERCP术前进行相关视频的补充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对ERCP的认识,特别是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同时可提高知情同意过程的整体满意度。第三部分 强化宣教可以提高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全球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而目前我国的CRC筛查的完成率仍未达到国际水平。国外多项干预性研究发现加强CRC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社区人群的CRC知识和意识,从而提高筛查依从性,而我国类似的干预性研究尚不足。研究目的:我们旨在通过对门诊就诊的自然人群进行教育干预,了解有效的干预策略,为提高中国筛查人群的CRC依从性提供重要的参考。研究方法:我们通过连续搜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的无相关症状就诊人群,筛选条件为40-75岁,从未参与过CRC筛查项目,而拒绝门诊医生的建议完善肠镜或粪便隐血检查,对这样一部分人群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医师口头宣教;而强化宣教组除进行常规的医师口头宣教外,还将得到CRC相关知识的宣传手册,并在候诊区完成阅读。观察终点为干预3月后,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人群肠镜检查、粪便隐血检查的完成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人群对CRC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未完成CRC筛查的原因及意愿。研究结果:最终共有158人完成了这项研究。女性参与者(59.49%,94/158)多于男性参与者(40.51%,64/158)。调查人群的中位数年龄为51.00岁,平均年龄52.5±9.26岁。大多数参与者已婚(95.57%)。超过一半以上的参与者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51.27%)。通过干预,3月内粪便隐血检测完成率,强化宣教组明显高于常规宣教组(42.31%vs.20%,p=0.0024);而肠镜检查的完成率,强化宣教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vs.27.5%,p<0.0001)。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在结肠癌知识更新上的变化情况,发现强化教育组和对照组对CRC筛查相关知识的更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强化教育组较对照组更新的情况更优。CRC筛查意愿两组对比:未来6月内完成粪便隐血检测的及完善肠镜检查的强化教育组均高于常规宣教。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强化CRC筛查的教育可以明显提高CRC筛查的完成率。同时,医师口头宣教结合宣传小册和医师口头宣教的干预均提高了对CRC筛查知识的更新,而且在CRC筛查的意愿方面均有显着增加。
胡蓉[10](2020)在《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以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依据,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路径,为肿瘤病房移动医疗APP中鼻咽癌健康教育板块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结构式观察法,质性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形成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初稿;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5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并对路径的条目和内容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了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终稿。使用变异系数法对各级条目进行权重赋值;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集中程度对专家函询的结果进行科学性和可靠性检验;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结果:1.肿瘤科病房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现状:结构式观察和质性访谈的结果显示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缺乏计划,部分健康教育内容缺失的现状,87.96%的医务人员采用了口头教育的形式,另外书面表达占5.56%,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占5.56%,利用互联网/移动医疗设备仅占0.93%;肿瘤科/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在鼻咽癌的治疗和护理的知识关注点多聚焦在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上,而对鼻咽癌的同步化疗、后期康复锻炼关注不够。2.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简短版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QOL-NPC1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关系(social domain,SO)领域,学历较高者得分最低(56.52±17.39),而学历较低者得分最高(71.43±15.99),说明了高学历人群对自身社会关系的关注度较高,需求高;在毒副作用(side-effect do-main,SE)领域,调查显示随着治疗的推进,得分呈降低趋势,说明患者在治疗进行以及治疗结束后毒副作用日趋明显,需要医务人员的持续健康教育支持。3.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该路径共有三个层级,一级条目5项,二级条目20项,三级条目53项。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100%,说明专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2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48和0.910,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各级条目的协调性系数分别为0.275、0.110、0.222,P值<0.05,说明各函询专家对各级条目的意见较为一致;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采用重要性赋值和变异系数表示,各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都大于3.5,变异系数小于0.25,说明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较好。结论:本文以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依据,结合《“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该路径结合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欠佳的现状和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各治疗阶段健康现状,将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五个转变阶段和患者的治疗阶段相融合,根据移动医疗的特点进行构建。该路径符合医护人员、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知识需求,为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
二、浅谈住院病人口头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住院病人口头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物理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证据获取 |
1.确立循证问题 |
2.检索证据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制定指标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4.讨论 |
第二部分 现况审查 |
1.资料与方法 |
1.1 构建团队 |
1.2 基线调查 |
1.3 资料分析 |
2.结果 |
2.1 基线调查结果 |
3.讨论 |
第三部分 证据引入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第四部分 效果评价 |
1.目的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资料收集方法与工具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院内模拟训练联合微信访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Orem自我护理理论 |
1.2.2 知信行理论 |
1.2.3 赋能理论 |
1.2.4 时机理论 |
1.2.5 IMB理论 |
1.2.6 延续护理平台 |
1.3 研究假设及意义 |
1.3.1 研究假设 |
1.3.2 研究意义 |
第2章 基于IMB模式院内模拟训练方案构建 |
2.1 文献回顾 |
2.2 专家函询 |
2.2.1 函询对象 |
2.2.2 函询内容 |
2.2.3 专家函询过程 |
2.2.4 统计数据 |
2.3 专家函询结果 |
2.3.1 一般资料比较 |
2.3.2 专家积极程度 |
2.3.3 专家权威系数 |
2.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 |
2.3.5 量表条目的筛选及修改 |
2.4 基于IMB模式肠造口健康教育二级内容指标 |
2.4.1 肠造口健康管理条目二级内容指标(初稿) |
2.4.2 肠造口健康教育条目二级内容指标(定稿)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类型 |
3.2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纳入标准 |
3.2.3 排除标准 |
3.2.4 剔除标准 |
3.2.5 样本量的确定 |
3.3 具体实施方法 |
3.3.1 对照组 |
3.3.2 干预组 |
3.3.3 干预方案实施 |
3.4 评价指标 |
3.4.1 一般资料调查 |
3.4.2 肠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并发症 |
3.4.3 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
3.4.4 中文版造口生活质量量表 |
3.5 资料收集方法 |
3.6 质量控制 |
3.6.1 设计阶段 |
3.6.2 干预阶段 |
3.6.3 资料收集阶段 |
3.6.4 数据整理阶段 |
3.7 伦理原则 |
3.8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研究对象 |
4.2 人口学资料比较 |
4.3 两组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4.3.1 两组出院15 天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4.3.2 两组出院1 个月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4.3.3 两组出院3 个月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4.3.4 对照组三个时间点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4.3.5 干预组三个时间点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4.4 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
4.4.1 两组患者出院15 天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
4.4.2 两组患者出院1 个月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
4.4.3 两组患者出院3 个月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
4.4.4 对照组出院不同时间点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
4.4.5 干预组出院不同时间点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
4.4.6 两组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
4.5 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
4.5.1 两组患者出院15 天生活质量比较 |
4.5.2 两组患者出院1 个月生活质量比较 |
4.5.3 两组患者出院3 个月生活质量比较 |
4.5.4 对照组3 个时间点生活质量比较 |
4.5.5 干预组3 个时间点生活质量比较 |
4.5.6 两组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两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5.2 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
5.3 肠造口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相关概念 |
2.1 类风湿关节炎 |
2.2 健康信息寻求行为 |
3 研究现状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意义 |
第2部分 研究设计 |
1 研究方法 |
1.1 质性研究 |
1.2 现象学研究方法 |
2 研究对象 |
2.1 样本来源 |
2.2 抽样方法 |
2.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4 样本量 |
3 研究工具与器材 |
3.1 研究工具 |
3.2 访谈工具 |
3.3 研究器材 |
4 资料收集 |
4.1 访谈前准备 |
4.2 访谈进行中 |
4.3 访谈结束 |
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5.1 资料的整理 |
5.2 资料的分析 |
6 质量控制 |
7 伦理原则 |
8 技术路线图 |
第3部分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1.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1.2 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特征 |
2 访谈结果 |
2.1 主题1:寻求健康信息的内在动机 |
2.2 主题2:寻求健康信息的内容 |
2.3 主题3:寻求健康信息的途径 |
2.4 主题4:寻求健康信息的影响因素 |
2.5 主题5:健康信息的倾向传递方式 |
第4部分 讨论 |
1 关注RA患者多样化的健康信息需求 |
2 理解RA患者寻求健康信息的个体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
3 聚焦RA患者寻求健康信息的途径及倾向传递方式 |
4 建议 |
4.1 建立一支多学科协作的RA慢病管理小组 |
4.2 推动建设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平台 |
第5部分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
附录5 访谈备忘录 |
附录6 访谈转录录音节选 |
附录7 访谈内容编码图 |
附录8 个人简历 |
致谢 |
(4)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手术患者疼痛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思维导图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理论框架 |
1.3.1 知信行理论 |
1.3.2 Orem自我护理理论 |
1.3.3 自我效能理论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脱落标准 |
2.1.4 样本量计算 |
2.2 研究方法 |
2.3 干预方案 |
2.3.1 成立研究团队 |
2.3.2 研究工具的初步构建 |
2.3.3 确定疼痛教育时间、对象、方式、评价指标 |
2.3.4 实施预实验及完善研究工具 |
3 干预研究 |
3.1 实施干预 |
3.1.1 对照组 |
3.1.2 干预组 |
3.2 研究工具 |
3.2.1 一般资料 |
3.2.2 自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疼痛教育思维导图》 |
3.2.3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
3.2.4 自制《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观察表》 |
3.3 评价指标 |
3.3.1 术后疼痛管理自护行为 |
3.3.2 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 |
3.3.3 患者满意度 |
3.4 技术路线图 |
3.5 质量控制 |
3.5.1 研究设计阶段 |
3.5.2 实施阶段 |
3.5.3 分析阶段 |
3.6 伦理原则 |
3.7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
4.2 两组患者疼痛管理自护行为的比较 |
4.2.1 两组患者PCA使用情况 |
4.2.2 两组患者非药物止痛疗法比较 |
4.2.3 两组患者主动报告疼痛的行为比较 |
4.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 |
4.4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 |
5 讨论 |
5.1 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对疼痛自护行为的影响 |
5.1.1 对PCA使用行为的影响 |
5.1.2 对非药物止痛疗法行为的影响 |
5.1.3 对主动报告疼痛的行为影响 |
5.2 对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 |
5.3 对满意度的影响 |
6 总结 |
6.1 结论 |
6.2 创新性 |
6.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手术患者疼痛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几个重要概念 |
1.3.1 肩袖损伤 |
1.3.2 肩袖损伤修补术 |
1.3.3 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ve Model, HBM) |
1.3.4 微课 |
1.3.5 术后康复 |
2 文献回顾 |
2.1 肩袖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危害 |
2.2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 |
2.3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现状 |
2.4 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
2.5 健康信念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
2.6 健康信念与锻炼依从性的关系 |
2.7 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依据 |
2.8 文献小结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对象 |
3.2.1 样本来源 |
3.2.2 纳入标准 |
3.2.3 排除标准 |
3.2.4 剔除标准 |
3.2.5 样本量估算 |
3.2.6 研究对象的分组 |
3.3 资料收集及结局指标的记录 |
3.3.1 资料收集评估工具 |
3.3.2 结局指标的记录 |
3.4 研究步骤 |
3.4.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3.4.2 确定干预方案 |
3.4.3 完成相关的知识培训 |
3.5 具体的干预措施 |
3.5.1 对照组的干预 |
3.5.2 实验组的干预 |
3.6 统计学方法 |
3.7 质量控制 |
3.7.1 研究开展前 |
3.7.2 研究进行中 |
3.7.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8 伦理原则 |
3.8.1 自愿原则 |
3.8.2 保密原则 |
3.9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 |
4.1 样本流失情况 |
4.2 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4.3 干预前、干预后 1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疼痛 (VAS) 的比较 |
4.4 干预前、干预1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CMS)肩关节评分比较 |
4.5 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评分比较 |
4.6 干预前后 1 个月、干预后 3 个月健康信念维度评分比较 |
5 讨论 |
5.1 行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一般资料 |
5.2 基于 HBM 的微课健康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疼痛 (VAS) 的影响 |
5.3 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影响 |
5.4 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对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
5.5 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健康信念的影响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2.1 本研究创新点 |
6.2.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治疗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
三、研究目的 |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
五、研究内容 |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
(一)资料收集方法 |
(二)资料分析方法 |
七、质量控制措施 |
八、人权保护措施 |
九、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
(四)讨论 |
(五)小结 |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
(一)制定行动计划 |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
(四)干预措施 |
(五)资料收集方法 |
(六)资料分析方法 |
(七)质量控制措施 |
(八)研究结果 |
(九)讨论 |
(十)小结 |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五)研究结果 |
(六)讨论 |
(七)小结 |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
(一)制定行动计划 |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小结 |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五)质量控制措施 |
(六)研究结果 |
(七)讨论 |
(八)小结 |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五)研究结果 |
(六)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结论 |
三、研究的创新性 |
四、研究的局限性 |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附录 |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移动平台在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移动平台的获取、功能设计和使用方法 |
1.3.1 移动平台的获取 |
1.3.2 移动平台的功能设计 |
1.3.3 移动平台的使用 |
1.4 健康教育小组的组建 |
1.5 健康教育的实施 |
1.6 评价工具及内容 |
1.6.1 患儿及家属基本资料问卷 |
1.6.2 中文版家属疾病不确定感评分量表(PPUS-CC) |
1.6.3 家属出院准备度量表[8]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移动平台为护理工作提供帮助 |
3.2 移动平台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出院准备度 |
3.3 移动平台能有效降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 |
4 小结 |
(8)思维导图对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伦理原则 |
4.统计分析方法 |
5.技术路线 |
6.质量控制 |
结果 |
1.Delphi专家咨询结果 |
1.1 专家基本资料 |
1.2 专家积极系数 |
1.3 专家权威程度 |
1.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1.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1.6 第一轮Delphi专家咨询结果 |
1.7 第二轮Delphi专家咨询结果 |
2.临床出院指导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得分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患者出院准备度干预策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9)关于优化消化内镜知情同意程序的系列研究及提高结直肠癌筛查依从性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我国消化内镜诊疗的知情同意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前言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包括数据、图表等) |
四、分析与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视频教育可提高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风险意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
一、前言 |
二、研究方法 |
三、统计分析 |
四、研究结果 |
五、分析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强化宣传教育可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结直肠癌筛查的现在和未来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10)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相关概念 |
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初稿 |
1 研究方法 |
2 初稿形成过程 |
3 质量控制 |
4 伦理原则 |
5 移动医疗路径设计原则 |
6 技术路线图 |
7 结果 |
第三章 形成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终稿 |
1 研究方法 |
2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的实施过程 |
3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1 医务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
2 鼻咽癌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分析 |
3 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和权重分析 |
4 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浅谈住院病人口头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物理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应用[D]. 李亚楠.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院内模拟训练联合微信访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 刘海佳. 南昌大学, 2021(01)
- [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D]. 马燕.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4]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效果研究[D]. 王雅雯.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5]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D]. 佘纳.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6]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7]移动平台在脑肿瘤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 任平,顾莺,李昊,马丽丽. 全科护理, 2021(11)
- [8]思维导图对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研究[D]. 高莉莉.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9]关于优化消化内镜知情同意程序的系列研究及提高结直肠癌筛查依从性的干预研究[D]. 朱泱蓓.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10]基于移动医疗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研究[D]. 胡蓉.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