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安全输液管理的做法与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陈云娥[1](2021)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以云南省为例,评价某三甲儿童医院自2016年12月实施门诊输液限制管理以来的初步效果,了解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施行门诊输液管理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收集医患双方对该项管理的评价及建议。结合评价结果探讨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在公立医院施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弥补输液限制管理在儿科的应用空白,为规范儿童输液行为降低输液隐患、保障儿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和建立儿童合理用药长效机制提供借鉴。[方 法]1.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实施效果评价:以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一家医院作为“试行医院”,另外选取一家未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且基础信息可比、就诊人群相接近的医院作为“对照医院”,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动态上报收集数据。在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两年后,采用动态数列(DS)分析纵向比较试行医院实施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前后门诊输液比、门诊就诊人次数和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变化;采用常规统计学方法横向比较试行医院和对照医院门诊输液比、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和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2.门诊受访者和医务人员对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认知及评价:以云南省为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收集问卷,采用Cronbach’α系数分半信度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采用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进行效度检验。了解门诊受访者和医务人员对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态度,同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大众群体输液知识认知对输液行为的影响大小,以期通过干预人群输液认知来减少不合理输液行为。根据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结合医务人员和门诊受访者态度,综合分析探讨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在公立医院施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 果]1.儿童门诊限制管理效果评价:试行医院实施门诊静脉输液限制管理三年以来取得了初步较好的效果:门诊输液总人次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门诊就诊总人次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72);门诊输液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门诊人次平均费用总体上增加不明显,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门诊输液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例数逐年减少。横向比较发现,试行医院输液比、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和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均低于对照医院,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主观问卷评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8~10月在云南省的昆明市、保山市、文山州对319位儿科医务人员和872位门诊受访者共计1191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整体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门诊受访者问卷整体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6,效度检验的KMO值为0.890,Bartlett检验χ2值=21676.951,P<0.001;医务人员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47,效度检验的KMO值为0.837,Bartlett检验χ2值=19993.403,P<0.001)。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必要性方面:有65.83%(210位)的医务人员和59.40%(518位)的门诊受访者认为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是有必要的。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可行性方面:有67.71%(216位)的医务人员认为已经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医院或者该项措施整体上具有可行性,有49.40%(430位)患者认为该管理整体上可行。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医院的187位医务人员对本医院实施该项措施前后进行评价,医务人员对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这项措施的整体评价是较为积极正向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CFI=0.97,NFI=0.96,IFI=0.97,RFI=0.96,RMSEA=0.096(90%CI=0.092-0.100),模型显示输液态度对输液行为的影响系数为0.72(P=0.05)。[结 论]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门诊输液总人次和门诊输液比逐年下降、门诊输液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例数逐年减少、门诊就诊总人次呈逐年增加,医务人员对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整体评价较为积极正向。一半以上的医务人员(65.83%)和门诊受访者(59.40%)支持对儿童门诊输液进行限制管理。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整体上有必要,基于医患双方提高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可行性:把门诊输液比纳入医院各科室及个人的绩效考核体;加强输液知识的针对性教育减少不合理输液行为,提高患者输液认知水平。
龚志成[2](2021)在《先行先试 打造降低输液率管理的“湘雅样本”》文中指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2016年开始针对临床静脉用药问题进行管理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为医疗机构落实"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提供了参考样本。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以下简称《目标》),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其中"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在十大目标之列,同时七项核心策略的提出也是首次系统地将静脉输液的质量安全管理落到实践层面。
丁晗[3](2020)在《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逐渐向高龄化推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老年、高龄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导致相关机构对于社会医疗资源的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创建符合当前医疗资源系统配置要求的复合式机构养老模式,从而满足愈加庞大的康复群体养老需求。“医养护一体化机构养老”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提高机构养老的服务品质,更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丰富医疗服务种类,扩大医疗受众范围,为整个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为提高机构养老“医养护一体化”建设标准,本研究以养老机构中术后转院的康复老年人的整体需求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此类人群的服务需求,并以养老机构建筑类型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发现康养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从基本医疗空间、康复理疗空间、护理照料空间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讨论适用性设计策略,最终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了在医养护一体化整合思路下的养老机构康养空间的优化模式,利用建筑空间的优化实现患病康复老年人心理、生理、社会等全方位的需求满足。本次研究,首先建构了医养护一体化的理论框架体系,通过对于康复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和护理需求的研究与明确,深入研究老化理论对老年人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空间适应性引入到养老机构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其次选取了适于本次研究的相关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对于转院康复进程中的老年人与照护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研,发现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通过对于不同类型康养空间的适应性优化设计推演,尤其是对于空间细节进行微调,建立了以老年人为照护主体的康养空间适应性提升策略,并提出了院前急救网络流线细部设计、适度创建挑战性环境、预防护理期间意外伤害等优化策略;同时,功能性场所的细节设计也为此类老年人的康养服务营造舒适温馨的人性化环境;最后以山东省聊城医养中心设计项目为实践案例,针对所总结出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行了实证推演,总结出该医养中心“基本诊疗空间形式、康复理疗空间布局、护理照料空间重构”等具体设计模式,最终通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探讨了未来养老机构的医养护一体化建设的参考性思路。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明晰总结当前养老机构建筑康养空间设计的模式与策略,对养老机构康养空间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弥补我国康复老年人目前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养老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与核心问题,期待为我国的养老建筑产业化发展提出理论性的参考依据。
郑利媛[4](2020)在《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认知的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深入了解PICC专科护士和床边维护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认知的现状,分析在临床实践中影响护士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认知的原因;从护士的角度提供有临床意义的PICC并发症管理的措施建议,为改善护士PICC堵管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釆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最大差异目的抽样法选取吉林省四所三甲医院的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是在研究者取得吉林大学护理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研究对象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应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在访谈17名PICC专科护士和维护护士后,资料达到饱和,结束资料收集工作。资料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0整理、编码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主题。研究期间资料收集与分析同时进行。结果:通过对17名PICC专科护士和床边维护护士的深入访谈和资料分析,发现护士对药物性PICC堵管的认识和管理存在不一致,并提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的认知包括以下四个主题,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展现了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认知的现状。主题一:现有的PICC堵管管理实践不一致(1)护士对堵管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多数参与者根据冲洗导管的阻力判断导管阻塞程度;部分参与者基于液体滴速的方法做出判断。(2)PICC堵管的护理预防因PICC的类型、药物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而有所不同。(3)由于不同科室疾病的特点,护士对PICC堵管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如在胃肠道外科工作的护士往往首先考虑肠外营养引起的脂质残留阻塞,并使用合适的导管清除剂,而在肿瘤血液科工作的护士通常会首先考虑血块引起的阻塞。主题二: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认知基本一致(1)药物性堵管是较少见的。(2)主要原因是冲洗不及时或冲洗技术不达标。(3)预防是避免药物性PICC堵管的关键。一旦发生,将会很难处理。主题三: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态度不一致(1)中高年资的PICC专科护士更愿意积极地去探讨药物性堵管的原因。(2)低年资护士由于堵管情况复杂或由于堵管原因难以判定而不知所措。主题四: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存在差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由于PICC专科护士和床边维护护士的临床工作时间压力,PICC拔管指征模糊,导致药物性堵管管理程序的不明确。(2)缺乏导管清除剂、清除剂效果不佳是导致药物性堵管管理原材料的障碍。(3)缺乏医师的导管清除剂处方,缺乏药剂师的临床支持,床边维护护士和PICC专科护士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了药物性堵管管理程序的脱节。结论:结论一: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的认知包含了PICC药物性堵管预防和处理的认知,来自于不同类型医院的PICC专科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的总体认知一致。预防认知优于处理认知,多数受访者认为药物性堵管的预防比处理更重要。结论二:不同类型医院,不同科室床边维护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方案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医院采用的PICC实践管理标准,患者的疾病特征和用药特点密切相关。结论三:PICC专科护士和床边维护护士对药物性堵管管理现象认知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药物性堵管管理程序不明确、导管清除剂原材料使用受限、临床工作模式的局限。建议:科室管理者需要加强床边维护护士对PICC堵管管理的认知;医院管理方面也需要完善目前的考核制度,结合日常考核、阶段考核和临床考核,建立完善的PICC培训机制;专科护士作为PICC管理方面的专家,调整我国PICC堵管管理实践标准,依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特异性的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实施。
李必成[5](2019)在《绿色经济背景下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现在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问题。绿色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形式的经济表现,是取代工业经济并融合知识经济的全新经济形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污染与人类社会进步两者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当今,虽然国内外对于绿色经济和环境成本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缺少实践的验证,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在宏观的理论中寻求可以在企业管理中实施的办法,透过绿色经济视角,对科伦药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进行研究,使绿色经济和环境成本两个理论相结合,优化环境成本管理结构,最终达到企业与环境共赢的局面。本文基于绿色经济背景下,立足于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通过六个部分进行梳理研究。首先阅读国内外文献,了解到环境成本管理在我国医药企业应用还不广泛,多数医药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尚处在缺失状态。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四川科伦药业为例,通过研究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了解到其工艺流程存在管理目标落后、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不健全、环境成本管理评价体系缺乏等环境成本管理问题。因此,企业为实现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双赢,构建其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十分必要。本文通过三方面构建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加强事前预防管理、强化事中控制、完善事后综合管理评价。利用科伦药业的数据测试其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通过对科伦药业的分析,望引起企业对绿色经济和环境成本的关注,使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效果有所提高,促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吴君[6](2019)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学干预静脉输液专项管理的横断面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国内外静脉输液的监管政策,总结并分析国家近年来对静脉输液药品安全性监测的现况及不合理使用输液的主要表现,探讨静脉输液的适当性,分析静脉输液潜在危害因素。评价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专项管理后合肥市某三甲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成效,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就如何防范静脉输液潜在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为今后我国降低静脉用药风险、促进静脉输液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OVID LWW、EBSCO等中英文数据库从2015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国内外静脉输液相关文献。搜索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stration,NMPA)官方网站2001年11月第1期至2018年12月止发布的共计7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通报中涉及静脉输液药品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了解我国静脉输液安全性监管现况。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总结国内外静脉输液的监管政策,探讨用药适当性,分析静脉输液潜在危害因素。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静脉输液风险防范措施。第二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按照《安徽省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督导检查表》规定的指标提取安徽省合肥市某三甲医院2014至2018年门急诊、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监测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NK-q检验进行各指标均值两两比较,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各指标时间趋势变化分析。门急诊专项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干预成效比较、不合理处方存在问题统计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结果:(1)囯外发达国家均出台并适时更新静脉输液的相关治疗指南、实践标准,对输液操作有着严格的准入要求。国内以2014年安徽省卫健委为代表,向社会发布门急诊无需静脉输液治疗的53个病种,在全国率先开展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实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公众对滥用静脉输液这一公共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2)通过对NMPA发布的76期通报分析,注射剂型通报52个品种,占比达46.43%;其中系统用抗感染药提示的警戒问题最多,通报22个品种,占比达42.31%,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警戒主题累及的系统-器官分析,全身性损害通报36个品种,占比最高,达34.28%,构成比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通报品种中,中药注射剂占有一定比例,达19.23%。(3)不合理使用输液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超适用人群用药、用药方法不合理、给药剂量不适宜、溶媒选用不适宜、给药间隔不适宜、用药疗程不适宜、不合理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不适宜、皮试规定不适宜等。第二部分:横断面调查研究:(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卫健委开展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专项管理后,安徽省合肥市某三甲医院门急诊、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监测指标与同期相比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药学干预后静脉输液处方合理率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此项专项管理工作中,药学部门建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静脉输液管理宣传活动、对全院医务人员组织讲座等相关学术活动、制定规范化门急诊静脉输液专项处方点评流程、协同管理职能部门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的监督检查,建立绩效考核等临床药学监护。结论:近年来我国静脉输液滥用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静脉输液潜在危害因素多且复杂,针对静脉输液的防控措施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是一项及时反馈有关药品安全隐患的有效技术。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社会公众应有效利用NMPA通报监测成果,共同致力于保障静脉用药安全。安徽省卫健委开展的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专项管理工作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静脉输液,显着提高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质量。为我国今后降低静脉用药风险、促进静脉输液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建议国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及专业学会、药品生产企业、医疗保险部门、医疗机构、社会公众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共同致力于降低静脉用药风险、促进静脉输液合理用药。
白瑜[7](2018)在《基于PDCA原理的门诊输液问题研究 ——以H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国内许多医院开设门诊输液大厅所呈现出的“全民输液”景象和隐含其中的不合理用药“滥输液”问题,本文对照“不用优于少用,少用优于多用,口服优于肌注,肌注优于输液”的用药基本原则,将“降低门诊输液率,将静脉注射纳入规范化管理范畴”、“遏制滥用抗生素,预防过度医疗”作为论文的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首先,针对门诊输液大厅庞大人群“全民输液”和不合理用药“滥输液”的现象,分析了静脉输液的风险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提出论文研究“降低门诊输液率,遏制滥用抗生素”的逻辑起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门诊输液的情况,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门诊输液问题。论述了质量管理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景象,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其次,重新梳理了质量管理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即质量管理基本停留在具体工序之中的质量检验阶段、质量管理从工序延伸到了整个生产线的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从生产线拓展到整个企业的质量保证阶段、质量管理从企业辐射到了市场的质量竞争阶段。围绕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代表性的人物和组织及其理论方法。阐述了门诊输液的问题属性和基本特点,提出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注重持续改进的PDCA循环。描述了 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其“环环相扣、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特性。第三,介绍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其有关门急诊和药物使用的管理规定,结合一个时期以来门诊就诊的流程和北京某医院近年来静脉输液数据,分析阐述了门诊输液医疗质量安全的现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再次,以2016年10月底在成都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的“舒心圈”的研究实践为事例,研究了在品质管理活动中,将PDCA循环应用于降低门诊输液率品管圈的基本流程、十大步骤、方法要点。本论文的作者是“舒心圈”的主要设计人员。“舒心圈”运行的医院成为首都首个取消门诊输液的三级综合医院,并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最后,本文论述了医疗质量管理深入运用PDCA循环的发展展望,指出全面质量管理(TQC)、质量环(PDCA循环)、品管圈(QCC)的相互关系,论证了在医疗质量管理之中,以QCC的形式深入运用PDCA循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运用方向。
高秀娟,刘金霞,曹译丹,胡艳其[8](2014)在《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品管圈(QC)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QC小组,对小儿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小儿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有效降低小儿输液风险,保障患儿输液安全,让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王燕,余洋,刘丽丽[9](2014)在《静脉输液中的细节管理的做法与体会》文中研究表明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液的安全日益成为关注的重点。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细节管理是输液安全的保证。2012年以来,我科通过科室的质控小组,制定了静脉输液观察中的细节管理方案,并对护士进行输液细节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了对患者的相关知识的宣教,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卢智[10](2013)在《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其中,药学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医改目标不仅要提高贫困人群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而且对药学服务将来的方向也作了要求,即规范药品临床使用,最终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新医改的要求将加快医院药学工作由传统的药品供应型向知识和技术服务型转化的步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发达国家是医院药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集约化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体现药学服务的理念,并很快得到大家的共识与重视,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医院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到21世纪初,美国93%的盈利性医院和100%的非盈利性都建有规模不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医院也都建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并将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小型医院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在国内发展较晚。199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成为国内首家开展此项服务的医院。此后,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及其他省市也相继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2011年修订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均指出,“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等静脉液体调配中心(室),实行集中调配供应”。到2006年为止,全国已建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0多个,而相对于我国287797个医疗机构来说,其普及率远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截止到2009年,国内建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医院达到350所,但真正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和优势的为数不多。新世纪以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新药的开发层出不穷,药物之间的配伍越来越复杂,药源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安全输液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2010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其名称进行了规范,确定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随后,越来越多的医院也开始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医院应结合医院服务现状及医院发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静脉用药调配模式,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药物调配管理经验,根据医院自身情况逐步转变药物调配模式,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以保证医院用药安全合理,达到服务临床和患者、全面提升临床治疗质量的最终目的。但由于各地医院已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因各种因素差别很大,有必要为建立和管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建设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实施范例,以利于今后新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医院作为参考,也可对原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可行的借鉴方法。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和实践需要而开展的研究。研究理论和方法本论文试图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指导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安全、高效。精益管理来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体系,指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一种工具、活动或过程。1996年,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在他们的精辟着作《精益思想》中第一次提出了精益思想的管理理念。精益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以简化为手段,消除生产中一切浪费;强调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不断改进,更新知识,追求完美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常用方法和工具有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精益改善与群策群力(work-out)、5S管理、可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等。精益管理从生产制造业发展成为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建筑、食品销售、邮政服务、银行、汽车、酒店等各个行业。精益不是一种仅仅适用于制造业的简单管理策略或降低成本的方法,恰恰相反,精益已应用于大部分的商业和非营利机构,并且是组织发展所必须的运营方式。在医疗行业,美国第二大医院MAYO CLINIC医疗集团、新加坡亚历山大樟宜医院等众多世界前沿的医疗机构,均将精益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并为此建立一整套系统和机制,以及将其置于组织构架中的具有一定高度的重要位置。根据精益理论,一个理想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能够在客户需要的时候创造出他们所要求的价值,应用于医疗行业即每一个步骤都能够为病人创造出他们所要求的价值。在以往工作中,医院常常会以医务人员的方便或医学专业需要机械地设计流程,很少顾及病人的需求,对于医院管理部门而言,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病人的需求出发提供高效的服务流程。因此,精益管理作为—种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也已经被逐渐应用到医院的医疗工作流程和药事工作流程管理中。研究思路和内容本论文在重点阐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建设意义、建设模式和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南方医院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了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在正常工作运转过程中,运用和结合精益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中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等进行精益管理和优化,实现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价值的最大化,并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持续发展需关注的其他问题。本论文旨在阐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对实现药学服务模式转变所应有的根本性质、最终目的和核心价值,为建立国内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研究基础。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内容:前言:重点分析了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大环境要求和药学服务发展的背景,比较了传统病区配液方式的弊端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优势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静脉用药调配模式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建立和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和设计标准。一、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造模式、建设规模、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建设方案。建造模式有医院自建、企业援建与政府出资3种,由企业建成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往往只满足基本的药物调配功能,而忽略了信息系统、药品储存、医嘱审核等方面的要求,其工程质量在细节方面也不尽人意,而且在后期维护方面存在拖延时间、人员不到位的现象。为保证建成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顺畅,有条件的医院在修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时应采取自行建造的模式。建设现代化标准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需要根据医院的经济情况、床位数、调配药物数量来确定建设规模。各级医院可以根据自己医院的床位数、住院率、输液量及占地面积、改建费用等重要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规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管理应直接选择或逐步过渡为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和归属药学部门管理的统一模式。二、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设计理论依据和标准,明确了建设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总体建设要求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内容。三、总结归纳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整体流程、内部人流、内部物流和信息流四大部分的工作流程基本设置方案。四、以南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医院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应用和配置运行情况,在进行初期效果的调查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改善的需求。第二部分: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正式运行后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管理、工作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医院如何运用精益管理理论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改进和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信息系统和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和取得效果。藉此为新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或已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改善和优化运行流程和管理体系提供可参考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一、介绍精益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范围。对于医院管理部门而言,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病人的需求出发提供高效的服务流程。精益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已经被逐渐应用到医院的医疗流程和药事管理中。二、介绍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措施。三、重点介绍运用精益管理工具改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内部工作流程的做法和成效。四、介绍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任务、时间、管理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创新性的制订科学的排班模式,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重要环节的管理。五、介绍为提升内部客户价值,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系统进行优化的方法和取得的良好效果。第三部分: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和感染控制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需注意问题的重要性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一、指出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药品管理体系是保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营的基础,并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管理的重点方面。二、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控制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和保障措施。三、进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的成本和效益问题分析,为筹建和运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提供参考。第四部分:重点论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模式实现药学服务从“药品保障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的根本作用和核心价值。一、总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医院用药安全性和高效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二、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提高临床药师水平,提升药师专业素质的良好效果。三、总结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药学服务模式实现根本转变的重要作用。结论本论文通过运用精益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医院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开展应用实践研究,将精益管理思想逐步引申延展到医院医疗、药事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化医疗工作流程和探讨精益思想在医院流程管理特别是药事管理中的适用性的双重目标,为其他医院建设和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以真正实现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的建立可以较好地实现药学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作用。
二、加强安全输液管理的做法与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安全输液管理的做法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公立医院改革中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内静脉输液管理现况 |
1.1.2 国外静脉输液管理现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初步效果分析 |
1.3.2 医患双方对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态度分析 |
1.3.3 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与来源 |
2.1.1 调查对象 |
2.1.2 抽样方法 |
2.1.3 问卷设计 |
2.1.4 质量控制 |
2.1.5 数据分析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动态数列分析 |
2.2.3 结构方程模型 |
第三章 试行医院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实施效果评价 |
3.1 试行医院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前后部分客观指标变化 |
3.1.1 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前后门诊输液总人次变化 |
3.1.2 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前后门诊就诊总人次变化 |
3.1.3 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前后门诊输液比变化 |
3.1.4 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前后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变化 |
3.1.5 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前后门诊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变化 |
3.2 试行医院与对照医院部分客观指标比较 |
3.2.1 试行医院与对照医院门诊输液比比较 |
3.2.2 试行医院与对照医院门诊人次平均费用比较 |
3.2.3 试行医院与对照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比较 |
第四章 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问卷分析 |
4.1 门诊受访者评价 |
4.1.1 门诊受访者对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必要性的态度 |
4.1.2 门诊受访者对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可行性的态度 |
4.1.3 门诊受访者输液认知对输液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
4.2 医务人员主观评价 |
4.2.1 试行医院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前后医务人员评价 |
4.2.2 医务人员对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必要性的态度 |
4.2.3 医务人员对实施儿童门诊输液限制可行性的态度 |
第五章 讨论 |
5.1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限制管理实施初步效果分析 |
5.1.1 门诊输液比和抗菌药物处方比得到一定的控制 |
5.1.2 门诊就诊人次数增多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减少 |
5.2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限制管理持续性有待加强 |
5.3 儿童门诊输液必要性和可行性态度分析 |
5.4 人群输液行为受输液认知和输液态度的影响 |
5.5 清单化规范管理加强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 |
第六章 结论 |
6.1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限制管理整体而言是有必要的 |
6.2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限制管理可行性还有待继续探索 |
6.3 提高儿童门诊静脉输液限制管理可行性的有效措施 |
6.4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6.4.1 首次探讨门诊输液限制管理在儿童群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6.4.2 首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减少人群输液行为的途径 |
6.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指导小组成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我国已经从省级层面实施输液管理的9个省份相关政策文件 |
附录二 广东省制定的《门、急诊原则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清单 |
附录三 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儿童门诊输液管理数据信息表 |
附录四 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调查问卷(医务人员) |
附录五 儿童门诊输液管理知识现状调查问卷(患者及家属使用) |
综述 公立医院改革中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先行先试 打造降低输液率管理的“湘雅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静脉输液使用率居高不下的症结 |
规范临床静脉用药的“湘雅”实践与成效 |
合理安全输液管理的实践体会与未来展望 |
(3)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医养护一体化 |
1.5.2 养老机构康养空间 |
1.5.3 适应性设计 |
1.6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
2.1 老化理论 |
2.1.1 生物学层面研究 |
2.1.2 心理学层面研究 |
2.1.3 社会学层面研究 |
2.2 康复老年人特点及护理需求 |
2.2.1 康复老年人的特点 |
2.2.2 康复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
2.3 医养护一体化体系研究 |
2.3.1 理论的完善 |
2.3.2 体系的建立 |
2.3.3 模式的探索 |
2.4 空间适应性设计基本理论 |
2.4.1 理论来源与概念界定 |
2.4.2 空间适应性类型划分 |
2.4.3 空间适应性层级理论 |
2.4.4 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及案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养老机构医养护一体化使用实态分析 |
3.1 调研背景 |
3.1.1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
3.1.2 调研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
3.2 养老机构医养护一体化问卷调研 |
3.2.1 调研时间 |
3.2.2 调研问卷结果 |
3.2.3 调研问卷小结 |
3.3 医养护一体化体养老机构康养空间实地观察 |
3.3.1 观察概况 |
3.3.2 基本诊疗空间分析 |
3.3.3 康复理疗空间分析 |
3.3.4 护理照料空间分析 |
3.4 后续专家访谈 |
3.4.1 完善建筑平面布局 |
3.4.2 考虑机构急救系统 |
3.4.3 强化医疗化细节设计 |
3.4.4 优化护理行为习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机构适应性设计策略 |
4.1 基本诊疗空间优化设计 |
4.1.1 医疗救助区域的空间组合模式 |
4.1.2 不同诊疗空间的优化设计 |
4.1.3 梳理院前急救流线网络 |
4.2 康复理疗空间优化设计 |
4.2.1 内外康复区域的空间组合模式 |
4.2.2 不同康复空间的优化设计 |
4.2.3 增加适当的挑战性设计 |
4.3 护理照料空间优化设计 |
4.3.1 不同结构类型的空间组合模式 |
4.3.2 护理医辅空间的优化设计 |
4.3.3 预防护理期间的意外伤害 |
4.4 养老机构环境整体优化设计策略补充 |
4.4.1 舒适的物理环境 |
4.4.2 适宜的色彩搭配 |
4.4.3 合理的材料选择 |
4.4.4 明快的艺术处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养老机构适应性设计实践应用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区位及周边环境 |
5.1.2 项目规划设计 |
5.2 医养护一体化康养空间设计 |
5.2.1 基本诊疗空间形式 |
5.2.2 康复理疗空间布局 |
5.2.3 护理照料空间优化 |
5.2.4 室内物理环境空间补充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4)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认知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2.1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
1.2.2 |
1.2.3 PICC专科护士 |
1.2.4 药物性堵管 |
1.2.5 质性研究 |
1.2.6 现象学方法 |
1.2.7 认知 |
1.3 研究现状 |
1.3.1 PICC的临床应用意义 |
1.3.2 PICC临床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
1.3.3 护士认知对PICC管理实践行为的影响 |
1.3.4 PICC药物性堵管的管理实践现状 |
1.3.5 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的认知现状 |
1.3.6 护士PICC认知方面的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抽样方法 |
2.2.3 样本量 |
2.3 研究工具 |
2.3.1 研究者 |
2.3.2 研究器材 |
2.3.3 访谈提纲 |
2.3.4 访谈记录表 |
2.4 资料收集 |
2.4.1 访谈前准备 |
2.4.2 访谈过程 |
2.4.3 访谈结束 |
2.5 资料分析 |
2.5.1 转录资料 |
2.5.2 分析资料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道德 |
2.7.1 伦理审查 |
2.7.2 知情同意 |
2.7.3 保密原则 |
2.8 研究路线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2 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认知的主题 |
3.2.1 主题一:现有的PICC堵管管理实践不一致 |
3.2.2 主题二: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认知基本一致 |
3.2.3 主题三: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态度不一致 |
3.2.4 主题四: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存在差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PICC堵管管理总体现状 |
4.2 PICC堵管管理总体认知现状 |
4.2.1 床边维护护士承担着PICC堵管管理的重要角色,但是相对于专科护士认知不足 |
4.2.2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的认知培训不全面 |
4.3 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现存的挑战 |
4.4 本研究对临床实施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方案的建议 |
4.4.1 我国需要建立适合本土的PICC管理实践标准 |
4.4.2 管理者需要加强PICC专科护士和床边维护护士对PICC堵管管理的认知 |
4.4.3 管理者需要提高床边维护护士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完善考核制度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性 |
5.3 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绿色经济背景下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1.2.1 绿色经济研究综述 |
1.2.2 环境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绿色经济概述 |
2.1.1 绿色经济的内涵 |
2.1.2 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2.1.3 绿色经济的特征 |
2.2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概述 |
2.2.1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涵义 |
2.2.2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内容 |
2.2.3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方法 |
2.3 绿色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意义 |
2.4 理论基础 |
2.4.1 外部性理论 |
2.4.2 灰色预测理论 |
3.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现状和问题 |
3.1 科伦药业公司简介 |
3.2 科伦药业主要污染物 |
3.3 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现状 |
3.3.1 环境成本管理目标 |
3.3.2 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
3.3.3 环境成本控制现状 |
3.3.4 环境成本管理评价现状 |
3.4 绿色经济背景下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事前成本管理意识不足 |
3.4.2 事中成本控制不完善 |
3.4.3 事后评价体系缺失 |
4.绿色经济背景下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缺少事前管理思维原因分析 |
4.1.1 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
4.1.2 缺乏对绿色经济的了解 |
4.2 事中控制不完善原因分析 |
4.2.1 缺乏环境成本核算意识与方法 |
4.2.2 缺少低碳责任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
4.3 未建立事后评价体系原因分析 |
4.3.1 评价指标未体现绿色经济 |
4.3.2 绿色经济发展状况难以评估 |
5.绿色经济背景下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构建及建议 |
5.1 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构建原则 |
5.2 建立全面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
5.2.1 环境成本事前管理 |
5.2.2 环境成本事中控制 |
5.2.3 环境成本事后评价 |
5.3 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数据测试分析 |
5.3.1 科伦药业环境成本核算 |
5.3.2 科伦药业环境成本分析 |
5.3.3 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评价分析 |
5.4 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建议 |
6.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学干预静脉输液专项管理的横断面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静脉输液安全性监测的文献研究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3.1 文献检索相关情况 |
3.2 国内外静脉输液的监管政策 |
3.3 我国静脉输液安全性监测现况 |
3.4 不合理使用输液的主要表现 |
4.分析与讨论 |
4.1 我国静脉输液安全性监测现况 |
4.2 静脉输液适当性的探讨 |
4.3 静脉输液潜在危害因素 |
4.4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措施 |
5.结论 |
第二部分 :临床药学监护静脉输液合理用药的横断面调查-以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为例 |
1.前言 |
2.材料方法 |
3.结果 |
3.1 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监测情况 |
3.2 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监测情况 |
3.3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监测情况 |
3.4 静脉输液处方合理情况 |
4.分析与讨论 |
4.1 静脉输液监测情况 |
4.2 静脉输液处方合理性分析 |
4.3 持续改进,防止反弹 |
5.对策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1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基于PDCA原理的门诊输液问题研究 ——以H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开展门诊输液问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静脉输液现状 |
1.3.1 国外静脉输液情况 |
1.3.2 国内静脉输液情况 |
1.4 项目质量管理及其在医疗行业应用的情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论文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质量管理方法及理论工具 |
2.1 质量管理发展概述 |
2.1.1 发展历程 |
2.1.2 代表性人物和组织及其理论方法 |
2.2 门诊输液的问题属性及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 |
2.3 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 |
2.3.1 PDCA循环的阶段步骤 |
2.3.2 PDCA循环的应用特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门诊输液医疗安全现状分析 |
3.1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对门急诊的相关要求 |
3.1.1 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 |
3.1.2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有关门急诊和药物的管理规定 |
3.2 门急诊输液的原始状况 |
3.2.1 门急诊就医的原始流程 |
3.2.2 门急诊输液的基本数据 |
3.3 国内外静脉输液临床准入标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DCA循环在降低门诊输液率的实例应用研究 |
4.1 基本流程 |
4.2 具体步骤 |
4.2.1 主题选定 |
4.2.2 拟定活动计划书 |
4.2.3 现状把握 |
4.2.4 目标设定 |
4.2.5 解析 |
4.2.6 对策拟定 |
4.2.7 对策整合 |
4.2.8 对策实施与检讨 |
4.2.9 效果确认 |
4.2.10 标准化 |
4.2.11 检讨与改进 |
4.3 方法要点 |
4.4 PDCA循环迭代推演的方法探讨 |
4.5 对PDCA的再认识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8)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成立QC小组 |
1.2.2 选题 |
1.2.3 活动步骤 |
1.3 品管圈活动的核心内容 |
1.3.1 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确保医嘱的正确性 |
1.3.2 制订规范化的输液流程,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
1.3.3 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
1.3.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 |
1.3.5 建立和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和风险预案 |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建立静脉输液QC管理组织的意义和重要性 |
3.2 实施QC活动的具体做法 |
(9)静脉输液中的细节管理的做法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做法 |
1.1 技术操作质控小组平台的建立 |
1.2 静脉输液护士细化训练计划制定。 |
1.2.1 理论安排内容: |
1.2.2 操作安全内容: |
1.3 静脉输液细节护理的做法 |
1.3.1 建立科室静脉输液管理小组 |
1.3.2 分析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 |
1.3.3 落实整改措施,细化输液管理 |
1.3.4 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
1.4 加强组织管理 |
2 结果 |
3 体会 |
(10)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 |
二、新的药学服务模式背景 |
三、静脉用药调配模式的发展背景 |
四、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目的与意义 |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和设计标准 |
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 |
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设计标准 |
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流程设计 |
四、南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实践 |
第二部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和管理体系的优化 |
一、精益管理的理论和应用 |
二、以人为本,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
三、精益改善,优化工作流程管理 |
四、创新思维,优化排班模式管理 |
五、提升价值,优化信息系统管理 |
第三部分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
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管理问题 |
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和感染控制问题 |
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成本效益问题 |
第四部分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促进药学服务模式发展 |
一、保证医院用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
二、提高临床药师水平,提升药学人员素质 |
三、促进药学服务模式发展 |
结语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加强安全输液管理的做法与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公立医院改革中儿童门诊输液限制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D]. 陈云娥.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先行先试 打造降低输液率管理的“湘雅样本”[J]. 龚志成. 中国医院院长, 2021(09)
- [3]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丁晗.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4]护士对PICC药物性堵管管理认知的质性研究[D]. 郑利媛. 吉林大学, 2020(08)
- [5]绿色经济背景下科伦药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 李必成.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6]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学干预静脉输液专项管理的横断面调查[D]. 吴君.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7]基于PDCA原理的门诊输液问题研究 ——以H医院为例[D]. 白瑜.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2)
- [8]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高秀娟,刘金霞,曹译丹,胡艳其.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11)
- [9]静脉输液中的细节管理的做法与体会[A]. 王燕,余洋,刘丽丽. 2014年河南省第三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培训班暨第四届PICC临床应用高级研讨班论文集, 2014
- [10]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D]. 卢智.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