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水冰袋的制作与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赛,阮文珍,蔡新兰[1](2020)在《新型25%乙醇盐水冰袋在血液科高热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型25%乙醇盐水冰袋在血液科高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血液科收治且未用其他退热药物的高热患者(T>38.5℃)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冰袋冷敷,观察组采用新型冰袋冷敷,比较两组在冰袋冰敷后第1、2、3小时体温下降幅度的差异,以及降温效果和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体温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传统组,降温效果优于传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冰袋降温效果优于传统冰袋,且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度高。
牛佳星,王菲,梁晓芹[2](2020)在《冰敷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护理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冰敷疗法在减轻术后疼痛的疗效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本文就冰敷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护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充分发挥冰敷疗法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王黎平,肖丽萍,陈笑妹,刘天庆,郑翠红[3](2020)在《不同介质冰袋冰敷对颅脑损伤高热患者降温效果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不同冰敷介质冰袋、生物冰袋对颅脑损伤高热患者降温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100例颅脑损伤高热需使用物理降温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各组分别用清水、10%盐水、25%乙醇、10%芒硝、生物冰袋冷敷,护士采用标准化的降温程序为患者降温。记录冷敷不同时间点各组患者的腋温及冰袋更换例次数。结果时间因素对各组体温变化有显着影响(P<0.05)。降温过程中,生物冰袋组更换例数最多,25%乙醇组更换例数最少(P<0.05)。结论 5种介质冰袋冰敷对颅脑损伤高热患者均能达到持续降温的效果。25%乙醇冰袋用冷180 min时降温幅度高于其他组,更换次数少,建议冷疗患者优先使用。
罗万强[4](2020)在《冰芒散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肿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冰芒散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失血以及改善膝关节功能的差异,来探究冰芒散在快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并接受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成三组,每组20例。冰芒散组予以术后冰芒散外敷,冰敷组予以冰袋外敷,空白组则仅术后常规治疗。通过比较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膝关节肿胀情况、术后失血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的疗效指标,评估冰芒散的疗效。本研究所有观察数据均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本次实验三组间受试者的基线数据包括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MI)、年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患肢侧别等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三组疼痛情况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均得到减轻,虽然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14天三组患者VAS评分相近,但这是由于在术后初期药效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和术后末期疼痛均得到较好的减轻所致。再通过观察折线图可知,冰芒散组相比冰敷组及空白组的VAS评分低且下降速度更快,主体间效应检验P=0.00<0.05,说明三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冰芒散在治疗TKA术后疼痛的疗效不仅优于空白组且优于冰敷组,其疗效更快速,缩短了疼痛时间。3.三组肿胀度情况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情况均得到减轻,虽然在术后前3天患肢仍在持续肿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术后14天肿胀程度得到了明显的减轻。通过观察折线图可知,冰芒散组相比冰敷组及空白组的肿胀程度低且下降更快,主体间效应检验P=0.00<0.05,说明三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冰芒散在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方面比冰敷组及空白组更快更优异。4.三组失血情况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术后HGB及HCT值均在增加,但通过观察折线图可知,虽然冰芒散组合冰敷组的HGB及HCT值上升速度相近但均比空白组上升更快,主体间效应检验P=0.00<0.05,说明三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再通过观察术后引流量及总失血量方面也可发现冰芒散组与冰敷组均比空白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冰芒散与冰敷在减轻TKA术后失血情况疗效相近但均比空白组疗效好。5.三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三组患者TKA术后HSS评分均在上升,但通过观察折线图可知,冰芒散组相比冰敷组及空白组HSS评分上升更快,主体间效应检验P=0.00<0.05,说明三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冰芒散在提高TKA术后HSS评分比冰敷组及空白组效果更好。结论:冰芒散能有效改善TKA术后疼痛、肿胀、失血情况,可以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快速康复的治疗目的,改善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冰芒散疗效切确、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刘金金[5](2020)在《DIY彩色水晶冰袋的制作与临床应用》文中指出急诊观察病房软组织损伤患者较多,患者局部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给患者带来痛苦与不适。早期冷敷管理是减轻局部组织肿胀与疼痛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冰袋是生物冰袋、乙醇盐水冰袋等[1],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患者舒适感较差、与皮肤贴合不紧密、易掉落、移位及冷却后外表水珠形成使局部易受潮等[2]。为确保患者的冷敷效果及提高患者舒适度,
王黎平,郑翠红[6](2020)在《物理降温法应用于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针对颅脑高热患者的物理降温方法,比较不同冰敷介质冰袋的降温效果,旨在为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冷疗提供理论依据。
温秀锋[7](2019)在《10%盐水冰袋低温物理治疗在桡骨骨折患者早期镇痛、消肿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10%盐水冰袋低温物理治疗方法应用于桡骨骨折患者早期镇痛、消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伤后72 h内给予常规护理,并对患肢进行冰敷加压处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一般冰敷换为10%盐水冰袋冰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及护理24、48、72 h后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4、48、72 h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且护理相同时间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冰袋低温物理治疗方法,10%盐水冰袋低温物理治疗方法运用于桡骨骨折患者早期镇痛、消肿中,具有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罗瑶[8](2019)在《间歇式气动压力联合冰敷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肿胀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采用间歇式气动压力治疗联合冰敷消肿与术前单纯冰敷消肿对患肢肿胀、疼痛、睡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骨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观察组30例采用间歇式气动压力治疗联合冰敷消肿,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的冰敷消肿。对照组单纯冰敷消肿的方法是采用PVC生物冰袋持续冰敷,即用三联冰袋在患肢最肿胀的部位环形冰敷,冰敷30分钟,撤去1小时,再冰敷30分钟,再撤去1小时……如此循环至手术前一天。每次冰敷时需从冰箱更换三个冰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间歇式气动压力治疗,治疗周期为入院至手术前一天,治疗时间为每天2次,每次1小时,上午下午各一次。比较在不同的时间点患肢小腿肿胀周径差值、患肢小腿肿胀分度的评分、疼痛分值和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①术前两组患者缓解患肢肿胀周径差值的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患肢肿胀周径差值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第三天至第五天,观察组患肢肿胀周径差值由5.91±0.80下降至2.25±0.57,对照组患肢肿胀周径差值由6.13±1.18下降至3.23±0.76。观察组患肢肿胀周径差值减少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比较,观察组入院第二天至第五天的周径差值由6.03±0.88下降至2.25±0.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第二天至第五天的周径差值由6.27±0.99下降至3.23±0.7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前两组患者缓解患肢肿胀程度分值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患肢肿胀程度的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第三天至第五天,观察组由3.35±0.14下降至2.53±0.15,对照组由4.25±1.18下降至3.02±0.11,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评分减少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入院第二天至第五天的肿胀程度评分由4.50±0.13下降至2.53±0.1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第二天至第五天的肿胀程度评分由4.66±0.07下降至3.02±0.1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两组患者减轻患肢疼痛的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第一天的面部表情疼痛分级(Face Rating Scale,FR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入院第二天至第五天比较,观察组的疼痛分值由6.49±0.58下降至2.15±0.57,对照组的疼痛分值由7.52±0.43下降至3.37±0.76。观察组的F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比较,观察组在入院第一天分别与入院第二天至入院第五天比较(P<0.0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入院第一天分别与入院第二天至入院第五天比较(P<0.0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④术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情况比较,入院第一天,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0.851>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院第二天PSQI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614>0.05)。从入院第三天开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入院第一天至入院一周,对照组的PSQI评分均高于观察组,说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以PSQI评分>7分作为判断睡眠障碍的临界状态,观察组在入院第一天至第四天的PSQI评分>7分,说明患者在入院四天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对照组在入院至第六天的PSQI评分>7分,说明患者在入院六天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结论: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缓解肿胀的研究均令人满意,观察组加用间歇式气动压力能有效缓解患肢的肿胀、减轻患肢的疼痛、改善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效果及优势比单纯冰敷护理更加明显。
张进,赵文波,王峰,马小乐[9](2019)在《冰袋冷敷术区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术区冰袋冷敷对患者术区疼痛、积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将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2例术后术区压自制冰袋, 对照组26例术后术区放置常温盐水袋。用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分析术后离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区积液率、疝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平卧位静息时疼痛评分、下地活动时疼痛评分、术区积液例数均优于对照组[(2.11±0.97)分比(2.45±1.21)分, (2.63±1.89)分比(2.76±1.95)分, 0例比2例],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5、4.189, χ2=1.15, 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离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19.16±9.22)h比(19.76±10.52)h, (34.85±7.43)h比(37.56±8.91)h],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0、0.834, 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术区冰袋冷敷, 可以达到缓解术区疼痛, 减少术区积液的效果。
李华萍,吴冠虹,吴冬梅,王黎平,陈楚,郑翠红[10](2018)在《不同冰敷介质对高热大鼠降温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不同冰敷介质对高热大鼠的降温效果,为临床工作中冰袋物理降温材质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采用20%干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复制高热大鼠模型,致热成功后各组大鼠分别使用规格为10mL的10%芒硝冰袋、10%盐水冰袋、25%乙醇冰袋以及清水冰袋进行颈部和腋下冰敷30min,对照组不用冷。观察各组大鼠寒战发生情况,并监测大鼠冰敷结束后0、15、30、45、60、75、90、120、180、240、300、360min的肛温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时间因素和处理因素均对体温变化有影响(均P<0.05),时间和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冰敷介质组均有个别大鼠发生了寒战;10%芒硝组大鼠用冷结束时体温显着低于对照组,25%乙醇组大鼠用冷结束15min内体温均显着低于对照组,10%盐水组大鼠用冷结束30min内体温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清水组大鼠用冷结束后45min内体温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冰敷在短时间内可有效降温,但冷疗过程易引起寒战。不同冰敷介质对高热大鼠的降温效果存在差异,用冷结束后,清水冰袋维持有效降温时间最长,降温效果最好。物理降温时应选取适合的冰敷介质并在降温过程中密切观察机体的反应。
二、盐水冰袋的制作与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水冰袋的制作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25%乙醇盐水冰袋在血液科高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与分组 |
1.2 冷敷方法 |
1.2.1 材料 |
1.2.2 制作 |
1.3 观察指标 |
1.4 评定标准 |
1.4.1 降温效果 |
1.4.2 舒适度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不同时间体温下降幅度比较(表1) |
2.2 两组降温效果比较(表2) |
2.3 两组舒适度比较(表3) |
3 讨论 |
(2)冰敷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护理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KA术后疼痛原因及冰敷镇痛机制 |
1.1 TKA术后疼痛原因 |
1.2 冰敷镇痛机制 |
2 冰敷疗法镇痛的方法学研究 |
2.1 冰敷方式的选择 |
2.2 冰敷频率及时间的选择 |
2.2.1 开始时间 |
2.2.2 频率及疗程时间 |
2.3 改良冰敷方法的推进 |
2.3.1 加压冰敷疗法 |
2.3.2 滚动压迫冰敷疗法 |
2.3.3 循环加压冰敷系统 |
2.3.4 全自动冷疗仪 |
3 冰敷疗法临床镇痛效果的评价 |
3.1 冰敷疗法对镇痛药物应用的影响 |
3.2 冰敷镇痛对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 |
4 小结 |
(3)不同介质冰袋冰敷对颅脑损伤高热患者降温效果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降温方法 |
1.2.1.1 冰袋准备 |
1.2.1.2 降温程序 |
1.2.2 评价方法 |
1.2.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介质冰袋冰敷降温效果 |
2.1.1 五组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 |
2.1.2 五组各时间点降温幅度比较 |
2.1.3 五组不同时间点有效降温率比较 |
2.2 五组降温过程中寒战发生情况及冰袋更换情况 |
2.3 各种介质的250mL冰袋各时间点形态变化 |
3 讨论 |
3.1 不同介质冰袋冰敷降温效果 |
3.2 不同介质冰袋冰敷降温过程中寒战观察及冰袋更换例数比较 |
(4)冰芒散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肿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肿痛、失血治疗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TKA术后的常见问题 |
2.1 疼痛 |
2.2 肿胀 |
2.3 失血 |
3 治疗TKA术后肿痛,失血的方式 |
3.1 中医治疗 |
3.2 西医治疗 |
4 小结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 |
2.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
2.2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终止、剔除或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时点 |
3.4 观察指标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完成状况 |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1 三组性别比较 |
2.2 三组患膝侧别比较 |
2.3 三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的指数(BMI)、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比较 |
3 疗效评价 |
3.1 术后VAS评分比较 |
3.2 术后患膝肿胀情况比较 |
3.3 术后失血情况比较 |
3.4 术后膝关节HSS评分情况比较 |
3.5 不良反应事件 |
讨论与分析 |
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意义 |
2 祖国传统医学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治疗 |
2.1 中药内服 |
2.2 中药外敷 |
2.3 中药熏洗 |
2.4 针灸治疗 |
2.5 推拿治疗 |
3 快速康复理念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运用 |
3.1 患者教育 |
3.2 优化镇痛方案 |
3.3 早期功能锻炼 |
4 冰芒散疗效分析 |
4.1 芒硝 |
4.2 冷疗 |
4.3 芒硝与冰敷的整体疗效 |
4.4 冰芒散外敷治疗安全性分析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疗效结果分析 |
5.3 冰芒散在TKA术后疗效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膝关节VAS评分 |
附录 2 膝关节HSS评分 |
答辩委员会 |
个人简历 |
(5)DIY彩色水晶冰袋的制作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制作与使用方法 |
2 优点 |
2.1 贴合性好且能塑形 |
2.2 增加舒适度 |
2.3 不易脱落 |
2.4 不易受潮、渗漏 |
3 临床应用 |
(6)物理降温法应用于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颅脑损伤及颅脑损伤伴高热的发生率 |
2 颅脑损伤高热的原因及中枢性高热的特点 |
3 颅脑损伤伴高热的处理方式 |
4 颅脑损伤伴高热的冷疗法 |
4.1 冷疗法 |
4.2 应用于颅脑损伤伴高热患者的冷疗法 |
4.2.1 全身体表降温 |
4.2.1.1 擦浴法 |
4.2.1.2 冰敷法 |
4.2.1.3 冰毯降温仪 |
4.2.2 体外血液降温 |
4.2.3 体腔降温 |
4.2.3.1 鼻咽部喷射法 |
4.2.3.2 腹腔冷灌注法 |
4.2.3.3 灌肠法 |
4.2.3.4 等渗盐水洗胃 |
4.2.4 局部脑部降温 |
4.2.4.1 头部戴冰帽或使用头部亚低温仪: |
4.2.4.2 局部脑低温灌注: |
4.2.5 血管内降温法 |
4.2.5.1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术: |
4.2.5.2 静脉灌注法: |
4.2.6 联合使用上述措施: |
5 不同冰敷介质冰袋在发热患者中的应用 |
5.1 不同冰敷介质冰袋的降温原理 |
5.1.1 盐水冰袋 |
5.1.2 乙醇冰袋 |
5.1.3 芒硝冰袋 |
5.2 不同冰敷介质冰袋的降温效果 |
5.3 冰袋的制作进展 |
5.3.1 橡胶冰袋 |
5.3.2 橡胶手套冰袋 |
5.3.3 气球冰袋 |
5.3.4 输液袋冰袋 |
5.3.5 矿泉水冰袋 |
5.3.6 其他 |
6 不同冰敷介质冰袋在颅脑损伤高热患者中的应用 |
7 小结 |
7.1 为颅脑损伤高热患者做好降温治疗意义重大 |
7.2 物理降温方法多样,冰袋冰敷仍占重要位置 |
7.3 相关性试验性研究少 |
7.4 目前尚无统一的物理降温临床实践指南 |
(7)10%盐水冰袋低温物理治疗在桡骨骨折患者早期镇痛、消肿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4、48、72 h后VAS评分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8)间歇式气动压力联合冰敷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肿胀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文献回顾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分析 |
6 医学伦理学 |
7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
2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周径差值的比较 |
3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评分的比较 |
4 两组患者患肢疼痛分值的比较 |
5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1 关于本次研究的可信性分析 |
2 间歇式气动压力联合冰敷减轻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患肢的肿胀周径 |
3 间歇式气动压力联合冰敷改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患肢的肿胀分度 |
4 间歇式气动压力联合冰敷减轻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患肢的疼痛分值 |
5 间歇式气动压力联合冰敷可以改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睡眠质量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缓解患肢肿胀现状及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患者相关数据收集 |
附录二 冰袋及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照片 |
附录三 疼痛宣教评估单 |
附录四 患肢肿胀分度评分量表 |
附录五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附录五 伦理审核 |
附录六 开展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10)不同冰敷介质对高热大鼠降温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试剂 |
1.1.3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冰袋制备 |
1.2.2 大鼠致热 |
1.2.3 用冷处理 |
1.2.4 监测指标 |
1.2.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各组大鼠用冷后体温变化曲线 |
2.3 各组大鼠肛温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3 讨论 |
3.1 冰袋降温在短时间内效果显着 |
3.2 不同冰敷介质降温效果不同 |
3.3 清水冰袋优于其他介质冰袋 |
四、盐水冰袋的制作与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25%乙醇盐水冰袋在血液科高热患者中的应用[J]. 周赛,阮文珍,蔡新兰. 中国乡村医药, 2020(17)
- [2]冰敷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 牛佳星,王菲,梁晓芹. 护士进修杂志, 2020(16)
- [3]不同介质冰袋冰敷对颅脑损伤高热患者降温效果的观察[J]. 王黎平,肖丽萍,陈笑妹,刘天庆,郑翠红. 护理学杂志, 2020(15)
- [4]冰芒散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肿痛的临床研究[D]. 罗万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5]DIY彩色水晶冰袋的制作与临床应用[J]. 刘金金.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5)
- [6]物理降温法应用于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研究进展[J]. 王黎平,郑翠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04)
- [7]10%盐水冰袋低温物理治疗在桡骨骨折患者早期镇痛、消肿中的应用效果[J]. 温秀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19(34)
- [8]间歇式气动压力联合冰敷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肿胀的效果研究[D]. 罗瑶. 苏州大学, 2019(02)
- [9]冰袋冷敷术区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的效果观察[J]. 张进,赵文波,王峰,马小乐. 中国基层医药, 2019(15)
- [10]不同冰敷介质对高热大鼠降温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 李华萍,吴冠虹,吴冬梅,王黎平,陈楚,郑翠红. 护理学杂志,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