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东[1](2021)在《旴江医家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代旴江医家许寿仁作为民国至新中国早期江西医教界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事迹及对中医的贡献亟待挖掘整理。本文从学术渊源、诊断特色、临床经验三方面作为切入,重点探讨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以传承和发展旴江医学中医药事业。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描述性研究等方法对本课题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并进行纵横归纳整理分析,使之条理清晰。3.着重解读许寿仁血瘀证相关医论及医案,研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医着。4.从问诊、望诊的角度探讨诊断特色,从临证医案以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诊断特色:(1)重视望诊,面色发黄但如常人、唇周泛黄者、指纹沉隐或青色者、齿龈有瘀点者,皆血瘀证指征。(2)关注夜间异常行为,如夜卧时头向上耸者、夜卧不宁有惊醒者,乃瘀血发热之特有现象。(3)详问病史,跌扑、受惊、努力负重等均为血瘀证的病因。(4)关注饮食嗜味,口味畏咸异于常人者,多由瘀血引起。(5)询问特殊发热部位,自谓心中、腹中、掌中发热者,提示有血瘀证。临床经验:1.治疗原则:重点提出“瘀血忌补”的原则,将血瘀证误作虚证而行补益之法,徒劳无功。2.用药特色:以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生苏行气活血汤等为基础方,常配伍使用藕节、桃枝、两头尖、韭白根等,治疗小儿发热、厥冷、缩阳症、撞红综合征、腰痛、胃痛、异常畏寒畏风等难治疾病,疗效显着。对后世影响:许公门人根据其经验,继承了从瘀治疗小儿发热、痛经、不孕症,并扩展到对胃痛、厌食、异常汗出等。结论:旴江医家许寿仁对江西中医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其血瘀证学术思想阐前人未发,独具特色,丰富了中医学理论,继承发扬了旴江医学,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闻子墨,袁东超,裴宇鹏,张哲[2](2021)在《基于Gephi可视化分析血府逐瘀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探析血府逐瘀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归纳、整理2000—2018年关于血府逐瘀汤及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加减进行治疗现代临床疾病的文献,利用Gephi软件构建以血府逐瘀汤为中心的方剂、系统疾病、具体临床疾病的三层知识本体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血府逐瘀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分为17类系统疾病,可治疗现代疾病多达339种,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妇科疾病等系统疾病居多。优势疾病为冠心病心绞痛、头痛、失眠、抑郁症等。其中心血管疾病为其临床应用最多的系统疾病。《医林改错》所列条目中除头痛、胸痛、不眠、夜睡梦多、夜不安、瞀闷、急躁、肝气病、呃逆外,其余证候在现代临床中应用较少。结论血府逐瘀汤作为治疗血瘀证的经典名方,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从清代流传至今,仍为临床治疗血瘀证的首选方。与原书相比,现代临床治疗中应用更多变,采用联合针刺或西药等治疗方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扩展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孙旭升[3](2021)在《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运用Meta分析统计方法,对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根据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釆用检索电子数据库和手工检索文献的方式,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及CochraneLibrary进行文献检索,检索范围设定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文献类型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检索的文献题录导入NoteExpress剔除重复文献,将剩余文献进行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文献,再将剩余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iew Managers.5.4软件对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森林图及漏斗图。结果:(1)共纳入了41个研究,纳入研究患者3395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血府逐瘀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具有显着优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HDL-C、SAQ评分中AS、AF、TS、DS等项、LVEF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001、P<0.00001、P=0.0002、P<0.0001、P<0.0001、P<0.0001、P<0.0001、P<0.00001);TC、TG、LDLC、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BNP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8、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01);SAQ评分中PL项、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P=0.12)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3)根据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HDL-C、LVEF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001、P<0.00001、P<0.00001);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TC、TG、LDL-C、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001、P=0.0004、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5);心电图有效率、不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4、P=0.83)。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HDL-C、LVEF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001、P=0.0003、P=0.004、P<0.00001),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TC、TG、LDL-C、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BNP、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01、P=0.0006、P<0.00001、P=0.002);不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30)。(4)敏感性分析提示,纳入心绞痛种类不同、治疗方案及病程不同等原因对研究间异质性及结果稳定性有一定影响。(5)漏斗图提示,所有结果都存在发表偏倚,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结论:(1)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症状,还可降低血脂水平,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改善患者心肌收缩功能;(2)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不良反应较西医常规治疗无显着差异;(3)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SAP和UA患者均可获益,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且对于UA患者可以提高心电图有效率。
吕双宏,王恒和[4](2020)在《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始见于清代王清任所着的《医林改错》,原方由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生地黄、枳壳、柴胡、甘草、桔梗、牛膝等11味药物组成,主治瘀血内阻、气机郁滞所致的多种病证,全方配伍精当,方简力宏,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目前,血府逐瘀汤已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及妇产科等多种疾病,且临床疗效显着。笔者系统整理近5年来有关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的文献,以期为该方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邓雅文[5](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测序的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的治疗靶标,寻找治疗靶标互作网络中的枢纽基因、网络模块和共表达基因,预测显着性生物学过程和作用通路;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验证;初步阐释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可能的疗效机制。研究方法:借助SymMap数据库初步确定血府逐瘀汤活性成分及重要靶点;整合GeneCards、CHD@ZJU数据库筛选冠心病有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Hubba、MCODE、Coexpedia等工具对网络进行分析,筛选出枢纽基因、网络模块、共表达基因。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血府逐瘀汤治疗靶标提取富集显着的生物学过程和作用通路。利用转录组学与二代测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临床研究治疗前后4例外周血血样进行总RNA提取与检测、建库与测序、基因组序列比对、识别差异表达基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与临床研究的差异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合理推测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的疗效机制。研究结果:(1)本研究经检索数据库获得血府逐瘀汤共含化合物1839个,以口服利用度>30%为筛选条件获取血府逐瘀汤活性成分800个,其中:桃仁活性成分有33个;红花活性成分有70个;生地的活性成分有26个;赤芍的活性成分有70个,当归的活性成分有74个,川芎的活性成分有116个,枳壳的活性成分有1 1个,桔梗的活性成分有27个,柴胡的活性成分有182个,牛膝的活性成分有49个,甘草的活性成分有142个。(2)本研究共获取血府逐瘀汤2124个药物靶点,其中:桃仁有124个潜在靶点,红花有307个潜在靶点,生地有84个潜在靶点,赤芍有202个潜在靶点,当归有84个潜在靶点,川芎有175个潜在靶点,枳壳有78个潜在靶点,桔梗有147个潜在靶点,柴胡有365个潜在靶点,牛膝有271个潜在靶点,甘草有286个潜在靶点。以P值<0.05为条件筛选各中药的重要靶点,其中桃仁重要靶点有72个,红花重要靶点有224个,生地重要靶点有36个,赤芍重要靶点有126个,当归重要靶点有28个,川芎重要靶点有88个,枳壳重要靶点有59个,桔梗重要靶点有79个,柴胡重要靶点有218个,牛膝重要靶点有146个,甘草重要靶点有167个。(3)本研究共获得6785个冠心病靶点,其中1436个人源冠心病靶点,血府逐瘀汤与冠心病人源靶点的交集靶点有251个。(4)本研究通过网络拓扑学分析得到血府逐瘀汤“中药成分-药物靶点”网络中有15个核心靶点。经分析治疗靶标的蛋白质互作网络中,得到网络中心性程度较高的靶点有32个,具体为:INS、IL6、GAPDH、TNF、VEGFA、TP53、MAPK3、PTGS2、JUN、EGFR、MAPK8、EGF、STAT3、MAPK1、SRC、IL1B、MYC、CXCL8、MMP9、CCL2、FN1、IL10、NOS3、FOS、ESR1、CCND1、PPARG、ACTB、FGF2、PTEN、MMP2。(5)本研究对治疗靶点富集分析中生物学过程显着集中在信号转导、细胞间通讯、能量通路、代谢、免疫反应等(P<0.01);分子功能方面显着集中在转录因子活性、催化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等(P<0.01);细胞组分富集显着集中在细胞外、细胞质、细胞外间隙和胞外区(P<0.05)。对治疗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核心信号通路有8条,具体为: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P<0.01);网络模块分析得到13个具有相似生物功能的模块,最大的模块基因群由12个基因和78条边构成;基于MCC法识别Top10 枢纽基因,具体为:VEGFA、GAPDH、IL6、TNF、PTGS2、MMP9、MARK3、INS、FN1、TP53。基因共表达分析得到14个与冠心病具有相同表达谱的共表达基因:PLG、CYP1A2、PON1、CYP2E1、CYP2C8、CTH、CRP、XDH、TGM2、GSTM2、GSTM1、C5AR1、RAF1、BCL2L1。(6)通过转录测序确定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如下:疗后2组在治疗前后包含28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47个上调,1085个下调;疗前1组与疗前2组对比得到26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45个上调,1611个下调。疗前1组与疗后1组对比所得差异基因有2410个,1315个上调,1095个为下调基因。疗后1组与疗后1组对比含差异表达基因2737个,其中1579个为上调基因,1158个为下调基因。(7)本研究对血府逐瘀汤干预西药基础治疗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涉及富集显着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10条(P<0.05);涉及4条显着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P<0.01)。单纯用西药基础治疗和血府逐瘀汤干预西药基础治疗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着性生物学过程主要有炎症反应、药物代谢、肽基-谷氨酸羧化反应等10条(P<0.016);涉及6条主要信号通路为MARK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P<0.01)。经比较,涉及血府逐瘀汤治疗前后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中均包含“炎症反应”这一生物学过程。通过比较网络药理学方法得到治疗靶点与转录测序得到血府逐瘀汤干预西医基础治疗前后的差异基因,发现存在22个共同靶点,分别是:CXCL10、MPO、MYC、PLAT、PTGS2、CCL2、CCL5、HNF1A、THBD、TNF、TRPC3、VEGFA、CD163、BIRC5、C5AR1、CDKN1A、CHI3L1、FOS、JUN、PLAU、SLC6A4、HK2;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前后差异基因KEGG富集通路结果与TNF信号通路、补体与凝集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NF-κB信号通路等4条通路显着关联。综合分析来看,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抗血小板凝集、保护血管内皮、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过程和调节免疫应激等作用机制相关,与NF-κB信号通路、补体与凝集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相作用以及TNF信号通路显着相关。研究结论1)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涉及多靶点、多过程、多通路。2)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抗血小板凝集、保护血管内皮、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过程和调节免疫应激等作用机制相关。3)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补体与凝集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相作用以及TNF信号通路显着相关。
张鑫[6](2020)在《高建忠运用温胆汤的证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导师对温胆汤的临床经验、凝炼导师学术思想。通过整理、归纳温胆汤的临床病案,总结温胆汤的证治规律、进一步完善理论认识及扩展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通过梳理导师学术渊源,凝炼学术思想,学习“以通立法”和“治病求本”的学术思想,培养中医临证思维。方法:以门诊100例应用温胆汤的有效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中患者的主诉、症状、舌象、脉象、药物配伍、联合方组等进行统计、频次分析,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并加以讨论,分析导师应用温胆汤用药的特应性指征,找寻药物配伍规律,总结温胆汤治各系统病变的临床经验。结果:1.基本情况:通过整理数据,发现:男性占比31%,女性占比69%,男女比例约为1:2.2;主要应用年龄区间为30-69岁,总占比87%,应用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2.舌脉情况:舌质淡暗出现最多,频率为55%。舌质暗红次之,频率24%。暗舌、淡暗舌、暗红舌共占比94%,提示患者多有郁滞之象。舌形包括胖大舌和齿痕舌,占比分别为6%和3%。舌苔以白苔为主,频率为62%;白腻苔次之,频率为35%。白苔和白腻苔总占比为97%。脉象以复合脉象为主,单一脉象占比5.77%,复合脉象占比94.23%。其中以脉细缓为最为多见,其次为脉虚弦、脉细弦、脉细弦数,这四种脉象总占比为74.03%。3.症状分布情况:通过整理数据,症状表现主要集中在心系疾病(41.71%)、肝胆病症(14.86%)、脾胃系病症(14.29%)、气血津液病症(11.43%),总占比为82.29%。其中以不寐(34.29%)、眩晕(9.14%)、痞满(8.57%)、郁证(6.86%)最为多见。4.用药情况:药物以姜半夏、陈皮、茯苓、生甘草、枳实、竹茹为主,加减药物中,运用频次最多的为安神药,使用频次达176次,占比32.23%;其次为消食药,使用频次为174次,占比31.87%;然后是补虚药,使用频次为96次,占比17.58%;结合解表药主要为温中止呕的生姜和行气宽中的紫苏,使用频次26次,占比4.76%;和理气药频次22次,占比4.03%。运用前五位的药物为生龙骨30g(15.75%)、生牡蛎30g(15.75%)、党参9g(13.74%)、炒鸡内金15g(13.74%)、焦山楂15g(10.99%)。5.联合方组使用情况:使用联合方组的比例高达85%,方剂类别为;和解剂、消导剂、理气剂、补益剂等;使用前五位的联合方组为柴桂龙牡汤(34%)、泻心汤(12%)、血府逐瘀汤(12%)、解郁方(10%)、保和方(2%)。结论:通过对导师临床应用温胆汤医案的整理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高建忠老师临床应用温胆汤,紧抓津液代谢失常、气机阻滞、痰湿凝滞的基本病机,同时重视脾胃健运、三焦通畅、气机升降,体现了导师治病求本、通郁为先的学术思想。(2)温胆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指征:以易生痰湿的中老年人为主要应用人群,尤以易发全身躯体症状、易情志抑郁的中老年妇女适用。以现代人因多食少动、身心压力较大而致的睡眠障碍(不寐)、身心疲劳(眩晕)、消化功能障碍(脘痞)为主。舌象以舌质暗、舌苔白腻。脉象以脉细缓、脉虚弦等提示体虚痰饮邪滞的脉象为特征。(3)加减用药方面:主要加用安神药、消食药、补虚药、理气药,主要以生龙骨、生牡蛎、党参、炒鸡内金、焦山楂为主。结合主治病症为不寐、眩晕、脘痞等,生龙骨、生牡蛎为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而设,焦山楂、炒鸡内金取保和丸之意;党参健脾益气,顾护中焦。(4)运用联合方组,主次分明而施治,既扩大了温胆汤的运用范围,又提高了临床疗效。如与柴桂龙牡方合用调治全身、调畅三焦气血津液;与泻心汤合用健脾化痰、恢复中焦脾胃气机;与血府逐瘀汤合用化痰通郁;与益气聪明汤合用补泻并用、升降相宜;与解郁方、四逆散合用疏利气机;与理中汤、益气聪明汤合用治病求本、顾护正虚。
徐旭[7](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查询血府逐瘀汤中的成分,并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化合物,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和Drug Bank数据库了解化合物的详细信息并进行确认核对。将核对后的化合物上传至Pharmmapper服务器并设置参数,对返回的靶点结果在Uniprot数据库、String数据库核对,最终得到血府逐瘀汤的有效靶点信息及蛋白互作网络图。从OMIM数据库、GAD数据库、CTD数据库中获得肺癌的相关靶点,并将三个数据库得到的靶点进行对比得到肺癌靶点。利用韦恩图得出血府逐瘀汤和肺癌的共有靶点。将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设置物种为人类(sapiens),得到相关数据和PPI图。使用DAVID数据库、KOBAS数据库和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得出相应图标和结果。结果:从血府逐瘀汤中共筛选得到226个活性成分,其中重要成分有β-谷固醇(beta-sitosterol)、豆固醇(Stigmasterol)、槲皮素(quercetin)、谷固醇(sitosterol)、赤霉素(Gibberellin A44)、Shinpterocarpin等。这些成分对应262个靶点,其中与肺癌相关的人源靶点258个,关键靶点为TP53、BCL2、AKT1。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TP53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衰老、凋亡,通过BCL2靶点调节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通过AKT调节肺癌细胞的转移作用。通过DAVID数据库GO分析得出2833个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1521个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2886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通过KEGG、CORUM等多个通路富集库分析显示1893条信号通路。肿瘤通路(hsa05200:Pathways in cancer)、白介素-4和白介素-13信号传导(R-HSA-6783783:Interleukin-4 and Interleukin-13 signaling)、信号传导(R-HSA-162582:Signal Transduction)、免疫系统(R-HSA-168256:Immune System)、白细胞介素的信号传递(R-HSA-449147:Signaling by Interleukins)等是比较重要的通路。而在肿瘤通路中的c AMP、MAPK、VEGF等多种信号通路在血府逐瘀汤治疗肺癌中起到主要作用。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证实: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TP53、BCL2、AKT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衰老、凋亡、转移作用,可以通过hsa05200中的c AMP、VEGF、MAPK等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凋亡、浸润、生长、复发、转移。
武玉[8](2020)在《基于医案数据分析的血府逐瘀汤证治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血府逐瘀汤临床医案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血府逐瘀汤的证治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为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等数据库,以“血府逐瘀汤”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整理2010年1月-2019年12月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中的医案进行整理,探讨血府逐瘀汤证治规律。再结合关于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研究及药理实验研究,从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主治病症等出发,归纳血府逐瘀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结果:1.血府逐瘀汤的适用人群特点为:(1)患病人群以女性多见。(2)各年龄段皆可患病,其中青中年居多。(3)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其中春季居多。2.血府逐瘀汤应用指征:主要指征:失眠、心烦易怒、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大便秘结。次要指征:(1)发热、汗出、纳差、气短、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2)胸闷、胸痛、心悸、胁肋胀痛、恶心呕吐、腹胀等胸腹症状。(3)头痛、眩晕等头面症状。(4)女性患者可见经色暗、痛经、经夹血块等妇科症状。舌脉指征: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涩。3.血府逐瘀汤在精神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妇产科、骨科、外科、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科等系统中应用广泛,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偏头痛、脑梗塞、心力衰竭、月经不调、失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黄褐斑等疾病。4.血府逐瘀汤主要药理作用:(1)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2)促进血管新生,防治心肌缺血作用。(3)调节血脂作用。(4)抗氧化及解毒作用。(5)抗肿瘤作用。(6)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结论:本文通过对近十年血府逐瘀汤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对血府逐瘀汤的证治特点及临床应用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整理与探讨,试图为拓展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冯宝儿[9](2020)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高达1.7-20.6/100000人,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群。目前外科手术仍是CSDH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一部分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后仍需面对较多棘手问题,如:不同程度脑萎缩,术后出现脑组织膨胀不全,颅内血肿残留及积气风险,甚至围手术期出现感染或死亡的可能;此外,术后血肿复发率仍较高,达5%-30%。为了增强手术疗效、减少复发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阿托伐他汀这一临床常用降脂药逐渐进入人们视线。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同时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对于气滞血瘀型的CSDH患者来说,可运用中医学中“以通治通”的反治方法,采用具有活血通窍、行气止痛的血府逐瘀汤加减以促进血肿吸收、改善患者头痛、眩晕等症状。目的:1.本研究就现有国内外文献对阿托伐他汀与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应用分别进行Meta分析,观察其二者对CSDH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提供循证医学根据。2.本次研究将对50例气滞血瘀型CSD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CSDH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实验的有效性,本研究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证。内容一:通过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的方法,进行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eta分析;内容二:进行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eta分析;内容三:回顾观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CSDH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并将纳入观察的50例气滞血瘀型CS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二组,对照组为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血肿量变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SDH术后辅助阿托伐他汀治疗更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降低术后复发率。2.CSDH术后辅助血府逐瘀汤治疗更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促进颅内血肿消退以及降低术后复发率。3.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残余血肿量及术后复发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单纯辅助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术后辅助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更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促进颅内血肿消退,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降低术后复发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预后。
林亮吟[10](2020)在《基于文献统计探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时辰用药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中医失眠医案的文献研究,探索患者失眠发生时辰与所使用中药的相关性,对其使用的药物进行归经分类、总结其使用规律并分析用药特点。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搜索自1919年以来至2019年7月已发表的与原发性失眠相关的中医医案,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文献进行频数分析,直观分析临床所用药的使用规律,探讨失眠发生不同时辰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为临床上中药的使用提供新的思路。结果:1.本次研究按检索方案检索出从1919年至2019年文献共963篇,通过阅读摘要排除文献510篇,阅读全文排除139篇。最终纳入研究文献314篇,共计纳入原发性失眠病案517例。2.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的失眠病案多发生于亥时与子时,辰时发生失眠的情况相对较少。3.性别分布:研究纳入的失眠病案中,女性失眠患者占67.0%,男性患者占33.0%。总体失眠患者女性较男性居多。4.年龄分布:研究纳入的失眠病案患者年龄分布在17-81岁之间,平均失眠患者年龄为46岁左右。其中41-60岁年龄段的失眠患者最多,共计229例,占总数的44.3%,其次是21-40岁年龄段,共计188例,占总数的36.4%。在各时辰失眠患者年龄分布中,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患者相对年长,平均为62.56±10.24岁、62.00±10.39岁的中老年人,子时(23:00-01:00)患者相对年轻,平均为44.72±10.67岁的中青年人。小于20岁的患者失眠常发生于子时,在21-40岁年龄段的患者失眠常发生于亥时、子时、卯时、辰时,呈两极化分布,41-60岁年龄段的患者失眠可出现于各个时辰,61岁以上患者失眠较集中发生于丑时、寅时。5.药物使用:在排除甘草的使用频次后,药物频次最多的酸枣仁、茯苓、白芍、柴胡、生龙骨、远志、当归、夜交藤、生牡蛎、黄连、川芎,分别使用了 311、279、217、208、203、182、169、165、163、163、138、128 次,使用率分别为 60.2%、54.0%、42.0%、40.2%、39.3%、35.2%、32.7%、31.9%、31.5%、26.7%、24.8%。并在各时辰用药占比中,酸枣仁在寅时(03:00-05:00)使用占比最大,占66.7%,茯苓在卯时(05:00-07:00)使用占比最大,占51.5%,白芍在亥时(21:00-23:00)使用占比最大,占43.7%,柴胡在亥时(21:00-23:00)使用占比最大,占44.5%,生龙骨在丑时(01:00-03:00)用药占比最大,占39.3%,远志在寅时(03:00-05:00)使用占比最大,占41.7%,当归在丑时(01:00-03:00)使用占比最大,占44.3%,夜交藤在子时(23:00-01:00)使用占比最大,占38.1%,生牡蛎在寅时(07:00-09:00)用药占比最大,占41.7%,黄连在子时用药占比最大,占33.9%,川芎在亥时(21:00-23:00)用药占比最大,占27.8%。各时辰用药频次特点:在排除甘草的使用频次后,在亥时(21:00-23: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柴胡、白芍、茯苓,分别使用了 134次、109次、107 次、107 次,使用率分别为 54.7%、44.5%、43.7%、43.7%。在子时(23:00-01: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白芍、夜交藤、茯苓,分别使用了59次、50次、45次、45次,使用率分别为50%、42.4%、38.1%、38.1%。在丑时(01:00-03: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当归、茯苓,分别使用了34 次、27 次、25 次,使用率分别为 55.7%、44.3%、41%。在寅时(03:00-05: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远志、柴胡、白芍,分别使用了 24次、15 次、14 次、14 次,使用率分别为 66.7%、41.7%、38.9%、38.9%。在卯时(05:00-07: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茯苓、酸枣仁、当归,分别使用了 17次、14次、13次,使用率分别为51.5%、66.7%、39.4%。在辰时(07:00-09: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茯苓、柴胡,分别使用了 14次、12次、10次,使用率分别为58.3%、50%、41.7%。6.性味方面:药性方面:在亥时(21:00-23: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7.0%、23.0%、19.6%。在子时(23:00-01: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6.7%、25.5%、20.9%。在丑时(01:00-03: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5.5%、24.3%、18.3%。在寅时(03:0-05: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4.7%、23.0%、17.7%。在卯时(05:00-07: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平、寒、温,使用率分别为25.0%、23.9%、22.2%。在辰时(07:00-09: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5.3%、24.2%、21.9%。药味方面:在亥时(21:00-23: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1481 次、970 次、907 次,使用率分别为 38.8%、25.4%、23.7%。在子时(23:00-01: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724次、538次、494次,使用率分别为37.9%、28.2%、25.9%。在丑时(01:00-03: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378次、230次、230次,使用率分别为39.1%、23.8%、23.8%。在寅时(03:00-05: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224次、148次、146次,使用率分别为37.7%、24.9%、24.6%。在卯时(05:00-07: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苦、辛,分别使用了 203次、123次、113次,使用率分别为40.9%、25.0%、22.8%。在辰时(07:00-09: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140次、96次、82次,使用率分别为38.4%、26.4%、12.5%。7.归经方面:使用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脾三经,分别占全部病案归经数的17.8%、17.6%、14.6%。在亥时(21:00-23: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脾三经,分别占亥时失眠总归经的17.3%、15.0%、14.5%。在子时(23:00-01: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脾三经,分别占子时失眠总归经的17.7%、17.6%、15.6%。在丑时(01:00-03: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脾三经,分别占丑时失眠总归经的18.5%、17.5%、16.1%。在寅时(03:0-05: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肺三经,分别占寅时失眠总归经的17.6%、17.2%、14.7%。在卯时(05:00-07: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脾、心三经,分别占卯时失眠总归经的20.0%、15.2%、14.5%。在辰时(07:00-09: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脾、肺三经,分别占辰时失眠总归经的16.9%、15.7%、15.1%。在亥时、子时、丑时、卯时失眠中,使用药物多归于肝、心、脾经;在寅时失眠中,使用药物多归于肝、心、肺经;在辰时失眠中,使用药物多归于肝、脾、肺经。结论:1.使用药物方面:酸枣仁、茯苓、白芍、柴胡、生龙骨、远志、当归、夜交藤、生牡蛎、黄连、川芎药物总体使用率较高。各时辰失眠治疗使用的药物多为酸枣仁、茯苓、白芍等滋阴养血安神一类,不因时辰不同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将各失眠类型与结果得出的失眠时辰用药相对应结合,得出与时间相关类型的失眠用药规律:亥时入睡困难或易醒的患者,多使用白芍、柴胡、川芎;子时入睡困难或易醒的患者,多使用夜交藤、黄连;丑时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的患者,多使用当归、生龙骨;寅时易醒或早醒的患者,多使用酸枣仁、生牡蛎、远志;卯时易醒或早醒的患者,多使用茯苓。2.药物性味方面:失眠中用药多性寒、平、温,多味甘、辛、苦,在各时辰中无明显差别。3.药物归经方面:各时辰发生的失眠,使用药物大多归于肝、心、脾经,个别在寅时、辰时有些微不同(寅时失眠使用药物多归于肝、心、肺经,辰时失眠使用药物多归于肝、脾、肺经),总体上无明显差别。4.用药与时间关系:各时辰失眠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在总体上并无明显的区别,但与失眠发生的特定时辰气血运行衰弱之经可能存在相关(亥时、子时脾经、心经气血运行衰弱)。
二、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旴江医家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法的临床应用概述 |
1.血瘀证的诊断依据 |
2.临床应用 |
3.结语 |
1 许寿仁概述 |
1.1 医家简介 |
1.2 学术渊源 |
2 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 |
2.1 重视血瘀形成的生理基础 |
2.2 血瘀证病因 |
2.3 血瘀证的特色诊断 |
2.4 处方用药独具特色 |
3 学术思想之运用 |
3.1 小儿瘀血发热 |
3.2 瘀血厥冷 |
3.3 撞红瘀阻 |
3.4 瘀血缩阳 |
3.5 瘀血腰痛 |
3.6 瘀血胃痛 |
3.7 瘀血畏风畏寒 |
4 血瘀证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 |
4.1 关于瘀血发热的理解与发挥 |
4.2 关于消化系疾病的理解与发挥 |
4.3 扩展血瘀证学术思想应用范围 |
4.4 医师简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1 许寿仁藏书目录(部分) |
表2 许寿仁任职工作情况表 |
个人简介 |
(2)基于Gephi可视化分析血府逐瘀汤的现代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检索方法与策略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入选文献处理方法 |
1.6 数据库的建立及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概况及年代分布 |
2.2 疾病图谱的构建 |
2.2.1 血府逐瘀汤应用于现代临床系统疾病分析 |
2.2.2 血府逐瘀汤现代临床应用中的优势疾病 |
3 讨论 |
(3)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概述 |
1.1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病名 |
1.2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病因病机 |
1.3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
2 西医学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概述 |
2.1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类型 |
2.2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
3 血府逐瘀汤研究概况 |
3.1 血府逐瘀汤的名家应用经验 |
3.2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
3.3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机制研究概况 |
4 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Meta分析情况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 |
1.4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检索及筛选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2.4 临床疗效及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
3.2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 |
3.3 血府逐瘀汤对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
3.4 结果局限性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4)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科疾病 |
1.1 心血管系统疾病 |
1.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
1.3 呼吸系统疾病 |
1.4 消化系统疾病 |
2 外科疾病 |
2.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2.2 乳腺增生病 |
2.3 前列腺炎 |
3 妇科疾病 |
3.1 慢性盆腔炎 |
3.2 痛经 |
3.3 子宫内膜异位症 |
4 小结与展望 |
(5)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测序的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机理的研究概况 |
1 中医认识 |
2 相关机制探讨 |
3 临床研究 |
4 思考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突变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1 LDL代谢相关基因 |
2 HDL代谢相关基因 |
3 TG代谢相关基因 |
4 其他相关基因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应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
研究一 血府逐瘀汤的化学成分检索与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研究二 血府逐瘀汤药物靶点与冠心病疾病靶点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研究三 血府逐瘀汤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研究四 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基因功能富集与通路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差异表达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高建忠运用温胆汤的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理论研究 |
1.温胆汤源流 |
2.津液相关理论 |
3.高建忠运用温胆汤学术思想概述 |
经验总结 |
1.研究方法 |
2.资料规范化整理 |
3.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患者基本情况统计 |
2.核心脉症 |
3.药物分析 |
4.联合方组使用 |
讨论 |
1.运用温胆汤的指征 |
2.关于用药的思考 |
3.联合方组运用思考 |
4.用方与用法 |
5.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肺癌的发病机制 |
2.中西医治疗肺癌的现状 |
3.中医治疗肺癌 |
4.血府逐瘀汤的研究和应用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医案数据分析的血府逐瘀汤证治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基于医案探讨血府逐瘀汤的证治特点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血府逐瘀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一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内容二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内容三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方法 |
4 结果 |
5.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 |
附录二 Jadad评分量表 |
附录三 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价标准 |
综述 |
1.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现代医学研究 |
2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祖国医学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文献统计探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时辰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失眠时间相关研究 |
综述二 西医学失眠时间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对象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流程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时辰与用药特点 |
小结 |
讨论 |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2. 失眠时辰与用药分析 |
3. 失眠时辰与用药性味分析 |
4. 失眠时辰与用药归经分析 |
第三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四、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旴江医家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研究[D]. 徐东.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Gephi可视化分析血府逐瘀汤的现代临床应用[J]. 闻子墨,袁东超,裴宇鹏,张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06)
- [3]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Meta分析[D]. 孙旭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吕双宏,王恒和. 湖南中医杂志, 2020(10)
- [5]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测序的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机制研究[D]. 邓雅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6]高建忠运用温胆汤的证治规律研究[D]. 张鑫.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D]. 徐旭.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基于医案数据分析的血府逐瘀汤证治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D]. 武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宝儿.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基于文献统计探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时辰用药规律[D]. 林亮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