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综合征合并重症感染的治疗体会

重叠综合征合并重症感染的治疗体会

一、重叠综合征合并重症感染的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悦[1](2021)在《基于呼吸物联网的分时段压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无创呼吸机远程管理治疗不伴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研究背景和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发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位。慢阻肺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比例更高,并且有证据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加重慢阻肺的气体陷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引起更严重的肺功能损害。目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首选方法是夜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却很少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单纯用于慢阻肺肺康复,因此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否会改善患者肺功能仍无定论。基于此,我们通过自己建立的呼吸物联网平台及手机APP分时段自动读写呼吸机SD卡,实现日间加用2.5h持续气道正压通气4-6cmH2O固定压力治疗重叠综合症,评估对不伴有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减轻肺功能损害的作用,观察肺功能的改善对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探讨基于呼吸物联网进行远程管理无创通气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已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断为重叠综合征(不伴呼吸衰竭)且正在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第一阶段,A组为分时段治疗组,给予基于呼吸物联网的日夜分时段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日间加用CPAP4-6cmH2O固定压力治疗2.5h,夜间Auto-CPAP治疗≥4h/晚);B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夜间Auto-CPAP治疗≥4h/晚。3月后检测肺功能、便携式睡眠监测。然后两组常规Auto-CPAP治疗洗脱1月后,交换治疗方法:A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夜间Auto-CPAP治疗≥4h/晚,B组为分时段治疗组,给予基于呼吸物联网的日夜分时段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日间加用CPAP4-6cmH20固定压力治疗2.5h,夜间Auto-CPAP治疗≥4h/晚),3月后再次复查上述项目。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两两比较。结果本研究共收录重叠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A组15例,B组15例,在第一阶段B组脱落一例。治疗前不带无创呼吸机监测数据,两组BMI、血氧饱和度、肺功能(SVC、FVC、SVC-FVC、MVV、FEV1及FEV1/FVC)、血气分析、AHI均无统计学差异。第一阶段两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AH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分时段治疗组SVC-FVC低于B组常规治疗组(82.4±45.6 vs 130±68.7 ml),MVV%高于 B 组常规治疗组(80.1±13.7 vs 68.8±9.9%),P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分时段治疗组夜间平均CPAP压力、95%CPAP压力均低于B组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与B组患者夜间平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4±0.96 vs 5.47±1.22 h),P<0.05;夜间平均漏气量A组分时段治疗组明显小于B组对照组(20.28±4.91 vs 28.14±5.11 L/min),P<0.01;第二阶段A组和B组交换治疗方法,两组夜间平均用机时长、夜间平均漏气量无统计学差异,B组分时段治疗组夜间平均CPAP压力、95%CPAP压力小于A组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晨起氧饱和度和AHI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肺功能检查人数少,本阶段不做统计。结论重叠综合征患者分时段调整CPAP(日间加用CPAP 4-6cmH20固定压力治疗2.5h)治疗有助于患者肺功能康复,减轻气体陷闭,可能会有助于夜间重叠综合征治疗,但尚需更多样本验证。第二部分无创呼吸机远程管理分时段BiPAP模式治疗伴有呼吸衰竭重叠综合征研究背景和目的慢阻肺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存称为重叠综合征,随着慢阻肺的疾病进展可伴有呼吸衰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适用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有研究发现虽然BiPAP可以改善日间二氧化碳潴留,但由于患者夜间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日间的治疗压力难以完全纠正夜间低通气,因此清晨氧合指标改善差;如按照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则需要提高无创呼吸机压力,那么患者日间治疗时压力过高难以适应;并且患者出院回家后呼吸机参数不能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患者的呼吸机使用依从性、面罩漏气情况、面罩老化等问题也难以管理,目前我国还不能实现广泛的无创通气远程管理。基于此,我们前期已完成建立呼吸物联网,可以实现远程调节参数,并适用于绝大多数呼吸机品牌。本研究创新性的提出基于呼吸物联网分时段远程调整BiPAP压力治疗合并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夜间压力整体平移提高2-4cmH2O,控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观察日夜不同压力对伴有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探讨呼吸物联网无创通气远程管理在重叠综合征长期家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已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明确诊断为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伴有呼吸衰竭)且正在进行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第一阶段A组给予日夜分时段BiPAP治疗(日间常规设置参数,夜间压力整体提高平移2-4cmH2O治疗时长≥4h/晚),B组夜间常规BiPAP治疗时长≥4h/晚。1个月后检测OCST、肺功能。然后两组常规治疗洗脱1月后交换方法,即第二阶段A组夜间常规BiPAP治疗时长≥4h/晚,B组日夜分时段BiPAP治疗(日间常规设置参数,夜间压力整体平移提高2-4cmH2O治疗时长≥4h/晚),1月后再次复查上述项目。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两两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中31例可以顺利应用本系统进行上传呼吸机监测数据,写回配置数据到呼吸机,4例退出,5例无法配合使用手机APP,共脱落9例。治疗前不带无创呼吸机监测数据,两组BMI、清晨血氧饱和度、PaCO2、pH值、AHI及夜间最低氧饱和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第一阶段两组治疗后清晨氧饱和、氧分压无统计学差异;A组分时段治疗组PaCO2低于B组对照组(41.5±4.31 vs 47.1 ±6.12 mmHg),AHI 低于 B 组对照组(3.1 ±3.7 vs 7.8±4.9),P 均小于 0.05;A组分时段治疗组日间平均使用时间大于B组对照组(4.26±0.97 vs 3.32±1.26 h),P<0.05;夜间平均使用时间A组分时段治疗组大于B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阶段B组分时段治疗组PaCO2低于A组对照组(42.5±4.33 vs46.22±5.15 mmHg),AHI 低于 A 组对照组(4.11±0.59vs6.21±0.82),P 均小于0.05;B组分时段治疗组夜间平均使用时间和日间平均使用时间组均大于A组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叠综合征患者呼吸物联网辅助分时段压力BiPAP模式治疗有助于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恢复正常,更好的控制睡眠呼吸暂停。但尚需更多样本验证。

缪倩[2](2021)在《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 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诊断为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DVT的患者分为AECOPD合并DVT组,未合并DVT的患者分为单纯AECOPD组。利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COPD患者合并DVT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检验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 果]1单因素分析1.1 一般资料 两组相比,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病史、临床表现及预后 两组相比,在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比例、双下肢对称水肿、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吸烟指数、饮酒、咳嗽、咳痰、发热、喘息、双下肢疼痛及不对称水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实验室检查 两组相比,在氧合指数、呼吸衰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FDP、D-二聚体、CRP、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H、PaO2、PaCO2、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小板压积、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FIB、APTT、P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肺功能指标 两组相比,FEV1/FV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pred、GOLD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双下肢对称水肿、D-二聚体及APTT水平是AECOPD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 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AUC为 0.840(95%CI=0.773-0.907,P<0.001),cut off值为0.515mg/L,灵敏度为 86.7%,特异度为 67%。APTT 其 AUC 为 58.6%(95%CI=0.491-0.681,P<0.05),cut off 值为 38.75s,灵敏度为 76.7%,特异度为46.7%。D-二聚体联合APTT进行ROC曲线分析其AUC为0.889(95CI%:0.840-0.938,P<0.001),灵敏度为 76.8%,特异度为 88.3%。[结 论]1.AECOPD患者合并DVT时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AECOPD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时应警惕DVT的发生;2.高龄、病程长、双下肢对称水肿、D-二聚体升高和APTT下降是AECOPD患者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低氧血症和炎症反应可能增加AECOPD患者合并DVT的风险;3.D-二聚体联合APTT检测能够提高AECOPD患者发生DVT的诊断率,特异度增加。

汪妮[3](202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诊断系统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断与评分诊断系统诊断的一致性,从而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估是否存在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情况,并探讨AIH评分诊断系统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中是否适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院的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597例,分别应用修正积分诊断系统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诊断,并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结果:1、临床诊断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所做诊断一致的有50例,与简化诊断评分标准所做诊断一致的有9例。2、未查ALP、ANA/ASMA/AMA对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诊断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无明显影响(P>0.05);未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对于简化诊断评分标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诊断和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有所影响(P<0.05);而未查Ig G、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诊断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均有影响(P<0.05)。3、对比评分诊断为“确诊AIH”和“疑诊AIH”的患者其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诊断,发现无明显差异。4、假设AMA-M2与AMA的分值一样,发现在加入AMA-M2后,“有且仅有AMA-M2阳性”这组患者中有部分可以排除AIH。且在加入AMA-M2后,对于AIH的排除诊断的灵敏度,“有且仅有AMA-M2阳性”组与“有且仅有AMA阳性”组、“AMA和AMA-M2同时阳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和AIH肝硬化的患者在评分诊断“确诊AIH”、“疑诊AIH”、“排除AIH”上,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和AIH/PBC重叠综合征的患者在评分诊断“确诊AIH”、“疑诊AIH”、“排除AIH”上,于简化诊断评分标准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于修正积分诊断系统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两种评分诊断系统所做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均较低,表明AIH评分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较差,可能存在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的情况;2、未查ALP、Ig-G、ANA/ASMA/AMA、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对于评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有影响;3、对于评分诊断为“疑诊AIH”的患者不能完全依赖对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答来进行诊断;4、AMA-M2在评分诊断系统AIH的排除诊断方面具有意义;5、肝硬化对于AIH修正积分诊断系统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的诊断均有影响;修正积分诊断系统适用于AIH/PBC重叠综合征的诊断,而简化诊断评分标准不适用于AIH/PBC重叠综合征的诊断。

张悦[4](2021)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合并肝胆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合并肝胆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策略,为临床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断为IB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IBD患者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组,根据有无合并肝胆疾病表现将分为合并肝胆疾病IBD组和单纯IBD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BD患者的临床特征(1)基本情况:IBD患者共345例,其中UC患者285例,CD患者60例。男性212例,女性133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14-84岁,平均年龄48.1±16.3岁。(2)临床表现:285例UC患者中,以粘液脓血便者最多见,占79.3%(226/285),腹痛、腹泻次之,分别占45.3%(129/285)、54.0%(154/285)。60例CD患者中,以腹痛者最多见,占75.0%(45/60),腹泻、血便、合并肛周病变者次之,分别占43.3%(26/60)、11.7%(7/60)、20.0%(12/60),部分可出现腹部包块症状,占5.0%(3/60)。(3)病变累及部位:UC组患者中,全结肠受累者多见,占54.0%(154/285),其次为左半结肠受累,占38.6%(110/285),直肠病变者占7.4%(21/285)。CD组患者中,以小肠病变者最多见,占41.7%(25/60),小肠和结肠病变者占33.3%(20/60),结肠病变者占23.3%(14/60),上消化道受累者占1.7%(1/60)。(4)疾病分期:UC组患者中活动期共185例,其中轻度84例,中度74例,重度27例,缓解期100例。CD组患者中活动期共27例,轻度19例,中度8例,重度0例,缓解期33例。(5)实验室检查:UC组患者血Chol和血LDL均值分别为4.3±0.9mmol/L和2.4±0.7mmol/L,明显高于CD组(P<0.05)。CD组患者血Ig A均值3.0±1.5g/L,明显高于UC组(P<0.05)。余实验室指标均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UC组患者肠镜下均表现为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散在溃疡者多见,伴脓性分泌物、粘膜出血者次之,部分患者可见息肉增生、肠腔狭窄。CD组患者肠镜表现以粘膜充血水肿或非连续性病变者最多见,其次是溃疡、肠腔狭窄,部分可出现铺路石样改变,少数经术后病理确诊。胶囊内镜表现以小肠多发纵行溃疡最多见,其次为小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肠腔狭窄、结肠多发溃疡。影像学检查:CD组患者小肠CT检查以粘膜充血水肿增厚多见,部分可表现为小肠梗阻、狭窄、穿孔。(7)治疗情况:UC组患者以口服美沙拉嗪为主要治疗药物,占92.3%(263/285),美沙拉嗪栓(肛注)占47.4%(135/285),口服糖皮质激素者占4.9%(14/285),糖皮质激素(灌肠)占7.4%(21/285),口服硫唑嘌呤者占1.4%(4/285),静脉注射英夫利昔单抗者占11.9%(34/285)。CD组患者以注射英夫利昔单抗为主要治疗药物,占61.7%(37/60),口服美沙拉嗪者占43.3%(26/60),美沙拉嗪栓(肛注)占1.7%(1/60),口服硫唑嘌呤者占35.0%(21/60),口服糖皮质激素者占1.7%(1/60),口服沙利度胺者占1.7%(1/60)。UC组口服美沙拉嗪患者占比为92.3%,明显高于CD组(P<0.05)。CD组应用硫唑嘌呤和英夫利昔单抗患者占比分别为35.0%和61.7%,明显高于UC组(P<0.05)。两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者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BD合并肝胆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1)IBD组合并肝胆疾病分布情况IBD合并肝胆疾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胆石症最多见,分别占11.3%(39/345)和11.0%(38/345),其次是药物性肝损害者占0.9%(3/345),无明显诱因肝酶改变者占0.6%(2/34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小胆管-PSC、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AIH-PBC重叠综合征者均占0.3%(1/345),合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仅0.3%(1/345)出现乙肝再激活,合并慢性丙肝者占0.6%(2/345)。(2)UC与CD组合并肝胆疾病分布情况UC合并肝胆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是NAFLD和胆石症,分别占12.9%(37/285)和10.5%(30/285),药物性肝损害者占0.7%(2/285),PSC、PBC、AIH、乙肝再激活者均占0.3%(1/285),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者占3.1%(9/285),慢性丙肝者占0.7%(2/285),无明显原因的肝酶损害者占0.7%(2/285)。CD合并肝胆疾病患者中,胆石症最多见,占13.3%(8/60),其次是NAFLD占3.3%(2/60)和慢性乙型肝炎5.0%(3/60),小胆管-PSC、PBC-AIH、药物性肝损害者均占1.7%(1/60)。(3)年龄分布情况合并肝胆疾病UC组73例患者,年龄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其中≥50岁的患者占56.2%(41/73),与单纯UC组53.3%(113/2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胆疾病CD组13例患者,其中≥50岁的患者占61.5%(8/13),明显高于单纯CD组的23.4%(1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BD合并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1)临床特征比较合并肝胆疾病IBD组患者86例,男∶女=1.8∶1,平均年龄49.1±16.4岁,平均病程65.7±73.1月,单纯IBD组患者259例,男∶女=1.5∶1,平均年龄47.7±16.3岁,平均病程54.3±66.8月,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胆疾病UC组患者73例,男∶女=1.5∶1,平均年龄49.5±15.7岁,平均病程68.3±73.8月,单纯UC组患者212例,男∶女=1.4∶1,平均年龄50.5±15.5岁,平均病程58.3±67.6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累及直肠、左半结肠、全结肠患者占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胆疾病CD组患者13例,男∶女=2.2∶1,平均年龄49.5±21.0岁,平均病程65.8±78.3月,单纯CD组患者47例,男∶女=2.9∶1,平均年龄36.7±14.8岁,平均病程51.8±65.7月,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胆疾病CD组患者疾病行为与单纯CD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胆疾病CD组病变多累及回肠末端76.9%(10/13),明显高于单纯CD组(31.9%,15/47)(P<0.05)。两组病变累及结肠、回结肠、上消化道患者占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活动性及疾病严重程度情况合并肝胆疾病UC组73例,其中缓解期占42.5%(31/73),活动期占57.5%(42/73),疾病严重程度轻度占35.7%(15/42),中度占45.2%(19/42),重度占19.1%(8/42),与单纯U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胆疾病CD组13例,其中缓解期占53.8%(7/13),活动期占46.2%(6/13),疾病严重程度轻度占83.3%(5/6),中度占16.7%(1/6),与单纯C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IBD与肝胆疾病病程出现顺序肝胆疾病可以出现在IBD患者疾病发展的任何阶段,但出现在肠道症状之后最为常见。合并肝胆疾病UC组73例,肝胆疾病出现在UC肠道症状之前占10.9%(8/73),同时出现者占19.2%(14/73),肠道症状之后出现者占69.9%(51/73)。合并肝胆疾病CD组13例,肝胆疾病出现CD肠道症状之前占7.7%(1/13),同时出现者占38.5%(5/13),肠道症状之后出现者占53.8%(7/13)。(4)IBD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345例IBD患者中,3例UC和2例CD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男性3例,女性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其中AIH和PBC-AIH重叠综合征这2例患者均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重叠综合征患者病程中发现了胆结石。(5)IBD合并病毒性肝炎情况IBD患者中,HBs Ag阳性者占3.5%(12/345),HBc Ab阳性者占29.9%(103/345),乙肝再激活占0.3%(1/345),抗HCV阳性占0.6%(2/345),未见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UC组患者中,HBs Ag阳性者占3.1%(9/285),HBc Ab阳性者占29.1%(83/285),乙肝再激活和慢性丙肝均见于UC患者。CD组患者中,HBs Ag阳性者占5.0%(3/60),HBc Ab阳性者占33.3%(20/60)。(6)治疗情况IBD合并NAFLD患者39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灌肠+口服)者4例,占10.2%,英夫利昔单抗者6例,占15.4%,其中1例肝酶升高,采用静脉及口服保肝药物治疗。IBD合并胆石症患者38例中行胆囊切除术者2例,占5.3%(2/38),其余患者未手术及应用药物治疗。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者5例,均口服熊去氧胆酸和保肝药物治疗。合并药物性肝损害患者3例,1例为硫唑嘌呤所致,停药后肝功能短时间好转,2例为美沙拉嗪所致,采用静脉及口服保肝药物治疗,停药后肝功迅速恢复正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恩替卡韦者3例,占25%(3/12);1例乙肝再激活患者未予治疗。合并无明显原因肝酶改变患者2例,既往无任何肝病病史,应用口服保肝药物治疗。结论:1.IBD患者合并肝胆疾病以NAFLD最多见,其次是胆石症,且NAFLD多见于UC患者,胆石症多见于CD患者。2.合并肝胆疾病CD患者的年龄多在50岁以上,病变部位多好发于回肠末端。3.IBD患者合并肝胆疾病与肠道炎症活动和疾病严重程度不平行,肝胆疾病可以出现在IBD病程的任何阶段,但以出现在肠道症状之后者最多见。4.IBD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及时查找病因,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5.IBD患者应用美沙拉嗪及免疫抑制剂等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和乙肝再激活,酌情停用药物及更换药物,防止肝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学筛查、肝功能和HBV-DNA的监测是必要的。

王变鹤[5](2020)在《15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5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资料,探讨AIH组和AIH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组、AIH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AIH合并胆囊结石组和不合并胆囊结石组、AIH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和保肝药物治疗组的临床特征,了解AIH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特点、规律,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便于临床上的早期诊断以及合理规范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断为AIH的临床资料,收集AIH的一般情况特征、临床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常规检验、血清生化、自身抗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腹部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以及治疗情况,分别按照是否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否进展至肝硬化,是否合并胆囊结石及治疗方案进行分组研究分析。结果:1.本研究156例男性有22例,构成比为14.1%,女性有134例,构成比为85.9%,男女比例为1/6。患者诊断平均年龄为(51.8±13.7)岁,发病高峰为51-60岁。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脾大、皮肤巩膜黄染、腹胀、纳差、厌油腻、恶心;部分无临床症状,常因健康查体或其他原因检查发现肝脏功能异常而就诊,最终诊断为AIH;另有表现为皮肤瘙痒、腹腔积液、上腹不适、下肢水肿、关节痛、眼干/口干。2.本研究中68例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有干燥综合征19例(27.9%),桥本甲状腺炎12例(17.6%),类风湿关节炎11例(16.2%),糖尿病8例(1 1.8%),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8.8%),结缔组织病4例(5.9%),过敏性皮炎3例(占4.4%),银屑病2例(2.9%),系统性硬化症1例(1.5%),慢性萎缩性胃炎1例(1.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1.5%)。75例合并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有胆囊结石32例(42.7%),高血压病17例(22.7%),消化道出血8例(10.7%),EB病毒感染7例(9.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例(6.7%),肝性脑病4例(5.3%),肺部感染2例(2.7%)。3.本研究中显示示血清AST、ALT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ALP、GGT亦可见不同程度升高,但很少超过参考值上限5倍;另外可见TBil、GLB轻度升高,ALB轻度降低;血常规及PTA无明显升高或降低。其中64例行免疫球蛋白检查患者中,可见IgG轻度升高,而IgM无明显升高或降低。4.AIH相关自身抗体中阳性表现为148例(94.9%)ANA,31例(19.9%)ASMA,23 例(14.7%)AMA,19 例(12.2%)抗 SSA,14 例(9.0%)抗 gp210,12 例(7.7%)抗sp100,9 例(5.8%)抗 ul-RNP,8 例(5.1%)抗 SSB,7 例(4.5%)抗 Sm 抗体,5 例(3.2%)壁细胞抗体,4例(2.6%)抗CCP抗体,抗ds-DNA抗体、抗Scl-70抗体各3例(1.9%),抗-LC-1、抗-SLA/LP各1例(0.6%),未发现抗LKM-1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5.156例AIH行腹部超声、腹部CT平扫或增强、腹部MRI等检查发现59例脾大,48例肝硬化,32例胆囊结石,25例表现为肝脏弥漫性损害,未到肝硬化程度,23例出现腹腔积液,12例肝脏肿大,6例门脉高压,40例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表现。6.本研究156例AIH中行肝组织病理检查者15例(9.6%),主要表现为界面性肝细胞炎、汇管区淋巴-浆细胞浸润,部分有胆管损伤表现。7.本研究中单纯AIH组有131例,AIH-PBC OS组有25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巩膜黄染、纳差、恶心、厌油腻、脾大,其中AIH-PBCOS组易出现皮肤瘙痒(P=0.005<0.05)。AIH-PBC OS组ALP、GGT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01)。自身抗体中AMA和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易出现在AIH-PBC OS组,其阳性率分别为92.0%、48.0%和20.0%(P值均<0.05)。单纯AIH组患者腹部超声及CT等影像学检查表现常较轻,其中38例(29.0%)未发现明显异常表现,而AIH-PBC OS 组有 2 例(8.0%)(P=0.027<0.05)。64 例行 IgG 和 IgM 免疫球蛋白检测者中AIH-PBC OS组IgM水平比单纯AIH组高(P<0.05),两组患者在IgG水平上无明显差异。8.本研究156例AIH中进展至肝硬化者48例,非肝硬化者108例。肝硬化组患者年龄偏大,临床表现易见脾大(p<0.05)。另外肝硬化组的WBC、HGB、PLT、PTA水平低于非肝硬化组(P值均<0.05),ALB水平低于非肝硬化组(P值<0.05)。64例行免疫球蛋白检查患者中肝硬化组23例,非肝硬化组41例,肝硬化组IgG水平较非肝硬化组轻度升高(P=0.021<0.05),两组在IgM上无统计学差异。9.本研究中32例AIH合并胆囊结石,124例不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组ALP、GGT轻度升高(P值均<0.05)。胆囊结石组中有6例(18.8%)AIH-PBC OS,10例(31.3%)肝硬化;而不合并胆囊结石组中有19例(15.3%)AIH-PBC OS,38例(30.6%)肝硬化,两组在是否合并PBC以及是否已进展至肝硬化上无统计学差异。10.本研究中有98例AIH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主要为激素单药治疗;余58例仅应用保肝药物治疗者中25例担心激素副作用拒绝应用,10例炎症程度较轻未应用,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同时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应用,7例已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阶段未应用,还有因消化道溃疡、血糖控制不佳拒绝应用。另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组AST、ALT、TBil水平较高(P值均<0.05)。结论:1.AIH以中年女性为主,通常慢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且易反复,也可隐匿起病,约1/3患者诊断时已进展至肝硬化,少数患者以急性发作或肝衰竭起病,且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2.血清学以AST、ALT升高为主,也可见ALP、GGT轻度升高,而且并非所有患者IgG升高;自身抗体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需重视肝脏组织学检查。3.AIH-PBC OS是最常见的重叠综合征,临床上具有转氨酶升高和胆汁淤积双重表现,IgM升高是其特征表现。4.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未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需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AIH的认识及治疗依从性。

汪亚亚[6](2020)在《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COPD及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动脉血气、凝血功能、肺动脉压、合并症等,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COPD合并OSAHS的相关因素,旨在提高OS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并为早期预防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就诊符合2018年GOLD指南中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123例,根据2011年OSAHS指南诊断标准以及PS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单纯COPD组64例和OS组59例。收集所选取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颈围、吸烟史、打鼾史;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前1年急性加重的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夜间憋醒、白天嗜睡;辅助检查: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肺功能(FEV1、FEV1%pred、FVC、FEV1/FVC)、心脏B超(PASP)、凝血功能(APTT、PT、TT、FIB、FDP、DD)、多导睡眠监测(AHI、LSaO2、MSaO2、Ts90%)。通过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两组上述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AHI与临床特征、肺功能、动脉血气等相关指标的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纯COPD组和OS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MI、颈围有差异,OS组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1);OS组的吸烟及打鼾史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1);OS组既往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1)。2.单纯COPD组和OS组临床表现比较,咳嗽、咳痰、发热、白天嗜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或(和)发绀、夜间憋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组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1);两组的合并症中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有统计学意义,OS组明显多于单纯COPD组(P<0.01),而合并冠心病构成比无差别(P>0.05)。3.单纯COPD组和OS组之间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比较,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PaO2、SaO2明显低于单纯COPD组(P<0.01),OS组PaCO2显着高于单纯COPD组(P<0.01);在FEV1、FEV1%pred、FVC方面总体无差异(P>0.05),但OS组FEV1/FVC低于单纯COPD组(P<0.05)。4.单纯COPD组和OS组之间比较肺动脉收缩压总体有差异,OS组显着高于单纯COPD组(P<0.01);两组肺动脉高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人数多于单纯COPD组(P<0.05)。5.单纯COPD组和OS组之间凝血功能比较,APTT、TT、FIB、FD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组APTT、TT低于单纯COPD组(P<0.01),FIB、FDP、DD高于单纯COPD组(P<0.01),而PT无统计学意义(P>0.05)。6.单纯COPD组和OS组之间比较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指标总体均有统计学差异,OS组AHI、Ts90%显着高于单纯COPD组(P<0.01),LSaO2、MSaO2显着低于单纯COPD组(P<0.01);通过相关性检验得出OS组AHI与颈围、BMI、PaCO2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74、0.905、0.761,P均<0.01);AHI与FEV1/FVC、PaO2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7,-0.856,P均<0.01)。7.将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颈围(OR=3.453,95%CI:2.004-5.948,P<0.01)、BMI(OR=3.467,95%CI:2.268-6.696,P<0.01)、打鼾(OR=5.925,95%CI:2.622-13.386,P<0.01)、吸烟(OR=2.503,95%CI:1.076-5.822,P<0.05)均是COPD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高BMI的COPD患者容易合并OSAHS,且COPD患者伴有打鼾、夜间憋醒等临床表现时,需要及时行PSG检测,避免漏诊OS。2.OS患者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血液高凝程度较单纯COPD患者更严重;OS患者AHI与颈围、BMI、PaCO2呈正相关,与FEV1/FVC、PaO2呈负相关。3.OS患者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更易发生肺动脉高压。4.颈围、BMI、打鼾、吸烟是COPD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颖[7](2020)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叠综合征)对循环系统、代谢的影响及其合并肺动脉高压时的临床特点,提示临床医生应该重视并尽可能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收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病房患者共58例,按照是否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分为重叠综合征组(观察组)和单纯COPD组(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将重叠综合征组分为重叠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观察组)和单纯重叠综合征组(对照组)进行比较。收集入组患者人口学及病史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日间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B型钠尿肽)、多导睡眠监测、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结果。结果入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计58例,其中重叠综合征患者42例,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20例。重叠综合征组患者颈围、COPD急性加重频率、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血B型钠尿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大于单纯COP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低于COP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吸烟史、身高、体重、体重指数、COPD严重程度、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叠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吸烟指数、Epworth评分、日间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多导睡眠监测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指数、Sp O2(27)90%时间大于单纯O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动脉血中氧分压、肺功能中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1秒率、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多导睡眠监测中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低于单纯重叠综合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率为72.4%,重叠综合征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为47.6%。重叠综合征患者颈围较大,COPD急性加重频率增加,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增高,心功能不全更加明显,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重叠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更加严重的日间持续性低氧和夜间间歇性低氧,肺通气功能受损更加严重,二氧化碳潴留更加明显,血液粘滞度增加,以上因素加速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杨雅婷,刘菁菁,张洁,马丽,张海燕,赵建清[8](2020)在《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急性加重期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后3个月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的独立因素。结果 138例患者入院后3个月内共有16例患者因ACOS死亡,病死率为11.6%,归为死亡组,其余122例患者归为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呼吸衰竭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均显着高于存活组(均P<0.05),体质指数、白蛋白水平均显着低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乳酸和D-二聚体水平均为老年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多重耐药菌感染、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乳酸和D-二聚体水平均是导致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崔娜娜,王绮夏,马雄[9](2020)在《《2019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引和指南:成人和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摘译》文中指出2019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的实践指引和指南是对2010年版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指南的更新,从而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为AIH的诊疗提供指引,并在系统回顾文献和证据质量的基础上为相关临床问题提供指导。该实践指引更新了成人和儿童AIH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后,包括两个部分:指导性建议和指引性声明。指导性建议均基于对医学文献的系统回顾所获得的证据,并在适当时通过Meta分析予以支持。指引性声明是指由专家小组在正式审查和分析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协商一致后达成的共识。

马希涛,王思勤,张晓菊,杨志刚,安云霞,李晓苏,李晓亮,张群成,刘庆亮,朱敏,任红岩,雷小莉[10](2016)在《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文中指出GINA2015年修订版(免费下载、仅供学习交流、禁止用于商业)前言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疾病,世界各国各年龄人群均受到这种慢性气道疾病的影响。大多数国家的哮喘发病率正在增加,特别是儿童人群。在一些国家,哮喘病人的住院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哮喘依然是医疗保健系统的重担并且降低社会生产率,尤其是儿童哮喘,带给家庭的打击是毁坏性的。

二、重叠综合征合并重症感染的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叠综合征合并重症感染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呼吸物联网的分时段压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无创呼吸机远程管理治疗不伴呼吸衰竭重叠综合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软件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4 干预措施
        2.5 观察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
        3.2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
        3.3 两组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治疗效果
        3.4 呼吸机使用依从性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第二部分 无创呼吸机远程管理BiPAP模式日夜分时段压力治疗伴有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软件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4 干预措施
        2.5 观察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
        3.2 分时段压力治疗效果
        3.3 呼吸机使用依从性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 无创通气远程管理在重叠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诊断系统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不同状态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4)炎症性肠病患者合并肝胆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Abbreviation)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炎症性肠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15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入选标准
    2.2 资料收集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般资料
    3.2 实验室检验指标
    3.3 影像学检查结果
    3.4 肝脏组织学结果
    3.5 单纯A1H和AIH-PBC重叠综合征临床资料比较
    3.6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7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8 治疗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合瓶
    4.2 实验室栓验及自身抗体
    4.3 肝脏组织学
    4.4 单纯AIH和AIH-PBC重叠综合征
    4.5 自身免疫性肝炎硬化临床资料
    4.6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胆囊结石临床资料
    4.7 治疗情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史资料
        2.3 临床数据资料
    3. 统计学方法
二、 结果
    2.1 单纯COPD组和OS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单纯COPD组和OS组既往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时间比较
    2.3 单纯COPD组和OS组临床表现比较
    2.4 单纯COPD组和OS组合并症比较
    2.5 单纯COPD组和OS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6 单纯COPD组和OS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7. 单纯COPD组和OS组肺动脉压比较
    2.8 单纯COPD组和OS组凝血功能比较
    2.9 单纯COPD组和OS组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指标比较
    2.10 OS组临床各指标与AH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11 COPD患者合并OSAHS的危险因素分析
三、 讨论
    1. COPD、OS与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时间
    2. COPD、OS与临床表现
    3. COPD、OS与合并症
    4. COPD、OS与动脉血气、肺功能
    5. COPD、OS与肺动脉高压
    6. COPD、OS与凝血功能
    7. COPD、OS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指标
    8. COPD合并OSAHS的危险因素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5. 治疗方法
        5.1 生活方式干预
        5.2 药物治疗
        5.3 非药物治疗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7)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实验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多导睡眠监测
        2.2 超声心动图检查
        2.3 肺功能检查
        2.4 动脉血气分析
        2.5 相关化验指标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OS 组及 COPD 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1 OS 组及 COPD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2.2OS组及COPD组患者COPD病史比较结果
        2.3 OS组及COPD组患者循环系统合并症比较结果
        2.4 OS组及COPD组患者血BNP、血糖、血脂比较结果
    3.OS合并PH组及单纯OS组临床资料比较
        3.1 OS合并PH组及单纯OS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3.2 OS合并PH组及单纯OS组日间动脉血气分析及血常规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3.3 OS合并PH组及单纯OS组肺功能指标比较结果
        3.4 OS合并PH组及单纯OS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比较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COPD 严重程度分级
附录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情分度
附录3 Epworth 嗜睡量表
综述 重叠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急性加重期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入院时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老年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9)《2019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引和指南:成人和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摘译(论文提纲范文)

1 AIH诊断
2 临床表现
3 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损伤
4 无创性肝纤维化评估
5 治疗前评估
6 治疗前咨询
7 妊娠咨询
8 治疗
9 新型治疗方式
1 0 伴发疾病
1 1 肝移植

四、重叠综合征合并重症感染的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呼吸物联网的分时段压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D]. 王凯悦. 山东大学, 2021(12)
  • [2]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缪倩.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诊断系统临床应用情况分析[D]. 汪妮.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炎症性肠病患者合并肝胆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D]. 张悦.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15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征分析[D]. 王变鹤. 山东大学, 2020(02)
  • [6]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 汪亚亚. 延安大学, 2020(12)
  • [7]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观察[D]. 冯颖.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急性加重期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杨雅婷,刘菁菁,张洁,马丽,张海燕,赵建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4)
  • [9]《2019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引和指南:成人和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摘译[J]. 崔娜娜,王绮夏,马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4)
  • [10]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A]. 马希涛,王思勤,张晓菊,杨志刚,安云霞,李晓苏,李晓亮,张群成,刘庆亮,朱敏,任红岩,雷小莉.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 2016

标签:;  

重叠综合征合并重症感染的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