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广魏书生语文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张越[1](2021)在《六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盘锦市魏书生中学为例》文中提出
陈喆[2](2020)在《《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语教学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涌现出大量知名的语文教育家。但在先进教学经验的分享过程中往往囿于教师个体差异、学情等诸多因素而无法实现优秀经验的大范围推广与实践。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订的《教育家成长丛书》为依托,使用内容分析法,得出就方式层面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语教学现状,探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教学方法的行为倾向。对《丛书》中涉及的27位语文教学名家开展的频次统计,以频次定量化的手段分析出朗读法和追问法在所有学段中都具有极高的使用频次,而又由于学段的各不相同,各学段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与培养价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就方法而言,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重点字词分析法等在不同学段体现出不同的使用倾向,需要调动多样能力的、能力层级较高的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在初高中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小学。通过对《丛书》的研究,不仅仅可以获得方法的使用频次,更可以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方法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师身上并不完全相同的使用形式,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朗读法大类下多种实现形式的不同倾向、追问教学法运用中的教师引导力平衡问题以及规避小组讨论低效化的路径。从部编本新教材推出及2017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代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出发,结合27位语文名师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以承前启后的方式,进一步思考在教材变动、课标变动、理论变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教法应当如何在传承语文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求,展望未来语文教育的实践路径。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课程设计、多媒介素养的养成,新教材课后引导部分对于教学方法选择的建议,都成为了基于教学方法统计考量之后的教法选择创新方向。教学方法的统计并不是研究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方法并将它们放到当代语文教学环境中探讨才是本文的核心。研究旨在分析教学方法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新时代中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变革路径,帮助教师在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学中吸取经验,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帮助一线语文教师跟紧语文教育变革的潮流,就必须要在师生最直接互动处的教学方法层面下功夫,本课题在探讨新课改后教法层面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唐萍[3](2020)在《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运用和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都需要广大教师们积极探索总结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上有所新的突破。钱梦龙提出的语文导读法不仅在语文教学领域有深远影响,也影响着整个教育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仅明确了课堂教学参与者的主次关系,还解决了教育界长期争论的学生是否为课堂主体的现实问题;“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三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至今仍有广泛影响。本研究拟以语文教师运用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实际成效和相关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理论分析法、访谈法、总结法、观察法等,从语文教学名师和普通一线语文教师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再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通过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确立了“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运用和影响研究”为主题。本研究将在绪论中阐释该主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确定研究内容与方法,并对相关的研究综述进行分析。第一章概述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探索历程、基本内涵及其特点。第二章从语文教学名师和一线语文教师两个角度,去分析语文导读法的实际运用成效;并从对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学习和推广等两个方面出发去分析其产生的影响。第三章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去分析语文教师在运用导读法时存在的问题,并在大量研究钱梦龙着作和其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结语章节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找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语文教师在运用导读法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找到解决方法,能够促使这种教学法的可操作性更强,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最优化,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整体学习效率。这不仅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理念的多样化发展,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是这种操作性更强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其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刘文辉[4](2019)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学模式事关汉语教学的成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汉语教学中,传统的“分技能教学模式”在教学效率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我们通过数年的理论探索,尝试构建出汉语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听说+读写”教学模式,并经过两年的大规模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式是有效的,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检验的。本论文共分为4个部分,另加若干附录。第一部分为绪论与相关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勾勒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次对国内外现有教学模式,尤其是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教学模式主要成果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综述,从而为本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构建提供借鉴。第二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主要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五大构成因素,即理论基础(包括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输入”与“输出”假说、联结主义等各种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包括课程设计、教师团队构建与培训、教材选用与改编、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部分。同时,本文还归纳了该教学模式的6大特点,即:以多种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及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大规模且较长时间的系统实证研究、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语言技能的全方位配合、以强有力的“管理”作为辅助和保障。第三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重点展示了运用对比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汉语总体水平提升更为显着(以新HSK5级成绩为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能力进步明显;(3)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着提升;(4)实验组学生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从实验时及实验半年后跟踪调查问卷数据所知);(5)该模式效果与学生汉语基础无关,适用于汉语高水平及低水平的学习者。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该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第四部分是针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所展开的讨论以及本文的结论。首先,结合第二轮教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证明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广的适用性;其次,总结了这一教学模式对国内外汉语教学界的9点启示,并对未来该模式的进一步实施与推广提出6点展望;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瞿一丹[5](2019)在《改革开放40年语文教育新话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改革开放已届“不惑之年”,进入了回顾总结、除弊兴利的历史新阶段。当我们立足于现时,并以崭新的姿态回顾这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时,会感受到艰苦奋斗后的慰藉,辉煌成就面前的自豪。同时,我们也需要对这段光辉岁月予以理性的反思与客观的评价,这既是一种延续成就的力量,也是一种面向未来征程的美好展望。本文将这种“成就的欣喜”与“反思的勇气”用于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育。但是,四十年间的语文教育历史是静默而繁杂的,语文教育规律是隐晦而复杂的,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与研究视野:既能够让静默的历史“开口说话”,又能够将充斥于其间的繁杂事实统整为有深度的“生命体”。语文教育话语作为理解语文教育的符号化存在,能够满足研究需求、实现研究目标。但是,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语文教育话语作为拥有多元性的陈述单位,涵盖于其中的话语言说内容与价值取向并非都吻合语文教育的发展规律,并非都能反映语文教育的行走足迹。事实上,真正能够说明、描述语文教育发展走向与嬗变轨迹的是那些在各个阶段“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新话语,即语文教育新话语。语文教育新话语是指基于语文教育场域内的新变化、新语境而出现的,以语文教育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为核心议题,以生产、传播、实践与反思为行为导向,集对话性、实践性、价值倾向性为一体的新表述、新概念、新命题、新判断。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本文以话语为研究视角,以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语文教育新话语为研究对象,以语文教育新话语概念的厘清与分析方法的构建为基础,回顾、审视、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的语文教育新话语。进而,总结四十年间语文教育新话语的进阶关系与嬗变轨迹,窥见四十年间语文教育及其话语表征的发展状况,并据此为语文教育及其话语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思想借鉴与行动参考。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概论,对语文教育新话语予以全方面的扫描与定位,主要探讨语文教育新话语的诞生动因、概念体系与建构价值。其中,重点探讨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概念体系,包括阐释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涵义、特征与分类。第二章基于对“文本分析”、福柯关于话语的言说以及“批判话语分析”等理论的考究与借鉴,建构以分析向度、分析立场、分析视角、分析内容、分析步骤以及分析框架为具体表征的“语文教育新话语分析方法”,并由此彰显语文教育新话语分析方法的建构意义。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模块,基于前两章的理论铺垫,对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语文教育新话语进行具体分析。该章总体的分析逻辑为:以历时性分段与共时性总结为基础,根据语文教育新话语的场域规定,从繁杂的语文教育话语中筛选出四十年间的“语文教育新话语”,并予以具体的话语分析,包括话语文本评析、话语实践探析、话语价值解析。最终所呈现的改革开放40年语文教育新话语主要包括“大语文教育”新话语、“导学式教学范式”新话语、“语文学科现代化”新话语、“语文学科性质”新话语、“新生代语文教师”新话语、“××语文”新话语、“语用—语文”新话语、“语文核心素养”新话语。第四章主要是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间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整体演绎与具体分析,对四十年间的语文教育新话语予以历时总结、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建构了本文语境下的“语文教育新话语分析方法”。基于语文教育新话语概念体系的明确与分析方法的明晰,本文对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八类“语文教育新话语”予以话语文本评析、话语实践探析、话语价值解析,进而总结四十年间语文教育新话语的进阶关系与嬗变轨迹,审视四十年间语文教育及其话语表征的发展状况,并据此为语文教育及其话语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思想借鉴与行动参考。
李秀兰[6](2019)在《新课标背景下六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传统的阅读教学还停留在只重知识传递而轻能力培养的的阶段。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发生了变化,使得由”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活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符合时宜的教学方法。而魏书生提出的“六步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每一步的独特作用,体现了民主性、学生主体性、灵活性的特点,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窘境,为阅读教学带来新的希望。为了更好地发挥和实践六步教学法的优势,我们需要熟悉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体特征。以部编人教版为例,按古今类别分类,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为古诗文阅读教学和现代文教学。在具体的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各类文体的结构、内容、主题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六步教学法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案例,为处在困惑中的一线教师拨开迷雾,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后为检测实施情况,以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鹿峰中学为例,对该校实行六步教学法的效用进行检测,得出六步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善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六步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际运用中要灵活选择其中的几步,注意学生的作业量,并在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推广教学,使得六步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林丽旋[7](2019)在《孔子乐学思想及其当代实践 ——以魏书生语文教学为例》文中指出乐学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孔子的乐学思想是“乐而学”与“学而乐”的统一,注重学习者的积极态度,人格培养追求与道合一,成为君子。孔子的乐学思想对现代社会重拾“乐学”的精神具有启发作用,对改变现今的厌学现象也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代对孔子乐学思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也缺乏将乐学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的系统方法。幸运的是,当代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孔子的乐学思想联系紧密。魏书生将孔子的乐学思想运用到自身的语文教学当中,并取得卓越的成效。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一直得到很多的关注,但将其教育思想与孔子的乐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研究魏书生的语文教育与孔子的乐学思想之间的联系,对当代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将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是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梳理了20年来研究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文献,并结合其语文教学实际,对魏书生教育思想中与孔子乐学思想相关联的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此研究,探索乐学思想运用到当代语文教学实践的方法,为当代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现真正的快乐教育提供经验借鉴。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与孔子乐学思想的联系,既体现在魏书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体现在魏书生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当中。在教学理念上,魏书生提出“享受学习”的观点,并将这个观点融入了语文教学当中,教给学生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魏书生采用“情感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快乐的情绪状态对教学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魏书生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和全方位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情感和价值观上,魏书生提倡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使乐学成为可能。魏书生受孔子乐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方法并努力实践,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魏书生也受孔子高尚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影响,造就了他积极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研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与孔子乐学思想的联系,有益于更好地将孔子的乐学思想运用到当代语文教学中去,实现优秀教育思想与语文教学实际的结合与发展。
熊妍[8](2018)在《魏书生的教学法对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启示研究》文中认为特级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教艺精湛,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对于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闻名全国、备受关注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多年来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多都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在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对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他最成功也最具借鉴性的一例。因此,本论文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对魏书生老师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教学法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梳理,并作出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力求探索出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法对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启示,为现代语文教师提供参考。本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相关概念、研究近况及研究方法。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结合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实录对他的教学法进行介绍,从知识积累、技能训练以及自学习惯的培养三个方面全面地讨论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法在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第二章辩证、客观地对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法进行思考分析,意在明确其教学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与局限性;第三章结合前面两章的研究与思考,探索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法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具体地实施,主要包括明确自学方向、增强课堂实践、延伸语文课堂、培养自学习惯、活用教学评价几个方面。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法既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也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偏好,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他都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素质教育的推行势在必行。魏书生老师在80年代所应用的教学法已经有一部分内容不再适用于现代的语文教学,他的教学法呈现出一定的应试教育色彩,某些迎合考试的做法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教师应结合时代背景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客观、辩证地看待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方法,取其之长,补己之短,灵活地进行运用来改进教学工作。
王浩然[9](2017)在《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研究及现实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魏书生,语文特级教师,他在语文教育教学上举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教育思想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不仅得益于魏书生本人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孜孜不倦和努力追求,同时也是在吸收、借鉴其他语文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大胆创新得出了教育思想结晶。魏书生教育思想作为我国教育理论资源的宝贵财富,对一线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始,魏书生在普通学苗、师资和办学条件下,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下,逐步探索了一条成功的育人之路。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界出现了各种改革的浪潮,最为彻底、最为深刻的当属魏书生。魏书生对于语文教学思想,他个人做了非常多的创新和积极探索,其中,关于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科学与民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对我国当前语文教学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指导作用。民主是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关键,他主张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课堂平等,科学主要就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体现教学活动的有序性、系统化和创新性,在教育和育人方面,以生本原则为先导,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创新思想的引导下,魏书生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大旗,实现了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本文主要是从四个部分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及创新之处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意图和写作思路;第二部分从魏书生生平、教育经历、主要贡献三个方面入手,对魏书生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第三部分在阐述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从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文言文教学、课堂氛围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展示了魏书生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创新;第四部分从影响和启示两个方面对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在影响层面,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不仅突破了语文教材的局限性和明确了师生关系的转变,同时开启了学生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和学生主体能力的提升,在启示层面,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师生关系的融洽,另一方面则会强化对语文教学评价指导。总之,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意义,同时能够提高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语文课堂的优化和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
霍小荣[10](2016)在《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魏书生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涌现出来的一大批语文特级教师中的一员。他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阶段中,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很有必要。自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形成以来,有关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为我们的研究打下了雄厚基础。魏书生对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主要有:三主三式导读法、阅读教学六步教学法、语文知识树、十三激趣法等等,其中阅读教学六步教学法尤为突出。通过考察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在语文教育中提出明确的育人目标;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语文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生动化;阅读教学六步教学法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和习惯,不断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有许多亮点,比如语文课程新理念的提出、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通盘设计、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拓展语文学习的理念等等。这也与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相契合,也是他的语文教育理想。同时,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也取得了许多成就: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更新、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有所改进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状况有所改善等,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现状,改进当前语文教学实践。基于此,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关注学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了解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启迪学生,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夯实基础,让学生把系统学习和拓展学习结合起来;放眼未来,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期望通过不懈地努力,使当前语文教学有一个新的起色,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推广魏书生语文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广魏书生语文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现状 |
(一) 从历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
(二) 从共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
(三)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总结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以《丛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情况 |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介绍 |
一、抽样:材料的范围与选择 |
二、界定观察类别:划分学段和课型 |
三、界定记录单位和语境单位:频次的统计单位 |
四、界定点算体系:归纳与结论的判定 |
第二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梳理 |
一、选择范围 |
(一)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 |
(二) 《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 |
(三)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 |
(四) 《刘金玉与阳光语文》 |
(五)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
(六) 《杨一青与和谐教育》 |
(七) 《李元昌与乡土教育》 |
(八)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
(九) 《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 |
(十)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
(十一)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
(十二) 《唐江澎与体悟式教学》 |
(十三) 《黄厚江与语文本色教学》 |
(十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
(十五)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
(十六) 《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 |
(十七)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
(十八) 《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论语文学》 |
(十九)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
(二十) 《王开东与深度语文》 |
(二十一) 《王君与青春语文》 |
(二十二) 《洪宗礼与母语教育》 |
(二十三) 《祝禧与文化语文》 |
(二十四)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 |
(二十五) 《杨屹与情趣教育》 |
(二十六) 《薄俊生与发展性教学》 |
(二十七) 《汪智星与本真教育》 |
二、总结 |
第三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分析 |
一、对教学思维方式的分析 |
二、对教学行为方式的分析 |
(一)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二) 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三) 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三、总结 |
第二章 名师教法选择的分析与创新 |
第一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
一、分析哪些方法 |
二、朗读法与追问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 朗读法 |
(二) 追问法 |
三、活动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小组讨论法 |
(二) 情景模拟法 |
(三) 游戏、比赛法 |
四、特色尝试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 绘画法 |
(二) 听写法 |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使用中的创新性 |
一、学生成为交流中表达的主体 |
(一) 丁有宽、黄厚江等的追问法探索 |
(二) 王君、韩军等的朗读法探索 |
二、课堂成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
(一) 祝禧、赵谦翔等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探索 |
(二) 窦桂梅、钱梦龙等的小组讨论教学法探索 |
三、教材成为发散性探索的支架 |
(一) 于永正的绘画法使用探索 |
(二) 唐江澎的听写教学法探索 |
(三) 李元昌的乡土教育实践探索 |
第三章 新时代中语教学方法选择探讨 |
第一节 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 |
一、以语言和审美为核心的朗读教学法 |
二、以思维发展为重点的对话教学 |
三、从语言到文化的活动设计 |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倾向的启示 |
一、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法可以进一步细分 |
二、追问法中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的平衡点 |
三、小组讨论高效化离不开教师的支架 |
第三节 新教学思路下的教学方法选择 |
一、承前——在名师教法选择的思路上“守正” |
二、启后——在部编新教材编排体现的教法选择上“出新” |
三、展望——在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时代开掘“新路” |
(一) 内容上:提供更广域的知识获取面 |
(二) 形式上:基于多样媒介的教学 |
(三) 思维上:辩证思维的有意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3)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运用和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重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内容概述及其特点 |
一、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探索历程 |
(一)钱梦龙简介 |
(二)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形成 |
1.“超前”的教学理念意识 |
2.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 |
二、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概述 |
(一)“三主”语文教学理念 |
1.以学生为主体 |
2.以教师为主导 |
3.以训练为主线 |
(二)“三式”语文教学模式 |
1.自读式 |
2.教读式 |
3.复读式 |
(三)语文导读法教学语言运用策略 |
1.课堂提问的策略 |
2.教学语言运用的策略 |
三、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特点 |
(一)学生主体性教学观 |
(二)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
(三)重实践,注重课堂训练 |
第二章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实际运用成效和产生的影响 |
一、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实际运用成效 |
(一)语文教学名师对导读法的继承和发展 |
1.肖培东:促进教学风格的形成 |
2.李镇西:促进专业素养的提高 |
3.黄厚江:促进教学理念的发展 |
4.钱梦龙:语文教学实验的成功 |
(二)一线语文教师对导读法的运用和吸收 |
1.寇远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2.罗余:“授之以器不如授之以技” |
3.叶玉梅:“授之以学不如授之以趣” |
4.其他一线语文教师的运用情况 |
二、钱梦龙语文导读法产生的影响 |
(一)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学习与推广 |
1.语文导读法相关论着的出版 |
2.“国培计划”的“推波助澜” |
3.广大一线教师的学习浪潮 |
(二)钱梦龙语文导读法产生的影响 |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
2.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
3.有利于完成课堂知识的迁移 |
4.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需要 |
第三章 运用钱梦龙语文导读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一、运用钱梦龙语文导读法存在问题 |
(一)难以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1.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不高 |
2.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 |
3.课堂节奏不好把握 |
(二)教师难以发挥好课堂的主导性 |
1.青年教师课堂掌握能力不够 |
2.教师难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 |
3.容易导致“模式化”教学现象 |
二、运用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具体方法 |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
(三)语文教学要模式,不要“模式化” |
(四)语文教师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教学模式 |
2.2 国内研究 |
2.3 国外研究 |
2.4 模式研究述评 |
第3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2 教学目标 |
3.3 操作程序 |
3.4 实现条件 |
3.5 教学评价 |
3.6 本模式特点 |
第4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对象 |
4.3 实验方法 |
4.4 实验步骤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相关讨论 |
5.1 适用性 |
5.2 教学启示 |
5.3 未来展望 |
第6章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1(学期初) |
附录2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2(学期末) |
附录3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3(学年末) |
附录4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4实验结束半年后跟踪调查 |
附录5 :汉语中级读写I课 第十九课教案 |
附录6 :汉语中级听说I课 第十九课教案 |
附录7 :汉语中级读写II课 第十课教案 |
附录8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9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10 :课外学习资源推荐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后记 |
(5)改革开放40年语文教育新话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找寻新视角 |
(二)文献综述:开辟新空间 |
(三)概念界定:创生新语词 |
(四)研究意义:追寻新意蕴 |
(五)研究内容:审思新论域 |
(六)研究方法:探索新路径 |
一、语文教育新话语概述 |
(一)语文教育新话语的诞生动因 |
1.语文教育新话语诞生的外部动因 |
(1)时代品性的影响 |
(2)话语研究的启迪 |
2.语文教育新话语诞生的内部动因 |
(1)教育改革的深化 |
(2)语文教育的发展 |
(二)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概念构建 |
1.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涵义 |
(1)本源概念:话语 |
(2)场域属性:话语的“语文教育性” |
(3)时间规定:话语的“新质” |
(4)创生语词:语文教育新话语 |
2.语文教育新话语的特征 |
(1)对话性 |
(2)实践性 |
(3)价值倾向性 |
(4)民族性 |
(5)时代性 |
(6)多学科性 |
3.语文教育新话语的分类 |
(三)语文教育新话语的价值生成 |
1.新表述与新内涵 |
2.新视角与新空间 |
3.新路径与新方法 |
4.新启示与新使命 |
二、语文教育新话语分析方法建构 |
(一)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
1.语言形式:文本分析 |
2.话语秩序:福柯的研究视野 |
3.多学科性:批判话语分析 |
(二)分析方法的具体呈现 |
1.分析向度:历史向度与社会向度 |
2.分析立场:批判立场与多元立场 |
3.分析视角:总体、个体与间性 |
4.分析内容:话语文本、话语实践与话语价值 |
5.分析步骤:线性推进与自然延展 |
6.分析框架:多向度与多层次 |
(三)分析方法的意义探寻 |
1.创新思维 |
2.更新范式 |
3.构筑现实 |
三、改革开放40年语文教育新话语分析 |
(一)语文教育新话语的确定与命名 |
1.语文教育话语嬗变历程扫描 |
(1)回归教育场域:改革开放初期语文教育话语 |
(2)凸显科学主义:20 世纪80 年代语文教育话语 |
(3)呼唤人文精神:20 世纪90 年代语文教育话语 |
(4)走向多元发展:新世纪语文教育话语 |
2.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搜索与确定 |
(1)筛选条件的阐明 |
(2)分析对象的锚定 |
3.语文教育新话语的组织与命名 |
(二)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样本与方法 |
1.《“大语文教育”刍议》与图表分析 |
2.《“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探索》与语词分析 |
3.《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与结构分析 |
4.“人文论”、“言语论”对比性文本与对比分析 |
5.《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与风格分析 |
6.《赵谦翔与绿色语文》与修辞分析 |
7.《积极语用:21 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与逻辑分析 |
8.“语文核心素养”不同路径对比性文本与间性分析 |
(三)语文教育新话语的分析与阐释 |
1.“大语文教育”新话语 |
(1)“大语文教育”话语文本:清晰晓畅的表征 |
(2)“大语文教育”话语实践:母题回归与革新 |
(3)“大语文教育”话语价值:空间延展与规划 |
2.“导学式教学范式”新话语 |
(1)“导学式教学范式”话语文本:凝练精简的表达 |
(2)“导学式教学范式”话语实践:范式转变与革新 |
(3)“导学式教学范式”话语价值:关系重构与变革 |
3.“语文学科现代化”新话语 |
(1)“语文学科现代化”话语文本:系统完整的构建 |
(2)“语文学科现代化”话语实践:时间沟通与延续 |
(3)“语文学科现代化”话语价值:理性寻求与平衡 |
4.“语文学科性质”新话语 |
(1)“语文学科性质”话语文本:由破到立的演绎 |
(2)“语文学科性质”话语实践:本体探索与争鸣 |
(3)“语文学科性质”话语价值:本质思维的繁盛 |
5.“新生代语文教师”新话语 |
(1)“新生代语文教师”话语文本:实践提炼与反思 |
(2)“新生代语文教师”话语实践:时代影响与呈现 |
(3)“新生代语文教师”话语价值:代际传承与突破 |
6.“××语文”新话语 |
(1)“××语文”话语文本:修辞魅力的彰显 |
(2)“××语文”话语实践:命题预设与运行 |
(3)“××语文”话语价值:氛围营造与深化 |
7.“语用—语文”新话语 |
(1)“语用—语文”话语文本:严谨创新的论述 |
(2)“语用—语文”话语实践:路径生成与践行 |
(3)“语用—语文”话语价值:本位回归与提升 |
8.“语文核心素养”新话语 |
(1)“语文核心素养”话语文本:成熟规范的建树 |
(2)“语文核心素养”话语实践:教学逻辑与建构 |
(3)“语文核心素养”话语价值:本体解惑与澄明 |
四、改革开放40年语文教育新话语总结与反思 |
(一)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演变与总结 |
1.话语文本:语用品质的提升 |
2.话语实践:实践理性的转向 |
3.话语价值:时代品性的彰显 |
(二)语文教育新话语的思考与批判 |
1.话语核心表述随意 |
2.话语转换频率过快 |
3.话语多元叙述芜杂 |
(三)语文教育新话语的启示与展望 |
1.规范文本呈现 |
2.联动实践过程 |
3.构建话语共同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新课标背景下六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六步教学法 |
2.1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1 唯考是从,独自安排预设 |
2.1.2 曲解文本,过分追求个性化 |
2.1.3 游离文本,过分讲究扩展、迁移 |
2.1.4 浅析文本,过分重视教学形式 |
2.2 六步教学法的内涵解读 |
2.3 六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
2.3.1 符合时代的发展 |
2.3.2 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
2.3.3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
2.3.4 符合初中阶段的发展特征 |
2.4 六步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
2.4.1 操作性强,有序可行 |
2.4.2 转变教师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
2.4.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材施教 |
2.4.4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
第3章 六步教学法在古代诗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3.1 六步教学法在古代诗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
3.1.1 以审美力为核心的定向阶段 |
3.1.2 多读多思的自学阶段 |
3.1.3 寻根究底的讨论、答疑 |
3.1.4 总结性的自测、自结 |
3.2 六步教学法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的课例展示 |
第4章 六步教学法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4.1 六步教学法在文学类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4.1.1 六步教学法在文学类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
4.1.2 六步教学法在文学类阅读教学中的课例展示 |
4.2 六步教学法在实用类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4.2.1 六步教学法在实用类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
4.2.2 六步教学法在实用类阅读教学中的课例展示 |
4.3 六步教学法在论述类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4.3.1 六步教学法在论述类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
4.3.2 六步教学法在论述类阅读教学中的课例展示 |
第5章 六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检测及应注意的问题 |
5.1 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估 |
5.2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估 |
5.3 六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5.3.1 按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模式 |
5.3.2 在管理的基础上推广教学 |
5.3.3 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作业量 |
5.3.4 规范使用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A:教师调查问卷 |
附件B:学生调查问卷 |
附件C:教师调查结果 |
附件D:学生调查结果 |
附录E: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得荣誉清单 |
致谢 |
(7)孔子乐学思想及其当代实践 ——以魏书生语文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由 |
1.2 文献综述 |
1.3 概念分析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孔子的乐学思想及其践行 |
2.1 孔子乐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
2.2 孔子对乐学的身体力行 |
2.3 孔子对乐学的言传身教 |
第三章 孔子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影响 |
3.1 孔子对魏书生学习观念的影响 |
3.2 孔子对魏书生教育观念的影响 |
第四章 魏书生教育理念与孔子乐学思想的联系 |
4.1 魏书生的“享受学习”观对“乐学”理念的吸纳 |
4.2 魏书生的“苦乐观”对“乐学”情感的借鉴 |
第五章 魏书生教学实践与孔子乐学思想的结合 |
5.1 魏书生的“学贵笃行”培养法对“乐学”能力的发挥 |
5.2 魏书生的“情感高效”教学法对“乐学”方法的借鉴 |
第六章 魏书生语文教学对孔子乐学思想的拓展 |
6.1 以启发诱导为主的“兴趣培养法” |
6.2 以因材施教为主的“六步教学法” |
6.3 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的“语文知识树”和“四遍八步”读书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魏书生的教学法对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三 研究现状 |
(一)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的研究 |
(二)魏书生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教学法的研究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魏书生的教学法在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
一 魏书生的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
二 魏书生的教学法的应用 |
(一)积累语文知识,巩固自学基础 |
(二)训练语文技能,保证自学质量 |
(三)培养自学习惯,提升自学效率 |
第二章 对魏书生的教学法的思考 |
一 魏书生的教学法在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中的可取之处 |
(一)构建知识体系,自学有章可循 |
(二)参与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
(三)开发教学资源,拓展自学空间 |
(四)创新评价方式,激发自学动力 |
二 魏书生的教学法在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中的局限性 |
(一)应试教育色彩浓厚 |
(二)学生课业负担增重 |
第三章 魏书生的教学法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
一 举要删芜,明确自学方向 |
二 精讲多练,增强课堂实践 |
(一)精简知识,预留课堂时间 |
(二)设置活动,加强能力训练 |
三 兼容并蓄,延伸语文课堂 |
(一)突破语文教材的限制 |
(二)突破语文课堂的局限 |
四 引领鞭策,培养自学习惯 |
(一)广泛阅读,勤于动笔 |
(二)独立思考,活学巧用 |
五 角色转换,活用教学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研究及现实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概述 |
2.1 魏书生其人 |
2.2 魏书生的教育经历 |
2.3 魏书生之贡献 |
2.3.1 魏书生的着作 |
2.3.2 期刊论文 |
第三章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分析 |
3.1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
3.1.1 民主的教育思想思想 |
3.1.2 科学的教育思想 |
3.1.3 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 |
3.2 魏书生的写作教学方法 |
3.2.1 放低要求,培养写作兴趣 |
3.2.2 坚持日记写作,启迪学生心灵 |
3.2.3 深入实践,提高写作真实性 |
3.3 魏书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
3.3.1 强化学生的角色定位 |
3.3.2 优化老师的角色定位 |
3.3.3 构建对话型的师生观 |
3.4 魏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 |
3.4.1 坚持"组织教学法" |
3.4.2 坚持"六步教学法" |
3.4.3 坚持"四遍八步"法 |
3.5 魏书生的课堂气氛提升方法 |
3.5.1 民主课堂气氛 |
3.5.2 科学课堂气氛 |
3.5.3 宽松课堂气氛 |
第四章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启示 |
4.1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
4.1.1 对语文教师的影响 |
4.1.2 对学生的影响 |
4.2 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
4.2.1 对语文教师的启示 |
4.2.2 对学生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10)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
(三)本论文的基本框架 |
一、魏书生语文教育概述 |
(一)魏书生简介 |
(二)魏书生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
(三)魏书生对语文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 |
二、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
(一)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产生 |
(二)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 |
(三)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发展 |
三、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
(一)在语文教育中提出明确的育人目标 |
(二)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创新性 |
(三)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
1.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
2.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
(四)语文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生动化 |
1.语文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
2.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动化 |
(五)阅读教学六步教学法 |
1.阅读教学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
2.阅读教学六步教学法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不断拓展语文学习领域 |
四、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现状简析 |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亮点举隅 |
1.语文课程理念的提出 |
2.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理解 |
3.语文课程目标的通盘设计 |
4.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
5.拓展学习的理念 |
(二)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
1.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更新 |
2.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
3.学生学习语文状况有所改善 |
(三)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
1.语文教师教育理念存在问题 |
2.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
3.学生学习语文状况存在问题 |
五、学习魏书生,改进当前语文教学实践 |
(一)关注学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
1.关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2.关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愉快学习 |
3.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4.关注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观 |
(二)了解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
(三)启迪学生,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
(四)夯实基础,让学生把系统学习和拓展学习结合起来 |
(五)形成风格,引导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 |
1.语文教师应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 |
2.语文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 |
3.语文教师应创设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
(六)放眼未来,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
1.师德素养 |
2.知识素养 |
3.学习素养 |
4.心理素养 |
小结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推广魏书生语文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六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盘锦市魏书生中学为例[D]. 张越. 渤海大学, 2021
- [2]《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D]. 陈喆.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运用和影响研究[D]. 唐萍.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4]“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D]. 刘文辉. 暨南大学, 2019(03)
- [5]改革开放40年语文教育新话语研究[D]. 瞿一丹.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6]新课标背景下六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秀兰.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7]孔子乐学思想及其当代实践 ——以魏书生语文教学为例[D]. 林丽旋. 广州大学, 2019(01)
- [8]魏书生的教学法对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启示研究[D]. 熊妍. 海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研究及现实启示[D]. 王浩然. 延边大学, 2017(01)
- [10]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D]. 霍小荣. 延安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