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 财政收入增幅加大(论文文献综述)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周玫岑[1](2021)在《减税降费背景下促进县域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减税降费是我国积极应对经济发展复杂多变的形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大力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一方面对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给财政收入带来减收,造成收支矛盾凸显,尤其是对财源普遍单一的县域(1)经济发展的冲击更为明显,县域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减税降费背景下,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平衡发展,实现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立足于广西实际,结合2017年以来推进减税降费政策对广西县域财政运行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时期实现广西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都桥[2](2020)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N市“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持续下滑,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低位稳定运行,国民总收入(GNI)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为适应这种变化,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是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宏观调节经济市场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此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尤为重要。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N市的整体税收优惠情况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情况进行比对和分析,从“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社会保险费征收”、“其他”等5个方面提出“减税降费”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相关建议。
张英杰[3](2019)在《广西县级政府财力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县级财政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县级财政的稳步运行直接影响着县级政府的运行,是我国最基本财政体系的具体体现,但是目前我国的县级财政情况却不是很乐观,如收支矛盾、增长乏力、债务繁重等问题。这些已经影响了我国县级财政的发展,因此,系统的研究县级财政运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也有助于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本文以广西14市区县为例,研究了广西县级财力保障问题,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县级财政作为县级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直接影响基层民众的生活水平,地位十分重要;其次,通过对广西14市区县的财政收支情况分析,可看出广西县级财政普遍存在资金缺口,难以有效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县级基本财政职能,县级财政对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依赖度高,前景不容乐观;第三,找到了影响广西县级财政运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因素、临时聘用人员因素、养老金因素、原材料以及资源价格因素、过高承诺因素以及区域性刚需支出因素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县级财政的健康运行;第四、系统地分析了广西县级财政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广西县级财力保障能力的对策,通过建立县级财力保障机制、完善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广泛深入的培植财源等措施来改善广西县级财政现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礼,黄绪全,罗海山,李开林,邓小莲,胡德期,吴胜泽,高姣萍,何丁,邓霖,温溦[4](2019)在《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研究》文中认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相协调,才能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2012~2017年,广西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不够协调:第一,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经济体量相当的省份相比,广西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相关水平偏低,财政收入结构欠优;第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不高;第四,县级财政收入质量欠优。除经济下行及营改增等客观因素影响外,导致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不协调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和行业税收贡献不高,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优、投入产出效益低,县域税源基础薄弱,税收流失形势严竣,各项区域性减费政策导致当期收入减少,但长期培植财源效应还未体现等。为有效促进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需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注重政策执行效果,加快释放政策红利;二是全面推动产业发展和融合,提高产业税收贡献;三是提升重点行业投入产出绩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四是夯实县域经济基础,提高县域税收贡献;五是切实保护税源,减少税收流失;六是创新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刘尚希,白景明,傅志华[5](2019)在《完善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以广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门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不断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有效发挥了中央政府的调控作用,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弥补了纵向财政失衡或区域财力差异,促进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然而,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角度看,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仍有需完善之处,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即为例证之一。当前正处推进三大攻坚战关键期,改进和完善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用凸显。本报告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为例,站位国家治理,全面深入剖析转移支付制度利弊,实现点面有机结合,对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全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国家治理视角分析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包括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兴边固边,保障国家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一带一路",定位国家对外开放重大战略;激发活力,用好用足边疆民族区位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功能补偿等问题。第二部分对我国转移支付现状进行总体评价。转移支付制度成效具体体现在:首先,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累进性,无论是总量或是人均,经济发达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均小于落后地区。其次,转移支付改善了落后地区自有财力不足状况,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到了财力保障作用。一是转移支付弥补了财力不足,提高了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社保和就业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二是从2002年到2017年期间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社保和就业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都在提高。三是转移支付对改善四类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与社保、基础设施。最后,从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角度看,我们关注到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一是分配因素动态调整及时性不足。二是地方对转移支付依赖度不断提高,转移支付顶层统筹不够。三是2012年以来地区间财力分化趋势加强,转移支付调节作用有所降低。第三部分对广西获得中央转移支付的现状展开研究。广西作为欠发达西部地区具有独特之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是人口密度较高的边境省区,也是老少边山穷重叠地区,同时还是南向通道。广西获得中央转移支付总量较多,人均转移支付水平低于西部地区和民族省区平均水平。最近连续五年广西从中央获得专项转移支付在西部省区排名稳定在第8位、在民族省区中稳定在第5位。广西人均专项转移支付连续十年在西部省份和民族省份中位列倒数第1位。第四部分采用成本差异系数方法对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调整进行测算。遵照相关性、可比性、可得性、独立性以及客观性等基本原则选取指标,包括共性和个性两大方面,从公共服务成本角度出发构造成本差异系数,分析表明:首先,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成本差异系数或公共服务成本相对较低,相应得到的中央转移支付越少,反之得到的转移支付较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也是成本差异系数较小的地区,而成本差异系数较大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其次,就广西情况来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成本较高,其综合成本差异系数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自然资源因素成本全国排名第五,社会基础因素成本全国排名第六。再次,从边境9省(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差异系数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广西最高,其次是云南省和辽宁省。其中,自然资源因素成本广西排名第一;社会基础因素成本西藏自治区排名第一,广西排名第六;边境因素成本辽宁省排名第一,广西排名第二。最后,基于成本差异系数对广西应得的增量转移支付进行测算。以2017年为例,广西应得到增量转移支付269.46亿元。其中应得到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量198.43亿元,边境转移支付增量8.38亿元。第五部分提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路和建议。其中,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建议:一是以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为契机,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二是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分配办法;三是进一步加大专项转移支付的清理整合,完善统筹机制;四是建立转移支付的定期评估、修正和退出机制;五是强化透明度,加强转移支付的监督。对广西等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建议:一是完善边疆民族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二是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完善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四是完善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制度;五是完善对边疆民族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王璟谛[6](2019)在《黔桂财政收支比较及政策启示研究》文中指出广西和贵州同处西部地区,自然禀赋和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众多相近之处。从历史数据看,贵州经济社会大部分指标落后于广西,但近年来贵州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广西差距逐渐缩小并呈赶超之势。具体体现在财政领域,两省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规模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倍左右差距缩小到相近水平;两省区状况是西部地区财政状况趋同的典型样本,其形成过程及经验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基于1994—2016年广西和贵州两民族省区地方财政收支情况的对比分析,并探索2007年以来两民族省区财政收支及经济发展重要指标的相关变化和优劣所在,寻找两民族省区发展的规律性,并总结贵州近年来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提供实践经验及现实启示。
谭佳琳[7](2019)在《“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南宁市S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改革在国内全面推开,此次减税的幅度规模是“营改增”启动以来最大的一次,确保所有行业税负都“只减不增”,有利于企业减轻税收压力,消除重复征税。但是,由于税收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产生减税的效应的同时也会造成地方财政收入的困局。因此,做好“营改增”减税的测算工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营改增”对财政收入造成的冲击,对保障未来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南宁市S区是广西南宁市的辖区,属于区县级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入总量在全市排名前三,但财力仍然十分薄弱,收入增长速度较慢,人均支出水平较低。特别是推行“营改增”以后,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在税收收入仅能实现微增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还需要保障逐年增长的刚性支出、政策性支出以及法定支出,各方面的压力较大。本文以南宁市S区为例,说明“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阐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其次从各试点行业的减税情况,税收划分体制调整造成的间接性减收情况,“营改增”前后的财政收入变化情况等方面分析“营改增”对财政收入的短期影响,以及通过模型测算了“营改增”背景下不同减税幅度以及不同分享比例下南宁市S区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指出“营改增”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划分存在问题、地方收支矛盾加剧、地方政府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公共服务不均衡、地方传统行业税收及缺乏新增税源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站在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改革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合理配置各级政府财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培养新的税收增长点,提高各级政府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合作几个方面提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地方财政部门在应对严峻的收入形势,组织地方财政预算,保障地方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辛冲冲[8](2019)在《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研究》文中认为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问题就日益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讨。不过回顾既有相关文献,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许多学者依然倾向于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界定为地方政府在其辖区范围内,按照法定税率与税基,筹集财政收入的能力,并将其作为确定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标准的基本依据。而且在应用评价中,对其强弱的衡量也更多是选择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或考虑了人口因素的人均财政收入等量化指标来表示。理论上来讲,上述内涵界定及衡量标准显然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触及财政职能的本质,即政府汲取财政资源提供公共服务以满足公共需要的活动。如果仅从汲取环节对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进行考察,那么,这种能力既不能够反映地方政府财政资源汲取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更不能反映地方政府履行财政职能的全面性,尤其是配置和利用财政资源提供公共产品的有效程度,以及财政资源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也从中也难以体现。这反而会误导地方政府在财政实践活动中过度重视财政资源的汲取而忽视其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性。不仅限于此,这也与中国当前纵深推进以适应于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明显偏离,既不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不符合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内在要求。为此,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内涵与评价标准需要作出适时拓展和深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改革导向,保持与时俱进。当然,近年来尽管也有一些学者逐步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对其内涵界定与评价标准有了较大拓展,但更多仅是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而且也缺乏与其内涵配套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继而更缺乏对其进行较为细致的实证研究。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内涵?怎样建立与其内涵更契合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些年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变化轨迹与发展趋势如何?省域间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存在何种差异、是否存在收敛性?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变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在既有研究中比较鲜见。很显然,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读和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增进对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发展现状及其基本特征的宏观认知,也有利于立足于实证研究结果并结合中国现实情况,提出更具合理性的政策建议,为加快推进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提质升级、切实践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发展方向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本文以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既有相关文献,以及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以确保研究根基。其中在内涵确定方面,本文是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就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内涵进行了深化拓展,从有效性视角将其内涵简要概述为有效实现政府财政职能目标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其核心思想重在反映地方政府实施有效财政活动从而实现其职能目标的有效程度,并以此确定了依托于地方政府财政活动作用效果来评价其财政能力的基本路径。同时,以本文界定的内涵为依据,在结构层面上将财政综合能力细化为财政汲取能力、财政供给能力和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维度的基准能力,进一步明确本文研究对象。然后,在构建与其内涵相匹配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方法,先是分别对样本观测期内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进行了全面核算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所测得的相关数据,继而分别科学测算和实证检验了其地区差异、收敛性特征以及三重(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财政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深入探究了它们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以此来揭示这些年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现状。之后,还剖析了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变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力图从中探寻出导致它们变化发展的关键动因。最后,在总结和提炼主要研究结论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深化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切实提升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与政策参考。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将其研究内容共分为导论、理论分析(第一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方法(第二章)、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测算及时空特征分析(第三章)、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区域差异测算与结果分析(第四章)、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收敛性检验与结果分析(第五章)、地方政府三重财政能力耦合协调性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第六章)、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七章)、促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第八章)、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等十个部分。通过这一较为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本文分别测算了样本观测期内全国层面、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评价指数,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①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综合能力在时序层面上总体均呈趋稳递增态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时序层面上则呈明显“波动下降-反弹上升-波动下降”变化轨迹。具体到省域层面,除个别省份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出现明显下滑和放缓态势以外,其余省份与全国和三大区域时序演变规律一致。②从空间分布来看,三大区域间差距依然十分悬殊,总体呈“东高西低”阶梯状特征,即东部>中部>西部。具体到省域层面,西部落后省份与东部发达省份之间差距的缩小幅度并不明显,反而扩大趋势较为强劲。第二,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总体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表现各异,总体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均来自于区域间差异。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对观测期内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区域差异均进行了科学测度,并依次从总体空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差异来源及其贡献四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区域差异情况。结果表明:①总体空间差异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能力总体空间差异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财政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总体则均表现为不稳定的波动态势,降幅不够显着。②区域内差异方面。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变化趋势表现各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区域均是除了财政供给能力内部差异趋于明显下降趋势外,财政汲取/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则都呈波动上扬趋势,而西部区域内部差异变化趋势呈明显缩小的有财政汲取/供给能力,其余两个能力则呈小幅扩大趋势。③区域间差异方面。三大地带间差异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东-西部之间和东-中部之间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整体均呈明显或波动下降过程;而中-西部之间仅有财政汲取/供给能力趋于一定幅度下降外,财政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则都呈小幅波动上扬趋势。④差异来源及其贡献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均均表现为区域间差异对总体空间差异形成的贡献率最大,发挥了主导驱动作用。第三,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在全国层面和三大区域层面均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但σ收敛特征则表现有所不同。通过对观测期内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收敛特征进行实证检验发现:①σ收敛方面。财政汲取能力在全国层面和西部区域存在σ收敛,而在东部和中部区域则不存在σ收敛;财政供给能力不仅在全国层面也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存在σ收敛;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仅在全国层面趋于小幅度σ收敛,而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均不具有σ收敛特征;财政综合能力也仅是在全国层面存在σ收敛现象,同样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均不存在σ收敛。②绝对β收敛方面。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均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③条件β收敛方面。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也同时均存在条件β收敛现象。第四,地方政府三重财政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指数总体呈趋稳递增态势,地区间差距虽有缩小但依然显着;内部驱动力对其变化发展影响较大,外部驱动力影响较弱。通过对三重(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财政能力耦合协调性及其驱动力进行测算和实证检验得知:①从时序演变来看,全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以及31个省份三重财政能力耦合协调指数总体均呈趋稳递增态势,耦合协调等级都有所升级;且中西部区域多数省份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区域,区域间以及省域间差距呈明显缩小趋势。②从空间分布来看,虽然空间格局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变动,但省域间的差距依然显着,协调度高的省份多集聚在东部发达区域,低的省份则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区域,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③从影响三重财政能力变动的驱动因素来看,全国和三大区域层面均表现为汲取-供给能力、供给-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汲取-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三个内部驱动力对其变动具有显着正向驱动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外部驱动力则影响较弱。第五,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均存在显着的动态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制度、经济、社会等各因素对其影响效果则存在一定差异。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别对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①地方政府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一阶滞后项和空间滞后项回归系数都显着为正,动态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明显存在。②制度因素方面,收入分权对财政汲取/综合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财政供给/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效应不显着;支出分权对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财政综合能力影响效应不显着;政府竞争对财政汲取/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均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却对财政供给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收/支分权与政府竞争交互项对财政汲取/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不过收入分权与政府竞争交互项对财政供给能力具有抑制作用。③经济因素方面,对外开放、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汲取/供给/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汲取/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财政供给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且它与财政供给能力存在“U”型关系,同时与财政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存在倒“U”型关系;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财政供给/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对财政汲取/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效应则都不显着;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促使财政汲取/供给/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对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不显着。④社会因素方面。城镇化率对财政汲取/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财政汲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财政综合能力影响效应不显着;人口密度对财政汲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财政供给/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财政综合能力影响效应不显着。最后,立足于实证研究所得结论并结合中国现实情况,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一是,积极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二是,完善地方税收体系与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加快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四是,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研究课题组,关礼,黄绪全,罗海山[9](2019)在《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2012—2017年,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不协调,主要内部原因是: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和行业税收贡献不高;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优,投入产出效益低;县域税源基础薄弱,税收流失严重;各项区域性减费政策使当期收入减少,长期培植财源效应还未显现等。对此,广西要注重政策执行效果,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全面推动产业发展和融合,提高产业税收贡献;提升重点行业投入产出绩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县域经济基础,提高县域税收贡献;切实保护税源,减少税收流失;创新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李青,黄国希,周玫岑[10](2019)在《新时代优化广西财政收入结构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十多年来,广西财政收入规模在全国排位靠后,税收收入增长总体偏慢,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持续居高不下,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财政收入结构欠优。财政收入结构的优良程度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营商环境打造水平直接相关,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结构欠优的地区往往表现出增长速度下滑更快的现象。因此,新时代如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已成为广西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广西实际,用广西近年来经济、财政收入运行情况与全国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挖掘影响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的因素以及财政收入结构欠优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二、广西 财政收入增幅加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 财政收入增幅加大(论文提纲范文)
(1)减税降费背景下促进县域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概况 |
(一)减税降费政策的发展历程 |
(二)减税降费政策的主要内容 |
1.增值税主要优惠政策 |
2.企业所得税主要优惠政策 |
3.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
4.地方税主要优惠政策 |
5.下调社会保险费费率 |
6.其他普惠性减税降费 |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广西县域经济的影响 |
(一)改善市场预期,增强发展动力 |
(二)惠及实体企业,促进创新发展 |
(三)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结构优化 |
三、减税降费背景下广西县域财政运行状况 |
(一)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滑,质量有所下降 |
(二)税收收入出现减收,主体税收增长乏力 |
(三)非税收入增长波动较大,可持续性不强 |
(四)财政支出保持刚性增长,收支矛盾凸显 |
(五)县域财政收支增长分化加剧,发展差距加大 |
四、减税降费背景下,广西县域财政可持续发展瓶颈分析 |
(一)县域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明显,经济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长期偏弱 |
(二)产业发展水平低,新增税源难以弥补政策性减收 |
1.产业经济发展滞后,优化力度、速度均远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创收基础薄弱 |
2.产业经济创收能力下降,主要产业税收贡献长期偏弱 |
(三)县域财政自给率持续偏低,部分县“三保”压力巨大 |
(四)部分县债务负担沉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 |
五、减税降费背景下,广西县域财政收支形势预判 |
(一)县域财政收入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处于个位数增长,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化 |
(二)县域财政支出刚性需求将持续增强,但受收入增势制约,将维持中低速增长张力 |
六、促进县域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千方百计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新增财源培植力度 |
1.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活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
(1)持续跟踪督促政策的落实。 |
(2)跟踪做好重点领域政策效应监测。 |
(3)加强对财税政策的辅导宣传。 |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植财源新增长点 |
(1)深挖政策潜力,激活产业转型升级外部动力。 |
(2)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县域产业经济竞争力。 |
(3)加快产业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培植财源新增长点。 |
(二)千方百计加强组织财政收入,多渠道增加财政可用财力 |
1.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 |
2.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源资产 |
3.强化财政收入征收管理 |
4.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 |
5.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
(三)千方百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兜牢基层民生底线 |
1.资金分配倾斜基层 |
2.兜牢底线保障民生 |
3.集中财力办大事 |
4.硬化预算约束力 |
5.用活用好债券资金 |
6.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四)千方百计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坚决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
1.严禁违规举债 |
2.强化风险预警 |
3.加强统计监测 |
(五)有效加快推进财政改革,理顺县域财政发展机制 |
1.加快推进税制改革步伐 |
2.加快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
3.尽快完善“省直管县”行政管理方式 |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N市“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框架 |
第四节 本文特色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政策 |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
第二节 减税降费政策概述 |
一、税收 |
二、减税降费意义 |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减税降费主要内容 |
第三章 广西N市整体税收优惠情况分析 |
第一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税收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二、税收收入 |
三、税收与经济 |
第二节 广西N市税收基本情况 |
一、收入类型 |
二、收入方式 |
三、预算级次 |
四、行业 |
五、纳税人类型 |
六、税收种类 |
第三节 N市整体税收优惠情况 |
一、改善民生 |
二、鼓励高新技术 |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
四、转制升级 |
五、节能环保 |
六、促进区域发展 |
七、支持文化教育体育 |
八、支持金融资本市场 |
九、支持三农 |
十、支持其他各项事业 |
十一、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
第四章 广西N市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 |
第一节 N市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 |
一、分行业 |
二、分纳税人类型 |
三、分税种 |
四、分政策措施 |
第二节 广西N市减税降费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方面 |
二、深化增值税改革方面 |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方面 |
四、社会保险费方面 |
五、其他方面 |
第五章 完善供给侧改革减税降费政策的建议 |
第一节 对减税降费政策制定的建议 |
一、政策制定的同步性 |
二、政策制定的覆盖性 |
三、政策制定的可行性 |
四、政策制定的地域性 |
五、政策制定的稳定性 |
第二节 对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的建议 |
一、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 |
二、统一税收政策执行尺度 |
三、合理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
四、推进执法与服务相融合 |
五、避免陷入形式主义泥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广西县级政府财力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 |
第二章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2.1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内涵 |
2.1.1 县级基本财力的概念 |
2.1.2 县级基本财力的范围 |
2.1.3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标准和顺序 |
2.2 县级财力保障的理论基础 |
2.2.1 财政分权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2.2.4 转移支付理论 |
2.3 县级财力保障的意义 |
第三章 广西县级财政收支状况分析 |
3.1 广西各县基本情况说明 |
3.1.1 广西各县(市、区)基本情况说明 |
3.1.2 广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取得成效 |
3.2 广西县级财政收入状况分析 |
3.2.1 总体状况分析 |
3.2.2 广西14 市区县比较分析 |
3.3 广西县级财政支出状况分析 |
3.3.1 广西14 市区县财政总体支出研究 |
3.3.2 广西14 市区县“三保”支出 |
3.4 广西县级财政自给自足能力分析 |
第四章 广西县级政府财力保障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广西县级政府财力保障存在的问题 |
4.1.1 县级税收收入增长较慢,比重逐年下降 |
4.1.2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财政自给率逐年下降 |
4.1.3 市县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
4.1.4 民生支出任务重 |
4.1.5 收支矛盾非常突出 |
4.2 广西县级政府财力保障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县级财政收入保障影响因素 |
4.2.2 县级财政支出需求影响因素 |
第五章 提高广西县级财力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
5.1 多渠道加强县级财政收入 |
5.1.1 县级地方政府深入培植财源 |
5.1.2 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
5.1.3 加大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力度 |
5.2 建立县级财政支出规范机制 |
5.2.1 坚持将保“三保”作为基础财政的根本目标 |
5.2.2 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 |
5.2.3 建立县级财政运行监控和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
5.3 推进广西县级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5.3.1 调整政绩考核和绩效考核导向 |
5.3.2 树立“帮扶”发展思路 |
5.3.3 逐步建立税源资源共享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财政收入与GDP不协调的几点表现 |
(一)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且2014年起低于GDP |
1. 财政收入增速呈快速下滑态势。 |
2. 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于GDP增速。 |
(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 |
(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不高 |
1. 财政产出率较低。 |
2. 税收比重偏低。 |
3. 非税收入占比较大,调整空间较大。 |
(四)县级财政收入质量欠优 |
1. 县级财政收入比重较低。 |
2. 县级财政收入增速慢。 |
3.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不优。 |
二、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
(一)受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政策的客观影响大 |
1. 经济下行压力大。 |
2. 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的税费减免政策影响财税收入。 |
(二)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低,税收贡献少 |
1.产业结构不优。 |
2. 整体产业层次较低。 |
3. 创新能力、高端产业发展和高质量供给不足。 |
4. 园区经济发展滞后。 |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 |
1. 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有限。 |
2. 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投入结构不优。 |
3. 固定资产投资对行业投资效益低。 |
(四)县域经济基础薄弱,财税收入可持续动力不足 |
1. 经济总量小、支柱产业少。 |
2. 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低。 |
3. 县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4. 县级财政自给率低。 |
5. 对县域的扶持不均衡。 |
(五)税收征管能力有待加强 |
1. 重大项目的税收流失严重。 |
2. 产业层次低加剧税收向外地转移。 |
3. 总部经济发展滞后。 |
4. 税收竞争和集中缴税导致税收流失。 |
(六)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
1. 部分政策规划的前瞻性、协调性有待提升。 |
2. 政策落实还需持续跟进推动。 |
3. 营商环境亟待优化。 |
4. 部分市县在GDP与财政收入上有虚增现象。 |
三、外省经验借鉴 |
(一)外省经验 |
1. 定位准确,战略布局。 |
2. 注重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3. 提高投资效益,有效发挥投资作用。 |
4. 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
5. 强化税收征管能力。 |
(二)启示 |
1. 抓有利条件。 |
2. 勇于创新。 |
3. 产业带动。 |
4. 突出重点。 |
5. 注重基础。 |
6. 优化营商环境。 |
四、促进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的建议 |
(一)围绕“高质量”推动政策制定与落实 |
1. 强化财税贡献意识。 |
2. 推动政策落地、持续跟进。 |
(二)积极打造“产业林”,推动全链条拓展、集群式发展 |
1. 发挥财政调整结构的职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
2. 紧抓“扶、引、育”,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
3. 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4. 抓好项目落地,培育地方品牌。 |
5. 重视园区开发建设,推动产业园区发展。 |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投资效益 |
1. 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 |
2. 投入重点行业,提升投入产出绩效。 |
3.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
(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
1. 因县制宜,“对靶”施策。 |
2. 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契机。 |
3. 培育县域支柱产业。 |
4. 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 |
5. 加快拓展新型城镇化建设。 |
(五)加强纳税和征税能力建设 |
1.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
2. 提高税收征管能力。 |
3. 加强跨省税收协调管理。 |
(六)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
1.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2.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
3. 发挥财政金融联动作用。 |
(5)完善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功能定位 |
(一)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二)兴边固边,保障国家安全稳定 |
(三)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四)服务“一带一路”,落实国家对外开放重大战略 |
(五)激发活力,用好用足边疆民族区位优势 |
(六)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功能补偿 |
二、转移支付现状评价 |
(一)转移支付总量与结构变化 |
1. 一般性转移支付 |
2. 专项转移支付 |
(二)转移支付制度目标与分配因素 |
1. 一般性转移支付 |
2. 专项转移支付 |
(三)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成效 |
1. 从总量和人均指标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获得转移支付较多 |
2. 转移支付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有效保障 |
(四)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待完善之处 |
1. 分配因素选取局限性决定了转移支付制度处在不断动态完善之中 |
2. 转移支付运行管理的相关问题 |
3. 转移支付分配配套要求影响分配结果 |
三、中央对广西转移支付现状分析 |
(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1. 广西地理及资源禀赋特征 |
2.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因素 |
1.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省区 |
2. 人口密度较高边境省区 |
3. 老少边山穷重叠地区 |
4. 对接国家对外开放发展战略 |
(三)广西财政体制现状 |
1. 中央与广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现状 |
2. 中央与广西收入划分现状 |
(四)中央对广西转移支付现状 |
1. 广西获得中央转移支付总体情况 |
2. 广西获得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情况 |
3. 广西获得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情况 |
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测算:基于成本差异系数 |
(一)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成本的因素 |
1. 共性因素 |
2. 特殊因素 |
(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差异系数测度 |
1. 成本差异指标体系构建 |
2. 广西部分指标排序分析 |
(三)成本差异系数测算思路 |
(四)成本差异系数实证分析 |
(五)成本差异系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1. 成本差异系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
2. 成本差异系数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相关性 |
3. 成本差异系数与中央转移支付强度的相关性 |
(六)考虑成本差异的转移支付规模调整测算 |
五、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路与建议 |
(一)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路 |
1.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要求 |
2. 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 |
(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改革建议 |
1. 以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为契机,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
2.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分配办法 |
3. 进一步加大专项转移支付的清理整合,完善统筹机制 |
4. 建立转移支付的定期评估、修正和退出机制 |
5. 强化透明度建设,加强转移支付的监督 |
(三)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建议 |
1. 完善边疆民族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 |
2. 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 |
3. 完善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制度 |
4. 完善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制度 |
5. 完善对边疆民族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
附件1:因子分析法和熵权法 |
(一)因子分析法 |
(二)熵权法 |
附件2: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测算 |
附件3:考虑海拔因素的转移支付规模调整测算 |
(7)“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南宁市S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定量分析法 |
1.4.3 座谈、实地调研法 |
1.5 研究的论文框架与创新点 |
1.5.1 论文框架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分析 |
2.1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基本概念 |
2.1.1 营业税的概念及特点 |
2.1.2 增值税的概念及特点 |
2.1.3 “营改增”的降税原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物品 |
2.2.2 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 |
2.2.3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
第三章 “营改增”对南宁市S区财政收入的影响情况分析 |
3.1 南宁市S区的基本情况 |
3.1.1 南宁市S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3.1.2 南宁市S区“营改增”的推进情况 |
3.2 “营改增”对南宁市S区财政收入的短期影响 |
3.2.1 试点行业减负明显,财政收入明显下降 |
3.2.2 税收划分体制的调整导致地方财政收入间接性减少 |
3.2.3 “营改增”前后南宁市S区财政收入的总体情况分析 |
3.3 “营改增”对南宁市S区财政收入的长期影响 |
3.3.1 长期来看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基础 |
3.3.2 随着经济的发展,“营改增”的减税缺口将慢慢被弥补 |
3.3.3 不同分享比例下南宁市S区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 |
第四章 “营改增”在南宁市S区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问题 |
4.1.1 部分双管单位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明晰 |
4.1.2 新增事权与事权的下放 |
4.1.3 事权划分随意性大,下级政府的事权划分由上级政府决定 |
4.2 政府间财权划分存在问题 |
4.2.1 税收划分问题 |
4.2.2 现行南宁市对城区的财政体制问题 |
4.2.3 上级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
4.3 地方收支矛盾加剧 |
4.4 地方政府资源配置能力不足 |
4.5 公共服务不均衡,居民待遇不平等 |
4.6 地方传统行业税收及新增税源问题 |
第五章 “营改增”在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事权划分不合理的原因 |
5.2 财权划分不足的原因 |
5.3 产生收支矛盾的原因 |
5.4 地方资源配置能力不足的原因 |
5.5 公共服务不均衡的原因 |
第六章 “营改增”背景下完善地方财税体系的对策建议 |
6.1 改革政府间事权的划分,明晰支出责任 |
6.1.1 统一双管单位的支出责任及标准 |
6.1.2 部分事权下放到城区后,应给予相应的财力配套 |
6.1.3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
6.2 合理配置各级政府财权,实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
6.2.1 合理划分税收收入 |
6.2.2 向南宁市争取财力补助机制 |
6.2.3 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减少专项配套资金 |
6.3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培养新的税收增长点 |
6.4 提高各级政府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6.4.1 增强市级宏观调控能力 |
6.4.2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6.5 加强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合作,强化税收征管 |
6.5.1 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 |
6.5.2 强化税收征管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范畴探讨 |
一、能力与组织能力 |
二、地方政府 |
三、政府能力 |
四、政府财政能力 |
第二节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一、财政分权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与外部性理论 |
三、政府间税收划分理论 |
四、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 |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公债理论 |
第三节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
一、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构建 |
二、各影响因素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方法 |
第一节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构建 |
一、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指标选取范围与数据来源 |
第二节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测算方法 |
一、基础指标的无纲量化方法 |
二、熵值法 |
三、线性加权组合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 |
第一节 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测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
一、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测算 |
二、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时序演变规律分析 |
三、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空间差异分析 |
四、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时空演变进程可视化描述 |
第二节 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测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
一、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测算 |
二、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时序演变规律分析 |
三、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空间差异分析 |
四、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时空演变进程可视化描述 |
第三节 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
一、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 |
二、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序演变规律分析 |
三、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差异分析 |
四、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演变进程可视化描述 |
第四节 地方政府财政综合能力测算及时空特征分析 |
一、地方政府财政综合能力测算 |
二、地方政府财政综合能力时序演变规律分析 |
三、地方政府财政综合能力空间差异分析 |
四、地方政府财政综合能力时空演变进程可视化描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区域差异测算及结果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区域说明 |
一、研究方法 |
二、数据来源与区域说明 |
第二节 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区域差异测算与结果分析 |
一、财政汲取能力区域差异测算 |
二、财政汲取能力区域差异测算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区域差异测算与结果分析 |
一、财政供给能力区域差异测算 |
二、财政供给能力区域差异测算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差异测算与结果分析 |
一、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差异测算 |
二、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差异测算结果分析 |
第五节 地方政府财政综合能力区域差异测算与结果分析 |
一、财政综合能力区域差异测算 |
二、财政综合能力区域差异测算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收敛性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一、研究方法 |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第二节 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收敛性检验及结果分析 |
一、σ收敛检验及结果分析 |
二、β收敛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收敛性检验及结果分析 |
一、σ收敛检验及结果分析 |
二、β收敛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收敛性检验及结果分析 |
一、σ收敛检验及结果分析 |
二、β收敛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五节 地方政府财政综合能力收敛性检验及结果分析 |
一、σ收敛检验及结果分析 |
二、β收敛检验及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地方政府三重财政能力耦合协调性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
第一节 内涵界定、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一、三重财政能力内涵界定 |
二、研究方法 |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二节 地方政府三重财政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特征 |
一、三重财政能力耦合度时空演变特征 |
二、三重财政能力耦合协调发展度时空演变特征 |
第三节 地方政府三重财政能力耦合协调发展动力识别 |
一、全国层面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二、区域异质性考察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空间相关性检验与判别 |
一、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 |
二、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空间相关性特征检验与判别 |
三、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空间相关性特征检验与判别 |
四、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相关性特征检验与判别 |
五、地方政府财政综合能力空间相关性特征检验与判别 |
第二节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影响因素: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
一、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二、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影响因素实证估计与解读 |
三、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影响因素实证估计与解读 |
四、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实证估计与解读 |
五、地方政府财政综合能力影响因素实证估计与解读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促进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积极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
一、合理分配各级政府事权 |
二、严格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
第二节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与健全转移支付制度 |
一、构建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
二、改革和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三节 加快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 |
一、亟待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法律法规建设 |
二、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 |
三、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考核问责制度 |
四、积极探索和创新地方政府融资模式 |
第四节 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
一、构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综合评价机制 |
二、加快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评价办法 |
三、稳妥推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内部结构的协调发展 |
四、全方位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提升的“驱动力” |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一、基本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不协调的具体表现 |
(一) 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 且自2014年起低于GDP增幅 |
(二)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 |
(三)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不高 |
(四) 县级财政收入质量欠优 |
二、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
(一) 受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政策的客观影响大 |
(二) 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低, 税收贡献少 |
(三)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 |
(四) 县域经济基础薄弱, 财税收入可持续动力不足 |
(五) 税收征管能力有待加强 |
(六)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
三、外省经验借鉴 |
(一) 外省经验 |
(二) 启示 |
四、促进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的建议 |
(一) 围绕“高质量”推动政策制定与落实 |
(二) 积极打造“产业林”, 推动全链条拓展、集群式发展 |
(三)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投资效益 |
(四)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
(五) 加强纳税和征税能力建设 |
(六)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
(10)新时代优化广西财政收入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财政收入结构现状 |
(一) 从收入项目结构看:税收收入增长较慢, 非税收入占比 (1) 常年畸高 |
1.税收收入增长较慢, 支撑增长作用趋弱。 |
2.非税收入增速趋缓, 但占比仍然较高。 |
(二) 从收入级次结构看:地方级收入增长乏力, 中央级收入占比逐步升高 |
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
2.地方税收收入增收乏力, 财政收入自给率逐年下降。 |
3.中央级收入增长较快,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升高。 |
(三) 从税源结构看:第二产业税收增速偏慢, 占比逐步走低;第三产业税收增速略快, 占比逐步升高。产业税收贡献总体偏少 |
1.广西产业税收增速总体偏慢。 |
2.广西产业税收贡献总体偏少。 |
(四) 从收入区域结构看:收入大市 (大县) 不强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局面并存 |
1.收入大市 (大县) 不强, 强市强县十分匮乏。 |
2.区域间收入发展不平衡。 |
3.县级税收增速慢于全区, 税收比重逐年下降。 |
(五) 从收入稳定性看:一次性收入占比过高, 财政收入结构欠优、增速波动较大 |
1.一次性非税收入 (6) 占比明显偏高。 |
2.市县一次性税收收入占比 (7) 长期居高, 拉动税收收入增收明显。 |
二、广西财政收入结构欠优的原因分析 |
(一) 第二产业发展不足, 重点发展时间和力度均落后 |
(二) 第三产业结构欠优, 发展和调整均滞后全国平均水平 |
(三) 新增税源雷同单一、成长能力偏弱, 支柱财源抗风险能力低 |
(四) 政策性减税降费因素较多, 财政收入增收受到制约 |
(五) 发展过早求均衡, 导致大市不强、弱市依然弱, 内生动力不足 |
三、优化广西财政收入结构的对策 |
(一) 经济财政政策要区分保运转和求发展的战略布局, 持续优化产业经济布局, 做大做强实体税源是根本之策 |
(二) 整合清理现有国有企业和工业园区, 精简数量, 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和园区经济 |
(三) 建立新增重点税源整体布局和税源共享机制, 强化各级对税源建设的联动协调性 |
(四) 用重要成熟的项目向中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
四、广西 财政收入增幅加大(论文参考文献)
- [1]减税降费背景下促进县域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J].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周玫岑. 经济研究参考, 2021(06)
-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N市“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研究[D]. 都桥.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6)
- [3]广西县级政府财力保障研究[D]. 张英杰. 广西大学, 2019(06)
- [4]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研究[A]. 关礼,黄绪全,罗海山,李开林,邓小莲,胡德期,吴胜泽,高姣萍,何丁,邓霖,温溦. 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集(第一册), 2019
- [5]完善边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以广西为例[A].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刘尚希,白景明,傅志华. 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集(第二册), 2019
- [6]黔桂财政收支比较及政策启示研究[J]. 王璟谛. 广西民族研究, 2019(04)
- [7]“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南宁市S区为例[D]. 谭佳琳. 广西大学, 2019(01)
- [8]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研究[D]. 辛冲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9]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研究[J]. 广西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研究课题组,关礼,黄绪全,罗海山. 改革与战略, 2019(04)
- [10]新时代优化广西财政收入结构的研究[J]. 李青,黄国希,周玫岑. 经济研究参考,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