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戴宁楠[1](2020)在《TF公司与JD学院企校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和高新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人才有了更多、更全面的需求,这也导致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有了更高的期待。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推进工作、如何改善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如何更高效地对接高职院校与大型企业之间的资源,都成了院校、企业、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确立了一种由服务社会和就业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双方合作协同办学的新模式,模式的初步确立基本解决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方向的重大问题。同时,企校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和就业率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为自己储备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与企业的实践教学共同发力的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对创新技术的学习中,也能够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专业技术的操作中,从而实现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国家的全力推动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因其多样性的合作模式、多元素的工作内容、多角色的运营主体,在教育与管理领域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和研究。本文作者将结合个人实践经验,运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高职院校的企业对接教育、企校合作的合作模式、订单班的设立、合作的前提与风险等进行研究,并结合自己在JD学院与TF公司工作的经历,以其企校合作的案例作为分析范本,对现行的企校合作模式进行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深入分析,并以华为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作为成功案例,对企校合作模式的推行提出有一定建设性意见的建议。
方桐清[2](2020)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脱胎于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只有四十年。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大学文化缺失、职业文化不强的客观现实,高等性、职业性都不够使得“类型”和“重要”双不显。文化育人弱化导致立德树人虚化,价值取向不明导致文化育人泛化。而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总体缺少基础框架,不足以指导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题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主要样本,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高职教育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必须实施文化育人,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高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予“5B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基层职业性”;我国对高职给予“复姓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高等职业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文化共性,同时具有“职业性”个性价值追求。文化育人定位决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性质,文化育人特性反映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面貌,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对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具有反作用。因此,文化育人定位和特性价值追求的向度即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应然目标。从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的维度分析,其价值取向均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是:以“职业性”特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走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之路,在合作中正视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的现实不融,规避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人的道德、理性、真善美形成的文化因子,有效耦合育人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自此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业教育及其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随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对技术精神的双压制、社会文化对育人文化的深融合、外来文化对高职文化的反思间性等影响,形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特质文化形态。以发展需要、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为评判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递进式发展特征和递进式文化育人价值目标。从对文化育人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实践效度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随递进式发展任务划分为随性、工具性、理性、特性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以经济与高职互动为演进动力,是“适应—调整—再适应”的演进过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虽然仍存在不少现实矛盾,但是从宏观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存在向度摇摆阻碍类型彰显之囧。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实践情况看,弱化并制约其彰显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主要问题包括:融入工业文化因素比较泛化、注入企业文化要素比较主观、培养优秀企业精神重视不够、关注文化间性存在盲目性碎片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维因素复合的结果。影响其彰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需要从内容、载体、路径、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化推进。
桑雷[3](2020)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为应对信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挑战,教育领域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着新的思考,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引领教育改革,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基本共识。从本质上讲,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必须将其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情境中去,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乃至不同学段的学生核心素养是不同的。研究聚焦职业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放到职业发展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理解,通过职业发展变化中人才素养关注点的变化,认为职业核心素养是职业发展变化对职业人才素养的要求,直接与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相对接,关涉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指向于个体进入工作岗位,胜任岗位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必需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合。其核心特质在于其是一般职业素养的精髓和灵魂,具备联结或活化其它素养的意义化能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必须将其限定在特定的背景下做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基于模型构建与各种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对应关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学理基础涉及到与内容相关的职业成长规律理论、与结构相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要求相关的人职匹配理论。同时,结合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学段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个体成长特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模型构建需要综合考虑价值维度、结构维度和层次维度三个维度,在价值维度上体现出适应未来职业发展与人的终身学习需要,在结构维度上体现出强调个体、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在层次维度上体现出符合高职教育文化和学段发展特点。基于此,研究综合考虑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着手构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采用“整合型”的构建思路,借助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按照人与自我、人与工具、人与社会三个维度编制调查问卷,对江苏省8所高职院校的紧密型合作企业实施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411个,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析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要素28项。据此,构建起“同心辐射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其中,核心价值观为内核,职业品格与修养、生活与生涯素养、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与技术素养四个层面为中间层,与之相对应的二十八项要素为外围层。通过对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总体上具有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重观念轻设计”目标割裂的问题、“重传授轻应用”理实脱节的问题、“重教育轻融入”协同不足的问题。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归因于理念的束缚、制度的羁绊和条件的约束。针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特征,以及素养的结构与特点,提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设想和可行路径。反映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实践中,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为素养培养提供了必要性基础,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主体的职责和功能,加强整合和互动,共同构建起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之上的培养体系优化和管理机制革新则提供了可行性策略。其中,培养体系的优化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路径和方法,具体包括四项措施,即培养目标“嵌”素养,优化目标体系;课程教学“练”素养,优化内容体系;实践活动“攒”素养,优化服务体系;质量监控“验”素养,优化评价体系。管理机制的革新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条件和保障,为此需要完善四项机制,即“柔性化”的组织管理机制、“系统化”的课程管理机制、“双师型”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
李雪[4](2020)在《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时代怎样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要求,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高职校园文化,成为了目前高职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理论、现状问题具体调查分析、对策提出与措施实施、典型案例成果等方面进行阐释研究。目的在于对国内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对中国校园文化实践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对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方式、功能、对策等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对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实施有所裨益。第一部分论述了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综述。西方高校校园文化研究与国内相比,以人才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更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更强调人文和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校园文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专业改革、学科建设与教材改革为基础,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职校园文化研究起步较晚,目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校企合作、创业创新等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新趋向。第二部分阐释了我国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强调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适应新要求,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根据其特征要求,发挥其导向、辐射、凝聚等重要功能。特别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结合高职院校自我定位,与促进就业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相适应,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入手,注重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等内涵建设。第三部分结合对宣化科技职业院校师生领导进行的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探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为重视,但认识不够明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较为丰富,精神文化相对欠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个性逐渐凸显,但辨识度尚需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行为文化有待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诸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定位不够清晰,建设思路不够全面开阔,时代感不强,办学理念落后等。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握高职发展方向,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二是树立“大学精神”,建设高职校园文化;三是引入企业文化,完善高职校园文化;四是借鉴国外办学经验,提高校园文化质量。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措施是:加强机制建设,巩固制度和组织机构之根基;强化物质文化建设,保障硬件设施到位;以师生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以校园精神为引领,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创校园文化特色品牌。第四部分,通过对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措施实施及取得的部分成果分析,论证本文提出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的可行性。宣化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包括:明确“文化育人,文化强校”文化建设方向,强化文化建设导向功能;结合专业与地域优势,发展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文化;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文化融入力度。其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有:“一系一品,一人一艺”文化育人工程,实现艺术审美教育与专业文化品牌建设双提升;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创新创业项目工程引领校园文化特色发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日渐凸显等三个方面。
张静[5](2019)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平台,高职学生德育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为社会服务的质量,而且影响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高职学生生源结构多样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等主客观原因,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内容、德育教学、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和时代的发展性。本文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共三所高校部分教师、学生、用人单位领导等进行了专项调查,认真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挖掘育人要素,丰富德育载体,将德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论述了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本论文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主线,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绪论。本章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高职院校、德育、德育工作进行概念界定与解读,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进行综述,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思路,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第一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德育工作。本章结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阐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特色,以及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内容、目标、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为深入论文研究做好理论上的铺垫。第二章: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与问题的成因分析。本章通过专项调查,找出并认真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总结问题的成因,为论文后续德育工作实施策略的研究提供思路。第三章: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本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从加强德育组织领导、依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家庭功能、完善德育考评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对策。第四章: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德育工作案例分析。本章共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对两个德育工作案例的实施方法和实施成效进行分析。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与反思,归纳论文的研究成果,客观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未来相关研究工作的方向。
庞焕美[6](2019)在《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研究》文中认为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学生的职业素养越来越为中职学校重视的当下,研究基于企业文化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对深化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和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因而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企业文化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包括昂扬的职业精神和永远向前的成长意识两大类、15项具体要求,其重要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职业素养冰山理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中职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重视不够,职业素养培育缺乏良好现实基础、意识薄弱和行动滞后、与企业文化脱节、内容针对性低、方法科学性差。其内因可归结为中职学生生源存在问题和认知偏差,外因是中职学校及教师对职业素养培育不够、家长期望低、企业要求不强烈。解决基于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培育的问题应从提高认识、激发动力、形成合力和有效培育职业素养四方面采取对策。长沙航天学校也可以采取基于企业文化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个性化对策。
贾圆圆[7](2019)在《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大学文化功能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环境因素,是高职院校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优秀的高职校园文化,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课程教学这“第一课堂”,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意识和心理,能够更深层和更长远地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本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本文对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从理论依据、内在联系和功能特点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同时以Y职业学院为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了其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启发。按照研究脉络,本文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论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对职业素养和高职校园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同时,阐释此次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第二章,主要对高职校园文化和职业素养进行概念和特征的概述。第一节探析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育人特征。第二节对职业素养的内涵以及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特征进行界定和阐释,以结合高职生的身心规律来了解职业素养。第三章,讨论了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依据、内在联系和功能特点三个角度展开探讨。本章节与上一章节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第四章,在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一节是样本选取及问卷编制的说明。第二节从高职校园文化理解不到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未能突出特色以及与企业文化互动程度不紧密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三节从历史原因、理论薄弱以及现实困境三方面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展开了分析。第五章,是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案分析。本章通过深入调研Y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情况,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方面概括总结了Y职业学院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举措,并从高职学校、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三个方面对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供借鉴的经验启发进行了归纳,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第六章,是在上文论述的基础之上对本文所作的总结,主要包括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本章肯定了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的研究价值,同时也依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指出了不足之处。
黄艳[8](2019)在《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载体,作为文化建设高地,校园文化的建设及管理关系到每位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成长成才。校园文化管理是国家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应有内涵,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蕴含着该校的精神内核和学术传统,凝聚着该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以及价值追求,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在支撑力和驱动力。西部高职院校为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近年来着力推进文化强校战略,加强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育人水平,旨在发挥校园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为深入研究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解释了校园文化的相关概念,运用组织文化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文化层次理论等对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问题作出了理论分析,对西部三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管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校园文化管理意识不强、校园文化管理内容存在空缺以及校园文化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等,阐释了存在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西部高职院校如何结合西部地域特色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出了西部高职院校应增强校园文化管理意识、完善校园文化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服务,促进校园文化融合等对策建议,以助力提升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质量与水平,提高职业型人才培养能力,促进西部经济建设。
胡辉平[9](2018)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构及实践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对高职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高职教育办学的时代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状况,高职院校应该建构教学第一课堂、课外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第三课堂和新媒体第四课堂的素质教育体系。围绕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采取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举办第二课堂活动、打造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进优秀企业文化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和谐职业人"。
曾秋红[10](2018)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也备受关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观念落后、特色缺失、积淀不深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引入企业因素,而单纯以学校为核心,难以实现。基于此,研究者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具体来说,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绪论部分。主要概述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同时,界定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是理论部分。首先,界定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校企文化融合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其次对论文运用到及支撑论文研究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第三是实证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剖析校企合作模式背景下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及建议。研究显示:“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有待更新,企业文化渗透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理念需要继续提高,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突出;校园文化积淀还不是很深厚,校企文化的融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研究者建议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改变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构建校企文化为一体的具有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首先,要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为基础,营造美丽的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其次,要着力拓宽校园文化建设途径,要在人才培养中落实校企文化建设,在课程开发中体现职业特色,在教学实践中贯穿职业精神,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同时以粮食文化为主题,建设校园粮食文化博览园。第三,为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实施,研究者认为,首先相关部门及学校领导要重视校企文化的建设。同时,学校也需要引导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另外,要注重企业积极参与及配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第四是结论部分。概述论文的研究结论,点明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谈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TF公司与JD学院企校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归纳法 |
1.3.2 案例分析法 |
1.3.3 数据分析法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高职教育 |
2.1.1 概念界定 |
2.1.2 研究现状 |
2.2 企校合作 |
2.2.1 概念界定 |
2.2.2 研究现状 |
2.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三章 TF公司与JD学院合作背景介绍 |
3.1 TF公司 |
3.2 JD学院 |
3.3 TF公司与JD学院合作概况 |
3.3.1 深化产教融合,企校交流合作 |
3.3.2 完善教学机制,开发共赢项目 |
3.3.3 建设实训基地,构建特色示范 |
3.3.4 稳定现有合作,共建基地企业 |
第四章 TF公司与JD学院合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
4.1 TF公司与JD学院企校合作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设计 |
4.1.2 问卷发放与抽样 |
4.2 问卷回收与数据分析 |
4.2.1 企业员工对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 |
4.2.2 企业员工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参与度的评价 |
4.2.3 企业员工对高职院校新鲜人才的需求度 |
4.2.4 企业员工对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岗位的认知 |
4.2.5 企业员工对企校合作项目满意度 |
4.2.6 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 |
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从企业角度分析 |
4.3.2 从学校角度分析 |
第五章 国内外企校合作成功经验借鉴 |
5.1 国内——华为大学 |
5.1.1 培训管理制度 |
5.1.2 导师招聘制度 |
5.2 国外——南洋理工大学 |
5.2.1 本科课程选修计划 |
5.2.2 杨振宁精英培育计划 |
5.2.3 中国新加坡市长班 |
5.3 国内外成功经验对TF公司与JD学院合作的借鉴 |
第六章 TF公司与JD学院合作的对策建议 |
6.1 对企业方的借鉴 |
6.1.1 扩大企业文化宣传,夯实企业文化建设基础 |
6.1.2 企校情感交流,加强文化融合 |
6.1.3 规范校外基地,实践教学内容 |
6.2 对学校方的借鉴 |
6.2.1 健全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制度 |
6.2.2 强化制度保障,打破传统观念 |
6.2.3 优化企校合作,实现专业个性化 |
6.2.4 创业型课程 |
6.2.5 教师共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企业相关参与人员对企校合作态度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2)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 |
2.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要义诠释 |
2.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
2.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定位 |
2.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向度目标 |
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 |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历史回顾 |
3.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渊源 |
3.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发展阶段 |
3.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宏观成就和向度之囧 |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现状考察 |
4.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
4.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
4.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
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归因 |
5.1 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 |
5.2 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 |
5.3 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 |
5.4 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 |
5.5 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 |
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彰显策略 |
6.1 凝练职业精神标签彰显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核心精神 |
6.2 打造职业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显示度 |
6.3 促进校企文化有效交流打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彰显路径 |
6.4 建立职业文化高效传播机制推进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深化 |
6.5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浓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氛围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进展 |
一、关于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研究 |
二、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研究 |
三、关于素质模型的理论及方法研究 |
四、关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及评价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内容 |
三、研究的方法 |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核心素养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系探讨 |
第一节 职业发展变化中的素养考察 |
一、农业社会与操作技能 |
二、工业社会与职业能力 |
三、信息社会与核心素养 |
第二节 职业发展变化中人才素养的教育考察 |
一、职业人才素养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
二、职业人才素养教育中的价值坚守 |
第三节 职业与教育互动中的职业核心素养及其价值 |
一、基于职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核心素养理解 |
二、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教育价值表达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学理基础 |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内容与职业成长规律理论 |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结构与多元智能理论 |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要求与人职匹配理论 |
第二节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维度考量 |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价值维度 |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结构维度 |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层次维度 |
第三节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模式选择 |
一、国外典型的核心素养模型 |
二、我国典型的核心素养模型 |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的可行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及结构分析 |
第一节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流程 |
一、模型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
二、问卷的编制与调查实施 |
三、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二节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的结构特征 |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 |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的特征 |
第三节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的要素描述 |
一、职业品格与修养:要素及其表现 |
二、生活与生涯素养:要素及其表现 |
三、学习与创新素养:要素及其表现 |
四、信息与技术素养:要素及其表现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情况调查 |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调查 |
第二节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重观念轻设计,素养培养存在目标割裂的问题 |
二、重传授轻应用,素养培养存在理实脱节的问题 |
三、重教育轻融入,素养培养存在协同不足的问题 |
第三节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诊断 |
一、理念的束缚:校企合作中冷热不均的“壁炉现象” |
二、制度的羁绊:组织管理中各行其是的“梗阻现象” |
三、条件的制约:资源配置中强弱分明的“失衡现象”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优化及保障 |
第一节 指向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主体协同 |
一、多主体结合:明确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主体责任 |
二、多要素互动:加强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资源整合 |
第二节 指向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系优化 |
一、培养目标“嵌”素养,优化目标体系 |
二、课程教学“练”素养,优化内容体系 |
三、实践活动“攒”素养,优化服务体系 |
四、质量监控“验”素养,优化评价体系 |
第三节 指向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机制革新 |
一、“柔性化”组织管理机制与素养培养活力 |
二、“系统化”课程管理机制与素养培养动力 |
三、“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与素养培养能力 |
四、“深层次”校企合作机制与素养培养合力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一、研究的结论及观点 |
二、研究的创新、反思及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4)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新时代 |
(二)高等职业院校 |
(三)校园文化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分析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五、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视角和思路 |
第一章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
一、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 |
(一)职业性 |
(二)先导性 |
(三)创新性 |
三、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的功能 |
(一)导向功能 |
(二)凝聚功能 |
(三)辐射功能 |
(四)激发功能 |
第二章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较为重视,但认识不够明确 |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较为丰富,精神文化相对欠缺 |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个性逐渐凸显,但辨识度尚需提升 |
(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日趋完善,行为文化建设有待提升 |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归因 |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定位不够清晰 |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不够全面开阔 |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时代感不强,办学理念滞后 |
第三章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
一、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
(一)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
(二)树立“大学精神”,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
(三)引入企业文化,完善高职校园文化 |
(四)借鉴国外办学经验,提高校园文化质量 |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
(一)加强高职校园文化机制建设,巩固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之根基 |
(二)强化物质文化建设,以硬件做保障 |
(三)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以师生行为规范为抓手 |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精神引领作用 |
(五)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
第四章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
一、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
(一)明确建设方向,强化导向功能 |
(二)结合专业与地域文化优势,发展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文化 |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文化融入力度 |
二、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
(一)“一系一品,一人一艺”文化育人工程,实现艺术审美教育和专业建设双提升 |
(二)在传承中创新,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引领校园文化特色发展 |
(三)校企合作共建,凸显了校园文化职业性特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一)选题的目的 |
(二)选题的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一)高职院校 |
(二)德育 |
(三)德育工作 |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法 |
(三)案例研究法 |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视角和思路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视角和思路 |
六、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二)主体性德育理论 |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一章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德育工作 |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
(一)人才培养目标 |
(二)人才培养规格 |
(三)人才培养特色 |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内容 |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目标 |
(三)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与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调查方案 |
(一)调查方式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 |
(一)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不够,发挥的作用不强 |
(二)德育管理的合力育人程度不深,发挥的作用不够 |
(三)德育课程未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 |
(四)德育工作的理念重管理轻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 |
(五)德育活动引起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效果不满意 |
(六)德育评价未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促进作用 |
三、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领导组织协调不够,认识不足缺乏联动 |
(二)生源结构多样复杂,学业较差问题较多 |
(三)德育教师组成复杂,经验不足方法陈旧 |
(四)社会家庭环境影响,中西文化思想冲击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
一、加强德育组织领导,拓宽途径全员育人 |
(一)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联动 |
(二)拓宽德育途径,加强德育渗透 |
(三)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 |
二、依据高职学生特点,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
(一)强化德育教育,实施德育管理 |
(二)强化以人为本,实现自我教育 |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
(一)加强选拔培养,完善激励保障 |
(二)明确职责定位,加强师德建设 |
(三)改进管理方法,提高育人成效 |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实效 |
四、发挥社会家庭功能,营造健康德育环境 |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德育环境 |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
五、完善德育考评机制,促进德育健康发展 |
(一)遵循评价原则,拓展评价形式 |
(二)拓宽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法 |
第四章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德育工作案例分析 |
一、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生“成人教育”德育方案的有效实施 |
(一)高职学生“成人教育”德育方案的内容诠释 |
(二)高职学生“成人教育”德育方案的实施办法 |
(三)高职学生“成人教育”德育方案的实施效果 |
二、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三联两导”学生德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开展 |
(一)“三联两导”学生德育管理模式的内容诠释 |
(二)“三联两导”学生德育管理模式的实施办法 |
(三)“三联两导”学生德育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6)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理论 |
2.1 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
2.2 企业文化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系 |
2.2.1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
2.2.2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
2.2.3 企业文化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要求 |
2.3 基于企业文化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 |
2.3.1 昂扬的职业精神 |
2.3.2 永远向前的成长意识 |
2.4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 |
2.4.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4.2 职业素养冰山理论 |
第3章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与原因 |
3.1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
3.1.1 中职学校各相关方对职业素养培育重视不够 |
3.1.2 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缺乏良好现实基础 |
3.1.3 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意识不强和行动滞后 |
3.1.4 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脱节 |
3.1.5 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内容和活动针对性低 |
3.1.6 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方法科学性差 |
3.1.7 对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研究不够 |
3.2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原因 |
3.2.1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内因 |
3.2.2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外因 |
第4章 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
4.1 提高对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 |
4.1.1 提高中职学校管理者的认识 |
4.1.2 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认识 |
4.1.3 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认识 |
4.1.4 提高中职学生家长的认识 |
4.2 激发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动力 |
4.2.1 激发管理者重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动力 |
4.2.2 激发教师开展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动力 |
4.2.3 激发学生参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动力 |
4.2.4 激发家长支持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动力 |
4.3 形成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合力 |
4.3.1 加强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工作的规划和宣传 |
4.3.2 创造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校园、班级氛围 |
4.3.3 开展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活动 |
4.3.4 建设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 |
4.3.5 鼓励学生进行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
4.3.6 加强职业素养培育的校家企合作 |
4.4 有效培育基于企业文化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 |
4.4.1 有效培育昂扬的职业精神 |
4.4.2 有效培育永远向前的成长意识 |
第5章 长沙航天学校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
5.1 长沙航天学校基于企业文化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
5.2 长沙航天学校基于企业文化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 SWOT 分析 |
5.2.1 优势 |
5.2.2 劣势 |
5.2.3 机遇 |
5.2.4 威胁 |
5.3 长沙航天学校基于企业文化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
5.3.1 SO战略 |
5.3.2 WO战略 |
5.3.3 ST战略 |
5.3.4 WT战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调查问卷(管理者卷) |
附录 B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 C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 D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访谈提纲(管理者卷) |
附录 E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访谈提纲(家长卷) |
(7)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育的需要 |
2.高职校园文化创新发展的要求 |
3.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职业素养的研究述评 |
2.高职校园文化的研究述评 |
3.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述评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职业素养概述 |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育人特征 |
1.高职校园文化内涵 |
2.高职校园文化构成要素 |
3.高职校园文化的育人特性 |
(二)职业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
1.职业素养的内涵 |
2.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特征 |
(三)小结 |
三、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一)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2.职业素养的“冰山理论” |
3.组织文化理论 |
4.适应性理论 |
(二)职业素养培育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
1.高职校园文化是职业素养形成的环境载体 |
2.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
3.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上具有统一性 |
(三)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特质 |
1.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
2.利于校园特色文化品牌的树立 |
3.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 |
(四)小结 |
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样本及问卷编制 |
1.样本选取 |
2.问卷编制 |
3.数据处理 |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1.认识层面:对高职校园文化理解不到位 |
2.内容层面:未能突出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
3.形式层面:与企业文化互动程度不紧密 |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历史原因:在合并重组中疏忽了对组织文化的建设 |
2.理论薄弱:高职校园文化相关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 |
3.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上的不足与限制 |
(四)小结 |
五、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案例——以Y职业学院为例 |
(一)Y职业学院概况 |
(二)Y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
1.以物质文化建设内化职业素养培育目标 |
2.以精神文化建设凝聚职业素养培育资源 |
3.以行为文化建设拓宽职业素养培育课堂 |
4.以制度文化建设汇聚职业素养培育力量 |
(三)Y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
1.高职学校——谋篇布局,彰显文化育人特色 |
2.高职教师——知行合一,推动以文化人发展 |
3.高职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提升自我素养 |
(四)小结 |
六、总结 |
(一)研究取得的成果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学院领导/相关负责人版) |
附录C 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D 访谈提纲(学生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校园文化 |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
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 |
(二)理论基础 |
1.组织文化理论 |
2.新公共管理理论 |
3.校园文化层次理论 |
二、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的现状 |
(一)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主体 |
(二)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内容 |
三、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1.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意识不强 |
2.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内容存在空缺 |
3.西部高职院校院校文化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
(二)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缺乏系统规划 |
2.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缺乏财力支撑 |
3.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缺乏专业化水准 |
4.西部高职院校缺乏针对校园文化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 |
四、国外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经验借鉴 |
(一)美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经验 |
(二)德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经验 |
(三)国外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管理实践的启示 |
五、加强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增强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意识 |
(二)完善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内容 |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管理 |
2.完善校园制度文化管理 |
3.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管理 |
4.创新校园行为文化管理 |
(三)强化管理服务,促进校园文化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构及实践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 |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状况的成因分析 |
(一) 学校缺乏对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二) 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难以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
(三)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素质的效果不明显 |
(四)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五) 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运用新媒体提升学生素质 |
三、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构 |
(一) 教学第一课堂: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
(二) 课外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 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
(三) 校外第三课堂: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和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四) 虚拟第四课堂:通过新媒体手段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 |
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
(一) 学校领导要真正重视, 像抓专业教育一样抓素质教育 |
(二) 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教学主渠道开展素质教育 |
(三) 凸显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 |
(四) 打造素质教育基地, 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拓展综合素质 |
(五)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增强学生利用媒介主动学习发展自我的能力 |
(六) 引进优秀企业文化, 培养高职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
(10)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文化 |
2.1.2 校园文化 |
2.1.3 校企文化融合 |
2.1.4 校企合作模式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校园文化SIS系统理论 |
2.2.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
第3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3.1 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概述 |
3.2 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现状调查 |
3.2.1 校园环境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情况 |
3.2.2 校园制度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情况 |
3.2.3 校园行为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情况 |
3.2.4 校园精神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情况 |
3.3 校企合作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
3.3.1 企业对高职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评价 |
3.3.2 企业对高职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
3.4 校企合作背景下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3.4.1 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有待更新,企业文化渗透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
3.4.2 学校办学理念需要继续提高,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突出 |
3.4.3 校园文化积淀还不是很深厚,校企文化的融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
第4章 校企合作模式下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
4.1 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框架 |
4.1.1 校企文化融合思路 |
4.1.2 校企文化对接形式 |
4.2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
4.2.1 营造美丽的校园环境文化 |
4.2.2 建立健全的校园制度文化 |
4.2.3 构建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 |
4.2.4 营造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 |
4.3 拓宽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
4.3.1 人才培养中落实文化建设 |
4.3.2 课程开发中体现职业特色 |
4.3.3 教学实践中贯穿职业精神 |
4.3.4 课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 |
4.3.5 建设校园粮食文化博览园 |
4.4 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实施 |
4.4.1 领导重视文化建设 |
4.4.2 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
4.4.3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
4.4.4 企业积极配合协调 |
第5章 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四、谈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TF公司与JD学院企校合作研究[D]. 戴宁楠.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D]. 方桐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D]. 桑雷.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4]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为例[D]. 李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D]. 张静.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6)
- [6]基于企业文化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研究[D]. 庞焕美. 湖南大学, 2019(02)
- [7]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贾圆圆.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8]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研究[D]. 黄艳. 长安大学, 2019(01)
- [9]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构及实践策略[J]. 胡辉平. 职教通讯, 2018(23)
- [10]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曾秋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