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忏悔抒情,无理而妙——唐代两首委屈诗朗读

以忏悔抒情,无理而妙——唐代两首委屈诗朗读

一、以悔诉情 无理而妙——两首唐代闺怨诗品读(论文文献综述)

吴文慧[1](2016)在《唐代前后期闺怨诗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诗经》萌芽,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而大盛。本文以《全唐诗》中的闺怨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闺怨诗内容的基础上,对唐代前后期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所呈现出的同与异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绪论部分首先通过对唐代闺怨诗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认识对唐代前后期闺怨诗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其次,对闺怨诗的含义做一个界定,确定本文研究的对象;最后,介绍了唐代闺怨诗的分期问题。第一章主要叙述闺怨诗的流变过程,即唐代以前闺怨诗的发展脉络及唐代前后期闺怨诗的发展概况,以便对闺怨诗的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章意在对唐代前后期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唐代闺怨诗的内容与情感在前后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呈现出显着的不同。女性形象由前期较为单一的征妇形象发展为后期征妇、商妇、弃妇、贫女等多种形象,且这些形象在前后期也出现了一定差异。而男性形象则由前期的尽忠职守发展为后期的尽忠职守与薄情寡义兼有。第三章主要就唐代前后期闺怨诗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研究。在情感基调上,由前期的轻愁淡怨转向后期的哀怨悲苦。在意向选择上,前后期闺怨诗呈现出一定的共性,都倾向于代表着春秋季节、夜晚的自然意象和代表着幽闭空间的人或事意象。同时,因为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后期的诗歌中自然意象表现出苦寒的特征,而人或事意象则多呈现出关心与牵挂夫君的特征。结语,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唐代闺怨诗虽然是表现各类女子的各种怨情,但由于唐代前后期社会的不同、诗人生活环境的变化及诗人创作倾向的转变,唐代前后期闺怨诗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同。但又因为都处在唐代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下,都是写闺怨这个题材,闺怨诗在多个方面又呈现出相似的特点。

杨金柱[2](2012)在《初盛唐边塞诗的嬗变 ——以闺阁思妇与征夫游子的描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诗经》中的《击鼓》、《伯兮》等开始,中国的战争边塞诗就融入了爱情闺怨的因子,《诗经》、汉乐府等莫不如此。初唐时期,边塞诗歌中多豪迈的英雄歌吟,纯粹的儿女风情诗较少,边塞闺怨诗也多是齐梁文学传统的延续,直到盛唐,边塞闺怨诗才走出宫廷的苑囿。其中“初唐四杰”的作品是边塞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开始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文人情怀。初盛唐边塞诗中的思妇闺怨、征夫游子等内容,也与中晚唐边塞诗中所描写的这一主题颇不相同。笔者以《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为素材,以“闺怨(内)”与“征夫(外)”为视角,浅析这两个因子的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以及它们在初唐和盛唐边塞战争诗歌中的发展变化:边塞闺怨诗中,闺阁思妇从初唐的贵族祈盼式闺怨发展到盛唐多种形象与情感的呈现,特别是出现了平民女子的沉痛呼号,令人悲慨;征夫游子则从初唐边塞诗中的帝王将相,到文学传统中英雄主题的延续,再到“四杰”笔下融入其希望与失望的游侠与游子,再到反映盛唐时代精神的封侯报国之士,其间之脉络十分清晰。初盛唐的边塞诗随着这两个因子的交汇变化而嬗变。笔者结合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将这一变化纳入当时的历史背景,力求比较充分地阐释闺阁思妇与征夫游子这两个因子,所展现的初唐与盛唐边塞诗的发展与嬗变。

杨栎模[3](2011)在《柳永秦观言情词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柳永与秦观是北宋词坛上两位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词人,他们作为正宗的婉约派词人,终未摆脱“言情”的束缚。文章通过比较两位词人言情词的内容、艺术风格方面的异同,来突出各自的特色。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引言部分:简要概括柳永、秦观词的研究现状,引出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对言情词进行界定,交待在柳永和秦观的词作中言情词的标准。第一章分别概述两位词人生平经历和思想性格的异同点,以及由此形成了各自的作品内容与艺术风貌。第二章分析两位词人言情词的题材内容和歌妓形象的异同之处。两人言情词题材内容主要分为闺怨词、吟咏对女性思恋的词、离别词、咏妓词(包括赠妓词)、合欢词及其他类。其他类作品:柳永有7首,秦观其他类的作品有9首。第三章从外貌形象、个性特征和情感取向三个方面探讨柳秦言情词中的女性形象。两人笔下女性形象的共同点有:痴情专注、重情重义,饱受离别之苦。不同之处在:柳永笔下的女性性格鲜明突出,形象多娇艳妩媚。秦观笔下的女性温婉多情却优不失分寸,形象多淡雅安静。第四章分别从表现手法、章法结构、语言特征三方面分析比较柳永秦观言情词艺术风格方面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柳永以赋为词,秦观采小令手法入词;章法结构上,柳永以线性结构为主,秦观以环形结构为主;语言特征方面,柳永言情词语言既有通俗浅白的风格,又有绮丽软媚的风格。秦观语言清新、明白晓畅,工笔细摹,追求情景融合,留不尽之意于言外。

刘红旗[4](2009)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唐代闺怨诗研究综述》文中指出闺怨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虽然没有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那样的规模与影响,但却有着丰富的内容,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文中就唐代闺怨诗的概念界定、内容和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及常见意象、特殊类型几方面对近几十年的研究状况略作综述,以推进对唐代闺怨诗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杜燕[5](2007)在《闺妇情思 幽怨暗恨——两首闺怨诗品评》文中研究表明《闺怨》、《江南曲》当推唐代闺怨诗之力作,两诗以深切的情思、细腻的笔触,委婉曲折地表达了缠绵的相思之情和深沉的怨叹。两诗主题相似,而表现手法、风格特色则又殊异,从而使幽怨这一情感表达更加多姿多彩,更为深刻有力。

庞海音[6](2005)在《别有幽情恨此生——浅谈闺怨诗的幽怨美》文中指出闺怨诗,顾名思义,即抒写闺阁中人怨愁之情的诗。男性作家们“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托志帷房”。我国人民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信奉孔子提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审美原则。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创作主张要求诗歌创作在表现人物的欢乐和悲哀时,一定要适度。

李晓婉[7](2002)在《以悔诉情 无理而妙——两首闺怨诗品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作为诗歌中的古老题材,闺怨诗主要反映闺中妇女的思绪愁情,伤离别怨,昭示了封建社会不少妇女人性被泯灭,爱情遭扼杀的悲惨命运。与云游四方的男子不同,古代女子常常足不出户,被禁锢在狭小的天地里,成为男子的附庸,地位低下,境遇凄惨。特别是征人之妇,商人之妻,不仅要承担生活的重担,

李晓婉[8](2001)在《以悔诉情 无理而妙——两首唐代闺怨诗品读》文中研究指明闺怨诗是诗歌中的古老题材 ,主要反映闺中妇女的思绪愁情与伤离别怨 ,昭示了封建社会广大妇女人性被泯灭、爱情遭扼杀的悲惨命运 ,闺怨诗正是通过反映她们的种种离愁别怨 ,把饱受封建夫权制度压制的广大妇女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展现在我们面前 ,表现了一种朴素的进步男女平等思想

二、以悔诉情 无理而妙——两首唐代闺怨诗品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悔诉情 无理而妙——两首唐代闺怨诗品读(论文提纲范文)

(1)唐代前后期闺怨诗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前人的研究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闺怨诗的界定
    第三节 关于唐代闺怨诗的分期
第一章 唐代闺怨诗概说
    第一节 闺怨诗的溯源
    第二节 唐代闺怨诗概况
        一、唐代前期闺怨诗的创作概况
        二、唐代后期闺怨诗的创作概况
第二章 唐代前后期闺怨诗中人物形象的比较
    第一节 女性形象的比较
        一、征妇怨诗的比较
        (一)数量的比较
        (二)内容的比较
        1、内容的共同性
        2、内容的差异性
        二、商妇怨诗的比较
        (一)内容的比较
        1、内容的共同性
        2、内容的差异性
        (二)数量的比较
        三、弃妇怨诗的比较
        (一)内容的比较
        (二)数量的比较
        四、贫女怨诗的比较
    第二节 唐代前后期闺怨诗中男性形象的比较
        一、男性形象的共同性
        二、男性形象的差异性
第三章 唐代前后期闺怨诗艺术特色的比较
    第一节 情感基调的比较
        一、唐代前期:轻愁淡怨
        二、唐代后期:哀怨悲苦
    第二节 意象的比较
        一、意象的共同性
        (一)自然意象
        1、月
        2、柳
        (二)人事意象
        1、楼
        2、灯烛
        二、意象的差异性
        1、月
        2、鸿雁
        3、征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初盛唐边塞诗的嬗变 ——以闺阁思妇与征夫游子的描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唐代边塞诗研究成果之回顾
    二、 唐代边塞闺怨诗研究的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唐前闺怨边塞诗与早期文学中的征夫游子形象
    第一节 唐代以前战争边塞诗中的闺阁情怀
        一、 先秦时代——《诗经》中的闺阁思妇
        二、 秦汉魏晋时代——乐府诗歌边塞诗中的女子
    第二节 唐代以前文学中的征夫游子形象
        一、 游侠——“白马饰金羁”下的慷慨高歌
        二、 游子——“浮云蔽白日”中的婉转低吟
第二章 初唐与盛唐边塞诗中的思妇
    第一节 幽怨·翰藻·绮靡·静美 ——初唐边塞闺怨诗中的思妇形象及情感
        一、 “戍客戍清波,幽闺幽思多” ——宫体诗风笼罩下的边塞闺怨诗及其中的思妇形象
        二、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四杰”等人边塞闺怨诗中的思妇形象及突破
        三、 “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初盛唐之交的几首边塞闺怨诗及其中的思妇
    第二节 沉寂·丰致·多姿·情韵——盛唐边塞闺怨诗中的思妇形象及情感
        一、 “夫婿朝回初拜侯”与“悔教夫婿觅封侯”——由望婿封侯到痛思生离死别
        二、 “愿作阳台一段云”、“月入霜闺悲”——李白边塞闺怨诗中思妇形象与情感的多样化
第三章 初、盛唐时期边塞诗中征夫与游侠的形象与情感
    第一节 豪情·传统·理想·兴寄——初唐边塞诗中的男性主人公及精神旨归
        一、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帝王将相边塞诗中的帝王和将军形象与精神旨归
        二、 “汉月生辽海,曈曨出半晖”到“疾风卷溟海,万里扬沙砾” ——宫廷诗人群体到文章四友等人边塞诗中的男性主人公
        三、 “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到“陇坂高无极,征人一望乡”——“初唐四杰”等人边塞诗中的游侠与游子
    第二节 慷慨·封侯·沉痛·反思——盛唐边塞诗中男性主人公的形象及精神
        一、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以“封侯”、“许国”为代表的男性主人公
        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厌战、反思为代表的男性主人公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柳永秦观言情词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二
第一章 生平经历和思想性格之比较
    第一节 两人的生平经历
        一、柳永:流离辗转的一生
        二、秦观:宦海中的浮与沉
    第二节 两人的思想性格
        一、积极进取
        二、天性浪漫、雅好音乐
        三、两人对待科举的态度
        四、柳永的“痴狂”与秦观的多愁善感
第二章 言情词题材之比较
    一、闺怨词
    二、吟咏对女性思恋的词
    三、离别词
    四、咏妓词(包括赠妓词)
    五、合欢词
    六、其他类
第三章 女性形象之比较
    第一节 柳永言情词女性形象的特征
        一、外貌形象
        二、个性特征
        三、情感取向
    第二节 秦观言情词女性形象的特征
        一、形象描写
        二、性情抒发
        三、情感取向
第四章 艺术风格之比较
    第一节 表现手法
    第二节 章法结构
        一、时空结构
        二、词的发端与结拍
    第三节 语言特征
        一、柳永言情词的语言特征
        二、秦观言情词的语言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唐代闺怨诗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闺怨诗概念的界定
二、内容和艺术特色研究
三、审美特征及常见的意象研究
四、闺怨诗中的特殊类型研究
五、结语

(6)别有幽情恨此生——浅谈闺怨诗的幽怨美(论文提纲范文)

四、以悔诉情 无理而妙——两首唐代闺怨诗品读(论文参考文献)

  • [1]唐代前后期闺怨诗的比较研究[D]. 吴文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2]初盛唐边塞诗的嬗变 ——以闺阁思妇与征夫游子的描写为例[D]. 杨金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02)
  • [3]柳永秦观言情词比较[D]. 杨栎模.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4)
  • [4]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唐代闺怨诗研究综述[J]. 刘红旗. 绥化学院学报, 2009(02)
  • [5]闺妇情思 幽怨暗恨——两首闺怨诗品评[J]. 杜燕. 文教资料, 2007(28)
  • [6]别有幽情恨此生——浅谈闺怨诗的幽怨美[J]. 庞海音.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5(03)
  • [7]以悔诉情 无理而妙——两首闺怨诗品读[J]. 李晓婉. 古典文学知识, 2002(05)
  • [8]以悔诉情 无理而妙——两首唐代闺怨诗品读[J]. 李晓婉.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1(04)

标签:;  ;  ;  ;  

以忏悔抒情,无理而妙——唐代两首委屈诗朗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