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纤维等饲料成分预测植物性蛋白饲料的猪消化能值(论文文献综述)
张羽辰[1](2019)在《回归法评定肉仔鸡对稻米及其副产品和不同油脂能量利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填补中国饲料原料数据库的不足和更新的需要,本研究以套算法为基础,通过回归法评定了肉仔鸡对稻米、碎米、米糠及豆油、猪油、磷脂油、混合油等饲料原料回肠末端消化能(IDE)、代谢能(ME)和氮矫正代谢能(MEn)的值,并建立这些值的回归方程,为我国饲料原料数据库存的更新累积数据。试验一回归法评定肉仔鸡对稻米、碎米、米糠能量利用的研究选用1 d AA(Arbor Acres)肉鸡336只,1-14 d饲喂普通肉仔鸡日粮;第14 d时,对每只鸡进行称重,以体重为依据随机分为为1个对照组和6个试验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以12%和24%稻米、12%和24%碎米、15%和30%的米糠部分替代基础日粮,且对照组和试验组日粮配方中的能量原料玉米:豆粕:豆油比例均为10.96:7:1。代谢试验方法为指示剂法,指示剂为TiO2,添加量为0.5%。试验至第18-20 d时,收集每重复鸡只所排泄的粪便,待测干物质、氮、能量利用率,计算ME和MEn值;试验期至第21 d时,屠宰鸡只,取回肠末端食糜,待测干物质、氮、能量利用率,计算IDE值。试验结果表明:以12%和24%稻米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后,新日粮的回肠干物质、IDE利用率随稻米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极显着增加(P<0.01),全肠道的干物质、ME和MEn利用率随稻米替代比例增加而显着升高(P<0.05)。以12%和24%的碎米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后,新日粮的回肠干物质和IDE利用率极显着升高(P<0.01),全肠道的干物质、ME值和MEn值也极显着增高(P<0.01)。以15%和30%的米糠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后,新日粮的回肠干物质、氮和IDE利用率极显着下降(P<0.01),全肠道的干物质、氮、ME和MEn的利用率均极显着降低(P<0.01)。根据稻米、碎米和米糠在基础日粮中的替代比例及其与新日粮中由稻米、碎米和米糠所提供能量的对应关系,拟合替代比例与提供的能量的关系,得到稻米、碎米和米糠的IDE、ME和MEn值的回归方程为:IDE=Y=2(6)+3,185(73)稻米+3,199(72)碎米+2,562(61)×米糠,R2=0.98;ME=Y=8(6)+3,103(72)×稻米+3,190(71)×碎米+2,709(60)×米糠,R2=0.98;MEn=Y=4(5)+3,014(68)×稻米+3,092(101)×碎米+2,624(57)×米糠,R2=0.98。试验二回归法评定肉仔鸡对豆油、猪油、磷脂油和混合油能量利用的研究选用1日龄AA肉鸡576只,1-21 d时饲喂普通肉仔鸡日粮;21 d时,按照体重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试验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8只鸡。豆油、猪油、磷脂油和混合油(豆油:猪油为1:1)替代对照组的比例分别为4%和8%,各处理组日粮配方中的能量原料玉米:豆粕为12.04:7。试验期为第21-28 d。收集25-27d鸡只(每重复)所排泄的粪便,待测干物质、氮、能量利用率,计算ME和MEn值;28 d试验结束时,屠宰鸡只,取回肠末端食糜,待测干物质、氮、能量利用率,计算IDE值。试验结果表明:以4%和8%豆油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后,新日粮的回肠干物质、氮和IDE利用率均随替代比例极显着升高(P<0.01),全肠道的干物质、氮、ME和MEn利用率均随豆油的替代比例极显着升高(P<0.01)。以4%和8%猪油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后,新日粮的回肠干物质、和回肠IDE利用率显着或极显着增高,全肠道氮矫正代谢能、ME利用率也极显着增高(P<0.01)。以4%和8%磷脂油或混合油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后,IDE、ME和MEn的利用率均极显着上升(P<0.01)。根据豆油、猪油、磷脂油和混合油在基础饲粮中替代比例与新饲粮中由豆油、猪油、磷脂油和混合油所提供能量的对应关系,拟合替代比例与提供的能量的关系,得到豆油、猪油、磷脂油和混合油的IDE、ME和MEn值的回归方程为:ME=Y=33(11)+8,046(350)豆油+9,280(367)猪油+9,536(363)磷脂油+12,148(365)混合油R2=0.951MEn=Y=24(10)+7,848(329)豆油+8,981(345)猪油+9,137(342)磷脂油+11,890(343)混合油R2=0.954IDE=Y=105(22)+9,884(740)豆油+9,810(776)猪油+10,009(768)磷脂油+10,573(771)混合油R2=0.811根据以上方程,本研究表明:稻米的IDE、ME和MEn分别是3,185,3,103和3,014 kcal/kg(DM);碎米为3,199,3,190和3,092 kcal/kg(DM);米糠为2,562,2,709和2,624 kcal/kg(DM);豆油为9,884、8,046和7,848 kcal/kg(DM);猪油为9,810、9,280和8,981 kcal/kg(DM);磷脂油为10,009、9,536和9,137 kcal/kg(DM);混合油为10,573、12,148和11,890 kcal/kg(DM)。
马绍楠[2](2018)在《肉羊常用饲料消化能、代谢能估测模型的建立与比较及其数据库的建立》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建立我国肉羊常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并通过对我国现有肉羊常规饲料代谢能模型的整理和比较,筛选出其中的最适模型,从而对数据库中饲料原料的消化能(DE)、代谢能(ME)进行估测和补充。此外,进一步通过测定多种肉羊常用精饲料原料的常规营养成分、能量的消化代谢效率和体外发酵参数来探索其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补充我国肉羊常用单一精饲料原料有效能的估测模型,为我国肉羊的科学养殖、饲料配方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饲料原料有效能的估测提供新的方法。本研究包括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试验一:体外法估测常用精饲料干物质体外降解率本试验旨在探索肉羊常用精饲料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的简易评价方法。试验以4种蛋白质饲料和7种能量饲料为试验材料,采用体外产气法与人工瘤胃持续发酵法,在测定产气量(GP)与体外干物质有效降解率(EDIVDMD)的同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常规营养成分对EDIVDMD的影响,建立了以GP、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预测饲料EDIVDMD的估测模型。结果显示:单一饲料原料的理论产气量及8h、16h、24h、36h、48h产气量均与EDIVDMD呈正相关关系(P<0.05);以相关性最强的三个预测值GPa+b、GP24h、GP36h为参数,分别建立预测EDIVDMD的估测模型,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557、0.619和0.612。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与EDIVDMD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EDIVDMD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与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建立以ADF、NDF预测饲料EDIVDMD的一元、二元估测模型,二元估测模型EDIVDMD=88.481-0.484ADF-0.231NDF(P<0.01,R2=0.866)相关系数最高。综上所述:体外产气法可以估测饲料的EDIVDMD,可对饲料的降解性能做出快速、合理、有效的评价;利用饲料中的纤维含量来估测其他主要营养物质在瘤胃内消化率的方法切实可行。本研究为肉羊常用精饲料原料在瘤胃内降解情况的快速评定提供了新的方法。试验二:肉羊精饲料消化能和代谢能预测模型(体外法)的建立本试验旨在探索肉羊常用精饲料DE、ME的简易评价方法。试验选取10种我国肉羊常用精饲料原料,通过消化代谢试验结合套算法计算10种肉羊常用精饲料的DE和ME,通过体外试验得出饲料原料的体外有机物降解率(IVOMD)、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和GP24h等体外发酵参数,通过实验室分析法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最终建立以饲料的体外发酵参数预测10种肉羊常用精饲料原料DE、ME的预测模型。(结果)结果表明:单一精饲料原料的24h产气量、有机物体外消化率均与DE、ME呈正相关关系(P<0.05);选取相关系数较高的预测因子(有机物体外消化率)建立预测DE、ME的估测模型,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6和0.881。将十种精饲料原料分为5种蛋白质饲料和5种能量饲料重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一元、二元估测模型,方程R2显着提高,其中,预测蛋白质饲料DE的二元估测模型R2最高,DE=7.402+0.068IVOMD+0.049GP24h(R2=0.996,P<0.05)。综上所述:体外法可以有效估测肉羊常用单一精饲料原料的DE、ME值,可对饲料在动物体内的能量代谢情况做出快速、合理、有效的评价。本试验为我国肉羊常用饲料有效能的估测提供新了的方法,为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支持。试验三:肉羊常用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的建立为建立肉羊常规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下文简写为“数据库”),本研究根据我国行业内饲料分类标准,对本团队现有三百多种饲料原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后,对其常规营养成分数据进行了补充,初步形成数据库。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营养创新团队(下文简写为“本团队”)前期试验所得肉羊常用饲料有效能预测模型为研究对象,以NRC及中国饲料营养价值表中的饲料原料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有效能估测值与NRC、中国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给出值之间的变异系数及相对偏差来比较模型的准确性,筛选出计算饲料DE、ME的适宜模型。最终使用模型对“数据库”中的DE、ME值进行估测,以达到完善数据库的目的。结果表明:以NDF为预测因子预测饲料原料DE的预测模型:DE1=17.211-0.135NDF和以DE为预测因子预测ME的估测模型:ME1=0.046+0.820DE在用以估测NRC或中国饲料营养价值表中饲料原料有效能时,其DE估测值与给出值的相对偏差和变异系数最低,是目前估测肉羊常规饲料DE、ME的适宜模型,可有效估测“数据库”中饲料原料的DE、ME值,建立具有更高参考价值的数据库。本团队建立的“数据库”填补了我国肉羊常规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的空白,为数据库的更新、完善奠定了基础。总之,体外法可以快速、有效的估测肉羊常规饲料在瘤胃中的降解情况以及在肉羊体内的能量代谢情况;通过对我国肉羊常规饲料样品进行收集和分类并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以及整理和补充不同实验条件下饲料原料有效能的估测模型,可以初步建成我国肉羊常用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弥补这一空白。本研究为我国肉羊常用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我国肉羊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全面评价提供了依据。
赵江波[3](2016)在《肉用绵羊精料代谢能预测模型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体内法和套算法相结合来探究精料原料在肉用绵羊体内的代谢,并建立以常规成分和可消化营养物质预测肉用绵羊精料及饲粮代谢能(ME)的预测模型。试验一:本试验旨在研究使用套算法估测肉用绵羊单一精料原料能值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替代比例。试验选取54只体重为48.3±1.3 kg的杜寒杂交F1代羯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9组,分别饲喂1种基础饲粮和8种不同小麦替代比例的试验饲粮,通过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代谢能,结合套算法计算小麦的消化能(DE)和ME及养分消化率,以确定其适宜的替代比例。结果表明,1)随着替换比例的增加,饲料中的各种养分如总能(GE)、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的消化率逐渐升高(P<0.01),饲料中粪能(FE)逐渐降低(P<0.01),尿能(UE)、DE和ME逐渐升高(P<0.01);2)根据套算法计算小麦的GE、DM、OM、CP的表观消化率在任何替换水平差异均不显着(P>0.05);3)当小麦替换饲粮比例在29%47%时,套算法所得的小麦DE(14.55 MJ/kg)与NRC的推荐值(14.52 MJ/kg)基本一致;小麦的ME(11.86 MJ/kg)与通过经验公式(DE×0.82)的计算值(11.91 MJ/kg)接近。因此,套算法可以用于估测肉羊单一精料原料代谢能值及养分消化率,且替换比例在29%47%为宜。试验二:本试验旨在研究应用常规成分或可消化养分建立肉羊单一精料原料ME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选取66只18月龄体重为49.6±1.3 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羯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11个处理,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10个试验饲粮组,通过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并结合套算法计算饲粮中10种单一精料原料的DE和ME,并建立精料原料ME和其常规成分或可消化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饲粮中精料原料的ADF含量与DE呈显着负相关(P<0.05),OM含量与DE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精料原料常规成分与ME之间则无相关性(P>0.05)。饲粮所含的精料原料的可消化养分与精料原料ME存在显着相关,所建立的预测方程为:ME(MJ/kg)=1.344DE(MJ/kg)+1.321DDM(%)-5.347DOM(%)-2.093DADF(%)-1.907(R2=0.845,n=60,P<0.01),或ME(MJ/kg)=1.349DE(MJ/kg)-6.577DOM(%)-2.105(R2=0.842,n=60,P<0.01),其中DDM为可消化干物质,DOM为可消化有机物,DADF为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无法利用精料原料常规成分预测其DE或ME,但通过可消化养分可准确预测其ME。试验三:本试验旨在研究通过常规成分或可消化养分建立肉用绵羊饲粮代谢能预测模型。选取66只18月龄体重为49.6±1.3 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11个处理,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10个试验饲粮。分别测定十种试验饲粮的常规成分和可消化养分;代谢试验测定10种试验饲粮的DE和ME;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代谢能与常规成分和可消化养分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饲粮的OMD和GED与CP、NDF、ADF相关极显着(P<0.01);CPD与CP、NDF、ADF相关极显着(P<0.01),与OM相关显着(P<0.05);NDFD和ADFD与GE和CP相关极显着(P<0.01),NDFD与OM和NDF相关显着(P<0.05)。建立的饲料常规成分代谢能预测模型为:ME(MJ/kg)=38.881-19.516ADF(%)-28.672OM(%)(R2=0.640,n=60,P<0.01);可消化养分代谢能预测模型为:ME(MJ/kg)=1.613DE(MJ/kg)-14.705DOM(%)+2.743DNDF(%)-3.179(R2=0.879,n=60,P<0.01)。综上所述,饲料常规成分和可消化养分与代谢能之间相关性显着,可以通过常规成分和可消化养分对饲料的代谢能进行有效的预测。综上所述,在肉羊中应用套算法测定精料原料能值、消化率的方法可行,饲料中添加30%精料原料替换基础饲粮形成新的试验饲粮的常规成分与其ME无相关性,但可消化养分可以对ME进行有效预测;不同精料来源的饲粮的常规成分和可消化养分与饲料的消化率和有效能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饲料的常规成分和可消化养分对饲料的有效能和养分消化率进行准确预测。
沈俊,陈达图,胡官波,李霞,刘耕,贺喜,张石蕊[4](2014)在《生长猪脱酚棉籽蛋白消化能的评定及估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通过采集我国多个地区脱酚棉籽蛋白样品,分析脱酚棉籽蛋白常规成分,测定其生长猪消化能(DE),建立脱酚棉籽蛋白常规成分与生长猪DE之间的关系。试验选用体重相近[(32.0±2.3)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健康去势公猪12头,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包括1种基础饲粮和11种脱酚棉籽蛋白替代18%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采用全收粪法和套算法结合测定脱酚棉籽蛋白猪DE值,并将脱酚棉籽蛋白的常规成分与猪DE值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脱酚棉籽蛋白猪DE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1种脱酚棉籽蛋白风干状态下猪DE值为(11.67±0.82)MJ/kg,不同来源的棉籽生产的脱酚棉籽蛋白猪DE值差异不显着(P>0.05)。脱酚棉籽蛋白猪DE最佳预测模型(干物质基础):DE=15.40-0.27ADF(R2=0.91,RSD=0.27)和DE=14.88-0.29ADF+0.25EE(R2=0.94,RSD=0.22),式中,ADF为酸性洗涤纤维,EE为粗脂肪。ADF为脱酚棉籽蛋白猪DE最佳预测因子。
沈俊[5](2013)在《脱酚棉籽蛋白猪消化能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对脱酚棉籽蛋白猪的消化能及其预测模型进行评定。综合考虑中国脱酚棉籽蛋白的生产区域状况、生产厂家的产量、棉籽产地以及生产工艺因素,在中国多个地区采集了有代表性的脱酚棉籽蛋白样品11种,分析其常规成分含量以及氨基酸含量。试验选用体重相近(32.0±2.3)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健康去势公猪12头,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包括1种基础日粮和11种脱酚棉籽蛋白替代一定比列基础日粮的试验日粮,替代水平为18%。采用全收粪法和套算法结合测定脱酚棉籽蛋白猪消化能值,并将脱酚棉籽蛋白的常规成分与猪消化能值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脱酚棉籽蛋白猪消化能预测模型。试验结果如下:11脱酚棉籽蛋白常规成分含量分别为:DM(%),92.01±1.21;EE(%),2.75±0.69;CP(%),51.24±1.87:CF(%),7.38±2.21:ADF(%),9.39±3.06:NDF(%),18.19±5.36:NFE(%),24.31±2.10:SCHO(%),21.48±5.47;Ash(%),6.34±0.32;GE(MJ/kg),16.42±0.43:FG(mg/kg),360±43。11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Lys(%),2.10±0.10;Met(%),0.73±0.03;Trp(%),0.62±0.03;Thr(%),1.60±0.07;Ile(%),1.56±0.06;Leu(%),2.90±0.12;Phe(%),2.76+0.11;Val(%),2.22±0.08;Arg(%),6.06±0.27;His(%),1.43±0.06;Cys(%),0.85±0.04。2脱酚棉籽蛋白风干状态下猪消化能值为11.67±0.82MJ/kg,不同来源的棉籽生产的脱酚棉籽蛋白猪消化能值差异不显着。3脱酚棉籽蛋白猪消化能最佳预测模型(干物质基础):DE=15.40-0.27ADF(R2=0.91,RSD=0.27),DE=14.88-0.29ADF+0.25EE (R2=0.94, RSD=0.22);最佳预测因子为ADF。
许艳芬[6](2013)在《山东省猪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文中提出本文对山东省猪饲料原料进行了营养价值评定。采集山东省内不同地区的猪饲料原料,测定饲料原料中各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与数据库进行比较,并通过体外消化法得出原料消化能,用消化能与不同原料常规成分含量建立回归模型。主要研究如下:试验一:采集山东省内不同地区饲料厂和猪场的各种原料,共取得120个样品,其中包含了18种原料。对饲料原料的常规成分、氨基酸及矿物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与中国饲料数据库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受品种、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经比较,山东省常用猪饲料原料实测值与数据库给出的值常规成分含量存在高低差异,氨基酸含量波动幅度较小,微量元素含量波动稍大。试验二:选择实际养猪生产实践中最为常用的原料进行测定,共6种64个样品,通过胃蛋白酶—胰酶—碳水化合物酶三步酶解法测定原料的干物质消化率(DDM)、有机物质消化率(DOM)、蛋白消化率(DCP)、能量消化率(DGE),分析消化能(DE)与原料各成分之间相关回归关系,比较各化学成分相互结合评定饲料的DE效果的优劣,寻求预测DE的最佳因子。综合试验数据,以体外消化能为依变量,以原料的常规成分为自变量,通过最佳估测因子的筛选,建立回归模型如下:所有原料:Y=-11.074+1.269GE+0.039CP蛋白类原料:Y=21.567-0.294EE-0.701CF能量类原料:Y=4.890-1.012Ash-0.752EE+0.104CP+0.588GE
张志虎,唐受文,王思宇,马永喜[7](2012)在《麦麸猪消化能与能量消化率预测方程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测定麦麸的猪消化能(DE)及麦麸各化学成分对DE与能量消化率(DCE)的影响,分析用麦麸化学成分建立其DE与DCE的预测方程。试验选用12头三元杂交(杜×大×长)去势公猪[初始体重为(36.6±2.9)kg],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6期,11种饲粮),应用全收粪法测定10种不同产地和批次麦麸的DE,通过分析麦麸原料中的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淀粉(St)、粗脂肪、粗灰分、总能与DE及DCE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最佳的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0种麦麸的平均DE为11.72 MJ/kg(干物质基础),平均DCE为61.31%,St为DE和DCE的最佳预测因子。推荐DE预测方程:DE=0.31×St+3.71(R2=0.76,RSD=0.42,P<0.01)、DE=-0.91×CF-0.71×CP+33.80(R2=0.76,RSD=0.35,P<0.01)。推荐DCE预测方程:DCE=1.70×St+22.28(R2=0.76,RSD=2.89,P<0.01),DCE=-5.02×CF-3.65×CP+182.81(R2=0.80,RSD=1.79,P<0.01)。由此可知,本试验利用麦麸原料营养成分建立的DE及DCE的预测方程相关指数较高,且由本试验结果预测的DE值比较准确。
云春凤[8](2012)在《不同生态区蓝狐常规饲料营养价值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饲料是蓝狐人工饲养的基础,其营养价值直接影响蓝狐的生产性能及产品质量。目前,我国蓝狐饲料的营养价值评价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使用化学分析法和动物试验法分别评价我国蓝狐常用饲料的营养价值,为充分利用饲料资源、合理配制日粮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三个试验:试验一:化学分析法评价我国蓝狐常规饲料的营养价值。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到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几个大型蓝狐饲养基地进行了饲料资源利用情况调查,采集到蓝狐饲料原料样品6类51种96个。测定水分、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钙、总磷的含量,并此为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鸡骨架、鸭骨架、猪骨泥、牙鲆排、大麻哈鱼排、碟鱼排、小黄花鱼头、明太鱼排、虾蛄的营养成分较接近;红娘鱼、安康鱼、牙鲆、大黄花鱼、海杂鱼、虾虎鱼、小黄花鱼、沙蚕的营养成分较相似;狐狸油、羊油、鸡油、鸭油、猪油、大豆油、鸡肠的营养成分较相似;牛肝、鸡肝、鸭肝的营养成分较相似。试验二:动物试验法评价不同来源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55日龄蓝狐8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个处理(P植F植、P植F动、P动F植、P动F动)。各处理组日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蛋白质、脂肪来源不同(P植为豆粕、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粉,P动为鱼粉、鸡肉粉、肉骨粉,F植为豆油,F动为猪油)。预饲期16天,试验期58天。结果表明:(1) P植组干物质、粗蛋白质、总能消化率和干物质采食量显着高于P动组(P<0.05),血清尿素氮、料重比极显着高于P动组(P<0.0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血清总胆固醇极显着低于P动组(P<0.01);(2)雄性蓝狐F植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着高于F动组(P<0.01),粗脂肪、总能消化率和血清总蛋白质显着高于F动组(P<0.05),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血清总胆固醇、干物质采食量极显着低于F动组(P<0.01);雌性蓝狐F植组粗蛋白质消化率、血清葡萄糖显着高于F动组(P<0.05),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着低于F动组(P<0.01)。试验三:动物试验法评价不同来源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质量的影响。选择129日龄蓝狐80只(公母各半),分为4个处理。试验设计同试验二。预饲期17天,试验期64天。结果表明:(1) P植组干物质、粗蛋白质、总能消化率显着高于P动组(P<0.05),尿氮、血清尿素氮、料重比极显着高于P动组(P<0.01),粪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日增重、干皮长、毛皮品质极显着低于P动组(P<0.01),血清总胆固醇、体长显着低于P动组(P<0.05);(2)雄性蓝狐F植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着高于F动组(P<0.05),尿氮、血清总蛋白极显着高于F动组(P<0.01),血清总胆固醇显着低于F动组(P<0.05);雌性蓝狐F植组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率显着高于F动组(P<0.05),总能消化率、尿氮、血清葡萄糖、血清总蛋白、料重比极显着高于F动组(P<0.0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日增重极显着低于F动组(P<0.01),体长、干皮长显着低于F动组(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定了蓝狐常规饲料营养成分表,绘制了我国蓝狐常规饲料营养成分相似性图谱,为蓝狐养殖企业就近低成本选择饲料原料提供理论依据。动物试验的结果显示,育成期和冬毛期蓝狐均表现出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饲养效果优于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故实际生产中,不能为了追求低成本而过多使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冬毛期雌性蓝狐猪油的饲养效果优于豆油,故建议多使用猪油。冬毛期雄性蓝狐和育成期蓝狐猪油和豆油能够得到相似的饲养效果,故养殖企业可以根据价格等其他因素适当选择。
李波[9](2011)在《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对生长猪的消化能值及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测定》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3个试验系统测定了9种不同来源菜籽饼粕的化学组成、对生长猪的消化能值及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探讨不同来源、不同加工工艺对菜籽饼粕营养价值的影响,建立相关营养价值参数。试验一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化学组成特点从油菜籽主产省份四川、湖北和湖南三省采集有代表性的菜籽饼粕样品9个,其中高温压榨菜籽饼4个,预压-浸提菜籽粕5个,测定饼粕中常规养分、主要抗营养因子和氨基酸等的含量,研究不同来源菜籽饼粕的化学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除粗脂肪、总能和蛋白溶解度外,不同来源菜籽饼粕中常规养分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加工工艺对菜籽饼粕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钙、总磷及有机物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对抗营养因子异硫氰酸酯和嗯唑烷硫酮的含量也无显着影响(P>0。05)。与高温压榨菜籽饼相比,预压-浸提菜籽粕中粗脂肪和总能含量显着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的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菜籽粕蛋白质溶解度极显着高于菜籽饼(P<0.01)。除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外,菜籽饼中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低于菜籽粕;其中,菜籽饼中赖氨酸含量极显着低于菜籽粕(P<0.01)。试验二不同来源菜籽饼粕猪消化能值及常规养分消化率测定旨在测定9种不同来源菜籽饼粕主要养分消化率和猪消化能值。选取初始体重相近(46.37±1.53kg)的健康DLY生长阉公猪12头,采用3个4×4拉丁方试验设计,每个拉丁方中均包含1个基础饲粮和3个试验饲粮,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不同来源菜籽饼粕替代基础饲粮的15%组成试验饲粮。运用全收粪法测定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中各养分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采用套算法计算菜籽饼粕各养分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菜籽饼粕的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总磷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差异(P>0.05),而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极显着(P<0.01)。与菜籽饼相比,菜籽粕中干物质、有机物、总能、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以及酸性洗涤纤维的全肠道消化率极显着提高(P<0.01)。菜籽饼和菜籽粕平均消化能值分别为11.96和12.75 MJ/kg(干物质基础,下同)。试验三不同来源来源菜籽饼粕对生长猪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测定旨在测定8种(除去试验一中的4号样品)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对生长猪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和标准消化率。选取初始体重相近(33.21±1.56 kg)、在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并恢复良好的DLY生长阉公猪12头,随机分配到2个6×6拉丁方中,每个拉丁方中均含1个无氮饲粮,1个基础饲粮和4个试验饲粮。除无氮饲粮外,其余饲粮粗蛋白水平均为14%。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菜籽饼粕提供试验饲粮粗蛋白的40%。试验共6期,每期7 d,前5d为适应期,后2d收集回肠食糜。运用外源指示剂法(Cr203)测定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采用套算法计算菜籽饼粕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无氮饲粮用于估测基础内源氨基酸损失以计算菜籽饼粕氨基酸回肠标准消化率。结果表明,除蛋氨酸外,不同来源菜籽饼粕中其它氨基酸回肠表观(标准)消化率差异显着(P<0.05)。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四种必需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依次为41.73-60.19%、69.35-76.90%、50.72-61.37%和52.49-68.14%,回肠标准消化率变化范围依次为48.65-66.14%、73.85-81.15%、57.42-67.67%和57.10-73.04%。与菜籽饼相比,菜籽粕中绝大部分氨基酸回肠表观(标准)消化率显着提高(P<0.01)。综上所述,菜籽粕主要养分全肠道表观消化率及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显着高于菜籽饼。菜籽粕营养价值明显优于菜籽饼。
朱良[10](2011)在《棉籽粕饲料猪消化能评定及化学估测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在中国棉花主产区、使用典型工艺生产棉籽粕的29个油脂厂调查并采集有代表性的棉籽粕样品29份,分析棉籽粕样品常规成分,综合考虑棉籽粕样品常规成分、棉籽粕生产工艺、棉花产区和品种,将29个棉籽粕单体组成9个棉籽粕实体(每个实体由3-4个单体组成),采用全收粪法,分别采用两个不同替代水平的套算法和联立方程组法对棉籽粕猪消化能进行测定,得到3个试验方法下的3套棉籽粕猪消化能测定结果,并将棉籽粕常规成分含量与猪消化能值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9个棉籽粕实体消化能的测定采用6x6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共采用3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每个拉丁方包括由3个棉籽粕实体的2个替代水平组成的试验日粮。选用体重相近(37.2+1.8)kg的三元(杜×长×大)健康阉公猪18头,将其分别置于个体代谢笼中,随机分入3个拉丁方中进行消化能的测定。试验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采集的29份棉籽粕样品常规成分含量(加权平均值,饲喂状态)分别为:DM,89.57%; CP,43.96%; EE,0.78%; Ash,6.22%; ADF,18.13%; NDF,25.36%; FG,598.81mg/kg。2采用两个替代水平的套算法分别测定的棉籽粕猪消化能结果差异很小,表明猪消化能具有较好的可加性。9个棉籽粕实体猪消化能测定结果(两个套算法结果的平均值,饲喂状态)分别为:2416 kcal/kg、2347kcal/kg、2288 kcal/kg、2102 kcal/kg、2244 kcal/kg、2164 kcal/kg、2226 kcal/kg、2611 kcal/kg、2464 kcal/kg,本次试验所测定棉籽粕猪消化能的加权平均值(饲喂状态)为2376 kcal/kg。3对棉籽粕猪DE值(干物质基础)与棉籽粕中GE、CP、EE、Ash、ADF、NDF、SCHO含量(干物质基础)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CP、NDF、SCHO、ADF含量对DE值影响较大。通过回归分析,结合专业知识,最后筛选出棉籽粕猪DE值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干物质基础):DE(kcal/kg)=-1964+98.85×CP%(R2=0.68),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干物质基础):DE(kcal/kg)=-3438+0.557×GE+76.71×CP%-3.03×NDF%(R2= 0.72)。
二、用纤维等饲料成分预测植物性蛋白饲料的猪消化能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纤维等饲料成分预测植物性蛋白饲料的猪消化能值(论文提纲范文)
(1)回归法评定肉仔鸡对稻米及其副产品和不同油脂能量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目的与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稻米及其副产物 |
2.2 油脂 |
3 肉鸡饲料原料能量利用数据库现状与发展趋势 |
3.1 我国饲料原料能量利用率估测的难度与困难 |
3.2 我国能量利用率数据库的不足 |
4 家禽饲料能量体系 |
4.1 总能 |
4.2 消化能 |
4.3 回肠末端消化能(IDE) |
4.4 代谢能 |
4.5 净能 |
5 家禽饲料能量利用率评定方法 |
5.1 全收粪法 |
5.2 排空强饲法 |
5.3 诱饲法 |
5.4 指示剂法 |
5.5 回肠末端食糜法 |
6 家禽单一原料能量利用率评定方法 |
6.1 全替代法 |
6.2 套算法 |
6.3 插值法 |
6.4 等比回归法 |
6.5 化学参数法 |
7 研究内容 |
7.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7.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回归法评定肉仔鸡对稻米及其副产物能量利用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测定指标 |
1.4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
1.4.1 粪样收集与处理 |
1.4.2 生长性能 |
1.4.3 常规养分和指示剂测定 |
1.4.4 IDE、ME及 MEn利用率和值的计算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以稻米、碎米或米糠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以稻米、碎米或米糠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肉仔鸡回肠或全肠道能量利用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回归法评定肉仔鸡对四种油脂能量利用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材料 |
1.3 饲养管理 |
1.4 测定指标 |
1.5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
1.5.1 粪样收集与处理 |
1.5.2 生长性能 |
1.5.3 常规养分和指示剂测定 |
1.5.4 IDE、ME及 MEn相关利用率的计算 |
1.6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以大豆油、猪油、磷脂油和混合油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以大豆油、猪油、磷脂油和混合油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肉仔鸡能量利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豆油的能量利用及影响因素 |
3.2 猪油的能量利用及影响因素 |
3.3 磷脂油的能量利用及影响因素 |
3.4 混合油的能量利用及影响因素 |
4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待解决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肉羊常用饲料消化能、代谢能估测模型的建立与比较及其数据库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肉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建立数据库的意义 |
1.2 肉羊饲料的能量评定 |
1.2.1 能量代谢评价体系 |
1.2.2 肉羊饲料能量评定指标及方法 |
1.3 肉羊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
1.3.1 饲料原料的分类 |
1.3.2 肉羊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肉羊常用精饲料体外产气量与干物质体外降解率的相关性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计算公式 |
2.1.4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4种蛋白质饲料及7种能量饲料的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
2.2.2 4种蛋白质饲料和7种能量饲料的产气量和产气参数 |
2.2.3 4种蛋白质饲料和7种能量饲料的干物质降解率 |
2.2.4 常规营养成分与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的相关性分析 |
2.2.5 产气量与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的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单一蛋白质饲料的体外发酵特性 |
2.3.2 单一能量饲料的体外发酵特性 |
2.3.3 精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的相关性分析 |
2.3.4 精饲料产气量与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的相关性分析 |
2.4 结论 |
第3章 体外法建立肉羊常用精饲料消化能、代谢能的估测模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3.1.2 试验饲粮 |
3.1.3 试验方法 |
3.1.4 计算公式 |
3.1.5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2 为建模型所测数据的整理 |
3.2.3 单一精饲料原料GP24h、IVDMD与IVOMD的相关性分析 |
3.2.4 单一精饲料原料GP24h、IVOMD与DE、ME的相关性分析 |
3.2.5 单一蛋白质、能量饲料有效能估测模型的建立 |
3.3 讨论 |
3.3.1 10种肉羊常用精饲料原料体外发酵参数及消化代谢情况的比较 |
3.3.2 肉羊常用单一精饲料原料体外发酵参数与其有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
3.3.3 体外法建立肉羊饲料ME预测模型的优势 |
3.4 结论 |
第4章 肉羊常用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的建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需分类、整理的饲料原料 |
4.1.2 用于比较、筛选的肉羊常用饲有效能估测模型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肉羊常用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中饲料的整理和分类 |
4.2.2 肉羊常用饲料消化能和代谢能最佳估测模型的确定 |
4.3 讨论 |
4.3.1 饲料能量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 |
4.3.2 我国肉羊饲料ME预测模型较国外预测模型的优越性 |
4.3.3 建立我国肉羊常用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的必要性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总体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表数据库的展示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肉用绵羊精料代谢能预测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肉用绵羊能量体系 |
2.1 总能 |
2.2 消化能 |
2.3 代谢能 |
2.4 净能 |
3 饲料养分的评定方法 |
3.1 体外法 |
3.1.1 化学成分分析 |
3.1.2 体外发酵法 |
3.1.3 酶解法 |
3.2 半体内法 |
3.3 体内法 |
3.3.1 指示剂法 |
3.3.2 全收粪法 |
4 单一精料原料饲养价值的估测方法 |
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肉用羊谷物饲料代谢能值及养分消化率评定方法的探索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设计与动物 |
1.3 试验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饲粮养分消化率 |
2.2 不同饲粮能值测定结果 |
2.3 小麦养分消化率与代谢能 |
2.4 小麦能量代谢参数与NRC推荐值离散性分析 |
3 讨论 |
3.1 不同替换比例饲料养分消化率 |
3.2 饲料中能量变化 |
3.3 套算法评定小麦养分消化率以及消化能和代谢能 |
4 小结 |
第三章 肉羊饲粮中单一精料代谢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动物与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物质代谢试验 |
1.5 气体代谢试验 |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精料原料常规成分与有效能相关性分析 |
2.2 精料原料可消化营养物质与代谢能的相关性分析 |
2.3 精料原料代谢能预测方程的建立 |
3 讨论 |
3.1 饲粮的原料常规成分与代谢能之间的关系 |
3.2 饲粮中精料原料可消化养分建立代谢能的预测模型 |
4 结论 |
第四章 精料来源对肉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及代谢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设计与动物 |
1.3 试验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十种试验饲粮的消化率 |
2.2 消化率与常规成分含量的关系 |
2.3 饲料有效能与常规成分含量 |
2.4 饲粮中可消化养分与代谢能之间的关系 |
3 讨论 |
3.1 饲料常规成分含量与消化率的关系 |
3.2 饲料常规成分含量与有效能的关系 |
3.3 可消化营养物质与有效能的关系 |
4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 |
创新点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4)生长猪脱酚棉籽蛋白消化能的评定及估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脱酚棉籽蛋白样品及试验饲粮 |
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1.3 试验设计 |
1.4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 |
1.4.1 样品的制备 |
1.4.2 样品的测定 |
1.5 饲粮与饲粮原料DE的计算公式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脱酚棉籽蛋白样品常规成分分析结果 |
2.2 脱酚棉籽蛋白样品11种必需氨基酸含量 |
2.3 脱酚棉籽蛋白DE测定结果 |
2.4 脱酚棉籽蛋白各常规成分与DE的简单相关关系 |
2.5 通径分析 |
2.6 DE的预测模型 |
2.6.1 DE的一元预测模型 |
2.6.2 DE的多元预测模型 |
3 讨论 |
3.1 脱酚棉籽蛋白猪DE值 |
3.2 脱酚棉籽蛋白最佳预测因子 |
4 结论 |
(5)脱酚棉籽蛋白猪消化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写词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脱酚棉籽蛋白研究进展 |
1.2.2 猪饲料消化能的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脱酚棉籽蛋白样品及消化试验日粮 |
2.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3 试验设计 |
2.4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 |
2.4.1 样品的制备 |
2.4.2 样品的测定 |
2.5 日粮与饲料原料DE的计算公式 |
2.6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7 数据分析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脱酚棉籽蛋白样品常规成分分析结果 |
3.1.1 脱酚棉籽蛋白的干物质含量 |
3.1.2 脱酚棉籽蛋白的粗脂肪含量 |
3.1.3 脱酚棉籽蛋白的粗蛋白含量 |
3.1.4 脱酚棉籽蛋白的粗纤维含量 |
3.1.5 脱酚棉籽蛋白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
3.1.6 脱酚棉籽蛋白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
3.1.7 脱酚棉籽蛋白的无氮浸出物含量 |
3.1.8 脱酚棉籽蛋白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
3.1.9 脱酚棉籽蛋白的粗灰分含量 |
3.1.10 脱酚棉籽蛋白的总能 |
3.1.11 脱酚棉籽蛋白的游离棉酚含量 |
3.2 脱酚棉籽蛋白样品11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含量 |
3.3 脱酚棉籽蛋白消化能测定结果 |
3.4 脱酚棉籽蛋白猪消化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
3.4.1 脱酚棉籽蛋白各化学成分与DE的简单相关关系 |
3.4.2 通径分析 |
3.4.3 DE的预测模型 |
4 讨论 |
4.1 脱酚棉籽蛋白的常规化学成分 |
4.2 脱酚棉籽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 |
4.3 脱酚棉籽蛋白的消化能值 |
4.4 脱酚棉籽蛋白猪消化能预测模型 |
4.4.1 最佳预测因子 |
4.4.2 其他预测因子 |
4.4.3 DE预测模型的选择与比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本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山东省猪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常用饲料原料分类 |
1.2.1 玉米及其副产品 |
1.2.2 小麦及其副产品 |
1.2.3 豆类产品 |
1.2.4 猪常用蛋白质类原料 |
1.3 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研究现状 |
1.3.1 传统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
1.3.2 体内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
1.3.3 体外消化评定方法 |
1.3.4 化学成分分析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猪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猪饲料原料的体外消化试验 |
2.2.1 待测饲料原料的处理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消化酶 |
2.2.4 试剂及配制 |
2.2.5 体外模拟具体消化过程 |
2.2.6 数据分析与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猪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
3.1.1 玉米及其副产品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
3.1.2 小麦及其副产品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
3.1.3 豆类产品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
3.1.4 猪常用蛋白质类原料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
3.2 猪饲料原料的体外消化试验 |
3.2.1 猪饲料原料体外消化数值 |
3.2.2 化学成分与各消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猪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
4.1.1 玉米及其副产品营养成分含量 |
4.1.2 小麦及其副产品营养成分含量 |
4.1.3 豆类产品营养成分含量 |
4.1.4 猪常用蛋白质类原料营养成分含量 |
4.2 猪饲料原料的体外消化试验 |
4.2.1 估测因子的选择 |
4.2.2 体外三步酶法的应用 |
4.2.3 原因分析 |
5 总体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5.1 论文总体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待解决问题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麦麸猪消化能与能量消化率预测方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1.3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
1.4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 |
1.4.1 样品的制备 |
1.4.2 样品的测定 |
1.5 饲粮及饲料原料DCE及DE的计算 |
1.6 数据分析 |
2 结 果 |
2.1 麦麸饲料原料样品实测值 |
2.2 麦麸饲料原料化学成分与DE的相关关系 |
2.3 麦麸饲料原料化学成分与DCE的相关关系 |
2.4 DE预测方程 |
2.5 DCE预测方程 |
2.6 饲料原料DE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 |
3 讨 论 |
3.1 最佳指标的选择 |
3.2 NDF、ADF对DE的影响 |
3.3 GE、Ash对DE的影响 |
3.4 CF、CP、EE对DE的影响 |
3.5 其他 |
4 结 论 |
(8)不同生态区蓝狐常规饲料营养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蓝狐的生物学特性 |
1.1.1 蓝狐的生活习性 |
1.1.2 蓝狐野生状态下的采食习惯 |
1.1.3 蓝狐的消化特点 |
1.1.4 蓝狐生物学时期的划分 |
1.2 我国蓝狐人工养殖区域的划分 |
1.3 单胃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1.3.1 化学分析法 |
1.3.2 动物试验法 |
1.3.3 体外评价法 |
1.4 蓝狐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1.4.1 化学分析法 |
1.4.2 动物试验法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化学分析法评价不同生态区蓝狐常规饲料的营养价值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饲料样品 |
2.1.2 饲料样品采集地点的选择 |
2.1.3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
2.1.4 饲料样品的采样方法 |
2.1.5 饲料样品的前处理及保存方法 |
2.1.6 测试指标与方法 |
2.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不同生态区蓝狐常规饲料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
2.2.2 不同生态区蓝狐常规饲料的营养成分 |
2.3 讨论 |
2.3.1 不同生态区蓝狐常规饲料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
2.3.2 不同生态区蓝狐常规饲料的营养成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动物试验法评价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1.2 试验日粮 |
3.1.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 |
3.2.1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3.2.2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氮代谢的影响 |
3.2.3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4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5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3.3.2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氮代谢的影响 |
3.3.3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4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生长发育的影响 |
3.3.5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育成期蓝狐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动物试验法评价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4.1.2 试验日粮 |
4.1.3 样品采集及指标的测定 |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 |
4.2.1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2.2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氮代谢的影响 |
4.2.3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4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5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
4.2.6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毛皮品质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3.2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氮代谢的影响 |
4.3.3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4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5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
4.3.6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饲料对冬毛期蓝狐毛皮品质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5.1 本论文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对生长猪的消化能值及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油菜籽及菜籽饼粕产量 |
2 菜籽饼粕化学组成 |
2.1 常规成分 |
2.2 蛋白质和氨基酸 |
2.3 粗蛋白和氨基酸回肠消化率 |
2.4 消化能值 |
3 菜籽饼粕的加工工艺 |
3.1 加拿大菜籽饼粕的加工工艺 |
3.2 我国菜籽饼粕的加工工艺 |
3.3 不同加工工艺对菜籽饼粕质量的影响 |
4 氨基酸消化率表示(Terminology) |
4.1 回肠表观消化率(AID) |
4.2 回肠真消化率(TID) |
4.3 回肠标准消化率(SID) |
4.4 氨基酸消化率表示方法的比较 |
5 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Methodology) |
5.1 直接法(Direct method) |
5.2 套算法(Difference method) |
5.3 回归法(Regression method) |
5.4 不同测定方法对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
第二章 有待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 存在的问题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化学组成特点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考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来源菜籽饼粕中常规养分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比较 |
2.2 不同来源菜籽饼粕中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不同来源菜籽饼粕猪消化能值及常规养分消化率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饲粮 |
1.4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6 考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常规养分全肠道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2.2 不同来源菜籽饼粕消化能值的比较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三 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对生长猪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饲粮 |
1.4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6 考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来源菜籽饼粕粗蛋白和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2.2 不同来源菜籽饼粕粗蛋白和氨基酸回肠标准消化率的比较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体讨论 |
全文结论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棉籽粕饲料猪消化能评定及化学估测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写词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棉籽粕的生产 |
1.2.1.1 我国棉花的生产 |
1.2.1.2 棉籽粕的生产加工 |
1.2.1.3 脱酚棉籽蛋白 |
1.2.2 棉籽粕的饲用价值 |
1.2.3 棉酚及棉酚的脱毒 |
1.2.3.1 棉酚 |
1.2.3.2 棉酚的脱毒 |
1.2.4 猪的能量体系 |
1.2.5 猪饲料消化能的评定 |
1.2.5.1 体内法 |
1.2.5.2 体外法 |
1.2.5.3 活动尼龙袋法 |
1.2.5.4 预测法 |
1.3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棉籽粕样品 |
2.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3 试验日粮 |
2.4 试验设计 |
2.4.1 拉丁方试验设计 |
2.4.2 测试程序 |
2.5 样品的收集与处理 |
2.5.1 排粪的收集与处理 |
2.5.2 饲料及粪样的分析 |
2.6 消化能的计算 |
2.6.1 日粮表观消化能的计算 |
2.6.2 棉籽粕表观消化能的计算(套算法) |
2.6.3 棉籽粕表观消化能的计算(联立方程组法) |
2.7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棉籽粕样品分析结果 |
3.1.1 棉籽粕粗蛋白质含量 |
3.1.2 棉籽粕水分含量 |
3.1.3 棉籽粕粗脂肪含量 |
3.1.4 棉籽粕粗灰分含量 |
3.1.5 棉籽粕ADF含量 |
3.1.6 棉籽粕NDF含量 |
3.1.7 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 |
3.2 棉籽粕猪消化能测定结果 |
3.2.1 棉籽粕实体常规化学成分 |
3.2.2 不同方法测定棉籽粕猪消化能结果 |
3.2.3 不同方法测定棉籽粕猪消化能结果分析 |
3.2.4 棉籽粕猪消化能化学预测模型的建立 |
3.2.4.1 相关分析 |
3.2.4.2 通径分析 |
3.2.4.3 猪棉籽粕线性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棉籽粕常规成分 |
4.2 棉籽粕猪消化能的测定 |
4.2.1 猪的有效能体系 |
4.2.2 猪消化能的测定 |
4.2.3 棉籽粕猪消化能的测定 |
4.2.4 测定方法对棉籽粕猪消化能测定结果的影响 |
4.2.4.1 不同替代比例套算法对棉籽粕猪消化能测定结果的影响 |
4.2.4.2 套算法和联立方程组法对棉籽粕猪消化能测定结果的影响 |
4.2.5 棉籽粕猪消化能值的化学预测模型 |
5 结论 |
5.1 本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用纤维等饲料成分预测植物性蛋白饲料的猪消化能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回归法评定肉仔鸡对稻米及其副产品和不同油脂能量利用的研究[D]. 张羽辰.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2]肉羊常用饲料消化能、代谢能估测模型的建立与比较及其数据库的建立[D]. 马绍楠. 塔里木大学, 2018(09)
- [3]肉用绵羊精料代谢能预测模型的研究[D]. 赵江波.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4]生长猪脱酚棉籽蛋白消化能的评定及估测模型研究[J]. 沈俊,陈达图,胡官波,李霞,刘耕,贺喜,张石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08)
- [5]脱酚棉籽蛋白猪消化能的研究[D]. 沈俊.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6]山东省猪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D]. 许艳芬.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7]麦麸猪消化能与能量消化率预测方程的建立[J]. 张志虎,唐受文,王思宇,马永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2(10)
- [8]不同生态区蓝狐常规饲料营养价值评价[D]. 云春凤.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9]不同来源菜籽饼粕对生长猪的消化能值及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测定[D]. 李波.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4)
- [10]棉籽粕饲料猪消化能评定及化学估测模型的研究[D]. 朱良. 湖南农业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