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解丽[1](2019)在《怒江漆油成分研究与现状调查及云南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本文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手段系统研究了云南怒江不同品种漆树籽中油脂成分及市售食用漆油的成分,考察了不同制油工艺对漆树籽中油脂成分与市售食用漆油成分的影响。在掌握漆油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对怒江食用漆油进行调查,了解漆油食用现状及功效,为制定漆油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漆油综合开发利用与合理食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2)全面了解部分《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在云南省的执行情况及应用现状,评估标准指标或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有关标准制定部门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及标准修订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为制定漆油及其他食品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供借鉴基础。[方法](1)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云南怒江不同品种漆树籽提取的油脂及市售食用漆油的成分与理化指标,分析评价漆树籽中油脂及市售食用漆油的营养价值。(2)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现场和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群人口学特征及漆油食用情况,通过医学体检获取调查对象的基础健康数据。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秩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全省16个州市中从事食品生产企业人员、食品监督监管人员、检验/检测人员、食品相关科研专家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标准》的一般性评价、标准技术评价、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白漆树籽油脂中总脂肪含量为(7.57±0.250)g/100g,黑漆树籽油脂中总脂肪含量为(11.60±0.1000)g/100g。白漆树籽油脂与黑漆树籽油脂中亚油酸、棕榈酸、油酸等5种脂肪酸含量最多,总量达到97%以上。白漆树籽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08%,黑漆树籽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45%。市售食用白漆油与市售食用黑漆油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市售食用白漆油中含棕榈酸64.63%,市售食用黑漆油中含棕榈酸70.47%。市售食用白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6.98%,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21%,市售食用黑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70%,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63%。白漆树籽油脂中亚油酸含量为63.20%,黑漆树籽油脂中亚油酸含量为58.67%。市售食用白漆油中亚油酸含量为7.38%,市售食用黑漆油中亚油酸含量为1.25%。白漆树籽油脂与黑漆树籽油脂的酸值分别为2.6mg/g、2.5mg/g,均<3mg/g,过氧化值无明显差异。市售食用白漆油的碘值为31.2g/100g,明显低于市售食用黑漆油的53.2g/100g。市售食用白漆油的酸值为16.6mg/g>3mg/g。市售食用白漆油的皂化值高于市售食用黑漆油。市售食用白漆油与市售食用黑漆油中的污染物限量总砷、总铅含量及真菌毒素限量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2)共调查1260名怒江居民,其中男性845人(67.1%),女性415人(32.9%);调查对象年龄12~90岁,平均年龄40.6岁;调查人群中有食用漆油习惯者1139人(90.4%),日均食用量为0.099(0.033,0.143)g;不同民族的日均食用量有差别(P<0.05),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的人群食用量无差别。研究对象中绝大部分有食用漆油的习惯,食用10年以上的人群占93.6%。平均食用频率为0.25-0.75次/周。食用漆油的种类包括白漆油、黑漆油、混合漆油和其他漆油,食用白漆油802人(70.4%),食用黑漆油506人(44.4%),无食用漆油习惯者121人(9.6%);研究对象中少部分人不食用漆油的首要原因为过敏,其次为不喜欢。共有3.5%的研究对象食用漆油后出现过不适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其次为哮喘和喉头水肿,以及便秘、身体发热及颜面水肿。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及BMI同漆油食用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腰围、收缩压与舒张压、坐月子时间、分娩后下地/工作时间同漆油食用量无相关关系。女性漆油食用量、身体脂肪率高于男性。职业是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腰臀比、BMI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收缩压的影响因素。(3)《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中知晓率最高的《标准》是《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94.9%),最低的是《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7.5%)。知晓《标准》的调查对象对《葡萄烈酒标准》、《酸角糕标准》、《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满意度、整体可操作性、内容合理性评价较高,对《昌宁红茶标准》、《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食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干制三七花标准》、《干制三七茎叶标准》满意度、整体可操作性、内容合理性评价均一般。[结论](1)漆树籽油脂品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与市售食用漆油有差别,漆树籽中油脂质量高于市售食用漆油,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市售食用漆油,可考虑改善加工工艺从而提高漆油的利用价值。(2)怒江居民漆油食用率较高,且研究对象普遍认为漆油可以促进产后恢复、增强免疫力和舒筋活血,尤以促进产后恢复为主。部分人群认为漆油还有消炎、去疲劳和通透全身的作用。但目前居民食用的漆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建议居民食用漆籽皮、核分离后漆核提取的漆树种子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人体健康有益。(3)《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和发布以后,有必要对从事食品监管、检验、生产加工等工作的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对社会公众加大宣传力度,使食品安全标准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针对不同的《标准》,调查对象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值得有关标准制定部门重视。(4)本研究掌握了怒江漆油的成分及人群食用现状,同时了解了云南省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执行情况及应用现状,为制定漆油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高立雪,袁韧,胡俊明[2](2018)在《2006-2010年中国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文中提出中国近年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呈上升趋势,影响到公众的身体健康。此文对2006-2010年以来发生的8起典型的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回顾反思,总结事件应急处理的主要做法及特点,并从应急反应预案、监测报告预警、分级处理标准设置、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应急处置的技术储备等方面,系统分析中国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建立中国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建议尽快制定中国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预案,加快对市售化妆品的监测预警信息体系建设,做好事件相关技术规范、处置标准和人才队伍等储备,健全事件查处、督查问责制度,为做好中国化妆品监督工作及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出建设性的方向。
谭建华[3](2018)在《典型个人护理用品的来源、环境和人体暴露研究》文中认为防腐、抗菌剂等个人护理用品(Personal Care Products,PCPs)成分广泛应用于各种日化产品,且含量较高。PCPs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大量地进入各种环境介质中,如水体、土壤和室内灰尘等;而这些环境介质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间接地增加了人体对这些PCPs的暴露风险。另外,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大量和频繁的使用PCPs,造成相当数量的PCPs通过呼吸、皮肤接触,甚至被污染的膳食等途径直接迁移至人体内。现有研究表明,PCPs的暴露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论文以典型个人护理用品(PCPs)包括4-羟基苯甲酸甲酯(MP)、4-羟基苯甲酸乙酯(EP)、4-羟基苯甲酸丙酯(PP)、4-羟基苯甲酸丁酯(BP)、三氯生(TCS)、三氯卡班(TCC)、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苄氯酚(CP)、氯二甲酚(PCMX)、4-氯-3-甲酚(BCP)、邻苯基苯酚(OPP)、双氯酚(DCP)、苯扎氯铵(C12BDMA、C14BDMA和C16BDMA)为研究目标,利用固相萃取(SP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UPLC-TOF-Q MS)等技术,建立了各类日化产品、环境水体、人体尿液等介质中这些PCPs的分析和确证方法,从目标物在日化产品中含量水平与分布特征、环境水体暴露和人体尿液暴露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些PCPs的来源及环境暴露。同时以环境和人体暴露浓度较高的PCMX为目标,通过构建不同暴露模型,结合外暴露和内暴露法,综合评估了PCMX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与认识:(1)采用超声提取结合HPLC技术,分别建立了各类日化产品中4-羟基苯甲酸酯等18种防腐剂的4种分析方法,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2.0%-105.8%,相对标准偏差为0.7%-5.2%,方法检出限为0.3-3.0 mg/kg。采用SPE结合UHPLC/MS/MS、UPLC-TOF-Q MS等技术分别建立了环境水体中5种酚类等10种PCPs以及人体尿液中11种PCPs的7种分析和确证方法。通过对固相萃取、色谱和质谱条件的系统优化,环境水体的方法加标回收率为69.5%-112.0%,相对标准偏差为1.7%-11.1%,方法检出限为0.03-1ng/L;人体尿液的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2.1%-125.2%,相对标准偏差为3.3%-18.2%,方法检出限为0.002-0.02μg/L。同时,通过模拟代谢途径,构建了代谢产物分子信息数据,快速、准确筛查和确证了尿液中PCMX的葡糖醛酸化和硫酸化代谢产物。(2)各类日化用品中4-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的添加比例较高,MP、PP、EP、BP和IBP的检出率依次为47.0%、27.1%、2.9%、1.9%和0.6%,平均浓度分别为514mg/kg、162 mg/kg、10.0 mg/kg、8.0 mg/kg和0.6 mg/kg;MIT和CIT在淋洗类日化用品中使用比例较高,检出率分别为50.6%和39.6%,平均浓度为19.3 mg/kg和4.7mg/kg,同时MIT在婴幼儿用产品中的检出率达37.0%,平均浓度为16.6 mg/kg;TCS主要在洗手液产品和洗发产品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13.2%和9.1%,平均浓度为106 mg/kg和230 mg/kg;TCC主要在香皂产品中被检出,检出率为17.6%,平均浓度为654 mg/kg;PCMX在洗手液和消毒产品中的使用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20.6%和12.5%,平均浓度为500 mg/kg和4130 mg/kg。(3)珠江广州河段水体中PCMX、OPP和BCP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1733.1-14141.7 ng/L、12.5-126.3 ng/L和0.1-0.6 ng/L,其几何平均浓度为2610.1、74.0和0.4 ng/L。C12BDMA、C14BDMA和C16BDMA的检出浓度范围为3.6-46.7 ng/L、1.1-26.1 ng/L和ND-6.3 ng/L,其几何平均浓度为20.0 ng/L、10.6 ng/L和1.0 ng/L;C16BDMA的检出率为66.7%,几何平均浓度为1.0 ng/L。BIT的检出浓度范围为2.3-9.8ng/L,几何平均浓度为4.0 ng/L。由此可见各种PCPs在环境水体中的污染普遍存在,其中PCMX等PCPs的污染水平较高,会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4)人体尿样中PCMX的检出浓度范围为0.5-5453μg/L,孕妇和儿童尿液中其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8.5μg/L和24.2μg/L。2017年儿童和孕妇尿液中PCMX的几何平均浓度均高于2015年。OPP和BCP的检出率也均高于40%,最高浓度分别为4.0μg/L和3.9μg/L。对于4-羟基苯甲酸酯类等6种PCPs,MP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100%,最高浓度达192.9μg/L;EP、PP和TCS的检出率也均高于70%,最高浓度分别为150.4μg/L、168.3μg/L和22.7μg/L;BP和TCC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在25.0-66.6%之间,最高浓度分别为3.42μg/L和4.36μg/L。与儿童相比,孕妇尿液中6种PCPs的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均要稍高。2017年儿童和孕妇尿液中6种PCPs的几何平均浓度与2015年相比无较大差异。可见各种PCPs对人体的暴露普遍存在。(5)对以PCMX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和洗手液产品的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模拟使用消毒液产品,推算出儿童和孕妇对于PCMX的亚慢性暴露量最高为2.7×10-2mg/kg/day,模拟场景MOE均小于100,表明该模拟场景中儿童和孕妇都处于较为安全的环境,但对于密闭环境下儿童的暴露需要引起注意。模拟洗手的暴露实验中,6位受试者尿液中PCMX浓度在前五天(模拟实验前期)基本保持不变,在使用含有PCMX洗手液的五天内,PCMX浓度会显着升高,最高达688μg/L。且在模拟实验后期(不再使用含PCMX的洗手液),6个受试者尿液中的PCMX浓度均在48 h内降至最低。另外,不同受试者尿液中PCMX的升高幅度和下降速度也并不相同。按照暴露峰值计算,受试者PCMX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为22.9μg/kg/day,远远低于EPA毒理数据库中经皮刺激的NOEL值(18 mg/kg/day)。同时,PCMX暴露浓度的变化与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一种常用的DNA氧化损伤生物标志物)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PCMX暴露造成的8-OHdG变化量非常小。因此,本文初步认为PCMX在人体的暴露不会引起DNA氧化损伤而引发8-OHdG含量的变化。最终评估结果认为,基于现有PCMX的毒理学数据,在合理条件下使用地板消毒剂和洗手液两种产品是相对安全的。
周龙霞[4](2016)在《市售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文中认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妆品的种类变得越来多,而市售化妆品微生物污染问题业主不断加重,给消费者的使用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市售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以深入了解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现状,从而有效防范市售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给消费者带来各种不良影响。
武汉市人民政府[5](2016)在《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规范市级权力清单的通知》文中指出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武政规〔2015〕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 1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通知》(鄂办发〔2015〕23
张友谊,张博,于建水,靳宜华,吴立歆,刘永占,杨立伟[6](2011)在《国内销售化妆品卫生状况》文中研究指明化妆品卫生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了解销售化妆品卫生状况,本文对化妆品经营方式、种类、标签卫生、卫生质量等方面做一综述,并对其发展状况进行展望。
郑萍[7](2008)在《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特征及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化妆品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不仅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给生产厂家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目前,国内外对化妆品微生物污染问题以及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等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还缺少深入性、系统性的资料,尤其是在防腐效能评价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标准化的评价方法。因此,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的了解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本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及种属分布的研究1.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表明,现阶段的污染以菌落总数最重,超标率为4.85%,霉菌、酵母菌总数次之,超标率为2.91%,总不合格率为7.77%,污染以添加有特殊营养物质的化妆品占多数。经分离鉴定,细菌有肠杆菌、泛菌属、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1.4%,霉菌有青霉菌、木霉菌、拟青霉菌和毛霉菌。了解了现阶段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危害性,为选择化妆品用防腐剂、筛选微生物挑战性实验用菌株提供了参考依据。2.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试化妆品中污染微生物对常用防腐剂的抵抗性。结果显示其中部分微生物对受试防腐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抵抗性较高,例如日沟维肠杆菌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耐受剂量达到了10mg/ml,为该防腐剂限用剂量的2.5倍。提示在化妆品中污染的微生物可能对常用防腐剂产生了耐受性,而且可能是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之一,在防腐剂的选用过程中应引起重视。3.利用《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生物超标和无微生物检出的化妆品中12种防腐剂的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每种化妆品中防腐剂种类及配比均不同,以复合使用为主,可检出的防腐剂无超标现象,但防腐效果截然不同,可能有其他种类防腐剂存在。而微生物学方法可以直接评价化妆品的防腐效能,保证化妆品微生物安全。二、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研究1.制备化妆品。为明确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含量,正确评价防腐剂效能,建立防腐效能评价标准方法,本次实验自行配制化妆品21份,包括空白样品1份和含不同种类、剂量防腐剂的化妆品20份。采用的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1,2-溴-2-硝基-1,3-丙二醇、咪唑烷基脲和凯松,每种防腐剂设定4个剂量水平。所配制化妆品为膏霜类,pH值为6.5,经检测微生物指标合格。2.防腐效能评价用菌株的筛选。综合文献资料和前述化妆品微生物污染调查结果,本实验选取一批标准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利用最小抑菌浓度的方法筛选出对防腐剂抵抗性较高,并包括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至少各一株的一组微生物,作为防腐效能评价用菌株。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和黑曲霉进行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实验。3.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建立。利用已筛选出的标准菌株对制备好的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挑战性实验,评价其防腐效能,并用保存和模拟使用实验验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建立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标准方法。(1)微生物挑战性实验。采用混合培养和单一培养两种方式的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分别于化妆品中加入108CFU/ml的混合微生物菌悬液和单一微生物菌悬液,于加菌的0、1、7、14、21、28天检测化妆品的菌落数,以此判断防腐剂的防腐效果。结果显示:单一培养微生物挑战性实验中,含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4%,凯松0.05%和O.1%,1,2-溴-2-硝基-1,3-丙二醇0.05%的4份化妆品,在加菌第7天时,细菌菌落数都下降到99.9%,14天时真菌菌落数下降到99.0%,并且28天时无增长,通过挑战性实验,其余16份未通过挑战性实验。在混合培养微生物挑战性实验中,含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2%和0.4%,凯松0.01%、0.02%、0.05%、0.1%,1,2-溴-2-硝基-1,3-丙二醇0.05%的7份化妆品,在加菌第7天时,细菌菌落数下降到99.9%,14天时真菌菌落数下降到99.0%,且28天时无增长,通过挑战性实验,其他13份化妆品未通过。空白样品未通过微生物挑战性实验。结果表明单一培养微生物挑战性实验较混合培养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对防腐效能的要求更高。(2)保存实验:制备好的化妆品于室温下密闭保存10个月,每两个月检测一次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所有化妆品在保存过程中无微生物检出,少量的防腐剂即能抵抗保存过程中的轻微污染。(3)模拟使用实验:将制备好的化妆品随机分配给五名志愿者使用,定期检测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显示20份含防腐剂的化妆品中,含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2%、0.4%,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2%、0.4%,凯松0.02%、0.05%、0.1%,咪唑烷基脲0.3%、0.4%,1,2-溴-2-硝基-1,3-丙二醇0.05%的10份化妆品无微生物检出,含凯松0.01%的1份化妆品检出细菌但未超标,9份微生物超标。模拟使用实验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的化妆品与通过混合培养微生物挑战性实验的化妆品一致性较好,因此确定以混合培养微生物挑战性实验作为防腐效能评价方法。三、防腐效能评价方法实际验证利用混合培养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对15份市售化妆品进行防腐效能评价,并将通过的化妆品分别进行保存和模拟使用,验证防腐效能评价的结果。结果显示14份化妆品通过挑战性实验,并且通过挑战性实验的化妆品在模拟使用和保存的过程中微生物检测合格;1份未通过挑战性实验的化妆品在后期霉菌超标,证明了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靳秋梅,杨如景,王霞[8](2007)在《2005年济宁市部分化妆品卫生现状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济宁市化妆品卫生质量状况,为化妆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对济宁市11家化妆品生产单位和37家化妆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并随机抽取不同种类化妆品进行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化妆品生产单位厂房、卫生设施和生产过程卫生完全合格的有5家;市售化妆品标识、标签合格率86·4%;抽检化妆品总合格率81·7%,微生物超标是造成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市售化妆品细菌总数合格率高于生产厂家,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宁市化妆品存在的卫生问题较多,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强化对化妆品生产经营的卫生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吴玉萍,刘坤泽,程子光,张中兴,蓝才燕[9](2004)在《广西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抽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广西化妆品卫生状况 ,探索对市售化妆品监督执法重点。方法对市售化妆品采用随机抽检、统一表格登记 ,监督抽检资料进行汇总、归纳、分析。结果进口化妆品持证率最低 ,为48.12% ,其次为特殊用途化妆品 ,为67.34% ,标签标识合格率为81.60%。从场所看宾馆、旅店的进口及特殊用途化妆品持证率最低 ,国产普通类化妆品持证率最低为美容美发厅。结论今后对市售化妆品监督执法的重点应放在美容美发厅、批发市场及宾馆旅店销售的化妆品。
陈玉芝,赵金耀,魏新红,霍启泉[10](2001)在《对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鉴于目前本辖区内化妆品市场活跃,进货渠道混乱,为摸清化妆品的卫生状况,有效的实施化妆品卫生监督和管理,1999年5~10月份对市售化妆品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对部分化妆品进行了抽样检测。1 调查内容与方法1.1 调查范围 为国有、集体单位和个体经营业户。1.2 调查内容1.2.1 索证 为《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1.2.2 包装标识 包括产品名称、厂名、《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有效使用期限、产品检验合格证、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批准文号。
二、对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怒江漆油成分研究与现状调查及云南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漆树资源概述 |
1.2 漆籽资源研究现状 |
1.2.1 漆籽简介 |
1.2.2 漆蜡 |
1.2.3 漆油 |
1.2.4 油脂提取与分析 |
1.3 云南省内漆树资源概况 |
1.4 食品安全标准重要性 |
1.5 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现状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研究内容 |
1.6.4 技术路线 |
2 怒江漆油成分研究与现状调查 |
2.1 引言 |
2.2 怒江漆籽油及市售食用漆油营养成分测定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实验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2.3.1 漆树籽中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2.2.3.2 市售食用漆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2.2.3.3 漆树籽中油脂的质量指标结果与分析 |
2.2.3.4 市售食用漆油理化指标结果与分析 |
2.2.4 小结 |
2.3 怒江漆油食用现状及功效调查 |
2.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3.2 结果 |
2.3.2.1 调查对象人口学信息 |
2.3.2.2 漆油的食用现状 |
2.3.2.3 特殊人群漆油食用情况及作用 |
2.3.2.4 漆油的作用及知晓途径 |
2.3.2.5 漆油食用量同慢性病指标的关系 |
2.3.3 讨论 |
2.3.3.1 怒江居民食用漆油现状 |
2.3.3.2 漆油功效调查 |
2.3.3.3 漆油食用量同慢性病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3.4 慢性病指标的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2.4 小结及建议 |
3 云南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 |
3.1 引言 |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3 结果 |
3.3.1 九项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知晓率比较 |
3.3.2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葡萄烈酒》(DBS 53/011-2013)跟踪评价 |
3.3.3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昌宁红茶》(DBS 53/012-2013)跟踪评价 |
3.3.4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酸角糕》(DBS 53/013-2013)跟踪评价 |
3.3.5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DBS 53/014-2013)跟踪评价 |
3.3.6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DBS 53/015-2013)跟踪评价 |
3.3.7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BS 53/016-2013)跟踪评价 |
3.3.8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三七花》(DBS53 /023-2017)、《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三七茎叶》(DBS 53/024-2017)跟踪评价 |
3.3.9 《云南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规范》(DBS53 /026-2017)跟踪评价 |
3.4 讨论 |
3.5 小结及建议 |
4 结论 |
5 创新点 |
6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2006-2010年中国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及应急处置 |
1.1 事件的发现报告 |
1.2 事件的应急处理[13] |
1.3 事件的输入性 |
2 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面临的问题 |
2.1 缺少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
2.2 缺少监测报告预警机制 |
2.3 缺少分级分类应急处置标准 |
2.4 缺少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
2.5 缺少有效的技术储备 |
3 建立健全中国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 |
3.1 加快健全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机制[16]的必要性 |
3.2 加快健全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可行性 |
3.3 加快健全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建议 |
(3)典型个人护理用品的来源、环境和人体暴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论点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个人护理用品中防腐剂、抗菌剂的使用情况及研究现状 |
1.2.2 典型个人护理用品环境暴露研究现状 |
1.2.3 典型个人护理用品人体暴露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工作量 |
1.3.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日化产品中典型PCPs的测定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环境水体中典型PCPs的测定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环境水体中5种酚类PCPs |
3.2.1 实验部分 |
3.2.2 结果与讨论 |
3.3 固相萃取-丹磺酰氯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确证环境水体中5种酚类PCPs |
3.3.1 实验部分 |
3.3.2 结果与讨论 |
3.4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环境水体中异噻唑啉酮类PCPs |
3.4.1 实验部分 |
3.4.2 结果与讨论 |
3.5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筛查和确证环境水体中苯扎氯铵类PCPs |
3.5.1 实验部分 |
3.5.2 结果与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体尿液中典型PCPs的测定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体尿液中5种酚类PCPs |
4.2.1 实验部分 |
4.2.2 结果与讨论 |
4.3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筛查和鉴定人体尿液中5种酚类PCPs及其代谢产物 |
4.3.1 实验部分 |
4.3.2 结果与讨论 |
4.4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体尿液中4-羟基苯甲酸酯类等6种PCPs |
4.4.1 实验部分 |
4.4.2 结果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日化产品中典型PCPs的含量分布 |
5.1 引言 |
5.2 样品采集及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日化产品中6种4-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的含量和分布 |
5.3.2 日化产品中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IT)的含量和分布 |
5.3.3 日化产品中三氯生(TCS)的含量和分布 |
5.3.4 日化产品中三氯卡班(TCC)的含量和分布 |
5.3.5 日化产品中氯二甲酚(PCMX)的含量和分布 |
5.3.6 日化产品中苯扎氯铵的含量和分布 |
5.3.7 日化产品中4种其他防腐剂的含量和分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环境水体中典型PCPs的污染分布 |
6.1 引言 |
6.2 珠江流域概况 |
6.3 样品采集及分析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5 种酚类PCPs在珠江广州河段的分布 |
6.4.2 苯扎氯铵类PCPs在珠江广州河段的分布 |
6.4.3 异噻唑啉酮类PCPs在珠江广州河段的分布 |
6.4.4 PCPs对珠江水体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人体尿液中典型PCPs的残留水平 |
7.1 引言 |
7.2 样品采集及分析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尿液中5种酚类PCPs的含量水平 |
7.3.2 尿液中4-羟基苯甲酸酯类、三氯生、三氯卡班的含量水平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PCMX暴露评估研究 |
8.1 引言 |
8.2 模拟使用消毒液对房间地板消毒时PCMX的暴露情况 |
8.2.1 实验方案设计 |
8.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8.3 模拟使用洗手液时人体对PCMX暴露情况 |
8.3.1 实验方案设计 |
8.3.2 实验分析方法 |
8.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创新点 |
9.1 主要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市售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的选用 |
2 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
3 结语 |
(6)国内销售化妆品卫生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妆品经营方式 |
2 化妆品种类 |
3 我国销售化妆品标签标示卫生状况 |
3.1 特殊用途和进口化妆品标示无国家卫生批件 |
3.2 使用化妆品的标示卫生问题 |
3.3 不同类别化妆品标示卫生问题 |
3.4 市售化妆品标示卫生状况要好于使用的化妆品 |
4 销售化妆品卫生质量 |
4.1 销售化妆品微生物污染与致病微生物检出情况 |
4.2 销售化妆品卫生质量动态分布 |
4.3 化妆品理化指标检出合格率要高于微生物指标 |
5 不同类型化妆品卫生质量分布情况 |
(7)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特征及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研究 |
第一节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及种属分布的研究 |
第二节 化妆品中污染微生物对常用防腐剂抵抗性的研究 |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市售化妆品中防腐剂 |
第二章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一节 防腐效能评价实验用菌株筛选 |
第二节 实验用化妆品的制备 |
第三节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及结果验证 |
第四节 市售化妆品的防腐效能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及防腐效能评价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论文情况 |
(9)广西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抽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查内容和方法 |
1.1 内容检查全区12个地市经营化妆品的商 |
1.2 方法统一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化妆品抽查登 |
2 结果 |
2.1 本次共抽查化妆品经营户880家, 其中商场480 |
2.3 检查19337份样品的标签标识, 合格15779份, |
3 分析 |
3.1 从表1所见, 进口化妆品的持证率最低, 仅为 |
3.2 从抽检的场所来看, 宾馆 (旅店) 、批发市场进 |
3.3 从表2看标签标识合格率为81.60%, 与马鞍 |
3.4 微生物检验不合格以细菌总数超标为主, 在33 |
4 建议 |
4.1 对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 |
4.2 我区化妆品市场现状提示必须加大对美容美 |
(10)对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
1.1 调查范围 |
1.2 调查内容 |
1.2.1 索证 |
1.2.2 包装标识 |
1.2.3 抽样检测 |
2 结果 |
2.1 索证 |
2.2 标识检查 |
2.3 抽检结果 |
3 讨论与建议 |
3.1 从索证结果看,市售化妆品多数不能索到《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
3.2 从包装标识检查结果看,有许多化妆品仍不能保证其标识齐全、合格。 |
3.3 从检测结果看,本辖区市售化妆品存在的主要卫生质量问题是微生物污染。 |
四、对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怒江漆油成分研究与现状调查及云南部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跟踪评价[D]. 解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2]2006-2010年中国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J]. 高立雪,袁韧,胡俊明.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8(06)
- [3]典型个人护理用品的来源、环境和人体暴露研究[D]. 谭建华.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市售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J]. 周龙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5)
- [5]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规范市级权力清单的通知[J]. 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04)
- [6]国内销售化妆品卫生状况[J]. 张友谊,张博,于建水,靳宜华,吴立歆,刘永占,杨立伟. 河北医药, 2011(11)
- [7]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特征及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研究[D]. 郑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12)
- [8]2005年济宁市部分化妆品卫生现状调查[J]. 靳秋梅,杨如景,王霞. 预防医学论坛, 2007(01)
- [9]广西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抽查[J]. 吴玉萍,刘坤泽,程子光,张中兴,蓝才燕. 广西预防医学, 2004(01)
- [10]对市售化妆品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J]. 陈玉芝,赵金耀,魏新红,霍启泉. 职业与健康,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