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一、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龙[1](2021)在《河北省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与耐药性检测》文中认为为了分析河北省鸡源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毒力以及耐药情况,本试验对采集样品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PCR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玻板凝集试验鉴定菌株的血清型,用PCR方法进行分离株的毒力、耐药基因的检测,用K-B药敏纸片法进行分离株抗生素的检测。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菌株的分离鉴定:本试验对2019~2020年河北省采集的225份病死鸡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81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80.44%(181/225),其中2019年的135份样品共分离出105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7.78%(105/135),2020年90份样品共分离出76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84.44%(76/90)。采用玻板凝集试验对2018年实验室保存的105株大肠杆菌及2019~2020年分离鉴定的181株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2018年菌株以O1、O2、O78、O142血清型为主,分别占比20.95%、15.24%、13.33%、11.43%;2019年菌株以O26、O1、O18、O78血清型为主,分别占比18.10%、14.29%、12.38%、9.52%;2020年菌株以O78、O2、O1血清型为主,分别占比22.37%、17.11%、14.47%。三年以O1、O78、O2血清型为主,总检出率分别为16.78%、14.34%、12.94%。2.毒力基因及致病性检测:对2018~2020年的286株大肠杆菌采用PCR方法进行20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共检测到16种毒力基因,总检出率为80%,其中2018年以iut A、Iss、fim C、omp T、hly F毒力基因为主,检出率为71.43%~92.38%,而iut B、ast A、Vat、tsh的检出率较低,在29.52%~47.62%;2019年以iut A、iro N、hly F、omp T、Iss、fim C、Ecs3703毒力基因为主,检出率为83.81%~96.19%,而Vat、colv、iut B、fyu A的检出率较低,在7.62%~48.57%;2020年以hly F、iuc D、Iss、omp T、fim C、iut A、Ecs3737毒力基因为主,检出率为77.63%~100%,而Vat、iut B、colv的检出率较低,在2.63%~42.11%。三年以hly F、omp T、fim C、Iss、iut A为主,检出率为86.36%~89.86%。而pap C、sfa、Ler、eae A毒力基因连续三年未检出。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攻毒组的雏鸡发病率为100%,不同组的雏鸡死亡率为60%~100%,总死亡率高达91.82%。3.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耐药表型检测结果表明,2018~2020年的286株大肠杆菌对24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具有严重的多重交叉耐药情况。其中2018年的大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土霉素、多西环素、头孢拉啶、阿莫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为72.38%~98.10%,而对头孢噻呋、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为15.24%~39.05%;2019年的大肠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土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为70.48%~99.05%,而对庆大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为24.76%~38.10%;2020年的大肠杆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替米考星、磺胺二甲氧嘧啶、青霉素、土霉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的耐药率为84.21%~98.68%,而对大观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为9.21%~36.84%。而头孢曲松、替米考星、磺胺二甲氧嘧啶、林可霉素这四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长,变化最明显的是替米考星,耐药率直线上升,从2018年的38.10%增加到2020年的98.68%。庆大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连续三年的耐药率均低于40%。对2018~2020年的286株大肠杆菌的40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018年以CTX-M、sul-2、aad A1、gyr B、Tet(C)耐药基因为主,检出率为75.24%~87.62%;2019年以sul-2、aad A1、gyr B、gyr A、par C耐药基因为主,检出率在75.24%~96.19%;2020年的oqx A、gyr A、par C检出率高达100%,Oxa-5、Str B、gyr B、sul-2、aad A1检出率在78.95%以上。其中gyr B、aad A1、gyr A、par C、sul-2三年的总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5.66%、85.31%、84.62%、81.12%、79.37%。

高丽[2](2021)在《黑龙江部分地区鹅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MLST分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鹅大肠杆菌病(Goose 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2周龄以内的雏鹅多发,引起败血症、肠炎和脐炎等多种病型;成鹅引起卵黄性腹膜炎,使母鹅产蛋率明显下降。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造成鹅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给养鹅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鹅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多,基因型也具有多样性,不同分离株携带的黏附素、摄铁系统、毒力岛、溶血素等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种类和数量不一,这些因素为本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为了确定本地区鹅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黑龙江部分地区鹅大肠杆菌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耐药性及基因分型,为本地区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奠定基础。鹅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对黑龙江大庆周边地区(大庆、安达、齐齐哈尔、黑河、讷河、绥化、青冈、泰康)的鹅养殖场发病鹅采集肠道和肝脏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16S r RNA等鉴定。结果从178份发病鹅分离鉴定出148株大肠杆菌,检出率为83%。鹅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PCR方法对148株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对检出毒力基因的菌株进行小鼠攻毒试验,观察致病情况,对发病死亡小鼠进行病理剖检及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检出9种毒力基因组合,主要的毒力基因为iuc D、Pap A、Omp A、Tsh检出率分别为91%、90%、89%、86%,Ler、ibe A、iro N未检出。对检测出毒力因子菌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确定80个分离株引起小鼠死亡,具有较强致病性。采用K-B纸片法对致病菌株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鹅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较严重,多重耐药菌株占85%,对庆大霉素、左氧沙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57%、71.5%。耐药程度最高为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00%、85%、86%、83%。多序列位点分型:通过PCR扩增多个管家基因(din B、put P、pol B、trp B、pab B、icd A、uid A.、trp A),对致病菌株进行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鉴定,结果显示:鹅源大肠杆菌致病菌株中分为54个ST型,呈现多样性。ST131、ST208、ST178为本地区主要流行的ST型,检出率分别为15%、14%和5%。综上所述,黑龙江大庆周边地区鹅源大肠杆菌分离率较高,大部分菌株携带毒力基因且具有致病性,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严重,多序列位点分型呈现多样性。本研究为本地区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仕林[3](2021)在《规模化羊场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羔羊腹泻是规模化羊场常见疾病之一,引起该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大肠杆菌导致的羔羊腹泻较为普遍,预防治疗措施不当,将会引起批量羔羊死亡,对羊场危害较为严重。现阶段,我国主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治疗腹泻羔羊,但随着各类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临床耐药现象严重;不同地区规模化羊场,导致羔羊腹泻的病原菌流行也不相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医治腹泻羔羊前,明确致病菌,挑选出敏感药物,制定出合理治疗方案,对兽医临床上治疗腹泻羔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集新疆南疆规模化羊场腹泻羔羊的粪便75份。对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纯化,生化鉴定、16S r RNA鉴定,共分离出55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3%。测序分析发现分离菌与致病菌株MF919606.1(Escherichia coli,EHEC)、MF919608.1(Escherichia coli,EPEC)、MF919609.1(Escherichia coli,ETEC)、MK920164.1(Escherichia coli,EHEC)相似度高。随机选取其中10株大肠杆菌进行irp2、eae、fim C、hly F、fyu A毒力基因检测,发现10株菌株除irp2毒力基因以外,其它毒力基因在10株菌株中都有检出,其中fim C、eae毒力基因较为普遍;菌株接种小鼠,可导致小鼠发病。10株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米诺环素、氧氟沙星、四环素、羧苄西林、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丁胺卡那、头孢拉定、哌拉西林、多粘菌素B、头孢氨苄中度敏感;青霉素、红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耐药;甘草、艾叶组成的方剂对10株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

王婧文[4](2021)在《毛皮动物呼吸道病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养殖过程中呼吸道病的发病率随之逐渐升高,其中细菌性病原较为常见。毛皮动物细菌性呼吸道病的病原菌复杂且种类繁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检测毛皮动物呼吸道病病原菌的方法耗时较长,且准确率较低,严重影响毛皮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秦皇岛地区的毛皮动物呼吸道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建立能同时检测3种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对毛皮动物呼吸道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河北秦皇岛地区的各养殖场采集患呼吸道病病死的毛皮动物肺脏组织和肝脏组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肺脏组织和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本次共分离出优势菌株3种共58株菌,检出率分别为大肠杆菌占75.86%,肺炎克雷伯菌占18.97%,绿脓杆菌占5.17%。2.通过研究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毒力基因irp2、omp T和pap C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8.64%、68.18%和63.64%。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wab G、ybt A和ure A的检出率为100%,uge、mrk D和fim H等毒力基因的检出率较高,为90.81%。绿脓杆菌毒力基因plc H、alg D、apr A、exo S、tox A、las B、phz S和phz M的检出率为100%。3.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携带毒力基因exo Y的绿脓杆菌,携带毒力基因irp2和pap C大肠杆菌以及携带毒力基因wab G和ybt A的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性强于其它分离菌株。4.建立了一种能从患呼吸道病的毛皮动物的肺脏组织或肝脏组织中同时检测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最佳退火温度为59.1℃,最佳循环次数为25次,最佳引物添加量为0.5μL,最佳Taq添加量为1.0μL。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用于临床检测样品与常规鉴定方法结果一致。结论:引起毛皮动物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并且建立了一种能快速特异性检测3种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为防治该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刘燕龙[5](2021)在《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流行情况调查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本试验为了研究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种类、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分离及鉴定病原菌,通过药敏试验掌握本地区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情况,利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了解不同种类药物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病料采集及病原菌分离鉴定:在秦皇岛地区采集不同养貉场中患病和病死貉肛门拭子样本共210份,通过鉴别培养、生化特性观察、PCR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共分离出108株大肠杆菌致病菌和57株沙门菌致病菌。2.耐药表型检测及分析:采用K-B药敏纸片法,用24种抗生素对分离的108株大肠杆菌和57株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8株大肠杆菌和57株沙门菌全部产生耐药现象。其中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SXT、SXT、SMM、CED、MY、AMX、OT、N、PEN、DOX和KAN等11种药物产生明显的耐药,耐药率在66%以上,多数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其中耐药种数最多的为23耐,最少的为4耐,多数菌株产生耐药种数集中在10耐~17耐;57株分离菌株对OT、AMP、SMZ、CED、SXT、SMM等6种药物明显耐药,耐药率均高于90%,对PEN、MY、TIL、N、STR等5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多数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耐药种数介于6~22种之间,对16种药物产生耐药的菌株数最多。3.耐药基因检测:通过PCR方法对分离的108株大肠杆菌和57株沙门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秦皇岛地区貉肠炎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均携带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其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离菌株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d A1、aa C4的检出率最高,均在80%以上;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gyr A、par C、的检出率最高,均在80%以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SHV和CMY-2的检出率最高,均在40%以上,且多数分离菌株呈现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表明秦皇岛地区貉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情况严重。

廖先喆[6](2021)在《某屠宰场生猪源潜在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食品安全是我国基本民生问题,动物源性食品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工时严格检疫才能保障其质量安全,动物在屠宰过程中受到环境源性污染或胴体本身携带致病菌,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威胁还有可能影响公共卫生。目的:为了调查新疆某生猪屠宰场大肠杆菌、沙门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对屠宰猪的污染情况并分析检出致病菌对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及畜牧业发展的潜在威胁。对屠宰场屠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动物性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方法:现场采集该屠宰场当日屠宰生猪鼻咽拭子180份分离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宰后猪胴体拭子180份分离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利用选择培养基分别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再利用PCR技术进一步鉴定并检测四种致病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合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和毒力。结果:分离出大肠杆菌22株,分离率为12.22%(22/180);沙门菌7株,分离率为3.89%(7/180);巴氏杆菌1株,分离率为0.56%(1/180),波氏杆菌2株,分离率为1.11%(2/180)。大肠杆菌和波氏杆菌对抗生素存在耐药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6.67%,46.43%;沙门菌和巴氏杆菌对抗生素敏感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5.24%,36.36%。大肠杆菌检出的5个耐药基因分别为tetB、TEM、ermB、Sul2、floR,检出率为45.46%(5/11),沙门菌检出的3个耐药基因分别为sul II、tetG、aad A1,检出率为27.27%(3/11),巴氏杆菌检出的6个耐药基因分别为oxA-1、ermA、tetA、dfrA5、sul1、sul3,检出率为54.55%(6/11),波氏杆菌检出的2个耐药基因分别为tetB、CTXM,检出率为50.00%(2/4)。大肠杆菌检出的2个毒力基因分别为iutA、fyuA,检出率为22.22%(2/9);沙门菌检出的14个毒力基因分别为spvB、spiA、pagC、msgA、sipB、prgH、spaN、orgA、tolC、sitC、lpfC、sifA、sopB、pefA,检出率为93.33%(14/15);巴氏杆菌检出的13个毒力基因分别为ptfA、pfhA、sodA、sodC、tbpA、nanB、nanH、ompA、PlpB、PmHAS、exbB、tonB、hgbA,检出率为86.67%(13/15);波氏杆菌检出的2个毒力基因分别为DNT、flaB,检出率为66.67%(2/3)。大肠杆菌、沙门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9.33、109.27、108.68、109.03。结论:从该屠宰场生猪鼻咽拭子及宰后猪胴体拭子上检出沙门菌、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说明出场猪肉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屠宰加工环境有待改善。建议屠宰场严格按照我国《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对送宰生猪进行检疫。

江婉琳[7](2021)在《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从奶牛肛拭子中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研究其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多位点序列分型、毒力基因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奶牛粪源大肠杆菌潜在致病性和指导养殖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1)采集新疆克拉玛依、阿克苏地区奶牛肛拭子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 RNA PCR鉴定。(2)利用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通过三重PCR方法,对chuA,yjaA和TspE4.C2基因进行检测,根据电泳图谱确定大肠杆菌的系统进化群;对7个管家基因(adk、fumC、gyrB、icdA、mdh、purA和rec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在线提交序列完成MLST分型,根据ST型之间有5个或5个以上管家基因序列号相同的归为一群,用goeBURST软件进行分离株ST型聚类分析。(3)通过PCR的方法对sfaS、crl和fliC等17个大肠杆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4)采用K-B法测定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性,对blaTEM、blaSHV、sul 1、sul 2、aac(3)-Ⅱ、cmlA、tetA、tetB、qnrB等针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24种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1)从阿克苏和克拉玛依牛场分别采集了101份和106份肛拭子。经过生化鉴定和16S r RNA PCR检测,获得克拉玛依大肠杆菌分离株55株,分离率为51.89%;阿克苏大肠杆菌分离株51株,分离率为50.50%。(2)血清型结果显示,克拉玛依大肠杆菌分离株55株有31株检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24株未检测出血清型。阿克苏大肠杆菌分离株51株有32株检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19株未检测出血清型。检出率最高的均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EPEC),分别占23.64%(13/55)和33.33%(17/51);均未检测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克拉玛依和阿克苏大肠杆菌分离株优势血清型不同,分别为O142:K86(B)、O15:K?和O125:K70(B15)、O86:K61(B7)、O164:K?。系统进化群结果显示,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分属4个群,69.81%(74/106)为B1群、17.92%(19/106)为A群、10.38%(11/106)为D群和1.89%(2/106)为B2群。克拉玛依和阿克苏大肠杆菌分离株大多数为B1群,分别占68.63%(35/51)和70.91%(39/55)。而B2群分离株仅来自阿克苏地区牛场。MLST分型表明,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分属62种不同的ST型,其中30种ST型存在于现有数据库中,占48.39%;发现新ST型(STn)32种,编号分别为STn-1~32,占51.61%。优势ST型为ST-154,占12.26%(13/106);克拉玛依大肠杆菌分离株ST型相对集中,而阿克苏大肠杆菌各分离株散在分布于各ST型。goeBURST分析显示,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分成8个克隆群和20个单独型。(3)对hlyA、afa、eaeA、ipa H等17种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fli C、ompA及crl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9.06%及91.51%,远远高于其他毒力基因。本次试验未检出stx-1、iha、sfa、iuc D和afa这5种毒力基因。根据特异性致病变基因分布,存在四种致病变杂交模式EAEC/UPEC、EPEC/ETEC、EIEC/UPEC和UPEC/NMEC。(4)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耐药率达97%以上;对头孢噻吩耐药率为60%以上;多重耐药率为37.74%。24种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可检测出bla TEM、bla OXA、tetA、aac(3)-II、sul 1等11个基因;未检测出bla CTX-M、qnrA、oqxA、aac(3)-I等13个基因。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结论:(1)本试验从奶牛粪源肛拭子样品中分离获得10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分离率为51.21%。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及MLST分型显示分离株呈现明显的多样性,以O86:K61(B7)、B1群和ST154最为流行。(2)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提示牛粪源大肠杆菌存在致病风险。(3)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头孢噻吩等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多重耐药占比为37.74%,存在耐药基因TEM、OXA、qnrS、aac(6’)-Ib-cr、tetA、tetB、sul 1、sul 2、sul 3、cmlA。(4)两个地区大肠杆菌分离株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从ST型,毒力基因检测或耐药基因分析推测克拉玛依分离株进化较为集中,而阿克苏分离株进化相对分散。

赵尊福[8](2021)在《鸡源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导致禽类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养殖端施行限抗、禁抗已成为必然趋势,噬菌体治疗有望成为代替抗生素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从四川成都某鸡场的污水中,分离纯化出多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并筛选出1株宽裂解谱的大肠杆菌噬菌体,通过对该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初步防治试验的研究,为大肠杆菌噬菌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1.噬菌体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本试验以实验室保存的55株禽源大肠杆菌为宿主菌,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从鸡场的污水中分离纯化筛选出1株宽裂解谱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将其命名为Bp16,该噬菌体可在双层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边缘整齐透明的噬菌斑,用2%磷钨酸负染后,于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Bp16的头部为正二十面体结构,有尾且有尾丝,体长约为220 nm,根据形态结构判断该噬菌体为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的成员。通过点滴法测得其裂解效率为12.73%;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得噬菌体裂解液的效价为6.7×1010PFU/m L;通过测定噬菌体Bp16对温度和p 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MOI),以及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在37℃~60℃作用30min或1 h噬菌体效价基本保持不变,且在80℃作用1 h后效价仍能达到1×104PFU/m L以上,p H 5~10之间效价基本保持不变,最佳MOI为1,根据一步生长曲线测得其潜伏期为20 min、暴发期为50 min、裂解量为73 PFU/cell;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噬菌体的核酸类型为双链DNA,基因组全长为170004bp,GC含量为37.60%,有2种t RNA,分别转运精氨酸(Arg)和蛋氨酸(Met),预测到140个ORF,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噬菌体为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Tevenvirinae亚科、Mosigvirus属。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噬菌体Bp16具有热稳定性、耐酸碱以及裂解能力强等特性,为后续噬菌体治疗试验奠定了基础。2.大肠杆菌噬菌体治疗效果评价试验本研究通过攻毒试验测定大肠杆菌半数致死量,在感染大肠杆菌前6h、3h、感染同时、感染后3h、6h腹腔注射1.5×108PFU的噬菌体悬液,验证该噬菌体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作用,并研究其最佳治疗剂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株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量为1.5×108cfu;治疗试验中,在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前3h和前6h接种噬菌体悬液,保护率均达到100%,在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同时、感染后3h和感染后6h接种噬菌体悬液,保护率分别为80%、80%和70%,抗生素治疗组的保护率为70%,说明该噬菌体对大肠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通过以七日龄雏鸡为试验动物的最佳治疗剂量试验,探索出最佳治疗剂量为1.5×109PFU。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噬菌体Bp16对大肠杆菌病具有防治作用,为治疗该病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材料。

连漪[9](2020)在《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E.coli耐药基因m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牧民最主要的经济动物,这种已驯化的品种可以为人们提供肉、奶、羊毛和皮革,还能被用于运输。牦牛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5000米的高山气候中,在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以及中国等国家中,牦牛已经成为高海拔地区的象征。然而由于牦牛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生产养殖条件和疾病防治水平的限制导致牦牛群体的各类传染病传播,严重影响了牦牛产业的经济生产效益,其中还不乏一些人畜共患病,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与放牧动物的居住环境大多没有严格的区分,对公众健康也存在潜在的威胁,因此牦牛疾病的基础防控尤为重要。本论文对常见的几种牦牛传染病:牦牛衣原体、牦牛副流感和牦牛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性进行了基础流行病学的调查,其阳性率分别为22.8%、46.11%和43.3%。调查结果显示青藏地区的牦牛衣原体和牦牛副流感总体流行情况有升高的趋势,需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结果还反映出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西藏牦牛群中的使用情况,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使用率高并形成了较高的耐药性,而米诺环素则使用较少,因此依然敏感。同时本文针对这几种疾牛病行了全国区域内流行病学的回顾性分析和Meta系统分析,对我国牛群的疾病流行情况做了综合的阐述和讨论,发现我国牛衣原体病和牛副流感病在我国的养殖业中已经普遍存在,并且牛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情况已经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牛衣原体整体平均的感染率为11.2%,牛副流感整体平均的感染率为69.4%,牛大肠杆菌四环素的耐药率平均为49.8%。这些发现将为今后我国牛类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初步建立了牦牛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三种四环素耐药基因,为西部地区牦牛大肠杆菌疾病的四环素耐药情况的研究提供了便捷手段。

吕红林[10](2020)在《重庆部分养殖场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常驻菌群之一,对动物至关重要。但其中少部分会引起动物疾病,包括条件致病菌和部分致病性血清型。一些特殊的血清型甚至具有高致病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投入使用,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上升问题日益严重显现,目前已成为我国兽医学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重庆永川区、潼南区、铜梁区、江津区、北碚区等地区的疑似大肠杆菌致死猪、鸡的临床样本,利用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进行病原培养纯化,进行形态学观察和PCR鉴定,再利用药敏试纸法对分离纯化菌株进行33种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分析分离菌的耐药性,评估各地区致病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对采集到不同养殖场的75个病死猪、鸡样本,收集包括心、肝等组织病变部位,分离鉴定获得致病性大肠杆菌58株,总分离率达77.33%。其中猪源菌株26株(26/40,分离率65.0%),鸡源菌株32株(32/35,分离率91.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耐药率情况存在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对林可霉素(98.28%)、万古霉素(98.28%)、四环素(91.38%)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偏高,均在60%以上;所有分离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程度最高,耐药率仅3.45%,证明在临床上使用该药效果最好。不同地区来源的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率有一定差别,不同地区分离到的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对不同的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北碚地区分离得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综合耐药率最高,潼南区的菌株耐药率低于其他各地区;不同地区分离菌株均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偏高,因此建议在兽医临床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猪源分离菌株对耐21、28、30、31种药的耐药比例为0,最低耐药种类为耐3种药物。鸡源分离菌株对耐3种、4种、5种和6种药物的比例为0,最低多重耐药的为耐7种药,产生最多耐药性的耐31种药物。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的多重耐药性整体上比猪源菌株高。

二、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与耐药性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鸡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1.1.1 形态特征
        1.1.2 培养条件
        1.1.3 生化特性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4 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
    1.5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1.5.1 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1.5.2 大肠杆菌对不同种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河北省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2.1.3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细菌的分离培养
        2.2.2 细菌的鉴定
        2.2.3 E.coli分离菌株的血清型鉴定
    2.3 结果
        2.3.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2.3.2 细菌的生化鉴定结果
        2.3.3 分离菌株的16SrRNA鉴定结果
        2.3.4 分离菌株血清型检测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河北省鸡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及致病性检测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菌株
        3.1.2 试验动物
        3.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菌株复苏
        3.2.2 E.coli分离菌株毒力基因的检测
        3.2.3 E.coli优势血清型代表株的致病性试验
    3.3 结果
        3.3.1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3.2 多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
        3.3.3 致病性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河北省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株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3 药敏纸片
    4.2 试验方法
        4.2.1 菌液复苏
        4.2.2 菌液制备
        4.2.3 药物敏感试验
        4.2.4 耐药基因检测
    4.3 结果
        4.3.1 河北省E.coli分离株的耐药情况
        4.3.2 不同年份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携带情况
        4.3.3 河北省E.coli分离株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
        4.3.4 河北省E.coli分离株多重耐药基因携带情况
        4.3.5 河北省E.coli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相关性
    4.4 讨论
        4.4.1 耐药性检测分析
        4.4.2 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4.4.3 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相关性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论文受资助情况
致谢

(2)黑龙江部分地区鹅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MLST分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1 文献综述
    1.1 禽大肠杆菌概述
    1.2 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1.2.1 大肠杆菌病原
        1.2.2 流行病学
        1.2.3 临床症状
        1.2.4 病理变化
        1.2.5 诊断方法
        1.2.6 预防和治疗
    1.3 禽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及致病性
        1.3.1 黏附素
        1.3.2 铁获取系统
        1.3.3 HPI耶尔森氏毒力岛
        1.3.4 血凝素
        1.3.5 外膜蛋白
        1.3.6 毒素
    1.4 禽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1.5 禽大肠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1.6 目的与意义
2 鹅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
        2.1.1 病料的采集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细菌分离培养
        2.2.2 分离菌株染色镜检
        2.2.3 大肠杆菌16Sr DNA鉴定
        2.2.3.1 16S r DNA引物设计
        2.2.3.2 分离菌株DNA提取
        2.2.3.3 16sr DNA目的基因扩增
        2.2.3.4 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及胶回收测序
    2.3 结果
        2.3.1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2.3.2 细菌分离镜检结果
        2.3.3 细菌生化鉴定结果
        2.3.4 16s rDNA鉴定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鹅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及致病性试验
    3.1 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引物设计
    3.2 方法
        3.2.1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3.2.2 毒力基因PCR检测
        3.2.3 动物致病性试验
    3.3 结果
        3.3.1 鹅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PCR结果
        3.3.2 鹅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
        3.3.3 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
        3.3.4 毒力基因与菌株致病性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4 鹅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4.1 材料
        4.1.1 菌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药敏片
        4.1.4 仪器设备
    4.2 方法
    4.3 结果
        4.3.1 鹅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4.3.2 鹅源致病性分离菌株耐药结果
        4.3.3 鹅源致病菌株重耐药谱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5 鹅源大肠杆菌多序列位点分型
    5.1 材料
        5.1.1 菌株来源
        5.1.2 试剂及仪器设备
        5.1.3 大肠杆菌MLST引物设计
    5.2 方法
        5.2.1 DNA提取
        5.2.2 PCR扩增体系
        5.2.3 目的片段的DNA序列测定
    5.3 结果
        5.3.1 MLST结果
        5.3.2 MLST克隆复合体分型结果
        5.3.3 MLST与毒力基因相关性分析
        5.3.4 多序列位点同源性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规模化羊场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羔羊腹泻的概述
    1.2 羔羊腹泻流行病学
    1.3 羔羊腹泻病原
    1.4 大肠杆菌的一般特征
    1.5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
    1.6 中药治疗羔羊腹泻
    1.7 羔羊腹泻的预防
    1.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
        2.2.2 培养基的制备
        2.2.3 分离、纯化
        2.2.4 形态学鉴定
        2.2.5 生化鉴定
        2.2.6 16S rRNA鉴定
    2.3 试验结果
        2.3.1 样品采集
        2.3.2 样品分离结果
        2.3.3 形态观察结果
        2.3.4 生化鉴定结果
        2.3.5 16S rRNA鉴定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及致病性试验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菌株
        3.1.2 试验动物
        3.1.3 主要试验试剂及仪器
        3.1.4 PCR扩增引物的合成
    3.2 试验方法
        3.2.1 菌株DNA提取
        3.2.2 试验菌株大肠杆菌毒力基因PCR扩增
        3.2.3 PCR产物凝胶电泳
    3.3 小白鼠致病性试验
        3.3.1 致病性试验
    3.4 试验结果
        3.4.1 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
        3.4.2 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第4章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中西药药物敏感试验
    4.1 试验材料
        4.1.1 菌株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菌液活化
        4.2.2 西药药敏试验
        4.2.3 中药体外抑菌试验
    4.3 试验结果
        4.3.1 菌液活化
        4.3.2 药敏试验结果
        4.3.3 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毛皮动物呼吸道病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毛皮动物呼吸道病研究进展
        1.1.1 毛皮动物呼吸道病的危害
        1.1.2 毛皮动物细菌性呼吸道病的病因
        1.1.3 毛皮动物细菌性呼吸道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
        1.1.4 毛皮动物呼吸道病诊断方法
        1.1.5 毛皮动物细菌性呼吸道病预防措施
        1.1.6 毛皮动物细菌性呼吸道病的治疗措施
    1.2 多重PCR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毛皮动物呼吸道病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
        2.2.2 细菌分离培养
        2.2.3 革兰氏染色
        2.2.4 生化鉴定
        2.2.5 16S rRNA鉴定
        2.2.6 药敏试验
        2.2.7 菌株保存
    2.3 结果
        2.3.1 样品采集结果
        2.3.2 细菌分离培养及镜检结果
        2.3.3 细菌生化鉴定结果
        2.3.4 16S rRNA鉴定结果
        2.3.5 药敏结果
    2.4 讨论
        2.4.1 毛皮动物呼吸道病病原种类分析
        2.4.2 毛皮动物呼吸道病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临床分离菌株致病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试验动物
        3.1.3 主要仪器
        3.1.4 主要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细菌活化
        3.2.2 毒力基因检测
        3.2.3 细菌平板计数
        3.2.4 人工感染试验
    3.3 结果
        3.3.1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3.2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毛皮动物呼吸道病重要病原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
        4.1.1 菌株
        4.1.2 主要仪器
        4.1.3 试剂
    4.2 方法
        4.2.1 菌株基因组提取
        4.2.2 引物的筛选与合成
        4.2.3 单一PCR特异性检测
        4.2.4 单一PCR退火温度检测
        4.2.5 单一PCR敏感性检测
        4.2.6 多重PCR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
        4.2.7 多重PCR特异性检测
        4.2.8 多重PCR敏感性检测
        4.2.9 多重PCR稳定性检测
        4.2.10 多重PCR临床样品的检测
    4.3 结果
        4.3.1 单一PCR特异性分析
        4.3.2 单一PCR退火温度分析
        4.3.3 单一PCR敏感性分析
        4.3.4 多重PCR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结果
        4.3.5 多重PCR特异性检测结果
        4.3.6 多重PCR敏感性检测
        4.3.7 多重PCR方法稳定性检测结果
        4.3.8 多重PCR样品检测结果
        4.3.9 多重PCR检测与常规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4.4 讨论
        4.4.1 靶基因的选择
        4.4.2 关于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4.4.3 多重PCR反应建立条件和体系的优化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受资助情况
致谢

(5)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流行情况调查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简介
    1.2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危害
    1.3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耐药现状
        1.3.1 毛皮动物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1.3.2 毛皮动物沙门菌的耐药现状
    1.4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耐药机制
        1.4.1 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1.4.2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
        1.4.3 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质粒介导)
        1.4.4 四环素类耐药机制
        1.4.5 磺胺类耐药机制
    1.5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耐药基因
        1.5.1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
        1.5.2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流行情况调查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病料来源
        2.2.2 样本的采集
        2.2.3 培养基的配制
        2.2.4 细菌分离培养
        2.2.5 试验菌株
        2.2.6 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镜检
        2.2.7 细菌生化鉴定
        2.2.8 分离菌株PCR鉴定
        2.2.9 菌株冻存
        2.2.10 分离菌株致病性实验
    2.3 结果
        2.3.1 细菌分离纯化
        2.3.2 细菌分离培养及镜检结果
        2.3.3 疑似菌株生化鉴定结果
        2.3.4 疑似菌株PCR鉴定结果
        2.3.5 秦皇岛地区貉肠炎分离菌株的调查结果
        2.3.6 分离菌株致病性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貉肠炎E.coli耐药性检测及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主要耗材及仪器
        3.1.3 药敏纸片
    3.2 试验方法
        3.2.1 细菌复苏
        3.2.2 菌液制备
        3.2.3 药敏试验及判定标准
    3.3 药敏试验结果
        3.3.1 108 株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统计及分析
        3.3.2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3.3.3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3.3.4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3.3.5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4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3.3.6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其它药物的耐药情况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貉肠炎沙门菌耐药性检测及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菌株来源
        4.1.2 药敏纸片
        4.1.3 主要耗材及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细菌复苏
        4.2.2 药敏试验及判定标准
    4.3 药敏试验结果
        4.3.1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统计及分析
        4.3.2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4.3.3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4.3.4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4.3.5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4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4.3.6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其它药物的耐药情况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貉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5.1 试验材料
        5.1.1 菌株DNA模板制备
        5.1.2 主要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分离致病菌株耐药基因检测
    5.3 结果
        5.3.1 分离菌株携带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
        5.3.2 分离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
        5.3.3 分离菌株携带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某屠宰场生猪源潜在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动物性食品安全
        1.1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现状与问题
        1.1.1 人畜共患病
        1.1.2 兽药残留
        1.2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1.2.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2 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2 动物屠宰
        2.1 屠宰检疫
        2.2 我国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2.2.1 监督查验
        2.2.2 检疫申报
        2.2.3 宰前检查
        2.2.4 同步检疫
        2.2.5 检疫记录
    3 大肠杆菌
        3.1 病原学特点
        3.2 流行病学特点
        3.3 致病性
        3.4 毒力因子
        3.4.1 菌毛
        3.4.2 内毒素
        3.4.3 肠毒素
        3.4.4 类志贺毒素
        3.5 耐药性
    4 沙门菌
        4.1 病原学特点
        4.2 流行病学特点
        4.3 致病性
        4.4 毒力因子
        4.4.1 毒素
        4.4.2 鞭毛
        4.4.3 菌毛
        4.4.4 毒力岛
        4.5 耐药性
    5 巴氏杆菌
        5.1 病原学特点
        5.2 流行病学特点
        5.3 致病性
        5.4 诊断及防控
        5.4.1 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
        5.4.2 猪巴氏杆菌病的防控
    6 波氏杆菌
        6.1 病原学特点
        6.2 流行病学特点
        6.3 致病性
        6.4 诊断及防控
        6.4.1 猪波氏杆菌病的诊断
        6.4.2 猪波氏杆菌病的防控
    7 小结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新疆某屠宰场大肠杆菌、沙门菌、巴氏杆菌及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1 材料
        1.1 试验样品
        1.2 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分离纯化
        2.2.1 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
        2.2.2 沙门菌的分离纯化
        2.2.3 巴氏杆菌与波氏杆菌的分离纯化
        2.3 分离菌形态学观察
        2.4 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2.5 PCR鉴定及序列测定
        2.5.1 PCR鉴定
        2.5.2 样品连接
        2.5.3 转化
        2.5.4 制作进化树
        3 结果与分析
        3.1 培养基培养结果
        3.2 分离菌形态学观察结果
        3.3 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
        3.4 PCR鉴定结果
        3.5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对
        4 讨论
        4.1 大肠杆菌
        4.2 沙门菌
        4.3 巴氏杆菌
        4.4 波氏杆菌
        5 小结
    试验二 新疆某屠宰场大肠杆菌、沙门菌、巴氏杆菌及波氏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药敏试验
        2.2 耐药基因鉴定
        2.2.1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鉴定
        2.2.2 沙门菌耐药基因鉴定
        2.2.3 巴氏杆菌耐药基因鉴定
        2.2.4 波氏杆菌耐药基因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敏试验结果
        3.1.1 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3.1.2 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
        3.1.3 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3.1.4 波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3.2 耐药基因鉴定结果
        3.2.1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鉴定结果
        3.2.2 沙门菌耐药基因鉴定结果
        3.2.3 巴氏杆菌耐药基因鉴定结果
        3.2.4 波氏杆菌耐药基因鉴定结果
        4 讨论
        4.1 大肠杆菌
        4.2 沙门菌
        4.3 巴氏杆菌
        4.4 波氏杆菌
        5 小结
    试验三 新疆某屠宰场大肠杆菌、沙门菌、巴氏杆菌及波氏杆菌的致病力分析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毒力基因鉴定
        2.1.1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鉴定
        2.1.2 沙门菌毒力基因鉴定
        2.1.3 巴氏杆菌毒力基因鉴定
        2.1.4 波氏杆菌毒力基因鉴定
        2.2 动物致病性试验
        2.2.1 菌落计数
        2.2.2 计算半数致死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毒力基因鉴定结果
        3.1.1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鉴定结果
        3.1.2 沙门菌毒力基因鉴定结果
        3.1.3 巴氏杆菌毒力基因鉴定结果
        3.1.4 波氏杆菌毒力基因鉴定结果
        3.2 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
        3.2.1 菌落计数结果
        3.2.2 半数致死量计算结果
        4 讨论
        4.1 大肠杆菌
        4.2 沙门菌
        4.3 巴氏杆菌
        4.4 波氏杆菌
        5 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7)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
        2.1.1 大肠杆菌的特征
        2.2 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
        2.3 大肠杆菌分型
        2.3.1 大肠杆菌的血清分型
        2.3.2 大肠杆菌的系统进化群
        2.3.3 大肠杆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2.4 大肠杆菌致病性及毒力基因研究进展
        2.5 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2.5.1 大肠杆菌耐药性
        2.5.2 大肠杆菌耐药机理
        2.5.3 大肠杆菌耐药现状
    3 研究内容
        3.1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3.2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
        3.2.1 血清型
        3.2.2 系统进化群
        3.2.3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3.3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
        3.4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1.2.2 大肠杆菌的分离
        1.2.3 大肠杆菌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的生化鉴定
        2.2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的PCR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检测
        1.2.2 系统进化群
        1.2.3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肠杆菌分离株血清分型
        2.2 大肠杆菌分离株系统进化群
        2.3 大肠杆菌分离株MLST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三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菌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毒力基因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四 奶牛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菌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药敏试验及多重耐药分析
        1.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2.3 耐药基因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敏试验及多重耐药分析
        2.1.1 药敏试验
        2.1.2 多重耐药分析
        2.2 耐药基因的检测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8)鸡源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禽大肠杆菌病及噬菌体研究进展
    1 禽大肠杆菌病
        1.1 简介
        1.2 流行病学
        1.3 致病机理
        1.4 耐药现状
        1.5 防治措施
    2 噬菌体
        2.1 噬菌体概述
        2.2 噬菌体分类
        2.3 噬菌体治疗
        2.4 噬菌体的其它应用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样品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噬菌体分离纯化
        1.4 裂解谱的测定
        1.5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1.6 透射电镜观察
        1.7 温度稳定性测定
        1.8 pH稳定性测定
        1.9 最佳感染复数的测定
        1.10 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1.11 噬菌体基因组的提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
        2.1 噬菌体分离纯化结果
        2.2 裂解谱测定结果
        2.3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2.4 噬菌体温度稳定性测定结果
        2.5 pH稳定性测定结果
        2.6 最佳感染复数的测定结果
        2.7 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
        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大肠杆菌噬菌体治疗效果评价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1.3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LD_(50)测定
        1.4 药敏试验
        1.5 噬菌体裂解液无菌检验
        1.6 噬菌体悬液安全性检验
        1.7 噬菌体防治大肠杆菌病效果评价试验
        1.8 最佳治疗剂量试验
    2 结果
        2.1 大肠杆菌LD_(50)测定结果
        2.2 药敏试验结果
        2.3 噬菌体裂解液无菌检验结果
        2.4 安全性试验结果
        2.5 噬菌体防治大肠杆菌病效果评价试验结果
        2.6 最佳治疗剂量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9)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E.coli耐药基因m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牦牛
    1.2 牛衣原体
        1.2.1 牛衣原体生物学特性
        1.2.2 牛衣原体研究进展
        1.2.3 牛衣原体流行病学
    1.3 牛副流感
        1.3.1 牛副流感生物学特性
        1.3.2 牛副流感研究进展
        1.3.3 牛副流感流行病学
    1.4 牛大肠杆菌病
        1.4.1 牛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
        1.4.2 牛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1.4.3 牛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
    1.5 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耐药性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Meta分析
    2.1 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2.1.1 样本采集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仪器
        2.1.4 试验方法
        2.1.5 结果与分析
        2.1.6 讨论
    2.2 三种牛病在我国流行情况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2.1 牛衣原体Meta分析方法及流程
        2.2.2 牛副流感Meta分析方法及流程
        2.2.3 牛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性Meta分析方法及流程
        2.2.4 结果与分析
        2.2.5 讨论
3 牦牛源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情况调查及四环素耐药基因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3.1 大肠杆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情况调查
        3.1.1 试验仪器
        3.1.2 试验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讨论
    3.2 大肠杆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3.2.1 耐药基因的选择和引物设计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10)重庆部分养殖场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大肠杆菌概述
    1.2 大肠杆菌抗原特征
    1.3 大肠杆菌耐药现状
    1.4 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机理
    1.5 细菌样本的鉴定方法
    1.6 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分析方法
第2章 引言
第3章 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保种
    3.4 试验结果
    3.5 结果分析
第4章 猪、鸡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与耐药性检测[D]. 张海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2]黑龙江部分地区鹅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MLST分型[D]. 高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3]规模化羊场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 李仕林.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4]毛皮动物呼吸道病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王婧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
  • [5]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流行情况调查及耐药性分析[D]. 刘燕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6]某屠宰场生猪源潜在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D]. 廖先喆.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7]奶牛粪源大肠杆菌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D]. 江婉琳.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8]鸡源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初步应用[D]. 赵尊福.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2)
  • [9]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E.coli耐药基因m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 连漪.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10]重庆部分养殖场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D]. 吕红林. 西南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