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板汤停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

红板汤停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

一、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贵诗媛,潘静[1](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mbed、EMbas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9月,搜集中西医结合与单用西药对比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3篇研究文献,共1 1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OR=2.71,95%CI(1.89,3.88)],能够有效减少激素的使用量[MD=-4.11,95%CI(-5.34,-2.88)],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MD=-0.78,95%CI(-1.35,-0.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可以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激素使用量,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并且中西医结合治疗SLE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更高。

欧林燕[2](2021)在《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清热凉血祛瘀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LE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西医符合SLE诊断,病情处于轻、中度活动且中医证型辨为热毒血瘀证的患者5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7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每日0.5mg/kg维持4周,此后每1~2周减原来剂量的10%)及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10mg每周一次和硫酸羟氯喹0.2g每日两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祛瘀方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共8周,观察并详细记录相关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补体C4、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肝功能、肾功能、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疾病的有效率比较:对照组74.07%,治疗组88.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中医症候方面比较,烦躁、口疮、口干、面部红斑、双手红斑症候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较前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SLEDAI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的ESR、CRP炎症指标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ESR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5)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比较,两组补体C3、抗ds-DNA抗体、Ig G均较前改善(P<0.01),且治疗后两组比较中,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4、Ig A、Ig M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激素、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热毒血瘀证活动期SLE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改善SLE不适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陶桢珍[3](2020)在《健脾滋肾法对SLE临床疗效及激素减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S)、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 on inhibitory factor,MIF)、白介素-17等实验室指标,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焦虑抑郁积分及生活质量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健脾滋肾法对SLE临床疗效各指标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并研究其对SLE治疗中激素减撤的作用机制。2方法2.1理论探析结合临床通过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探析SLE患者ACTH、CS、MIF、IL-17等指标与临床疗效及激素减撤之间的相关性,在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SLE的病因病机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并探讨脾肾亏虚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联系,阐述从脾肾两脏出发治疗SLE患者并助激素减撤的理论基础。2.2临床研究2.2.1 SLE患者血清ACTH、CS、MIF、IL-17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从安徽省中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中选取20例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与SLE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两组血清ACTH、CS、MIF、IL-17等指标进行检测,两组的血常规(WBC、RBC、HGB、PLT)、炎症免疫学指标(ESR、CRP、Ig A、Ig G、Ig M)、尿蛋白(尿MA、β2-MG、24h Pro)以及补体C3、C4、抗C1q抗体等各项指标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1.0。2.2.2健脾滋肾法对SLE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及激素减撤的影响:从安徽省中医院选取门诊及住院的SLE患者,共60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制定的SLE分类标准或2009年SLICC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且SLE-DAI评分在014分之间的范围,中医证型均为脾肾两虚型。随机将60例SLE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激素及羟氯喹)治疗,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并予健脾滋肾方口服,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治疗前存在可比性(P>0.05)。观察比较两组SLE患者ACTH及CS、MIF及IL-17、疾病活动度、SF-36各项积分、焦虑抑郁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3结果3.1理论探析3.1.1ACTH、CS及MIF、IL-17与SLE发生发展、疾病活动及激素减撤关系密切;3.1.2中医学脾肾亏虚是SLE极为关键的病因病机;3.1.3脾肾亏虚与糖皮质激素治疗SLE密切相关;3.1.4健脾滋肾法是SLE主要的中医治疗大法之一;3.1.5健脾滋肾法治疗SLE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利于激素的减撤。3.2临床疗效3.2.1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ACTH、CS、MIF、IL-17的比较相比健康对照组,SLE患者组血清ACTH、CS水平明显降低(P<0.01),MIF、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3.2.2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常规指标(WBC、RBC、HGB、PLT)的比较相比健康对照组,SLE患者组血常规WBC、RBC、HGB、PLT各项指标均明显偏低(P<0.01)。3.2.3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的比较两组比较,SLE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抗C1q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3.2.4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24h Pro、尿MA、尿β2-MG的比较两组比较,SLE组患者尿MA、β2-MG及24h Pro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3.2.5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炎症、免疫学指标(ESR、CRP、Ig G、Ig A、Ig M)的比较两组比较,SLE组患者ESR、CRP及Ig G、Ig A、Ig M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3.2.6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SF-36各维度积分、SAS和SDS评分的比较相比健康对照组,SLE患者在SF-36调查表7个维度积分均明显降低,SLE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7 SLE患者血清中ACTH、CS、MIF、IL-17水平与补体、尿蛋白及炎症免疫学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1)SLE患者ACTH、CS水平均与C3、C4水平呈正相关(P<0.01),ACTH与抗C1q抗体呈负相关关系(P<0.05)。另外,SLE患者MIF、IL-17水平均与C3、C4水平呈负相关(P<0.01或P<0.05),IL-17与抗C1q抗体有正相关关系(P<0.05)。(2)SLE患者ACTH、CS水平与24h Pro、尿MA呈负相关(P<0.01或P<0.05)。另外,SLE患者IL-17水平与24h Pro、尿MA呈正相关(P<0.01),MIF水平与尿β2-MG呈正相关(P<0.05)。(3)SLE患者血清中ACTH、CS水平与患者ESR、CRP、Ig G和Ig M水平呈负相关(P<0.05或P<0.01);ACTH、CS与Ig A均无明显相关性。SLE患者血清中MIF、IL-17水平与患者ESR、CRP和Ig G、Ig M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Ig A无明显相关性。3.2.8健脾滋肾法对SLE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及激素减撤的影响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治疗组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CS、WBC、RBC、HGB、PLT、补体C3、C4等指标以及SF-36各维度积分,同时降低MIF、IL-17、ESR、CRP、Ig G、Ig A、Ig M、抗C1q抗体、尿MA、β2-MG、24h Pro等指标以及SLE-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焦虑抑郁积分等;而且相比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组在降低SLE患者MIF、IL-17、ESR、CRP、Ig G、Ig M、抗C1q抗体、尿MA、β2-MG、24h Pro等指标,提高ACTH、CS、WBC、HGB、PLT、补体C3、C4等指标,同时在改善临床疗效、绝大多数中医症状、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明显有利于激素减撤,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结果示健脾滋肾法联合西药对SLE疗效更胜,从长远来看更有助于激素的减撤。4结论4.1狼疮的病因病机以及激素撤减后相关症状都可以用“脾肾亏虚”来解释,为健脾滋肾法作为关键治法提供理论依据;4.2狼疮患者血清ACTH、CS及MIF、IL-17指标,与SLE发病、疾病活动以及HPA轴功能、GC抵抗密不可分,SLE激素撤减与ACTH、CS及MIF、IL-17水平相关。4.3健脾滋肾法联合西药对SLE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4.4健脾滋肾法联合西药能使SLE患者CS水平明显升高并使MIF、IL-17水平等指标明显下降,且在提高WBC、HGB、PLT、C3、C4并降低ESR、Ig G、Ig M、CRP、抗C1q抗体、尿MA、β2-MG及24h Pro的程度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组,表明健脾滋肾法有利于改善SLE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及改善MIF、IL-17升高并可能导致的GC抵抗情况,可助激素减撤;4.5健脾滋肾法联合西药能减轻激素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减少激素减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少气懒言、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等气阴两虚的症状积分,优于单纯西药组,有利于激素减撤。4.6健脾滋肾法联合西药可以明显降低SLE-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焦虑抑郁评分,提高患者SF-36各维度积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控制疾病发展,有利于激素减撤。

陈薇薇[4](2019)在《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NF-κB信号通路及Th17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NF-κB信号通路和Th17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MRL/lpr小鼠随机分组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另以C57BL/6小鼠为空白组。每组10只,均为12周龄雌性小鼠。中药组给予复方生地合剂灌胃治疗,西药组给予强的松悬液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治疗。8周后取外周血和脾脏,处理后分别从以下两方面检测。1.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免疫应答下游Th17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TGF-β、IL-17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脾组织中RORγt,Foxp3的基因表达。2.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免疫应答上游TLR-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α和TNF-α水平的表达;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脾组织中TLR7/9,My D88,NF-κB的基因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测定脾组织中TLR7、My D88、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1.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h17细胞/Treg细胞的作用:(1)空白组、西药组、中药组的Th17细胞/CD4+T细胞比例低于模型组(P<0.01,P<0.01,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空白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Treg细胞/CD4+T细胞比例高于模型组(P<0.01,P<0.05,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空白组、西药组、中药组的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信号通路和Th17细胞/Treg细胞的细胞因子作用:(1)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的IL-17A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P<0.01,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空白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的TGF-β1水平都高于模型组(P<0.01,P<0.05,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空白组和中药组的TNF-α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空白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IFN-α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西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NF-κB信号通路和Th17细胞/Treg细胞的基因表达的作用:(1)中药组、西医组和空白组的脾组织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P<0.05,P<0.01),中药组和西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空白组和西药组的脾组织Foxp3mRNA的表达水平都高于模型组(P<0.01,P<0.05);中药组和西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空白组、中药组和西药组脾组织TLR7mRNA的表达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1,P<0.05,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脾组织TLR9mRNA的表达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P<0.01,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脾组织My D88mRNA的表达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P<0.01,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6)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的脾组织NF-κBmRNA的表达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P<0.01,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作用:(1)空白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TLR7/β-catin都低于与模型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空白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My D88/β-catin低于模型组(P<0.01,P<0.01,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西药组的My D88/β-catin高(P<0.01)。(3)空白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NF-κB p65/β-catin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复方生地合剂可以通过减少MRL/lpr小鼠的Th17细胞、降低血清IL-17A水平和下调RORγtmRNA表达,增加Treg细胞并提高血清TGF-β1的水平,降低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进而改善Th17/Treg细胞平衡。2.复方生地合剂可以下调MRL/lpr小鼠TLR-NF-κB通路上的TLR7、My D88的表达,减少NF-κB的活化以及血清TNF-α和IFN-α的产生。3.复方生地合剂可能通过下调MRL/lpr小鼠的TLR-NF-κB信号通路而减少Th17细胞活化,进而改善MRL/lpr小鼠的Th17/Treg细胞平衡。

张童童[5](2019)在《首乌降激颗粒对SLE激素所致阴虚火旺证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评价首乌降激颗粒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大剂量激素所致阴虚火旺证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共3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强的松(≥0.5mg/Kg)和环磷酰胺(0.4g/2w累计)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首乌降激颗粒,疗程3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评价首乌降激颗粒对于激素副反应的干预作用。观察患者SLEDAI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评价首乌降激颗粒的治疗作用。同时,比较两组激素撤减量,从肝肾功、血尿常规等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共纳入病例35例,脱落3例,最终完成32例,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5例。1.激素副反应的干预作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腰臀比、BMI、激素用量方面无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41.18%和6.67%;两组中医证候有效率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大便秘结症状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SLE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SLEDAI评分、ESR、CRP、补体C3、补体C4均无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比较SLEDAI评分、ESR、CRP、补体C3和C4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激素撤减量:治疗后,两组比较激素撤减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调整剂量后,自行缓解;实验室指标未见明显有意义的变化,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安全性良好。结论:1.首乌降激颗粒对改善中医阴虚火旺证候有明显疗效,尤其对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大便秘结作用明显;2.可改善患者向心性肥胖,对脂肪的分布有一定影响,但对体重增加无明显改善;3.首乌降激颗粒不能进一步改善SLE患者SLEDAI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4.本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综上所述,首乌降激颗粒能有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引起的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王璐[6](2019)在《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模式将脏腑辨证论治与经络学说相结合,通过观察导师自拟协定方通补降浊方结合针灸疗法在脾肾不足、湿瘀交阻型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以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可行性,并最终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疑难杂症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间就诊于导师顾军花主任医师门诊及住院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针药组(口服通补降浊方加针灸治疗)和中药组(口服通补降浊方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以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加以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12周的观察,从病情活动控制情况(SLEDAI积分)来看,针药组改善优于中药组(P<0.05);从血清实验室检验改变来看,针药组在改善血沉、尿蛋白、补体C3方面比中药组疗效更好(P<0.05);从安全性指标来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实验室指标经检验提示组内与组间的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具有安全性;从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来看,针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达85.29%,高于中药组的64.71%(P<0.01),提示针药组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的疗效优于中药组,尤其是在腰膝酸软、关节疼痛、耳鸣、浮肿、夜尿频多、小便泡沫、脘闷腹胀、大便黏腻8项症状上针药组更具优势且安全稳定;而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在治疗后均较前下降(P<0.01),组间比较显示二者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治疗均有益于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撤减,但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以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控制病情活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辅助激素撤减方面具有优势及安全性,可长期应用于临床,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安全高效治疗的新选择。

刘思娣[7](2019)在《健脾滋肾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及IL-10与IL-23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1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尿蛋白、IL-10及IL-23等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中医症候及焦虑抑郁情况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健脾滋肾方对SLE患者尿蛋白、IL-10及IL-23等指标的影响机制及相关性分析,并研究其对SLE患者疾病活动的影响。2方法2.1理论研究通过检索大量的文献并进行深入研究,探析脾肾亏虚与SLE患者尿蛋白、IL-10及IL-23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SLE患者中医学病因病机与脾、肾两脏的密切联系,阐述以脾、肾两脏为基础治疗SLE患者尿蛋白、IL-10及IL-23等指标的理论依据。2.2临床研究2.2.1 SLE患者尿蛋白、IL-10及IL-23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和相关性分析:从安徽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选取20例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且健康组的一般资料情况较SLE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SLE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员的血清IL-10、IL-23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血常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抗C1q抗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尿总蛋白/尿肌酐、尿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21.0。2.2.2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对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数据及生活质量的改变:从安徽省中医院门诊部及住院部选取60例SLE患者,60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 a tology,ACR)SLE分类标准或2009年SLICC在ACR年会上修订的新的SLE分类标准,疾病活动评分均在014分之间,且符合中医脾肾两虚型的症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予以中药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予以西药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参加治疗前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LE-DA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SF-36各维度积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尿总蛋白/尿肌酐、尿五蛋白、IL-10、IL-23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改变。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3.1.1尿蛋白、IL-10及IL-23与SLE疾病的活动密切相关;3.1.2 SLE患者尿蛋白的异常与中医学“脾肾亏虚”证候紧密相连;3.1.3“脾肾亏虚”是SLE中医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1.4“健脾滋肾法”能够降低SLE的疾病活动度,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3.1.5“健脾滋肾法”为SLE的治疗方法之一。3.2临床研究结果3.2.1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10、IL-23的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显着降低(P<0.01),IL-23水平显着升高(P<0.01)。3.2.2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尿总蛋白/尿肌酐的比较SLE组患者24h PRO、ACR和TPCR指标较健康组相比,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3.2.3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尿五蛋白(IGGU、TRFU、ALBU、A1MU、B2MU)的比较较健康组相比,SLE组患者IGGU、TRFU、ALBU、A1MU和B2MU指标水平均升高明显(P<0.01)。3.2.4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常规指标(WBC、RBC、HGB、PLT)的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患者血常规中WBC、RBC、HGB、PLT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3.2.5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免疫学指标(Ig G、Ig A、Ig M、CRP、ESR)的比较SLE组患者血清免疫学指标中,Ig G、Ig A、Ig M、CRP、ESR等较健康组相比均升高明显(P<0.01)。3.2.6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抗C1q抗体、血清补体C3、C4的比较与健康组比较,SLE组患者抗C1q抗体水平有所升高,血清补体C3、C4水平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2.7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SLE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与健康组相比均升高显着(P<0.01)。3.2.8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SF-36各维度积分的比较SLE组患者在情感职能(RE)方面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其余七个方面评分均较健康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3.2.9 SLE组患者血清中IL-10、IL-23水平与其他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研究(1)SLE患者血清中IL-10、IL-23水平与抗C1q抗体、血清补体C3、C4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补体C3、C4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与抗C1q抗体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SLE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补体C4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补体C3、抗C1q抗体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2)SLE患者血清中IL-10、IL-23水平与血清免疫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CRP、ESR和Ig M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1),血清IL-23水平与CRP、ESR和Ig M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SLE患者血清IL-10、IL-23水平与Ig G、Ig A水平均无相关关系(P>0.05)。(3)SLE患者血清中IL-10、IL-23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尿总蛋白/尿肌酐、尿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24h PRO、ACR、B2MU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IL-23水平与24h PRO、ACR、B2MU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SLE患者血清IL-10、IL-23水平与TPCR、IGGU、TRFU、ALBU、A1MU等指标均无相关关系(P>0.05)。3.2.10中药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治疗SLE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相关指标产生的影响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可以显着提高SLE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SLE疾病活动积分,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在降低IL-23、24h PRO、ACR、TPCR、尿五蛋白(IGGU、TRFU、ALBU、A1MU、B2MU)、血清免疫学指标(Ig G、Ig A、Ig M、CRP、ESR)及抗C1q抗体等指标方面效果明显,在升高IL-10、WBC、RBC、HGB、PLT、血清补体C3、C4等指标方面也有显着优势。且与单纯西药组治疗SLE相比,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组在临床疗效、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大部分中医症状、改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在降低IL-23、24h PRO、ACR、IGGU、ALBU、B2MU、Ig G、Ig M、CRP、ESR、抗C1q抗体等指标,升高IL-10、WBC、HGB、PLT、血清补体C3、C4等指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表明采用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治疗SLE患者的效果更好。4结论4.1 SLE的疾病进展与患者尿蛋白、IL-10及IL-23水平密切相关;4.2 SLE的发生发展及患者尿蛋白异常的病因病机与中医“脾肾亏虚”都有紧密联系,“健脾滋肾法”为SLE的主要治法之一;4.3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治疗SLE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单纯西药组;4.4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治疗,可以使SLE患者的24h PRO、ACR、TPCR和尿五蛋白(IGGU、TRFU、ALBU、A1MU、B2MU)等指标明显下降,且在降低24h PRO、ACR、IGGU、ALBU及B2MU的程度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组,表明“健脾滋肾法”能够帮助改善SLE患者尿蛋白的情况,减少肾脏损害;4.5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能显着降低SLE患者IL-23、血清免疫学指标(Ig G、Ig A、Ig M、CRP、ESR)、抗C1q抗体等指标及SLEDAI积分,显着提高IL-10、WBC、RBC、HGB、PLT、血清补体C3、C4等指标,提示“健脾滋肾法”可以有效降低SLE的疾病活动度,延缓疾病的进展;4.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的SF-36各维度积分明显降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升高,提示SLE患者存在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4.7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可以提高SLE患者的SF-36各维度积分,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且效果显着优于单纯西药组,表明“健脾滋肾法”可以提高SLE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状态。

杨丽珍[8](2016)在《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参与实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个小组的患者为3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强的松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红斑汤撤减激素疗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其总有效率低出研究组许多,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李宁[9](2011)在《知柏养阴汤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疗效观察及对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等有关。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该病病情复杂、病变范围广、病程长,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是迄今治疗SLE的主要药物,但是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带来了大量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医源性糖尿病、高血压、医源性Cushing综合征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SLE中日益发挥其积极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临床疗效及减轻GC副作用两个方面,能够明显改善本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客观评价知柏养阴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调控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1)临床部分:选择60例符合SLE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中医辨证属于阴虚内热证(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情活动度属于轻中度活动的SLE患者,随机分为激素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SLEDAI积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标准激素疗程(1mg/(kg·d)),中药治疗组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知柏养阴汤”,每日一剂。观察中药知柏养阴汤对阴虚内热证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对SLEDAI评分、形体评分、测量体重指数(BMI)、臀周径比(WHR)、面颊部皮褶厚度(CST)的影响,检测患者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补体(C3、C4、CH50)的水平。(2)实验部分:将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激素模型组、中药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用短效类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作为造模剂,复制阴虚模型。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10mL/(kg·d),第3天起灌胃生理盐水10mL/(kg·d),共8d。激素模型组:蒸馏水灌胃10ML/(kg·d),第3天始按文献造模方法,按50mg/(kg·d)灌胃氢化可的松,共8d,造成阴虚模型。中药治疗组:按与模型组同样造模方法,在第3天予以氢化可的松的同时,加用知柏养阴汤药液10mL/(kg·d),共8d。实验结束后取血检测血糖、血脂,用ELISA方法测C反应蛋白浓度。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方面:①症状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形体评分、BMI、WHR、CST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虽有升高,但是中药组的形体评分、WHR及CST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病情活动度方面,知柏养阴汤联合激素治疗组可以显着降低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与单纯激素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中药治疗组在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激素治疗组,其中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较激素治疗组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血脂、CRP、补体等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的血糖及血脂均有升高,其中血脂四项升高较明显(P<0.05),说明糖皮质激素对SLE患者的糖脂代谢产生了影响,而中药治疗组加用知柏养阴汤后,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升高不显着,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也均显着低于激素治疗组。中药组的补体C3、C4及CH50也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说明在激素基础上加用中药有促进SLE患者补体升高的作用。(2)动物实验方面:激素模型组的血糖、血脂出现异常,其中CHOL、TG明显升高(P<0.05),与激素模型组比较,使用知柏养阴汤后中药组的GLU、CHOL、TG浓度降低,其中GLU、CHOL降低明显(P<0.05)。说明知柏养阴汤可以改善激素所致阴虚模型大鼠的糖脂代谢。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空白组均升高,中药组要低于激素模型组,但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结论知柏养阴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阴虚内热证SLE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验指标,降低狼疮活动度指数。知柏养阴汤可以改善激素所致阴虚模型大鼠的阴虚症状表现,改善激素所致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免疫学指标。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药同时可以拮抗激素的副作用,减少激素本身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值得重视和推广的。

高永赞[10](2010)在《狼疮解毒丸治疗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以古方升麻鳖甲汤为原型,在前期理论研究及王玉玺教授所主持的祛毒胶囊的药理毒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导师辨治红斑狼疮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寻找并筛选既符合中医中药传统理论,又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方剂,完成相关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研制中药复方狼疮解毒丸,探讨该方治疗缓解期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SLE的新的中药方剂,并为研制新药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方法:将62例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脱落2例)。治疗组开始时维持原激素用量,同时给予狼疮解毒丸,20丸每次,日3次口服,原料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厂,病情缓解后减激素用量;对照组常规使用泼尼松,根据病情变化给予补钙、补钾等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脱发等症状较明显,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白细胞、血.红蛋白等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狼疮解毒丸是治疗缓解期SLE的有效方剂,治疗组与激素对照组疗效相当,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狼疮解毒丸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激素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数据提取
    1.4 文献资料提取以及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撤减激素使用量情况的Meta分析
        2.4.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Meta分析
    2.5 不良反应
    2.6 发表偏倚评估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2 本次研究的局限

(2)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疾病疗效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SLEDAI评分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3.6 不良反应的比较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SLE的认识
    4.2 中医对SLE的认识
    4.3 导师对SLE的诊疗经验
    4.4 清热凉血祛瘀方药探析
    4.5 研究结果分析
5 小结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健脾滋肾法对SLE临床疗效及激素减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析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西医治疗
    2 SLE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减撤的影响因素
    3 中医脾肾亏虚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4 中医脾肾亏虚与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关系
    5 运用健脾滋肾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伦理学要求
        1.4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1.5 相关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ACTH、CS、MIF、IL-17的比较(表1、图1)
        2.2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常规指标(WBC、RBC、HGB、PLT)的比较
        2.3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的比较(表3、图3)
        2.4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24小时Pro、尿MA、尿β2-MG的比较(表4、图4)
        2.5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炎症、免疫学指标(ESR、CRP、Ig G、Ig A、Ig M)的比较
        2.6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SF-36各维度积分的比较(表6、图6)
        2.7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焦虑抑郁积分的比较(表7、图7)
        2.8 SLE患者血清中ACTH、CS、MIF、IL-17 水平与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的相关性分析
        2.9 SLE患者血清中ACTH、CS、MIF、IL-17 水平与24 小时Pro、尿MA、尿β2-MG的相关性分析
        2.10 SLE患者血清中ACTH、CS、MIF、IL-17 水平与炎症、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研究二 健脾滋肾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及治疗中激素减撤相关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治疗方案
        1.4 安全性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积分(SLEDAI)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皮质激素用量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TH、CS、MIF、IL-17 的变化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C4、抗C1q抗体的变化
        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MA、尿β2-MG、24 小时Pro的变化
        2.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WBC、RBC、HGB、PLT)的变化
        2.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免疫学指标(ESR、CRP、Ig G、Ig A、Ig M)的变化
        2.1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及 SF-36 评分比较
        2.11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认识
    2 健脾滋肾法的遣方用药及现代药理研究
    3 本次研究相关指标选用的依据及意义
    4 健脾滋肾法对SLE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影响
    5 健脾滋肾法对SLE临床疗效及助激素减撤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 SLE 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4)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NF-κB信号通路及Th17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h17 细胞/Treg细胞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耗材和仪器
        1.3 动物
        1.4 分组
        1.4.1 中药组
        1.4.2 西药组
        1.4.3 模型组
        1.4.4 空白组
        1.5 药物
        1.5.1 中药
        1.5.2 西药
        1.6 治疗
        1.6.1 中药组
        1.6.2 西药组
        1.6.3 空白组及模型组
        1.7 标本收集
        1.7.1 取脾
        1.7.2 脾脏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1.8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8.1 检测指标
        1.8.2 免疫荧光染色
        1.9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Th17细胞/CD4~+T细胞
        2.3 Treg细胞/CD4~+T细胞
        2.4 Th17 细胞/Treg细胞
    3.分析与讨论
        3.1 T细胞与SLE
        3.2 Th17细胞与SLE
        3.3 Treg细胞与SLE
        3.4 Th17 细胞/Treg细胞平衡与SLE
        3.5 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h17 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
第二部分 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信号通路和Th17 细胞/Treg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1.3 动物
        1.4 分组和用药
        1.5 标本收集
        1.5.1 采血
        1.5.2 处理和保存
        1.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6.1 检测指标
        1.6.2 ELISA法测定
        1.7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血清IL-17A水平
        2.2 血清TGF-β1水平
        2.3 血清TNF-α水平
        2.4 血清IFN-α水平
    3.分析与讨论
        3.1 细胞因子
        3.2 复方生地合剂对Th17 细胞/Treg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3.2.1 复方生地合剂对IL-17水平的影响
        3.2.2 复方生地合剂对TGF-β水平的影响
        3.3 复方生地合剂对TLR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3.3.1 复方生地合剂对TNF-α水平的影响
        3.3.2 复方生地合剂对IFN-α水平的影响
第三部分 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NF-κB信号通路和Th17 细胞/Treg细胞的基因表达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动物
        1.4 分组、用药及标本收集
        1.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5.1 检测指标
        1.5.2 采用RT-PCR检测
        1.6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脾脏组织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
        2.2 脾脏组织Foxp3mRNA的表达水平
        2.3 脾脏组织TLR7mRNA的表达水平
        2.4 脾脏组织TLR9mRNA的表达水平
        2.5 脾脏组织MyD88mRNA的表达水平
        2.6 脾脏组织NF-κBmRNA的表达水平
    3.分析与讨论
        3.1 复方生地合剂对Th17 细胞/Treg细胞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3.1.1 复方生地合剂对RORγtmRNA表达的影响
        3.1.2 复方生地合剂对Foxp3mRNA表达的影响
        3.2 复方生地合剂对TLR/NF-κB通路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3.2.1 TLR参与SLE发病
        3.2.2 复方生地合剂对TLR7mRNA表达的影响
        3.2.3 复方生地合剂对TLR9mRNA表达的影响
        3.2.4 复方生地合剂对My D88mRNA表达的影响
        3.2.5 复方生地合剂对NF-κBmRNA表达的影响
第四部分 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耗材和仪器
        1.3 动物
        1.4 分组、用药及标本收集
        1.5 观察指标
        1.6 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
        1.6.1 蛋白样品的制备
        1.6.2 蛋白质定量
        1.6.3 SDS-PAGE电泳
        1.6.4 转膜
        1.6.5 免疫反应
        1.6.6 ECL化学发光
        1.6.7 分析方法
        1.7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脾脏组织TLR7蛋白的表达
        2.2 脾脏组织MyD88蛋白的表达
        2.3 脾脏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
    3.分析与讨论
        3.1 复方生地合剂对TLR7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复方生地合剂对MyD88蛋白表达的影响
        3.3 复方生地合剂对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当代医家中医药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5)首乌降激颗粒对SLE激素所致阴虚火旺证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病例的剔除
        1.3.4 病例的脱落
    2.治疗方案
    3.观察指标
        3.1 副作用观察指标
        3.1.1 中医证候积分
        3.1.2 生理学指标
        3.2 疗效观察指标
        3.2.1 SLEDAI评分
        3.2.2 实验室指标
    4.安全性指标
    5.有效率评价方法
    6.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
        1.1 性别
        1.2 年龄
        1.3 病程
    2.激素副作用结果
        2.1 两组基线比较
        2.1.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基线比较
        2.1.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基线比较
        2.1.3 两组激素用量基线比较
        2.1.4 两组腰臀比基线比较
        2.1.5 两组BMI基线比较
        2.2 两组副作用结果比较
        2.2.1 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
        2.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3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2.2.4 两组腰臀比比较
        2.2.5 两组BMI比较
    3.疗效结果
        3.1 两组基线比较
        3.1.1 两组SLEDAI积分基线比较
        3.1.2 两组实验室检验指标基线比较
        3.2 两组疗效比较
        3.2.1 有效率比较
        3.2.2 两组SLEDAI积分比较
        3.2.3 两组实验室检验指标比较
    4.激素撤减量比较
    5.安全性指标
        5.1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5.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5.3 安全性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西医治疗激素副作用的现状
        1.1 中医治疗激素副作用的现状
        1.2 西医治疗激素副作用的现状
        1.3 小结
    2.首乌降激颗粒的立方依据及组方意义
    3.激素副反应干预作用分析
        3.1 中医证候有效率分析
        3.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3.3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分析
        3.4 腰臀比及BMI分析
    4.疗效分析
        4.1 有效率分析
        4.2 SLEDAI积分分析
        4.3 实验室指标分析
    5.激素撤减量分析
    6.实验室指标分析
    7.临床体会
    8.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随机数字表
附录B 病例观察表
附录C 知情同意书
附录D 中医证候观察量表
附录E SLEDAI积分表
综述 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副作用的干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6)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病例资料
        1.1 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
        2.3 研究设计
        2.4 具体方法
        2.5 疗效指标
        2.6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病例资料分析
        3.2 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3.3 两组中医主症症候积分的比较
        3.4 两组中医次症症候积分的比较
        3.5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3.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理论探讨
        1.1 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3 针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1.4 通补降浊方的确立及药物配伍分析
        1.5 针灸协定方的确立及现代研究
        1.6 西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
    2.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2.1 病例分布情况
        2.2 实验室指标检测情况
        2.3 临床SLEDAI活动积分结果分析
        2.4 治疗前后激素撤减
        2.5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2.6 疗效评价
    3.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7)健脾滋肾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及IL-10与IL-23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析
    1.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蛋白尿
    2.IL-10、IL-23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2.1 IL-10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
        2.2 IL-23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
        2.3 IL-10、IL-23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尿蛋白的关系
    3.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与脾肾亏虚的关系
    4.中医脾肾亏虚与尿蛋白异常的联系
    5.健脾滋肾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之一
    6.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IL-10及IL-23 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相关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10、IL-23 的比较
        2.2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尿白蛋白/尿肌酐(ACR)、尿总蛋白/尿肌酐(TPCR)的比较
        2.3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尿五蛋白(IGGU、TRFU、ALBU、A1MU、B2MU)的比较
        2.4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常规指标(WBC、RBC、HGB、PLT)的比较
        2.5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免疫学指标(IgG、IgA、IgM、CRP、ESR)的比较
        2.6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抗C1q抗体、血清补体C3、C4 的比较
        2.7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2.8 SLE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SF-36 各维度积分的比较
        2.9 SLE患者血清中IL-10、IL-23 水平与抗C1q抗体、血清补体C3、C4 的相关性研究
        2.10 SLE患者血清中IL-10、IL-23 水平与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11 SLE患者血清中IL-10、IL-23 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尿总蛋白/尿肌酐、尿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二 健脾滋肾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0、IL-23 指标变化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尿总蛋白/尿肌酐的变化
        2.5 两组治疗前后的尿五蛋白(IGGU、TRFU、ALBU、A1MU、B2MU)变化
        2.6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WBC、RBC、HGB、PLT)变化
        2.7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指标(IgG、IgA、IgM、CRP、ESR)变化
        2.8 两组治疗前后的抗C1q抗体、血清补体C3、C4 变化
        2.9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10 两组治疗前后的SF-36 各维度积分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2.11 病例脱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讨论
    1 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2 健脾滋肾方方解与现代药理学研究
    3 本研究指标的选择依据与主要意义
    4 健脾滋肾方联合西药对SLE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表
个人简介
致谢

(8)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知柏养阴汤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疗效观察及对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的认识
        二、痹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金匮要略》阴阳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四、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的探讨
        五、中医证候标准的认识
        六、SLE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七、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一、病因
        二、病理及发病机制
        三、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第三节 糖皮质激素的研究进展
        一、糖皮质激素研究概况
        二、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三、糖皮质激素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副作用
        四、现代防治GC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五、祖国医学对减轻GC副作用的研究
    第四节 知柏养阴汤方药介绍
        一、知柏养阴汤组方依据
        二、知柏养阴汤组成分析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知柏养阴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临床疗效观察小结
    第二节 知柏养阴汤对糖皮质激素型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动物实验小结
第三章 讨论
    一、本研究的出发点与思路
    二、知柏养阴汤对SLE患者的影响
    三、糖皮质激素所致阴虚模型大鼠的造模
    四、知柏养阴汤对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
结语
    一、结论
    二、本研究特色与创新
    三、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狼疮解毒丸治疗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研究
    第一章 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概况
        第一节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一、对病名的讨论
        二、古代医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认识
        三、古代医家关于治疗的论述
        第二节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一、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现代医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进展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概况
        一、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三、中药治疗红斑狼疮的实验研究进展
        四、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文献研究的简要评述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观察及治疗方法
    三、治疗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个人简历

四、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J]. 贵诗媛,潘静. 亚太传统医药, 2021(10)
  • [2]清热凉血祛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D]. 欧林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健脾滋肾法对SLE临床疗效及激素减撤作用机制研究[D]. 陶桢珍.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复方生地合剂对MRL/lpr小鼠TLR-NF-κB信号通路及Th17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D]. 陈薇薇.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首乌降激颗粒对SLE激素所致阴虚火旺证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D]. 张童童.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D]. 王璐.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健脾滋肾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及IL-10与IL-23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D]. 刘思娣.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研究[J]. 杨丽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7)
  • [9]知柏养阴汤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疗效观察及对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D]. 李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狼疮解毒丸治疗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D]. 高永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7)

标签:;  ;  ;  ;  

红板汤停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