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应恒,王善高,严斌剑[1](2022)在《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演化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食物系统不仅是保障全体国民食物安全的核心,而且对全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也有重要影响。为了深入理解中国食物系统的演化及其如何确保14亿人吃饱吃好吃出健康的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构食物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核算了中国食物系统经济规模及其结构,首次构建了中国食物系统的流程图,明确中国食物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随后利用多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近三十年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变化,分析了食物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运销和餐饮、食物废弃物处理等子系统的演化过程,并从消费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演化的动力。最后,根据需求指向提出中国食物系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中国食物系统的未来趋势。

曹亮,直银苹,谭智,余乐芬[2](2022)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BACI数据库,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背景下中国2005—2010年对东盟国家的关税削减计划为依据,以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作为企业发展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间品关税减让有助于推动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且这一影响在逐步加入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因素后依旧稳健。此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会因为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及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唐丽霞,赵文杰,李小云[3](2022)在《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文中认为中国的对外援助事业随国际、国内形势而变化。近年来官方对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视不仅促成中国对外援助指导思想的转变,也为对外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奠定了理念基础。中国为发展合作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实践不断丰富:一是基于本国成功经验而开展的减贫国际合作成为重要公共产品,二是通过创新农业技术合作方式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三是借助三方合作更好地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四是持续加强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国对外援助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经济、技术实力有限、援助项目可持续性不足、受援国国家治理与互不干涉内政之间协调困难、国际发展合作的话语权有待提升等挑战。未来,中国应注重从制度建设、资金筹集、可持续性提升、受援国能动性发挥、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做更充分准备。

张明斗,惠利伟[4](2022)在《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识别》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指标体系法对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进行综合测算,明确其空间差异特征,同时借助泰尔指数法分解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性识别。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省际来看,山东农业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西藏最低。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最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明显低于其他地区。(2)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均呈不断缩小的趋势。通过对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可以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由西部地区省际差异引起。(3)政府支持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市场规模与环境规制强度是影响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农业经济规模与科技投入水平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两种类型。

邓远建,汤彪,屈志光[5](2022)在《农业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文中认为农业是送旧局、处变局、迎新局的压舱石,农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话题、新课题。通过厘清农业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发现,在历史阶段,农业曾扮演了工商业资本积累的来源、国民经济的蓄水池、战略市场后备资源的角色;"双循环"作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把握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农民与市民、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四对关系,明确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分配、农业国际化四大战略任务;通过对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分析,从理论上梳理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产业链循环,农户、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的价值链提升,国内国际农产品的供应链稳定,农村市场挖掘与城镇农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在路径选择上,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围绕中国并连接世界的农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衔接供需两侧,融合城乡发展,形成农业新发展格局。

李书彦,谭晶荣[6](2021)在《农业境外园区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论逻辑与中国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形态,也是最早开展跨境投资的领域。从历史渊源看,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以种植园为载体的农业境外园区就遍布全球,成为当时农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二战后,跨国公司主导的农业海外投资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农业境外园区趋于多元化;21世纪以来,在全球粮价危机、"海外囤田"不断冲击全球农业治理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农业境外园区建设,为全球农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梳理农业境外园区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从国际治理、国际投资和政治地理学等理论视角,系统阐述中国推进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理论逻辑。进一步剖析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实践,与农业"走出去"战略实现了良性互动、"有为政府"不断提供制度供给、形成了以市场化运营为基础的多尺度协调机制。最后,结合中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进一步推动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王芳,秦健博,石自忠[7](2021)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战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谷物、肉类等重要农产品总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稳步提升,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补充国内农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业已成为客观现实。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口面临的国内外风险与压力不断增大。[方法]文章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农产品进口现状,研判未来农产品进口趋势,最后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建议。[结果]当前,在保持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同时,中国农产品进口呈持续增长态势;进口结构有所调整,大豆占进口农产品的份额最大;进口渠道呈现多元化,但市场集中度高的现实未得到转变。未来,在国内市场供需"紧平衡"且国内生产竞争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进口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口空间尚存,但须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结论]应理性看待中国农产品进口这一客观形势,坚持适度安全原则,进一步夯实国内农产品供给保障基础,加大农产品贸易合作力度,增强不确定性因素应对能力。

卢应涛[8](2021)在《中国转基因种子市场准入、竞争风险与监管优化》文中提出在全球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飞速发展的趋势下,跨国种业集团对于中国农业种子市场的强大施压下,中国转基因种子商业化应用已成必然选择。为进一步推进中国转基因种子市场放开,促进中国转基因种子商业化发展,必须明确现阶段的主要市场竞争风险,并构建起完善且可靠的农业转基因种子监管制度体系。本研究在分析了中国转基因种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外资引入的农业种子市场发展模式下,中国转基因种子潜在的市场竞争风险主要包括缺乏科技创新力、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品种保护力。本研究基于现存风险问题提出合理的转基因种子监管优化策略,以期对中国更好地实施转基因种子市场放开及监管工作提供借鉴。

俞建飞,杜李元[9](2021)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农业科技合作的常态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取中国71所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信息搜集对象,基于其与100个国家合作情况,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地缘战略格局,分析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机制与重点领域、存在问题。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业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有8种科技合作方式,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各自优势农业技术领域;存在合作国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经费不足、队伍稳定性低,注重形式、忽视项目落地,注重平台建设、忽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合作的短期效益、忽视长远战略布局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农业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软实力"输出、注重惠民项目开展、构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金融支持体系、完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及加强海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朱晶,臧星月,李天祥[10](2021)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文中认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交汇之际,全球粮食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着增加,这不仅会对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保障与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本文聚焦分析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领域双循环的战略定位和相互关系,并在研判国家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内外部主要风险点和压力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发展格局下,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在于畅通粮食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该进就得进"和"该保必须保"双目标的协调统一,推动双循环"内外统筹,协调互促"。围绕粮食安全领域连通国际循环中的可能"断点"、治理国内循环中的内在"压力点"、抵御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潜在"冲击点",增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可着重从五个方面发力:一要转型粮食安全保障既有思维,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动力;二要筑牢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能力基础,激发国内循环运行活力;三要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外部粮源供应体系,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四要升级既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化解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冲击压力;五要健全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治理能力。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演化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食物系统的概念特征与中国食物系统结构
    (一)食物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1.食物系统的概念形成。
        2.食物系统的特征分析。
    (二)中国食物系统经济结构
三、中国食物系统整体结构及子系统的演化分析
    (一)中国食物系统的整体演化分析
    (二)中国食物子系统演化的进一步分析
        1.中国食物原料生产子系统的演化分析。
        2.中国食品工业子系统的演化分析。
        3.中国食品流通子系统的演化分析。
        4.中国餐饮服务业子系统的演化分析。
        5.中国食物废弃物处理子系统的演化分析。
四、中国食物系统演化的动力分析
    (一)消费者需求变化对中国食物系统演化的拉动
    (二)中国农业与食品相关科技进步对食物系统演化的驱动
    (三)政府管理与政策对中国食物系统演化的支持保障推动
五、需求指向下中国食物系统面临的挑战
    1.消费升级与国外饮食输入对中国营养健康与饮食文化带来冲击。
    2.农业资源约束、农业生产效益阻碍和国际环境挑战威胁食物数量安全。
    3.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多方面的挑战影响食物质量安全。
六、中国食物系统的展望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一)计量模型构建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间品关税减让
        2.计量模型
    (二)主要变量测度
        1.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2.企业层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间品关税
        3.控制变量说明
        4.数据说明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变量描述性统计
        2.相关性分析
    (二)基准回归
    (三)稳健性检验
        1.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估计
        2.排除其他自由贸易区关税减让措施的影响
        3.未经质量调整的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4.聚类稳健标准误
    (四)异质性分析
        1.企业所有制的异质性影响
        2.贸易模式的异质性影响
        3.地区差异的异质性影响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3)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对外援助与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理念转变
二、中国在发展合作领域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具体实践
    (一)减贫国际合作逐步成为重要公共产品
    (二)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三)通过三方合作创新发展合作领域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四)持续加强卫生领域全球公共产品供给
三、中国在发展合作领域提供全球公共产品面临的挑战
    (一)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经济技术实力仍然有限
    (二)提高公共产品供给项目的可持续性任重道远
    (三)关注受援国国家治理与不干涉内政存在协调困难
    (四)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话语权亟待提升
结束语

(4)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评述
3 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3.1.1 熵值法
        3.1.2 泰尔指数及其分解
        3.1.3 地理探测器模型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数据来源
4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分析
    4.1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整体性分析
    4.2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区域性分析
    4.3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分解
5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指标体系选取
    5.2 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子探测
    5.3 农业经济韧性影响因子的交互探测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启示

(5)农业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中国特色农业“双循环”体系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自主缓慢发展时期(1949-1978年)
        (二)渐次开放进步时期(1978-2001年)
        (三)全面合作共赢时期(2001-2013年)
        (四)新常态高质量时期(2013年至今)
    二、中国农业“双循环”发展的现实逻辑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农业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二)需求端转型升级要求立足于内循环,主动吸纳外循环资源
        (三)乡村全面振兴要求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内循环
        (四)外部局势趋紧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压力增加了中国农业国际供应链的不稳定性
    三、中国农业“双循环”发展的理论逻辑
        (一)农业经济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辩证关系
        (二)基于农业生态生产协同的理论逻辑
        (三)基于收入(产品)分配的理论逻辑
        (四)基于产品流通的理论逻辑
        (五)基于产品(服务)消费的理论逻辑
    四、中国农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
        (一)通过升级产业链达到夯实农业经济内循环基础的目标
        (二)通过提升价值链达到畅通农业经济国际循环的目标
        (三)通过稳定供应链实现农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的目标

(6)农业境外园区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论逻辑与中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农业海外投资与境外园区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15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以种植园为载体的海外农业投资与农业境外园区建设
    (二)二战后至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主导的农业海外投资格局
    (三)21世纪以来,“海外屯田”农业跨国投资与农业境外园区建设
三、中国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理论逻辑
    (一)从国际治理视角看,是基于负责任农业投资原则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
    (二)从国际投资视角看,是农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组织形态和理想模式
    (三)从政治地理视角看,为母国与东道国跨尺度政策移动性提供了空间载体
四、中国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路径
    (一)总体格局上,农业境外园区成为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
    (二)推动策略上,“有为政府”不断提供外境外园区建设的制度供给
    (三)治理方式上,形成以市场化运营为基础的多主体、多尺度耦合协调机制
五、政策建议

(7)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农产品进口形势分析
    1.1 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农产品进口量持续增长
    1.2 农产品进口结构有所调整,大豆在农产品进口市场中份额最大
    1.3 农产品进口渠道呈现多元化,但市场集中度高的现实未得到转变
2 未来农产品进口趋势分析
    2.1 国内市场供需趋紧且国际竞争优势不足,农产品进口将保持高位
        2.1.1 国内农产品增产潜力有限
        2.1.2 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强劲
        2.1.3 国内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2.2 农产品进口空间尚存,须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负面影响
        2.2.1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2.2.2 突发事件频发
        2.2.3 全球人口增长及可持续发展
3 新发展格局下主要农产品进口战略选择
    3.1 农产品进口应理性看待且分类施策
    3.2 夯实农产品供给保障基础
    3.3 加大农产品贸易合作力度
    3.4 增强不确定性因素应对能力

(8)中国转基因种子市场准入、竞争风险与监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转基因种子发展现状
2 中国转基因种子潜在竞争风险
    2.1 优质科研资源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力
    2.2 行业规模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2.3 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品种保护力
3 中国转基因种子监管优化策略
    3.1 加强转基因种子科研投入,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3.2 完善转基因安全监管体系,促进转基因种业规模化发展
    3.3 加大转基因技术法规宣教力度,提升全民抗风险意识
4 总结
作者贡献

(9)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农业科技合作的常态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2 农业科研机构国际合作机制与重点领域
    2.1 合作国家分布
    2.2 合作机制与主要形式
    2.3 重点领域
3 农业科研机构国际科技合作存在的关键问题
    3.1 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合作模式有待优化
    3.2 经费不足,短视行为有待纠正
    3.3 研究队伍缺乏稳定性,海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4 高质量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关键路径与促进战略
    4.1 关键路径
    4.2 推进策略
5 结论

(10)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粮食安全领域双循环:战略定位与相互关系
    (一)有内有外,缺一不可:该进就得进
    (二)以内为主,以外为辅:该保必须保
    (三)内外统筹,协调互促:助力彼此,形成合力
三、新发展格局下的粮食安全风险
    (一)“该进就得进”方面的风险:国际循环的可能断点
        1. 世界粮食贸易可能的链接断点
        2. 全球粮食流通潜在的运输断点
        3. 极端情形下的全球粮食供应断点
    (二)“该保必须保”方面的风险:国内循环的内在“压力点”
        1. 资源约束持续加大的压力
        2. 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
        3. 科技进步和支持政策转型升级的压力
    (三)“助力彼此、形成合力”方面的风险: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冲击点”
        1. 非传统“三量齐增”挑战对国内粮食供需市场正常秩序的冲击
缺口”被动型、“非必需”进口对粮食产需平衡惯性思维的冲击'>2.“进口>缺口”被动型、“非必需”进口对粮食产需平衡惯性思维的冲击
        3. 外部国际规则约束对国内既有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冲击
        4. 不确定外部环境对利用海外资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新发展格局下粮食安全风险的防范
    (一)转型粮食安全保障既有思维,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动力
    (二)筑牢国内粮食稳产保供能力基础,激发国内循环运行活力
    (三)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外部粮源供应体系,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
    (四)升级既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化解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冲击压力
    (五)健全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治理能力

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演化与展望[J]. 周应恒,王善高,严斌剑. 农业经济问题, 2022
  •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间品关税减让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J]. 曹亮,直银苹,谭智,余乐芬. 宏观经济研究, 2022(01)
  • [3]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J]. 唐丽霞,赵文杰,李小云. 国际展望, 2022(01)
  • [4]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识别[J]. 张明斗,惠利伟. 世界农业, 2022
  • [5]农业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 邓远建,汤彪,屈志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6]农业境外园区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论逻辑与中国路径[J]. 李书彦,谭晶荣. 农业经济问题, 2021(11)
  • [7]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战略分析[J]. 王芳,秦健博,石自忠.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 [8]中国转基因种子市场准入、竞争风险与监管优化[J]. 卢应涛. 分子植物育种, 2021(20)
  • [9]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农业科技合作的常态机制[J]. 俞建飞,杜李元. 科技管理研究, 2021(20)
  • [10]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J]. 朱晶,臧星月,李天祥. 中国农村经济, 2021(09)

标签:;  ;  ;  ;  ;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