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技术在多年冻土隧道中的应用

保温技术在多年冻土隧道中的应用

一、隔热保温技术在多年冻土隧道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施佳誉[1](2020)在《渐冻隧道的形成演化规律研究》文中认为川藏铁路建成后,将新增多条寒区隧道,根据以往寒区隧道的建设经验,在隧道建设完成之后,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多年冻土隧道的非冻土段和非多年冻土隧道的冻结锋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向隧道全长扩散冻结的灾变现象(本文简称渐冻现象),引发衬砌壁面的脱落,导致隧道的结构和使用功能受到损害,甚至造成隧道报废,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渐冻隧道的演化及灾变控制方法研究”,以隧道渐冻灾害现象为背景,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传热学基本理论,运用模型实验中的普遍采用的量纲分析法对隧道传热模型开展了温度场传热过程相似准则的推导,获得了渐冻隧道几个主要传热过程指数的相似准则数,并得出了相应物理量的相似比,确定了隧道渐冻的判据;自行设计研发了渐冻隧道室内物理模拟试验设备,按照国内相关典型发生渐冻灾害的寒区隧道非冻土段某断面围岩的热物理参数制备了相似围岩材料,在通风和渗流条件下开展了相似模拟模型试验,对隧道渐冻过程温度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在全球变暖恒定升温的环境条件下,隧道径向渐冻模式:隧道围岩内径向冻结锋面主要沿着隧道埋深增大的方向推进,进而形成由内向外逐渐冻结增厚的冻结壁。拱顶、左右拱腰和仰拱处的冻结模式稍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冻结模式分界面的埋深;长周期条件下隧道径向渐冻模式:隧道围岩内径向冻结锋面主要沿着隧道埋深增大的方向推进,进而形成由内向外逐渐冻结增厚的冻结壁,这个过程持续到600个月,也就是说第50年后,整个围岩盘面上降温过程基本结束,转而变为升温过程,最终将上升到围岩冻土全部融化的状态;(2)在全球变暖波动升温的环境条件下,隧道径向渐冻模式:渐冻隧道径向渐冻模式主要为围岩沿着埋深增长的方向发生渐冻;(3)在全球变暖波动升温条件下,寒区隧道渐冻时径向围岩温度分布演化规律:隧道深部围岩的温度梯度、热流密度和热流量的变化过程大致分为两阶段,在第一阶段,围岩温度从未完全扰动到完全扰动,温度梯度、热流密度和热流量逐渐增加,直至达到峰值;在围岩温度完全扰动后的第二阶段,温度梯度、热流密度和热流量呈现逐渐减小。从第一年的各地层温度变化情况和后期60年的渐融的升温过程中,不同埋置深度处围岩温度随着隧洞内气温的变化而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随着距离围岩表面距离的增大而其波动的振幅不断降低,但其升温规律较为接近,原先温度差距较小的地层中的温度将在升温过程中逐渐趋同,从而引发了寒区隧道沿着径向的渐冻;隧道在全球变暖升温的过程中,隧道隧道围岩温度场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隧道进口的最大冻深出现在隧道贯通运营后的第50个月(4.2年),其最低温度达到-3.2℃;距离隧道进口越远,其最低点有所滞后,进口到400米后的出口处的温度最低点大致要延后24个月(2年),温度最低值0.2℃。(4)在全球变暖波动升温条件下渐冻隧道纵断面渐冻模式为:隧道从进洞口向出洞口逐渐发生冻结,当经过固定的时间间隔(不同埋深处时间间隔不同,以埋深4m处为例,每隔100个月,隧道将发生为期200个月的渐冻灾害,埋深越小,渐冻灾害的持续周期越长)在围岩中将发生渐冻渐融灾害,且循环往复发生。(5)在全球变暖波动升温条件下渐冻隧道纵断面演化规律为:在自然小温度振幅气温的影响下,在隧道入口位置将发生周期性的渐冻渐融灾害,渐冻灾害的发生时间间隔和持续时间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大而减小;(6)本研究所得的监测结果通过与其他专家学者的理论和数值模型对比分析可得,与其他专家学者的结果吻合较好,证明该套试验装置能对寒区隧道建设过程中温度场的实测验证起到比较好的模拟作用,其具有的自生型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模拟任意热力学工况的温度分布情况,结合现场围岩的基本热力学参数,可对青海周遭类似高寒地区的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指导。

韩磊磊[2](2020)在《冻融作用下寒区隧道洞口基底变形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在寒冷地区修建了许多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相对于一般地区,寒冷地区修建隧道技术要更加复杂,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寒区隧道普遍受到季节性冻融、冻胀的影响,这种循环往复的冻融将持续给隧道结构造成破坏。隧道洞口附近衬砌及围岩始终受到外界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又受到隧道洞内空气的温度的影响,更容易因温度场影响而引起结构破坏,洞口附近比洞内段更容易发生冻害。因此,寒区隧道研究的重点就是洞口段。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有关于寒区隧道温度场研究成果,收集数值模拟资料,以及冻害防治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西藏某寒区隧道的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研究了对寒区隧道洞口基底的温度场,并总结了温度的分布情况及基底的变形,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根据热力学和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知识,类比一般材料的热胀冷缩原理,得到了冻土的线膨胀计算方法。推导得到了随时间变化的隧道温度场的有限元方程和多年冻土隧道水冰相变的应力-应变关系,并建立了寒区隧道二维热学、力学数值计算模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提下,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了隧道温度场在未来50年内的变化情况,计算出了具有代表性年份的隧道洞口基底处的融沉深度。而且这种融沉深度会随着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深,并分析了围岩温度与隧道纵向深度的变化情况。通过温度场与位移场的耦合计算可知:加载温度第一年,基底处围岩最大融沉变形为50mm,基底处围岩最大冻胀变形为80mm,随着全球气温逐年升高的气候条件下,融沉深度增大,融沉变形不断增加。介绍了常见的寒区隧道洞口基底变形防治措施,保温层铺设方式和常见保温层材料种类,计算分析了寒区隧道洞门处在铺设保温层情况下的温度场分布,研究分析了保温层在不同厚度条件下的保温效果,计算出10年间隧道基底围岩温度分布情况,与没有铺设保温层的情况进行对比,最大融沉深度有了明显的减小。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铺设5cm厚的硬质聚氨酯保温板围岩仍会发生融沉破坏。铺设8cm厚的保温板时,衬砌底部的多年冻土始终处于负温,融沉圈保持在衬砌范围内,达到了保护多年冻土的目的,确保了隧道基底的稳定。

张秋辉[3](2020)在《渐冻隧道现象及其引起的隧道病害解决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寒区隧道现行设计方法是基于隧道开挖前的冻土状态,按季节冻土段、多年冻土段、非冻土段进行分段设计的,并认为各分段之间的界限基本不变。但负年平均气温区的局部多年冻土隧道和非多年冻土隧道在贯通运行后,洞内气温会逐渐降低,非冻土段围岩会沿隧道径向和纵向逐渐冻结产生新生多年冻土,引起隧道渐冻而形成“渐冻隧道”。隧道渐冻后改变了围岩的冻融状态,原来的分段设计方法便不再适用,将导致防排水系统失效、衬砌冻胀开裂等病害,数十年后全球变暖影响又会产生冻土渐融而引发围岩失稳等病害。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475),在大量收集整理负年平均气温区已建隧道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对比、理论分析、工程资料调研等研究手段,在研究揭示渐冻隧道现象的基础上,论述渐冻隧道的演化模式,分析隧道渐冻渐融时的潜在病害,并提出渐冻隧道衬砌结构、隔热保温及防排水系统的病害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收集整理负年平均气温区已建隧道外的气温、地面温度、隧道内气温随纵向的变化、围岩界面温度、围岩冻融变化等资料,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着眼于负年平均气温区这个关键温度点,分析局部多年冻土隧道内温度沿横向、纵向的发展规律,研究揭示渐冻隧道现象及其演化模式;2)研究总结负年平均气温区隧道衬砌结构防抗冻、隔热保温和防排水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分析研究隧道渐冻和渐融情况下衬砌结构防抗冻、隔热保温系统及防排水系统的潜在病害;3)基于渐冻隧道现象及其潜在病害,研究考虑隧道渐冻和渐融条件下的衬砌结构防抗冻、隔热保温系统及防排水系统的病害解决对策;4)以天山胜利隧道为依托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当前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考虑渐冻影响的改进方案。

严健[4](2019)在《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文中认为四川和西藏两省区作为三大国家战略中“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交汇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加快川藏铁路、藏区高速公路等快速进出藏区通道的建设以及对现有进藏大通道的改扩建工作已成为迫切的战略需求。在上述工程中,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屡见不鲜,其中穿越冻土和冻岩地层的隧道修建已成为工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论文依托多座典型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并主要以国道317线(川藏公路北线)新建雀儿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文献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和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对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土和冻岩地层下隧道施工期、运营期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和防冻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调研并比较分析了典型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的围岩和构成分布、地质和水文特点、寒区气候指标特征;探明了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冻害与进洞里程、围岩类型、通风及地下水等因素的相关性;就特长隧道不同地层时的冻害成因、冻害特征,冻胀机理、冻胀破坏模型进行了概括;讨论了冰碛冻土和裂隙花岗岩隧道冻胀性分级标准,并应用上述标准对典型高海拔寒区隧道进行了冻胀性分级。(2)对隧道贯通前后隧道洞内外温度场、围岩-结构温度场和风场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现场测试,揭示了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低温大风成因;利用SST湍流模型分析,探明了不同通风方式,特别是运营期平导压入通风方式下寒区特长公路隧道主洞、平导和横通道中温度场和风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3)对雀儿山隧道进出口段冰碛地层冻土热力学参数取值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冰碛地层季冻土物理特性和温度特性,同时,以冻融圈冻胀理论为依据,利用数值计算得到了冰碛地层围岩温度场随埋深和时间的冻融规律,并就隧道冻胀力、冻胀变形量进行了计算;设计了针对冰碛地层隧道的“温度+冻胀压力+冻胀应力”原位测试方案,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进一步明确了冻胀作用时冰碛地层-衬砌结构的冻胀特性。(4)通过施工检测就衬砌背后空洞、不密实等缺陷进行了统计,利用热液固耦合计算得出空洞存水冻胀时,随着未冻水体积含量、存水空间大小、存水空间位置变化所导致的冻胀力及相应的结构冻胀应力、损伤和变形发展规律;同时计算得出了裂隙花岗岩不同裂隙倾角、间距等工况下裂隙水冻胀对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最后,通过原位测试及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验证,进一步明确了寒区隧道空洞及裂隙共存花岗岩在冻胀作用时围岩-衬砌结构的冻胀特性。(5)分别就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通风升温系统以及不同地层施工防冻措施进行了研究,并就运营期隧道洞口端保温隔热材料选型、厚度和设防范围等关键参数进行计算,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计算对其升温效果和保温层效果进行了分析。

夏才初,李强,黄继辉,吕志涛,韩常领[5](2017)在《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法》文中认为在寒区冬冻夏融周期变化的环境下,冻害问题常影响到隧道结构及运营安全。为提高寒区隧道设计水平,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同时保证隧道安全正常运营,本文提出了新的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思路:在提出寒区隧道衬砌设计流程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冻土段衬砌结构选型的建议:冻岩隧道可采用三层复合式衬砌结构,工程冻土段隧道可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的复合式衬砌;系统总结了多年冻土段和工程冻土段的冻胀力控制措施;从结构设计角度,分析了铺设保温层的必要性取决于:冻胀力的量值和衬砌结构的耐久性;最后将提出的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定量评估了姜路岭隧道围岩冻胀力控制措施的效果,且目前隧道现场科研监测未测到冻胀力;根据本文研究成果,优化了白茫雪山1号隧道衬砌结构的设计,考虑到保温层铺设成本较高且延缓了施工速度,调整了衬砌保温结构设计,减少保温层铺设长度3 810 m。

李磊[6](2016)在《多年冻土隧道洞口段抗冻设防长度计算方法及温度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受到多年冻土区恶劣气候条件影响,多年冻土隧道常因遭受冻害而无法正常使用。论文以防止温度作用诱发多年冻土隧道洞口段结构冻害为目的,以“高海拔冻土隧道纵向温度场动态演化机理及分段防冻技术研究”项目为依托,采用文献分析调研冻土隧道的冻害特征、冻害原因以及产生冻害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分析推导多年冻土隧道洞口段的抗冻设防长度计算公式,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冻土隧道的冻害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合风火山隧道的纵向温度场相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解决冻土区域隧道的抗冻设防中的不足和困难。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调查的25个冻土隧道的冻害特征统计结果分析说明:隧道洞口至洞身段的一定长度内(洞口段)隧道冻害发育严重,而且这段长度内的围岩地温、洞内温度及衬砌结构温度受外部气候影响而紊乱不稳定,是多年冻土隧道抗冻设防的重要部分。(2)以多年冻土隧道的纵向和横向温度场特征为研究对象,以隧道横断面为圆形形状为模型,利用传热学相关理论,结合数学物理方程方法,推导出冻土隧道的横向以及纵向的温度场分布特征表达式,并分析隧道埋深、洞内空气速度、有无保温层等对隧道横向和纵向温度场的分布特征的影响,得出多年冻土隧道洞口段理论抗冻设防长度计算长度。(3)基于风火山隧道,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隧道三维分析模型,研究隧道埋深、洞内空气速度、有无保温层等等因素对多年冻土隧道温度场分布特征规律的影响,分析多年冻土隧道抗冻设防长度的分布特征。(4)根据风火山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风火山隧道横向和纵向温度分布特征,并同理论分析结果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多年冻土隧道抗冻设防长度计算公式的合理性,为冻土隧道的抗冻设防提供理论指导。

王灿[7](2016)在《寒区多年冻土隧道融沉变化规律及热害处治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寒区多年冻土隧道的建设和运营中会遇到冻胀和融沉两大病害。本文围绕多年冻土地区隧道工程的融沉问题,通过理论推导、经验归纳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融沉变形规律和热害处治措施展开研究,得到了如下研究成果:1.在参考大量寒区隧道的地温、内外气温的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函数拟合的方法分别得到了在两年施工工况下隧道某断面中心点处的温度变化函数和在50年运营工况下隧道某断面中心点处的温度变化函数;2.在考虑水的相变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到了冻土温度场、应力场和应变场基本方程,建立了多年冻土隧道二维热学、力学数值模型,实现了多年冻土隧道温度场和应变场的耦合计算;3.当多年冻土隧道围岩分别为15%含水率的亚砂土、25%含水率的粉质黏土和15%含水率的全风化砂岩时,利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了在三种类型围岩情况下隧道的温度场和应变场,得到了融沉圈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了25%含水率的粉质黏土为最不利的冻土类型、隧道拱顶段为最不利的位置和在运营第16年时融沉深度最大;4.针对多年冻土隧道在施工和运营两种工况下热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并利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对处于最不利冻土类型(25%含水率的粉质黏土)时衬砌表面敷设隔热层后的温度场和应变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新建隧道的最优的隔热方案——在施工期间敷设8cm隔热层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在运营阶段尽快对融沉区二次衬砌一般段(拱腰、边墙、仰拱段)表面敷设2cm隔热层,拱顶段需要采用隔热性能比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更优的保温隔热材料,或者在不影响隧道净空的情况下敷设变截面或不等厚度的隔热层,拱顶隔热层厚度可取保守值5cm,既达到了保护多年冻土热平衡和隔热保温的目的,又满足经济实用要求。

王洪存[8](2014)在《冻土隧道冻胀力敏感度分析及防冻保温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尤其是我国藏区高原铁路、公路建设的兴起,高海拔寒冷地区冻土隧道的建设技术问题日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和重视。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结构物,迎来了空前规模的建设热潮。隧道围岩中的裂隙水和孔隙水冻结时,围岩发生体积膨胀,当体积膨胀受到冻土隧道衬砌和未冻围岩体的约束,冻结围岩对冻土隧道衬砌产生作用力,冻土隧道衬砌对冻结围岩产生抗力,约束其体积膨胀,这就形成围岩冻胀力。隧道衬砌受冻胀力与其他的作用力共同作用,可能造成隧底冒水、积冰、冻胀,使隧道衬砌开裂、酥碎、剥落,导致隧道出现漏水、结冰、挂冰等一系列冻害,威胁隧道的正常运营。冻土区隧道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列入研究计划中,因为冻土区隧道工程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反映非冻土区所没有的特点与问题,另一方面与非冻土区在一些问题虽具有共性,但在冻土区中反映更为清晰和透彻,因此冻土区隧道工程问题早己引起冻土区国家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引起国家工程界科研人士的研究热潮。冻土区隧道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有:①隧道衬砌层将遭受冻胀力的作用。②冻土区隧道围岩与衬砌要遭受反复的冻融作用,形成各种冻害。冻土隧道冻害的问题以前就己经大量发生,也是长期以来隧道工程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于隧道冻胀力进入深入研究,其中衬砌冻胀力是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确定冻胀力的影响因素,冻胀力的计算方法,进行冻胀力的敏感度分析,研究围岩的冻胀机理,对由冻胀力产生的冻害采取措施防止,探求隧道建设中的一些保温防冻措施和工程实际措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①调查冻土隧道的冻害现象及研究冻土冻胀的力学机理②通过实测实际工程隧道建设中的围岩温度,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隧道围岩冻融圈的范围。③以冻融岩石圈整体冻胀说为理论基础和实测冻融圈的范围为参考,通过弹性力学和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冻胀力及冻胀应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冻胀应力在隧道衬砌的分布规律;④研究和总结防冻保温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夏才初,范东方,韩常领[9](2013)在《寒区隧道不同类型冻土段隔热(保温)层铺设厚度计算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给寒区隧道工程中隔热(保温)层的设计提供参考,采用理论分析、温度场数值模拟计算等手段,对不同类型冻土段隔热(保温)层厚度的初步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口浅埋季节活动层段的保温层无法阻止围岩的冻融循环,在进行保温层设计计算时可不予考虑;多年冻土段隔热层厚度的计算应综合考虑围岩的初始地温、施工期间二衬混凝土水化热以及施工期间的洞内气温等因素,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洞口年平均气温大于0℃和小于0℃两种情况下,非冻土段保温层厚度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

刘小刚[10](2010)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隔热保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冻土隧道冻害产生的基本因素、冻融圈的变化规律分析,提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隔热保温的设计思路及"防水板+隔热保温层+防水保护层"的隔热保温结构形式,并结合围岩温度变化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得出围岩地温在逐渐回冻,从而验证了隔热保温设计的合理性,其设计方法及思路可为以后相关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隔热保温技术在多年冻土隧道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隔热保温技术在多年冻土隧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渐冻隧道的形成演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渐冻隧道的概念
    1.3 研究意义
    1.4 寒区隧道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渐冻灾害相关寒区隧道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1.4.2 寒区隧道模型试验的研究现状
        1.4.3 隧道渐冻理论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2 隧道渐冻相似原理和相似比的确定
    2.1 隧道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
        2.1.1 隧道温度场简化计算模型
        2.1.2 控制方程
        2.1.3 单值条件
    2.2 隧道模型试验相似原理
    2.3 隧道传热问题的相似准则
        2.3.1 渐冻隧道围岩、衬砌径向传热模型温度场相似准则
        2.3.2 渐冻隧道衬砌壁与隧洞内空气强制对流换热相似准则
        2.3.3 冻结锋面两侧的传热问题相似准则
    2.4 相似比的确定
        2.4.1 几何相似比和时间相似比
        2.4.2 温度相似比
        2.4.3 其余相似比
    2.5 小结
3 渐冻隧道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3.1 引言
    3.2 渐冻隧道传热过程温度场相似模拟试验系统
        3.2.1 基本构成简述
        3.2.2 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主要技术参数
        3.2.3 系统构成
    3.3 渐冻隧道模型试验装置的制作
        3.3.1 渐冻隧道模型试验相似围岩和衬砌材料的选择
        3.3.2 试验部件加工
        3.3.3 传感器的布设
        3.3.4 相似模拟材料的填筑
    3.4 模型试验监测频率
    3.5 试验实施步骤
        3.5.1 试验操作程序
        3.5.2 模型试验实施方案
    3.6 小结
4 渐冻隧道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4.1 全球变暖升温条件下渐冻隧道径向渐冻模式及其演化规律
        4.1.1 试验结果
        4.1.2 恒定升温条件下渐冻隧道径向围岩冻结模式
        4.1.3 恒定升温条件下渐冻隧道径向围岩热交换演化规律
        4.1.4 脉动升温条件下渐冻隧道径向围岩热交换演化规律
        4.1.5 渐冻隧道内结构位置、围岩埋深对围岩温度的影响
        4.1.6 渐冻隧道径向冻结模式与吴紫汪2002解析解的对比分析
    4.2 渐冻隧道轴向渐冻模式及其演化规律
        4.2.1 全球变暖恒定升温条件下渐冻隧道纵断面渐冻模式和演化规律
        4.2.2 全球变暖脉动升温条件下渐冻隧道纵断面渐冻模式和演化规律
    4.3 渐冻隧道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
    4.4 小结
5 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2)冻融作用下寒区隧道洞口基底变形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寒区隧道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1.3.2 冻胀融沉机理的研究现状
        1.3.3 隧道冻害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2 寒区隧道洞口基底冻融变形机理研究
    2.1 冻土
        2.1.1 冻土的定义
        2.1.2 冻土的分类
    2.2 寒区隧道的分区与分类
        2.2.1 我国寒区的定义
        2.2.2 寒区隧道分区
        2.2.3 寒区隧道分类
    2.3 冻胀融沉产生的机理
        2.3.1 土体的冻胀机理
        2.3.2 影响冻胀的主要因素
        2.3.3 融沉机理及影响因素
    2.4 温度场的基本方程
        2.4.1 热力学基本理论及边界条件
        2.4.2 热分析三类边界条件
        2.4.3 —般非稳态温度场的控制方程
    2.5 本章小结
3 寒区隧道洞口基底冻融变形数值模拟
    3.1 模型的建立
        3.1.1 计算区域的确定
        3.1.2 边界条件的确定
        3.1.3 计算参数的选取
        3.1.4 总传热系数的确定
        3.1.5 初始条件的确定
    3.2 温度场预测结果和分析(无保温层)
    3.3 应变场预测结果和分析
        3.3.1 应变场的基本方程
        3.3.2 基本假设
        3.3.3 力学边界条件
        3.3.4 材料参数
    3.4 应变场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寒区隧道洞口基底变形防治技术研究
    4.1 寒区隧道洞口基底变形防治措施
        4.1.1 防排水措施
        4.1.2 围岩注浆措施
        4.1.3 设置防寒保温门法
        4.1.4 通风散热措施
        4.1.5 保温隔热层技术
    4.2 数值模拟不同隔热层厚度的隔热效果
        4.2.1 保温层材料的选取
        4.2.2 不同厚度的保温层数值模拟比较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渐冻隧道现象及其引起的隧道病害解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寒区隧道温度场特性研究现状
        1.2.2 寒区隧道隔热保温技术研究现状
        1.2.3 寒区隧道防排水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创新点
2 有渐冻趋势隧道不同类型冻土段的设计
    2.1 衬砌结构防抗冻设计
        2.1.1 现行规范及细则中的设计规定
        2.1.2 衬砌结构防冻的分段设计
        2.1.3 衬砌结构抗冻的分段设计
    2.2 隔热保温层设计
        2.2.1 现行规范及细则中的设计规定
        2.2.2 不同冻土层中隔热保温层的作用和控制标准
        2.2.3 隔热保温层的分段设计
    2.3 防排水系统设计
        2.3.1 防水系统的分段设计
        2.3.2 排水系统的分段设计
    2.4 小结
3 渐冻隧道现象及其渐冻和渐融时潜在病害分析
    3.1 渐冻隧道现象及其演化模式
        3.1.1 渐冻隧道现象
        3.1.2 渐冻隧道的演化模式
    3.2 隧道渐冻过程中的潜在病害分析
        3.2.1 衬砌结构的渐冻病害
        3.2.2 隔热保温系统的渐冻病害
        3.2.3 防排水系统的渐冻病害
    3.3 隧道渐融过程中的潜在病害分析
        3.3.1 多年冻土的渐融病害
        3.3.2 非冻土渐冻后的渐融病害
    3.4 负年平均气温区隧道的渐冻现象
    3.5 小结
4 既有隧道渐冻和渐融时病害的治理措施
    4.1 既有隧道渐冻病害的治理措施
        4.1.1 渐冻引起的非冻土段渗漏水治理
        4.1.2 排水系统冻结失效的治理
        4.1.3 衬砌结构渐冻病害的治理
        4.1.4 控制并利用渐冻现象
    4.2 既有隧道渐融病害的治理措施
        4.2.1 对既有隧道进行有效的监测
        4.2.2 渐融引起的排水系统失效的治理
        4.2.3 渐融引起的衬砌结构破坏的治理
    4.3 小结
5 新建隧道渐冻和渐融时病害的预防设计对策
    5.1 衬砌结构预防设计对策
        5.1.1 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抗渗等级
        5.1.2 减弱衬砌受到的冻融循环作用速率和作用次数
        5.1.3 衬砌结构荷载计算考虑渐冻的影响
    5.2 隔热保温层预防设计对策
    5.3 防排水系统预防设计对策
        5.3.1 采用新型的堵水疏水措施
        5.3.2 排水设计中供热、伴热系统的使用
        5.3.3 使用新型防寒泄水洞
    5.4 小结
6 依托工程设计方案
    6.1 依托工程概况
        6.1.1 工程区域气候条件
        6.1.2 工程区域地质条件
        6.1.3 工程区域水文条件
        6.1.4 依托工程穿越冻土情况
    6.2 不考虑渐冻和渐融的设计方案
        6.2.1 衬砌结构设计
        6.2.2 保温结构设计
        6.2.3 防排水系统设计
        6.2.4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6.3 考虑渐冻和渐融的设计方案
        6.3.1 衬砌结构设计
        6.3.2 保温结构设计
        6.3.3 防排水系统设计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4)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寒区隧道温度场及多场耦合研究现状
        1.2.2 冻土和冻岩冻胀特性研究现状
        1.2.3 寒区冻土冻岩隧道冻胀损伤机理研究
        1.2.4 寒区特长隧道防冻保温技术措施
    1.3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选题依据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冻害及冻胀性分级
    2.1 高海拔寒区隧道及冻害现象
        2.1.1 高海拔隧道主要冻害现象
        2.1.2 寒区隧道冻害因素分析
    2.2 寒区高海拔典型特长隧道调查分析
    2.3 冰碛地层工程特性及冻胀性分级标准
        2.3.1 冰碛地层工程特性
        2.3.2 冰碛地层冻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2.3.3 冰碛地层冻胀率及冻胀性分级标准
    2.4 冻结花岗岩石及岩体冻胀性分级标准
        2.4.1 裂隙岩石及其冻胀率计算
        2.4.2 冻结花岗岩冻胀性分级标准及依托工程冻胀性分级
        2.4.3 不同冻胀级别隧道防冻要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风场-温度场研究
    3.1 雀儿山隧道风场-温度场现场测试
        3.1.1 现场监测目的
        3.1.2 风场-温度场现场测试仪器设备
        3.1.3 测点及测试断面布置
        3.1.4 测试时间及频率
        3.1.5 风场-温度场测试结果分析
    3.2 隧道风流场-温度场理论模型
        3.2.1 隧道内风流场及气固换热的基本假定
        3.2.2 洞内风流湍流模型
        3.2.3 风流温度场控制方程
        3.2.4 气固换热及换热系数
        3.2.5 围岩-结构温度场方程
    3.3 基于SST湍流模型的洞内风流场—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3.3.1 模型主要尺寸参数
        3.3.2 计算参数的确定
        3.3.3 模型建立
    3.4 隧道风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4.1 风向
        3.4.2 气压
        3.4.3 风速
    3.5 隧道温度场分布及变化规律
        3.5.1 洞内气温场
        3.5.2 二衬表面温度场
        3.5.3 围岩温度场
    3.6 现场测试及数值分析结果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冰碛地层-结构冻胀特性分析
    4.1 寒区冰碛地层隧道冻胀特性的数值计算分析
        4.1.1 热力学参数取值方法
        4.1.2 隧道冰碛地层三维数值模型建立
        4.1.3 冰碛地层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2 冰碛地层围岩-结构冻胀力原位测试及结果分析
        4.2.1 原位测试原理和方案
        4.2.2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
    4.3 现场冻胀力测试及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质地层-结构冻胀特性分析
    5.1 雀儿山隧道岩质地层地质及缺陷检测分析
    5.2 岩质隧道热-流-固-损耦合理论模型
        5.2.1 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基本方程
        5.2.2 渗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5.2.3 渗流荷载和冻胀荷载
        5.2.4 围岩-结构损伤本构模型
        5.2.5 耦合方程的求解
    5.3 岩体冻胀力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5.3.1 衬砌背后空洞存水冻胀数值模型的建立
        5.3.2 裂隙水冻胀数值模型的建立
        5.3.3 计算参数的确定
    5.4 衬砌背后空洞存水冻胀计算结果分析
        5.4.1 不同位置空洞存水冻胀对结构内力及位移的影响
        5.4.2 未冻水体积含量对结构应力及位移影响规律分析
        5.4.3 冻胀力作用下结构损伤扩展规律
    5.5 岩体裂隙水冻胀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5.1 岩体不同倾角下裂隙水冻胀力对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
        5.5.2 冻胀力随裂隙间距变化规律分析
    5.6 富水裂隙围岩-结构冻胀力现场试验及比较分析
        5.6.1 冻胀压力测试结果分析
        5.6.2 衬砌结构内力测试结果分析
    5.7 冻胀压力原位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施工期及运营期防冻措施及效果分析
    6.1 施工期防冻措施及效果
        6.1.1 施工期通风升温系统设计
        6.1.2 施工期通风加热理论计算
        6.1.3 施工期通风升温效果的现场测试
        6.1.4 冰碛地层施工防冻措施
        6.1.5 寒区富水裂隙硬岩地层注浆措施
    6.2 运营期保温层材料选型及参数设计
        6.2.1 保温隔热层材料选型
        6.2.2 敷设保温层隧道气热耦合计算模型
        6.2.3 计算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思路和选型
    1.1 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思路
    1.2 寒区隧道结构设计流程
    1.3 不同冻土段衬砌结构选型要求
        1.3.1 多年冻土段
        1.3.2 工程冻土段
2 冻胀力的控制措施
    2.1 多年冻土段
    2.2 工程冻土段
3 保温层的功能与必要性
4 工程应用
    4.1 姜路岭隧道 (冻胀力控制措施效果评估)
        4.1.1 多年冻土段
        4.1.2 多年工程冻土段
    4.2 白茫雪山1号隧道 (衬砌结构设计优化)
5 结论

(6)多年冻土隧道洞口段抗冻设防长度计算方法及温度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隧道温度场研究现状
        1.2.2 隧道冻害研究现状
        1.2.3 隧道冻害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冻土隧道冻害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隧道冻害统计分析
        2.1.1 冻土隧道调查
        2.1.2 隧道冻害类型统计
        2.1.3 影响冻害的相关因素
    2.2 冻土隧道冻害分布特征及其分类
        2.2.1 冻土隧道冻害分布特征
        2.2.2 多年冻土隧道冻害分级
        2.2.3 多年冻土隧道冻害分类
    2.3 多年冻土隧道冻害防治措施
    2.4 小结
第3章 多年冻土隧道抗冻设防长度计算方法
    3.1 基本假设
    3.2 多年冻土隧道横断面温度场解析解
        3.2.1 无保温层的多年冻土隧道横断面温度场解析解
        3.2.2 有保温层的多年冻土隧道横断面温度场解析解
    3.3 多年冻土隧道纵断面温度场解析解
        3.3.1 无保温层的多年冻土隧道纵断面温度场解析解
        3.3.2 有保温层的多年冻土隧道纵断面温度场解析解
    3.4 理论计算参数的确定
        3.4.1 围岩热力学参数的简化
        3.4.2 隧道洞内气体参数的确定
        3.4.4 理论计算参数的选取
    3.5 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3.5.1 隧道埋深对隧道洞内横向和纵向温度场的影响
        3.5.2 隧道洞径对隧道纵向温度场的影响
        3.5.3 保温层参数对隧道纵向温度场的影响
        3.5.4 隧道洞内气体的速度对隧道纵向温度场的影响
    3.6 多年冻土隧道抗冻设防长度理论计算长度
    3.7 小结
第4章 多年冻土隧道温度场分布特征数值模拟
    4.1 计算模型
    4.2 计算参数
    4.3 边界及初始条件
    4.4 隧道洞口与山顶温度以及洞口速度荷载
    4.5 多年冻土隧道纵向温度场分布特征
        4.5.1 保温层参数对隧道纵断面温度场分布特征的影响
        4.5.2 隧道埋深对隧道纵断面温度场分布特征的影响
        4.5.3 洞口速度大小对隧道纵向温度场分布特征的影响
    4.6 多年冻土隧道横向温度场分布特征
    4.7 多年冻土隧道抗冻设防长度
    4.8 小结
第5章 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自然特征
        5.2.1 气候特征
        5.2.2 多年冻土特征
        5.2.3 地层岩性
        5.2.4 水文地质特征
    5.3 监测方案
        5.3.1 监测目的
        5.3.2 监测内容
        5.3.3 监测方法
    5.4 风火山隧道温度场分布特征
        5.4.1 洞内气体温度沿隧道纵向分布特征
        5.4.2 隧道围岩温度分布特征
        5.4.3 保温层内外侧温度分布特征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寒区多年冻土隧道融沉变化规律及热害处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的研究
        1.2.2 寒区工程融沉病害的研究
        1.2.3 隧道温度场的研究
        1.2.4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热害处治措施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工作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融沉变形模型理论研究
    2.1 冻土的特性
        2.1.1 冻土的分布
        2.1.2 热融作用引起的冰缘地貌形态
        2.1.3 冻土的上限、下限与地温
        2.1.4 冻土的含冰量
    2.2 隧道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2.2.1 外界大气温度
        2.2.2 机动车散热
        2.2.3 隧道内附属设备散热
        2.2.4 通风
        2.2.5 隧道与围岩传热
        2.2.6 围岩内传热
        2.2.7 竖井及横通道的影响
        2.2.8 隧道长度
        2.2.9 施工活动
    2.3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内施工和运营工况下的温度变化规律
        2.3.1 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规律
        2.3.2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在施工工况下温度变化规律
        2.3.3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在运营工况下温度变化规律
    2.4 隧道衬砌传热物理模型
    2.5 温度场基本方程
        2.5.1 土壤温度场基本方程
        2.5.2 隧道冻融温度场的有限元方程
    2.6 冻土应力应变场的基本方程
    2.7 小结
第三章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围岩产生融沉数值模拟
    3.1 冻土融沉现象
    3.2 模型中材料参数的选取
        3.2.1 混凝土热物理参数
        3.2.2 围岩的热物理参数
        3.2.3 总传热系数的确定
    3.3 模型的建立
        3.3.1 计算区域的确定
        3.3.2 边界条件的确定
        3.3.3 初始条件的确定
    3.4 隧道围岩温度场预测结果和分析
    3.5 隧道围岩应变场计算
        3.5.1 计算流程图
        3.5.2 材料力学参数表
    3.6 隧道围岩应变场预测结果与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热害处治措施研究
    4.1 一般隧道热害处治措施
        4.1.1 通风散热方案
        4.1.2 人工制冷方案
        4.1.3 炮孔冷却及洒水降温方案
        4.1.4 HEMS系统降温方案
        4.1.5 热一电一乙二醇降温方案
        4.1.6 隔热方案
    4.2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热害处治措施
        4.2.1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施工工况下热害处治措施
        4.2.2 寒区多年冻土隧道运营工况下热害处治措施
    4.3 数值模拟不同隔热层厚度情况下的隔热效果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冻土隧道冻胀力敏感度分析及防冻保温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寒区隧道概况
        1.2.2 寒区隧道温度场研究
        1.2.3 冻土隧道冻胀力的研究现状
        1.2.4 冻土隧道冻害方面及防冻保温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目标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冻土及冻土隧道冻胀相关理论
    2.1 冻土相关理论
        2.1.1 冻土的定义及分布
        2.1.2 冻土的工程特性
        2.1.3 土冻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2.2 关于冻胀的几种学说
        2.2.1 冻融岩石圈整体冻胀说
        2.2.2 积水冻胀说
        2.2.3 含水风化层冻胀学说
    2.3 由冻胀引起的冻害及冻胀的力学原理
        2.3.1 冻胀引起的冻害现象
        2.3.2 隧道冻害的等级划分
        2.3.3 冻土冻胀的机理
第三章 冻土隧道的相关测试和围岩温度分析
    3.1 项目概况
    3.2 相关监测
        3.2.1 监控量测内容
        3.2.2 围岩温度监测和接触压力量测的布置
    3.3 姜路岭隧道围岩温度的变化分析
        3.3.1 三个断面围岩温度监测分析
        3.3.2 YK332+267 断面左右边墙的平均温度分析
        3.3.3 YK332+340 断面左右边墙的平均温度分析
        3.3.4 ZK332+444 断面左右边墙的平均温度分析
        3.3.5 2、3 月份和 8、9 月份平均围岩温度分析
第四章 隧道冻胀力的敏感度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
    4.1 冻土隧道冻胀力理论计算方法
    4.2 冻胀力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
        4.2.1 弹性力学方法计算参数
        4.2.2 弹性力学方法的计算工况
        4.2.3 利用弹性力学方法计算冻胀力的结果
        4.2.4 利用弹性力学方法计算冻胀力的结果分析
    4.3 温度场有限元的计算理论基础
        4.3.1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4.3.2 平面温度场的有限元法基本方程
    4.4 冻胀力的弹塑性力学有限元计算方法
        4.4.1 Drucker-Prager 屈服准则
        4.4.2 热—结构耦合计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3 计算参数的选取
        4.4.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深埋和浅埋隧道分界的确定
        4.4.5 边界条件的施加和计算工况的确定
    4.5 计算结果分析
        4.5.1 各种工况下二次衬砌冻胀应力(压应力)分布
        4.5.2 各种工况下二次衬砌最大冻胀应力(压应力)数值及位置
第五章 高寒地区冻土隧道防冻保温技术
    5.1 冻土隧道的设计原则
        5.1.1 全多年冻土隧道设计原则
        5.1.2 局部多年冻土隧道设计原则
        5.1.3 非多年冻土隧道设计原则
    5.2 冻土隧道衬砌结构的选型
    5.3 隧道结构保温防冻胀设计
        5.3.1 防排水设计
        5.3.2 保温设计
        5.3.3 其他设计
    5.4 洞口边仰坡保温措施
        5.4.1 遮阳网设计
        5.4.2 洞口边仰坡施工防护工艺
    5.5 洞顶布设热棒防止冻土融化和融沉
        5.5.1 热棒参数选定
        5.5.2 热棒施工工艺
    5.6 防排水系统保温措施
        5.6.1 中心排水沟设置
        5.6.2 防寒泄水洞的设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9)寒区隧道不同类型冻土段隔热(保温)层铺设厚度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洞口浅埋季节活动层段保温层厚度计算
    1.1鄂拉山隧道概况
    1.2季节活动层段保温层的计算
2多年冻土段隔热层厚度计算
    2.1初始地温对多年冻土最大融化深度的影响
    2.2洞内施工对多年冻土最大融化深度的影响
3非冻土段保温层厚度计算
    3.1洞口年平均气温大于0℃的隧道
    3.2洞口年平均气温小于0℃的隧道
4结语

四、隔热保温技术在多年冻土隧道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渐冻隧道的形成演化规律研究[D]. 施佳誉. 绍兴文理学院, 2020(03)
  • [2]冻融作用下寒区隧道洞口基底变形及防治技术研究[D]. 韩磊磊.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渐冻隧道现象及其引起的隧道病害解决对策研究[D]. 张秋辉. 绍兴文理学院, 2020(03)
  • [4]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D]. 严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5]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法[J]. 夏才初,李强,黄继辉,吕志涛,韩常领.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7(S1)
  • [6]多年冻土隧道洞口段抗冻设防长度计算方法及温度响应研究[D]. 李磊.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7]寒区多年冻土隧道融沉变化规律及热害处治措施研究[D]. 王灿. 长安大学, 2016(02)
  • [8]冻土隧道冻胀力敏感度分析及防冻保温技术研究[D]. 王洪存.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3)
  • [9]寒区隧道不同类型冻土段隔热(保温)层铺设厚度计算方法[J]. 夏才初,范东方,韩常领.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5)
  • [10]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隔热保温研究[J]. 刘小刚. 隧道建设, 2010(03)

标签:;  ;  

保温技术在多年冻土隧道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