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骨科症状就诊的艾滋病患者三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杨琳,任燕,陈丽红,刘爽,单娇,陈辉[1](2021)在《2013-2019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者HIV检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况及趋势、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医院就诊者HIV检测结果。结果 2013-2019年共检测HIV 462 505人次,初筛阳性498例(0.11%),确证阳性181例(0.04%);各年确证阳性率依次为0.02%(10/47 291)、0.04%(22/61 383)、0.05%(32/65 238)、0.05%(33/69 150)、0.04%(28/65 488)、0.05%(36/74 501)、0.03%(20/79 454),2013-2018年呈增长趋势(χ2趋势=4.036,P趋势<0.05),2019年较2018年略下降(χ2=5.667,P<0.05)。HIV确证阳性者以男性(86.19%)、21~40岁(64.09%)、高中及以下学历(64.64%)、家务及待业(40.33%)为主。性行为感染占93.92%,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占44.75%。检出科室广泛,术前检测和皮肤性病门诊发现HIV感染者占到阳性样本的64.09%和17.13%。结论医院就诊者中HIV确证阳性率呈整体升高趋势,男性、21~40岁、低学历、家务及待业者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在重点人群筛查基础上强化HIV检测常规化,通过术前检测等环节发现更多隐匿的无症状感染者。
李毅[2](2018)在《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浪微博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社交媒体平台,因其准入门槛低,交互性、时效性极强等特征,自发展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的机构或个人借助这一平台进行健康传播。除了@健康中国、@健康时报、@丁香园等专业组织机构微博以外,医生微博因为医生博主在健康医疗领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也迅速受到关注,成为微博中健康传播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关切到了新媒体全面发展格局下,我国健康传播发展的这一新现象,新趋势。采用内容分析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17年微博“年度十大健康医疗大V”中五位与健康传播活动高度相关的博主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对五位博主身份背景资料的梳理、微博转评赞数据的分析以及其微博内容特别是健康传播内容的详尽挖掘,总结了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传播主体特征、内容特质,提炼了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主要策略,发现了这类健康传播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结合医生博主个人身份特质、政策环境以及微博平台机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利用微博开展健康传播的医生博主多来自三甲医院、多以中青年医生为主,其中妇产科及儿科医生博主颇受欢迎;而在传播内容方面,具有医学科普为主、诊治科普多于预防知识、深度围绕医生专科领域三大特征。健康传播活动开展过程中医生博主在理念上注重个人定位,重视受众需求,在微博的呈现上形式十分多元,语言表达通俗贴切。这一健康传播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健康信息生成规范性有待加强、答疑解惑行为边界有待明确、健康信息碎片化、飞沫化严重、商业化、营销化倾向依然存在、“病本位”观念占据主导等问题,如果能加强健康传播规范、调整微博运营策略、转变健康传播观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质量及影响力。
何瑛,刘元东,王乃震,蒋李,赵飞,刘晨,付留杰,于斌,赵勇[3](2017)在《赴南苏丹维和部队二级医院门诊疾病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二级医院门诊疾病谱情况,为后续维和医疗分队专科训练、药品采购以及进一步的维和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将2014年11月-2015年9月期间门诊疾病谱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国驻南苏丹瓦乌维和二级医院共诊治门诊患者2115例。门诊以内科疾病最多,占45.86%,外科、口腔科、皮肤科及以疟疾为主的传染科疾病分别占26.10%、9.17%、5.63%和4.16%;疟疾为主要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数的93.18%。结论根据瓦乌维和任务区的疾病特征,充分准备维和任务区内常见病及特殊疾病的防治药物和器材;国内组训阶段应着重做好维和任务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学习。
胡国庆[4](2017)在《医院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新标准新动态》文中提出
崔明武[5](2017)在《基于“四象限模型”的医患信任研究 ——以唐山二院为例》文中提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至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已经进行了三次改革,在这三次改革中,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诸多跨越性的进展,人民健康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但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带了成绩的背后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当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医患信任日趋下滑,医患矛盾日益激化,医疗纠纷日渐增加。如何重构医患信任,改善医患关系在当前医改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国外学者研究的“四象限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形成“四象限模型”医患信任测量量表,此量表包括八个纬度,32个测量条目。以唐山市第二医院为具体研究实例,对“四象限模型”医患信任测量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此量表的总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12;分半信度R为0.863和0.932;内容效度Pearson相关系数在0.38-0.81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构效度RMR为0.065,11RMSEA为0.073,χ2/df为2.236,GFI为0.791,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最后,结合实证检验结果和我国现实情况,分析讨论了医患信任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医患信任缺失原因提出重构医患信任对策。本文基于“四象限模型”构建的医患信任测量量表,经过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进行的实证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可以说为我国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构建了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并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医患信任测量量表,在重构医患信任、改善医患关系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素芬,徐小平,岳玉国[6](2014)在《手术或输血患者73969例血源感染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院是一所有1200张床位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以骨科和外科患者为主,手术患者多,需要输血患者也较多。但是,由于现代人口流动性大,思想观念开放等多种因素,近年来经血液传播传染病的人数逐年增多,其中以梅毒上升趋势最为明显[1],而梅毒和其他三种血源性传染病均可呈无症状潜伏状态,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2],使手术或输血发生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术前和输血前做好血源性传染病检测,同时做好供血者血液检测工作,是有效防止经血传播疾病、减少医疗纠纷
马梅[7](2012)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5年间住院病人梅毒血清学检查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6-2010年住院患者梅毒的流行特征,探讨我院梅毒感染的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6-2010年我院住院诊断为梅毒的6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年来住院诊断为梅毒的梅毒感染类型、年龄、性别、职业、婚姻、地域以及所在科室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6-2010年院内住院梅毒的流行特征:1.隐性梅毒450例(72.1%),显性梅毒171例(26.9%)神经梅毒8例(1.26%)先天梅毒7例(1.1%);梅毒检出率2006年为1.08%,2010年上升为2.11%;呈逐年上升趋势。2.男302例,女333例,男女比例1∶1.1;潜伏梅毒主要发生在30-60岁年龄段,共检出450例,显性梅毒20-60岁年龄段多发,共检出171例,神经性梅毒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小于1岁的7例均为先天性梅毒患者;3.民族分布中汉族528例,占83.2%,回族84例,占13.2%。4.职业分布以农民、无业、退休为主。已婚612人,占96.4%,5.梅毒广泛分布于各个科室,但不同类型梅毒主要分布科室有一定差异,其中隐性梅毒分布于外科、内科、妇科、产科、皮肤科、感染科等科室,显性梅毒则主要见于外科、内科、皮肤科和妇科。神经性梅毒主要分布于神经科;先天性梅毒主要分布在儿科。结论住院患者中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隐性梅毒的隐蔽性较大,危害性强,分布较广,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阳性的患者几乎覆盖了所有科室和所有年龄段,因此,住院病人进行梅毒普查是至关重要。
谢玥[8](2010)在《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从美国的“9.11”事件、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到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08年的汶川“5.12”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09年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诸多来势凶猛的突发事件和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公众的健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的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综合医院,综合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事件的处置结果。综合医院的应急任务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依据科学分析得到最准确的信息,从而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方案,减少灾害事故对群体的伤亡,尽可能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我国特别是云南省卫生现状,介绍了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国内外的基本情况和医院目前的分级分类情况,论述了综合医院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存在的风险、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处理好的四种关系。并从应对能力建设的内涵入手,结合国外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和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个阶段的特点提出综合医院需要树立法制意识、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建立预警系统、应急预案,建立指挥系统、完善急救工作流程,加强人才培养到风险评估和应急保障等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对提高云南省综合医院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宁苏莉,钱丽洁,陈润月[9](2009)在《住院患者梅毒及HIV感染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梅毒及HI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HIV抗体初筛试验(ELISA)及上级疾控中心的确诊实验等方法,对20042008年检测梅毒及HIV的住院患者进行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我院梅毒患者以潜伏梅毒为主;分布科室以骨科、妇产科、泌尿及普外科为主;感染人群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的现象;HIV感染的检测,阳性率逐年增多,尤其是近两年,人数增加比较明显。[结论]20042008年住院患者中梅毒及HIV阳性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需广泛、持久开展全院医务人员的梅毒及艾滋病方面的宣传、教育。
吴官保[10](2008)在《益气活血健脾中药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全文在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同时,探讨了中医药对LDVT的认识,认识到中医中药在预防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历代医家及其着作对本疾病的初步论证,结合现代对LDVT分型证治的研究,大胆性提出了中老年患者在骨科创伤及(大)手术后总的中医病机特点为气虚血瘀,脾胃受损,患者的整体机能下降,故而确立了“益气活血健脾法”为创伤及(大)手术术后中医治疗的根本法则。为了确定这一法则,在预防治疗LDVT中的作用与地位,则以此为立题依据,进行了大量深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表明:LDVT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血瘀脾湿”的病机特点,“益气活血健脾法”无论是在预防还是在治疗LDVT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也表明,益气活血健脾中药能有效预防LDVT的发生。本文从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着手,在益气活血健脾法指导思想下,以参苓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组成益气活血健脾中药,并与活血化瘀中药及低分子肝素进行对比研究。在临床预防LDVT方面:将80例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即益气活血健脾组、低分子肝素组、活血化瘀组和空白组,每组20例,研究结果显示:益气活血健脾中药与低分子肝素一样能有效地预防骨科术后LDVT的发生,效果优于活血化瘀中药。在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含量方面,益气活血健脾与活血化瘀中药在持续用药的前提下,使其含量呈下降趋势,且益气活血健脾中药优于单纯的活血化瘀中药,且无出血倾向。而在改善患者术后的精神,饮食方面,益气活血健脾中药较活血化瘀中药和低分子肝素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年龄与效果之间的分析,发现益气活血健脾法更更适合56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同时,本研究还通过对Wells评分、FLB、D-二聚体的二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三者呈正相关关系后,提出将三者结合起来用来形成对LDVT的预警系统。即可在术前进行评估,使临床医师早期预防,又可在术后进行评估监测,尽量减少LDVT的发生,造福患者。在治疗LDVT方面:将明确诊断为LDVT的3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益气活血健脾中药的总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和活血化瘀中药组,但三者在气滞血瘀证方面的疗效无显着意义,而在气虚血瘀证方面,益气活血健脾中药疗效优良,且对中老年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和活血化瘀中药;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特别是气虚血瘀证)的疼痛、肿胀程度及凝血纤溶指标和D-二聚体含量。从而说明:骨伤科创伤及(大)手术后,即使辩证为气滞血瘀证,中老年患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脾损的现象,因此,可以推断:LDVT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血瘀、脾湿”的病机特点,故仅用活血化瘀中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低分子肝素在用药一周后停药,凝血纤溶指标及D-二聚体含量上升,表明低分子肝素在用于治疗LDVT方面的用药量及用药时间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在实验研究方面,益气活血健脾中药与低分子肝素和活血化瘀中药一样,能有效预防LDVT的发生。在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血指标方面与低分子肝素、活血化瘀中药的效果相当,且通过形态学观察,证明线栓造模造成LDVT模形是成功的。结论:“气虚血瘀、脾胃受损、机能下降”是骨科创伤及(大)手术合的总的病机特点,以此而确立的“益气活血健脾法”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有较理想的效果,不论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上预防和治疗LDVT方面,该法均显示了可行性,但本文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证实,若能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评价与实验,将具有很现实的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以骨科症状就诊的艾滋病患者三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骨科症状就诊的艾滋病患者三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2013-2019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者HIV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HIV抗体检测情况 |
2.2 HIV确证阳性者人口学特征 |
2.3 HIV确证阳性者科室分布及样本来源 |
3 讨论 |
(2)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关键概念的界定 |
1、健康传播的概念界定 |
2、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传统媒体健康传播研究 |
二、互联网健康传播研究 |
三、健康传播的经典模式——“知—信—行” |
四、小结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概述 |
第一节 医生微博的发展状况 |
一、医生微博兴起 |
二、医生微博的发展及现状 |
第二节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兴起的原因 |
一、微博技术支持 |
二、受众需求催生 |
三、政策国情影响 |
第三节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主要作用 |
一、充当权威信源传播健康知识 |
二、增强医患了解温润医患关系 |
三、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咨询服务 |
第三章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特征 |
第一节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传播主体特征 |
一、典型医生博主的选取 |
二、传播主体特征总结 |
1、精英主导多来自三甲医院 |
2.中青年为主熟稔新媒体运营 |
3.妇产科、儿科医生博主颇受欢迎 |
第二节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内容特征 |
一、样本选择及编码 |
二、内容主题描述与分析 |
1、全体微博的主题描述与分析 |
(1)医务工作类 |
(2)健康科普类 |
(3)个人生活类 |
(4)趣闻鸡汤类 |
(5)广告类 |
2、健康科普类微博主题描述与分析 |
(1)疾病预防类 |
(2)诊疗指南类 |
(3)养生保健类 |
(4)医学常识类 |
(5)答疑解惑类 |
(6)辟谣求证类 |
(7)医药研究类 |
(8)艾滋病、戒烟 |
三、内容特征总结 |
1、医学科普为主 |
2、诊治多于预防 |
3、深耕个人专科 |
第四章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策略 |
第一节 个人定位精准关注受众需求 |
一、深耕个人专科实现精准传播 |
二、良好沟通交流实现互动传播 |
三、情感表达真切架构关系网络 |
第二节 微博形式多元语言通俗贴切 |
一、微博形式丰富多元 |
二、微博语言通俗贴切 |
第五章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
第一节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问题 |
一、健康信息生成规范性有待加强 |
二、答疑解惑的行为边界有待明确 |
三、健康信息碎片化、飞沫化严重 |
四、商业化、营销化倾向依然存在 |
五、“病本位”观念占据主导 |
第二节 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的优化建议 |
一、加强健康传播规范 |
二、调整微博运营策略 |
三、转变健康传播观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赴南苏丹维和部队二级医院门诊疾病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服务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南苏丹瓦乌地区基本情况 |
2.1.1 自然地理气候 |
2.1.2 医疗条件卫生资源 |
2.1.3 人员构成 |
2.2 收治概况 |
2.3 疾病构成 |
2.4 发病季节分布 |
2.5 病历人群分布 |
2.6 中、外出兵国部队疾病比较 |
3 讨论 |
3.1 急性病常见病多见, 慢性病少见 |
3.2 疟疾为主要传染病 |
3.3 维和人员及难民发病特点各不相同 |
3.4 维和女军人发病特点 |
4 建议 |
4.1 做好对任务区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
4.2 严格遵守联合国医疗标准工作程序 (Stamol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 相关规定 |
4.3 做好重点传染病的诊断和医学防护 |
4.4 根据疾病谱情况做好药品筹备工作 |
(5)基于“四象限模型”的医患信任研究 ——以唐山二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四象限模型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核心概念概述 |
2.1.1 信任概念释义 |
2.1.2 医患信任概述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西美尔信任理论 |
2.2.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3章 基于“四象限模型”的医患信任测量量表研制 |
3.1 研究步骤 |
3.2 文献回顾 |
3.3 访谈法 |
3.3.1 专家访谈 |
3.3.2 患者访谈 |
3.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3.4.1 专家咨询表的设计及内容 |
3.4.2 专家基本情况 |
3.4.3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3.4.4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3.4.5 第三轮专家咨询结果 |
3.4.6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小结 |
3.5 医患信任量表的编制 |
第4章 唐山二院医患信任测量量表的应用检验 |
4.1 唐山二院一般情况 |
4.2 预调查及结果分析 |
4.2.1 预调查患者基本构成 |
4.2.2 预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
4.3 正式调查及结果分析 |
4.3.1 调查对象 |
4.3.2 调查方法 |
4.3.3 统计学方法 |
4.3.4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4.3.5 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 |
4.3.6 量表的信度检验 |
4.3.7 量表的效度检验 |
4.3.8 正式调查结果小结 |
第5章 基于“四象限模型”,分析医患信任缺失原因 |
5.1 医患沟通不畅 |
5.2 医患诚实缺失 |
5.3 医方能力不足 |
5.4 医患信心缺乏 |
第六章 基于“四象限模型”,重构医患信任 |
6.1 重构医患信任:重视沟通 |
6.1.1 注重语言沟通的有效性 |
6.1.2 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 |
6.2 重构医患信任:重视诚实 |
6.2.1 建立医疗信息公开制度 |
6.2.2 履行告之义务,主动释疑 |
6.3 重构医患信任:重视能力 |
6.3.1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 |
6.3.2 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奠定医患信任坚实的基础 |
6.4 重构医患信任:重视信心 |
6.4.1 医患心灵交融,强化医患目标共同体意识 |
6.4.2 正确加强新闻媒体引导,重拾医患双方信心 |
结论 |
1.论文研究成果 |
2.研究的创新性 |
3.研究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手术或输血患者73969例血源感染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结果 |
2 讨论 |
(7)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5年间住院病人梅毒血清学检查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分析 |
(一) 定义 |
(二) 特点 |
(三) 种类 |
三、云南省卫生现状 |
(一) 云南省卫生基本情况 |
(二) 本研究以云南省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 |
第二章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
一、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一) 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
(二)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
(三) 国内学者对我国医疗应急体系能力建设的研究 |
二、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分类情况 |
三、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现状 |
(一)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
(二)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风险 |
(三)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存在的困难 |
(四) 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综合医院面临要处理的四种关系 |
第三章 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分析 |
一、应对能力建设 |
(一) 应对能力建设的内涵 |
(二) 国外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建设 |
(三) 国内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建设 |
二、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能力分析 |
三、提高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
(一) 预防能力(事前) |
(二) 处理和控制能力(事中) |
(三) 恢复能力(事后) |
(四) 评估能力(事前、中、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住院患者梅毒及HIV感染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梅毒及艾滋病诊断标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住院患者梅毒的检测数及比率 |
2.2 梅毒感染情况 |
2.3 HIV感染的检测情况 |
3 讨论 |
(10)益气活血健脾中药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益气活血健脾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 |
1.2 临床资料与分层分组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预防疗效判定标准 |
1.6 结果与分析 |
1.7 讨论 |
1.7.1 对LDVT的认识 |
1.7.2 对预防LDVT的认识 |
1.7.3 益气活血健脾治法在预防骨科术后LDVT的确立及其效果 |
1.7.4 对中医中药预防骨科术后LDVT发生的展望与预防预警机制 |
1.7.5 益气活血健脾中药预防观察小结 |
1.8 参考文献 |
2 益气活血健脾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
2.1 LDVT的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2.5 分组 |
2.6 治疗方法 |
2.7 观察指标 |
2.8 疗效评定标准 |
2.9 结果与分析 |
2.10 讨论 |
2.10.1 LDVT的中医病机及证型研究 |
2.10.2 LDVT的治疗研究 |
2.10.3 益气活血健脾法治疗LDVT的结果研究 |
2.10.4 中医药治疗LDVT的展望与发展 |
2.11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动物造模 |
2 分组及给药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实验仪器 |
5 统计方法 |
6 结果与分析 |
7 讨论 |
7.1 血栓形成的机理 |
7.2 血栓的分类与结局 |
7.3 中药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
7.4 深静血栓形成实验模型的研究 |
7.5 实验小结 |
8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结论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
表1 LDVT患者临床可疑度评估量表(well表) |
表2 DV T的危险因素 |
附录二 参考图片 |
附录三 文献综述 |
附录四 临床观察表 |
四、以骨科症状就诊的艾滋病患者三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2013-2019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者HIV检测结果分析[J]. 杨琳,任燕,陈丽红,刘爽,单娇,陈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01)
- [2]医生微博健康传播研究[D]. 李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8(05)
- [3]赴南苏丹维和部队二级医院门诊疾病谱分析[J]. 何瑛,刘元东,王乃震,蒋李,赵飞,刘晨,付留杰,于斌,赵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09)
- [4]医院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新标准新动态[A]. 胡国庆.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第五届之江公共卫生论坛资料汇编, 2017
- [5]基于“四象限模型”的医患信任研究 ——以唐山二院为例[D]. 崔明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3)
- [6]手术或输血患者73969例血源感染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 王素芬,徐小平,岳玉国. 武警医学, 2014(05)
- [7]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5年间住院病人梅毒血清学检查调查分析[D]. 马梅. 宁夏医科大学, 2012(08)
- [8]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D]. 谢玥. 云南大学, 2010(05)
- [9]住院患者梅毒及HIV感染情况分析[J]. 宁苏莉,钱丽洁,陈润月.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0)
- [10]益气活血健脾中药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吴官保.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