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成服务高端交换机新境界(论文文献综述)
汤阳[1](2016)在《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用户已经被连为一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如此之近,以前人们所提出的“地球村”概念变成了现实。在互联网中,不仅可以采用文字、图片、声音等来传播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视频来传递信息,这样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全世界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信息空间。信息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该信息传播的新途径不仅应用了数字技术、移动技术,而且是和Web2.0、3G、4G等技术的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现有的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可以自行对信息进行制作和传播。可以说互联网信息传播让人们体会到了另一种虚拟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最为频繁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上每日的信息量非常大,大学生通过上网可以接触到民主、法制、平等等现代伦理意识信息,这对于拓宽广大学生的眼界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互联网中的信息鱼目混杂,涉及到很多不利于大学生浏览的内容,如黄色网站、暴力游戏等对大学生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将给大学生的法制自律、法制判断等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信息网络所带来的虚拟世界冲击,如何加强广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自律性,这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成败。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境遇中创新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重点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信息网络的特征与功能,以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来进行阐述,探讨针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开展法制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共分九章,系统讨论了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途径等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是概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概况与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法制教育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本章理论概念的解读与论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从解析网络传播环境的概念出发,进而提出网络传播环境的定义、类型、特征与功能。着重分析了网络传播环境与传统环境下信息传播之间的迥异。传统环境是根植于传统媒介载体之上,表现为书信报纸,虚拟信号的电视与广播传播,具有信息传播单项性特点。而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主要成为了以0或1为主的数字化信息,其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以不特定人群信息发布为特征,其产生的信息交换方式是双向互动式,创作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被模糊化,没有绝对的界限。其次,探讨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与范畴。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制教育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因此,首先要明确本研究中的“法制”内涵,以此来区别其他研究语境下的“法治”的不同,进而详细论述法制教育的内涵,最后引导出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与主要内容。其三,对本研究中的创新部分进行概念阐述,即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通过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大学生法制教育关系解读,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研究的交集部分,进而发现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功能及和现实法制教育的关系,最后将本研究视野拉回到宏观层面上,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进行解读。第三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制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源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因此,只有深深把握好经典着作及经典着作中关于法制教育的理论,才能形成正确的研究方向与目标,才能在实践应用中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要求的当代大学生。本研究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着作中寻找马克思主义的法制教育观点与经典阐述,并从其中找出与本研究相适应的经典理论从而获得理论上支撑。其次,本研究也探讨了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教育观点,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卓越领导人与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也是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的大家。因此,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法制教育观点与理论进行挖掘,将给本研究带来启迪。最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法制教育理论部分的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发展”与“中国梦”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全面的转型与发展时期。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成为时代主旋律。在我国全面开放之后,法治社会建立是当务之急,并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也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但是,法治社会如果仅仅依靠单一法律惩戒手段不足以达到,因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法制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几代领导核心十分重视法制教育,因此剖析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法制教育理论,从几代领导人的理论中寻找到当代我国法制教育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非凡。第四章主要探讨的是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理论,人的本质代表社会关系总和原理,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需求理论等四个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支撑,阐述了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来源及思想基础,并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做了分析和阐释,同时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指导做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第五章主要讨论国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经验借鉴。首先讨论美国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政策与体系。美国是互联网科技发源地与发展强国,其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问题出现较早,相关研究与政策也较为全面与深入。互联网一方面带动美国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互联网中的数字版权盗版问题,黑客盗取网络信息与各种社会化问题网络肆意传播,造成美国社会中的不安定状态。据调查发现,美国所发生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案件中,由大学生或具有大学学历以上公民犯罪的比例较大。这是因为,大学生往往比其他人接受更多现代化知识,所以其更容易从事互联网犯罪,这引起美国社会深深忧虑。因此,美国开始探索一系列的大学生互联网法制教育政策、方法与法案,希望借此遏制互联网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所以,本文从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解析入手,分析其制度的特点总结出对我国的现实启示。日本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较好融合的国家,同时其也是最早发展互联网的国家之一。全球化的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日本也是较早做出反应的国家。日本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主要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再与日本实际相结合而形成。因此,分析日本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找出其如何将外来制度与方法与本国国情结合,对于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六章是关于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梳理。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力发展互联网科技。互联网客观基础日益完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网络传播环境逐渐形成。但是,由于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呈现“跨越式”增长,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问题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大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互联网过杂的信息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可能出现正反两个方面,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很有可能被不良信息所侵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是因为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大学生在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法制教育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本研究首先从当代大学生现实法制教育和网络环境下法制教育两部分实证调研入手,通过向6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所需数据,经过对数据的实证分析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完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培养体系。同时再从社会、学校、家庭与同辈人几个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七章讨论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现阶段,根据信息网络的特点,法制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育方式以及教育途径的选择上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各大高校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新尝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在法制教育方面运用信息网络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还不够,没有充分将信息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其次,对于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的途径、规律等还没有深入探讨,没有把握住其规律。因此,把握好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的途径、规律,根据规律提出相应教育内容与形式,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本研究根据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大学生法制教育规律,提出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分阶段与分内容,具体为:大学生懂法教育、守法教育、网络维权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并且详细地分析与阐述了各个阶段教育内容与表现形式。第八章讨论了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信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和现实共存的多元化环境,面对这个新的教育领域,我们在法制教育的理念以及方式方法方面都应当有所创新,要树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要在继承传统优良教育方式的基础上,适当结合信息网络的特点,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要建立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融合的教育模式,将学校、家庭、学生、社会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现代法制教育的立体形态。此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法制教育必须要赋予新的内容,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提升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养。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创新教育方法,结合信息网络自身的传播优势来提高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创新法制教育途径,加强大学生伦理规范建设,加强传统教育媒介和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建立多管齐下的教育途径;同时也要根据网络环境特点来细化法制教育途径,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规律,本研究将其分为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校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微时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通过不同网络环境特点,细化教育成果实现路径,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与多载体样式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预期成果。第九章是展望。本研究有助于推动宣传和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其师生对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法制教育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把握信息网络环境下法制教育的关键,从而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也对本研究的未来及相关研究提出展望与思考。
王雪[2](2015)在《天津武清智慧教育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按照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和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切实发展符合现阶段经济、科技、文化定位,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动作用,提倡教学互动、教育创新、泛在学习、终身学习,武清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教育”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教育现状和特征的剖析,结合对天津武清教育现状调研和论证结果,对现有数据和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SWOT分析,认识到武清建设智慧教育的必要性,建设智慧教育对武清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改革、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运用分析,深入研究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分析对智慧教育建设的支撑作用。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规划建设武清教育管理应用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作为智慧教育应用层的核心建设平台,从技术角度分析整体架构和建设内容。围绕建设内容,制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推进策略,进行实施策略研究,分析武清智慧教育的建设周期、进度管理以及运维保障机制,旨在对其他智慧教育的实施有借鉴价值。最后分别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智慧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意义,构筑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将天津武清区智慧教育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武清智慧教育现状、建设内容和实施方法,运用管理学知识结合武清智慧教育建设实际,以期研究成果对其他区域的智慧教育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强[3](2012)在《云创业平台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笔者结合自己与团队创业十多年来创业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不断的探索,改变对创业过程以及企业商业模式的总结。期望通过系统化的研究一方面为企业设计未来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将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开放给社会以期激发讨论与思考,推动创业研究。随着创业研究的不断深入,围绕着创业者的创业活动,现实中出现了许多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组织,如创业类网站、专利交易平台、创业投资机构、网络交易平台、创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企业孵化器等,它们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创业者的诸多问题,提高了创业成功的几率。但是,整个创业过程,依然以创业者为主,创业者依然要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来打理自己的企业,并且创业失败的概率依然很大。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尝试着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织——云创业平台,以团队创业的形式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期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提出了创业辅助性组织的概念,并对其发展现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云创业平台的思想来源:云计算,界定了云创业平台的内涵及动力机制,分析了云创业平台的雏形:网游创业平台和创新工场。从云创业平台的构成要素、组织架构、构建模式和运行过程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云创业平台的构建。提出了云创业平台的机会选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竞争力、创业团队综合素质和市场潜力三部分,并应用模糊—灰色聚类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将云创业平台的资源要素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资金、技术、人才、专业管理服务体系和基础性服务设施。然后,运用动态规划理论构建了云创业平台资源配置的动态规划模型。最后,借鉴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共享思想,探讨了基于共享机制的云创业平台资源整合模式及保障机制。从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和项目风险三方面探讨了云创业平台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预控措施。对云创业平台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厦门弘信创业工场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了其成功经验。从理论的角度来讲,研究成果可以丰富现有的创业理论体系,本文提出的研究难点和空白点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从实践的角度来讲,云创业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创业的成功概率,必然为创业者和创投等参与者所欢迎,而且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提升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必然会得到社会各方的支持。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又具有很好的实践参考价值。
梁泉[4](2006)在《中国手机网络游戏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互联网业务都从中看到了市场空间。手机网络游戏更是被看作未来重大的增值应用。伴随3G网络,高性能手机的普及,将会迎来手机网络游戏的大发展。在这样一个大发展的前夕,对手机网络游戏的发展策略进行探索显得非常有价值。 这篇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逐步展开了对手机网络游戏的探讨。论文较为深入的探讨了手机网络游戏的相关概念,并给出了本论文采用的一些定义。然后逐层分析了手机网络游戏的特征和介绍了手机网络游戏的类型。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手机网络游戏的现状,并对产业相关的有利和限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分析是为后面的论述做好铺垫。在对手机网络游戏自身特点和现状有了充分了解以后,第三部分进入最为关键的发展策略论述部分。这一部分,运用了SWOT、产品生命周期、市场营销、价值链和配电盘等理论工具进行了分析。采用了理论结合实际、逻辑推理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手机特色的游戏类型、手机网络游戏发展三阶段、产品开发对策、市场初期发展策略、价值链改进、新运营方式和预防不良影响措施等有益的意见。 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考察和建议,能够起到比较有益的作用。
李白洁[5](2005)在《基于BAJA标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除了造型的美观、结构的稳定、空间划分的合理等传统要求以外,对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信息交互性、节能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酝酿出了新一代的建筑--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有别于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在于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即在建筑中增加各种智能化系统,通过建筑内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自动控制等设备来实现建筑功能的扩展。目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系统集成的研究还停留在独立的,偏重实用性阶段,没有给出一个通用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性的设计通则。因此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尤其是系统集成技术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经历了采用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发展阶段。虽然现场总线作为自动化领域的通信技术,可以构成智能建筑的底层网络,但出于对网络开放性、可互操作性的要求以及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等需求,若完全采用现场总线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现场总线的标准不统一、互操作困难、设备少、费用高以及集成困难等弊端便逐渐显露出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针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目的、模式和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技术和BAJA标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方法。本文深入研究Niagara技术特点以及BAJA标准,并对BAJA标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上的应用进行了实例设计和开发。研究表明Niagara技术在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互操作性的同时简化系统集成环境,而且采用BAJA标准的系统集成方法,更易于功能的扩展,使得系统更加开放,是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一种新途径。除此之外,在研究本课题时,对其中一个子系统,即周界防越系统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将对Lagrange乘子法应用于该系统,减少该系统误报的发生。本文详细介绍基于BAJA结构的某大厦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实现,重点研究了基于Baja结构的楼宇自控系统的结构,以及整个集成系统的软件框架,然后提出一种应用到周界防越系统的算法,最后对课题研究做了总结,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赵睿[6](2002)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旅游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入世”后我国旅游业将在数量上、规模上和程度上,面临外资旅游企业更为严峻的挑战。相对而言,外资旅游企业具备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早已实现了从提供单纯性旅游产品向依赖综合性服务获得效益的转变。如何转变经营观念、深化服务内涵、改进服务手段、提高竞争能力将是新世纪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否则依赖原有的旅游产品、服务方式将很难产生新的吸引力,经营效益的持续增长也将愈发困难。 企业成功亘古不变的真正奥秘只有一条——拥有最好的客户。通过实施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提供高品质的客户服务,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以赢得更多的客户并且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已为西方企业界实战验证为21世纪企业构筑核心竞争能力、拓展利润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知识经济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依靠互联网信息系统对客户关系的精细管理,而不是传统的依靠合同和笔记本的粗放管理。只有依靠电脑信息系统才有可能迎接挑战,从而实现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战略目标。我国企业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在CRM领域的研究相对西方较为滞后。即便如此,国内不少行业在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产业不懈的理论导引下,已经开始着手实施CRM,有些“领先一步”的样板企业已经欣赏到了企业盛开的“CRM之花”,并期待着迎接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的来临。然而国内有关旅游企业实施CRM的系统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其他许多行业中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为企业商战“必杀技”和制胜“圣经”的CRM理论,却远未受到中国旅游业人士应有的关注,这一理论研究的滞后,将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提高,妨碍CRM在中国旅游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而最终动摇旅游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地位。 有鉴于此,本文以企业管理从人、财、物的传统管理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大趋势为背景,整合国内外最新CRM理论,高度概括分析了以呼叫中心、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为代表的关系技术原理及其商业价值,展示了一幅CRM系统的全景图。并且着重从行业应用的角度,探讨旅游企业实施CRM的通用模式和战略,并分析了若干国内外有关行业的企业以及国外旅游企业成功实施CRM的经典案例,以便为中国的旅游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抓住有利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根据企业各自的特点将CRM从理论探讨变为实践应用开启思路。同时也真诚、热切地企盼着对于CRM的研究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旅游管理理论界的新热点。
二、集成服务高端交换机新境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成服务高端交换机新境界(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法制教育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 |
2.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基本概念 |
2.1.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定义 |
2.1.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类型 |
2.1.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特征 |
2.1.4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功能 |
2.2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 |
2.2.1 法制内涵 |
2.2.2 法制教育内涵 |
2.2.3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及主要内容 |
2.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问题 |
2.3.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概念 |
2.3.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 |
2.3.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功能 |
2.3.4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与现实法制教育的关系 |
2.3.5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制教育的思想基础 |
3.1 马恩列法制教育思想 |
3.1.1 马克思、恩格斯法制教育思想 |
3.1.2 列宁法制教育思想 |
3.2 毛泽东法制教育思想 |
3.2.1 加强立法,重视法制建设 |
3.2.2 贯彻群众路线 |
3.2.3 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特权 |
3.2.4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立足改造罪犯 |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法制教育思想 |
3.3.1 法治中国:思想的承继性 |
3.3.2 法治中国:实践的开拓性 |
3.3.3 法治中国:理论的创新性 |
第4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考量 |
4.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论域 |
4.1.1 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理论 |
4.1.2 马克思主义中有关人的本质代表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 |
4.1.3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4.1.4 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 |
4.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 |
4.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指导 |
第5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国外经验借鉴 |
5.1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 |
5.1.1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解析 |
5.1.2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特点 |
5.1.3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启示 |
5.2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 |
5.2.1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解析 |
5.2.2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原则 |
5.2.3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启示 |
第6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梳理 |
6.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调研状况 |
6.1.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调研设计 |
6.1.2 当代大学生现实法制教育调研的主要内容 |
6.1.3 当代大学生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法制教育调研的主要内容 |
6.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1 教育者观念的问题 |
6.2.2 大学生心理的问题 |
6.2.3 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问题 |
6.2.4 教育环境的问题 |
6.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6.3.1 学校教育管理原因 |
6.3.2 家庭教育原因 |
6.3.3 社会综合原因 |
6.3.4 同辈群体的影响 |
第7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 |
7.1 大学生网络懂法教育内容和形式 |
7.1.1 以提升网络道德与法律为内容的懂法教育取向 |
7.1.2 大学生网络懂法教育具体形式 |
7.2 大学生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内容和形式 |
7.2.1 以开展诚信守法为内容的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取向 |
7.2.2 大学生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具体形式 |
7.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 |
7.3.1 以心理行为引导为内容的网络安全教育取向 |
7.3.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具体形式 |
第8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
8.1 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
8.1.1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网站 |
8.1.2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课堂 |
8.1.3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电子阅览室 |
8.1.4 建立多媒体网络技术法制教育应用平台 |
8.2 校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
8.2.1 建立法制教育社会网吧 |
8.2.2 建立法制教育商务网站 |
8.2.3 建立“BBS”网络舆论引导法制教育平台 |
8.2.4 建立“E-mail”法制教育网络交互式交流平台 |
8.3 “微时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
8.3.1 建立法制教育手机微平台 |
8.3.2 建立QQ法制教育传播微平台 |
8.3.3 建立博客法制教育培养平台 |
8.3.4 建立法制教育手机媒体、IM和SNS网络移动平台 |
第9章 展望 |
9.1 强化政府在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当中的引导作用 |
9.2 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应该突显法律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认知 |
9.3 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保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国外互联网部分重要法律法规目录 |
致谢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天津武清智慧教育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智慧教育内涵与国外成果研究 |
1.2 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
1.3 研究的价值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武清教育现状调查和SWOT分析 |
2.1 调查分析 |
2.2 建设智慧教育SWOT分析 |
2.3 建设智慧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
第三章 武清智慧教育的构建分析 |
3.1 建设理念研究 |
3.2 核心技术研究 |
3.2.1 云计算 |
3.2.2 物联网 |
3.2.3 大数据 |
3.3 建设内容与应用分析 |
3.3.1 教育管理应用平台 |
3.3.2 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
第四章 武清智慧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
4.1 整体推进策略 |
4.2 整体实施计划 |
4.2.1 建设周期和进度计划 |
4.2.2 投资概算和运维保障 |
第五章 武清智慧教育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
5.1 智慧教育经济效益分析 |
5.2 智慧教育社会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武清区智慧教育建设学校分类统计表 |
附录B 教育科研专用网络建设调研表 |
附录C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调研表 |
附录D 多媒体教室及配套设施建设调研表 |
致谢 |
(3)云创业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云创业平台的演变与形成 |
2.1 基于创业过程的创业辅助性组织的发展 |
2.2 云创业平台的思想来源:云计算 |
2.3 云创业平台的内涵 |
2.4 云创业平台产生的动力 |
2.5 云创业平台的雏形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云创业平台的组织与运行过程 |
3.1 云创业平台的构成要素 |
3.2 云创业平台的组织架构 |
3.3 云创业平台的主体、形态及类型 |
3.4 云创业平台的运行过程描述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云创业平台创业机会的选择机制 |
4.1 创业机会的定义 |
4.2 选择标准 |
4.3 评价模型的选择—“模糊—灰色聚类法” |
4.4 实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云创业平台资源配置机制 |
5.1 云创业平台资源要素 |
5.2 云创业平台资源配置的动态规划模型 |
5.3 基于共享机制的云创业平台内部资源整合 |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云创业平台风险及其预警机制 |
6.1 风险识别 |
6.2 风险评估 |
6.3 风险预警 |
本章小结 |
第7章 云创业平台案例分析 |
7.1 厦门弘信创业工场介绍 |
7.2 弘信物流—重组整合创造全新价值 |
7.3 弘信电子—资源输入助推企业成长 |
本章小结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中国手机网络游戏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论文的侧重点与创新 |
1.3 论文结构及基本内容 |
第二章 手机网络游戏概论 |
2.1 手机网络游戏的一般概念 |
2.1.1 手机、网络和游戏概念 |
2.1.2 网络游戏概念 |
2.1.3 手机网络游戏概念 |
2.2 手机网络游戏特征 |
2.2.1 游戏特征 |
2.2.2 网络游戏特征 |
2.2.3 手机网络游戏特征 |
2.3 手机网络游戏的类型 |
2.3.1 网络游戏分类 |
2.3.2 手机网络游戏分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手机网络游戏发展状况 |
3.1 网络游戏发展历史 |
3.2 中国手机网络游戏发展状况 |
3.2.1 手机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及预测 |
3.2.2 手机网络游戏市场目前主要游戏 |
3.2.3 手机网络游戏付费情况 |
3.2.4 手机网络游戏市场2005年主要事件 |
3.3 手机网络游戏发展的有利因素 |
3.3.1 网络游戏的宏观环境 |
3.3.2 网络游戏发展情况 |
3.3.3 各方对手机网络游戏的热衷 |
3.4 手机网络游戏发展限制因素 |
3.4.1 移动通信网络情况 |
3.4.2 移动通信终端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手机网络游戏发展对策 |
4.1 手机网络游戏的综合分析 |
4.1.1 手机网络游戏特征分析 |
4.1.2 手机与 PC网络游戏对比 |
4.1.3 SWOT理论及分析步骤 |
4.1.4 手机网络游戏 SWOT分析 |
4.2 手机网络游戏三阶段 |
4.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4.2.2 手机网络游戏三阶段 |
4.3 手机网络游戏市场策略 |
4.3.1 市场引入期营销理论 |
4.3.2 现阶段手机网络游戏需求分析 |
4.3.3 手机网络游戏内容及开发对策 |
4.3.4 手机网络游戏营销重点 |
4.4 手机网络游戏运营对策 |
4.4.1 价值链理论和配电盘理论 |
4.4.2 产业价值链构成 |
4.4.3 运营模式探讨 |
4.4.4 三类新运营方式 |
4.4.5 收费模式探讨 |
4.5 展开负面影响研究,防患于未然 |
4.6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基于BAJA标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言 |
1.1 智能建筑概述 |
1.1.1 智能建筑的内涵 |
1.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2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
1.2.1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目的和意义 |
1.2.2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一般方法 |
1.2.3 建筑智能化集成存在的问题 |
1.3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4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研究本课题的技术与理论基础 |
2.1 Java技术 |
2.1.1 Java技术概况 |
2.1.2 J2EE框架 |
2.1.3 Java核心技术 |
2.1.4 Java对系统集成的支持 |
2.2 现场总线技术 |
2.2.1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
2.2.2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
2.2.3 现场总线网络模型 |
2.2.4 LonWorks现场总线 |
2.3 BACnet协议 |
2.4 Lagrange乘子法 |
2.5 小结 |
第3章 Niagara技术和 BAJA标准 |
3.1 Niagara技术 |
3.1.1 开放性系统的关键因素 |
3.1.2 Niagara技术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较好的开放性 |
3.2 BAJA标准 |
3.2.1 BAJA标准产生的背景 |
3.2.2 BAJA标准及其优势 |
第4章 基于Baja结构的某大厦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实现 |
4.1 系统介绍 |
4.1.1 某大厦智能化系统概况 |
4.1.2 系统集成的总体要求 |
4.2 系统集成总体方案 |
4.2.1 系统集成示意图 |
4.2.2 方案特点 |
4.3 系统硬件 |
4.3.1 以BAJA结构为基础的楼宇自控系统结构 |
4.3.2 基于 BAJA结构的大厦智能化系统结构 |
4.3.3 大厦主干网络和控制网络 |
4.4 系统软件框架 |
4.4.1 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概述 |
4.4.2 系统软件框架 |
4.5 Lagrange乘子法用于周界防越报警系统 |
第5章 结束语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通过 JDBC访问数据库代码实例 |
(6)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一、 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概述 |
(一) 国外对于本论题的相关研究概述 |
(二) 国内对于本论题的相关研究概述 |
二、 本论题研究目的与意义、范围与内容、方法及理论支撑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 研究范围与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本论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
第一章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历史发生检视 |
一、 传统客户关系管理(CRM)回顾 |
(一) CRM:一个古老的概念 |
(二) 客户关系的失落 |
(三) CRM:重建亲密关系 |
二、 对CRM概念的全新阐释 |
(一) CRM不是什么 |
1 技术 |
2 唯销售(或价格)论 |
3 一对一营销 |
4 数据库或电子商务 |
5 统计分析或数据挖掘 |
(二) CRM是什么 |
1 CRM是一套应用软件系统 |
2 CRM是相关理论的实践应用 |
3 CRM的“营销策略说” |
4 CRM的“过程说” |
5 CRM是一种交流沟通 |
6 CRM的“活动说” |
7 对CRM概念的归纳以及认识的深化 |
(三) 商务e化(电子商务)、企业e化(电子业务)和旅游企业的CRM |
1 商务e化(电子商务) |
2 企业e化(电子业务) |
3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
三、 现代CRM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背景 |
(一) 企业目标 |
(二) CRM是企业管理中心与客户价值选择演变的必然结果 |
1 企业管理中心观念的演变 |
2 客户价值选择的演变 |
3 企业市场沟通策略的演变 |
(三) 市场营销演进中的CRM |
(四) 3Cs(竞争全球化、客户、变化)--市场竞争环境的挑战 |
1 客户 |
2 竞争 |
3 变化 |
(五)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六) 知识经济热潮 |
(七) 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 |
四、 核心概念剖析 |
(一) 客户 |
1 客户的含义 |
2 “中间客户”对旅游业的重要性 |
3 知识经济时代的“电子客户” |
(二) 关系:对企业与客户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管理 |
1 客户关系层次 |
2 决定客户关系需求的因素 |
3 企业对客户关系的定位与选型 |
4 关系营销与关系管理理论 |
(三) 知识--关系管理的关键 |
1 数据、信息与知识 |
2 客户知识 |
3 企业自己的知识 |
4 客户知识管理 |
(四) 客户忠诚与客户愉悦--CRM的目标 |
1 客户忠诚 |
2 客户愉悦--超越客户满意 |
第二章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价值和功能 |
一、 CRM的经济价值--定位并留住客户 |
(一) 关系管理中的成本与利益 |
(二) CRM价值的经济学分析 |
1 顾客累加过程模型分析 |
2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模型 |
3 客户资产模型分析 |
4 客户层级:基于客户资产分析之上的客户细分 |
5 瞄准创利客户 |
二、 完美的CRM功能 |
(一) CRM完美功能的思想源泉--现代管理思想集萃 |
(二) CRM的功能归结 |
第三章 旅游企业实施CRM的战略视图 |
一、 旅游企业实施CRM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一) 旅游企业实施CRM的意义 |
1 某些旅游企业已经在不自觉地实施CRM |
2 中小型旅游企业需要实施CRM |
3 大型旅游企业必须在CRM方面取胜 |
4 旅游企业--客户密集型 |
5 旅游企业--销售导向型 |
6 旅游企业--高度竞争型 |
7 旅游行业--高速成长性 |
8 入世对中国旅游业的冲击 |
(二) 欧美企业CRM系统发展历程回顾 |
(三) 欧美旅游企业CRM应用现状--一次调研 |
(四) 国内旅游企业的CRM应用现状 |
二、 旅游企业的CRM能力 |
三、 旅游企业CRM系统实施与运作的方法论 |
(一) 一个价值中心:以客户为中心 |
(二) 两个启动平台:管理和技术 |
(三) 三个关键因素:人、流程和策略 |
(四) 四个管理导向: |
(五) 五步运作流程: |
(六) 六种核心能力: |
(七) 七个战略基点: |
(八) 八项关系技术: |
(九) 九大实施挑战: |
(十) 十点实施细则: |
第四章 旅游企业CRM应用的战略研究 |
一、 “阶段理论”指导下的旅游企业CRM |
二、 旅游企业实施CRM的关键成功因素(CSF) |
(一) 战略性CRM的七个CSFs |
(二) 信息基础设施的CSFs |
三、 旅游企业实施CRM的障碍 |
(一) 应用难点 |
(二) 投资回报和失败风险 |
1 投资规模 |
2 实施周期 |
3 投资回报 |
4 实施风险 |
四、 旅游企业组织再造与业务流程重组 |
(一) 企业组织再造 |
1 传统企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
2 组织再造理论及其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发展 |
3 扩展CRM系统,实现旅游企业组织再造 |
(二) 业务流程重构 |
1 传统企业流程的利弊 |
2 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重构 |
3 旅游企业流程重组的目标特征 |
4 旅游企业CRM流程重组的战略视图 |
5 理想的企业级CRM生态系统 |
6 以客户为导向的旅游企业的组织再造和业务流程重组初步构想--以旅行社和饭店企业为例 |
7 从中青旅的ERP项目看旅游企业CRM的实施 |
第五章 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示例 |
引子: 戴尔电脑 |
一、 旅行社行业CRM解决方案示例 |
(一) 荷兰Travel Unie的挑战--保持客户的回头率 |
(二) KNT(日本):驱向“一对一”的营销策略 |
二、 旅游饭店行业CRM解决方案示例 |
(一) Starwood酒店“优先客人方案” |
(二) 伏羲餐饮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三、 旅游交通行业CRM解决方案示例 |
(一) 美洲航空公司 |
(二) 大陆航空公司-管理多角化运营 |
四、 新兴旅游行业CRM解决方案示例 |
(一) 天伦度假呼叫中心应用解决方案 |
(二) 公主游轮公司:水上旅游业的典范 |
主要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四、集成服务高端交换机新境界(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D]. 汤阳.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2)
- [2]天津武清智慧教育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D]. 王雪. 天津大学, 2015(03)
- [3]云创业平台研究[D]. 李强.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4)
- [4]中国手机网络游戏发展策略研究[D]. 梁泉.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5]基于BAJA标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D]. 李白洁.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5)
- [6]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 赵睿. 华东师范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