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尔山羊及其多产母羔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马佳文[1](2020)在《提高麻鸡后期产蛋量和黑山羊繁殖性能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产蛋后期蛋鸡面临着产蛋率下降幅度大、蛋品质下降、破损蛋数增加和广西地方品种“马山黑山羊”产羔数量低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探讨了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影响;第二部分探讨了FSH不同注射法和剂量对马山黑山羊产羔数的影响及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小羊体重和体尺的影响,为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1.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处在产蛋后期的种蛋鸡43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为A、B、C、D、E共5组,A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70 mg/kg的柠檬酸;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柠檬酸;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70 mg/kg的柠檬酸和4%的辣木茎叶粉;D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的辣木茎叶粉;E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酵素液。预饲1周,正试8周,记录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试验结果表明:(1)蛋鸡产蛋性能的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产蛋率、料蛋比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C组在试验期5~8周产蛋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B、C、D、E组显着增加合格蛋率(P<0.05);B组显着增加日采食量(P<0.05);C组显着降低死亡率(P<0.05);C、D组显着降低蛋重(P<0.05)。(2)蛋品质的各项指标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蛋形指数、哈氏单位和蛋黄比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期1~4周A、C组的蛋白高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5~8周C、D、E组蛋黄颜色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蛋壳品质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D组显着增加蛋壳厚度(P<0.05),B、D组在1~4周显着增加蛋壳比率(P<0.05),C、D、E组在5~8周显着增加蛋壳强度(P<0.05)。在蛋黄营养成分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蛋黄总胆固醇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B、C、D组显着增加蛋黄粗脂肪含量(P<0.05),D组显着增加蛋黄卵磷脂含量(P<0.05),B、C、D、E组在5~8周显着增加蛋黄卵磷脂含量(P<0.05)。(3)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ALB和GLOB含量及A/G没有显着差异(P>0.05),B、D组显着增加TP含量(P<0.05);在脂肪代谢过程中TG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B组显着增加CHOL含量(P<0.05),C、D组显着增加HDL-C、降低LDL-C含量(P<0.05)。(4)血清抗氧化能力的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MDA含量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C组显着增加T-AOC含量(P<0.05),各试验组均能显着增加GSH-PX活力(P<0.05),C、D、E组显着增加T-SOD活力(P<0.05)。2.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广西马山黑山羊产羔数量的影响和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小羊体重和体尺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经产马山黑山羊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各组均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试验组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试验组分为270、210P、270P、330P共4组,270组使用递减法注射270 IU FSH;210P组使用一次注射法注射210 IU FSH;270P组使用一次注射法注射270 IU FSH;330P组使用一次注射法注射330 IU FSH。对产后母羊补饲精料并对多产羔羊人工补喂代乳粉。观察记录并分析各试验组母羊的产羔数量和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及所产小羊的体重和体尺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产羔数的比较。FSH一次注射法和FSH递减法在马山黑山羊上没有显着影响(P>0.05),330P组显着增加产羔数量(P<0.05)。(2)FSH的注射方法和剂量不影响小羊整体的性别分布。(3)对母羊体重的影响。产羔5个月后母羊体重与配种前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对小羊体重指标的影响。330P组小羊出生体重和5月龄体重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平均日增重没有显着差异(P>0.05)。(5)对小羊体尺指标的影响。330P组小羊出生体高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小羊的5月龄体高和平均日增高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小羊出生体长、5月龄体长和平均日增长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小羊出生体斜、5月龄体斜长和平均日增斜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小羊出生体长指数、5月龄体长指数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联合使用柠檬酸和辣木茎叶粉能提高麻鸡后期的产蛋性能、蛋黄营养成分、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抗氧化能力;FSH一次注射法注射330 IU可显着增加马山黑山羊的产羔数量,且产羔数量的增加不会显着影响母羊和小羊的正常生长发育。
赵庭娟[2](2018)在《福清山羊品种特性及肉质风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福清山羊系我国肉用型山羊品种之一,是福建省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论文通过福清山羊品种特性调查表明2016年福清山羊共存栏43172头,其中公羊总数26053头,母羊总数17116头。成年公羊共20138头,占全群比例的46.64%,繁殖母羊9856头,占全群22.83%。福清山羊毛色一般为深浅不一的褐色或灰褐色,颜面和鼻梁上部有一略呈三角形的黑毛区,从颈脊开始向后延伸,有一带状黑色毛区,腕、跗关节以下和尻部毛呈黑色。腹部毛色不一,多数为黑色。福清山羊肉质特性研究表明性别差异不是导致福清山羊肉品理化性状值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公山羊(♂)的肉色和失水率等性状值要高于同样饲养环境下的母山羊(早)。福清山羊肉品肉色和大理石纹值理化性状在不同部位之间存在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的差别,从肉色性状分析,福清山羊中臂三头肌肉色要极显着高于其他部位,但也在正常区间之内;从大理石纹值来分析,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这两部分要显着高于股二头肌。从失水率来分析,不同部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背最长肌要高于其他部位。福清山羊肌纤维直径、横截面积等性状在不同部位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母羊的肌纤维密度和公羊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母羊在该性状上要极显着高于公羊,同时,福清山羊母羊肌肉嫩度要高于公羊。就不同部位之间的肌纤维密度来说,背最长肌要显着高于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除此之外,福清山羊不同性别不同部位之间的肉品肌纤维密度均存在显着差异,在横向组合比较肉品肌纤维密度结果可以概括为:福清山羊母羊背最长肌肉品肌纤维密度最大,在此之后按由大到小关系分别是母羊股二头肌、母羊臂三头肌、公羊背最长肌、公羊股二头肌、公羊臂三头肌。不同品种之间如福清山羊和波尔山羊肉品理化性状之间分别存在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的差异。其中,福清山羊pH1值、PH24值、系水率等性状要显着高于波尔山羊;福清山羊失水率要显着低于波尔山羊。福清山羊和波尔山羊之间大理石纹和熟肉率没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探讨福清山羊的品种特性及影响福清山羊肉质风味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福清山羊奠定基础。
陈浪[3](2017)在《HN公司良种繁育技术对肉羊产业发展的经济贡献分析》文中提出我国是养羊大国,羊肉产量、出栏量、存栏量均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肉羊的需求从数量需求阶段转向质量需求阶段,这促使我国肉羊产业要从高产低质向高产高质发展。国家相继出台《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等文件,提出要完善我国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肉羊品种改良进程、提高肉羊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肉羊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等。这些文件的出台,说明了国家对肉羊良种繁育、肉羊品种改良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良种繁育是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最好途径之一。HN公司是自治区肉羊良种繁育的龙头企业,是昌吉州最大的肉羊良种繁育技术公司,本文根据HN公司的数据以及相关情况,分析HN公司肉羊良种繁育技术对肉羊产业的经济贡献。本文的主要结论:在出栏重量上,通过杂交改良的肉羊比未杂交改良的高510kg,良种繁育技术下的个体肉羊在初生重、繁殖率、胴体重、育肥日增重、羊肉品质等几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具有较为显着的经济效益;胚胎移植的产羔率是自然繁育的8倍,净利润比自然繁育的10倍,在成本利润率上,胚胎移植为50.56%,自然繁育为33.02%,胚胎移植盈利能力更强。胚胎移植所产羊羔的单位成本相比自然繁育下降了10.75%,胚胎移植技术经济贡献率达到了45.92%;在净利润上,杂交改良后的肉羊比没有改良的每只高100300元,能够降低3.4%的养殖成本;在成本利润率上,杂交改良后的肉羊为31.17%,而未改良的肉羊为5.43%,杂交改良后的肉羊盈利能力更强,杂交改良技术经济贡献率达到了25.52%。通过HN公司良种繁育技术对肉羊产业发展的经济贡献分析,本文下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建全肉羊良种繁育技术服务体系;加大对品种改良技术的推广力度,杂交模式的推广要因地制宜;优化肉羊产品结构,多生产羔羊肉;加强对肉羊育种场建立,加强养殖户在良种繁育上的补贴与扶持。
王燕燕,陈福财,张磊,吴森,周占琴,付明哲,张锁良,尹海科,张胜刚,任宝华[4](2013)在《卵巢摘除对山羊羔产肉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卵巢摘除对山羊羔产肉性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全舍饲条件下体质量相近的母羔羊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在试验开始时处理组母羔羊摘除卵巢,对照组未摘除。在试验0d和50d早晨对2组羔羊空腹称体质量,并在试验0,10,20,30,40和50d早晨对2组羔羊空腹采血,测定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血清生长抑素(SS)水平。饲养50d后,分别从处理组和对照组随机选取5只母羔羊屠宰,测定其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率、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处理组羔羊平均日增体质量为128g,比对照组高13g,且差异显着(P<0.05)。处理组羔羊血清GH质量浓度从20d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到50d时达到11.55μg/L,较对照组高2.21μg/L;处理组羔羊血清SS在10d降至28.99ng/L,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此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对照组血清SS则一直保持稳定。处理组羔羊屠宰率为45.62%,对照组则为42.41%,二者差异显着(P<0.05);处理组羔羊的胴体质量和净肉质量分别为(12.85±0.64)和(10.36±0.58)kg,比对照组高出1.62和1.37kg,且差异显着(P<0.05)。处理组羔羊肌肉中粗脂肪质量分数为6.71%,对照组为3.37%,差异极显着(P<0.01);其粗蛋白质量分数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其粗灰分和水分质量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也不显着(P>0.05)。【结论】去卵巢可以有效提高母羔羊的产肉性能。
陈冰[5](2008)在《河南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及与体尺性状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采用18个微卫星标记,对河南省5个地方山羊品种(牛腿山羊、槐山羊、河南奶山羊、太行黑山羊、伏牛白山羊)共计25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计算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不同品种的优势等位基因和特有等位基因、遗传分化系数、5个山羊群体的Nei标准遗传距离和共祖遗传距离等,对5个山羊群体的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与生长性状相关的6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找到了与生长性状紧密相关的微卫星位点。旨在为山羊遗传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采用的18个微卫星标记,在5个山羊群体中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1.72个等位基因。表明所选取的18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山羊群体中多态性较丰富。2.计算了等位基因频率,并以其为基础获得了各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38~0.869、0.807~0.844、3.3513.15。说明这5个山羊品种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基础比较广泛。3.找到了不同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和特有等位基因。优势等位基因体现了群体特征,稀有等位基因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4.计算了总群体杂合度、亚群体杂合度和遗传分化系数,结果表明群体间的变异程度占总群体的3.4%,群体间变异程度不高。5.计算了Nei氏标准遗传距离和共祖距离,结果表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异不大。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和共祖距离,分别进行了NJ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NJ聚类图和UPGMA聚类图结果较一致。6.本试验所选用的18个微卫星位点大部分处于哈代温伯不平衡状态,这可能与群体的数量和采样或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有关。7.用SAS6.12软件对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6个位点进行了方差分析,分析得出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5个微卫星位点,分别为:BM6444,MAF70,BM315,BM1818,BMC1206;并且找到了每个位点对具体性状有正、负效应的等位基因。
王建刚[6](2006)在《杜泊羊种质特性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采用常规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引进的杜泊羊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遗传多态性及杂交改良效果等种质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为杜泊羊种羊鉴定标准的制定、饲养管理的改进、快速扩繁、选育和杂交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1)体形外貌。杜泊羊有白头白体躯和黑头白体躯两种外貌类型。公母羊均无角,头长、额宽、嘴尖,呈三角状;眼帘发达,颈部粗短,背腰平阔,尻部方圆,肉用特征鲜明。 (2)耐粗饲特性。杜泊羊对低品质玉米秸秆黄贮的采食率为100%,布尔羊为82%,无角道塞特羊为85%。 (3)自动脱毛。杜泊羊成年羊一般在4-11月份自动脱毛,12-3月份重新长新毛。 (4)生理生化指标。羔羊肛温为40.2℃,青年羊和成年羊为39.5℃;羔羊的呼吸频率为29次/min,青年羊和成年羊为12次/min;羔羊的心律为122次/min,青年羊和成年羊为100次/min。公羊/母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别为红细胞4.34×1012L-1/3.76×1012L-1、白细胞11.43×109L-1/10.48×109L-1、淋巴细胞7.00×109L-1/5.48×109L-1、中间细胞1.95×109L-1/2.35×109L-1、粒细胞3.00×109L-1/2.22×109L-1、血红蛋白124.25g·L-1/114.53 g·L-1、血清钾141.72mmol·L-1/141.6mmol·L-1、血清钠、5.58mmol·L-1/5.30mmol·L-1、血清钙5.58mmol·L-1/2.71mmol·L-1、血清胆固醇1.84mmol·L-1/2.09mmol·L-1、血清葡萄糖4.09mmol·L-1/4.13mmol·L-1、血清尿素氮7.3mmol·L-1/8.01mmol·L-1、血清总蛋白72.3mmol·L-1/68.09mmol·L-1、血清清蛋白27.3mmol·L-1/25.56mmol·L-1、血清球蛋白45.6mmol·L-1/42.14mmol·L-1、血清谷丙转氨酶15.12U·L-1/4.18U·L-1。 (5)生长发育。公羊初生重5.0kg,断奶重40.5kg,成年重120.0kg,3月龄以内平均日增重达340g以上。母羊初生重3.3kg,断奶重36.7kg,成年重85.0kg,3月龄以内平均日增重达295g以上。 (6)繁殖性能。母羊初情期为5月龄,体重为50kg,8~10月龄体成熟,体重为60kg。母羊全年发情,发情周期为17d,妊娠期为145~152d,平均产羔率为177%,羔羊的成活率为95%,单羔成活率为100%。小公羊5~6月龄性成熟,体重50~55kg,15~16月龄体成熟,体重90kg。公羊平均射精量为0.3~3.5mL,其中以冬季最低,为0.2mL左右。精子活力以秋季最高,密度以冬季最高,为25~30亿/mL。 (7)遗传多态性。血红蛋白(Hb)受HbA和HbB两个等位基因控制,组成HbAA、HbBB和HbAB三种基因型,其中HbB基因和HbBB基因型占优势。运铁蛋白(Tf)受TfB、TfC和TfD
孙旺斌[7](2005)在《布尔山羊与榆林地方普通山羊杂交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布尔山羊(Ber goat)也称波尔山羊,是当今世界上最着名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种。它原产于南非,现已广泛地分布于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在全球的存栏数量已达600万只以上。具有繁殖力高、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肉质好、适应性广和杂交改良地方山羊效果显着等特点。因此,布尔山羊通常被推荐为肉用山羊生产最优秀的终端杂交父系品种。我国自1995年开始从德国引进布尔山羊以来,许多地区包括江苏、山东、陕西、山西、四川、广西、广东、江西、河南和北京等地也先后引进了布尔山羊,并通过纯繁扩群逐步向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扩展,显示出很好的肉用特性、广泛的适应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显着的杂交优势。 榆林是陕西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地处陕西北部,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草场面积大、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养羊业在榆林具有悠久的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榆林市规划到2010年全市羊子饲养规模达到1000万只,养羊业已成为榆林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榆林地方普通山羊以陕北普通黑山羊为代表,其肉质鲜美、无膻味、适应性强,但体格较小,生长速度慢,屠宰率低,加之传统的饲养方式,使得榆林肉山羊产业总体水平低、经济效益差。为了解决榆林地区肉山羊发展缺乏良种的问题,探索榆林肉羊发展的模式,以便指导本地区养羊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布尔山羊,用布尔山羊的种公羊作为杂交父本,与本地普通山羊母杂交羊开展了布尔山羊与榆林地方普通山羊杂交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布尔山羊在本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布尔山羊引入本地区后,其主要生理指标正常,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与原引种场差异不显着(p>0.05),对布本杂一代和杂二代羊适应性观察说明布尔山羊在本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布尔山羊与本地普通山羊杂交效果显着。不向杂交方式的杂交效果显示,布×本杂交一代公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六月龄、周岁体重比同龄地方普通公羊体重分别提高了59.37%、38.14%、47.80%、39.03%,母羊体重分别提高了56.74%、40.26%、45.45%、53.34%;杂交一代公羊周岁时体高、体长及胸围分别比本地羊分别提高了14.45%、13.29%、15.75%,母羊分别提高了11.7%、10.9%、12.82%;杂交一代公母羔羊各阶段体尺显着高于本地普通山羊;杂交一代公羊六月龄胴体重和净肉重分别达10.14g和7.84g,比同龄的本地公羊提高45.06%和51.06%,差异极显着(p<0.01)。杂交二代公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六月龄、周岁体重比同龄本地公提高了68.23%、41.41%、50.09%、
赵海润[8](2005)在《山西高寒山区绵羊杂交繁育方案的研究与推广》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肉羊业发展迅速,羔羊肉及其制品的消费需求同益增加。但国内肉羊业发展却相对滞后,肉用绵羊品种缺乏,商品肉羊生产刚刚起步,很难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因此从培育国内肉用绵羊新品种和商品肉羊的角度出发,研究探索绵羊杂交繁育的最佳组合,发展肉羊生产,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引进国外优良肉用羊品种道塞特羊、萨福克羊、特克赛尔羊的种公羊作为杂交父本,分别与本地绵羊的母羊进行二元杂交,生产杂交一代商品肉羊,以本地绵羊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合杂交一代羔羊初生、3月龄、6月龄三个时期的体重,研究了山西高寒山区绵羊杂交繁育的方案,从中筛选出了符合当地生产需要的肉羊杂交组合,以便确定肉用绵羊生产模式,指导本地区养羊业的发展。试验结果表明: 1、杂交一代初生重大。道×本组合、萨×本组合、特×本组合初生重,公羔羊分别为4.61±0.23千克、5.18±0.27千克、4.92±0.13千克;母羔羊分别为4.20±0.42千克、4.45±0.53千克、4.12±0.37千克,公母羊比本地羊平均提高11.1%和13.5%,24.8%和20.3%,18.6%和11.4%。 2、杂交一代生长速度快。3月龄平均体重,公羔羊分别为36.28±1.92千克、42.97±2.44千克、34.07±1.58千克,母羔羊分别为31.64±1.58千克、37.89±3.45千克、29.21±1.35千克,公母羊比本地羊平均提高79.7%和68.7%,112.8%和101.9%,68.7%和55.7%;6月龄平均体重,公羔羊分别为45.30±1.83千克、50.80±3.06千克、54.01±2.52千克,母羔羊分别为40.45±1.06千克、45.75±3.61千克、44.21±2.75千克,公母羊比本地羊平均提高68.7%和64.6%,89.1%和86.2%,101.1%和79.9%。 3、杂交一代经济效益高。道×本、萨×本、特×本组合所产杂交一代的公母羊,按每只羊每千克活重7元计,三种组合6月龄公母羊销售收入分别为317.10元和283.15元,355.60元和320.25元,378.07元和309.47元。分别比6月龄本地羊销售收入高129.08元和111.16元,167.58元和148.26元,190.05元和137.48元,因此6月龄杂交一代商品羊出售经济效益最好的组合为特克赛尔×本地母羊杂交组合和萨福克×本地母羊杂交组合。 初生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均极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就二元杂交而言,道×本、萨×本、特×本组合作为肉用绵羊生产组合的方案是非常可行的。建议发展肉羊生产应提倡杂交一代化,生产模式为道×本、萨×本、特×本组合二元杂交,其中以萨×本、特×本为最佳杂交组合。
王志武,毛杨毅,罗惠娣,穆秀梅,李郡[9](2005)在《饲喂代乳品对羔羊早期断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缩短羊的繁殖周期,解决因母羊产奶不足而影响羔羊生长发育的问题。探索人工代乳品对羔羊早期生长发育的作用,加强羔羊早期生长发育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以达到羔羊早期断奶,降低培育成本,进行了对羔羊早期断奶饲喂代乳品断奶试验。试验组羔羊自35日龄进行代乳品过渡,40日龄完全断奶。对照组羔羊随母羊自由哺乳。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不仅提高了羔羊的日增重,而且大大降低了羔羊的死亡率,提高了养羊的经济效益,同时使用羔羊的代乳品有利于加快母羊的繁殖率,缩短世代间隔。
王宏博[10](2005)在《不同营养水平对滩×寒杂种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滩×寒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共设3 个营养水平组,Ⅰ、Ⅱ和Ⅲ组分别是:0.8、0.9和1.0 倍NRC 营养水平。选取年龄1.52 岁、12 胎次、体况一致的妊娠母羊,按同质原则分成三组,每组10 只,单栏饲养,但统计的母羊数依次为6、5 和7只。试验期包括妊娠后期(妊娠97150d)、泌乳期(30d)、催情期(断奶到发情后第二个情期)。试验结果如下: 1.在妊娠后期,Ⅰ、Ⅱ和Ⅲ组母羊本身的增重分别为-4.38±1.91kg、2.36±2.78kg 和6.12±3.35kg;三组母羊的产羔窝重分别为5.73±1.34kg、5.40±1.65kg 和7.69±2.24kg(P>0.05),Ⅲ组母羊产羔窝重有高于Ⅰ、Ⅱ组的趋势(P=0.086)。三组羔羊的平均初生重依组次为3.82±0.76kg、3.86±0.58kg 和4.10±0.77kg(P>0.05);羔羊与其胎产物之和分别为8.55±1.56kg、8.20±2.34kg 和9.96±4.61kg(P>0.05)。本试验中,Ⅱ组饲粮的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最优,显着高于Ⅰ组饲粮(P<0.01),仅有机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1)高于Ⅲ组饲粮。 2.在泌乳期,三组母羊哺育的羔羊数平均为1.75、1.40和1.70只,母羊总泌乳量分别为25.12±4.27kg、38.43±12.53kg和52.72±13.50kg,母羊的体增重相应为2.25±3.43kg、-1.45±4.57kg和-1.86±3.89kg(P>0.05);每只母羊哺育羔羊的增重依次为6.15±2.62kg、9.22±2.17kg和11.90±3.58kg(Ⅲ组的增重显着高于Ⅰ组,(P<0.05))。羔羊断奶体重(kg.只-1)分别为7.71±2.26kg、10.45±1.72kg和11.19±2.51kg(Ⅰ组极显着(P<0.01)低于Ⅲ组,显着低于Ⅱ组(P<0.05))。泌乳期Ⅲ组饲粮DMD、OMD(P<0.01)和CPD(P<0.05)显着高于Ⅰ组,Ⅱ与Ⅰ、Ⅲ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三组间ADFD的差异不显着(P>0.05)。 3.催情配种期中,Ⅰ、Ⅱ和Ⅲ组母羊断奶后平均发情天数分别是18.60d、13.25d和10.71d,这时母羊的体重分别为46.06kg、46.44kg、53.71kg,相应较断奶时体重提高1.35、-0.41和2.00kg。发情率相应为83.33%、80.00%和100.00%,受胎率为100%、100%和85.71%。配种后全部母羊饲养均为0.9倍NRC水平。经统计,Ⅰ、Ⅱ组母羊的产羔率均为200%,Ⅲ组为183.33%。Ⅰ、Ⅱ和Ⅲ组母羊所产羔羊的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34kg、3.68kg和3.96kg。母羊两次产羔间隔分别为201.8d、183.5d和187.7d,Ⅱ、Ⅲ组达到了一年两产。
二、布尔山羊及其多产母羔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布尔山羊及其多产母羔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麻鸡后期产蛋量和黑山羊繁殖性能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中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鸡蛋组成及影响因素 |
1.1 鸡蛋的组成 |
1.2 影响鸡蛋品质的因素 |
1.2.1 非饲养因素 |
1.2.2 饲养因素 |
2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
2.1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
2.2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
3 辣木和酵素的研究进展 |
4 我国山羊养殖现状 |
4.1 影响山羊繁殖性能的因素 |
4.1.1 品种因素 |
4.1.2 营养因素 |
4.1.3 环境因素 |
5 同期发情 |
5.1 前列腺素法 |
5.2 孕激素处理法 |
6 超数排卵 |
6.1 FSH递减法 |
6.2 FSH一次注射法 |
6.3 PMSG和 APMSG组合法 |
6.4 FSH和 PMSG组合法 |
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产蛋量的影响 |
第一章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处理组母鸡产蛋性能的结果分析 |
2.1.1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产蛋率的影响 |
2.1.2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合格蛋率的影响 |
2.1.3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日采食量、料蛋比和蛋鸡死亡率的影响 |
2.1.4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重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处理组蛋品质的结果分析 |
2.1.1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品质的影响 |
2.1.2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
2.1.3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黄营养成分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处理组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结果分析 |
2.1.1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2.1.2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
2.2 日粮中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 添加柠檬酸、辣木茎叶粉和酵素液对麻鸡后期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三部分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马山黑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一章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马山黑山羊产羔数量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同期发情率 |
2.2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母羊产羔数的影响 |
2.3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小羊性别分布的影响 |
2.4 FSH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小羊出生体重和体尺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同期发情处理 |
3.2 FSH的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产羔数的影响 |
3.3 FSH的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小羊性别分布的影响 |
3.4 FSH的不同注射方法和剂量对小羊出生体重和体尺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及小羊体重和体尺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管理 |
1.5 试验指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的影响 |
2.2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重的影响 |
2.3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尺的影响 |
2.3.1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高的影响 |
2.3.2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长的影响 |
2.3.3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斜长的影响 |
2.3.4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长指数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母羊体重的影响 |
3.2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重的影响 |
3.3 产羔数量的变化对小羊体尺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论及建议 |
1.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1.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1.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2)福清山羊品种特性及肉质风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目的及进展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影响福清山羊肉质风味的因素 |
1.2.1 品种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
1.2.2 性别和年龄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
1.2.3 环境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
1.2.4 饲料营养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
1.3 福清山羊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制约因素 |
1.3.1 福清山羊价格逐年大幅走高 |
1.3.2 可利用草资源和山地空间资源的增加 |
1.4 福清山羊养殖存在问题 |
1.4.1 人员方面 |
1.4.2 羊只方面 |
1.5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1.6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1 对不同品种山羊的饲养环境、生活习性、肉质特性、育种保种情况进行调查 |
1.6.2 深入走访多家规模化养殖场,总结规模养殖福清山羊有利因素 |
第二章 福清山羊品种特性调查 |
2.1 中心产区及分布 |
2.2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及对品种形成的影响 |
2.2.1 地貌与海拔 |
2.2.2 气候 |
2.2.3 水源和土质 |
2.2.4 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 |
2.2.5 品种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 |
2.3 群体(纯种)数量 |
2.3.1 总数量 |
2.3.2 成年公羊和繁殖母羊在全群中占的比例 |
2.4 体型外貌 |
2.4.1 被毛颜色、长短及肤色 |
2.4.2 外貌描述 |
2.5 体尺和体重 |
2.5.1 生长发育情况 |
2.5.2 成年公羊、母羊体尺及体重 |
2.6 生产性能 |
2.6.1 产肉性能 |
2.6.2 产乳性能 |
2.6.3 繁殖性能 |
第三章 福清山羊肉质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设计和试验材料 |
3.1.2 取样及测试项目 |
3.1.3 测试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性别福清山羊的不同部位肉品理化性状的测定结果 |
3.2.2 不同性别福清山羊的不同部位肉品组织学性状的测量结果 |
3.2.3 福清山羊与波尔山羊肉品理化性状 |
3.2.4 羊肉品质的感官指标比较 |
3.2.5 羊肉品质评定的内在指标 |
3.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HN公司良种繁育技术对肉羊产业发展的经济贡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指标 |
2.1 肉羊相关概念 |
2.1.1 肉羊 |
2.1.2 肉羊产业 |
2.1.3 肉羊良种繁育技术 |
2.1.4 肉羊生产性状 |
2.2 经济贡献指标 |
2.2.1 肉羊养殖的成本与收益 |
2.2.2 净利润 |
2.2.3 成本利润率 |
2.2.4 经济技术贡献率 |
第三章 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概况及HN公司良种繁育技术概况 |
3.1 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概况 |
3.1.1 新疆肉羊产业概况 |
3.1.2 新疆肉羊养殖规模 |
3.1.3 新疆肉羊品种概况 |
3.1.4 新疆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 HN公司良种繁育技术概况 |
3.2.1 HN公司简介 |
3.2.2 HN公司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及发展概况 |
3.2.3 HN公司胚胎及种羊销售情况 |
第四章 HN公司良种繁育技术经济贡献分析 |
4.1 胚胎移植对肉羊产业的经济贡献分析 |
4.1.1 胚胎移植相关成本与收益 |
4.1.2 自然繁育相关成本与收益 |
4.1.3 经济贡献对比分析 |
4.2 杂交改良技术对肉羊产业的经济贡献分析 |
4.2.1 杂交改良技术相关成本及收益 |
4.2.2 杂交改良技术经济贡献分析 |
4.3 HN公司良种繁育技术经济效益概述 |
4.3.1 HN公司杂交改良技术经济效益 |
4.3.2 HN公司胚胎移植经济效益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4)卵巢摘除对山羊羔产肉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饲养管理及日粮组成 |
1.3 试验羊处理 |
1.4 屠宰与取样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5.1 平均日增质量 |
1.5.2 血液生长轴激素指标 |
1.5.3 胴体质量 |
1.5.4 屠宰率 |
1.5.5 净肉质量 |
1.5.6 净肉率 |
1.5.7 粗脂肪、粗蛋白及粗灰分 |
1.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卵巢摘除对山羊羔体质量的影响 |
2.2 卵巢摘除对山羊羔血液生长轴激素水平的影响 |
2.2.1 生长激素 (GH) |
2.2.2 生长抑素 (SS) |
2.3 卵巢摘除对山羊羔屠宰性能的影响 |
2.4 卵巢摘除对山羊羔肉品成分的影响 |
3 讨 论 |
3.1 卵巢摘除对山羊羔体质量的影响 |
3.2 卵巢摘除对山羊羔血液生长轴激素的影响 |
3.3 卵巢摘除对山羊羔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卵巢摘除对山羊羔肉品成分的影响 |
4 结 论 |
(5)河南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及与体尺性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山羊品种资源概况 |
1.2 河南省五个地方山羊品种简介 |
1.3 畜禽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
1.3.1 畜禽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
1.3.2 畜禽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的意义 |
1.3.3 保护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多样的必要性 |
1.3.4 我国地方山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1.3.4.1 形态学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
1.3.4.2 细胞学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
1.3.4.3 免疫学与生物化学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
1.3.4.4 DNA 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
1.4 分子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
1.4.1 分子遗传标记 |
1.4.2 微卫星标记 |
1.4.2.1 微卫星标记的结构及产生机制 |
1.4.2.2 微卫星标记的优点 |
1.4.2.3 微卫星 DNA 的获得及选择的原则 |
1.4.2.4 微卫星 DNA 的检测 |
1.4.2.5 微卫星标记在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5 利用分子标记研究山羊生长性状的概况 |
第2章 引言 |
第3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采样及地点数量 |
3.1.2 采样方法及原则 |
3.2 主要仪器设备 |
3.3 主要试剂与溶液的配制 |
3.3.1 主要试剂 |
3.3.2 溶液的配制 |
3.4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3.4.1 DNA 的提取步骤 |
3.4.2 基因组DNA 的质量检测 |
3.4.3 DNA 提取的注意事项 |
3.5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检测 |
3.5.1 微卫星 DNA 标记的选择 |
3.5.2 PCR 反应 |
3.5.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 产物 |
3.5.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3.5.5 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 |
3.5.6 数据处理 |
3.6 统计分析 |
3.6.1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
3.6.2 群体间的遗传分析 |
3.6.3 利用SAS(6.12)软件分析标记基因型与生产性状遗传参数的相关系数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山羊基因组 DNA 琼脂糖检测 |
4.2 PCR 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 |
4.3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4.4 河南5个山羊品种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及其基因频率 |
4.5 群体内遗传变异结果分析 |
4.5.1 河南5 个地方山羊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 |
4.5.2 河南5 个地方山羊品种的特有等位基因和优势等位基因 |
4.5.3 河南地方山羊品种群体结构检测(哈代温伯平衡检测) |
4.5.4 河南5 个地方山羊品种多态信息含量分析 |
4.5.5 河南5 个地方山羊品种杂合度分析 |
4.6 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分析 |
4.6.1 河南5 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分化系数 |
4.6.2 河南5 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距离分析 |
4.6.3 五个山羊群体之间的聚类图 |
4.7 微卫星标记与体尺性状的关系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关于抽样与样本含量的讨论 |
5.1.2 关于 DNA 提取的注意事项 |
5.1.3 关于微卫星位点的数目 |
5.1.4 PCR 扩增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
5.1.5 PCR产物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 |
5.1.6 关于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
5.1.7 关于遗传距离和聚类方式 |
5.1.8 微卫星座位与生产性状参数相关关系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6)杜泊羊种质特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我国绵羊品种资源概况 |
1.1 我国绵羊品种概况 |
1.2 我国绵羊品种分类 |
1.3 我国绵羊品种区域分布 |
第二章 我国绵羊养殖概况 |
2.1 世界绵羊养殖概况 |
2.2 我国绵羊养殖概况 |
2.3 我国主要肉用绵羊品种 |
2.3.1 我国主要地方肉用绵羊品种 |
2.3.2 我国主要引进的肉用绵羊品种 |
2.3.3 我国肉羊品种与国外良种的差距 |
第三章 杜泊羊引进及利用概况 |
3.1 杜泊羊的育成史 |
3.2 杜泊羊的品种特征 |
3.3 我国对杜泊羊利用的研究进展 |
第二篇 试验研究—杜泊羊种质特性初步研究 |
第四章 杜泊羊种质特性研究的意义 |
第五章 材料与方法 |
5.1 引种原产地概况 |
5.2 试验羊场的概况 |
5.3 观测羊群 |
5.4 饲养管理 |
5.5 试验试剂(见附录1) |
5.6 试验仪器与设备(见附录2) |
5.7 试验方法 |
5.7.1 体形外貌观测 |
5.7.2 采食性能观测 |
5.7.3 脱毛变化观测 |
5.7.4 生理生化指标观测 |
5.7.5 生长发育观测 |
5.7.6 繁殖性能观测 |
5.7.7 遗传多态性分析 |
5.7.8 杂交改良效果分析 |
5.8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六章 试验结果 |
6.1 体形外貌特征 |
6.2 采食性能 |
6.3 脱毛变化 |
6.4 生理生化指标 |
6.4.1 体温、呼吸及心跳 |
6.4.2 血液生理指标 |
6.4.3 血液生化指标 |
6.5 生长发育性能 |
6.6 繁殖性能 |
6.6.1 公羊繁殖性能 |
6.6.2 母羊繁殖性能 |
6.7 遗传多态性 |
6.7.1 血液蛋白质多态性 |
6.7.2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 |
6.8 杂交改良效果分析 |
第七章 讨论 |
7.1 品种特征 |
7.2 耐粗饲性能 |
7.3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
7.4 生长发育与产肉性能 |
7.5 繁殖性能 |
7.6 遗传多态性 |
7.6.1 血液蛋白质多态性 |
7.6.2 微卫星多态性 |
7.7 杜泊羊的适应性 |
7.8 杂交改良效果 |
第八章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缩略词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布尔山羊与榆林地方普通山羊杂交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布尔山羊品种特点 |
1.1.1 外貌特征 |
1.1.2 体尺体重 |
1.1.3 生长发育 |
1.1.4 生产性能 |
1.2 世界养羊业现状及趋势 |
1.2.1 世界肉羊业现状 |
1.2.2 世界养羊业趋势 |
1.3 我国养羊业现状 |
1.3.1 肉羊生产稳步发展 |
1.3.2 羊肉价格持续走高 |
1.3.3 羊产品进出口形势看好 |
1.4 我国养羊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我国布尔山羊杂交研究进展 |
1.5.1 杂交一代公母羊的初生重,平均日增重,周岁体重,屠宰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1.5.2 羊肉品质得以提高 |
1.5.3 杂交后代肉用体型明显 |
1.6 试验地的基本概况及发展养羊业的优势 |
1.6.1 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 |
1.6.2 榆林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与发展养羊业的优势 |
第二章 布尔山羊引种适应性观察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供试羊 |
2.1.2 方法 |
2.2 结果分析 |
2.2.1 形态学观察 |
2.2.2 生理指标测定 |
2.2.3 繁殖情况 |
2.2.4 抗病力 |
2.5 讨论和结论 |
2.5.1 体型和外貌 |
2.5.2 生理指标 |
2.5.3 繁殖 |
2.5.4 疾病防治 |
第三章 不同杂交方式下的杂交效果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与试验羊群 |
3.1.2 杂交组合设计 |
3.1.3 配种方式 |
3.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2 结果分析 |
3.2.1 繁殖性能 |
3.2.2 杂种羊外貌特征及适应性 |
3.2.3 羔羊初生重 |
3.2.4 生长发育 |
第四章 不同饲养方式杂交效果对比试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与试验羊群 |
4.1.2 组合设计 |
4.1.3 配种方式 |
4.1.4 羊群饲养管理 |
4.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2 结果分析 |
4.2.1 繁殖性能 |
4.2.2 生长发育 |
4.2.3 屠宰成绩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布尔山羊在本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5.1.2 布尔山羊与本地普通山羊杂交效果显着 |
5.1.3 布尔山羊与本地普通山羊杂交应以经济杂交为主 |
5.1.4 舍饲方式杂交效果优于放牧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8)山西高寒山区绵羊杂交繁育方案的研究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肉羊业现状 |
1.1.1 国际肉羊业发展趋势 |
1.1.2 国内肉羊业发展现状 |
1.1.3 我国养羊业发展战略 |
1.2 肉用羊品种 |
1.2.1 肉羊应具备特点 |
1.2.2 国外肉用羊品种 |
1.2.3 国内肉用羊品种 |
1.3 绵羊杂交繁育技术 |
1.3.1 杂交 |
1.3.2 繁育技术 |
1.3.3 提高肉用羊繁殖力的措施 |
1.4 绵羊杂交繁育技术的应用 |
1.4.1 国际绵羊杂交繁育技术的应用 |
1.4.2 国内绵羊杂交繁育技术的应用 |
1.5 展望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的概况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种公羊 |
2.2.2 基础母羊 |
2.3 人工种草与青贮饲料的利用 |
2.4 试验区自然条件及气候特点 |
2.5 肉用羊选配的原则与方法 |
2.5.1 肉用羊选配的原则 |
2.5.2 肉用羊选配的方法 |
2.6 试验设计 |
2.6.1 肉羊杂交组合的确定 |
2.6.2 繁殖方法 |
2.6.3 试验日期、地点和配种计划的安排 |
2.6.4 同期发情 |
2.6.5 羊的饲喂方式 |
2.6.6 羔羊早期断奶技术的应用 |
2.6.7 舍饲育肥技术的应用 |
2.7 观察记录及试验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杂交一代肉羊外貌特征 |
3.2 杂交一代肉羊初生、3月龄、6月龄的体重 |
3.3 杂交一代肉羊3月龄、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 |
3.4 经济效益 |
3.5 重复试验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饲喂代乳品对羔羊早期断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1 试验分组 |
1.2 代乳品营养成分 |
1.3 代乳品饲喂方法 |
1.4 羔羊的管理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羔羊发病情况 |
2.2 羔羊体增重 |
2.3 对成年母羊和当年母羔繁殖的影响 |
3 结语 |
(10)不同营养水平对滩×寒杂种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营养对雌性动物生殖的影响 |
1.1 能量对雌性动物生殖机能的作用 |
1.1.1 对发情期的作用 |
1.1.2 对排卵的影响 |
1.1.3 对受胎率的作用 |
1.1.4 对胚胎存活率和胎儿发育的作用 |
1.2 蛋白质对雌性动物生殖机能的作用 |
1.2.1 对初情期的作用 |
1.2.2 对产后发情的作用 |
1.2.3 对繁殖力的作用 |
2 矿物质对动物生殖的作用 |
3 维生素对动物生殖的作用 |
4 产后发情控制技术 |
4.1 泌乳与哺乳对产后繁殖机能的影响 |
4.2 产后发情控制的研究现状 |
4.3 控制产后发情的方法 |
4.3.1 暂时/早期断奶或限制哺乳 |
4.3.2 暂时隔离、诱导排卵和同期发情 |
5 母羊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特点 |
5.1 妊娠期母羊的营养需要特点 |
5.2 哺乳期母羊的营养需要特点 |
5.3 空怀配种期母羊的营养需要特点 |
6 羔羊早期断奶 |
6.1 羔羊早期断奶的意义 |
6.2 新生羔羊的消化特点 |
6.3 羔羊早期断奶的方式 |
6.3.1 羔羊生后一周断奶 |
6.3.2 羔羊生后20~4Od前后断奶 |
7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2 试验设计 |
2.2.1 试验设计及试验期 |
2.2.2 试羊的来源与分组 |
2.3 试验饲粮 |
2.3.1 试验饲粮配方 |
2.3.2 试验饲粮的加工 |
2.4 试羊饲养管理与饲养试验 |
2.4.1 饲养管理 |
2.4.2 饲养试验 |
2.5 消化试验 |
2.6 实验室测定项目及方法 |
2.6.1 母羊乳样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
2.6.2 消化试验饲粮、粪样测定及消化率计算 |
3 数据统计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营养水平对妊娠后期滩×寒母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4.1.1 对母羊营养物质食入量的影响 |
4.1.2 妊娠后期各组母羊体重及羔羊初生重 |
4.1.3 不同营养水平对妊娠后期母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2 营养水平对泌乳期母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1 营养水平对泌乳期(30d)滩×寒杂种母羊营养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4.2.2 营养水平对母羊泌乳力与哺育成绩的影响 |
4.2.2.1 对羔羊日吮乳量、日增重及断奶重的影响 |
4.2.2.2 羔羊体重变化与营养物质食入量的关系 |
4.2.3 不同营养水平对泌乳期(30d)母羊乳成分的影响 |
4.2.4 不同营养水平对泌乳期母羊体重的影响 |
4.2.5 对泌乳期母羊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3 营养水平对催情期母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1 营养水平对对母羊营养物质食入量的影响 |
4.3.2 营养水平对母羊体重恢复及繁殖成绩的影响 |
5 讨论 |
5.1 不同营养水平对妊娠后期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5.1.1 对妊娠后期母羊体重变化的影响 |
5.1.2 对妊娠后期母羊产羔性能的影响 |
5.1.3 对妊娠后期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5.2 不同营养水平对泌乳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5.2.1 对母羊哺育性能的影响 |
5.2.2 羔羊体重变化与营养物质食入量 |
5.2.3 对泌乳期母羊乳成分的影响 |
5.2.4 对泌乳期母羊体重的影响 |
5.2.5 对泌乳期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5.3 不同营养水平对催情期母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5.3.1 对催情期母羊体重及其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 |
5.3.2 对母羊发情时间的影响 |
5.3.3 配种前母羊营养水平对其羔羊初生重、产羔率的影响 |
5.4 营养水平和早期断奶对母羊产羔间隔的影响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试验动物的准备 |
附录2 羔羊补饲料配方 |
附录3 绵羊奶样的测定 |
附录4 缩略语表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独创性声明 |
四、布尔山羊及其多产母羔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麻鸡后期产蛋量和黑山羊繁殖性能的技术研究[D]. 马佳文. 广西大学, 2020(02)
- [2]福清山羊品种特性及肉质风味研究[D]. 赵庭娟.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1)
- [3]HN公司良种繁育技术对肉羊产业发展的经济贡献分析[D]. 陈浪.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4]卵巢摘除对山羊羔产肉性能的影响[J]. 王燕燕,陈福财,张磊,吴森,周占琴,付明哲,张锁良,尹海科,张胜刚,任宝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5]河南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及与体尺性状的关系[D]. 陈冰. 河南农业大学, 2008(03)
- [6]杜泊羊种质特性初步研究[D]. 王建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7]布尔山羊与榆林地方普通山羊杂交效果的研究[D]. 孙旺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8]山西高寒山区绵羊杂交繁育方案的研究与推广[D]. 赵海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9]饲喂代乳品对羔羊早期断奶技术的研究[J]. 王志武,毛杨毅,罗惠娣,穆秀梅,李郡. 畜牧兽医杂志, 2005(05)
- [10]不同营养水平对滩×寒杂种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D]. 王宏博.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