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种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抗生素耐药对其根除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樊彦卿[1](2021)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吸烟、饮酒、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及依从性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的经电子胃镜检查且胃黏膜活检或者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Breath Test,13C-UBT)证实H.Pylori阳性,同时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或者消化性溃疡(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者除外)的270例患者,年龄在18~75岁之间。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试验开始时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职业、家庭住址、文化程度、吸烟及饮酒情况、合并胃肠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情况等信息及联系方式。给予统一的含铋剂的四联根除方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疗程为14天。疗程结束后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记录患者依从性、吸烟、饮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停药后4~6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再次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记录病人的复查结果。依据13C-UBT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复查结果阴性者纳入H.Pylori根除成功组,阳性者则为根除失败组。对研究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0例患者。其中4例失访,2例患者治疗后未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排除资料不完整者后剩余264例;其中201例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63例根除失败,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76.14%。单因素分析提示吸烟、糖尿病、BMI及依从性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7.394,95%CI 1.483~36.855,P=0.015)、合并糖尿病(OR 2.707,95%CI 1.049~6.989,P=0.040)及BMI≥25Kg/m2(OR 6.100,95%CI1.257~29.611,P=0.025)是H.pylori根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依从性好(OR 0.261,95%CI 0.106~0.641,P=0.003)是H.pylori根除成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76.14%;2.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饮酒及胃肠道疾病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无明显影响;3.吸烟、糖尿病及BMI≥25Kg/m2是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依从性好是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的保护性因素。
丁辛[2](2021)在《连朴饮加减方治疗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研究幽门螺杆菌病原微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及相关学说,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证之间的关系,诠释王氏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2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制效应,与六种常用抗生素进行比较。3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在体重、小肠长度、血清TNF-α、IL-6浓度、胃粘膜Warthin-Starry银染色上的影响,与抗生素四联疗法进行对比,探讨连朴饮加减方在上述指标上的改善机制。4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在胆囊胆汁酸代谢上的影响,与抗生素四联疗法进行对比,探讨连朴饮加减方在胆汁酸代谢上的改善机制。5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在盲肠内容物肠道菌群上的影响,与抗生素四联疗法进行对比,探讨连朴饮加减方在肠道菌群上的改善机制。方法1幽门螺杆菌与王氏连朴饮的相关研究分析汇总幽门螺杆菌的中西医研究成果,研究幽门螺杆菌在流行病学、形态学、菌体动力、生物化学、体内分布、致病机制、致病机理学说上的特征,从病原微生物自身特征及宿主免疫反应两方面阐发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证的密切关系,诠释王氏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合理性。2实验研究采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的患者4名,入选者须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阳性;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表现;符合中医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对采集的胃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定及培养。培养至对数期后,调整为浓度0.5*109的菌液,制备血平板。以纸片扩散法对六种抗生素和连朴饮加减方进行药敏实验,重复3次,记录平均直径。SPF级6周龄Balb/c小鼠90只,均为雄性,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SL组)、病理模型组(BL组)、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联合治疗组(ZX组)。适应性饲养6天后,除生理盐水组(SL组)外,每组小鼠以5×109CFU/ml克拉霉素耐药菌液0.2ml隔日灌胃2次,共19天。每间隔2天记录一次体重。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常规饲养3天,每组随机选取两只小鼠检测,以胃组织尿素酶实验阳性和胃粘膜Warthin-Starry银染色幽门螺杆菌定植为造模成功的标志。造模成功后,各组干预14天,生理盐水组(SL组)和病理模型组(BL组)以生理盐水0.3ml/天灌胃;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以0.5g/ml连朴饮加减方0.3ml/天灌胃;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以四联药物(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的生理盐水溶液0.3ml/天灌胃;联合治疗组(ZX组)以含抗生素四联药物的连朴饮加减方溶液0.3ml/天灌胃。给药干预结束后3天,处死各组小鼠,测量小肠段长度;固定胃组织行Warthin-Starry银染色;眶窦取血分离血清以Elisa法检测IL-6、TNF-α浓度。取下完整胆囊,以液氮速冻后-80℃冻存,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胆囊胆汁酸进行定量。取盲肠内容物,以16S r R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1幽门螺杆菌与王氏连朴饮的相关研究幽门螺杆菌菌体为螺旋形、单极鞭毛结构,具有高效的尿素分解能力,这些特性使其可以在胃粘膜上皮增殖。幽门螺杆菌对定植环境要求苛刻,其主要致病机理是免疫损伤,致癌效应与多次组织修复中出现基因复制错误有关。在胃粘膜微观辩证和患者整体症状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证本质研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医药在改善微环境,免疫调节上具有显着的优势,以王氏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显着。在原方基础上,连朴饮加减方增加了抑菌和改善胃粘膜的药物,可以从病原微生物自身特征和宿主免疫反应两方面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连朴饮加减方在网络药理学上符合减轻炎症的潜在通路,能促进胃肠动力、提升胃泌素水平,具有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2实验研究2.1基因检测显示本实验选取的幽门螺杆菌临床株对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基因发生了突变。在纸片扩散法的药敏试验中,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mm、12mm、4mm、18mm、20mm、23mm,本实验选取的幽门螺杆菌临床株对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耐药。浓度为0.5g/ml的连朴饮加减方抑菌圈直径为17.78±1.64mm。2.2抗生素四联组(XY组)在胃小凹结构中可见圆球状幽门螺杆菌聚集;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黏液中散在少量杆状幽门螺杆菌。与生理盐水组(SL组)比较,病理模型组(BL组)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显着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BL组)比较,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小鼠血清TNF-α浓度显着降低(P<0.05),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显着降低(P<0.05),连朴饮加减方联合四联治疗组(ZX组)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以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灌胃造模导致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显着升高,连朴饮加减方干预14天可降低小鼠血清TNF-α浓度,减轻炎症。2.3在43种胆汁酸中,存在组间差异的13种胆汁酸为CUCA、αMCA、βMCA、λMCA、ωMCA、CA、ACA、7-keto DCA、TCDCA、TDCA、THDCA、TLCA、GUDCA。与生理盐水组(SL组)相比,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有TCDCA、TDCA、THDCA、TLCA、GUDCA共五种胆汁酸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仅THDCA一种胆汁酸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2.4感染了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后,小鼠肠道菌群丰度显着下降(P<0.05),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在菌种和含量上生理盐水组(SL组)相似度最高;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菌群丰度明显下降,且样本离散性最大;联合治疗组(ZX组)居于两者之间。结论1王氏连朴饮具有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2在体外实验中,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有抑杀效应,与阿莫西林的抗菌效应接近。3在小鼠体内,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杀效果;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不出现球形变耐药现象。4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连朴饮加减方在维持胆汁酸生理稳态上具有优势。5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连朴饮加减方在维持肠道物种多样性多样性上具有优势。6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显着,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不出现球形变耐药现象;并在维持胆汁酸代谢稳态和维持肠道物种多样性上有显着优势。
刘典族[3](2021)在《铋剂四联疗法初治Hp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初次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患者应用铋剂四联疗法(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BQT)进行根治,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Hp根除率;系统性评价BQT在Hp初次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Hp阳性患者初次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按入选标准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或 14C-尿素呼气实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诊断为Hp感染,有意愿且既往未接受过根除治疗的患者。入选后予BQT(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枸椽酸铋钾胶囊220mg+阿莫西林胶囊1g+克拉霉素片0.5g)治疗,每种药物服用2次/天,连续服用14天,如实记录症状缓解情况、是否有不良反应,若有不良反应记录具体的不良反应,停药后4-8周复查13C-UBT或14C-UBT;同时,治疗过程中或结束时,以及停药后4-8周对患者进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是否按计划服药,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患者所复查的尿素呼气实验(Urea breath test,UBT)结果。对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意向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和符合方案数据(per-protocol,PP)分析[1],得出本治疗方案的Hp根除率,观察临床疗效。第二部分,按入选标准检索2000年01月至2020年12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 Fang、VIP 数据库的文献,收集中国范围内对初次根治Hp患者应用10天或14天BQT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纳入的文献应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提取纳入RCT各组受试者基本资料,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计算BQT组及对照组的Hp根治率,计算两组根除率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绘制漏斗图,最后对漏斗图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第一部分,筛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的受试者共145人,其中113人有症状。治疗过程中9人自行停药(包括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停药5人,因个人原因停药4人),治疗结束后14人未按时复查UBT,5人失访,治疗结束后4-8周共117人完成了整个治疗方案并复查UBT。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出症状有效缓解率为87.6%(99/11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14/14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苦占4.1%,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逐渐消失,依从性为84.1%(122/145)。共有108人Hp根除成功,按ITT和PP分析得到Hp的根除率分别为 74.5%(108/145)和 92.3%(108/117)。第二部分,按入选标准筛选8篇文献被纳入本次Meta分析,共1335例患者,实验组667例,对照组668例,其中有6篇为中度偏倚风险,2篇文献为高度偏倚风险,由于各研究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故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BQT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94,1.07),P=0.95]。两组Hp根除率的PP分析分别为91.5%与91.2%,对PP分析计算出的根除率通过Meta分析结果示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94,1.07),P=0.97]。[结论]145例Hp阳性的患者接受BQT初次治疗14天,症状有效缓解率8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依从性为84.1%,Hp根除率92.3%。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发生的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根除率高,可被临床接受,因此该方案可以作为初治Hp感染患者经验性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通过对初次根治Hp患者应用BQT方案的研究的根除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BQT组的根除率为91.5%较对照组高,P=0.97>0.05。由于本研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数量少,样本量少,各研究间异质性强,且纳入文献6篇为中度偏倚风险,2篇文献为高度偏倚风险,可能是导致此次Meta分析得出两组根除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因此本Meta分析结果具有局限性,还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RCT研究予以证实。
吴茜[4](2021)在《Hp感染相关胃病中医寒热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评价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疗程为14天的四联疗法(2种抗生素+1种PPI+1种铋剂)是目前国内外推荐的主要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该方案治疗根除Hp虽根除成功率较高,但仍面临肠道菌群紊乱、Hp耐药率高等问题。2018年《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发布,提倡中医药个体化辨证论治,从寒热辨证方面,将Hp感染相关疾病常见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寒热错杂证。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四联疗法根除Hp的基础上,针对寒热证型的Hp根除率或症状改善差异,可应用必要的中药或中成药,这可能为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提高Hp根除率及缓解患者症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收集Hp感染人群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感染人群的寒热证型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不同中医证候的Hp根除情况,包括各证型组间Hp根除率有无差异、各证型组内经Hp根除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各证型组内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等。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8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13C呼气检测室的患者,根据Hp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经患者知情同意,采集Hp感染临床病例200例。包括Hp感染患者一般资料、Hp根除前病史采集表、Hp根除前证候评价量表、Hp根除后症状评价量表、Hp根除后疗效评价量表等。将数据双份录入EXCEL及SPSS25.0软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的200例Hp感染患者中,男性92例,女性108例;年龄以青年人群居多,占比60.5%;患者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44.5%;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占比28.5%;多数(54.0%)患者为第1次检测幽门螺杆菌。2.患者证候情况Hp感染的寒热相关证候主要分为三类,其中寒热错杂证71例,占比36.5%;脾胃湿热证患者68例,占比34.0%;脾胃虚寒证患者59例占比29.5%。症状方面以上腹胀、口苦、身体困重、上腹痛、口干等最为常见。3.证候与根除率的相关性(1)回收124份根除信息,110例患者Hp根除成功,占比88.7%,14例患者Hp根除失败,占比11.3%。(2)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寒组、寒热错杂组根除率分别为90.0%、89.3%、87.0%,三组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证型与疗效评价(1)Hp根除成功组总有效率为67.2%,Hp根除失败组总有效率为28.6%,Hp根除成功组症状改善率较Hp根除失败组高,P=0.004(<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在根除Hp前后患者症状可得到改善。(2)证型方面,脾胃湿热组改善率(79.6%)>寒热错杂组改善率(64.1%)>脾胃虚弱(寒)组改善率(50%),P=0.040具有统计学差异。5.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疗效评价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根除Hp后,患者症状改善率达到71.4%,而单纯西药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率为63.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寒热辨证,Hp感染患者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为寒热错杂证,其次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患者相对较少。2.寒热错杂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患者在Hp根除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症状改善方面,脾胃湿热患者根除Hp的获益将大于脾胃虚寒证患者。
兰焕,陈文台[5](2021)在《3种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抗生素耐药对其根除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3种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抗生素耐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影响程度。方法:于我院选取90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随机划分为A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根除方案;B组患者给予复方铝酸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硝唑根除方案,C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雷贝拉唑+复方铝酸铋+四环素根除方案,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耐药试验幽门螺杆菌菌株根除率指标展开分析。结果: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在耐药试验幽门螺杆菌菌株根除率上,对一种抗生素耐药与对两种抗生素耐药差异明显(P<0.05),对一种抗生素敏感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拉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较高,应注重抗生素耐药性变化情况,采用联合用药措施予以应用,值得借鉴。
刘慧敏[6](2021)在《健脾化湿法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寄生于胃黏膜的对生长条件要求极为严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饮水源、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等可能与H.pylori的感染与传播有关。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肠型胃癌的启动因子,根除H.pylori具有重大意义,可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推荐的根除方案主要是三联疗法、四联疗法,一般都需要使用两种抗生素,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H.pylori的出现,H.pylori根除率不断下降,耐药H.pylori感染已成为困扰H.pylori感染者生活质量的一大难题,也是临床和科研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H.pylori感染的研究日益增多,中医药在提高H.pylori根除率的同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鉴于此,导师根据自已多年的临床经验,创新性地提出健脾化湿法治疗耐药H.pylori感染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在当前H.pylori耐药率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开展健脾化湿法治疗耐药H.pylori感染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的:通过比较健脾化湿法治疗方案和西药补救治疗方案,进一步验证健脾化湿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耐药H.pylori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思路。通过分析耐药H.pylori感染的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进一步从中医药角度认识耐药H.pylori感染,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用药准确性。方法:采用观察性疗效评价研究设计,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的耐药H.pylori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一共纳入60例,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化湿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补救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医证型判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3C-尿素呼气试验DOB值、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本研究所纳入的60例耐药H.pylori感染病例中,脾胃虚弱证最多,占40%(24例);其次是脾胃湿热证,占35%(21例);肝胃不和证占20%(12例);胃阴不足证占5%(3例)。(2)本研究所收集的60例耐药H.pylori感染病例中,阳虚体质最为多见,占全部病例的38.3%(23例);其次是湿热体质,占13.3%(8例);气郁体质占11.7%(7例)。(3)观察组根除率为43.3%,对照组根除率为50.0%,两组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4)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观察组疗效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证型的根除率情况,观察组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以及肝胃不和证的根除率较高;对照组中以胃阴不足、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证的根除率较高。(6)不同体质的根除率情况,观察组以气虚质、特禀质、平和质的根除率较高,对照组以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的根除率较高。(7)健脾化湿法治疗耐药H.pylori感染的根除率与性别、年龄、婚姻情况、身高、体重、吸烟与否、饮酒与否、文化程度、居住条件、中医证型及体质等无关,但可能与职业相关。(8)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头痛恶心、皮肤瘙痒。结论:1.健脾化湿法治疗耐药H.pylori感染根除率略低于西药补救治疗方案,但两组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健脾化湿法优于西药补救治疗方案,提示健脾化湿法治疗耐药H.pylori感染具有潜在优势。3.耐药H.pylori感染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证多见;在体质方面,耐药H.pylori感染以阳虚偏颇体质多见。
吴优[7](2021)在《新型药敏检测及胃微生态调节在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消化道内外多种疾病的重要人类病原体。2015年的京都胃炎全球共识吹响了消灭Hp的进军号,随后,国内外共识指南根除Hp的治疗指征在不断扩大,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在2017年将“证实有Hp感染”作为治疗指征,美国休斯顿共识在2018年提出“所有Hp感染者都应治疗”,日本Hp感染共识在2019年指出“Hp感染是治疗的指征”。抗生素作为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主要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随着抗生素相关耐药率的逐年增加,近年来患有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的人数激增。现今临床上提出了多种补救治疗方案,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是其中的治疗策略之一,多个指南指出:如果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建议行药敏试验。但目前药敏培养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取样过程要求高,培养周期较长,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因此需探索新的药敏技术。基于此背景,本研究收集了就诊于本院消化内科难治性Hp感染的患者,取其胃黏膜进行Hp新型药敏培养,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益生菌辅助治疗是目前Hp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对其机制也有探讨,有临床研究提出适时的添加益生菌能使Hp感染后紊乱的肠道菌群得到恢复,减少了抗生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有益于根除Hp,支持者认为益生菌拮抗Hp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包括分泌抗菌物质、竞争抑制、干扰黏附过程、增强黏膜屏障或调节免疫等方式。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非常复杂,对益生菌作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肠道菌群,相对于此,对胃内微生态的研究却很少,既往我们认为胃内极酸性环境几乎没有微生物的存在,益生菌对胃内微生态的影响更是少见报道。因此我们对难治性Hp感染患者预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在分子水平上探究其可否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中定植以达到调整胃内微生态并且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另外,据统计,89%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相关,中国作为胃癌的高负担国家,有必要推行“Screen and treat”策略,然而中国个别城市人群的报道显示Hp筛查率偏低,普通民众对Hp的认知防治情况尚不明确,也尚缺乏来自不同专业医生防治认知的报道。因此我们开展了中国医师和一般民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知识,态度和实践的调查,对现状进行了展示,并尝试阐述民众筛查的影响因素及医生根除治疗的抗衡因素。第一部分新型药敏检测技术对难治性HP感染根除方案选择的价值目的:研究新型药敏检测技术对临床感染耐药Hp菌株培养的成功率及对根除率的影响;探讨新型药敏检测技术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根据结果评估上海地区多次Hp根除失败患者对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的耐药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03月至2020年09月,就诊于上海市长海医院消化内科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治疗前(第0天)对其行胃镜检查,取1块胃窦粘膜组织进行药敏培养,具体方法如下:将胃黏膜组织直接放进新型肉汤培养基(含马血清、布氏肉汤)中,置于环境温度为37℃,二氧化碳浓度为10%的培养箱中,培养时长为3-5天;待液体浑浊后,滴2滴尿素溶液和2滴酚红溶液至八排管孔内,加20μl菌液吹打混匀,观察颜色变化情况,若10分钟内液体由淡黄色变成红色或者紫罗兰色,则证明幽门螺杆菌培养成功,若10分钟内没有颜色变化,则培养结果为阴性。药敏鉴定:取10u L菌液接种至新型药敏测试板微孔中,微孔中包含:阿莫西林(0.5mg/L和1mg/L)、克拉霉素(0.5mg/L和1mg/L)、甲硝唑(4mg/L和8mg/L)、左氧氟沙星(0.5mg/L和1mg/L)、呋喃唑酮(0.5mg/L和1mg/L),将药敏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培养条件为37℃,二氧化碳浓度为10%)培养3天后,用12孔排枪在每个微孔中加入50μl底物反应液,通常10分钟内即可辨别出微孔中的变色情况,如果液体颜色变蓝色,表明幽门螺杆菌正常生长,Hp对该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如果不变色,表明Hp对该抗生素敏感;如果低浓度孔变色,而高浓度孔未变色,则为中敏。治疗方法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2种敏感抗生素,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四联方案口服治疗10天,然后停药1月后复查13C或14C呼气试验,统计药敏培养成功率、根除率、抗生素耐药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与耐药率有无关联。结果:药敏培养共纳入51人,33人药敏培养成功,培养成功率64.7%,克拉霉素耐药率81.8%,左氧氟沙星耐药率78.8%,甲硝唑耐药率45.5%,阿莫西林耐药率33.3%,呋喃唑酮耐药率9%;上海地区Hp对抗生素单一耐药率12.1%,双重耐药率36.4%,多重耐药率48.5%;根除率按ITT分析和PP分析结果为87.9%和93.5%;不同性别、年龄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和呋喃唑酮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药敏培养技术培养成功率为64.7%,上海地区对多种抗生素单一耐药率及双重耐药率均较高,根据药敏结果对难治性感染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根除率高,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难治性HP感染者胃微生态的影响目的:在分子水平探究益生菌是否可以调控Hp感染患者胃内微生态环境,并探讨是否可以达到辅助根除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上海市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并且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至少2次的患者。在益生菌干预前(第0天)和干预后(第15天)分别胃镜下取胃窦黏膜2块,提取DNA,进行16s DNA高通量测序,以检测益生菌干预前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内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并统计益生菌干预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结果:本试验共纳入41例患者,胃微生态测序结果如下:(1)Alpha多样性分析:乳酸杆菌干预前后胃内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包括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l指数、PD whole tree指数、goods coverag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胃内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没有发生改变;(2)Beta多样性分析:Uni Frac热图分析、Anosim分析、物种Adnois分析、物种MRPP分析、NMDS分析和PCOA分析等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干预前后胃内菌群相似,没有明显分离,表明乳酸杆菌干预前后物种多样性无显着差异;(3)LEf Se分析:乳酸杆菌干预后属水平Dorea、Faecalibacterium、Corynebacterium,科水平Corynebacteracede相对丰度显着增加;(4)临床症状:益生菌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P<0.001)。结论:乳酸杆菌预干预2周对胃内各菌群相对丰度及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胃内某种特定菌群和肠道菌群发挥作用。第三部分我国公众幽门螺杆菌感染认知度的调查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医师和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知识、态度和实践进行全国性调查,展示现状。方法:2019年1月至2月利用互联网调研平台定量调研方式,采取描述性统计方法,覆盖全国31个省市,城市、县城、农村所有居住地区展开针对中国医生及普通民众调查问卷,均包含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知识、观念及实践的研究,普通民众问卷共计28个问题,医生问卷共计30个问题。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招募3211名普通民众和546位医生,公众问卷的回应率为12.4%,医生问卷的回应率为4.1%。普通民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知识了解的总体正确率仅为16%,对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分别为35%和43.6%。医生对幽门螺杆菌知识的掌握(83.9%)高于其他人群,对于Hp传染途径及中国Hp感染现状了解欠佳(13.0%),可能是由于最新的幽门螺杆菌相关共识反馈不佳(14.3%)。绝大多数普通民众(87.0%)和医生(82.2%)支持国家幽门螺杆菌筛查计划从而预防胃癌,且支持率与Hp知识水平相关。消化内科医生对Hp感染知识(25.3%vs10.5%,P<.001)以及相关共识(31.9%vs 10.8%,P<0.001)的掌握高于非消化内科医生,但是,对幽门螺杆菌的筛查支持率低于非消化内科医师(58.2%vs.84.2%,P<0.001),其中可能与沉重的医疗负担(67.3%)有关。结论:中国民众对Hp知识的知晓率低,Hp筛查率低,在胃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省份更不理想,应加强对Hp知识的健康教育。全民对Hp筛查普遍持积极态度,有助于Hp筛查及根治工作的开展,可以进一步降低中国的胃癌疾病负担。中国各科医师对Hp知识掌握水平高,普遍支持Hp全民筛查,但消化科医生对Hp筛查支持率较低,可能与医疗资源不足有关,提示卫生部门应加强Hp筛查相关的资源投入。
玉素甫·托合提[8](2021)在《3种不同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3种含铋剂不同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因上消化道症状不适行胃镜检查和13C-UBT的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各组70例;A组(阿莫西林、四环素、胶体果胶铋、泮托拉唑);B组(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泮托拉唑);C组(四环素、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泮托拉唑),疗程共14天;治疗后1周、2周、4周电话随访;治疗14天后停药至少4周再次复查13C-UBT,并比较3组的根除率、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经济效益;结果:A组平均年龄(41.77±15.24)岁,男性35例,女性35例;B组平均年龄(44.89±13.65)岁,男性34例,女性36例;C组平均年龄(47.44±13.57)岁,男性37例,女性33例,各组间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根除率85.07%(57/67)、不良反应发生率8.96%(6/67)、症状缓解率91.04%(61/67);B组根除率86.96%(60/69)、不良反应发生率11.59%(8/69)、症状缓解率92.75%(64/69);C组根除率90.63%(58/64)、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12/64)、症状缓解率85.94%(55/64)。3组的根除率(χ2=0.950,P=0.622)、不良反应发生率(χ2=2.961,P=0.228)、症状缓解率(χ2=1.836,P=0.399)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成本-效果分析显示,A组476.10元、B组457.23元、C组391.13元,其中C组单位效果成本最低。结论:3种方案根除率均高于85%,在无法进行Hp培养和耐药性检测地区,经验性选择这3种四联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呋喃唑酮联合四环素方案具有更高的Hp根除率,而且成本更低,适合于Hp初次根除治疗,亦适合于青霉素过敏患者的Hp根除治疗。虽然3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临床观察分析来看,仍需根据个体情况慎重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张震[9](2021)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铋剂四联疗法中添加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为益生菌在H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和(或)病理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患者200例。以2种铋剂四联为对照组(A组、B组),其基础上联合益生菌为观察组(C组、D组),将患者随机纳入四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一种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B组:采用另一种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C组:在A组基础上同期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D组:在B组基础上同期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四组疗程均14天,消化性溃疡患者继续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2~4周。随访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症状,停药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并统计所有观察结果。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Hp根除率:本研究共入组200例患者,190例完成试验,根除168例。各组Hp根除率按ITT分析为:A组82.00%、B组84.00%、C组84.00%、D组86.00%,四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按PP分析为:A组85.42%、B组91.30%、C组85.71%、D组91.49%,四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A组38.0%、B组44.0%、C组18.0%、D组22.0%,四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各不良反应比较,四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益生菌组(C组、D组)均低于对应的四联组(A组、B组),其两两之间均有显着差异(P均<0.05)。3.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各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为:A组5.10±1.09、B组5.06±1.25、C组5.02±1.20、D组5.12±1.08,四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A组3.16±0.87、B组3.20±0.88、C组2.58±0.73、D组2.66±0.87,四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均<0.05);另外,四组治疗后也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两比较,益生菌组(C组、D组)均低于对应的四联组(A组、B组),其两两之间均有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1.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与单纯铋剂四联疗法相比,未提高Hp根除率。2.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可以降低Hp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3.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与单纯铋剂四联疗法相比,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牛敏[10](2021)在《不同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以艾普拉唑、铋剂联合二种抗生素的四联14天及10天方案,艾普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二联14天方案,比较三种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450例未经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铋剂四联14天组(艾普拉唑5mg,2次/天,甘草酸铋220mg,2次/天,阿莫西林1.0g,2次/天,呋喃唑酮0.1g,2次/天,疗程14天),铋剂四联10天组(艾普拉唑5mg,2次/天,甘草酸铋220mg,2次/天,阿莫西林1.0g,2次/天,呋喃唑酮0.1g,2次/天,共10天)和二联14天组(艾普拉唑5mg,2次/天,阿莫西林0.75g/天,4次/天,疗程14天)。停药后4~6周做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根除结果。对首次治疗失败的患者,胃镜下取黏膜组织(胃窦2块、胃体1块)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培养、药物敏感性、CYP2C19基因及球形变检测。结果在ITT分析中,铋剂四联14天组、铋剂四联10天组和二联14天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4.0%(126/150;95%CI 78.1%-89.9%),79.3%(119/150;95%CI72.8%-85.9%),88.0%(132/150;95%CI 82.7%-93.3%)。PP分析中,三组根除率分别为94.7%(126/133;95%CI 90.9%-98.6%),87.5%(119/136;95%CI 81.9%-93.1%)和93.0%(132/142;95%CI 88.7%-97.2%)。二联14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2/142),明显低于铋剂四联14天组和铋剂四联10天组的23.3%(31/133)和20.6%(28/136),P<0.01。铋剂四联14天组、铋剂四联10天组和二联14天组的依从性无显着性差异(88.7%对90.7%对94.7%,P=0.171)。二联14天组吸烟患者的疗效降低(吸烟者和非吸烟者PP治愈率分别为66.7%(16/24)和98.3%(116/118),OR值95%CI下限大于1)。二联14天组(53.95美元)、铋剂四联10天组(48.26美元)的药物成本低于铋剂四联14天组(67.56美元)。根除失败患者耐药分析结果显示阿莫西林耐药率为12.5%(2/16),呋喃唑酮耐药率为12.5%(2/16),四环素耐药率为0%(0/16),克拉霉素耐药率为75.0%(12/16),甲硝唑耐药率为93.8%(15/16),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1.3%(13/16)。CYP2C19多态性快代谢型为55.9%(19/34),中间代谢型为35.3%(12/34),慢代谢型为8.8%(3/34)(图3)。球形变发生率为8.8(3/34)。结论对于宁夏地区感染H.pylori的初治患者,以艾普拉唑为基础的二联14天疗法及铋剂四联10天疗法与铋剂四联14天疗法相比较,治疗效果相当,成本低,可以考虑用于经验性治疗的一线方案。
二、3种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抗生素耐药对其根除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种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抗生素耐药对其根除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连朴饮加减方治疗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Hp与王氏连朴饮的相关研究 |
1 Hp的流行病学特征 |
2 Hp的微生物学特征 |
2.1 Hp的形态学特征 |
2.2 Hp的菌体动力特征 |
2.3 Hp的生化特性 |
2.4 Hp的分布特征 |
3 Hp的致病机制研究 |
3.1 Hp的免疫损害 |
3.2 Hp的毒力因子 |
4 Hp的致病机理学说 |
4.1 漏屋顶(leking roof)假说 |
4.2 胃泌素(gastrin-link)假说 |
5 Hp与脾胃湿热证关系密切 |
6 Hp与王氏连朴饮的相关研究 |
6.1 连朴饮的方证研究 |
6.2 连朴饮加减方药味研究 |
6.3 连朴饮加减方前期研究基础 |
第二部分 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连朴饮加减方的组成与制备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3 实验试剂 |
2.4 患者筛选 |
2.5 微生物实验耗材制备 |
2.6 克拉霉素耐药Hp的制备 |
2.7 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冻存与复苏 |
3 结果 |
3.1 临床幽门螺杆菌培养结果 |
3.2 六种抗生素药敏结果 |
3.3 连朴饮加减方药敏结果 |
4 讨论 |
4.1 胃粘膜的选择 |
4.2 Hp的分离 |
4.3 Hp的鉴定 |
4.4 培养基的选择 |
4.5 培养环境的选择 |
4.6 用于筛选的抗生素 |
4.7 菌株的冻融与复苏 |
4.8 菌株的筛选 |
第三部分 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HAG小鼠胃炎疗效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3 实验试剂 |
2.4 造模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菌液的制备 |
2.5 干预药物的制备 |
2.6 动物模型建立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小鼠一般情况 |
3.2 小鼠小肠长度对比 |
3.3 胃粘膜W-S银染色对比 |
3.4 血清IL-6、TNF-α浓度对比 |
4 讨论 |
4.1 造模方式 |
4.2 药物浓度的调整 |
4.3 Hp球形变解读 |
4.4 胃粘膜Warthin-Starry银染色结果 |
4.5 各组血清TNF-α、IL-6 浓度的解读 |
4.6 中药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思考 |
第四部分 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HAG小鼠胆汁酸代谢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总体胆汁酸差异对比 |
3.2 组间含量有统计学差异胆汁酸 |
4 讨论 |
4.1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
4.2 胆汁酸与Hp的相关研究 |
4.3 Hp与“肝”的证素研究 |
第五部分 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HAG小鼠肠道菌群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数据处理过程和参数 |
2.5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
3.2 门水平物种组成结构分析 |
3.3 组间属水平差异分析 |
3.4 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 |
3.5 Net Work分析 |
4 讨论 |
4.1 Hp与肠道菌群 |
4.2 Hp的不同治疗方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全文讨论 |
1 连朴饮加减方疗效的综合评判 |
2 问题与展望 |
3 创新点 |
3.1 沟通临床和科研的造模方式 |
3.2 多组学分析全面反映中药的整体调节效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综述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与面临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胆汁酸质谱MRM采集参数表 |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3)铋剂四联疗法初治Hp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铋剂四联疗法初治Hp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国10天或14天铋剂四联方案初治Hp疗效的Meta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Hp感染相关胃病中医寒热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1.病例来源 |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3.诊断标准 |
4.症状分级量化及评分标准 |
5.研究方法 |
6.疗效判断标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Hp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 |
2.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
3.Hp根除结果及其根除方案的分布情况 |
4.Hp根除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
第三节 讨论 |
1.Hp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 |
2.Hp感染的中医寒热证候学探讨 |
3.寒热不同证候的Hp根除率情况分析 |
4.不同证候的Hp感染的根除前后疗效评价 |
第四节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3种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抗生素耐药对其根除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调查方法 |
1.3.2 耐药试验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比耐药试验幽门螺杆菌菌株根除率 |
2.2 对比治疗后患者副作用总发生率 |
3 讨论 |
(6)健脾化湿法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概况 |
1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与命名 |
2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3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
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 |
6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概况 |
1 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定义 |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耐药现状 |
3 幽门螺杆菌耐药的影响因素 |
4 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
5 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治疗现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医药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概况 |
1 中医学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 |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证型 |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体质 |
4 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
5 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现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4 脱落标准 |
5 治疗方案 |
6 观察方法与观察指标 |
7 疗效评价标准 |
8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耐药H.pylori感染中医证型及体质分布情况 |
3 耐药H.pylori感染根除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
4 症状改善情况 |
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讨论 |
1 选方依据与组方分析 |
2 耐药H.pylori感染中医证型及体质分布特点 |
3 耐药H.pylori感染根除疗效分析 |
4 健脾化湿法根除耐药H.pylori的相关因素 |
5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7 结论 |
8 创新性 |
9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中医症状量化评分 |
附录3 辨证分型 |
附录4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新型药敏检测及胃微生态调节在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型药敏检测技术对难治性HP感染根除方案选择的价值 |
一、研究对象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与结论 |
第二部分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难治性HP感染者胃微生态的影响 |
一、研究对象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与结论 |
第三部分 我国公众幽门螺杆菌感染认知度的调查 |
一、研究背景 |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就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3种不同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终止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终止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收集资料 |
3.1.1 主要药品、仪器及试剂 |
3.1.2 检测方法 |
3.2 病例分组 |
3.3 治疗方案 |
3.4 病例记录与随访 |
3.5 复查 |
3.6 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分析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10)不同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四、3种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抗生素耐药对其根除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D]. 樊彦卿.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连朴饮加减方治疗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D]. 丁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铋剂四联疗法初治Hp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及Meta分析[D]. 刘典族.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Hp感染相关胃病中医寒热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评价的研究[D]. 吴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3种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抗生素耐药对其根除率的影响[J]. 兰焕,陈文台. 北方药学, 2021(05)
- [6]健脾化湿法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D]. 刘慧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新型药敏检测及胃微生态调节在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 吴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8]3种不同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研究[D]. 玉素甫·托合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疗效观察[D]. 张震.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10]不同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牛敏.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