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1年中考新题型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双宇[1](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适应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语文课程新形式。但因发展时间较短,理论和教学研究还未能完善。而基于语文学科特点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发展困难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它不仅指导高中语文课程的具体展开,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城市,中考试题严格遵照国家要求而命制,其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综合性学习教学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论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视角分析2011-2020年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与不足。首先,从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和试题考察任务对核心素养的体现中获得教学可借鉴的问题设计新路径:在快速读懂多样态文本中,促进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在复杂情境中梳理材料内容,调动多维度思维参与;引入当代文化热点,引导对身边文化的有意后注意。其次,从试题体现不足中警示教学实施的偏向问题,避免重审美感知,轻审美辨知的引导;重文化识记,轻文化理解的熏陶;重单一任务,轻跨学科综合的培养。因此,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应该以材料和问题情境为载体在语用中促思维发展、多途径多角度开展美育、用文化培养文化素养等,能更好落实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综上,针对所提策略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选择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三次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教学设计,更为全面展示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培养方式。
余耀平[2](2020)在《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部编九年级历史教课书“课后活动”的设计与编写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后活动”既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强调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问题解决方式的转变。部编九年级历史教课书“课后活动”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编写,体现了习题中历史知识“点—线”结合的时序性设计,凸显历史学习的能力,关注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等特点。然而,“课后活动”在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需要编者加以改进,使之更加趋于完善。为了区别与其它版本历史教科书课后习题的不同,本文首先对部编九年级历史教课书“课后活动”的概念、分类以及作用进行了说明。其次,基于“课后活动”的问卷调查,提出“课后活动”在难度和题型、材料分析题、多层次与多领域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设计方面的问题,并且提出“课后活动”在使用方面存在教师缺乏对“课后活动”的钻研,学生阅读量不足,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差等问题。然后,针对“课后活动”在设计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调整难度和考查形式;考查内容应紧扣教材;增加材料分析题数量和考查深度;加强世界历史的纵横联系与多学科联系;增加情感·态度·价值观设问。针对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重视“课后活动”;合理使用“课后活动”;二次设计“课后活动”;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最后,从学生的历史认知和实际能力出发,对部编九年级教科书“课后活动”整体进行了二次设计,以达到习题优化的目的,进而保证其使用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刘珍[3](2020)在《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教学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初中向高中过渡的一次关键性选拔考试,中考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而中考数学压轴题作为区分学生中考成绩的关键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知识点灵活、综合性强等特点.因此,对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加合理有针对性的教授压轴题,提高学生中考数学成绩,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为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打好基础.本文详细分析2010-2019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研究背景,搜集整理2010年至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题型、考点,并选取代表性教学案例,对其教授方法进行分析,同时组织开展问卷调查,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近十年来,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点稳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尤其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同时,中考数学压轴题对数学活动过程也有考查.因此,本文立足于对近十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对教师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第一,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第二,重视对中考压轴题进行专项复习;第三,重视开放性问题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在学习备考时应当做到:第一,正确认识中考压轴题,消除恐惧心理;第二,掌握解题方法,灵活应对压轴题;第三反复训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方芳[4](2020)在《40年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研究 ——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和国际交往的工具,不仅成为了我国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而且是我国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198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实行统一考试,在这40年间其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有何变化?又存在什么问题?对此,本文展开研究,无疑对日后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改革与完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所涉及的五大核心概念及两大理论进行了界定和阐释。第二部分纵向梳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发展轨迹,并将其分为四大时期:建立时期、调整时期、革新时期和分类时期,并简要归纳每个阶段的特点。第三部分从横向上对4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微观分析。第四部分通过访谈法探究4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了六条具体的改革建议。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的科学化关乎硕士研究生选拔的质量。通过研究,发现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考查语言能力,题型种类渐为稳定和科学。然而,依然存在听说读写考查失衡、对逻辑思维的考查不够和主客观题型不均衡等问题。因此,为了使英语科考试更为科学,内容结构方面应均衡考查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与研究生学习的联系;题型结构方面则应平衡主客观题型的比例和借鉴国内外大型英语考试的题型。
赵秋月[5](2020)在《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15-2019)》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考作为我国教育考试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能力的重要依据。而考试和教学紧密相连,对中考历史试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命题方向,反映教学问题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中考历史的评价功能、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参照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以及历史考试说明,运用表格统计数据,从试卷的分值分布、试题内容涵盖知识点两个方面对2015-201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出近五年中考历史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关注时代热点、试题设置具有开放性、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借助专题知识深化历史联系等几个特点。在对试题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中考历史试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题型单一少变,考查内容厚今薄古等,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以上对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分析,结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到的信息,总结出几点教学启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关注历史学科的前沿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利用各种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教科书,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史料充实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专题意识;注意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有利于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历史教学课程目标的实现。总的来说,通过对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研究,分析归纳了中考历史命题的规律和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从实际出发,对今后的教学以及备考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对我们不断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动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发展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幸芳名[6](2020)在《以“素养”立意的中考数学创新题命题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创新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2000年起,我国在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便提出了对创新能力进行专项考察的数学创新题,教育学者们也随之对数学创新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创新与素养紧密相连,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是“素养”组成的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数学创新题的命制在以往应试教育的限制下只能是在不断地更改它的“外衣”。如何通过数学创新题测出学生的数学素养,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恰逢教育部宣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取消,无疑是给创新题带来了新的机会与挑战。因此本研究以数学素养为出发点探讨中考数学创新题的命制策略问题。本研究首先对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对数学创新题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高考,对中考中数学创新题的研究非常少,尽管对创新题的定义都是围绕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展开的,但是初高中涉及的知识不一样,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针对高考数学创新题的研究我们并不能完全照搬。其次,利用访谈法对重庆市初中的一线教师关于数学创新题的认知情况作了访谈。发现教师们对数学创新题的理解有些许的偏差,但几乎都知道跟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关,然而在数学创新题的命制策略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困难:掌握不好数学创新题的难度;没有系统的命制数学创新题的方法;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情景结合效果不好;命制数学创新题过程中容易走偏成偏难怪题。再次,利用本文分析法对重庆市近五年的中考试题中的创新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中考数学创新题受高考数学创新题相关研究的影响,大多都是在简单的、无目的给题目加现实背景、加阅读量、以及构造所谓的新定义题。这些大多时候都是形式主义,并没有达到测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最后,在已有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现状,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公式:“数学创新题=创新的内在核心+核心的数学知识点+素养的考察角度+新颖的外部表征”,提出了5个命制策略:巧设背景,联系生活:考察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素养;以静制动,动静结合:考察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关注过程,暗藏玄机:考察学生直观想象素养;关系具象,数形结合:考察学生数据分析素养;无中生有,知识生长:考察学生数学运算素养。同时针对以上所提出的五个策略进行了相对应的数学创新题的设计。
周庆[7](2020)在《银川市2015年-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应用SEC模式和韦伯模式对银川市2015年以来中考物理试卷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一致性进行分析,以帮助青年教师了解《课标》及实施情况。研究结论:试卷与《课标》的一致性不高,5年P值散点图整体呈现波动变化。知识内容:对“运动和相互作用”、“电和磁”的考查,远高于《课标》,一致性相对较弱;“物质的特性”、“物质变化”和“波”,与《课标》要求基本相符;“功和能”与《课标》的差值大,一致性偏低。认知要求:“了解”和“认识”低于《课标》要求,一致性偏低;“探究”和“独立操作”以《课标》水平为基准,五年考查上下波动,一致性较弱;“理解”以《课标》水平为基准,上下波动较大,一致性弱。韦伯模式分析:内容领域中,试卷中对“运动和相互作用”、“电和磁”考查超过《课标》要求,一致性较弱;“物质的特性”“物质变化”和“波”与《课标》基本相符合;“功和能”,小于《课标》要求,超过差值,一致性较弱。知识深度领域中,试卷总体符合《课标》,但试卷考查内容呈现出“高于”逐年增多的情况,受测试时间和试题容量限制,试卷只是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因此在知识的广度上,目标不能完全实现;知识分布平衡领域方面试卷中均实现。讨论研究结论,提出建议并反思不足。
谢有菊[8](2020)在《泸州市2015-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末,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下,中学历史教学从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课程改革的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正式启动。为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指导,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又提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伴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学历史教学进入了以“素养立意”的新阶段。如何将“核心素养”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力立意”考查有机融合,需要进一步探究。“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文中简称“中考”)具备衡量毕业的水平以及高一级学校的选拔性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2015—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进行研究,以历史三维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典型试题具体分析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中体现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并对试题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一些命题建议,希望对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和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有一定借鉴作用。本文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课题选题缘由、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梳理课题研究现状,整理归纳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课题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讲述中考历史试题改革的背景,概述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的命题依据。第三部分归纳2015—2019年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纵向变化发展趋势,从试题结构、试题内容和命制特点对近五年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进行总体分析,然后以具体历史试题分析三维目标在试题内容和试题结构的呈现,并分析典型试题中培养的核心素养。第四部分概述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反思与试题命制建议,对近5年中考历史试题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对中考历史试题命制提出建议。第五部分归纳泸州市初中历史教学中呈现的不足并进行反思,并思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中考历史试题,加强中考试题与日常历史教学的联系;同时从历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思考泸州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备考策略。
巩天赐[9](2020)在《2010-2019年上海中考数学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形式,也会对后续的教与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中考既是对学生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后续升学的重要依据,受到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契合程度存在怎样的变化,中考试题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怎样的变化,以及中考试题对核心素养的体现程度存在怎样的变化,这些都是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本研究以数学为例,从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试题内容和分值分布,数学核心素养内容和水平分布等三个方面对2010-2019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0-2019年上海中考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系数变化平稳。其中2019年的Porter一致性系数为0.6594,是10年中最高的,2013年的Porter一致性系数最低,仅为0.5127。在内容主题维度,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Porter一致性系数相对较大,为0.9753,即在此主题下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最好。函数与分析的Porter一致性系数仅为0.6417,相对较低。在认知水平维度,记忆水平的Porter系数最高,为0.8534,最差的是探究性理解水平,为0.7081。2010-2019年上海中考试卷的结构、题型、题量等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未呈现明显趋势。在内容分布上,图形与几何考查最多,其次分别是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统计概率,最后是数与运算。总体来说,试卷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考查较为全面,注重结合实际情境,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2010-2019年上海中考试卷中涉及数学抽象的内容占比为12.67%,逻辑推理为10.33%,数学运算为32.73%,数学建模为11.07%,直观想象为24.93%,数据分析为8.13%。6大核心素养及3个水平的考查所占权重的整体趋势较为稳定。通过相关性检验,10份中考试卷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01水平,是显着相关,这说明上海10年来每年的中考都十分重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核。通过对描述性统计量的分析,在6个核心素养的3个水平下,标准偏差最大的是数学建模的知识迁移水平,为3.54,这说明每年试卷对数学建模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分歧较大。最小的是逻辑推理的知识理解水平和数据分析的知识创新水平,这说明每年试卷对这两方面的考查分歧最小。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平衡中考试卷中的知识分布,充分利用中考对教学的导向性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在教学中丰富数学文化内涵等建议。
周曾芹[10](2019)在《2009-2018年贵阳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仅是检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而且是选拔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依据,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指引。现代文阅读能力不仅作为一种必备的基本交流能力,而且在语文学科中是必须考查的语文能力,其表现形式则是现代文阅读试题。中考每年无论是哪个学科都会受到个人和社会广泛地关注,针对贵阳市现代文阅读缺乏相应研究的现状,为此对贵阳市现代文阅读试题深入探讨并寻求更合理的命题方式。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于2001年和2011年颁布,为了探究贵阳市以课程标准颁布年份为时间节点的现代文阅读规律,本文以2009—2018年贵阳市现代文阅读试题为研究对象,结合两个版本课程标准颁布的时间节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统计法旨在分析和综合贵阳市现代文阅读命题的选文系统和试题系统优缺点,并为命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本文包含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论。绪论着重介绍本文的研究起缘、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第一章介绍了2009—2018年贵阳市中考语文发展背景概述。通过梳理2000年以来有关中考的教育政策,分析现代文阅读命题依据并归纳出命题时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以求从整体上把握现代文阅读命题方向和要求,也为之后提出命题思考提供指导。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2009-2018年现代文阅读选文和试题两大块特点和问题,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以选文和试题两个角度为切入点梳理选择选文的规律及选文内容上的特征,并分析试题设置形式和内容特点和规律。其中,选文包括选文选择和选文内容两个部分,试题包括试题形式和试题内容两个部分。以求发现选文和试题的不足之处,为现代文阅读命题完善提供思路做准备。第四章阐述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综合之后对现代文阅读命题引发的思考和建议,包括选文和试题两个主要方面。这部分是本文的精炼之处,也是对贵阳市现代文阅读试题探究之后的落脚点。结语是对2009—2018年贵阳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综合之后所得的结论。这一部分总结前面两章的基础之上,从现代文阅读选文和试题两方面出发,归纳整理贵阳市在现代文阅读命题中要注重选文的经典与创新、试题兼顾稳定与灵活的总结性观点。
二、2001年中考新题型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中考新题型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与昆明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概述 |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述 |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
第二节 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概述 |
一、试题命制依据 |
二、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相关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 |
第三节 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影响 |
一、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影响 |
二、语文核心素养对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的影响 |
第二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2011-2020 年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
一、综合性学习试题的篇幅、题量及其分值 |
二、综合性学习试题的材料 |
三、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考察任务及题型分析 |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情况 |
一、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中的体现 |
二、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试题考察任务中的体现 |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考察的不足与反思 |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以材料和问题情境为载体在语用中促思维发展 |
一、重视材料准备过程,在材料处理中提升思维品质 |
二、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与任务,在问题探究中增强思维活性 |
第二节 多途径多角度开展美育,激发审美创造 |
一、开展丰富的审美体验活动,增进审美感知力 |
二、多角度进行审美训练,加强审美辨知 |
第三节 用文化培养文化素养,落实文化传承 |
一、强化文化视角,深入文化“里层” |
二、立足文化体验,增加文化“使命感” |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效仿文白之争,辩一辩网络词语能否成为书面用语——“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第二节 入云深处亦沾衣——“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第三节 昆明“过桥米线传统技艺”非遗申报——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与说明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昆明2011-2020 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类型、来源、与教材对应内容统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
第一节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的概念、分类 |
一、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的概念 |
二、“课后活动”的分类 |
第二节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的作用 |
一、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
三、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
第二章 部编版九年级教科书“课后活动”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课后活动”设计变化的分析 |
一、题型设计的变化 |
二、内容设计的变化 |
第二节 “课后活动”设计特点的分析 |
一、体现“点—线”结合的设计思路 |
二、凸显能力培养 |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 |
四、切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分析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
二、问卷调查的内容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的相关问题 |
第一节 “课后活动”设计的不足 |
一、知识点考查题难度低、设计不灵活 |
二、活动探究题难度大、与教材关联度低 |
三、材料分析题数量少、考查深度不够 |
四、历史纵横联系与学科联系不足 |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不充分 |
第二节 “课后活动”的使用问题 |
一、教师缺乏对习题的钻研 |
二、学生阅读量不足 |
三、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差 |
四、历史思维运用能力弱 |
第四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的优化建议 |
第一节 “课后活动”设计的优化建议 |
一、知识点考查题应增加难度、形式多样 |
二、活动探究题应难度适中、紧扣教材 |
三、增加材料分析题、优化题目设计 |
四、加强历史纵横与多学科联系 |
五、增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问 |
第二节 “课后活动”使用的优化建议 |
一、教师应重视“课后活动” |
二、合理使用“课后活动” |
三、二次设计“课后活动” |
四、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
五、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五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设计案例 |
一、九年级上册“课后活动”设计案例 |
二、九年级下册“课后活动”设计案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2010-2019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点分析 |
2.1 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点分析 |
2.2 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考查情况分析 |
第三章 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类型分析 |
3.1 代数压轴题 |
3.2 几何压轴题 |
第四章 陕西省中考压轴题的教学案例分析 |
4.1 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专项训练教学案例 |
4.2 几何图形中的运动问题专项训练教学案例 |
4.3 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
第五章 教学建议及备考策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4)40年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研究 ——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旨趣及研究意义 |
1. 选题旨趣 |
2.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1. 1980-2000 年研究状况 |
2. 2001-2019 年研究状况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本分析法 |
2. 访谈法 |
(四) 研究内容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
(一) 概念界定 |
1. 考试 |
2.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
3. 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 |
4. 考试内容结构 |
5. 考试题型结构 |
(二) 理论阐释 |
1. 语言测试理论 |
2. 考试命题理论 |
二、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的发展轨迹 |
(一) 建立时期(1980-1989) |
(二) 调整时期(1990-1998) |
(三) 革新时期(1999-2009) |
(四) 分类时期(2010-2019) |
三、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的分析 |
(一) 试卷内容结构分析 |
1. 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查 |
2. 英语语言技能的考查 |
(二) 试卷题型结构分析 |
1. 不同阶段的英语科试卷题型统计 |
2. 英语科考试题型的变化特点 |
四、英语科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 访谈的设计 |
1. 访谈目的 |
2. 访谈过程 |
3. 访谈对象 |
4. 访谈提纲 |
(二) 存在的问题 |
1. 内容方面 |
2. 题型方面 |
(三) 考试内容和题型问题成因分析 |
1. 认识不到位 |
2. 命题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
3. 国际化视野不宽阔 |
五、英语科考试内容和题型的改革建议 |
(一) 均衡考查听说读写译能力 |
(二) 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
(三) 加强考试内容与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联系 |
(四) 平衡主客观题型的比例 |
(五) 借鉴国内外重大英语测试的题型 |
(六) 提高命题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致谢 |
(5)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15-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结构分析 |
第一节 2015-2019 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的分值分析 |
第二节 2015-2019 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
第三节 关于2019 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二章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
第一节 重视基础知识 |
第二节 关注时政热点 |
第三节 试题设置具有开放性 |
第四节 关注学生学习生活 |
第五节 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
第六节 借助专题知识,深化历史联系 |
第三章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一节 历史试卷命题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建议 |
第四章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命题的教学启示 |
第一节 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
第二节 吃透课程标准,合理利用教材 |
第三节 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
第四节 构建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 |
第五节 注重史料教学,培养关键能力 |
第六节 关注时事政治,注重情感态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6)以“素养”立意的中考数学创新题命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取消 |
1.1.3 对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新要求 |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文本分析法 |
1.5.3 访谈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研究 |
2.1.1 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 |
2.1.2 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 |
2.2 关于数学创新题的研究 |
2.3 关于数学创新题命制策略的研究 |
2.4 小结 |
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3.1 初中数学创新题的界定 |
3.1.1 初中数学创新题的概念 |
3.1.2 初中数学创新题的特点 |
3.1.3 初中数学创新题的分类 |
3.2 “素养”的评价体系 |
4 教师对数学创新题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
4.1 调查设计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方法 |
4.1.3 调查过程 |
4.2 调查结果 |
4.2.1 教师对数学创新题含义的定位不够准确 |
4.2.2 教师没有掌握数学创新题在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
4.2.3 教师在命制数学创新题时存在诸多困难 |
4.2.4 小结 |
5 重庆市近五年中考试题中数学创新题的现状分析 |
5.1 重庆市2015年至2019年中考数学创新题分类统计 |
5.2 中考数学创新题中存在的问题 |
5.2.1 大多数现实情境对问题解决没有实际意义 |
5.2.2 图形规律试题未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 |
5.2.3 折叠问题形式化,为了提高证明题难度而折叠 |
5.2.4 为了新定义,创造“假定义” |
5.2.5 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题型太少 |
6 “素养”立意的中考数学创新题命制策略 |
6.1 巧设背景,联系生活:考察学生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素养 |
6.2 以静制动,动静结合:考察学生逻辑推理素养 |
6.3 关注过程,暗藏玄机:考察学生直观想象素养 |
6.4 关系具象,数形结合:考察学生数据分析素养 |
6.5 无中生有,知识生长:考察学生数学运算素养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创新题的认知及编制策略访谈提纲 |
附录 B 重庆市2015-2019年中考数学创新题试题统计表 |
致谢 |
(7)银川市2015年-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模型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一致性分析模式研究工具 |
2.3 2001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
2.4 研究模式的确定 |
第三章 2015年—2019年银川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
3.1 考试形式 |
3.2 银川市试卷结构 |
3.3 分数分布与占比分析 |
3.4. 试卷内容特点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考物理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过程 |
4.1 选取研究对象 |
4.2 研究过程 |
第五章 中考物理试卷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数据分析 |
5.1 总体情况 |
5.2 《课标》与试卷在两个维度上的分析 |
5.3. 一致性微观分析 |
5.4. 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泸州市2015-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新课改下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命题依据 |
第一节 试题改革的背景 |
第二节 泸州市历史中考命题依据 |
一、课程标准 |
二、考试说明 |
第二章 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近五年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总体分析 |
一、2015—2019年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结构的分析 |
二、2015—2019年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内容的分析 |
三、2015—2019年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特点 |
第二节 三维目标在中考历史命题内容上的呈现 |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试题内容上的呈现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试题内容上的呈现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试题内容上的呈现 |
第三节 三维教学目标在中考历史试题结构上的呈现 |
第三章 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反思与命制建议 |
第一节 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反思 |
一、材料运用严谨 |
二、内容贯穿古今中外 |
三、试题题型单一 |
四、部分知识板块考查不够全面 |
五、部分试题材料和设问之间的关联性不够紧密 |
六、部分主观题试题评分细则不够严谨 |
第二节 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建议 |
一、增强试题题型的创新性和综合性 |
二、均衡试题考查内容,力求完整性和系统性 |
三、确保试题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性 |
四、增强主观题试题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
五、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突出核心素养 |
第四章 泸州市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与备考策略 |
第一节 泸州市初中历史教学呈现的不足 |
一、轻视历史学科的学科价值 |
二、缺乏集体备课的意识 |
三、缺少历史学科时间 |
四、试题对日常教学的反馈有待增强 |
第二节 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一、试题在初中新课讲授中的运用 |
二、试题在初中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
第三节 泸州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备考策略 |
一、关于泸州市初中历史教师“教”的思考 |
二、关于泸州市初中历史学生“学”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2010-2019年上海中考数学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
2.1.1 一致性分析工具 |
2.1.2 一致性研究现状 |
2.2 对中考数学试题的相关研究 |
2.2.1 对中考数学命题的相关研究 |
2.2.2 对试卷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研究 |
2.2.3 中考数学试题特点的相关研究 |
2.3 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
2.3.1 对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 |
2.3.2 对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与结构的相关研究 |
2.4 对数学核心素养测评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1.1 文献法 |
3.1.2 文本分析法 |
3.2 一致性分析方法 |
3.2.1 一致性分析框架的确定 |
3.2.2 对课程标准与中考试题的编码 |
3.3 对试题内容的分析方法 |
3.4 对试题的数学素养体现程度的分析方法 |
3.4.1 分析框架和指标 |
3.4.2 素养水平标定过程 |
3.5 研究过程 |
第4章 上海中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
4.1 总体一致性分析 |
4.1.1 总体一致性系数情况 |
4.2 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4.2.1 内容主题维度的总体一致性系数情况 |
4.2.2 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变化分析 |
4.3 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4.3.1 认知水平维度的总体一致性系数情况 |
4.3.2 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变化分析 |
4.4 结论 |
第5章 数学试题题型与内容分析 |
5.1 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的概况 |
5.2 上海市近十年中考数学试卷题型、分值变化 |
5.2.1 题型变化 |
5.2.2 分值变化 |
5.3 数与运算题型、分值变化 |
5.4 方程与代数题型、分值变化 |
5.5 函数与分析题型、分值变化 |
5.6 数据整理与统计概率题型、分值变化 |
5.7 图形与几何题型、分值变化 |
5.8 结论 |
第6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试题分析 |
6.1 对试卷核心素养水平占比的分析 |
6.2 数学核心素养在中考试卷中的考查趋势 |
6.3 试卷核心素养考查相关性检验 |
6.4 试卷中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
6.5 核心素养及不同层次的方差分析 |
6.6 结论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中考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结论 |
7.1.2 中考试卷题型与内容分析结论 |
7.1.3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试卷分析结论 |
7.2 建议与展望 |
7.2.1 命题展望 |
7.2.2 教学建议 |
7.2.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2009-2018年贵阳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命题研究 |
(二)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研究 |
(三)贵阳市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 |
四、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一章 2009—2018 年贵阳市中考语文背景 |
第一节 贵阳市中考语文考试概述 |
一、中考政策背景变迁 |
二、现代文阅读命题依据 |
第二节 现代文阅读命题原则 |
一、实践性原则 |
二、公平性原则 |
三、发展性原则 |
第二章 贵阳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特点 |
第一节 选文特点 |
一、选文贴近学生实际 |
二、选文紧跟时代步伐 |
三、选文逐渐重思维训练 |
第二节 试题特点 |
一、分值基本维持稳定 |
二、题型及文体稳中有变 |
三、考点明确集中 |
第三章 贵阳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问题 |
第一节 选文和试题形式设置固定化 |
一、选文内容单一 |
二、考点设置化 |
三、考点形式设置固定化 |
四、考点设置缺乏语境 |
第二节 试题与能力层级不匹配 |
一、考查能力层级用词混乱 |
二、试题组合缺乏梯度 |
第四章 贵阳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建议 |
第一节 选文:兼顾经典与创新 |
一、选择经典,注意导向功能 |
二、扩大范围,丰富选文系统 |
三、尊重个性,注重区域特色 |
第二节 试题:兼顾稳定与灵活 |
一、依据课标,确定考查方向 |
二、考点稳定,题型形式多样 |
三、精心设题,与阅读能力匹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2001年中考新题型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D]. 谢双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优化研究[D]. 余耀平.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3]陕西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教学建议[D]. 刘珍. 延安大学, 2020(12)
- [4]40年英语科考试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研究 ——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D]. 方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15-2019)[D]. 赵秋月.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6]以“素养”立意的中考数学创新题命题策略研究[D]. 幸芳名.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7]银川市2015年-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周庆. 宁夏大学, 2020(03)
- [8]泸州市2015-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D]. 谢有菊.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2010-2019年上海中考数学发展趋势研究[D]. 巩天赐.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2009-2018年贵阳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D]. 周曾芹.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