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护理程序指导高血压病人服药(论文文献综述)
练素英[1](2021)在《线上线下融合式健康教育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线上微信健康教育联合线下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模式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态度和信念、自我管理行为、血压控制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XX市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中年高血压患者,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单位,整群随机分为四组(A组、B组、C组、D组),并对四组高血压患者开展不同干预的方案:A组为高血压常规健康宣教;B组为高血压常规健康教育+线下高血压并发症的体验活动;C组为高血压常规健康教育+线上健康教育;D组为高血压常规健康教育+线上微信健康教育+线下高血压并发症体验活动。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在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研究对象。四组干预时长均为12周。通过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四组患者在血压、体育活动等级、治疗态度和信念、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干预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干预后12周四个时间点各组血压变化情况来明确干预效果。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及两两比较,组内干预前和干预后12周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对干预前后四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比较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α=0.05为检验的显着水平。结果1.A、B、C、D四组完成本研究人数分别为28人、56人、56人和62人,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均收入、医保类型、家族史、吸烟史、饮酒、饮食喜好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四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干预前四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育活动等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态度与信念、自我管理行为和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体育活动、治疗态度与信念、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组仅治疗态度与信念较干预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体育活动、治疗态度与信念、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分值均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12周后四组体育活动、治疗态度与信念、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血压变化幅度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C组在服药依从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在治疗态度和信念、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在自我管理行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具有统计学差异。4.四组干预前至干预1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1)同一组别干预前和干预后4个时间点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收缩压和舒张压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3)同一时间点,不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收缩压方面:干预4周后,只有D组收缩压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8周后,B、C、D组收缩压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12周后收缩压:D组<C组<A组,D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压方面:干预4周后,D组舒张压低于A组,C组、D组两组舒张压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8周后C组、D组舒张压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12周后,B组和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舒张压显着低于其他三组,C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线上微信健康干预联合线下高血压并发症体验的模式在提高患者治疗态度和信念、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降低患者血压方面的效果优于其他各组:常规的社区健康干预能改变患者的治疗态度和信念,但对血压控制的效果短暂,出现回弹;单纯的并发症体验配合社区常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和信念、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及降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干预后期下降缓慢;线上微信干预配合社区常规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能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但对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效果不明显;线上微信健康干预联合线下并发症体验配合常规健康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态度和信念、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策略,可以在社区推广该健康管理模式。
王晓涵[2](2021)在《基于“互联网+”的辽西北地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辽西北地区(阜新、朝阳、铁岭)高血压患者知识、信念、行为及生活质量现状;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辽西北地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方案;按已构建的干预方案对辽西北地区高血压人群实施干预,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高血压患者知识调查问卷、治疗态度及信念评价量表、治疗依从性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高血压患者知识、信念、行为和生活质量现状;通过查阅指南及专家咨询构建集饮食、运动、用药、心理指导与血压监测为一体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方案;委托专业人员设计集建立健康档案、血压上传、推送健康教育资料及线上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的微信小程序,应用该程序实施干预,通过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知识、信念、行为、生活质量及血压达标率的变化评价干预三个月、干预九个月后的干预效果。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以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用频数、百分比、均数士标准差进行描述;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配对秩和检验进行前后比较。结果:1、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现状:本研究最终纳入262例患者,知识得分90.54±19.33,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信念得分67.92±15.29,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依从性得分86.54±17.51,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处于偏低水平。2、干预模式:本研究在阜新、铁岭、朝阳三个城市组建三支高血压管理师资队伍,每个城市培训20名高血压管理师,每位管理师负责4~5名患者,管理师每天通过微信小程序推送健康宣教知识,与患者互动答疑、督促血压上传、给予服药提醒和数据异常提示。3、干预前、后效果评价:(1)血压达标率:干预前(33.11%),干预三个月(51.53%),干预九个月(52.25%),整体呈提升趋势,干预三个月提高18.42%,干预九个月提高19.14%;(2)知识得分:干预前(90.54±19.33),干预三个月(109.31±19.26),干预九个月(112.10±19.01),得分依次提高,两两比较P<0.001;(3)信念得分:干预前(67.92±15.29),干预三个月(82.44±18.22),干预九个月(82.56±19.10),得分依次提高,两两比较P<0.001;(4)依从性得分:干预前(86.54±17.51),干预三个月(100.21±18.91),干预九个月(101.06±18.14),得分依次提高,两两比较P均<0.001;(5)生活质量量表,干预三个月后总体健康(Mental Health,MH)、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情绪角色功能(Role-emotional,RE)维度差值分别为32.77±23.69、23.00±50.37、12.61±42.94,P<0.001;干预九个月后MH、躯体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RP、RE差值分别为24.98±24.39、19.86±35.32、38.57±45.58、36.82±48.23,P<0.001;干预九个月与干预三个月比较RP、RE差值分别为15.38±43.50、23.93±30.42,P<0.001。结论:1、辽西北地区高血压患者知识掌握水平较低,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差,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低,生活质量处于偏低水平。2、本研究干预模式采取管理师分组包干,责任划分明确,能够及时掌握患者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积极性较高,医患互动较多且效果更好。3、干预后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与知识掌握水平均明显提高,治疗信念有明显转变,治疗依从性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干预九个月与干预三个月比较,RP、RE均得到显着提升且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
李佳婧[3](2020)在《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比较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行为、高血压相关知识、血压控制等方面的影响,探索适合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有效健康教育方式。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选取新东社区医院登记的,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3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活动为每次20分钟健康讲座、20分钟护患交流,研究人员通过电话每2周随访1次。若研究对象有高血压相关问题,可通过电话联系或至医院接受免费指导帮助;试验组在互联网医院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上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首先制作视频并上传至互联网医院APP,视频内容为对照组当次活动课件的PPT,加入宣教者录像(人像+声音),放在视频右下角,供患者随时、反复观看。互联网医院医护每日线上坐诊,可随时对患者进行网络随访(不少于每2周1次)。若研究对象有高血压相关问题,通过互联网医院随时免费咨询。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并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等资料,设计6次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分别为自我介绍以及高血压的基础知识、正确监测血压的方法与意义、用药管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合理的生活方式与活动总结。两组均每月进行1次活动,活动共6次,为期6个月。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群体得分指标(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行为得分、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得分)、群体改善指标(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自我效能行为改善率、高血压相关知识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血压改善率),与次要评价指标(血压值、半年内心血管疾病住院率、活动流失率、试验组再学习以及两组研究对象主动咨询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组内及干预后组间比较,评价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回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资料120例,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剔除3例)试验组60例(脱落1例,剔除4例),结果如下:1.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前两组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行为得分、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得分、自我管理好的人数、自我效能行为好的人数、高血压相关知识好的人数、用药依从性好的人数、血压控制好的人数、血压值、半年内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个指标方面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主要评价指标比较2.1群体得分指标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行为得分、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得分组内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得分在活动后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照比较,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二者均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行为、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且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更优。2.2群体改善指标比较组内比较分析,试验组在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自我效能行为改善率、高血压相关知识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血压改善率(收缩压改善率、舒张压改善率)方面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收缩压改善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血压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院能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自我效能行为改善率、高血压相关知识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血压改善率;社区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收缩压改善率方面,效果较好。在血压改善率方面,互联网医院干预效果优于社区健康教育。3.次要评价指标比较3.1血压值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组内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血压值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分析,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二者均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且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对血压控制效果更优。3.2半年内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对比组内比较分析,较干预前,对照组与试验组高血压患者半年内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半年内心血管疾病住院率虽均有下降,但差异无意义。3.3两组活动流失率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缺失5人,两组活动流失率均为7.69%。3.4试验组再学习以及两组研究对象主动咨询情况对比试验组研究对象当日观看学习的占59.17%,日后观看学习的占40.83%,观看2次及以上的占12.33%。半年内对照组电话问诊次数98次,试验组互联网问诊126次。研究结论: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增强其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行为,改善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及用药依从性,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自我效能行为改善率、高血压相关知识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以及血压改善率,效果优于传统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值得在社区推广。
许瑞雪[4](2020)在《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干预方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干预方案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指数、血压达标率、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及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高血压和其他慢性疾病的管理提供临床借鉴。方法从长沙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个社区中采用抽签法随机选择两个社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社区和对照社区,于2019年3月至7月分别从中随机抽取已建立健康档案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各43例,最终形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干预方案: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目标和计划、记录日记、电话随访、积极评价等形式,围绕元认知策略的4个元素开展护理干预,时间持续12周。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分别采用生理指标、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评价量表及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进行3次结果测量,并分析干预效果。主要采用率、构成比、均数和标准差、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c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事后检验、广义线性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a(28).005。结果本研究完成有效样本量80例,中途有6例退出,最终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1)干预前两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BMI值、血压达标率、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得分、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前后两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BMI值比较: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BMI值分别为(24.44±2.98),(24.39±2.95),(24.10±2.85);对照组BMI值分别为(24.14±3.02),(24.19±3.09),(24.14±2.96);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BMI值组间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044,P组间=0.835);时间主效应、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492,P时间<0.001,F交互=12.821,P交互<0.001);实验组BMI值干预前后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4周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两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血压达标率分别为57.5%,80.0%,90.0%;对照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45.0%,57.5%,62.5%;由c2检验可知实验组患者在干预4周、干预12周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12周后患者血压达标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两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态度与信念得分比较: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得分分别为[74.0(69.3,77.8)]分,[84.0(80.3,88.0)]分,[91.0(86.3,93.0)]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76.5(70.3,78.0)]分,[78.5(74.5,80.0)]分,[80.5(76.3,82.0)]分;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总得分,服药治疗态度与信念、生活方式态度与信念维度得分在分组、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12周后患者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后两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变化: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分别为[106.0(99.5,110.5)]分,[120.9(118.2,125.0)]分,[132.3(128.3,134.0)]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107.5(101.0,110.0)]分,[112.0(103.3,116.8)]分,[115.0(107.0,119.0)]分;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病情监测、服药、运动、情绪管理维度得分在分组、时间、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相比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干预方案能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态度与信念水平。(2)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干预方案能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梁胜翔[5](2020)在《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2009年3月,我国启动实施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过去的10年多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和成效,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缺乏合格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却成为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问题。因此,自2010年开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在全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然而,一系列研究表明,当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效果不佳,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主要原因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不明确,导致培训项目设计缺乏核心能力理论支撑。国际上,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已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模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以能力为导向的核心能力模型所驱动。目前,国内尚未见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的系统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对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并在建立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的基础上,开发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培训项目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并为人员能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方法1.研究地点选择:本研究根据地理位置和2016年的GDP情况,选择重庆市8个主城区和18个区/县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8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现场。2.定量研究:采用连续性抽样方法选取了1275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包括服务机构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分别对研究地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执业资格类别、工作岗位、工作经历、培训次数、培训需求(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沟通能力、流行病调查、需求评估、干预措施制定、满意度调查或评价项目开展效果、授课技能9个维度)。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一般情况、人员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城市与农村、主城区与区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培训需求的相关因素,再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筛选出来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定性研究:采用有目的抽样方法,在所选研究地点基层卫生机构中抽取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领导以及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兼顾各个项目)进行个人深入访谈(In-depth interview,IDI),用信息饱和原则决定最终样本量。个人深入访谈根据事先制定的半结构化访谈题纲来进行,领导的访谈题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状况相关信息(即本单位工作人员数量、质量以及稳定性)、对当前人员培训的现状、当前培训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培训需求。一线工作人员的访谈题纲内容包括他们对自身服务能力的自我评估,他们对培训的参与情况,对当前培训的看法以及培训需求。所有访谈均在访谈对象所在卫生机构选择安静的办公室或会议室进行,每次访谈大约持续40-60分钟,在受访者的知情同意下,所有访谈均用录音笔进行了录音。最后,采主体框架分析法对所有访谈资料进行分析。4.德尔菲法:本研究共选择了17名来自中国东部、西部、北部和南部不同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专家参加两轮Delphi咨询。在Delphi咨询之前,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会议、岗位分析、专家会议等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初稿和咨询问卷。然后,经过2轮Delphi咨询构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研究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中,一共调查1275人,其中有效问卷1244份,有效率为97.6%。调查对象中,57.9%来自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34年龄段占38.7%,大部分(82.6%)为女性。学历以大专为主(62.3%),93.1%的调查者接受过医学院校教育,40.8%为护理专业,超过一半(54.6%)的调查对象职称为初级。工作5年以上的占36.7%,72.6%的人员具有执业资格,执业护士占56.9%,大多数(83.7%)之前没有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经历,40.4%的人具有护理工作经历。一共纳入10个基层卫生机构的的10名领导和35名一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在10名领导中,超过一半(6位)是女性;超过一半的领导(6/10)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大多数领导(8/10)工作年限在三年以上。在一线工作人员当中,超过一半(21/35)来自社区卫生中心,超过四分之三(27/35)是女性,绝大多数一线工作人员(32/35)的年龄≤40岁,大多数(21/35)的工作年限不到3年。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现状:在卫生人力资源数量方面,所有基层卫生机构领导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编制及现有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特别缺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在人力资源能力素质方面,一线工作人员和领导都均认为,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学历低(学历以大专以下为主)、职称低(以初级职称为主)。总体而言,在学历构成上,78.5%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在专业构成,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背景的人员占比低,41%以上的工作人员为护理专业出身,尤其是城市和主城区的基层卫生机构,护士占比将近50%。只有5.9%的工作人员具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在职称构成上,初级职称或无职称工作人员占比达80%,而副高职称仅占3%。多数一线工作人员认为自身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尤其在一些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高的服务项目(如健康教育、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完全胜任的工作人员不到一半,而且大多数人员不胜任的原因是因为知识和技能都缺乏。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85%以上的工作人员在半年内最少接受过1次以上的培训。但是,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认为,目前的培训效果欠佳,培训并没有使人员能力得到根本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人员短缺,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安排人员参加培训;二是目前的培训没有很好地组织,层层培训导致培训内容重复。此外,专业性强的培训(如重性精神病和慢病管理)没有由专业机构承担;三是当前的培训通常集中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政策和服务规范上,培训缺乏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培训。同时,由于培训缺乏需求评估,导致部分培训项目与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四是目前的培训形式单一,通常只通过讲座进行,或者以会代训,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五是大多数培训时间太短,培训时间碎片化,不能系统提高知识和能力;六是培训师资不固定、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培训教材不统一,难以保证培训同质化。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需求评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培训需求的9个维度中,专业知识占91.3%,专业技能占84.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78.8%,沟通能力64.3%,干预措施制定41.6%。需求评估占33.2%,流行病学调查32.5%,满意度调查或项目开展效果评价27.9%,授课技能占26.7%。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上述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培训需求受专业背景、学历、职称、执业资格类别以及工作岗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工作岗位是9个维度培训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的建立:经过2轮Delphi咨询,建立了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该框架由1个总功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维护公众健康),8个子功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社区健康监测与需求评估”、“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卫生应急管理”、“多部门协作”、“政策、规划制定与评价”)构成。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通过两轮Delphi咨询,构建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该核心能力模型由3个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理念与价值观)、19个二级指标(包括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社区健康监测能力、社区健康需求评估能力、政策和干预措施制定及实施和评价能力、健康管理能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及职业精神等)、60个三级指标(包括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居民健康状况及疾病危险因素监测能力、参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技能、慢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社会动员技能、工作伙伴关系建立、项目管理能力、基本研究设计和实施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奉献精神等)和129项具体能力界定组成。研究结论重庆市基层卫生机构仍然存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短缺、人员能力素质不高以及人员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需求呈现多元化,不同人员的培训需求各有侧重。本研究所建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于核心能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奠定了基础,为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改进培训项目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增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目前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的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进一步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2.国家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3.以核心能力为导向,调整改革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学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4.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核心能力模型开发能力培训项目,开展基于核心能力模型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能力建设效果。
徐晓东[6](2020)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明确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服药依从性三者的关系;探讨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路径,为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月至7月对延吉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保护动机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采用SPSS20.0和AMOS21.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分布:30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8.49±5.95周岁;其中,女性165人(55.0%),汉族207人(69.0%),初中文化程度有108人(36.0%);月收入2000元以下占33.7%(101人);117人(39.0%)病程不超过5年,161人(53.7%)无并发症。(2)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状况: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5.60±8.10分,处于轻度水平。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在不同性别、病程、并发症上有差异(P<0.05)。(3)研究对象保护动机状况:研究对象保护动机总分为96.16±19.23分,在不同文化程度、病程上存在差异(P<0.05)。(4)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状况: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得分为4.70±1.92分,服药依从率为32.0%。服药依从性得分在不同病程、并发症上存在差异(P<0.05)。(5)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P<0.05),与保护动机呈正相关(P<0.05),自我感受负担与保护动机呈负相关(P<0.05)。(6)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控制一般资料后,自我感受负担对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水平增加了 27%的解释力(F=36.497,P<0.001);保护动机对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水平的解释力新增了 20.5%(F=68.899,P<0.001)。(7)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路径: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与服药依从性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为:χ2/df<0.5,GFI、IFI、NFI、TFI、CFI>0.90,PCFI、PNFI>0.5,RMESA<0.1,拟合结果较好。保护动机在自我感受负担与服药依从性间起完全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624。结论:(1)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度负担水平,女性、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者自我感受负担较重。(2)病程较短、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保护动机水平较高。(3)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者服药依从性较差。(4)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轻、保护动机水平越高,其服药依从性越好。研究对象的病程、自我感受负担及保护动机均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5)老年高血压患者保护动机在自我感受负担与服药依从性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李文娟[7](2020)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现状水平;探讨通过网络互动式的健康教育对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作用,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高血压现状情况提供最新资料,为蒙古族高血压人群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月-11月于呼和浩特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及就诊的138名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高血压知识问卷、高血压自我效能问卷、服药依从性量表、中国心血管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CC),使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血压值、自我效能水平、生活质量水平、高血压相关知识满意度得分情况,使用频数、构成比描述患者一般资料及服药依从性。2.将138例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分入实验组,偶数分入对照组,最终失访2例,共有136例完成全部干预。实验组实施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方案,该方案以微信平台为依托,联合微信助手、蒙科立特输入法等软件,结合CICARE沟通模式,对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连续、动态、网络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在建立微信群之日及三个月后使用与第一部分完全一致的量表进行评价,且在干预三个月后增加满意度量表对此次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评价。用量化后资料建立数据库,比较并分析结果。结果1.本部分为描述性研究,共调查患者144例,无效问卷6例,最终收回138例有效问卷,具体结果如下:(1)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平均分为5.97±1.26分,处于中等水平。(2)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平均分为26.76±3.37分,处于中等水平。(3)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75.96±19.75分,与国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常模基本一致。(4)138例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服药依从性总体处于中下水平。2.本部分为类实验研究,共纳入138例患者,失访2例,最终完成本次研究共136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喝酒、体质指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结果具体如下:(1)血压:干预前,两组基线齐(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更显着(P<0.05)。(2)高血压相关知识:干预前,两组基线齐(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更显着(P<0.05)。(3)自我效能:干预前,两组基线齐(P>0.05);干预后,遵医行为维度与药物治疗维度两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行为维度的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维度与总分的得分,对照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基线齐(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总分、体力、病情、一般生活、社会心理、工作状况的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疗维度,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更显着(P<0.05)。(5)服药依从性:干预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由16人(23.5%)增加到41(60.3%);服药依从性中等的患者由35人(51.5%)减少为24人(35.5%);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由17人(25%)减少到3人(4.4%);干预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由14人(20.6%)增加到27人(39.7%);服药依从性中等的患者由39人(57.4%)减少为32人(47.1%);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由15人(22%)减少到9人(13.2%);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更显着(P<0.05)。(6)满意度:实验组与干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蒙古族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服药依从性总体处于中下水平、生活质量水平与国家高血压常模基本一致。2.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水平,服药依从性水平且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中的日常生活、遵医行为、药物治疗维度及总分的得分且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但该健康教育对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维度的得分无提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医疗情况的得分,但是对于生活质量总分及体力、病情、一般生活、社会心理、工作状况五个维度的得分无提高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申滨艳[8](2020)在《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APP的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构建脑卒中延续性护理APP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44例脑卒中患者,利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问卷,以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APP的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机软件的使用状况以及对延续性护理APP内容及功能的需求。采用SPSS version 23.0分析数据,检验的显着性水平ɑ=0.05,以双侧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444例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94岁,平均年龄67.78±13.03岁;男性256例,占57.7%;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平均得分为4.18±0.61;各维度需求按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4.65±0.58)、康复指导护理需求(4.24±0.80)、并发症护理需求(4.18±0.87)、生活护理需求(4.12±0.70)、APP远程服务功能需求(4.05±0.79);其中APP远程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复发风险评估、用药提醒、科普功能、血压血糖监测、在线问诊、预约上门服务、设置紧急联系人等方面。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状况、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现居住地、是否合并房颤、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残疾状况、跌倒风险等级、压疮风险等级、吸烟、饮酒状况、出院去向、照顾者、康复知识了解程度、复诊情况、是否愿意尝试使用APP,在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总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业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房颤、复诊情况、是否首发脑卒中、压疮风险等级、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愿意尝试使用APP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的28.7%。结论1、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APP需求程度处于较高水平;且患者对延续性护理APP内容的需求呈现多样性。2、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APP各维度需求按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康复指导护理需求、并发症护理需求、生活护理需求、APP远程服务功能需求。3、性别、职业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房颤、复诊、首发脑卒中、压疮风险等级、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愿意尝试使用APP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的主要因素。
冯晗博[9](2020)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对社区健康教育的需求,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选取辽宁省3个地级市6家社区的4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血压计、血糖仪、血脂分析仪、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调查,以了解和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及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13和SPSS22.0软件,采用频数、构成比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质性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预访谈制定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以资料饱和为原则,共选取沈阳市某社区13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和8名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对访谈录音资料转录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3.德尔菲专家咨询:在现状调查及质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指南和文献,初步形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咨询问卷。遴选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慢病管理、护理教育等相关领域的专家15人,采取电子邮件、纸质问卷及微信的方式进行2轮专家咨询。使用Excel2013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采用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检验。结果:1.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148(25)mmHg、舒张压为82(14)mmHg,血糖为7.4(2.9)mmol/L,总胆固醇为4.91(1.63)mmol/L,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78(15)分,处于中等水平。2.质性研究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质性访谈结果共提炼出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和高血压健康教育人员需求两个主题。社区工作人员的质性访谈结果提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应强调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和管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管理、中医养生及强调同伴教育五个方面。3.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2、0.917,肯德尔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12和0.312。根据指标的筛选标准,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组讨论,本研究研制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共包含45项教学目标、7个教学模块的41项教学内容。结论:1.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较高,血糖水平普遍较高,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治疗管理和饮食运动管理水平较低。提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构建时,要强调高血压患者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重视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调整,注重降压药的疗效和副作用的介绍。2.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日益全面丰富,同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有所差异。此外,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应多样化,注重知识的通俗易懂,强调人文关怀精神。3.本研究构建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具有教育学理论支持,课程内容同结构化健康教育的内涵相契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秦芮[10](2020)在《闭环式慢病管理模式下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梳理心理学理论在慢病依从性研究领域的应用状况,确定适用于“闭环式”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的理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了解参与管理人群的参与体验和治疗依从性心理影响因素。整合文献调研和质性研究结果引入相关理论构念,采用多模型融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整合,建立理论模型假设。在借鉴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用于模型验证的量表,通过验证性分析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建立“闭环式”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模型,为后期改进“闭环式”高血压慢病管理工作,提高参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调研法,了解应用于慢病研究领域的心理学理论,系统分析其应用人群和应用范围。(2)质性研究法,通过对17名参与“闭环式”慢病管理工作的高血压患者和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其观点态度、应用体验和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3)问卷开发法,首先在借鉴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模型调查量表,并对参与管理的15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预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删除无效题项。(4)模型构建法,根据文献调研和质性研究结果提出理论假设,采用多模型融合的方法构建出“闭环式”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参与管理的28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软件AMOS24.O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在慢病研究领域,心理学相关理论模型运用较多,但在高血压依从性方面研究应用的模型较少。根据对模型应用范围和人群的分析,单一的理论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参与“闭环式”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存性行为。对相关模型相关概念进行对比,最终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进行融合。(2)质性研究结果提出构念“医务人员行为态度”和“患者参与意愿”,访谈结果证明两者是参与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3)通过多模型融合的方法构建出理论模型,结果证明该模型的拟合符合标准,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中“患者参与意愿”、“医务人员行为态度”两个变量是治疗依从性的直接促进因素;“患者主观规范”和“软件的适用性”能通过患者参与意愿来间接发挥积极作用。在未来慢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与移动医疗设计人员积极沟通交流,不断完善和更新疾病管理设备的功能;建立完善的问题反馈机制,解决患者在疾病管理过程中遭遇的各项问题;与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和体谅患者,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参与意愿;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渠道,实现疾病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管理的持久性。
二、运用护理程序指导高血压病人服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护理程序指导高血压病人服药(论文提纲范文)
(1)线上线下融合式健康教育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2 研究理论框架 |
2.1 操作性定义 |
2.2 研究假设 |
2.3 研究框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场所 |
3.3 研究对象 |
3.4 干预措施 |
3.5 研究工具/观察指标 |
3.6 资料收集方法 |
3.7 资料分析方法 |
3.8 科研质量控制 |
3.9 科研伦理 |
3.10 研究技术路线 |
4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干预前四组体育活动、治疗态度与信念、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血压情况比较 |
4.3 四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各组体育活动、治疗态度与信念、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
4.4 干预 12 周后四组体育活动、治疗态度与信念、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血压变化幅度比较 |
4.5 四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重复测量分析 |
4.6 四组干预前后舒张压的重复测量分析 |
5 讨论 |
5.1 线上微信干预联合线下并发症体验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相较其它组效果最佳 |
5.2 线上微信干预联合线下并发症体验的叠加干预模式对患者治疗态度与信念的转变效果最佳 |
5.3 线上微信干预联合线下并发症体验的叠加干预模式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最佳 |
6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6.1 本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6.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4 未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形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基于“互联网+”的辽西北地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2.1 抽样方法 |
2.2.2 纳排标准 |
2.2.3 样本量估算 |
2.3 研究工具 |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3.2 高血压患者知识调查问卷 |
2.3.3 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评价量表 |
2.3.4 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 |
2.3.5 生活质量量表 |
2.4 干预方案 |
2.4.1 团队 |
2.4.2 方法 |
2.4.3 内容 |
2.5 资料收集 |
2.6 统计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7.1 研究设计阶段 |
2.7.2 资料收集阶段 |
2.7.3 数据录入阶段 |
2.8 伦理问题及对策 |
2.9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高血压患者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现状 |
3.2.1 辽西北地区高血压患者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现状 |
3.2.2 高血压患者干预三个月知信行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
3.2.3 高血压患者干预九个月知信行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
3.3 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 |
3.3.1 干预三个月与干预前比较 |
3.3.2 干预九个月与干预前比较 |
3.3.3 干预九个月与干预三个月比较 |
4 讨论 |
4.1 辽西北地区高血压患者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现状 |
4.1.1 知信行现状 |
4.1.2 生活质量现状 |
4.2 干预方案 |
4.3 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
4.3.1 对血压的影响 |
4.3.2 对知、信、行的影响 |
4.3.3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5 结论 |
6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7 本研究的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互联网+”技术在血压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 研究背景 |
1.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 |
1.2 国内高血压健康教育现状 |
1.3 国外高血压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现状 |
1.4 成人学习理论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技术路线图 |
2.4 研究工具及量表 |
2.5 评价指标 |
2.6 研究质量与控制 |
2.7 伦理学原则 |
2.8 研究结果 |
3 讨论与分析 |
3.1 基线资料分析 |
3.2 主要评价指标 |
3.3 次要评价指标 |
3.4 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效果整体优于社区健康教育 |
4 结论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4 展望与启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干预方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操作性定义 |
1.6 理论依据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伦理学原则 |
3 结果 |
3.1 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比较 |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治疗态度与信念得分的比较 |
3.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比较 |
4 讨论 |
4.1 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分析 |
4.2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BMI值的影响 |
4.3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
4.4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态度与信念水平的影响 |
4.5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 |
4.6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7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相关理论探讨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三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需求评估 |
3.1 研究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构建研究 |
4.1 研究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
5.1 研究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全文总结和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附件五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6)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设计类型 |
2.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现状 |
3.3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 |
3.4 研究对象保护动机现状 |
3.5 研究对象保护动机得分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 |
3.6 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现状 |
3.7 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得分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 |
3.8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 |
3.9 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的多元线性回归 |
3.10 研究对象保护动机的中介效应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分析 |
4.2 研究对象保护动机现状分析 |
4.3 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 |
4.4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与服药依从性相关性分析 |
4.5 研究对象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创新性 |
5.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已发表) 慢性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7)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现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调查工具 |
2.3.1 患者的基本资料 |
2.3.2 患者使用手机软件状况 |
2.3.3 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APP内容及功能的需求问卷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分析 |
2.6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脑卒中患者基本资料 |
3.1.1 脑卒中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构成 |
3.1.2 脑卒中患者疾病相关情况 |
3.1.3 脑卒中患者生活行为方式相关情况 |
3.1.4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相关情况 |
3.2 脑卒中患者手机软件使用状况相关情况调查 |
3.3 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现状 |
3.3.1 脑卒中患者生活护理需求现状得分 |
3.3.2 脑卒中患者康复指导护理需求现状得分 |
3.3.3 脑卒中患者并发症护理需求现状得分 |
3.3.4 脑卒中患者疾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得分 |
3.3.5 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APP远程服务功能需求现状得分 |
3.4 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APP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3.4.1 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APP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
3.4.2 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5 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初步构建 |
3.5.1 界面设置 |
3.5.2 功能设置 |
第四章 讨论 |
4.1 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现状分析 |
4.1.1 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
4.1.2 患者对康复指导护理需求分析 |
4.1.3 患者对并发症护理需求 |
4.1.4 患者对生活护理需求分析 |
4.2 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的影响分析 |
4.2.1 性别 |
4.2.2 职业状况 |
4.2.3 收入和复诊情况 |
4.2.4 首发脑卒中 |
4.2.5 合并房颤 |
4.2.6 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和压疮风险等级 |
4.2.7 愿意尝试使用APP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理论基础 |
1.4 相关概念 |
第一部分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资料收集 |
1.5 统计分析 |
1.6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
2.2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水平现状 |
2.3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 |
3 讨论 |
3.1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现状分析 |
3.2 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访谈提纲的形成 |
1.5 资料收集 |
1.6 资料分析 |
1.7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
2.2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访谈结果 |
2.3 社区工作人员访谈结果 |
3 讨论 |
3.1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较以往研究有所不同 |
3.2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同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
3.3 重视健康教育方法,强调人文关怀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
1 对象与方法 |
1.1 专家咨询过程 |
1.2 统计分析 |
1.3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专家基本情况 |
2.2 专家积极系数 |
2.3 专家权威系数 |
2.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2.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2.6 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
3 讨论 |
3.1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3.2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分析 |
4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闭环式慢病管理模式下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模型的构建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高血压慢病管理现状 |
1.1.2 “闭环式”高血压慢病管理相关介绍 |
1.1.3 心理学理论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的创新性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调研法 |
1.3.2 质性研究法 |
1.3.3 问卷开发法 |
1.3.4 模型构建法 |
1.4 研究实施路径和章节安排 |
1.4.1 研究实施路径 |
1.4.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闭环式”慢病管理模式下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模型的构建 |
2.1 文献调研法 |
2.1.1 研究方法 |
2.1.2 文献调研结果 |
2.1.3 讨论 |
2.2 质性研究 |
2.2.1 伦理原则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对象 |
2.2.4 研究结果 |
2.3 讨论和理论假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闭环式”慢病管理模式下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模型的验证 |
3.1 研究方法 |
3.1.1 问卷设计 |
3.1.2 统计结果分析 |
3.2 模型验证 |
3.2.1 样本量 |
3.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3.2.3 调查工具和调查方式 |
3.2.4 伦理原则 |
3.2.5 统计分析 |
3.3 研究结果 |
3.3.1 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 |
3.3.2 信效度分析 |
3.3.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3.3.4 模型的验证结果 |
3.3.5 模型的信效度检验 |
3.3.6 模型的假设检验 |
3.4 结论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移动医疗技术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四、运用护理程序指导高血压病人服药(论文参考文献)
- [1]线上线下融合式健康教育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D]. 练素英.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基于“互联网+”的辽西北地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王晓涵.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研究[D]. 李佳婧.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4]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干预方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D]. 许瑞雪.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D]. 梁胜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6]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D]. 徐晓东. 延边大学, 2020(05)
- [7]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文娟.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APP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申滨艳.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9]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构化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D]. 冯晗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闭环式慢病管理模式下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模型的构建和验证[D]. 秦芮.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标签:高血压论文; 公共卫生论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论文; 老年性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和高血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