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少都是两个问题——我国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

越来越少都是两个问题——我国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

一、多和少都是问题——我国面临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双重困扰(论文文献综述)

胡时开,胡培松[1](2021)在《功能稻米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稻米的结构和营养成分特征、功能稻米的概念、研究历史和时代属性,重点阐述了功能稻米活性物质的种类和调控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利用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在功能稻米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功能稻米及其制品的社会需求,对功能稻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孙大发[2](2020)在《山东省某农村高龄老人生活及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化形势也日趋严峻,高龄老人作为弱势群体,其生活质量及膳食营养状况应给予关注和重视。本研究拟通过调查了解山东省某农村高龄老人(≥80岁)生活现状,膳食营养状况,分析高龄老人咀嚼功能(牙齿缺损)对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改善农村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及膳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取山东省某农村共580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取得知情同意后,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询问老年人基本情况,居住方式和生活照顾情况,生活习惯情况,以及患病和服药数等情况。采用SF-36量表调查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开展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8个维度得分分析,并计算出生理健康总分(PCS)和心理健康总分(MCS)。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调查高龄老人饮食习惯等情况,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问卷法调查分析高龄老人膳食营养摄入情况,并采用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表(WS/T 552-2017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对高龄老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三部分:基本情况;初筛(0~14分),评估(0~16分),两项得分相加为最后总分。依据总分进行结果判定:如果初筛分≥12分表示没有营养不良风险,不需要进行评估,若初筛<12分,则继续进行评估;若总分(初筛+评估)≥24分为营养状况良好,17~24分为营养不良风险,≤17分为营养不良;若总分<24分,当BMI≥24(或者是男性的腰围值≥90 cm,女性的腰围值≥80 cm)时,表示可能是存在肥胖/超重型的营养不良或者是有营养不良风险。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因素。调查高龄老人口腔牙齿数目情况,将老年人口腔牙齿数目分为0-6颗,7-12颗,13-18颗和≥19颗四组,并分别对老年人饮食习惯情况,膳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情况,食物摄入种类情况,营养评估状况等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580名高龄老人,其中80~89岁老人397人,90岁及以上老人183人,男性265人,女性315人,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的有504人,中学及以上的有76人,有配偶的267人,无配偶及丧偶的313人。生活质量分析结果显示,老人8个维度平均分得分分别为,生理机能(PF)47.8分,生理职能(RP)45.0分,躯体疼痛(BP)53.8分,一般健康状况(GH)46.9分,精力(VT)49.3分,社会功能(SF)58.4分,情感职能(RE)53.4分,精神健康(MH)47.1分,前4个维度为生理健康领域,后4个维度为心理健康领域,根据各维度得分计算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分别为33.89分和39.88分。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子女照顾老人生活为保护因素,增加生理健康得分,而年龄大、睡眠作息不规律、患病数在3种及以上是危险因素,可降低老人生理健康得分;在心理健康方面,有配偶,非独居,生活照顾(主要子女照顾)为保护因素,可增加其心理健康得分,而睡眠作息不规律是危险因素,可降低其心理健康得分。营养状况分析结果显示,老人营养状况良好率为28.4%,营养不良风险率为51.2%,营养不良率为20.4%。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独居老年人营养不良及风险的患病率是非独居老年人的1.526倍,95%CI为(1.001,2.325);每日吃饭次数1或2次的老年人营养不良或风险率是每天吃饭次数3次及以上老年人的3.567倍,95%CI为(1.783,7.136);每天不吃早餐或偶尔吃早餐的老年人的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率是每天吃早餐老年人的2.123倍,95%CI为(1.025,4.396);每年饮食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老年人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率是3000元以上老年人的2.463倍,95%CI为(1.472,4.120)。牙齿状况分析结果显示,老人平均牙齿数目为9颗,最多为26颗,老年人牙齿数目在6颗以下的人数比例最高,为208人,占比35.9%,仍有7-12颗牙齿的老人有190人,占比32.7%,仍有13-18颗牙齿的老人有121人,占比20.8%,而19颗牙齿以上的老人最少,仅61人,占比10.6%。不同牙齿数目老年人每日餐次不同,在维生素C,钙,磷摄入水平上也存在区别,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老年人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患病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山东省某农村高龄老人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仍有待改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睡眠作息、患病数以及生活照顾;农村高龄老人受到文化程度、居住方式、每日餐次、早餐习惯、饮食花费因素影响,营养良好率较低,营养不良风险率较高;农村高龄老人牙齿缺损较多,影响正常进食,可增加营养不良发生风险。

沈建华,张笑男,俞跃萍,刘锦桃,杨燕槐[3](2020)在《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0~6岁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云南省15种特有少数民族地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为促进该地区儿童健康提供决策及干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按全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査方案进行体格发育测量,新生儿体重按出生证明书进行过录,超重或肥胖采用Kaup指数判定。[结果]共调查儿童14624名,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5. 1%、18. 8%和2. 0%,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 6%和4. 6%。低体重、发育迟缓检出率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消瘦检出率在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超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肥胖各年龄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30);三种营养不良率都是男童高于女童,低体重率、发育迟缓率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3和0. 000),消瘦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660);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男童高于女童,超重率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和0. 027);低体重检出率在各州(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发育迟缓、消瘦检出率在各州(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27和0. 147);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各州(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32和0. 745);低体重检出率在各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13),发育迟缓、消瘦检出率在各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和0. 001);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各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结论]云南省0~6岁儿童营养不良、超重检出率较高,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民族间有较大差异,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李国景[4](2019)在《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食物消费需求和进口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食物进口规模不断扩大,食物自给率不断下降,未来中国食物进口和自给率的发展以及影响未来食物进口变化的因素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未来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将发生关键变化,人口数量继续增长、老龄化加剧,这会对食物需求产生显着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食物进口和自给状况。由于年龄和性别以及收入等因素的差异,不同个体之间的食物消费存在异质性,这会使得人口结构变化对家庭或社会的食物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未来食物进口变化。如果忽略了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未来中国食物需求预测有可能出现偏差,导致食物净进口预测不准确。因此,有必要在实证研究人口结构对食物消费的影响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未来食物需求和净进口的影响。为此,引入成人当量概念,结合三次样条函数,构建不同人口的成人当量,进而构建表征家庭人口结构的综合变量并引入消费函数,度量人口结构的影响,并测算不同人口的当量水平,以便用于未来人口当量规模变动的模拟中。本研究以测算食物自给率和分析食物进口来源特征为出发点,从直接关系到食物进口和自给状况的食物需求角度,利用成人当量方法实证研究人口结构对食物支出和营养摄入量的影响,并测算食物需求成人当量,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口结构变化对食物需求当量规模变动进行模拟,并根据人均当量变化对未来食物需求和净进口进行修正,以此分析未来人口结构变化导致中国食物净进口的变化。主要结论为:第一,中国绝大部分食物的自给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食物自给的短板主要在油籽,其自给率已降到37.79%。从营养角度看,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自给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6年能量自给率为82.03%,蛋白质为77.35%,脂肪为74.62%,碳水化合物为92.03%。与其他国家的能量自给率对比发现,中国能量自给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但进入本世纪以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食物和营养进口上,中国对美国、巴西、东盟的依赖性较强,中国食物进口来源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或互补关系。第二,人口结构对食物支出和营养摄入量有显着影响。表征人口结构的家庭人口食物当量对食物支出的弹性为0.066,表明对一个家庭而言,其性别年龄结构会影响该家庭的食物支出水平,这证实了人口结构对食物支出的影响,食物消费分析需要考虑人口结构这一重要因素。营养摄入量实证结果表明摄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家庭人口营养当量的弹性分别为0.446、0.351、0.376、0.390。第三,未考虑人口结构因素作用下的食物消费分析往往夸大收入对食物消费和摄入能量的影响。未考虑人口结构因素模型下的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为0.321,考虑了人口结构因素估计的收入弹性为0.269。从摄入能量的收入弹性来看,如果考虑了人口结构因素,能量摄入量的收入弹性会从0.389下降到0.217。第四,2000-2016年期间,考虑了人口结构因素的食物支出当量数量和能量当量数量与单纯以个体同质性为计算前提的人口数量之间并未保持一致的增长幅度,而是食物支出和能量当量规模增长幅度相对较大。未来人口食物需求当量规模变动模拟结果表明,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按标准人计算的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快于人口数量的增速,意味着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对未来中国食物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第五,未来人口结构变化对食物的净进口量有正向影响。2020-2025年期间内,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了谷物净进口量的较大幅度增长,2025年修正后的三大谷物净进口量与未修正之间的差额已达到1232.1千万吨,到2030年差额累积量可能会接近一亿吨,这必然会消耗国内库存,对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也会产生影响,警示需要继续加强粮食安全,提升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能力。本研究的贡献在于从营养角度测算了中国食物自给率和分析了食物进口来源特征,为认识中国食物进口和自给状况提供了多角度科学参考;构建了成人当量模型,并利用中国食物消费和能量摄入量数据测算了不同人口的成人当量,为研究人口结构对食物消费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根据人均当量的变化对未来中国食物需求和净进口的预测结果进行了修正。根据结论提出如下建议:升级基于营养视角的食物安全战略,基于人口结构的演变建立食物、营养安全保障机制,构建食物全球多元化供应体系以保障食物供应。

田钰[5](2017)在《《儿童早期健康与教育:预警、干预及政策》第四章和第五章选译(英译汉)及翻译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项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儿童早期健康与教育:预警、干预及政策》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原文及译文,第二部分为针对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的翻译报告。该原文书籍由三名美国专家编辑完成,他们分别是阿瑟· J ·雷诺兹、阿瑟· J ·罗尔尼克和朱迪· A ·坦普尔。本书于2014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是一本关于促进儿童早期健康与教育的会议论文集。原书共包含十四章,被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了儿童健康差异对其发育和终生的影响;第二部分分别陈述了具体的健康干预措施对儿童发育和终生的影响;最后一部分重点阐释了健康和教育政策对儿童发育所产生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儿童的早期健康与教育,本书第一部分的第四章《母亲/子女的营养状况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预防意义》和第五章《风险儿童的口腔健康》将被选择作为此次翻译项目的原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遇到了三类主要问题,即准确传递原文信息,流畅翻译原文长句,以及尽力切合原文风格。本文经过分析后发现,以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采用刘重德的“信、达、切”三原则作为翻译策略,结合增译、句式重构、汉语四字格等具体翻译技巧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使译文更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

周慧[6](2017)在《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的服务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一线城市白领亚健康状况日益严重,长期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导致营养不均衡是主要原因之一,且午餐最为严重。针对白领午餐不营养的问题,本课题从服务设计的角度出发,调研现有午餐服务系统在营养的知识、态度及体验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服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白领的行为及需求,最终提出了构建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服务系统、多方营养共识及白领营养膳食习惯养成的设计策略,以提升餐厅服务效率及质量,增强营养意识并促使白领养成营养膳食的习惯。通过满足多方需求,增强改变的积极性,促使所有利益相关者能以全新的面貌应对食品及健康危机带来的挑战。本课题首先对营养午餐的研究现状、营养午餐的界定及现有营养干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服务设计的方法对现有午餐模式——自带型、食堂型、外卖型、外食型的服务流程、接触点及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研究,结合国内外营养膳食的优秀案例,导出了商业社会可持续性、开放包容系统性、多元伙伴社区性、数据智能科技性、以人为本体验性、管理运行专业性“六性”的服务定位和营养动机主动化、服务流程体验化、营养习惯生活化“三化”的设计导向,并提出服务设计介入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服务时的关注点。下一阶段笔者对上海CBD进行了用户行为及环境的初探,归纳出白领在营养午餐的知识、态度、行动体验、膳食习惯养成、支持条件五个方面的问题。接着对北上广深的白领及餐厅工作人员进行了以上五个方面的深度访谈;之后基于用户行为分析,归纳出方便型、经济型、享受型、克制型、情感型五种白领类型及其需求;从而归纳出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服务的需求方向及对应的功能点。最后一部分,首先,提出了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服务系统在功能、体验、价值方面的设计原则,并从意义、系统、内容、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了服务系统的设计策略。其次,提出了利用营养宣教、参与式监督体系、信任机制、用户赋能等方式来进行多方利益相关者营养共识的构建。再者,确定了白领营养膳食习惯养成需经历“认知-行动-习惯-影响力”四个阶段,并提出了各阶段的设计干预策略。最后,基于服务系统、营养共识、习惯养成三方面的设计策略,进行了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的服务设计构想,以验证并反思所提出的策略。

赵艳君[7](2017)在《不同量蛋白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不同量的蛋白质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T2DM-PTB)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分析膳食中的蛋白补充与T2DM-PTB患者病情控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T2DM-PTB患者258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患者,采取便利抽样自身前后对照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不同量的蛋白饮食干预,即低蛋白组:基础膳食+1.0g/Kg/d的蛋白摄入量;中蛋白组:基础膳食+1.2g/Kg/d的蛋白摄入量;高蛋白组:基础膳食+1.5g/Kg/d的蛋白摄入量。营养支持方式以肠内营养为主,排除肠外营养补充的患者。进行基线资料调查,测定三组患者代谢、生化、营养及人体测量学指标,分析干预前后各组间及组内(自身前后)研究指标的变化和相关性。结果:1)干预前膳食调查发现,T2DM-PTB患者的蛋白质、能量、营养素摄入量与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比较,总体上83.49%的人群未达到标准,其中蛋白质,钙等微量元素及营养素摄入量均偏低;FFQ膳食调查结果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摄入量比较,发现膳食结构不合理。三组人群蔬菜类和谷薯类摄入量均较高;大豆及制品、鱼虾类、水果类、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均偏低;而禽畜肉类、蛋类、油脂类摄入量均在膳食指南建议量范围内。2)三组干预前后组间比较时,干预前后体质指数(B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495,P<0.05);人体测量指标中发现,只有TSF和W/HR有统计学意义(F=3.284,P=0.039;F=3.685,P=0.026),血清检测指标中发现,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铁(SI)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TG、HDL、LDL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机体应急指标C-反应蛋白(CRP)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酐(Cr)和尿素氮(BUN)改变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干预前后的差值比较时,人体测量学指标收缩压(SBP)、TSF、W/HR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中FBG、2hPBG、HbA1c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Hb、TP、ALB、PA、SI呈上升趋势,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CRP、TG、HDL、LDL呈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LC、ESR、Cr和BUN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4)进行两两比较,低蛋白组与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与中蛋白组比较效果不明显,仅部分数据有统计学差异,但低蛋白组与高蛋白组各项指标除Cr和BUN外,其余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5)低蛋白组、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干预前后组内(自身前后)的比较中,低蛋白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中蛋白组各指标有改变,而高蛋白组各指标改变较明显;6)三组干预前后结核菌涂片有显着性差异(2?=38.652,P=0.01),高蛋白组的痰涂片结核菌数降低更明显。结论:1)T2DM-PTB患者营养状况目前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危险。膳食结构不够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未达标者占83.49%,应加强该类患者的个体化饮食强化和指导。2)在稳定总热量的前提下,高蛋白质饮食干预可以改善T2DM-PTB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TP、ALB,保持或增加非脂组织,减少体脂,改善糖代谢和部分脂代谢,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使患者获益。3)患者营养状态改变的程度与蛋白质的摄入量呈正相关关系,1.5g/Kg/d高蛋白质支持剂量组在改善患者生化、免疫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降低并发症等方面较中蛋白组和低蛋白组获得较好效果。4)高蛋白饮食干预试验中没有观察到对肾脏功能和血脂代谢的不良影响,推荐T2DM-PTB患者摄入1.5g/Kg/d蛋白最大安全剂量,并以优质蛋白为主。因此,T2DM-PTB患者可增加适合的蛋白摄入以改善营养不良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促进机体康复,帮助维持正常营养及代谢需求,保持长期血糖水平以及肌肉含量都有有益作用。

李启立[8](2016)在《莱阳市某中职学校学生膳食与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莱阳市某中职学校学生的营养素摄入情况,同时调查其零食消费情况、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以提高其身体素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莱阳市985名中职学生,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其饮食状况进行调查,通过膳食行为量表评估其膳食行为情况。其中采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Rohrer指数评价被调查学生的营养状况。其中BMI<18.5为偏瘦,在18.5-23.99之间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28为肥胖。对青少年群体而言,通过Rohrer指数来评价营养状况更为准确。Rohrer指数>156为过度肥胖,156-140为肥胖,140-109为中等,109-92为瘦弱,<92为过度瘦弱。应用营养素摄入充足比(the nutrient adequacy ratio,NAR)评价膳食中营养素的摄入水平。NAR<0.8为营养素摄入量不足,0.8-1.2为营养素摄入量适宜,>1.2为营养素摄入量过高。另外对其零食情况、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等进行调查。结果1.营养状况:根据BMI评价,有23.86%的人偏瘦。通过Rohrer指数来评价,18.58%的人瘦弱,2.营养素供能情况:35.74%的被调查学生蛋白质供能比例过高,26.90%的被调查学生脂肪供能比例过低,36.35%的被调查学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过高。3.营养素摄入情况:被调查学生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钙、钾、硒摄入量不足,尤其是钙和维生素A。男生组和女生组的钙的NAR分别为0.25和0.38,维生素A的NAR分别是0.27和0.47。在性别间比较,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饮食习惯:经常吃油炸、烧烤类食物的比例,女生组高达23.15%。男生组和女生组抽烟的比例分别为15.21%和22.19%,其中每天都要抽烟的比例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是4.56%和4.25%。5.夜宵和零食情况:各分组学生选择夜宵最多的是水果类。各组学生选择零食最多的是膨化食品类,女生组和男生组分别是72.19%和68.82%。各组优先选择的饮料是瓶装果汁类,男生组和女生组的比例分别是65.02%和66.30%。6.健康意识:各分组中有30%的人仅在身体不适时才会去关注健康问题,另外还有12%的人群从不关注饮食健康。存在严重挑食、偏食习惯的人群比例,女生组高于男生组,分别是24.25%和18.25%。结论被调查学生存在营养素不足的情况。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比例不合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水平不足,尤其是维生素A和钙。学生食物选择不合理,不具备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知识匮乏。目的研究莱阳市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症状,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出现的心理问题筛查并甄别需要关注的学生,并及时进行疏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莱阳市988名中职学生,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评估其心理状况。其中通过总分、阳性项目数以明确阳性率,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则考虑为阳性。通过因子分了解各症状分布情况,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也考虑为阳性。结果1.总分和阳性项目数:总分>160分者,共400人。阳性项目数>43者,共470人。男生组的阳性率低于女生组,分别是42.92%和49.24%。2.因子分:因子分>2的因子以人际敏感症状最高,可达388人,占总人数的39.27%。各因子中,女生组阳性率均高于男生组,尤其是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在抑郁症状方面,男生组的阳性率是22.61%,女生组的阳性率是32.87%。焦虑症状的阳性率在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是和24.52%和34.11%。3.与常模比较:被调查学生各项指标的均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和中国青年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躯体化症状、焦虑症状和敌对症状方面,被调查学生的因子分高于中国部分地区大学生常模。在强迫症状、偏执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方面低于中国部分地区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性别间比较:在焦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和其他症状方面,女生组的因子分高于男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被调查学生阳性率高,总体心理状况差。被调查学生心理状况较中国成人和中国青年差。在躯体化症状、焦虑症状和敌对症状方面,被调查学生的心理状态比中国部分地区大学生差。在焦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和其他症状方面,女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差于男生组。

高峰[9](2016)在《膳食指南六大核心推荐》文中认为天然食物无好坏之分,所有食物都含有这种或那种营养成分,所以说,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都是相对的。如果视具体的一个人的营养状况而言,评价某种食物是否对其有价值,可能就大相径庭了。譬如,肉食对缺乏蛋白质的人是需要的,而对于营养过剩的人,可能就要减少其供应

于冬梅,何宇纳,郭齐雅,房红芸,许晓丽,房玥晖,李婕,赵丽云[10](2016)在《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和描述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及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2岁及以上居民的能量、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等摄入状况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家庭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调味品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依据家庭成员的膳食能量比和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每标准人日能量营养素摄入量。结果同2002年相比,2010—2012年中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从2251 kcal下降到2172 kcal;蛋白质摄入整体水平与2002年基本持平;脂肪摄入量为79.9 g,增加了3.6 g,城市高于农村,农村摄入量上升,城乡差距缩小。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钠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均低于推荐量,且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能量摄入稳定,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有所改善,但脂肪摄入量增加,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问题仍普遍存在,城乡差别明显,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膳食质量有待提高。

二、多和少都是问题——我国面临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双重困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和少都是问题——我国面临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双重困扰(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稻米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米营养成分的分布特点
2 功能稻米的概念、研究历史与时代属性
    2.1 功能稻米的概念
    2.2 功能稻米研究历史
    2.3 功能稻米的时代属性
3 功能稻米种类和活性物质及调控机制
    3.1 功能稻米的种类
    3.2 稻米皮层中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调控机制
    3.3 米胚中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调控机制
    3.4 胚乳中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调控机制
4 功能稻米的创制方法
5 功能稻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5.1 功能稻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5.2 功能稻米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2)山东省某农村高龄老人生活及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高龄老人生活及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居住方式和生活照顾情况
        2.3 生活习惯情况
        2.4 患病数和服药数情况
        2.5 生活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讨论
第二部分 高龄老人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饮食习惯
        2.3 膳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
        2.4 膳食食物摄入种类
        2.5 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讨论
第三部分 高龄老人牙齿相关状况对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饮食习惯
        2.3 膳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
        2.4 食物摄入种类
        2.5 营养状况评估
    3.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3)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0~6岁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抽样方法
    1.3 指标定义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营养不良、超重情况
    2.2 不同性别营养不良、超重情况
    2.3 不同地区营养不良、超重情况
    2.4 不同民族营养不良、超重情况
    2.5 影响因素
        2.5.1 营养不良
        2.5.2 超重和肥胖
3 讨论

(4)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食物消费需求和进口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框架
    2.3 研究假设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食物自给率测算与食物进口来源特征
    3.1 基于营养视角的中国食物供给与食物自给率测算
    3.2 基于数量和摄入营养视角的中国食物进口来源的特征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人口结构变化对城镇居民食物支出的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现状
    4.3 城镇人口结构变化
    4.4 人口结构变化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人口结构变化对城镇居民营养摄入量的影响分析
    5.1 城镇居民营养摄入量现状
    5.2 人口结构变化对城镇居民营养摄入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食物需求当量模拟及人口结构对食物进口的影响
    6.1 人口结构与食物自给率的变化
    6.2 未来人口食物需求当量规模变动的模拟分析
    6.3 基于人口结构变化对未来食物净进口的修正
    6.4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5)《儿童早期健康与教育:预警、干预及政策》第四章和第五章选译(英译汉)及翻译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Part Ⅰ Translation
    1.1 The Original Text
    1.2 The Translation
Part Ⅱ Critical Commentary
    2.1 Introduction
    2.2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2.3 Liu Zhongde's Thre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2.3.1 Faithfulness
        2.3.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2.3.1.2 Explanation
        2.3.1.3 Amplification
        2.3.2 Expressiveness
        2.3.2.1 Reinventing Sentence Structures
        2.3.2.2 Reframing Discourses
        2.3.3 Closeness
    2.4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6)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的服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白领午餐存在问题需要解决
        1.1.2 健康成为全民的关注热点
        1.1.3 服务设计为健康膳食带来新机遇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白领营养午餐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服务设计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服务设计在健康膳食领域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1.6 研究思路及框架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与服务设计
    2.1 一线城市白领概述
        2.1.1 一线城市的界定及特征
        2.1.2 白领的由来
        2.1.3 一线城市白领的界定及特征
    2.2 营养午餐概述
        2.2.1 营养学的相关概念
        2.2.2 营养午餐的由来与界定
        2.2.3 营养午餐的重要性
        2.2.4 营养膳食的相关政策
        2.2.5 白领营养膳食的类型
    2.3 营养干预的相关理论
        2.3.1 计划行为理论(TPB)
        2.3.2 阶段变化理论(TTM)
        2.3.3 自我效能理论(SET)
        2.3.4 知信行理论(KABP/KAP)
        2.3.5 格林模式(PRECEDE-PROCEED)
    2.4 服务设计概述
        2.4.1 服务设计的概念及原则
        2.4.2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2.4.3 服务设计的应用
    2.5 服务设计介入白领营养午餐服务的思考
        2.5.1 系统整合的视角
        2.5.2 用户体验的视角
第三章 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服务系统分析及案例研究
    3.1 白领现有午餐模式分析
        3.1.1 自带型
        3.1.2 外卖型
        3.1.3 外食型
        3.1.4 食堂型
        3.1.5 四种模式总结
    3.2 现有午餐系统服务流程分析
        3.2.1 服务端供餐流程分析
        3.2.2 白领端用餐流程分析
    3.3 营养午餐服务的接触点分析
        3.3.1 身体状况评估及营养需求目标
        3.3.2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搭配知识
        3.3.3 食物营养价值保持的支持条件
        3.3.4 营养吸收与利用的身心条件
        3.3.5 营养摄入水平评估与反馈
        3.3.6 营养循环管理与习惯养成
    3.4 营养午餐服务系统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3.4.1 涉及的利益相关者
        3.4.2 利益相关者动机矩阵分析
    3.5 服务设计介入白领营养膳食的案例与启示
        3.5.1 案例的服务模式对比
        3.5.2 服务定位与设计导向的启示
        3.5.3 服务设计介入营养午餐服务的关注点
第四章 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的需求调研与分析
    4.1 调研安排
        4.1.1 调研目的
        4.1.2 调研内容与步骤
        4.1.3 主要调研方法
    4.2 营养午餐用户初步调研
        4.2.1 用户行为与环境初探
        4.2.2 初步调研问题及需求方向归纳
    4.3 营养午餐用户深度调研
        4.3.1 关于“营养午餐态度”的深度调研与分析
        4.3.2 关于“营养午餐知识”的深度调研与分析
        4.3.3 关于“营养午餐行动体验”的深度调研与分析
        4.3.4 关于“营养午餐习惯维持”的深度调研与分析
        4.3.5 关于“营养午餐支持条件”的深度调研与分析
        4.3.6 深度调研问题总结及需求点归纳
    4.4 典型白领用户及其行为特征分析
        4.4.1 方便型
        4.4.2 经济型
        4.4.3 享受型
        4.4.4 克制型
        4.4.5 情感型
        4.4.6 基于用户行为的营养午餐需求点补充
    4.5 营养午餐的需求输出与设计方向确认
        4.5.1 营养午餐的需求输出
        4.5.2 营养午餐的设计方向确认
第五章 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的服务设计策略输出
    5.1 营养午餐服务系统构建的设计原则
        5.1.1 功能维度原则
        5.1.2 体验维度原则
        5.1.3 价值维度原则
    5.2 营养午餐服务系统构建的设计策略
        5.2.1 意义:树立全新的愿景与幸福观
        5.2.2 系统:整合各方有利的合作资源
        5.2.3 内容:提供多元化的营养午餐服务
        5.2.4 评估:衡量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品质
    5.3 多方营养共识构建的设计策略
        5.3.1 营养宣教增强主动改善意识
        5.3.2 参与式保障体系促进自觉正义
        5.3.3 信任机制保证共识的持续性
        5.3.4 用户赋能促进营养意识推广
    5.4 白领营养膳食习惯养成的阶段构建
        5.4.1 理论支持:行为改变及习惯养成理论
        5.4.2 阶段划分:卡片分类确定四个阶段
        5.4.3 阶段验证:用户访谈验证阶段划分
    5.5 白领营养膳食习惯养成各阶段的设计干预策略
        5.5.1“认知阶段”的设计策略
        5.5.2“行动阶段”的设计策略
        5.5.3“习惯阶段”的设计策略
        5.5.4“影响力阶段”的设计策略
        5.5.5 分阶段设计干预的注意点
    5.6 营养午餐的服务设计构想
        5.6.1 营养午餐的用户角色构建
        5.6.2“Vegfun蔬趣”服务系统构建
        5.6.3“Vegfun蔬趣”故事板构建
        5.6.4“Vegfun蔬趣”接触点设计
        5.6.5 营养午餐服务设计策略的反思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初步访谈资料
附录B:关于一线城市白领上班族的三餐情况调研
附录C:营养午餐膳食习惯养成问卷资料
附录D:图片及表格来源
附录E: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社会实践活动

(7)不同量蛋白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调查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1.4 样本含量估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工具
        2.4 蛋白干预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主观营养评价指标
        3.2 客观营养评价指标
    4 统计分析
    5 质量控制
        5.1 研究设计阶段
        5.2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检测
        5.3 蛋白摄入量质量控制
    6 医学伦理方面
    7 盲法原则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莱阳市某中职学校学生膳食与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莱阳市某中职学校学生膳食状况的调查分析
    前言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1.1.3 数据处理
    1.2 结果
        1.2.1 体质指数
        1.2.2 Rohrer指数
        1.2.3 营养素供能情况
        1.2.4 营养素摄入水平情况
        1.2.5 就餐次数和地点
        1.2.6 饮食习惯
        1.2.7 夜宵和零食
        1.2.8 保健知识
    1.3 讨论
第2章 莱阳市某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前言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总分和阳性项目数
        2.2.2 因子分
        2.2.3 与常模比较
        2.2.4 性别间比较
    2.3 讨论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膳食指南六大核心推荐(论文提纲范文)

1.多样的蔬菜
2.完整的水果
3.全谷类食物
4.适量乳制品
5.优质蛋白质
6.少许的油脂

(10)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介绍
    1.2 调查/监测对象及内容
    1.3 膳食调查及分析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样本情况
    2.2 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表1)
        2.2.1 能量
        2.2.2 碳水化合物
        2.2.3 蛋白质
        2.2.4 脂肪
        2.2.5 膳食纤维
        2.2.6 维生素
        2.2.7 矿物质
    2.3 2010—2012年中国居民主要营养素摄入状况评价
3 讨论
    3.1 能量和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基本满足需求
    3.2 膳食纤维摄入下降,微量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四、多和少都是问题——我国面临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双重困扰(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稻米研究现状与展望[J]. 胡时开,胡培松. 中国水稻科学, 2021(04)
  • [2]山东省某农村高龄老人生活及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D]. 孙大发. 青岛大学, 2020(01)
  • [3]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0~6岁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调查研究[J]. 沈建华,张笑男,俞跃萍,刘锦桃,杨燕槐. 卫生软科学, 2020(01)
  • [4]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食物消费需求和进口的影响研究[D]. 李国景.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 [5]《儿童早期健康与教育:预警、干预及政策》第四章和第五章选译(英译汉)及翻译研究报告[D]. 田钰. 云南大学, 2017(07)
  • [6]一线城市白领营养午餐的服务设计研究[D]. 周慧. 江南大学, 2017(02)
  • [7]不同量蛋白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干预研究[D]. 赵艳君.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1)
  • [8]莱阳市某中职学校学生膳食与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D]. 李启立. 青岛大学, 2016(04)
  • [9]膳食指南六大核心推荐[J]. 高峰. 江苏卫生保健, 2016(15)
  • [10]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J]. 于冬梅,何宇纳,郭齐雅,房红芸,许晓丽,房玥晖,李婕,赵丽云. 卫生研究, 2016(04)

标签:;  ;  ;  ;  ;  

越来越少都是两个问题——我国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