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腔镜生物蛋白胶治疗非典型性溃疡病穿孔(论文文献综述)
冯秀雪[1](2019)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术后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目前已成为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标准微创治疗方法。ESD术后出血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由于发生时间不一,导致出血较难得到及时诊治,严重可能发生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因而预防ESD术后出血是术后管理重要问题。ESD术后疼痛也是ESD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但容易被忽略,目前疼痛已成为衡量术后生活质量和临床路径质量的主要因素,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能导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且降低患者依从性,因而随着患者要求提高,ESD术后疼痛应该引起更多关注。ESD切除病变后进一步的诊治决策也是ESD术后管理的重要方面,新的eCura评价系统结合整块切除和淋巴结转移风险综合评估ESD术后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术后管理策略。方法:选择自200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胃黏膜病变行ESD治疗患者,开展以下三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汇总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SD术后出血影响因素,同时分析生物蛋白胶能否预防ESD术后出血。第二部分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和前瞻性随访,对患者术后1~3天进行疼痛随访,记录ESD术后疼痛程度,进而分析ESD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同时分析生物蛋白胶在ESD术后疼痛中的作用。第三部分纳入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使用eCura评价系统评估ESD术后治愈性情况。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1441处病变,术后总体出血率2.64%,术后早期出血人数占52.63%,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胃黏膜病变ESD术后出血与切除病变面积、病变纵向位置、操作时间、创面是否喷洒生物蛋白胶相关;生物蛋白胶能有效降低ESD术后出血高危病变(切除病变面积>10cm2、病变位于胃中下部且操作时间>60min)的术后出血率(2.38%vs 14.77%,P<0.05)。第二部分回顾性收集共840例患者,ESD术后出现疼痛比例为35.48%;前瞻性收集548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比例68.98%,患者疼痛中位评分2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胃黏膜病变ESD术后中重度疼痛与病变面积、病变纵向位置分布(胃下部)、固有肌层损伤、创面喷洒生物蛋白胶、操作者经验相关。生物蛋白胶应用与对照组比较,在胃上部和胃中部疼痛最高评分降低(P<0.05),但对于胃下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第三部分共纳入994例病变,其中eCruaA、B、Cl、C2分别有701例(70.52%)、65例(6.54%)、96例(9.66%)、132例(13.28%)。四个等级间同时性复发和异时性复发比例无差异,总体生存率无差异,但C2级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低于其他级别。C1级残留率(5.32%vs A 1.46%、B 1.54%、C2 0.77%)和局部复发率(11.70%vs A 3.07%、B 6.15%、C2 4.62%)均明显高于其他级别,对于残留和局部复发补充外科手术、ESD和APC治疗预后无差异。C2级ESD术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于其他级别(3.85%vs A 0.15%、B 1.54%、C1 0%),ESD术后立即补充外科手术与随访观察组预后无差异。结论:第一部分生物蛋白胶在胃ESD术后创面局部喷洒是降低胃ESD术后出血发生风险的简单方法,尤其对于胃ESD术后高危出血患者;生物蛋白胶在应用抗血栓药物、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胃ESD操作的患者中预防术后出血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第二部分胃ESD术后疼痛常见,最高程度疼痛多见于术后24h内,一般术后1~2日逐步缓解,胃ESD术后创面局部喷洒生物蛋白胶可降低胃中上部术后疼痛程度,对于胃下部作用不明显,但没有增加胃下部疼痛。第三部分eCura评价系统中A级和B级需要定期监测来预防或早期发现复发或再发病变;C1级残留和局部复发率高,对于残留或局部复发病变再次给予内镜下治疗是可行且有效的;C2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风险高,但ESD术后补充外科手术组和ESD术后随访组在预后方面无显着差异,需要综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后续策略。
冯秀雪,令狐恩强[2](2017)在《生物蛋白胶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生物蛋白胶具有止血、封闭组织缺损、粘合、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随着消化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蛋白胶在消化内镜下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将生物蛋白胶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亢文,董继兴,范长青,苗俊阁,魏九峰[3](2007)在《腹腔镜手术1467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6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溃疡病穿孔修补、肠粘连松解、肝囊肿开窗、直肠癌根治术、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等1467例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应用15种类1467例,其中有28例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或胆囊萎缩而中转开腹手术,6例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5例。结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随技术进步和设备改善将逐步拓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可降低。
孙键,秦安[4](2003)在《腹腔镜生物蛋白胶治疗非典型性溃疡病穿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腹腔镜生物蛋白胶治疗非典型性溃疡病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非典型性溃疡病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后用生物蛋白胶进行修补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修补均获成功,无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对非典型性溃疡病穿孔的诊断治疗简单有效,手术创伤小。
二、腹腔镜生物蛋白胶治疗非典型性溃疡病穿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生物蛋白胶治疗非典型性溃疡病穿孔(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术后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生物蛋白胶在预防胃ESD术后出血中作用 |
引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胃ESD术后疼痛管理 |
引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eCura评价系统在早期胃癌ESD术后治愈性评价中的应用 |
引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博士在读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 |
致谢 |
(2)生物蛋白胶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内镜下治疗 |
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三、内镜下补瘘治疗 |
四、其他内镜下治疗 |
四、腹腔镜生物蛋白胶治疗非典型性溃疡病穿孔(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术后管理优化研究[D]. 冯秀雪.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2]生物蛋白胶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J]. 冯秀雪,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7(04)
- [3]腹腔镜手术1467例临床分析[J]. 亢文,董继兴,范长青,苗俊阁,魏九峰. 航空航天医药, 2007(03)
- [4]腹腔镜生物蛋白胶治疗非典型性溃疡病穿孔[J]. 孙键,秦安.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