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消费经济结构研究的四个角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璟[1](2021)在《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相关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充分表明,中国高校的女生数量及其消费能力与男生数量及其消费能力相比占据明显优势。近些年来,高校女大学生因陷入裸贷、校园贷而造成的悲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消费作为满足个人生活和生产需要的途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入手,分析了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消费观异化的原因,并找出了培育高校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途径。本文运用实证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在查阅相关高校女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的实际结果和男女大学生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的差异,从五个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总结和归纳了本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等。第二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内涵,以及培育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介绍了当下山西高校女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第四部分对山西高校女大学生消费观的问题根源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介绍了高校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培育途径。对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消费观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山西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实践价值,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深入研究。总之,培育高校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就是引领其树立勤俭消费、适度消费、非异化消费等理性消费理念。高校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引领其树立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是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和校园消费氛围向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康旭华[2](2021)在《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面对能源需求迅速增加与能源供给不足,生产生活用能与全面可持续发展两大矛盾,各国和地区纷纷选择合作以共同应对发展难题,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全球气候谈判等为代表的能源合作屡见不鲜。在国内,能源及其相关的气候和低碳发展等问题也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求对内对外合作以保证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此过程中,资源型地区作为能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承担者,同时也肩负着自身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目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已经进入关键的时期,需要寻找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可行的实践措施。因此,将能源合作这一时代命题与资源型经济的转型需求相结合,从要素组合视角研究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不仅可以在理论上为中观层面能源合作相关问题奠定微观基础,为资源型经济相关学术研究开辟新的视角;还能够指导资源型经济转型实践,为其探寻突破路径。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论、空间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理论,采用归纳演绎、比较静态分析、数理模型分析、案例研究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就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层层深入展开研究。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和立场与方法论指导,针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与约束,阐明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必要性和能源合作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借鉴空间经济学和技术创新理论对要素水平与垂直联系以及系统超循环理论,从不同要素组合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作用及演进规律就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吸收和运用雷布津斯基定理、增长极理论、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以及熊彼特制度要素作用理论,就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展开比较静态分析、数理模型分析和逻辑推理。进而,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典型资源型省份——山西省的能源合作及其对转型的作用进行了阶段性梳理,运用熵权法、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青海、贵州、云南十个省(区)能源合作对其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能源合作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如下:(1)本文针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和约束,总结了资源型地区能源合作的动因,笔者认为资源型地区天然就是能源合作的参与者,需要立足自身禀赋优势,在政府引导下,有意识地通过多种能源合作获得多元要素,以参与水平分工;双向合作关系的建立有益于资源型经济转型;不同的能源合作类型将对资源型经济产生差别化作用,能源合作引入要素作为“负熵流”,对资源型经济耗散作用回归稳态会产生重要作用。(2)本文运用集聚与扩散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系统论分析发现,分析发现在能源合作带来的要素流动基础上,不同要素组合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层面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产生作用。其中,水平层面作用是要素组合内部产生的实质性变化,表现形式依要素组合各异,主要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垂直层面作用是要素组合在构成形态上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极化效应和均衡效应。二者此消彼长,共同影响着资源型经济中能源要素主导地位的涨落,促进了不同能源合作中要素组合的演进。(3)通过对能源贸易合作、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这四类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机理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在水平层面,能源贸易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能够产生收入效应,初期可促进其转型,而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能源投资合作通过结构效应和内涵效应可以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通过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可产生推动作用。在垂直层面,能源贸易合作通常会对能源要素产生极化效应,而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可以发挥极化效应或均衡效应,由此影响资源型经济能源要素的主导地位,从而影响其转型效果。(4)论文在运用熵权法对2005-2019年十个资源型省(区)资源型经济转型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别采用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就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效果进行了基本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检验对象在检验期间参与能源贸易合作、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在水平层面分别通过收入效应、结构效应和内涵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自身资源型经济转型;在垂直层面,分别通过极化效应(能源贸易合作)和均衡效应(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对能源要素主体地位分别产生强化和弱化作用,从而对资源型经济转型起到反向和正向影响。(5)通过采用案例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典型资源型省份——山西省的能源合作及其对转型影响进行阶段性梳理,本文得出结论:山西省的能源合作由量变到质变、从单向到双向,在不断演进中逐步实现合作领域的清洁化;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也随能源合作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类型能源合作内在质量的改善及相互间的联合开展,由能源产业内部到工业体系再到整个经济与社会体系,沿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地区协调—生态环境的效果路径循序渐进地显现出来;能源合作是资源型经济实现转型的“捷径”之一;而开放程度不高、对高质量要素吸收不够,对转型引领作用不足、各类合作结合乏力与创新能力欠缺制约了山西省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发挥。(6)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认为资源型地区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政府需要有意识地引导资源型经济转型,立足自身禀赋优势,开展多种类型的能源合作,并根据转型需求吸收高质量要素,促进转型发展。在能源贸易合作中,应增加高附加值能源商品和能源服务贸易合作,促进能源合作向吸收高质量要素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贸易收入的资本化。在能源投资合作中,应避免投机合作,积极利用外资,引导合作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和提升能源产业劳动力素质的领域。在能源技术合作中,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国内能源领域的创新合作,通过内部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技术研发与转化。目前,能源治理合作的发展尚未成熟,需要着力在能源基金利用与监管和生态保护机制建设,以及统一能源金融和碳交易体系等方面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尝试从要素组合水平层面和垂直层面作用角度分析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其中,借鉴前人将空间经济学的极化效应运用至要素组合的方法,进一步将要素在空间上的扩散效应转化为在经济体内要素构成上的均衡效应,补充并完善了相关理论,构建了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第二,本文在地区合作层面上,将能源合作划分为能源贸易合作、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并将散见于个别研究的具体化能源合作纳入同一个研究体系,运用同一研究范式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推演出不同类型能源合作间的演进规律,从而勾勒出能源合作体系的概貌,其中的个别观点和内容对今后相关问题研究的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第三,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能源合作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统计的部门和数据,本文选取山西省为代表,经过长期调研、数据搜集、整理,梳理出其参与各类能源合作的实际情况并进行了阶段性梳理,掌握了充足详实的现实数据和研究方法,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相关部门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是:第一,由于实证检验对象实际情况的限制,本文未将能源服务贸易合作纳入能源贸易合作的研究中。今后,可将能源贸易合作单独作为研究主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第二,鉴于研究重心关系,在对能源治理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进行机理分析时,本文未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加以区分,而是淡化了其中的差别,这也是作者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之一。第三,尽管本文已经竭尽所能对省级能源合作数据进行挖掘和梳理,但可能仍然存在一定欠缺。今后,笔者将进一步钻研统计方法,以便深化和完善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梁霄[3](2021)在《闽东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乡村民宿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寿山乡前洋村民宿设计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国内民宿建设发展步入快车道,设计改造研究的着力点却具有一定片面性。风口之上,建筑师当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讲求创新、接轨世界的同时更应当树立文化自信,在民宿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当有发掘和弘扬本土地域文化意识。理念上明晰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实践中探寻合理利用与展现地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是建筑师迫在眉睫的任务。闽东作为极具鲜明地域文化特征,民宿发展又方兴未艾的地区,为此次研究提供了理想的阵地。因此,以闽东地域文化着手,从地域环境适应表达、形式空间地域性、材料表达地域性、装饰艺术地域性四个层面探究乡村民宿设计方法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闽东地区乡村民宿为研究对象,探究闽东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乡村民宿设计方法,并将其在寿山乡前洋村民宿设计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理论研究方面,从地域文化与地域性、地域文化与民宿设计、闽东地域文化及乡村民宿等方面展开,总结归纳地域文化、地域性设计、乡村民宿设计的内涵与关联,总体把握闽东地域文化中地域环境、民俗文化及传统民居的基本特征。实证调研方面,分由民宿案例和传统民居展开,通过实地踏勘、入住体验和现场访谈相结合,根据案例民宿特点从建筑地域环境适应表达、形式空间延续和改造、建筑材料延续和表达、装饰艺术延续和表达、乡村空间整体规划、产业空间场景营造、民俗场景的还原、民俗空间的再现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从地域环境、形式空间、材料表达、装饰艺术四个角度制定民宿建筑地域性设计方法。最后,在前文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前洋村民宿区整体规划和五处单体民宿改造设计为落脚点,将理论和方法结合实践。乡村民宿是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的产物,是承载地域文化的实体。本文在闽东地域文化和乡村民宿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实地案例调研整理分析,制定闽东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乡村民宿设计方法,为乡村建设和民宿设计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也期望在应对乡村失活和发掘地域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正文约11万字,图表计220幅。
陈汝培[4](2020)在《RZSA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城镇化加速、装修装饰需求向高端发展的推动下,中国陶瓷产量在较高基数上继续提升。数据显示,2010-2019年间,我国建筑陶瓷的销售额从2544亿元上升到53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7%。在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当中,行业集中度却相对较低。一直以来,整个陶瓷市场中都以中小企业为主,竞争也十分激烈。此外,消费者对于陶瓷类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在日趋转变,环保、功能、美观等诉求日益增加。而2019年的时候,陶瓷薄板泛家居应用这一新的风口正式形成。引爆了整个陶瓷行业新的发展。在这样一个行业发展向好但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RZSA作为国内陶瓷产品,尤其是陶瓷薄板这一业务领域的金牌代理商,如何进一步选好自己的细分渠道,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保留率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以RZSA作为分析对象,首先对RZSA的现有营销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出了RZSA现阶段营销过程中存在的四个不足之处:第一,产品丰富度相对较低,无法及时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第二,产品的价格过低,虽然带来了不错的销量,但是却限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渠道相对较为低效,没有办法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客户获取;第四,促销机制相对较为简单,不仅对于消费者销量的提升有限,也不能够实现消费者忠诚度的培养。最后,文章以RZSA现有营销不足为出发点,分别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营销团队的建立方面,文章提出了需要招聘的营销人才类型,帮助RZSA形成一个更好的营销团队;产品上,提高自身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并建立相应的新产品开发团队,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价格上,重新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搭配相应的品牌策略和服务策略,在保障销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渠道上,重新进行渠道的优化,提升自身的获客能力;促销上,更新促销体系,让企业在通过促销提高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同时促进消费者的忠诚度。
李飞翔[5](2020)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金融业的局势,动摇了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地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互联网金融逐渐走向成熟,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业务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凭借着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性、低成本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不断抢占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分流商业银行的客户。为了激励金融企业加大创新,政府公开表达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并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发放金融牌照,出台了相关监管法规,使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变得更加规范化、合法化。随着互联网金融对线上线下使用场景的完善,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的逐渐养成,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的扩大,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也会进一步的加大。商业银行若想继续维持金融业的霸主地位,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进程,改善经营模式,加大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力度,提高经营效率。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来说,既是一次不可避免的挑战,又是一次转型升级的机遇。本文在实证分析之前,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学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次从技术水平效应、信息交流效应、去中介化效应、普惠金融效应以及长尾效应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并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经营模式四个角度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途径;在现状分析部分,以第三方支付为重点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个角度分析了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选用了随机效应面板模型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在数据的选取上,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个方面选取了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年至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了增加数据的长度,本文选用了季度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存在微弱的正向影响,对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存在不显着的正向影响,对商业银行的成长性存在微弱的消极影响。理论分析及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短期内虽然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冲击,但是长远来看,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完善经营模式,提高业务能力,加快产品创新,增强用户体验,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为了使商业银行更好地降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出三点可行性建议:一、加大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学习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二、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研发,缩小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差距;三、加大对高科技人才地吸收,打造科学的人才结构配置。
曹冰倩[6](2020)在《基于现金流的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金是企业经营运转的基本保障,充裕的现金流是企业日常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房地产行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同时由于其资金回收期普遍较长,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就是房地产企业项目顺利开发、企业持续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必要保障。其次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一直随着该行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抑制房价的增长,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始终在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多数房地产企业都出现了存货积压和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仅有少数房地产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行业政策不断影响,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房地产企业缺乏对于现金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也在影响着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与实施。所以基于现金流管理的角度研究房地产这一特殊行业的财务战略实施情况很有必要,这样的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房地产企业资产呈良性运作,也有利于企业内部利润的合理分配,从而促使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也为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现金流的角度来分析Z房地产公司目前存在的财务战略问题,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先叙述了企业财务战略、现金流的概念,房地产企业现金流转特点和基于现金流向、现金流程、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速四个角度的现金流分析体系,将现金流向与公司内部发展情况相结合,现金流程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进行整体分析,将流量分析和流速分析比率结合起来,进行指标分析。其次分析了Z房地产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财务战略现状,随后在现金流分析体系基础上选取Z房地产公司2016年-2018年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信息对Z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战略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以下问题: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存在资金断裂风险;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筹资渠道狭窄;利润分配以现金支付为主,缺乏财务激励机制等财务战略问题。随后对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标准和目标进行阐述,对于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调整融资结构与融资渠道,保证现金流供血充足,以长期借款替代短期借款、委托贷款、担保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拓宽投资领域,使现金流均匀分布,以成本较低的收购战略为主,直接购买项目公司股权的模式或合资开发模式等;下调现金股利支付比例,完善利润分配战略。最后为同行业其他企业制定财务战略提供参考性意见:一是制定科学的投资战略多元化投资;二是开拓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三是建立现金流风险管控体系降低经营风险。
甘辛[7](2020)在《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低碳减排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已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随着工业领域能源政策的持续推进,其节能的边际效益将逐步递减,消费领域节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我国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着力点。由于我国的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并且起步较晚,绿色消费在我国走向成熟性发展仍需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建立绿色消费模式更是难上加难。从社会建设的视角来看,推动绿色消费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需要社会监管措施的干预。实施绿色消费监管,是当前适应我国经济形势要求,符合消费市场发展,也是顺应绿色消费发展规律的一个选择。在已有的监管体系中,政府的监管手段一般分为命令,禁止,特许等强制性监管措施。然而,绿色消费3.0注重通过价值与信任等体系建设来促使生产端和消费端对绿色消费理念的情感认同,对各类主体自觉主动地实施绿色消费行为进行激励性监督与管理。这表明绿色消费3.0监管的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领域的监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认清我国绿色消费的演变规律和监管规律,厘清建立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和关键挑战,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所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现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绿色理念、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这也是我国国情的具体呈现。基于以上背景,构建具有原创性、本土性和科学性的新发展时代下的绿色消费3.0的新内涵,实现与未来绿色消费目标系统性要求之间的对接与匹配,进而系统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能为推行绿色消费实践提供有效的借鉴。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国际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绿色消费3.0的内涵是什么?当前我国绿色消费监管现状如何?主要监管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国外在绿色消费监管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理念是什么?该如何构建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紧扣以上研究问题,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1)第一章:导论。本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等。(2)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回顾和梳理绿色消费概念范畴、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监管相关研究和绿色消费监管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述评。(3)第三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本章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绿色消费发展沿革进行系统回顾,厘清国内外绿色消费发展的逻辑框架,界定了绿色消费3.0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章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绿色消费监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建立政府主导并将生产端和消费端纳入到统一的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绿色消费3.0监管理念的构建、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科学设定与有效实施提供理论基础。(4)第四章:绿色消费监管现状分析。本章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绿色消费监管方面的政策文件,并对这些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以反映我国绿色消费监管政策的发展历程。此外,本章建立政策效力评估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绿色消费监管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从法律、体制、制度和社会四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绿色消费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章考察了世界上绿色消费发展较好的五个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绿色消费监管经验,以为设计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获得经验启发。最后,本章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绿色消费监管升级的现实挑战。(5)第五章:绿色消费3.0监管演化博弈分析。基于绿色消费监管升级的现实挑战,本章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企业—消费者”绿色消费3.0监管博弈模型,阐明绿色消费3.0监管博弈系统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章基于数值仿真,探讨了政府监管方式(秩序监管和情感监管)对博弈主体的影响。(6)第六章: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设计。基于绿色消费3.0监管演化博弈结论,本章从“秩序-情感”层面探究了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理论和监管机制,并根据当前绿色消费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提出中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保障措施:建立高效的绿色消费监管体系的3.0运行模式、明确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立法导向和法规建设、构建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支持平台、以及明确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文化导向。在此基础上,本章从整体上构建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7)第七章:研究结论、不足和展望。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总结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该论文共有图54幅,表22个,参考文献266篇。
赵若斯[8](2020)在《山西利用FDI质量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40年多来,尽管山西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是,限于资源型产业的特殊性和传统制造业对外开放的严重滞后,更由于营商环境的改善缓慢,不仅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也不高。全球产业分工重组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的加快,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山西省作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利用FDI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客观评价山西省利用外资的现状,结合山西省产业发展的方向,揭示山西省利用FDI质量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寻求利用FDI促进山西省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山西省利用FDI现状基础上,从FDI技术水平、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平均规模四个方面客观分析了山西省利用FDI质量的水平,进一步揭示了利用FDI质量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以及FDI质量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外溢效应提出假设:FDI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山西省2007年-2017年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山西省利用FDI质量综合指标和FDI质量四项子指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质量综合指标对山西省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考虑把FDI质量四项子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之后,结果表明,FDI盈利能力和FDI管理水平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着促进作用,而FDI技术水平和FDI平均规模则对产业转型升级效用不显着。从控制变量来看,过度的能源消耗会显着抑制产业转型升级。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更换被解释变量衡量方法的稳健性检验之后,所得结果与原有结论保持一致。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从提升利用FDI质量的路径、改善本地营商环境、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水平、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平均规模、降低能耗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提升利用FDI质量促进山西省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陈珺晶[9](2020)在《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指出2016年我国开始的全面二孩政策是意图解决低生育问题的尝试。我国曾经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情的变化,我国实际生育率和生育意愿的不断降低,导致了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各项调查数据与研究表明中国的生育率远低于人口自然更替水平,这一情况在城市尤为明显。生育意愿是未来预测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实际生育率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研究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帮助发现提高生育意愿、从而提高生育率的方向,从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求缓解应对我国的生育问题。本研究聚焦生育意愿相较全体女性更低的城市女性,探究公共服务对这一群体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以上海这一兼具生育意愿与生育率双低、城市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两个特点的大城市作为案例城市,在上海进行问卷发放,收集城市女性关于二孩生育意愿及公共服务一手的相关数据。经样本选定、数据选取与再编码、相关分析、模型研究,本研究发现,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并不总能显着提升二孩生育意愿。具体来说,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满意度对二孩生育意愿具有一定提升作用,基本养老满意度则对二孩生育意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相较直接的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来说,对生育相关的公共服务与个人需求符合性、实际有效性的满意度对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更关键,这一公共满意度更高时,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显着提高。此外,不同群体的城市女性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表现出不同敏感度,高收入、高受教育水平的城市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受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较小。实证支持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影响的根源仍在于生育成本和效用的博弈。这些结论给予我们以新的思考方向,单纯放开生育政策或者普遍性大众化公共服务的优待收效较小,要增进城市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应该更加关注公共服务对她们生育行为的直接帮助和实际效用。具有强针对性、直接作用于生育和保障生育权益的公共服务,如更长的产假和育儿假期、对生育后回归工作和社会的帮助政策等,对提升二孩生育意愿可能有较好的作用。
金志勇[10](2020)在《基于创新视角的拼多多企业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阿里巴巴一家企业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对于市场有着强大的控制能力。拼多多作为电商行业的后进入者,能够在不到5年的时间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成为用户规模第二大的电商平台,并且具有颠覆整个行业的竞争潜力。在具有在位企业的成熟市场,拼多多能够获取成功的原因有许多讨论,以创新视角来看,有观点认为是通过聚焦下沉市场实现颠覆性创新;有认为是对商家收取极低费用的“免费模式”;还有认为是源自对团购模式的创新,以拼团的营销模式实现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但是拼多多为什么选择这些创新策略,在不同层级战略上选择不同创新方式的依据是什么?通过研究拼多多成功的原因,分析其实施创新策略的战略逻辑,对于其他后发企业具有更高的参考意义。本文根据迈克尔波特教授对于战略的定义作为研究总框架,即战略是由定位和一系列经营活动形成的独特优势。先通过对拼多多的内外部环境研究,确定拼多多的独特竞争优势,再去分析拼多多通过什么样的定位、采取哪些经营活动来强化企业的独特优势,最后,明确帮助拼多多形成独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并据此对拼多多的未来发展提出参考建议。在具体研究上,首先对拼多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两部分,宏观环境主要根据PEST理论从经济、政治、社会、技术四个角度进行阐述。行业环境主要通过波特五力模型、HHI指数、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等理论工具进行研究。企业的内部能力包括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两部分,企业资源通过品牌资源、产品资源、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四个角度进行阐述。企业能力通过对拼多多的市场能力、运营能力、供应链能力和研发能力四个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拼多多内部能力的分析,判断拼多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同时结合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与行业主要竞争者阿里巴巴、京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竞争态势矩阵确定“较低的产品价格”是拼多多的独特竞争优势。之后围绕这一独特竞争优势对拼多多的企业定位和一系列经营活动进行分解,研究拼多多是如何通过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支持战略对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进行强化。分析从三个层面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公司层战略,拼多多通过聚焦下沉市场,满足被阿里巴巴、京东等在位企业忽视的下沉市场消费者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具备了挑战在位企业的潜力,实现了行业的颠覆性创新。第二个层面是业务层战略,拼多多通过商家“免费”入驻、拼团等一系列业务模式创新,帮助上游商家和下游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销售或购买到商品,实现整个价值链的降本增效。第三个层面是支持战略,拼多多通过融资等形式获取外部合作者的支持,拥有了大量低成本的流量资源和能够强化经营能力所需要的资金资源。最后通过研究得出了围绕“较低的产品价格”形成的战略配称是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从下沉市场和主流市场两个角度对拼多多的未来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二、关于消费经济结构研究的四个角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消费经济结构研究的四个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1.4.1 主要工作 |
1.4.2 创新之处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与女大学生消费观的内在关联 |
2.1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基本内涵 |
2.1.1 反对奢靡消费,坚持勤俭消费 |
2.1.2 反对过度消费,坚持生态消费 |
2.1.3 反对异化消费,坚持非异化消费 |
2.2 培育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重要性 |
2.2.1 促进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
2.2.2 推动社会消费环境的改善 |
2.2.3 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
第3章 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消费观的现状分析 |
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3.1.1 问卷结构设计 |
3.1.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2 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的主要消费特点 |
3.2.1 消费市场庞大 |
3.2.2 消费个性化凸显 |
3.2.3 消费渠道稳定 |
3.3 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的消费误区 |
3.3.1 消费结构失衡 |
3.3.2 消费差距悬殊 |
3.3.3 消费行为缺乏理智 |
第4章 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消费观的问题根源 |
4.1 女大学生自我消费方式的不合理性 |
4.1.1 女大学生片面追求符号消费 |
4.1.2 女大学生自身的感性消费 |
4.1.3 女大学生自身缺乏理财意识 |
4.2 家庭消费教育的缺失 |
4.2.1 父母的教育误区 |
4.2.2 家人金钱观的影响 |
4.3 高校消费教育的欠缺 |
4.3.1 高校思政教育对男女生性别特点的忽视 |
4.3.2 高校关于消费教育课程的缺乏 |
4.4 社会消费环境的复杂化 |
4.4.1 错误消费价值观念的干扰 |
4.4.2 借贷平台的盛行 |
4.4.3 购物的便捷化 |
4.4.4 明星网红的带货效应 |
第5章 高校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培育途径 |
5.1 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觉追求全面消费理念 |
5.1.1 树立科学消费意识 |
5.1.2 培养正确理财习惯 |
5.2 通过家庭的消费教育,及时引导消费行为 |
5.2.1 培养女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
5.2.2 以身作则树立合理消费的榜样 |
5.3 通过高校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加强马克思主义消费教育 |
5.3.1 发挥思政课对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引领教育作用 |
5.3.2 打造业务好、政治强、人格正的教师队伍 |
5.3.3 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加强引导 |
5.4 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引导,营造健康消费环境 |
5.4.1 发挥大众媒体的舆论宣传和引导作用 |
5.4.2 加强对各种借贷平台的监管 |
5.4.3 大力宣传生态消费理念,弘扬和培育生态消费观 |
5.4.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引领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培育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2)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依据和论文的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2.1 能源合作模式、机制与效应研究述评 |
1.2.2 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述评 |
1.2.3 分工合作中要素变动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影响研究述评 |
1.2.4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影响研究述评 |
1.2.5 研究文献总体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能源合作 |
2.1.2 资源型经济转型 |
2.1.3 要素流动与要素组合 |
2.2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在能源合作中的应用 |
2.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合作”理论在能源合作中的应用 |
2.3 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动因 |
2.3.1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与约束 |
2.3.2 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必要性 |
2.3.3 能源合作促进资源型经济“有序”运行 |
2.4 能源合作中要素组合的作用分析 |
2.4.1 要素流动下要素组合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
2.4.2 能源合作中要素组合的水平和垂直层面作用 |
2.5 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演进规律 |
2.5.1 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类型划分 |
2.5.2 资源型经济不同能源合作类型的演进规律 |
2.6 小结 |
第3章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
3.1 能源合作中要素组合作用的一般机理分析 |
3.1.1 能源合作要素组合水平作用的基本假定 |
3.1.2 能源合作要素组合水平层面作用的一般机理分析 |
3.1.3 能源合作要素组合垂直层面作用的一般机理分析 |
3.2 能源贸易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机理分析 |
3.2.1 贸易在能源合作中的作用 |
3.2.2 能源贸易合作中要素的水平层面作用机理 |
3.2.3 能源贸易合作中要素的垂直层面作用机理 |
3.3 能源投资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
3.3.1 资本要素的作用 |
3.3.2 能源投资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比较静态分析 |
3.3.3 能源投资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数理分析 |
3.3.4 能源投资合作垂直层面作用的机理分析 |
3.4 能源技术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
3.4.1 技术要素的作用 |
3.4.2 能源技术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比较静态分析 |
3.4.3 能源技术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数理分析 |
3.4.4 能源技术合作垂直层面作用的机理分析 |
3.5 能源治理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
3.5.1 制度要素的作用 |
3.5.2 能源治理合作的水平层面作用的机理分析 |
3.5.3 能源治理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数理分析 |
3.5.4 能源治理合作垂直层面作用的机理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实证检验 |
4.1 资源型经济转型效果的评价体系构建与结果分析 |
4.1.1 检验对象的确定 |
4.1.2 评价体系构建与方法选择 |
4.1.3 资源型经济转型效果评价 |
4.2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1 解释变量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2 中介变量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3 控制变量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
4.3.1 基准回归模型构建 |
4.3.2 水平层面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
4.3.3 垂直层面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
4.4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与基准回归分析 |
4.4.1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4.4.2 模型的基准回归分析 |
4.5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果分析 |
4.5.1 水平层面作用的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果分析 |
4.5.2 垂直层面作用的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果分析 |
4.5.3 实证检验结论 |
4.6 小结 |
第5章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案例分析 |
5.1 起步阶段(1978-1991):单一贸易合作作用甚微 |
5.1.1 能源合作开展情况 |
5.1.2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 |
5.2 全面发展准备阶段(1992-2000):投资合作促进内部结构优化 |
5.2.1 能源合作开展情况 |
5.2.2 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 |
5.3 全面发展阶段(2001-2012):技术合作提升发展能力 |
5.3.1 能源合作开展情况 |
5.3.2 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 |
5.4 成熟引领阶段(2013 至今):完善的合作体系全面促进转型 |
5.4.1 能源合作开展情况 |
5.4.2 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 |
5.5 山西省能源合作及其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
5.5.1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特点 |
5.5.2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
5.5.3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合作作用的政策方向 |
5.6 小结 |
第6章 加强能源合作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
6.1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 |
6.1.1 调整能源贸易合作结构与提高商品附加值并重 |
6.1.2 积极拓展能源服务贸易合作 |
6.1.3 合理分配能源贸易合作收入 |
6.2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投资合作的政策建议 |
6.2.1 规避能源投资合作中的投机行为 |
6.2.2 积极引导新兴产业投资合作以优化能源投资结构 |
6.2.3 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外生比较优势内生化 |
6.2.4 扩大外资规模与引导外资投向并重 |
6.3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技术合作的政策建议 |
6.3.1 通过技术创新合作提升行业竞争力 |
6.3.2 多渠道加强国内能源技术合作 |
6.3.3 促进能源产业产学研融合发展 |
6.4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治理合作的政策建议 |
6.4.1 通过能源治理合作提高合作红利 |
6.4.2 加强能源合作中的基金使用监管 |
6.4.3 发展绿色金融合作以推进能源金融体系建设 |
6.4.4 积极融入碳交易体系 |
6.4.5 完善生态保护机制以提高合作意愿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成果 |
(3)闽东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乡村民宿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寿山乡前洋村民宿设计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地域文化传承保护 |
1.1.2 乡村民宿发展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 |
2.1 地域文化 |
2.1.1 地域文化与地域性设计 |
2.1.2 地域文化与民宿设计 |
2.2 闽东地域文化 |
2.2.1 闽东地区 |
2.2.2 闽东文化 |
2.2.3 闽东民居 |
2.3 乡村民宿 |
2.3.1 乡村民宿的概念 |
2.3.2 乡村民宿的基本特征 |
2.4 建筑类型学 |
2.4.1 类型学与建筑的历史性和地域性 |
2.4.2 乡村民宿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特征 |
第三章 闽东地区乡村民宿案例调研与分析 |
3.1 案例调研概况 |
3.1.1 田野调查案例概况 |
3.1.2 分析案例选取 |
3.1.3 案例分析框架 |
3.2 以传统建筑延续为依托——三落厝 |
3.2.1 基本情况 |
3.2.2 建筑地域环境适应表达 |
3.2.3 形式空间的延续和改造 |
3.2.4 建筑材料的延续和表达 |
3.2.5 装饰艺术的延续和表达 |
3.3 以地域特色表达为依托——读旅民宿 |
3.3.1 基本情况 |
3.3.2 建筑地域环境适应表达 |
3.3.3 形式空间的延续和改造 |
3.3.4 建筑材料的延续和表达 |
3.3.5 装饰艺术的延续和表达 |
3.4 以乡村特色产业体验为依托——竹海庄园 |
3.4.1 基本情况 |
3.4.2 乡村的空间整体规划 |
3.4.3 产业空间场景的营造 |
3.5 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依托——月蓝舍 |
3.5.1 基本情况 |
3.5.2 村落民俗场景的还原 |
3.5.3 建筑民俗空间的再现 |
第四章 闽东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乡村民宿设计方法 |
4.1 闽东传统建筑的特征解析 |
4.1.1 .传统建筑功能空间 |
4.1.2 传统建筑立面形态 |
4.1.3 传统建筑细部装饰 |
4.2 地域环境适应表达设计方法 |
4.2.1 传统建筑的地域环境适应解析 |
4.2.2 民宿的地域环境适应地域性设计方法 |
4.3 形式空间地域性设计方法 |
4.3.1 借鉴传统符号 |
4.3.2 借鉴传统空间 |
4.3.3 延续木构体系 |
4.3.4 民宿空间改造 |
4.4 材料表达地域性设计方法 |
4.4.1 传统材料现代化运用 |
4.4.2 现代材料地域性表达 |
4.5 装饰艺术地域性设计方法 |
4.5.1 遵从地域色谱 |
4.5.2 展现雕刻艺术 |
4.6 延续与转译的思考 |
第五章 闽东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寿山乡前洋村民宿设计实践 |
5.1 改造项目简介 |
5.1.1 民宿改造背景 |
5.1.2 区位条件 |
5.2 项目调研现状 |
5.2.1 村落空间现状 |
5.2.2 单体民居现状 |
5.2.3 现状问题分析 |
5.3 前洋村民宿总体规划设计 |
5.3.1 场地设计 |
5.3.2 功能设计 |
5.4 前洋民宿单体设计 |
5.4.1 前洋游客中心设计 |
5.4.2 写生小院民宿设计 |
5.4.3 夜话酒屋民宿设计 |
5.4.4 若谷书院民宿设计 |
5.4.5 清禾养生民宿设计 |
5.5 乡村民宿设计方法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
5.5.1 自然环境适应表达设计方法运用 |
5.5.2 形式空间地域性设计方法运用 |
5.5.3 材料表达地域性设计方法运用 |
5.5.4 装饰艺术地域性设计方法运用 |
第六章 结论 |
6.1 各章概要 |
6.2 研究结论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展示 |
(4)RZSA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理论基础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 企业经营状况介绍 |
2.1.1 企业介绍 |
2.1.2 企业经营绩效 |
2.1.3 企业经营现状介绍 |
2.2 企业现状分析 |
2.2.1 企业营销战略现状 |
2.2.2 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企业营销环境分析 |
3.1 总体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1.5 总体环境分析总结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市场发展现状 |
3.2.2 市场竞争现状 |
3.2.3 行业环境分析总结 |
3.3 企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 |
3.3.1 企业营销的优势分析 |
3.3.2 企业营销的劣势分析 |
3.3.3 企业营销的机遇分析 |
3.3.4 企业营销的威胁分析 |
3.4 本章分析总结 |
第四章 企业营销策略规划方案 |
4.1 战略定位的规划方案 |
4.1.1 市场细分 |
4.1.2 目标市场 |
4.1.3 市场定位 |
4.2 营销策略组合的规划 |
4.2.1 产品策略的规划 |
4.2.2 价格策略的规划 |
4.2.3 渠道策略的规划 |
4.2.4 促销策略的规划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企业营销策略的保障 |
5.1 营销团队的建立 |
5.2 品牌的建立与运营 |
5.2.1 建立相应的品牌并赋予其品牌价值 |
5.2.2 在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践行企业品牌价值 |
5.2.3 定期组织品牌宣传活动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1.研究结论 |
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现状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界定 |
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分析 |
一、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的作用机制 |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途径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
二、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现状分析 |
一、盈利性分析 |
二、安全性分析 |
三、流动性分析 |
四、成长性分析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面板模型简介 |
一、面板数据模型的简介 |
二、面板数据模型的相关检验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一、相关指标的选取 |
二、平稳性检验 |
三、F检验 |
四、Hausman检验 |
五、回归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相关建议 |
一、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 |
二、加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投入 |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6)基于现金流的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财务战略的概念及内容 |
2.1.2 现金流的概念及对财务战略分析的影响 |
2.1.3 房地产企业现金流转特点 |
2.2 相关理论 |
2.2.1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理论 |
2.2.2 现金流分析体系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现状 |
3.1 Z房地产公司简介 |
3.2 Z房地产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
3.2.1 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3.2.2 主要替代品 |
3.2.3 潜在进入者 |
3.2.4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3.2.5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3.3 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现状 |
3.3.1 投资战略现状 |
3.3.2 筹资战略现状 |
3.3.3 利润分配战略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现金流的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问题分析 |
4.1 基于现金流的Z房地产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
4.1.1 现金流向分析 |
4.1.2 现金流程分析 |
4.1.3 现金流量分析 |
4.1.4 现金流速分析 |
4.2 基于现金流的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问题分析 |
4.2.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存在资金断裂风险 |
4.2.2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筹资渠道狭窄 |
4.2.3 利润分配以现金支付为主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现金流的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的优化 |
5.1 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
5.1.1 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优化原则 |
5.1.2 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目标 |
5.2 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的优化 |
5.2.1 拓宽投资领域使现金流均匀分布 |
5.2.2 调整融资结构保证现金流供血充足 |
5.2.3 下调现金股利支付比例 |
5.3 本章小结 |
6 对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启示 |
6.1 制定科学的投资战略多元化投资 |
6.2 开拓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
6.3 建立现金流风险管控体系降低经营风险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绿色消费概念范畴 |
2.2 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
2.3 绿色消费监管相关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3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3.1 绿色消费的演进趋势 |
3.2 绿色消费3.0监管的理论基础 |
3.3 本章小结 |
4 绿色消费监管现状分析 |
4.1 数据收集 |
4.2 绿色消费监管政策文本量化统计 |
4.3 绿色消费监管政策效力评估 |
4.4 绿色消费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
4.5 发达国家绿色消费监管实践考察及经验启发 |
4.6 绿色消费监管升级的现实挑战 |
4.7 本章小结 |
5 绿色消费3.0监管演化博弈分析 |
5.1 模型假设 |
5.2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
5.3 演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的构建 |
5.4 演化博弈的稳定性分析 |
5.5 数值仿真 |
5.6 本章小结 |
6 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设计 |
6.1 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路径选择 |
6.2 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理论和机制研究 |
6.3 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保障措施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不足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山西利用FDI质量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FDI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
1.2.2 FDI质量研究综述 |
1.2.3 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二章 山西省利用FDI质量和产业发展现状 |
2.1 山西省利用FDI现状 |
2.1.1 FDI总体发展规模 |
2.1.2 FDI产业分布 |
2.1.3 利用FDI方式 |
2.1.4 FDI来源地 |
2.2 山西省利用FDI质量现状 |
2.2.1 FDI技术水平 |
2.2.2 FDI盈利能力 |
2.2.3 FDI管理水平 |
2.2.4 FDI平均规模 |
2.3 山西省产业发展现状 |
2.4 小结 |
第三章 FDI质量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机理分析 |
3.1 FDI质量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效应 |
3.1.1 FDI质量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 |
3.1.2 FDI质量影响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机制 |
3.2 小结 |
第四章 山西利用FDI质量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实证分析 |
4.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
4.1.1 变量的选取 |
4.1.2 数据来源及说明 |
4.2 模型的设定与各变量数据的确定 |
4.2.1 计量模型设定 |
4.2.2 描述性统计 |
4.3 FDI质量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 |
4.3.1 总体回归 |
4.3.2 FDI质量子指标回归 |
4.3.3 稳健性检验 |
4.4 小结 |
第五章 山西提高利用FDI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建议 |
5.1 提升利用FDI质量的路径 |
5.2 加大营商环境改善力度 |
5.3 引进高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外资以促进产业发展 |
5.4 鼓励引进高技术水平外资 |
5.5 扩大利用FDI规模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
5.6 降低能耗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5.7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9)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国的生育政策、生育率与生育意愿 |
1.2.2 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 |
1.2.2.1 个人因素(人口学因素) |
1.2.2.2 家庭因素 |
1.2.2.3 社会与环境因素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 |
2.1 基本概念界定与测量 |
2.1.1 生育意愿的概念与二孩生育意愿的测量 |
2.1.2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概念与相关测量 |
2.2 相关生育理论 |
2.3 “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研究理论的回应 |
2.3.1 公共服务视角的选取 |
2.3.2 “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设计 |
2.3.3 研究对于理论的回应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 研究假设 |
3.1.1 核心自变量的设计 |
3.1.2 研究假设中逻辑链条的整体说明 |
3.1.3 直接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与二孩生育意愿 |
3.1.4 生育有关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与二孩生育意愿 |
3.1.5 公共服务满意度在不同群体中的作用效应 |
3.2 样本设定 |
3.3 数据来源 |
3.3.1 问卷设计 |
3.3.2 问卷的发放 |
3.3.3 问卷的回收 |
3.4 变量 |
3.4.1 因变量 |
3.4.2 自变量 |
第四章 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实证分析 |
4.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4.1.1 受访者基本情况 |
4.1.2 因变量:二孩生育意愿 |
4.1.3 自变量:公共服务满意度 |
4.2 双变量相关分析 |
4.2.1 关于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列联表与相关分析 |
4.2.2 关于生育相关的公共服务各角度满意度的列联表与相关分析 |
4.3 模型分析:二元逻辑回归 |
4.3.1 仅纳入控制变量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
4.3.2 纳入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
4.3.3 生育相关的公共服务各角度满意度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
4.3.4 对两维度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二元逻辑回归结果的比较和讨论 |
4.4 核心变量公共服务满意度在不同群体中的作用效应 |
4.4.1 核心变量公共服务满意度在不同收入群体中的作用效应 |
4.4.2 核心变量公共服务满意度在不同受教育水平群体中的作用效应 |
4.4.3 核心变量公共服务满意度在一孩性别不同的群体中的作用效应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分析 |
5.2 政策建议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上海城市女性生育意愿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10)基于创新视角的拼多多企业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案例介绍 |
二、案例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四、本文分析框架 |
第四节 本文的特色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创新理论 |
一、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 |
二、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 |
第二节 战略理论 |
一、迈克尔波特的战略思想 |
二、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
第三节 拼多多研究现状 |
一、拼多多企业创新相关研究 |
二、拼多多企业战略相关研究 |
三、概括性评论 |
第三章 拼多多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经济环境 |
二、政策环境 |
三、社会环境 |
四、技术环境 |
第二节 行业环境分析 |
一、电子商务行业介绍 |
二、行业市场结构 |
三、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
第四章 拼多多的内部能力分析 |
第一节 拼多多企业基本信息 |
一、拼多多企业介绍 |
二、拼多多发展历程 |
三、拼多多主要合作伙伴 |
第二节 拼多多资源分析 |
一、品牌资源 |
二、产品资源 |
三、财务资源 |
四、人力资源 |
第三节 拼多多能力分析 |
一、市场能力 |
二、运营能力 |
三、供应链能力 |
四、研发能力 |
第四节 竞争态势矩阵分析 |
第五章 拼多多企业战略分析 |
第一节 定位下沉市场,实现公司层战略创新 |
一、下沉市场消费者被过度满足 |
二、长尾商家形成廉价供给资源 |
三、自下而上,形成行业颠覆 |
第二节 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业务层战略创新 |
一、低货币化率,降低商家营销费用 |
二、拼团模式,降低消费者购买费用 |
三、C2B反向定制,有效匹配供需 |
第三节 借力合作伙伴,提供企业战略支持 |
一、微信带来便宜流量资源 |
二、资本支持,强化平台经营能力 |
第六章 拼多多竞争力及发展建议 |
第一节 拼多多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二节 拼多多企业发展建议 |
一、去品牌化,让商品价格回归价值 |
二、加强品质管控,确保质量底线 |
三、重视研发,技术支撑平台经营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关于消费经济结构研究的四个角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高校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培育研究[D]. 张璟.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研究[D]. 康旭华.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闽东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乡村民宿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寿山乡前洋村民宿设计实践为例[D]. 梁霄.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4]RZSA的营销策略研究[D]. 陈汝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 李飞翔.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6]基于现金流的Z房地产公司财务战略优化研究[D]. 曹冰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7]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研究[D]. 甘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山西利用FDI质量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D]. 赵若斯. 山西财经大学, 2020(12)
- [9]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陈珺晶.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2)
- [10]基于创新视角的拼多多企业战略研究[D]. 金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