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营报》和《精品导购》报纸产权界定的函

关于《中国经营报》和《精品导购》报纸产权界定的函

一、关于《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产权界定的函(论文文献综述)

唐曙倩[1](2020)在《1992年-2012年中国报业市场化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报业经历了两轮市场化的洗礼,分别为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市场化和1992年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开始的又一轮市场化。如果说,第一次市场化旨在打破思想禁锢和开始报纸作为“商品”的尝试,那么第二次市场化则是全方位引入市场化的操作,来发展和繁荣整个报纸行业。在党管媒体的大环境下,党和政府的新闻政策是报业市场化的指针和规范。那么,从1992年开始至报业整体衰落的2012年的20年间,党和政府究竟是通过哪些政策、如何来把控报业市场化的节奏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此20年间相关政策的梳理,探究市场变革中决策层所施与的影响和决策特点。立足于政策学的工具理论,本文以1992年至2012年间关于报业市场化的代表性政策条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将其按照不同阶段和不同政策工具类型进行了政策运用特点的分析。根据市场化的阶段性特征,报业市场化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92-1995年,报业市场自由化及报业快速扩张阶段;1996-2005年,报业市场深入发展及结构调整阶段;2006-2012年,报业市场机制完善及报业转型阶段。而按照不同阶段采用的不同工具,将政策涉及的工具分为强制性工具(compulsory tools)、自愿性工具(voluntary tools)和混合型工具(mixed tools)三类,分别进行工具应用层面的政策内容分析和工具选择层面的内在动机分析。研究发现,在报业市场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工具的使用也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2-1995年的初期,以各类放松限制的政策文件为代表的自愿性政策工具发挥了最明显的振兴市场的效果;1996-2005年,建立在初步形成的报业市场基础之上,严密的规则建设紧锣密鼓地开展,强制性政策工具的使用成为了最显着的阶段性特征;2006-2012年,伴随着新的媒介形式的冲击,引导和促进传统媒体的转型的任务使得混合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次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对二十年间关于市场化的报业政策的工具分析,可以发现有关政策的发布和执行总体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以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为中心;自主实践先行,政策规划跟进;从掌控市场化到辅助市场化。

叶晓川[2](2012)在《完善我国对传媒公司高管的私法监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媒公司的高管近年来屡屡因贪污、受贿罪受到刑事处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私法监督的不力是重要原因。在我国,对传媒公司高管人员的行政监督、刑法监督等公法监督不能替代私法监督。我国虽然存在《公司法》等公司治理规范对传媒公司高管进行私法监督,但对传媒公司高管的监督在我国目前公司治理语境下还存在许多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区分公营传媒和私营传媒,并进行各自定位,同时完善《公司法》,才能完善对传媒公司高管的私法监督。

党东耀[3](2010)在《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组织形制研究》文中提出地市级广电媒体是中国广播电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组织形制的切入口着手,研究地市级广电媒体的改革进程,考察它们在确保合法性机制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效率机制运作水平的探索中积累的经验。地市级广电媒体处于中国广电业的低端层级,面临求生存、谋发展的诸多困难,对广电体制的变革十分敏感,有创新的动力,也有探索的胆略。淄博、无锡、牡丹江等地市级广电媒体在组织形制变革方面,走在广电业的前列,其他一些地市级广电媒体也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案例。笔者提出:组织形制的建立和变革是组织的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的互动结果。文章分析了中国广电媒体的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的要素构成,提出:合法性机制的要素有:实现意识形态功能的合法性(包括宣传合法性、公共服务合法性和文化建设合法性)、国家行政管理链中的合法性、经营合法性;并指出地市级广电媒体合法性要素要求经历了单向度合法性阶段、双向度合法性阶段、探索拓展合法性阶段等三个阶段;而效率机制的要素则有:宣传业务运作效率、信号传输效率和经营效率。笔者从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选取了在组织形制变革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无锡、佛山、淄博、牡丹江、南阳、红河、百色等地级市的广电媒体,还有整合了广东全省地市级广电媒体的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文献调研等方式,搜集大量资料,分别梳理了它们的组织形制变化历程,分析了它们的运行绩效。在综合个案考察的实证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强调指出:地市级广电媒体实现意识形态功能的合法性和宣传业务运作效率的核心内容是政策宣传、民生新闻和对外(地市级区域之外)宣传。地市级广电媒体的经营效率与本地市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环境紧密相关。区域守卫是地市级广电媒体生存的首要前提,而边界突破成为地市级广电媒体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提高掌控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的能力,地市级广电媒体要强化改革意识、牢牢把握机遇、适时进行组织形制变革。在个案考察的基础上,笔者综合论述了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的组织制度格局,提出必须妥善处理广电媒体与有线网络的关系,广电媒体与制作方的关系,乃至广电媒体内事业部分与产业部分的关系问题,并描述了多种关系引发的多种博弈的格局。文章指出,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多方寻求制度变迁的突破点,推进媒体组织形制的变革。外界压力是合法性机制变化的原因,是推动组织形制变革的首要动力。危机拯救可以激发效率机制,是推动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行政力量推进制度变迁具有不确定性。学习效应可以减少制度变迁的成本,使制度变迁成果得以固化。文章总结了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组织制度的变迁路径:要有一个方案设计,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往往经历设计、试验、过渡,乃至反复。文章进而对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组织形制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重点分析了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的产权问题和交易成本问题。笔者对未来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的制度变迁做出预测,指出:随着以产权为核心的合法性机制的拓展,有可能实现地市级广电集团的跨区域组合,新的地市级广电媒体群可望支撑起中国未来大广电的格局。

黄晓军[4](2010)在《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按照“理论视域”、“历史脉络”、“现实考察”、“对策探讨”的逻辑理路探讨了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机理、历史演进以及在空间上的演化情形,总结出我国大众传媒竞争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规制改革与体制创新的对策思路。合作竞争是以双赢为目的,以合作为表象的高级竞争形式。从内容上看,包括传媒集团内部的整合、传媒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合作以及大众传媒与其他组织的合作。动态地看,传媒的合作竞争按照合作程度由浅入深,合作方向由内到外,依次呈现为传媒整合、传媒联动、传媒联盟,传媒并购。传媒并购合二为一,外部合作消失,内部整合开始,从而形成传媒合作竞争的整个循环。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逐步加强,引发媒介产业融合,传媒产业边界渐渐漂移与模糊。这也正是跨媒介合作的根本动因。媒介融合对企业的合作竞争而言,其机理为同时追求技术标准化和产品差异化。因技术的标准化,必然形成技术合作与联盟,因产品的差异化,又使竞争在激烈和平缓中变动,媒介融合交织着竞争与合作的反复与交替。合作需要跨越边界,对种种边界的跨越存在着不同的合作行为,这又可以用相应的理论来解释。博弈论用来解释传媒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生态论以生态位的理念用来诠释我国传媒合作竞争的资源和起点。网络论则在更高的层次上,将传媒合作行为视作对一切资源的利用与建构。传媒整合是传媒集团内部的协同合作。在这个前提下,提升传媒集团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共享水平是传媒集团运作的关键。整合在平台上表现为全媒体编辑部一体化,在机制上是稿库式发稿,在队伍上则期待全媒体记者的出现。传媒联动开启了传媒合作竞争,跨越发展的历程。多表现为传媒外部的业务合作,对地域、介质、级别的跨越式发展。传媒因其互补性和规模化、巩固市场地位的优势而联动,同时也存在信息环境单一的问题。传媒联动为传媒集团的跨域发展注入了活力,除了业务合作,传媒展开多方位的跨越式合作,但是因政策的变动,以联动为起点的跨越让传媒联盟凸显出来。传媒联盟本质上是为了获取外部资源而进行的网络化的生存方式,呈现出跨业务、跨媒介、跨地域的特征,但在实际操作和效益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传媒的资本合作伴随着放松规制逐步深入,传媒并购需要大量融资,是传媒资本竞合的集中体现,并购与反并购是传媒在资本方面激烈竞争与合作最生动的写照。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渐次进入合作竞争的新阶段。政策方面因放松规制启动了传媒内在的发展能量,因技术而来的媒介融合带动了传媒的竞合。我国报业、广电业、网络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要经历一个从对抗性竞争到非对抗性竞争、合作竞争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从内部合作到外部合作,从业务合作到资本合作,合作竞争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加强,而从整体上看,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从市场行为有着上升为发展战略的趋势,除了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外,大众传媒的合作战略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必然的发展趋势,是传媒企业网络化生存的战略。从空间的发展来看,大众传媒因为行政区划的局限,地域性特征明显,其合作竞争的情形与有限的生态位资源密切相关,也受到某一空间的传媒种群密度的影响。宏观地看,地市级传媒趋向整合、合作,而省级同城传媒竞争最为激烈,国际间传媒重在合作,而区域经济下的传媒合作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大众传媒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非均衡分布的状态,其分布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而出现地理集聚,但是传媒产业增长极大小孤岛并立,激化效应明显,但扩散效应不足。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传媒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来传媒产业的集群发展,在区域经济的推动下,传媒之间的合作和联系不断加强,地域传媒走向区域传媒,分工协作,甚至组建区域传媒集团也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在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过程中,搭便车和公地悲剧是传媒合作的机会主义表现形式。传媒的合谋行为往往是价格战的发生机制。传媒合作对象的选择错误,在合作的机制和监管方面缺位。传媒合作的范围过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弊端。在与资本合作时罔顾政策风险,导致合作败局。传媒整合在效益上,内部合作程度不高等等。这些都是传媒合作竞争中动机、对象和风险方面出现的技术性问题,但合作竞争最重要的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严格规制,表现在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阻碍了传媒合作竞争的良性展开。因此,政府规制的焦点就在于突破局部利益之争。和西方政府对传媒规制不同的是,我国传媒的规制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因为过度竞争,由市场失灵引起的,而是传媒市场总体上发育不健全,放松规制旨在培育市场,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是传媒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延续。从根本上讲,规制是在传媒体制的框架下进行的,因此,要让传媒的合作竞争能良性发展,必然从宏观上依赖于我国传媒体制的创新。我国传媒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制度依赖,在他国传媒体制的参照下,传媒必须产权明晰,公益经营两分开以及剥离转制,才能打造真正的合作竞争主体,在突破行政壁垒方面协调好条块利益,在投融资体制方面,加大开放力度,才能创造出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良好局面。

郑静[5](2010)在《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渐进有序的制度变革和迅速稳定的经济发展,中国的传媒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媒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资本运营作为有效的发展手段,逐渐成为传媒产业发展中讨论的热点问题。对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进行深入全面的理性分析,对于积极应对国际传媒集团的竞争、发展壮大中国传媒产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传媒产业基本理论和资本运营基本理论的梳理,结合传媒产业的特点对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和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包括观念落后、制度缺位和媒体自身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传媒产业进行资本运营的过程中,政府应完善媒体的产权制度,构建多层次的产权结构;明确传媒产业的投融资政策,建立传媒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传媒产业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和机构从而规范媒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对于媒体自身也要加强合作,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资本运营这一市场经济强有力的发展手段,推动中国传媒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祁涛,薛巧珍,赵永华,陈建平,马弋飞,孙菲,金石,任敏,张云燕,向春晓[6](2008)在《新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30年大事记》文中认为1978年1月11日,国务院设立侨务办公室,廖承志任主任。侨务办公室的主要职能之一是:"领导中国新闻社,做好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外籍华人的文字、图片及声像、影视宣传工作。"2月6日,北京电视台(即后来的中央电视台)举办了春节晚会,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北京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晚会。它标志着电视文艺的复兴。

李艳华[7](2008)在《中国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研究》文中提出制度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制度是重要的,有效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已充分验证这个观点。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和完善,为中国传媒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制度环境。非国有资本进入传媒业既是中国传媒制度改革的产物也是中国传媒产权制度变革的一个诱因。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非国有资本以何种方式进入传媒,传媒资本中出现非国有成分使传媒产权要素的分配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的传媒产权制度应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实现创新。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非国有资本进入传媒的方式进行考察,建立非国有资本进入后传媒的产权结构模型,分析非国有成分拥有的产权内容要素;指出现实传媒产权已具有非国有成分与现行法律规定的传媒完全国有制的不一致导致较高的交易费用;并提出了中国传媒产权制度的创新途径,展望了中国传媒产权的发展趋势。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动机、目的、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与难点。对传媒产权、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新国有制传媒和非完全国有制传媒等关键概念予以界定,对关于产权、传媒产权制度和中国传媒产权现状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第二部分:传媒所有制。指出传媒所有制决定了传媒产权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过程中,现行法律规定传媒实行完全国有制,但传媒所有制实际上已发生变迁,文章分析了变迁过程的阶段划分。第三部分:传媒产权。指出传媒产权,是一种行为权,包括传媒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提出了分析传媒产权内容结构的框架,依据产权主体所拥有的产权内容要素,论证了我国传媒产权要素的实际归属已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第四部分: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提出传媒引入非国有资本方式有一级混合和二级混合、未剥离进入和剥离后进入、非国有资本按股收益和承包收益。指出非国有资本进入传媒以后,形成多种现实产权模式。非国有资本主体与国有资本主体共同拥有传媒产权内容中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第五部分:法律规定的传媒产权与现实传媒产权。指出非国有资本主体不同程度上拥有传媒产权的某些要素,现实传媒产权中已具有非国有成分。法律上的传媒产权与现实传媒产权的不一致造成了较高的交易费用。第六部分: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与传媒产权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指出中国传媒产权制度实际存在的供求非均衡、结构非均衡、利益格局非均衡,政府、传媒与非国有资本之间力量的非均衡等问题导致传媒产权制度发生诱致性变迁,变迁结果是传媒产权中具有非国有成分,形成非完全的国有产权,相应的传媒实体是新国有制传媒和非完全国有制传媒。第七部分:处理中国传媒产权中的非国有成分问题的政策研究。指出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的合法化是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较高制度收益的一种路径;具有非国有成分的传媒主体――新国有制传媒、非完全国有制传媒的合法化是传媒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提出把经济状态的现实传媒产权明确规定为国家法律制度的非国有成分,有利于实现国家对传媒的有效控制,消除法律上传媒产权与现实传媒产权的不一致,可减少交易费用,实现较高的产权制度收益。本文对中国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的现状剖析、理论论证以传媒产权制度改革为最终落脚点。本文认为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的发展,对中国传媒产权制度的创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清晰界定传媒产权,提高产权制度收益是我国传媒产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刘友芝,肖珊[8](2007)在《报业资本运作:政策与实践的动态博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政策层面的渐进松动与规范实践层面的渐进演变与特点结论:两种规则及其变迁的动态博弈事件聚焦 1990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报纸管理暂行规定》([90]新出报字第1534号),第二十四条规定"报纸经批准登记注册后,严禁转让其刊号和出版权,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以出资代办或其他方式控制或接管报纸。" 规范报刊图书出版的是行政法规《出版管理条例》。根据这个条例,主管机关级别低的

张兢[9](2006)在《论政府在我国新闻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

袁丽华[10](2005)在《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现状及预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主要新财经报纸的品牌战略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的品牌战略特点,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中国新财经报纸的市场现状;同时通过对国际顶尖新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品牌战略的研究,分析中国新财经报纸与国际顶尖新财经报纸的差距,结合中国新财经报纸的市场环境预测中国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的未来发展趋势。文章内容由如下四部分构成:(1)主题导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研究意义、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范围、待答问题及研究方法,对文章整体做一个概述。(2)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建立本文的理论研究体系。(3)新财经报纸的品牌战略现状。对我国主要新财经报纸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品牌战略现状分节进行研究。(4)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总体评价及未来趋势预测。对我国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做一个整体分析,然后通过对国际顶尖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的品牌战略研究及我国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与华尔街日报的对比分析,提出我国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既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又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理论创新在于:一方面,目前只有大量关于企业品牌管理的研究,还没有严格的关于媒介品牌战略管理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对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套用上或者是从新闻业务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本文则将品牌管理与战略管理进行融合,并结合全国性新财经报纸的品牌及业务拓展特征,提出此类媒体的品牌战略管理的系统研究理论。实践意义在于:无论从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趋势来看,还是从国际媒体管理的发展方向来看,媒体已经逐渐进入品牌战略管理的年代,这也是本文选取这一研究方向的原动力。本文对中国新财经报纸的品牌战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比较他们各自品牌战略管理的强势与弱势。同时通过对国际顶尖同类媒体的品牌战略管理的分析,指出全国性新财经报纸与国际顶尖同类媒体在品牌战略管理方面的差距并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二、关于《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产权界定的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产权界定的函(论文提纲范文)

(1)1992年-2012年中国报业市场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1.新闻政策
        2.报业市场化
        3.政策工具
    (四)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及文本分析法
        2.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工具视角分析
二、报业市场化改革政策工具应用的阶段性分析
    (一)1992-1995 年:报业市场自由化及报业快速扩张阶段
        1.工具应用概述
        2.自愿性工具: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及快速扩张
        3.强制性工具:报业改革体系规划及规则建构
        4.混合型工具:产业报告的“暗示”与领导人讲话的“明示”
    (二)1996-2005 年:报业市场深入发展及结构调整阶段
        1.工具应用概述
        2.自愿性工具:报业资本化运作及转企改制尝试
        3.强制性工具:报业市场和人员管理及报业集团建设
        4.混合型工具:确定改革合法性,内容市场化及提供改革支持
    (三)2006-2012 年:报业市场机制完善及报业转型阶段
        1.工具应用概述
        2.自愿性工具:大规模转企改制的推广及报纸退出机制的完善
        3.强制性工具:报业发展规划及特殊时期报业政策
        4.混合型工具:调整重大事件报道政策及引导报业转型
三、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一)1992-1995 年:市场化新阶段的探索
        1.报业发展:市场新环境和受众新要求
        2.工具选择:复杂环境下的市场工具运用
        3.工具运用:兼顾两种效益的尝试
    (二)1996-2005 年:市场化深入阶段的变革
        1.报业发展:业外资本入局和市场化的不利影响
        2.工具选择:报业质变中的强制性工具运用
        3.工具运用:与资本、市场的深度磨合
    (三)2006-2012 年:市场化深入阶段的变革
        1.报业发展:市场转型期的危机与应对
        2.工具选择:报业转型期的混合型工具支持
        3.工具运用:变化格局中的适应与改变
四、结论
    (一)报业市场化改革各阶段的政策工具总体应用情况
    (二)报业市场化改革政策工具运用的总体思路
        1.以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为中心
        2.自主实践先行,政策规划跟进
        3.从掌控市场化到辅助市场化
参考文献
致谢

(2)完善我国对传媒公司高管的私法监督(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媒高管私法监督之必要性
二、我国现行私法对传媒公司高管的监督
三、传媒公司高管私法监督的现存障碍
    (一) 产权管制和产权不清晰。
    (二) 政府管制。
    (三) 组织人事制度。
四、传媒公司高管私法监督的完善
    (一) 区分公营传媒和私营传媒, 并进行各自定位。
    (二) 完善《公司法》, 加强对传媒公司高管的私法监督。

(3)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组织形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对象的确定
    1.2 研究背景及目的
    1.3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2 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组织两种机制
    2.2 制度与制度变迁
    2.3 制度设计的核心问题
    2.4 中国广电媒体的产权制度
    2.5 中国广电媒体的交易成本
3 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的合法性要素与效率要素
    3.1 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的发展历程
    3.2 地市级广电媒体的合法性要素及合法性要素要求的变化历程
    3.3 地市级广电媒体的效率要素
4 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组织形制与制度变迁考察
    4.1 选择考察对象的说明
    4.2 建立广电集团的地市级广电媒体考察
    4.3 未建立广电集团的地市级广电媒体考察
    4.4 作为考察对象的地市级广电媒体的组织形制变革综述
5 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组织形制综论
    5.1 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的组织制度格局
    5.2 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的组织制度变迁
    5.3 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组织形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5.4 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的制度变迁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东中西部所考察地级市的广电有线网络电视频道安排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内涵
        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从竞争模型到合作模型
        三、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内容
    第二节 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动态过程
        一、动态过程:整合、合作与融合
        二、传媒产业边界的漂移与融合
        三、媒介融合中的合作竞争机理
    第三节 传媒合作竞争的基本理论
        一、博弈论
        二、生态论
        三、网络论
第二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模式
    第一节 传媒整合与传媒联动
        一、传媒整合:传媒集团内部的协同合作
        二、传媒联动:传媒外部的业务合作
        三、传媒间的其他合作
    第二节 传媒联盟:合作战略的基本模式
        一、传媒联盟的动机与本质
        二、传媒联盟的分类与特征
        三、我国传媒联盟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第三节 传媒并购:传媒资本的竞合
        一、我国传媒资本合作的路径
        二、融资与传媒并购
        三、传媒并购与反并购
第三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动因
        一、我国大众传媒的PEST分析
        二、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推动因素
    第二节 我国大众传媒从竞争到合作竞争的变迁
        一、报业
        二、广电业
        三、网络业
    第三节 合作竞争:传媒网络化生存的战略
        一、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维度
        二、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战略
第四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空间演化
    第一节 我国大众传媒的空间生态差异
        一、大众传媒的地域性与生态位
        二、大众传媒的种群密度与传媒生态平衡
    第二节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空间层次
        一、地市级传媒(副省级城市传媒):合作与整合
        二、省会城市传媒(直辖市传媒):同城激烈博弈
        三、区域经济下的地域传媒:合作制胜
        四、传媒的国际合作:形式多样,谋求双赢
    第三节 我国大众传媒的空间集聚与区域传媒
        一、我国大众传媒的空间布局及其成因
        二、大众传媒的极化效应和集群化
        三、从地域传媒到区域传媒
第五章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问题与体制创新
    第一节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技术性问题
        一、传媒合作的动机:机会主义与合谋
        二、传媒合作的对象:错选与范围太大
        三、传媒合作的风险:投资与政策影响
    第二节 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的规制问题
        一、大众传媒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
        二、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规制焦点:突破局部利益之争
        三、传媒政府规制改革的主题:规制与竞争
    第三节 我国大众传媒合作竞争的体制创新
        一、他国传媒的体制概况
        二、我国大众传媒发展的制度依赖
        三、传媒合作竞争的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5)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1.4 主要研究方法
2 传媒产业及其资本运营
    2.1 传媒产业基本分析
    2.2 资本运营基本理论
    2.3 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基本分析
3 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现状分析
    3.1 西方国家传媒产业资本运营概况
    3.2 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发展历程回顾
    3.3 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的政策环境分析
    3.4 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方式分析
    3.5 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概况
4 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4.1 观念落后
    4.2 制度缺位
    4.3 媒体自身的问题
    4.4 行业外资本的问题
5 解决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对策
    5.1 转变观念
    5.2 完善产权制度,构建多层次的产权结构
    5.3 强弱媒体合作,优化资源整合
    5.4 建立传媒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5.5 建立传媒产业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和机构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中国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路径
    1.5 文献综述
    1.6 研究方法、创新与难点
2 传媒所有制
    2.1 传媒与传媒所有制
    2.2 中国法律涉及传媒所有制的规定
    2.3 中国传媒所有制变迁过程的阶段划分
    本章小结
3 传媒产权
    3.1 产权与传媒产权
    3.2 传媒产权内容结构的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4 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
    4.1 非国有资本进入传媒的动因
    4.2 非国有资本进入传媒的方式
    4.3 传媒产权中非国有成分的运作
    本章小结
5 法律规定的传媒产权与现实传媒产权
    5.1 法律规定的传媒产权和现实传媒产权
    5.2 法律上的传媒产权与现实传媒产权不一致的后果
    本章小结
6 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与传媒产权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6.1 传媒产权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6.2 传媒产权中非国有成分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6.3 传媒改革的路径依赖
    本章小结
7 处理中国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问题的政策研究
    7.1 新加坡传媒产权制度的借鉴作用
    7.2 传媒产业法律制度的创新
    7.3 非国有制传媒出现的可能性探讨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课题

(10)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现状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研究范围、待答问题及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范围
        三、待答问题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理论分析模型
    第一节 企业品牌战略理论
        一、国内外企业品牌战略
        二、本文企业品牌战略理论分析模型的提出
    第二节 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理论及模型建立
        一、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与企业品牌战略的联系与区别
        二、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理论分析模型建立
第三章 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现状
    第一节 中国经营报品牌战略现状
        一、品牌的组织背景
        二、品牌内涵
        三、品牌战略现状
    第二节 21 世纪经济报道品牌战略现状
        一、品牌的组织背景
        二、品牌内涵
        三、品牌战略现状
    第三节 经济观察报品牌战略现状
        一、品牌的组织背景
        二、品牌内涵
        三、品牌战略现状
    第四节 第一财经日报品牌战略现状
        一、品牌的组织背景
        二、品牌内涵
        三、品牌战略现状
第四章 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总体评价及未来趋势预测
    第一节 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比较分析及总体评价
        一、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比较分析
        二、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总体评价
    第二节 国际顶尖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的品牌战略分析评价
        一、品牌的组织背景
        二、品牌内涵
        三、品牌战略现状
    第三节 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与国际顶尖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的差距
        二、我国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未来发展趋势
        三、我国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发展强大之路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四、关于《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产权界定的函(论文参考文献)

  • [1]1992年-2012年中国报业市场化政策研究[D]. 唐曙倩.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2]完善我国对传媒公司高管的私法监督[J]. 叶晓川.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2(03)
  • [3]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组织形制研究[D]. 党东耀.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4]我国大众传媒的合作竞争研究[D]. 黄晓军. 武汉大学, 2010(05)
  • [5]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问题研究[D]. 郑静. 暨南大学, 2010(10)
  • [6]新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30年大事记[A]. 祁涛,薛巧珍,赵永华,陈建平,马弋飞,孙菲,金石,任敏,张云燕,向春晓. 新闻学论集(第21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辑, 2008
  • [7]中国传媒产权的非国有成分研究[D]. 李艳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2)
  • [8]报业资本运作:政策与实践的动态博弈[J]. 刘友芝,肖珊.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07(00)
  • [9]论政府在我国新闻制度变迁中的作用[J]. 张兢. 新闻界, 2006(06)
  • [10]新财经报纸品牌战略现状及预测[D]. 袁丽华. 上海财经大学, 2005(10)

标签:;  ;  ;  ;  ;  

关于《中国经营报》和《精品导购》报纸产权界定的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