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多糖的性质和结构研究

螺旋藻多糖的性质和结构研究

一、螺旋藻多糖的性质结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赵冬雪,韩成凤,王晓丽,李健,张乐乐,陈旎,韩培培[1](2021)在《6种活性多糖的结构、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多糖的结构和性质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从真菌多糖和藻类多糖中共选出6种多糖,分别为地木耳多糖、葛仙米多糖、发菜多糖、螺旋藻多糖、香菇多糖和茯苓多糖。对6种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8种均一性多糖组分。分别对纯化后多糖的特性黏度、分子量、红外光谱、单糖组成、三股螺旋结构等相关参数进行测定,进一步对比纯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利用最小偏二乘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初步分析纯化后多糖的结构、性质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溶液特性黏度与分子量大小有关,香菇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最强,单糖组成(葡萄糖醛酸、半乳糖和葡萄糖)和分子量对多糖体外抗氧化生物活性影响较大。

范斌,罗娟梅,张鸿伟,张晓梅,王莉,安子哲,卢海燕,赵雪[2](2022)在《钝顶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钝顶螺旋藻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热降解,并对不同多糖组分的基本化学性质和糖链的精细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蛋白酶酶解、醇沉、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热降解,从钝顶螺旋藻中提取和分离纯化出P0、P0.2、P0.4、P0.6、P0.8五种多糖组分及其热降解产物。采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法、离子色谱法、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亲水液相色谱-高分辨傅里叶转换质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ry,HILIC-FT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不同多糖组分的化学性质和糖链精确组成。结果:钝顶螺旋藻多糖中P0、P0.2、P0.4和P0.6组分硫酸根质量分数在6%~7%,而P0.8组分硫酸根质量分数最高(14.46%)。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说明,P0组分是1种葡聚糖,P0.2组分是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等中性糖组成的杂多糖;而P0.4、P0.6和P0.8组分主要是由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和半乳糖组成的结构非常复杂的硫酸鼠李聚糖。采用HILIC-FTMS分析多糖组分热降解产物中的寡糖组成,发现P0.2糖链主要是由己糖单糖、戊糖二糖、脱氧己糖-戊糖寡糖、脱氧己糖-糖醛酸的寡糖片段组成,硫酸根在脱氧己糖、戊糖和己糖上,糖链组成复杂。而P0.4和P0.6组成相似,主要鼠李糖-戊糖寡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寡糖、戊糖二糖和三糖寡糖片段组成,硫酸根连接在鼠李糖和戊糖上。结论:钝顶螺旋藻中有多种不同结构的复杂硫酸多糖,其中葡萄糖醛酸-鼠李聚糖是钝顶螺旋藻中特有的一种硫酸多糖。

韩荣[3](2020)在《螺旋藻对砷的耐受性及吸收代谢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螺旋藻是一类营养价值很高的微藻,应用广泛。内蒙古地区螺旋藻养殖园区处于地下水高砷区,螺旋藻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使砷进入食物链,从而给人带来健康隐患。本研究以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XJ007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螺旋藻对不同浓度As(Ⅲ)的生理应答和吸收代谢情况,从生理生化和细胞代谢层面初步研究了螺旋藻对砷的耐受机制和解毒代谢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梯度浓度为0、0.5、2、10、20、50、80、100 mg/L As(Ⅲ)胁迫初始浓度OD560=0.2的A.platensis XJ007的生长过程。低浓度As(Ⅲ)对螺旋藻整个生长周期几乎没有影响;而高浓度As(Ⅲ)会显着抑制延滞生长期藻细胞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初始藻细胞大量死亡,从而降低藻体的初始生长速率并延长生长周期,最终导致生物量降低。随着螺旋藻的生长进入指数期,砷对螺旋藻的毒害作用逐渐降低,48h和336h时As(Ⅲ)对A.platensis XJ007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43 mg/L和35.73 mg/L。2.As(Ⅲ)对指数生长期A.platensis XJ007细胞内蛋白质、光合色素和多糖含量均有影响。低浓度As(Ⅲ)会促使螺旋藻细胞内的总蛋白、叶绿素a和多糖含量增加,说明螺旋藻可能通过促进活性物质的合成来响应低浓度砷胁迫;高浓度As(Ⅲ)胁迫对螺旋藻光合色素含量具有显着减少作用,而对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表明光合色素的合成或分解受砷的影响更明显,而蛋白质和多糖的合成可能会加强螺旋藻对砷的耐受性。3.As(Ⅲ)对延滞生长期A.platensis XJ007光系统Ⅱ的光合机构和能量分配均有影响。As(Ⅲ)浓度≤10 mg/L时,PSⅡ各项荧光参数均没有显着变化,表明低浓度砷对延滞生长期螺旋藻PSⅡ整体光化学反应没有显着影响。As(Ⅲ)浓度高于20 mg/L时,Fv/Fm、PIabs、RC/CS和叶绿素荧光产量都显着降低,表明螺旋藻受高浓度砷胁迫初期PSⅡ反应中心活性和光化学反应都受到了显着的抑制作用。Vj值和Sm值分别随着As(Ⅲ)浓度增大而升高和降低,说明高浓度砷对螺旋藻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体造成严重损伤,限制电子从QA向QB等电子受体的传递,阻碍电子传递链的正常运行。Wk值随着As(Ⅲ)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说明砷对螺旋藻PSⅡ受体侧的损伤远大于供体侧。As(Ⅲ)浓度高于30 mg/L时,螺旋藻PSⅡ反应中心用于还原受体QA、电子传递和产生荧光的能量显着降低,而热耗散掉的能量显着升高,从而维持螺旋藻细胞内的能量平衡。4.As(Ⅲ)对指数生长期A.platensis XJ007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均有影响。在050 mg/L浓度范围内,SOD和CAT的活性随着As(Ⅲ)浓度增大而先升高后下降,表明螺旋藻受到砷胁迫时会激发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使得藻体受到的氧化损伤减少;而As(Ⅲ)浓度高于20 mg/L时藻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难以维持平衡,螺旋藻细胞膜脂损伤程度加重,MDA含量显着增大。5.实验结果表明,A.platensis XJ007能快速吸收低浓度As(Ⅲ),对高浓度As(Ⅲ)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并生成As(V)和DMA,还有少量的砷胆碱,初步表明氧化反应和甲基化反应是螺旋藻对砷的主要代谢解毒机制。螺旋藻细胞内砷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推测螺旋藻还有其它砷代谢途径。本研究结果可为螺旋藻产品质量标准中砷含量及形态的指标设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螺旋藻可用作生物吸附剂解决水体砷污染提供了数据支持。

李旭东[4](2020)在《绿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球藻属低等的原核生物,富含丰富的多糖、蛋白质、酚类、β-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血栓、抗辐射能力强,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及调节机体免疫等生物活性作用,在食品加工、医疗健康等相关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论文采用热水浸提法从绿球藻中提取多糖,对分离纯化后的藻多糖进行测定分析,探究其抗氧化和抑菌等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对所提取绿球藻粗多糖(CCP)进行层析分离,获得三个组分,对其命名为CPP-Ⅰ、CPP-Ⅱ和CPP-Ⅲ,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发现其含量分别为50.80%、25.70%和5.43%;随后以主要组分CPP-Ⅰ为材料,采用Sephadex G-150凝胶层析柱对其进行纯化,得组分CPP-Ⅳ,为白色絮状物、水溶性酸性多糖。经测定绿球藻多糖CPP-Ⅳ分子量为8090.31 Da,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岩藻糖摩尔比为1.68:3.26:0.09:1.00:4.56:8.11:0.28。(2)绿球藻粗多糖(CCP)及其纯化组分(CPP-Ⅳ)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多种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结果发现,对DPPH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高浓度下与阳性对照Vc清除能力持平,且CPP-Ⅳ的IC50为0.19mg·mL-1;两者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相差不大,最高浓度条件下与Vc清除率相差17.6%,CPP-Ⅳ的IC50为0.32 mg·mL-1;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过程中出现重叠现象,在浓度0.6 mg·mL-1时达到一致,CPP-Ⅳ的IC50为0.97 mg·mL-1;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较其他自由基而言,效果不佳。(3)除黑曲霉外,CCP和CPP-Ⅳ对变形杆菌(Proteus species)、产气杆菌(Acrobacter aer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s),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同一种菌,CPP-Ⅳ抑菌效果强于CCP。研究发现,与30 mg·mL-1浓度的CCP组相比,相同浓度的CPP-Ⅳ对细菌抑菌圈直径显着增加(p≤0.05),CPP-Ⅳ抑制作用最强的两种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6.57 mm和16.41 mm,显着高于CCP的11.94 mm和10.42 mm。

付兴情[5](2020)在《缅甸雪燕资源开发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植物多糖具促进免疫器官生长、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及调节补体系统等免疫功能,也能调节肠道菌群比例、促进肠黏膜修复、增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表达。膳食纤维被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可预防糖尿病、防止便秘和结肠癌、预防肥胖症、降低胆固醇水平、还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雪燕在缅甸食用有几百年历史,可用于食品,医药。在2000年前后,作为一种异域食材被引入国内,且十分受国人喜爱,但目前雪燕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阐明雪燕质量、主要营养成分、雪燕多糖的提取、雪燕多糖单糖组成以及雪燕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雪燕在我国的市场销售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参考《2015版药典》进行饮片质量研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析雪燕的一般营养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超声碱提雪燕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雪燕多糖的单糖的组成;选用昆明种小鼠,连续灌胃30d后,观察小鼠器官指数、碳粒廓清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评价雪燕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其OUT聚类,物种相对丰度变化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给药前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雪燕质量初步研究结果:雪燕为黄白色、黄色半透明状不规则团块的树胶,其粉末中能观察到石细胞、草酸钙针晶、纤维、淀粉粒和黏液细胞。雪燕的膨胀度在15~90之间,水分含量在15%~19%之间,pH为弱酸性;浸出物含量为10%~70%。总汞、总砷均低于定量限,铅的检测结果为1.4mg/Kg。雪燕主要营养检测结果如下:膳食纤维含量为76.9 g/100g,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0 g/100g,蛋白质含量为0.6 g/100g;钙元素含量为1.52×105 mg/Kg,铁元素含量为138 mg/Kg;运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超声碱提雪燕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0.06 mol/L的NaOH、超声时间1.52 h、液料比100.16:1(mL:g),此条件下雪燕多糖得率的实际值为62.25%,预测值为62.7529%,实际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利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雪燕多糖由葡萄糖醛酸、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6种单糖组成,平均物质的量比为1:3.30:1.62:2.45:0.08:0.03。雪燕多糖能提高小鼠脾脏CD4+T细胞比例、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但对小鼠器官指数和矫正廓清指数影响不明显。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是小鼠肠道中占比最高的两大菌门。由Shannon指数表明,雪燕多糖能轻微增强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给药后多组样本组间差异显示,对照组致病菌Alistipes占比较大,其他给药组占比有所下降,其中雪燕高剂量组与螺旋藻组下降幅度较大,说明雪燕多糖和螺旋藻多糖可能对Alistipes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雪燕中剂量组与螺旋藻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NK4Al36-group)占比较大,提示雪燕多糖和螺旋藻多糖可能对Lactobacillus和Lachnospiracea-NK4Al36-group有轻微扶植作用;结果表明,雪燕多糖可能通过增加有益菌群、抑制病原菌来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且螺旋藻多糖功效优于雪燕多糖。结论:雪燕为淡黄色、黄色半透明状不规则团块的树胶,具较大的膨胀度,pH为弱酸性;且雪燕含较高的膳食纤维,可用作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糖尿病病人和肥胖人群和肠道疾病人群的保健食品。雪燕多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群的丰度、抑制病原菌,从而促进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的释放和增加脾淋巴亚群比例,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罗爱国[6](2018)在《钝顶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及其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从肉制品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看,生物保鲜技术已成为保障肉制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天然植物保鲜剂因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肉制品以改善品质和提高安全性。但是,目前这些天然植物保鲜剂大多来自高等植物,因资源相对有限、占用耕地面积较大、生长期时间较长及种植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与高等植物相比,藻类植物尤其是微藻,具有繁殖快、占地少、易培养,产量大,成本低等优势。同时,微藻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因此,从微藻中开发高品质、低成本的植物源保鲜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微藻资源中,以钝顶螺旋藻产量最大、食用最广。目前,因活性包装赋予包装材料抗菌、抗氧化等新功能,具有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特点,所以,活性包装新产品的开发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主要以壳聚糖或壳聚糖复合物制作食品活性包装膜居多,但微藻-壳聚糖复合活性膜的研究尚少,其制备工艺及保鲜机理的研究亟待加强。本文归纳总结了高等植物和藻类植物尤其是微藻钝顶螺旋藻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以钝顶螺旋藻粉为原材料,对钝顶螺旋藻多糖(APP)进行了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获取了其含量、纯度及糖苷键构型信息,进而,考察了APP的抗氧化活性及对食品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性能。在此基础上,将APP添加到中式猪肉香肠中,通过检测香肠样品在4℃冷藏期的理化特性、微生物菌落数及感官品质,明确了APP对猪肉香肠的保鲜作用,探讨了其保鲜机理。最后,将APP与壳聚糖制成活性包装膜(CAP-film),测定了CAP-film的理化特性和机械性能、对结构及形态加以表征,并将CAP-film用于包装熟猪肉糜,通过检测样品在4℃冷藏期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感官品质,明确了CAP-film的包装保鲜效果,探讨了其保鲜机理。本论文研究思路聚焦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战略目标,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了APP。经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分离,进一步得到APP-Ⅰ和APP-Ⅱ,分别占到APP的53.02%和8.13%;主要组分APP-Ⅰ经Sephadex G-150凝胶层析柱进一步纯化,得单一组分APP-Ⅲ,纯度为91.47%。采用旋光度法、凝胶柱层析及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测得APP-Ⅲ的比旋光度为右旋57.64°,其分子量为78426 Da,且不存在蛋白质,表明了纯化后的APP-Ⅲ为纯度较高的白色结晶物、水溶性酸性多糖;采用气相色谱(GC)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组成与结构分析,表明多糖主要为鼠李糖醇(21.2%),其次为甘露醇(10.46%)、岩藻糖(10.01%)、葡萄糖(4.17%)、半乳糖(2.02%)、木糖(1.14%)及阿拉伯糖醇(0.47%),且这些单糖以α-吡喃糖存在。(2)采用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金属Fe2+离子体系,测定了APP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APP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着高于钝顶螺旋藻提取物(APE)(p≤0.05),低于阳性对照Vc,其相应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20 mg·mL-1、0.26 mg·mL-1及0.43mg·mL-1;APP对Fe2+半数螯合浓度CC50为0.19 mg·mL-1,其螯合Fe2+的能力显着高于APE,也低于阳性对照EDTA-2Na。考察了APP对七种常见食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除沙门氏菌外,APP对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够显着延缓细菌和真菌的对数生长期;其抑菌活性强弱顺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黄曲霉>单增李斯特菌>白色念珠菌;其相应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分别为1.25 mg·mL-1、1.25 mg·mL-1、2.5mg·mL-1、2.5 mg·mL-1、5.0 mg·mL-1、10 mg·mL-1。(3)考察了APP(0.10%、0.25%和0.50%)对中式猪肉香肠在4℃冷藏24d的脂质氧化、微生物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在贮存期间pH、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感官品质随贮藏时间不断降低;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TBARS)、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嗜温和嗜冷菌落总数不断增加。然而,与对照相比,这些指标变化的幅度随着APP的添加被逐渐减弱。与对照相比,APP处理组样品具有显着(p≤0.05)更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更低的TBARS值,并且这种抗氧化剂效果与剂量呈依赖关系。APP对微生物状态没有正面影响,0.5%APP的添加保持了香肠样品的a*值稳定。此外,APP的添加可抑制香肠样品的气味、口味和感官接受度的降低。结果表明,APP的掺入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并改善中式香肠的品质。(4)为探索APP作为绿色活性包装的可能性,制备了APP与壳聚糖可食活性膜,考察了APP对壳聚糖膜的理物性质、机械性能、结构及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PP大分子能够更好地溶到壳聚糖基质中,与壳聚糖分子基团发生交互作用(如形成氢键或共价键等),产生交联形成致密结构,随APP浓度增加显着减小了膜的密度、透明度(O)、水蒸汽透过率(WVP)及溶胀率(Swe),并增大了含水量(Mc),增强了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p≤0.05)。红外光谱(FTIR)与晶体结构(X-ray)分析,表明APP的掺入引起壳聚糖膜结构的变化,存在化合键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发生,其与壳聚糖膜很好地溶在一起。扫描电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构形态扫描分析,表明壳聚糖膜表面因APP的添加结构更为紧密,表面更不平滑,增大了表面粗糙度。(5)为证实钝顶螺旋藻多糖-壳聚糖可食活性膜(CAP-film)在肉制品体系的保鲜效果,考察了不同膜处理对熟猪肉糜冷藏期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P-film较单一壳聚糖膜显着延缓熟猪肉糜酸度值(pH)、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TBARS)、菌落总数(TVC)及嗜冷菌落数(TBC)的上升,有效改善了熟猪肉糜的气味、口味、质地及整体可接受性等感官品质,延长货架期5 d以上。此外,CAP-film对熟猪肉糜色泽(L*、a*及b*)的无不良影响。

张苗[7](2017)在《雨生红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增强免疫和延缓衰老活性研究》文中提出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一种单细胞微藻,富含虾青素、多糖、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继螺旋藻和盐藻之后被批准为新食品原料的微藻。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虾青素的高效生产,提取完虾青素后的藻渣大部分被直接丢弃。为了进一步综合利用雨生红球藻,脱脂后的藻渣富含的多糖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空间。近年来,微藻多糖由于种类繁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等优点,成为继大型海藻多糖之后的研究热点。因此,深入研究和开发雨生红球藻多糖,对于提高雨生红球藻的综合利用和增加附加值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论文以提取完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渣为原料,优化了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初步鉴定了多糖的结构,评价了多糖的增强免疫和延缓衰老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多糖类功能食品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雨生红球藻渣营养成分分析。确定了雨生红球藻渣的营养成分:水分14.21%,灰分43.73%,粗脂肪0.19%,碳水化合物30.67%,总蛋白20.83%。雨生红球藻渣富含糖类物质。(2)雨生红球藻多糖提取工艺研究。比较了水提法、碱液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解法五种方法提取雨生红球藻多糖,并对最佳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雨生红球藻多糖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辅助提取法,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30 min,水浴温度90℃,水浴时间3 h,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经过验证实验,雨生红球藻粗多糖的得率为3.48%。(3)雨生红球藻多糖去蛋白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Sevag法去除雨生红球藻粗多糖中的蛋白质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氯仿:正丁醇=5:1,粗糖液:Sevag液=4:1,去蛋白次数5次,震荡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经过验证实验,蛋白质去除率达88.14%,多糖含量为34.85%。(4)雨生红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在体外免疫细胞模型活性跟踪下,采用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cryl S4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雨生红球藻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雨生红球藻粗多糖(HPP)经DEAE-52柱层析得到HPP-c1、HPP-c2、HPP-c3、HPP-c4和HPP-c5五个多糖组分,其中HPP-c3免疫活性较好且含量较高。HPP-c3经Sephacryl S400柱层析得到HPP-c3-s1、HPP-c3-s2和HPP-c3-s3,其中HPP-c3-s1具有最高的增强免疫活性。(5)HPP-c3-s1纯度检测和结构鉴定。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HPP-c3-s1纯度和分子量进行了检测。同时,利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IR、GC-MS、NMR、AFM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HPP-c3-s1为分子量高度集中的均一多糖,分子量为23413 kDa;HPP-c3-s1单糖组成及占比为:D-核糖:D-阿拉伯糖:D-甘露糖:D-葡萄糖=2.15:1.00:1.15:1.85;多糖含有1→2、1→3和1→4糖苷键,可能含有微量的1→6糖苷键;HPP-c3-s1有多糖特征红外吸收,是含有氨基和O-乙酰基的吡喃糖,糖链中含α、β两种糖苷构型,以β构型为主;在浓度为5.00μg/mL时,有支链和直链两种存在形式,其中直链多糖分子的宽度为2336nm,高度为0.61.5 nm,当浓度为50.00μg/mL时,多糖呈大小不一的聚集体形态。(6)增强免疫活性研究。为明确多糖增强免疫活性的作用机理,分析了不同浓度HPP-c3-s1协同ConA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协同LPS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HPP-c3-s1显着协同LPS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对T淋巴细胞无此活性。因此雨生红球藻多糖HPP-c3-s1通过刺激B淋巴细胞的增殖来发挥增强免疫活性。(7)HPP-c3-s1延缓衰老活性研究。采用秀丽线虫延缓衰老模型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0μg/mL HPP-c3-s1能够显着延缓秀丽线虫衰老,秀丽线虫的平均寿命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14.92%;HPP-c3-s1组的产卵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差异,表明HPP-c3-s1对线虫生殖能力没有造成副作用;200μg/mL HPP-c3-s1对线虫衰老相关指标(移动力测试、头部摆动频率测试、身体弯曲频率测试和肠脂褐质)都有明显改善。

张彤[8](2016)在《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螺旋藻是一种低等原核生物——蓝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品原料,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大量的研究表明,螺旋藻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在农业、医疗、化妆品、保健品、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从螺旋藻产糖培养基的优化、螺旋藻多糖的提取方法、螺旋藻多糖的纯化及其化学性质鉴定以及螺旋藻体外抗氧化活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螺旋藻产糖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的最佳浓度。碳酸氢钠为21g/L,氯化钠度为1.0g/L,磷酸氢二钾为0.3g/L,硝酸钠为1.0g/L,硫酸钾为0.6g/L;2.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螺旋藻产糖培养基,影响螺旋藻胞内多糖含量的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依次为:硝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钾。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碳酸氢钠21.6g/L、磷酸氢二钾0.30g/L、硝酸钠1.40g/L、硫酸钾0.60g/L。在此最佳条件下,螺旋藻的胞内多糖含量为(19.5±0.15)%。3.根据产糖量的多少,比较了螺旋藻多糖的多种提取方法。超声波破碎法提取螺旋藻多糖的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功率500W,工作2s,间歇5s,总提取时间10min,保护温度0℃。热水浸提法提取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为:pHH12,80℃热水浸提4h。用超声波清洗仪提取螺旋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300W、40min、45℃。超声后再水提的最佳工艺为:pHH10,超声10min,70℃热水浸提4h,此方法的多糖得率最高。4.利用响应面法,将超声后再水提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螺旋藻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超声功率510w、超声时间10min、水提温度70℃、水提时间4.1 h,螺旋藻多糖提取率为(6.34±0.015)%。5.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对螺旋藻多糖进行了纯化。将螺旋藻胞内和胞外的粗多糖经过去蛋白、脱色、透析等一系列的纯化,去掉了蛋白质、色素以及小分子等杂质,得到了较为纯净的多糖成品。将得到的多糖成品进行了进一步的纯化。采用了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经过蒸馏水和氯化钠的梯度洗脱,最终得到SPS1、SPS2、SPS3、SPS4、SPS5、SPS6六个组分。将上述组份经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与验证,洗脱峰均呈现为对称性的单峰,表明其组分都较为均一。6.采用多种方法对上述六个组分进行了反复冻融试验、Molish反应、碘反应、三氯化铁反应、茚三酮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等对其化学性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SPS1、SPS2、SPS3、SPS4、SPS5、SPS6这六个组分均为多糖。7.通过对超氧阴离子等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鉴定了螺旋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随着螺旋藻多糖的纯度不断提高,其抗氧化作用也不断增强。螺旋藻胞内多糖的各个组份中,SPS3对O2-·、R的清除能力均为最强,分别达到了(88.58±2.4)%和(78.4±1.3)%。SPS2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92.03±2.3)%。螺旋藻胞外多糖中SPS6对02-··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81.13±1.3)%,SPS4对R-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69.71±0.9)%,SPS5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86.84±1.4)%。总体而言,螺旋藻胞内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胞外多糖。

邱明[9](2015)在《螺旋藻多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螺旋藻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人类未来最优良的食物资源和未来食粮”。螺旋藻中含有藻多糖、藻蓝蛋白、β-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但目前国内螺旋藻厂家的产品主要以螺旋藻粉为主,深加工水平较低,原料未得到充分利用。本工作以福清市新大泽有限公司提供的极大螺旋藻干粉为原料,研究螺旋藻综合利用技术,分别得到小分子色素组分(叶绿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藻蓝蛋白和藻多糖粗提物。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与表征,主要采用pH选择性沉淀-膜分离-离子交换树脂组合纯化技术,制备得到高纯度螺旋藻多糖,并对螺旋藻多糖的产品质量与组成进行表征。进一步对所制备得到的高纯度螺旋藻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初步研究。本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螺旋藻综合提取工艺路线。以螺旋藻干粉为原料,分步提取得到β-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藻蓝蛋白和螺旋藻多糖粗提物,剩余藻渣可用于饲料添加剂,实现了螺旋藻的全物料综合利用。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了各组分的提取条件。1)β-胡萝卜素提取优化条件:采用低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温度45℃,料液比为1:20,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h,提取率为94.8%。2)叶黄素提取优化条件:采用中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温度40℃,料液比为1:20,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h,提取率为96.4%。3)叶绿素提取优化条件:采用高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温度40℃,料液比为1:15,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4h,提取率为98.4%。4)藻蓝蛋白提取优化条件:提取温度30℃,料液比为1:20,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为3h,藻蓝蛋白提取率达95.0%。5)螺旋藻多糖提取优化条件: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6h,提取次数两次,加入的碱为0.5%(w/v),得率为7.84%,纯度8.90%。2.分离纯化得到了高纯度螺旋藻多糖,并进行了结构的初步表征。本工作改进了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本工作采用pH选择性沉淀-膜分离-离子交换树脂法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螺旋藻多糖,纯度为96.3%,得率为1.06%。本工艺与传统水煮、浓缩、醇沉工艺相比,工艺简单,纯度显着提高;且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和水煮浓缩的能耗,成本大幅降低,具有较大推广性。纯化后得到的高纯度螺旋藻多糖经气相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H谱分析,结果表明螺旋藻多糖主要由L-鼠李糖、D-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4.0184:0.7885:0.3813:0.0413:0.0152;螺旋藻多糖含有的基团有O-H、C-H、乙酰氨基的C=O、甲基、内醚键(C-O-C)的C-O和羟基的C-O;糖环主要是吡喃环,其糖苷键的构型既有α型又有β型。3.螺旋藻多糖体内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多糖具有显着的降血糖和改善血糖调节水平作用,药效与阳性药物相当。高纯度螺旋藻多糖的降血糖活性高于螺旋藻粗多糖,但不与多糖含量成比例递增;说明藻多糖成份起主要降血糖作用,螺旋藻粗多糖可能含有其他降血糖组分。4.螺旋藻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02-)的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但活性显着低于Vc;高纯度螺旋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高于螺旋藻粗多糖,但与多糖的含量不呈线性关系,可能螺旋藻粗多糖中还含有其他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测定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我们发现,螺旋藻多糖可以显着提高小鼠血清中SOD、CAT、GSH-PX酶活力和降低血清中MDA含量,能够有效的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夏冰[10](2010)在《螺旋藻多糖提取纯化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螺旋藻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营养食品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现阶段对螺旋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含有的各种活性物质上,螺旋藻中的螺旋藻多糖这种活性物质作为一种纯天然物质已经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辐射、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和降血糖等作用。但是由于对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还不能达到规模化生产使其无法被更加广泛的使用。本论文对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的常规热水方法的进行了优化,并探索了螺旋藻多糖提取的一种新方法,对改进螺旋藻多糖的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在螺旋藻多糖的提取方法上,本文首先使用常规热水提取法提取螺旋藻多糖,在提取过程中进行了关于,提取时间、固液比、温度和提取次数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工艺条件为提取6h,固液比1:9,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2次。探索了超声提取和冷碱液提取相结合提取螺旋藻多糖的方法。采用超声时间、提取时间、溶液的pH值和提取时的固液比四个因素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确定较佳提取条件,温度为常温,超声时间1h,提取时间2h,溶液的pH值为9,固液比1:9。并对比了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发现新方法的提取率较传统方法提高了5%左右。本研究主要进行提取和纯化过程中多糖得率和蛋白质的除去率比较,选择了硫酸蒽酮法进行实验各阶段总糖含量的测定,使用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并根据胰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对其进行了在四组pH值为8的缓冲溶液中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确定了酶解反应时间。在螺旋藻多糖的纯化阶段,没有使用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简便并且易于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本文分为主纯化,第一辅助纯化和第二辅助纯化三个阶段,分别为使用胰蛋白酶酶解,高岭土和活性炭进行过滤以及透析过程。结果证明各纯化阶段均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进行测定后发现最后的产品中不含有核酸,多糖含量在98%以上,蛋白质含量仅为1%左右。

二、螺旋藻多糖的性质结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藻多糖的性质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6种活性多糖的结构、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材料
        1.1.2 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多糖提取测定与纯化
        1.3.2 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1.3.2. 1 标准曲线的制作
        1.3.2. 2 样品的测定
        1.3.2. 3 色谱条件
        1.3.3 特性黏度测定
        1.3.4 单糖组成的测定
        1.3.5 电镜扫描
        1.3.6 三股螺旋结构的测定
        1.3.7 红外光谱分析
        1.3.8 多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多糖的分离纯化
    2.2 多糖结构与性质
        2.2.1 多糖分子量
        2.2.2 特性黏度
        2.2.3 单糖组成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
        2.2.5 红外光谱分析
        2.2.6 三股螺旋结构的测定
        2.2.7 多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3 多糖构效关系分析
3 结论

(2)钝顶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1.3.2 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多糖
        1.3.3 糖的热降解
        1.3.4 多糖的总糖含量测定
        1.3.5 多糖的分子质量测定
        1.3.6 多糖的硫酸根含量测定
        1.3.7 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1.3.8 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1.3.9 多糖降解产物的HILIC-FTMS联用分析
    1.4 数据分析及图表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钝顶螺旋藻不同多糖组分的基本化学组成分析比较
    2.2 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2.3 多糖的分子质量测定结果
    2.4 P0.2组分的热降解产物中寡糖的组成和糖链组成分析
    2.5 P0.4组分的热降解产物中寡糖的组成和糖链组成分析
    2.6 P0.6组分的热降解产物中寡糖的组成和糖链组成分析
3 结论

(3)螺旋藻对砷的耐受性及吸收代谢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螺旋藻简介
        1.1.1 螺旋藻的生物学特征
        1.1.2 螺旋藻的生物活性物质
        1.1.3 螺旋藻的应用
        1.1.4 内蒙古螺旋藻养殖现状
    1.2 砷的简介
        1.2.1 砷污染研究
        1.2.2 砷的毒性及其对生物体的危害
        1.2.3 砷的生物吸附与吸收
        1.2.4 砷的生物抗性与解毒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A.platensis XJ007对As(Ⅲ)的耐受性
    2.1 实验材料
        2.1.1 藻种
        2.1.2 仪器
        2.1.3 药品
    2.2 研究方法
        2.2.1 藻种的纯化与扩培
        2.2.2 A.platensis XJ007 的生物量与吸光值之间的标准曲线的建立
        2.2.3 梯度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的毒理学实验
        2.2.4 梯度浓度As(Ⅲ)胁迫下A.platensis XJ007 的生长曲线测定
        2.2.5 A.platensis XJ007 水溶性总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的测定
        2.2.6 A.platensis XJ007 光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2.2.7 A.platensis XJ007 多糖含量的测定
        2.2.8 数据处理及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platensis XJ007 生物量与吸光值之间的标准曲线
        2.3.2 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的毒性作用分析
        2.3.3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生物量的影响
        2.3.4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水溶性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的影响
        2.3.5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3.6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胞内多糖含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光系统Ⅱ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藻种
        3.1.2 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光系统Ⅱ荧光产量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光性能指数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PSⅡ供体侧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PSⅡ受体侧的影响
        3.2.5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PSⅡ反应中心活性的影响
        3.2.6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PSⅡ光能吸收的影响
        3.2.7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PSⅡ能量分配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
        4.1.2 药品
        4.1.3 实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细胞内SOD活性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细胞内CAT活性的影响
        4.2.3 不同浓度As(Ⅲ)对A.platensis XJ007 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platensis XJ007对As(Ⅲ)吸收代谢的初步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仪器
        5.1.2 药品与试剂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砷标准品浓度与计数的标准曲线
        5.2.2 A.platensis XJ007 对不同浓度As(Ⅲ)的代谢
        5.2.3 A.platensis XJ007 对低浓度As(Ⅲ)的吸收代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绿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
第一章 绪论
    1.1 绿球藻Chlorococcum sp.GD
    1.2 多糖的主要功能
        1.2.1 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1.2.2 多糖的抗辐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1.2.3 多糖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1.2.4 多糖的降血脂血糖作用
    1.3 藻多糖的提取方法
        1.3.1 热水浸提法
        1.3.2 微波提取法
        1.3.3 超声辅助提取法
        1.3.4 酶法提取
    1.4 多糖的分离纯化
    1.5 多糖的结构测定
        1.5.1 化学分析法
        1.5.2 仪器分析法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绿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绿球藻多糖的提取
        2.2.2 测定多糖含量
        2.2.3 分离绿球藻粗多糖
        2.2.4 Sephadex G-150 凝胶柱层析纯化
        2.2.5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
        2.2.6 多糖的红外光谱扫描(FTIR)
        2.2.7 高效凝胶色谱法进行测定绿球藻纯多糖分子量
        2.2.8 液相色谱法测定绿球藻纯多糖的单糖组成
        2.2.9 绿球藻多糖化学性质的鉴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
        2.3.2 绿球藻多糖DEAE-52 纤维素柱层析初步分离纯化
        2.3.3 Sephadex G-150 葡聚糖凝胶进一步纯化
        2.3.4 紫外图谱分析
        2.3.5 绿球藻纯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2.3.6 测定已知分子量的葡聚糖
        2.3.7 绿球藻多糖的分子量
        2.3.8 绿球藻纯多糖的单糖组成
        2.3.9 绿球藻多糖化学性质的鉴定
    2.4 小结
第三章 绿球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测定
        3.2.2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3.2.3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3.2.4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3.2.5 还原能力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绿球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3.3.2 绿球藻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3.3.3 绿球藻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
        3.3.4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3.3.5 还原力测定
    3.4 小结
第四章 绿球藻多糖抑菌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剂
        4.1.3 实验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制作培养基
        4.2.2 绿球藻多糖样品溶液的配制
        4.2.3 活化菌种和制备菌液
        4.2.4 抑菌活性测定
        4.2.5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
        4.2.6 测定生长曲线
        4.2.7 测定细胞膜通透性
        4.2.8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绿球藻多糖对细菌的抑菌试验结果
        4.3.2 绿球藻多糖对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
        4.3.3 分析绿球藻纯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
        4.3.4 绿球藻多糖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4.3.5 绿球藻多糖对真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4.3.6 绿球藻纯多糖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4.3.7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氧量的变化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缅甸雪燕资源开发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第一章 雪燕质量初步研究
    第一节: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性状鉴别
        2 显微鉴别
        3 理化检测
    第三节 讨论与总结
第二章 雪燕营养成分检测及不同条件对其凝胶质构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主要营养成份
        2 矿物质元素
        3 不同条件对质构特性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雪燕多糖制备工艺优化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单因素考察结果
        2 雪燕总多糖含量测定
        3 响应面实验
        4 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及验证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雪燕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方法学考察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方法学考察
        2 雪燕多糖水解物的衍生化HPLC分析色谱图
        3 雪燕多糖提取率及其单糖含量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雪燕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作用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对小鼠脏器指数碳粒廓清指数的影响
        2 对小鼠细胞因子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 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雪燕多糖对肠道微菌群的调节作用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数据统计分析
        2 样本物种多样性分析
        3 样本物种组成分析
        4 样本物种组成比较分析
        5 样本组间差异物种检验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6)钝顶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及其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肉制品保鲜研究现状
        1.2.1 物理保鲜
        1.2.2 化学保鲜
        1.2.3 生物保鲜
        1.2.4 栅栏技术保鲜
    1.3 植物源保鲜剂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1.4 钝顶螺旋藻多糖研究进展
    1.5 肉制品包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6.3 主要贡献与创新
第二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多糖的回流提取
        2.2.4 葡萄糖标准曲线法测定多糖含量
        2.2.5 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多糖
        2.2.6 多糖的纯度鉴定
        2.2.7 凝胶柱层析法测定多糖分子量
        2.2.8 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
        2.2.9 多糖的红外光谱扫描(FTIR)
        2.2.10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APP的纯化分析
        2.3.3 APP-Ⅲ的纯度分析
        2.3.4 APP-Ⅲ的分子量分析
        2.3.5 APP-Ⅲ的单糖组成分析
        2.3.6 APP-Ⅲ的结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钝顶螺旋藻多糖(APP)与水提物(APE)的制备
        3.2.4 抗氧化活性测定
        3.2.5 抑菌活性测定
        3.2.6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PP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
        3.3.2 APP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
        3.3.3 APP对超氧阴离子清除效果
        3.3.4 APP对金属铁离子螯合作用
        3.3.5 APP对细菌的抑菌作用
        3.3.6 APP对真菌的抑菌作用
        3.3.7 APP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
        3.3.8 APP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在中式猪肉香肠中保鲜效果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3 钝顶螺旋藻多糖(APP)的制备
        4.2.4 猪肉香肠的制备
        4.2.5 p H值的测定
        4.2.6 色泽的测定
        4.2.7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4.2.8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TBARS)的测定
        4.2.9 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的测定
        4.2.10 微生物菌落数的测定
        4.2.11 感官评价
        4.2.12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PP对香肠p H值的影响
        4.3.2 APP对香肠色泽的影响
        4.3.3 APP对香肠抗氧化性的影响
        4.3.4 APP对中式香肠抑菌性的影响
        4.3.5 APP对香肠感官品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壳聚糖可食活性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3 复合活性膜的制备
        5.2.4 膜样品的厚度、密度及透明度测定
        5.2.5 膜样品的含水量及溶胀度测定
        5.2.6 膜样品的水蒸汽透过率测定
        5.2.7 膜样品的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测定
        5.2.8 膜样品的红外光谱扫描(FTIR)
        5.2.9 膜样品的X射线衍射扫描
        5.2.10 膜样品的扫描电镜检测(SEM)
        5.2.11 膜样品的原子力显微镜检测(AFM)
        5.2.12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PP对壳聚糖膜厚度、密度和透明度的影响
        5.3.2 APP对壳聚糖膜含水量和溶胀度的影响
        5.3.3 APP对壳聚糖膜水蒸汽透过率(WVP)的影响
        5.3.4 APP对壳聚糖膜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5.3.5 膜样品的FTIR结构分析
        5.3.6 膜样品的X-ray晶体结构的分析
        5.3.7 膜样品的SEM表面和横断面形态分析
        5.3.8 膜样品的AFM表面形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壳聚糖复合膜在熟肉糜保鲜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2.3 复合活性膜的制备
        6.2.4 熟猪肉糜的制备
        6.2.5 色泽的测定
        6.2.6 pH的测定
        6.2.7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TBARS)的测定
        6.2.8 微生物菌落数的测定
        6.2.9 感官评价
        6.2.10 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CAP-film对熟猪肉糜色泽的影响
        6.3.2 CAP-film对熟猪肉糜p H值的影响
        6.3.3 CAP-film对熟猪肉糜TBARS值的影响
        6.3.4 CAP-film对熟猪肉糜微生物菌落数的影响
        6.3.5 CAP-film对熟猪肉糜感官品质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

(7)雨生红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增强免疫和延缓衰老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所用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微藻多糖概述
    1.2 微藻多糖的研究方法
        1.2.1 微藻多糖的提取方法
        1.2.2 微藻多糖的分离纯化
        1.2.3 微藻多糖的结构鉴定
    1.3 微藻多糖活性研究进展
        1.3.1 免疫调节活性
        1.3.2 抗肿瘤活性
        1.3.3 抗衰老和抗氧化活性
        1.3.4 抗病毒活性
        1.3.5 抗辐射活性
    1.4 雨生红球藻多糖研究概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动物
    2.2 实验试剂
    2.3 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雨生红球藻渣营养成分测定
        2.4.2 雨生红球藻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2.4.3 雨生红球藻多糖脱蛋白工艺优化
        2.4.4 雨生红球藻多糖分离纯化
        2.4.5 HPP-c3-s1结构鉴定
        2.4.6 雨生红球藻多糖增强免疫活性评价
        2.4.7 雨生红球藻多糖延缓衰老活性评价
        2.4.8 实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雨生红球藻渣营养成分分析
    3.2 雨生红球藻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3.2.1 不同提取工艺对雨生红球藻多糖得率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3.2.2 超声辅助提取雨生红球藻多糖单因素实验
        3.2.3 超声辅助提取雨生红球藻多糖正交实验
    3.3 雨生红球藻多糖脱蛋白的工艺优化
        3.3.1 单因素实验
        3.3.2 正交实验
    3.4 HPP分离纯化结果
        3.4.1 DEAE-52 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
        3.4.2 Sephacryl S40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3.5 HPP-c3-s1结构鉴定
        3.5.1 HPP-c3-s1的全波长扫描分析
        3.5.2 HPP-c3-s1的纯度鉴定
        3.5.3 HPP-c3-s1的单糖组成分析
        3.5.4 HPP-c3-s1的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分析
        3.5.5 HPP-c3-s1的红外光谱分析
        3.5.6 HPP-c3-s1的核磁共振分析
        3.5.7 HPP-c3-s1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3.5.8 HPP-c3-s1增强免疫活性分析
        3.5.9 HPP-c3-s1延缓衰老活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雨生红球藻多糖HPP-c3-s1的分离纯化
        4.1.2 雨生红球藻多糖HPP-c3-s1的结构鉴定
        4.1.3 雨生红球藻多糖HPP-c3-s1的增强免疫活性
        4.1.4 雨生红球藻多糖HPP-c3-s1的延缓衰老活性
    4.2 结论
    4.3 本文创新之处
    4.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8)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螺旋藻的简介
        1.1.1 螺旋藻的发现历史
        1.1.2 螺旋藻的生长习性与分布
        1.1.3 螺旋藻的化学成分
        1.1.4 螺旋藻的应用
    1.2 螺旋藻多糖及其功能
        1.2.1 螺旋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1.2.2 螺旋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1.2.3 螺旋藻多糖的调节免疫作用
        1.2.4 螺旋藻多糖的降血糖和血脂作用
        1.2.5 螺旋藻多糖的抗氧化、抗辐射以及抗衰来作用
    1.3 螺旋藻粗多糖的提取方式
        1.3.1 热水浸提法
        1.3.2 碱液浸提法
        1.3.3 超声波破碎提取法
        1.3.4 微波辅助提取法
        1.3.5 反复冻融破壁提取法
        1.3.6 酶辅助提取法
    1.4 螺旋藻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1.4.1 螺旋藻多糖的去蛋白
        1.4.2 螺旋藻多糖的脱色
        1.4.3 螺旋藻多糖的透析
        1.4.4 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1.4.5 凝胶过滤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本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螺旋藻产糖培养基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螺旋藻藻种纯化
        2.2.2 螺旋藻培养
        2.2.3 各物质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
        2.3.2 响应面法优化螺旋藻产糖培养基试验
    2.4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螺旋藻粗多糖的提取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螺旋藻粗多糖提取率的计算
        3.2.2 超声波破碎法提取螺旋藻多糖
        3.2.3 热水浸提法提取螺旋藻粗多糖
        3.2.4 超声水提法提取螺旋藻多糖
        3.2.5 超声波破碎后水提法
        3.2.6 超声后水提的响应面优化
    3.3 结果分析
        3.3.1 超声波破碎法的优化
        3.3.2 超声波破碎后的水提与直接热水浸提法的比较与优化
        3.3.3 超声水提的工艺优化
        3.3.5 超声后水提的响应面优化
    3.4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性质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
        4.2.2 螺旋藻多糖化学性质的鉴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多糖的脱蛋白、脱色以及透析
        4.3.2 多糖的DEAE-52柱分离
        4.3.3 多糖的G-100柱分离
        4.3.4 螺旋藻多糖化学性质的鉴定
    4.4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能力测定
        5.2.2 清除烷基自由基(R~-)的能力测定
        5.2.3 螺旋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5.3 结果分析
        5.3.1 螺旋藻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
        5.3.2 螺旋藻多糖对烷基自由基(R~-)的清除能力
        5.3.3 螺旋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5.4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螺旋藻多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及符号一览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螺旋藻概述
        1.1.1 螺旋藻的发现和应用
        1.1.2 螺旋藻的习性
        1.1.3 螺旋藻的营养价值
    1.2 螺旋藻的应用价值
    1.3 螺旋藻中主要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其提取制备工艺
        1.3.1 β-胡萝卜素
        1.3.2 叶黄素
        1.3.3 叶绿素
        1.3.4 藻蓝蛋白
        1.3.5 螺旋藻多糖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螺旋藻活性物质的综合利用
    引言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螺旋藻综合提取工艺
        2.2.2 螺旋藻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2.3 螺旋藻多糖含量的测定(硫酸苯酚法)
        2.2.4 螺旋藻多糖蛋白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螺旋藻综合利用技术路线
        2.3.2 螺旋藻中β-胡萝卜素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3.3 螺旋藻中叶黄素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3.4 螺旋藻中叶绿素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3.5 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3.6 螺旋藻多糖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与表征
    引言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药品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粗多糖除蛋白
        3.2.2 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粗多糖
        3.2.3 蛋白含量和多糖损失率的测定
        3.2.4 螺旋藻多糖理化性质的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螺旋藻多糖的粗分离工艺
        3.3.2 离子交换柱法纯化螺旋藻多糖
        3.3.3 螺旋藻多糖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螺旋藻多糖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的初步研究
    引言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药品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螺旋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2.2 螺旋藻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2.3 螺旋藻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2.4 螺旋藻多糖还原力测定
        4.2.5 螺旋藻多糖降血糖实验的测定
        4.2.6 螺旋藻多糖体内抗氧化实验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螺旋藻多糖降血糖活性研究
        4.3.2 螺旋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4.3.3 螺旋藻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螺旋藻多糖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1.1 螺旋藻的化学组成
        1.1.2 螺旋藻的应用价值
    1.2 螺旋藻多糖的化学结构
    1.3 螺旋藻多糖的生理功能
        1.3.1 螺旋藻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1.3.2 螺旋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1.3.3 螺旋藻多糖的抗辐射作用
        1.3.4 螺旋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1.3.5 螺旋藻多糖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1.3.6 螺旋藻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1.4 螺旋藻多糖的提取方法
    1.5 螺旋藻多糖的纯化方法
        1.5.1 层析法纯化
        1.5.2 过滤法纯化
        1.5.3 季铵盐法纯化
        1.5.4 酶解法纯化
        1.5.5 Sevage法纯化
    1.6 螺旋藻多糖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依据及研究内容
        1.7.1 目的和意义
        1.7.2 依据
        1.7.3 论文研究内容
2 螺旋藻多糖及蛋白酶活性测定
    2.1 试剂和仪器设备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螺旋藻提取物各成分的测定
        2.2.1 多糖类物质的定性
        2.2.2 总糖含量的测定
        2.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4 核酸含量的测定
    2.3 蛋白酶活力测定
    2.4 本章小结
3 螺旋藻粗多糖的提取
    3.1 引言
    3.2 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3 螺旋藻粗多糖的提取方法
        3.3.1 常规热水浸取工艺过程
        3.3.2 冷碱法工艺流程
        3.3.3 超声冷碱法工艺流程
    3.4 螺旋藻粗多糖的测定
        3.4.1 多糖含量的测定
        3.4.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4.3 核酸含量的测定
    3.5 结果与讨论
        3.5.1 螺旋藻粗多糖提取率的计算
        3.5.2 热水浸取实验条件的单因素分组实验
        3.5.3 冷碱法的提取效果
        3.5.4 超声冷碱法提取的工艺条件
        3.5.5 粗品提取率的比较
        3.5.6 螺旋藻多糖的定性
        3.5.7 螺旋藻粗多糖产品分析
        3.5.8 扩展实验
    3.6 本章小结
4 螺旋藻多糖的纯化
    4.1 引言
    4.2 试剂和仪器设备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螺旋藻多糖的纯化方法
    4.4 胰蛋白酶活力测定
    4.5 螺旋藻多糖纯化产品的测定
        4.5.1 多糖含量的测定
        4.5.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5.3 核酸含量的测定
        4.5.4 计算纯化后的分离系数
        4.5.5 红外吸收光谱
    4.6 结果与讨论
        4.6.1 不同缓冲溶液中的酶活力
        4.6.2 胰蛋白酶水解时间
        4.6.3 主纯化产品分析
        4.6.4 第一辅助纯化产品分析
        4.6.5 第二辅助纯化产品分析
        4.6.6 纯化产品的红外表征
        4.6.7 扩展实验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发表的论文

四、螺旋藻多糖的性质结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6种活性多糖的结构、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J]. 王帅,赵冬雪,韩成凤,王晓丽,李健,张乐乐,陈旎,韩培培.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16)
  • [2]钝顶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J]. 范斌,罗娟梅,张鸿伟,张晓梅,王莉,安子哲,卢海燕,赵雪. 食品科学, 2022
  • [3]螺旋藻对砷的耐受性及吸收代谢机制的研究[D]. 韩荣.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4]绿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D]. 李旭东. 山西大学, 2020(01)
  • [5]缅甸雪燕资源开发初步研究[D]. 付兴情.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钝顶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及其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D]. 罗爱国. 山西大学, 2018(04)
  • [7]雨生红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增强免疫和延缓衰老活性研究[D]. 张苗.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张彤.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9]螺旋藻多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 邱明. 福州大学, 2015(07)
  • [10]螺旋藻多糖提取纯化方法研究[D]. 夏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螺旋藻多糖的性质和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