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路面的水害

浅谈沥青路面的水害

一、浅谈沥青路面水损害(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涛[1](2020)在《多因素耦合动态孔隙水压力对沥青路面破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车辆行驶在有表面径流的沥青路面上时,轮胎会驱使水对路面结构不断“挤压”和“抽吸”,加剧了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的不利受力状态,所形成的动态孔隙水压力(以下简称“动水压力”)环境会不断侵蚀沥青材料,最终发展为水损害,影响沥青路面整体的服役性能与寿命。动水压力环境造成沥青路面破坏的严重性已逐渐为人们所意识到,但现有相关研究仍存在许多不完善和不足之处,特别是针对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影响规律仍缺乏系统性地深入探索。为进一步揭示动水压力对沥青路面破坏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和多尺度室内试验等手段,探索了路面干燥与饱水状态下结构动态响应的差异,研究了动水压力量级和作用时间、水温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多个尺度分析了动水压力环境造成沥青材料失效的机理。通过围绕动水压力对沥青路面破坏的影响所开展的系统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ABAQUS模拟了干燥与饱水状态下沥青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规律。水的存在会使得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变得更复杂。车辆荷载增大会显着提升应力、应变与孔隙水压力等指标的幅值。正、负孔隙水压力的量级会随着车速增长而明显增大;两种状态的应力幅值均会随着车速增长而逐渐降低,但干燥状态应力幅值下降趋势会对车速更敏感;竖向应变幅值在不同结构层呈现不同增减趋势;饱水状态反而使得横向应变在中下面层缓慢增大。(2)足尺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可实现对车辆轮胎加载横向位置的精准控制。饱水状态下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会相较于干燥状态具有更大的信号指标幅值,应力应变信号会随着车辆荷载缓慢增加,但会随车辆速度相对更快地降低。动水压力对车辆速度相较于车辆荷载会具有更大的敏感性。车辆前、后轴车轮所产生动水压力会存在较大量级差异,主要是由于前轮将路表水挤压至轮迹两侧所造成。(3)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的路面结构动态响应指标幅值,以及动水压力的场域分布特征显示出一致性的规律,从而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现场路面在不同状态下动态响应情况的有效性。进一步地,基于足尺加速加载试验,提出了沥青路面结构动水压力预测模型,将轮胎接地荷载参数纳入模型中,提高了动水压力预测的精确性。(4)动水压力环境会造成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衰退,其侵蚀能力介于静态浸水和冻融等水环境之间,有时甚至会比冻融环境更为严苛。动水压力环境因素对沥青混合料高温力学性能影响程度排序为:水的温度>动水压力量级>环境作用时间。提出一套沥青混合料动水压力环境敏感性试验评价方法:采用水敏感性测试仪,按照60℃-0.345 MPa-4000 Cycles代表性参数组合来模拟动水压力环境,再采用单轴贯入强度试验结合开裂功密度临界值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残留力学性能。(5)采用弯曲梁流变方法测试沥青混合料(Hot Mix Asphalt,记为HMA)低温力学性能,发现其蠕变柔量主曲线会随着动水压力环境的恶劣程度加剧而逐渐上移,松弛模量主曲线则会逐渐下移。HMA中的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组分(Fine Aggregate Mixture,记为FAM)抵抗水损害的能力强弱,对于HMA整体抵抗动水压力环境损伤能力具有显着影响。FAM的黏性性质会随着动水环境恶劣程度加剧而逐渐增大,但会有一个上限值。侵蚀程度较小的动水压力环境会使得HMA黏性增大,但其会随着环境恶劣程度增大而倾向于表现出更多弹性性质,这主要归功于其内部粗集料骨架的存在。(6)动水压力环境会造成沥青材料所依据表面能参数所计算出的水稳定性指标下降,且沥青与不同酸、碱性集料之间的组合会表现出不同的水敏感性。对于经过动水压力模拟环境作用后的沥青材料,通过分析其傅里叶红外光谱中所代表不同官能团和化学键的不同波数范围吸收峰强度变化情况,验证了动水压力环境会相较于静态浸水和冻融环境而对沥青试样造成更大的侵蚀效果,且影响程度会随着动水压力模拟环境作用持续时间增加而变大。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多个尺度系统地分析车辆加载因素和动水压力环境因素分别对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和材料力学性能所造成的影响,探索了沥青混合料及其组分在不同尺度下受动水压力侵蚀的失效机理,进而为针对动水压力环境造成沥青路面破坏科学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与试验基础。

刘佳[2](2020)在《季冻区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广泛使用,不但使道路的路用性能得到了改善,而且解决了废旧轮胎再利用的问题。橡胶沥青在高温稳定性、低温脆裂性能、疲劳性能、温度和光照的老化性能、水损坏的性能等试验中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适用于我国东北季冻区寒冷季节的低温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的需求也有所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利用率也逐渐增加。而当积水的橡胶沥青路面受车辆循环荷载和冻融循环的破坏时,路面会产生掉料、松散、剥落等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路面的水损害。如何更好地利用橡胶沥青混合料,避免道路过早地受到水损害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本文针对季冻区如何合理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了试验分析。首先,本文对橡胶沥青和辽河90#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弹性恢复和粘附性等基本性能指标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主要针对东北季冻区的环境特点,进行了低温针入度、低温延度和低温弹性恢复试验,得出了橡胶沥青与辽河90#沥青相比,其高低温针入度大、低温延展性好、低温弹性恢复能力强的特性。其次,分析了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开展试验分析。进行了原材料基本路用性能参数试验:对橡胶沥青、集料、填料、外掺剂等原材料进行基本性能试验,结果均满足现行规范的基本要求。并选用北方地区常用到的AR-AC-13和AR-SMA-13两种类型的橡胶沥青混合料进行级配设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影响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要原因:空隙率、胶粉掺量和油石比,进行试验研究。本文将以空隙率为主要因素深入分析空隙率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在室内对相同配合比的AR-AC-13和AR-SMA-13两种沥青混合料在不同的空隙率的条件下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最后,结合北方季冻地区的气候特点,对AR-AC-13和AR-SMA-13两种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了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级配下,橡胶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改变对其水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适宜区间内的空隙率会使橡胶沥青混合料自身的水稳定性更好,否则会使其水稳定性下降,并分析出了混合料的合理空隙率范围。接着,选用AR-SMA-13沥青混合料通过冻融劈裂试验,以冻融劈裂强度比TSR为参数,分析了胶粉掺量和油石比对混合料水稳性的影响。在现场施工中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也是压实度的体现,本论文可以为日后道路施工时,如何采用合理的碾压得到符合标准的压实度提供参考。

邢世勤[3](2020)在《基于动水压力下沥青集料界面理论的排水沥青路面耐久性研究》文中提出雨水入渗后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内将产生动水压力,反复冲刷引起沥青混合料粘结性能退化,出现早期水损害。本文通过饱和沥青路面有限元宏观模拟、沥青集料界面室内试验和多孔沥青混凝土细观力学行为模拟,将多尺度模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基于动水压力和沥青集料界面理论开展了排水沥青路面耐久性相关研究。首先,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动态荷载下流固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内孔隙水压力大小和分布,排水层厚度、不同参数交互作用对结构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水层数增加,孔隙水压力减小,密级配沥青路面正向孔隙水压力峰值约为负向的3倍,而排水沥青路面正向孔隙水压力峰值约为负向的1~2倍。由全面模拟结果所得,单层排水沥青路面孔隙水压力的各参数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渗透系数,轮载峰值,车速。其次,分析了不同渗流阶段孔隙水压力变化,探究了拱形垂直移动荷载下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内孔隙水压力空间分布、车速和轮载影响以及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渗流发展,孔隙水压力幅值小幅减小。路面结构内孔隙水压力集中在轮迹附近,正负孔隙水压力交替出现符合车辆荷载的移动特性,车速和轮载与结构内孔隙水压力线性相关。沥青混合料各向渗透性能和应力分布,共同影响各向的压力梯度和渗流流速,路面纵向上孔隙水压力影响更甚,路面结构内三向应力应变,较为复杂,但应力分布符合车辆移动特性。再次,通过高速剪切仪制备了不同粘度SBS改性沥青,由沥青集料界面粘结强度试验,探究了沥青集料粘附性能与沥青粘度相关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SBS掺量高于6%时,沥青粘度显着增加。沥青粘度越高,沥青集料界面破坏形式转变临界温度越大,可选用30℃沥青粘度作为试验最佳温度。沥青粘度与沥青集料粘结强度有很高的逆指数关系。最后,基于内聚力模型与ABAQUS软件,通过CT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Matlab编程,建立真实细观结构二维模型,开展了沥青混凝土细观力学行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沥青混凝土开裂路径,沿着空隙大的薄弱处,其损伤开裂演化主要包括损伤、起裂、微裂纹扩展和完全开裂四个阶段。动水冲刷导致的沥青集料粘结强度降低,通过不同沥青集料界面材料参数定义,可评价动水损伤下多孔沥青混凝土潜在的抗裂性能。本文从排水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害成因入手,通过宏观上沥青路面结构内动水压力模拟明晰动水损害作用机理,通过室内试验,建立了沥青集料粘度与强度的相关关系,定量评价不同粘度沥青粘结性能,结合细观尺度力学分析沥青集料界面破坏与粘结强度关系,对于提高多孔沥青混合料强度和排水沥青路面耐久性有重要价值。

王松[4](2020)在《沥青路面渗水空隙处治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材料设计和施工问题,沥青路面存在离析造成局部空隙率过大,服役过程中易滞留雨水,诱发坑槽、唧浆、松散等早期水损害,严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现有对于离析的处治主要采用稀浆封层和微表处,但成本较高,且封堵深度有限,在局部地方仍然有可能因开裂存在渗水通道,而且目前常用的路面灌缝材料也不适用于局部大空隙的处治。因此,针对沥青路面渗水空隙开展养护材料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工程参考价值。基于渗水空隙特征,设计制备出3种沥青路面处治材料;通过试验,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渗透性和技术指标的影响,确定了煤油稀释沥青按照稀释比例为4:6进行制备;采用E5乳化剂制备的普通乳化沥青综合性能较好;通过研究油水比、乳化剂用量、渗透剂掺量对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性能的影响,发现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油水比为45:55,乳化剂用量为1.5%,渗透剂掺量为0.8%时,制备的高渗透乳化沥青综合性能较佳。对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机理研究表明,掺入渗透剂,减小油水比,增加乳化剂用量可以降低高渗透乳化沥青的表面张力和粒径,提高渗透性能。研究了空隙特征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渗水系数的影响,确定沥青路面水损坏临界空隙率为8%;成型了不同渗水空隙率沥青混合料试件,研究了处治材料用量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发现处治材料对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抗渗性能均有改善。3种处治材料中,高渗透乳化沥青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改善效果最好,当空隙率为8%时,推荐用量为1.5L/m2,空隙率为12%时,推荐用量为2.0L/m2。研究了处治材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试件抗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构造深度和摆值随着处治材料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处治材料涂刷后可以通过洒布金刚砂来提高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摆值,洒布量推荐采用3.0kg/m2。

张旺轩[5](2020)在《沥青路面材料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动水损害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水损害作为沥青路面材料早期损害的一种,严重影响着路面使用的耐久性和舒适性。导致沥青路面材料发生水损害的相关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本身的性能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因素。至今,学者们对沥青路面动水损害机理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之中,但对于动水损害的评价仍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研究清楚沥青路面材料的动水损害机理,有效分析沥青路面材料动水损害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以沥青路面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动水损害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理论框架,提出本研究的基本假设,建立动水损害的理论模型;基于该假设和简化的模型,在弹性力学范畴内推导动水损害时路面基体材料的应力平衡方程,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起与动水损害过程相关的控制方程。(2)基于对动水损害过程的机理研究,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内聚力模拟方法,建立路面材料动水损害的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计算数值的合理性,验证模型的有效性。(3)依据合理有效的动水损害建模方法,得出模型数值计算结果,分析模型在发生动水损害时裂缝内动水压力的大小以及裂缝宽度和裂缝周围应力变化的规律,说明动水损害时的特点。(4)以沥青路面材料的性能变化为切入点,改变动水损害模型的主要参数,研究不同断裂能、不同抗拉强度、不同模量、不同渗透系数以及不同工况的情况下对动水损害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及规律。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应力集中是道路材料发生动水损害并逐渐开裂的原因,越接近裂缝扩展尖端越容易出现超过材料强度的应力集中现象。应力越大的区域,受动水损害的影响就越严重。(2)裂尖应力集中所造成的动水破坏主要是因为水胀裂作用所产生的拉应力集中。当水体被挤入裂缝尖端,其所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时,道路材料就会出现损伤,并逐渐形成裂缝,这也是动水损害裂缝得以持续扩展的原因。(3)增加材料的断裂能,会显着提高动水损害时裂缝内的动水压力大小,材料断裂能是影响道路动水损害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断裂能保持不变,增大材料的抗拉强度,会增加加载开始时的初始动水压力峰值,同时会使动水损害产生的裂缝宽度减小;材料断裂能和抗拉强度一定时,材料模量对动水压力大小有一定影响,但是对裂缝宽度影响较小;改变材料的渗透系数,对裂缝内的初始动水压力峰值大小略有影响,其值随着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加载速率越大,每秒内被挤压入裂缝内的水体积越多,则裂缝宽度越大,裂缝长度越长,且裂缝扩展速率更快。

刘芳[6](2019)在《沥青路面疏水抑冰涂层开发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冬季路面结冰抗滑能力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公路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针对传统除冰雪技术弊端,借鉴高压输电线防覆冰技术及路面融雪抑冰技术,论文开发疏水抑冰涂层技术和材料。论文研究沥青路面的冰粘附特性,分析了影响冰粘附强度的因素,对疏水抑冰涂层材料进行设计及室内制备,并对其防冰性能和路用性能展开试验研究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沥青路面冰层粘附特性研究。从粘附现象入手,阐述了界、表面物理化学和粘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路面冰粘附机理,将沥青路面冰粘附强度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并对易人为改变的内部因素(路面润湿性和粗糙度)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结冰试件的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冰粘附强度随试件表面润湿性降低而减小,表面接触角从41.3°到98.8°的区间冰法向和切向粘附强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46.7%和59.8%;试件为亲水表面时冰粘附强度随粗糙度增加而增大,试件为疏水表面时冰粘附强度随粗糙度增加而减小。表面润湿性对于试件表面冰粘附强度影响显着。(2)疏水抑冰涂层防冰机理及设计。基于路面冰粘附强度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提出疏水抑冰涂层的防冰机理,即疏水减粘、降低冰点和缓释发挥效用。随即依据防冰机理进行组分设计,将疏水抑冰涂层设计为三组分,包括成膜组分、抑冰组分及胶粘组分,并确定了各组分质量比。室内制备疏水抑冰涂层后测得涂层接触角可达131.6°,疏水性能较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分均匀分散,相容性能较好;拉拔试验中涂层与路面粘附强度为0.66MPa,破坏发生在沥青膜与集料结合面,粘附性能较好;电导率试验中涂层中抑冰组分缓慢析出,可在小雪温度高于﹣0.5℃时抑制路面结冰,具有较好缓释性能。(3)疏水抑冰涂层防结冰和易除冰性能研究。分析路面结冰过程,从结冰延迟时间和结冰量减少两方面研究疏水抑冰涂层的防结冰性能,研究表明疏水抑冰涂层可延缓沥青混合料试件表面液滴结冰时间一倍以上,其表面液滴液态维持时间长,液滴滚落量随试件坡度增大而增大,即表面结冰量随试件坡度增大而减少。论文选用冰粘附强度和覆冰破损率两个指标来评价涂层的易除冰性能,结果表明疏水抑冰涂层可使试件表面冰法向和切向粘附强度分别下降51.7%和57.9%,有效减小冰粘附强度,具有良好的除冰性能。通过钢球冲击试件表面冰层破碎情况间接测试冰-路粘附力,试验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冰层破损率分别为76.6%和15.9%,涂刷疏水抑冰涂层材料的试件表面冰层更易清除。(4)疏水抑冰涂层路用性能研究。试验研究疏水抑冰涂层的水稳定性、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表明:试件涂刷疏水抑冰涂层后水稳定性提高,抗滑性能有一定下降但下降幅度很低,符合规范要求,耐水性能、耐腐蚀性能较好,表面经磨耗后仍具有一定除冰效果,耐磨性能较好。

文华[7](2019)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水损害及耐久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岭重丘区在我国西部地区分布较广,随着高等级公路里程的飞速增长,路线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长”、“陡”坡的问题,而长、陡坡的存在一方面使行车速度降低,尤其是超载、重载车的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路面车辙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在温度、荷载及水的耦合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层易出现水损害,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沥青路面出现的松散、掉粒、坑洞等破坏现象,其二是如果水进入沥青路面面层结构层层间或者面层与基层结构层层间,水会积聚在未开裂结构层的表面,易导致层间出现滑移,造成结构层间不连续,使得路面早期损坏进一步加剧。即使在同一多雨地区,非长大纵坡路段道路其破坏亦要晚于长大纵坡路段,因此,对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路面耐久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辙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荷载作用力引起的路面结构层层间破坏等方面。虽然很多研究者深入研究了沥青路面的水损害问题,但是针对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机理及水损害的评价研究甚少。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早期损害问题,从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疲劳特性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性能劣化规律,以期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解决长大纵坡耐久性不足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服役过程中在环境、荷载及水的耦合作用下,老化问题较为突出,针对橡胶沥青的老化问题,通过红外光谱、沥青四组分试验和GPC等试验探究了橡胶沥青老化过程中沥青组分含量以及分子结构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橡胶沥青老化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影响。(2)应用分形几何理论推导了间断级配集料通过率的计算公式,确定了适合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使用的集料级配分维值,并对采用该级配的橡胶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检验,确定最佳的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同时为改善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排水问题,基于稳健设计原理确定了OGFC的级配,针对OGFC-13沥青混合料空隙结构的特点,重点研究空隙率、半连通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水损害性的影响,提出以衰减动量作为评价OGFC材料的抗水损害能力的评价指标,测试了OGFC混合料的抗堵塞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衰减动量可有效表征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3)针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水损害问题,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其一是以长大纵坡沥青路面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动量定理,建立了沥青路面动水压力的力学计算模型,系统分析了车辆荷载、行车速度、道路纵坡对动水压力的影响。其二是采用CT扫描技术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空隙分布特征,构建了细观力学模型;基于内聚力理论,研究沥青混合料初始有效空隙率、空隙水饱和度、冻融循环次数、重复荷载作用等耦合因素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影响,建立了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水损害评价模型,揭示了基于细观结构分析的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水损害劣化规律。(4)基于粘弹性理论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了层间接触状态、超载、纵坡坡度、车速等因素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与车辙深度和最大剪应力的定量关系。(5)通过小梁弯曲试验确定橡胶沥青混凝土中粗集料与砂浆、砂浆与砂浆之间的断裂能,在此基础上,基于内聚力本构模型,应用界面断裂损伤判别准则,研究了橡胶沥青混凝土细观疲劳开裂特性,确定了裂纹开裂路径,建立了橡胶沥青混凝土细观断裂疲劳方程。

王晓威[8](2018)在《多孔沥青混合料强度机理及其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衰减过程》文中研究指明多孔沥青混合料属于开级配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最大可达22%25%,具有提高行车安全、消除路表径流、降低噪音等突出的优势。由于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特殊结构特性,且多孔沥青混合料在复杂的多场耦合作用下工作,其强度机理和性能与传统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大不相同。因此,本文针对最大公称粒径为13.2mm的多孔沥青混合料(PAC-13)的强度机理及其多场耦合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进行研究,自行开发了多向渗透系数仪,测得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综合、竖向和横向渗透系数,更加全面的评价其渗透性能。基于平衡渗透性能、骨架结构和耐久性,确定了多孔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压实次数为4575次。其次,基于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和三轴压缩试验对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c和内摩阻角φ进行分析,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骨架贯入试验、沥青粘结强度试验(BBS)和胶浆砂浆粘聚/粘结强度试验(MBBS)对骨架强度、粘结强度和粘聚强度进行分析,阐述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机理。以最大贯入压力和贯入能量评价不同粒径对骨架强度的影响,发现骨架强度随着2.36mm通过率的增加而减小,2.36-4.75mm作为骨架的一部分承担荷载,9.5mm的通过率对混合料的骨架强度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并基于骨架强度对PAC-13的级配进行了优化。采用BBS和MBBS对多孔沥青混合料内沥青、胶浆、砂浆在不同沥青类型、温度、水损害下与集料的粘结强度及自身粘聚强度进行分析与评价。沥青-集料界面随着温度的升高由粘结破坏变为粘聚破坏,水损害条件下主要为粘结破坏;胶浆和砂浆均随温度的升高由粘聚破坏变为粘结破坏,短期水损害下为粘聚破坏,长期水损害下为粘结破坏,砂浆的粘结/粘聚强度与混合料的强度与耐久性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再次,结合高能量CT扫描技术和分阶段试验的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多物理场动态蠕变试验评价多孔沥青混合料在荷载-温度及荷载-温度-水多场耦合作用下的高温性能;基于降雨过程,设计了干燥、降雨开始、降雨中和降雨结束四个多场耦合试验条件。研究表明:多孔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降雨结束、干燥、降雨开始、降雨中,传统水损害试验方法可评价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但不适用于多孔沥青混合料。多场耦合作用下的高温性能对荷载和温度的敏感性高于水损害,高温和超载加速水损害的发展,同时水损害也加速高温永久变形的发展。不同耦合条件下混合料破坏的形式也不相同,干燥和降雨开始条件下为压裂破坏,降雨中条件下为剪裂破坏,降雨结束条件下同时伴有剪裂和压裂破坏。干燥条件下,多孔沥青混合料高温破坏过程为:第一阶段为压密阶段,空隙率减小,侧向变形发展速率大于竖向变形;第二阶段在剪切和压密共同作用下,空隙率和连通空隙率增大,空隙数量增大;第三阶段为压密破坏阶段,空隙率和连通空隙率减小,空隙数量增大,直径小于1mm的空隙增多,竖向变形发展速率大于侧向变形。饱和条件下,多孔沥青混合料高温破坏的过程为:第一阶段为压密阶段,空隙率减小的幅度大于干燥条件下;第二阶段同样受到剪切和压密的共同作用,空隙率和连通空隙率增大幅度大于干燥条件下;第三阶段为剪切破坏阶段,空隙率和连通空隙率继续增大,整个过程中侧向变形速率均大于竖向变形。最后,对多孔沥青混合料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水稳定性能及耐久性进行评价,并采用分阶段的试验方法,对多孔沥青混合料在干燥和饱和状态下的水稳定性及其衰减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疲劳作用后的剩余强度,发现混合料强度的衰减主要发生在疲劳荷载作用的前期。基于强度和间接拉伸回弹模量提出了相应的损伤变量λ1和λ2,可用于评价和预测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黄婷婷[9](2018)在《沥青混合料内部积聚型水气运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干旱地区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现象揭示除了液态水,气态水也可以引发沥青路面水损害。沥青路面结构层下方的土基和上方空气存在的相对湿度差以及所处的环境温度,均是导致沥青路面中出现水气运动的重要原因。水气运动方式可以分为积聚型和穿透型两种,其中积聚型水气运动是沥青混合料内部水分迁移与储存的重要方式,是引发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关键因素。但是现阶段沥青路面积聚型水气运动相关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试验和理论研究均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针对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从水气运动试验方法、理论体系、影响规律等方面展开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设计的针对沥青混合料内部积聚型水气运动的试验方法,采用高精度磁悬浮重量平衡系统(Gravimetric Sorption Analyzer,简称GSA)实现一系列沥青混合料积聚型水气运动试验,获得试件吸收水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试验数据,该试验方法克服现有试验方法存在的不足,显着缩短耗时,提高试验精度。(2)研究确定沥青混合料内部水气运动以菲克扩散为主,严谨推导得到适用于无限边界的简单径向和轴向水气运动模型;基于本研究设计的积聚型水气运动试验,从柱坐标系下的菲克扩散第二定律出发,进一步严谨推导更符合工程实际的三维各向同性水气运动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获得纯水气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内部水气扩散系数D和保水度?。(3)本研究试验中纯水气构造的相对湿度条件与标准大气相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水气运动性质有差异,因此基于这个差异,推导得到相同相对湿度时,纯水气压下沥青混合料内水气扩散系数D、保水度?与标准大气下沥青混合料内水气扩散系数Datm、保水度?atm的转换公式,即得到标准大气压下沥青混合料内的水气运动参数。(4)相对湿度差(35)RH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水气运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以相对湿度差(35)RH为试验控制变量,设计相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差下积聚型水气运动试验,并进行理论推导,从试验与理论两个角度探究相对湿度差对沥青混合料水气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气扩散系数Datm与保水度?atm均与(35)RH的二次方成线性正相关。(5)温度是另一个影响沥青混合料水气运动的因素,本研究设计相同相对湿度、各温度下的积聚型水气运动试验,并进行理论推导,从试验与理论两个角度探究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水气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气扩散系数Datm与保水度?atm均与温度满足阿列纽斯关系式。(6)温度和相对湿度差同时为变量时,水气扩散系数Datm与保水度?atm均与相对湿度差(35)RH的一次方线性正相关,与温度T满足阿列纽斯关系式,且这两个关系以乘积形式耦合。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设计了高效、精确的沥青混合料水气运动试验,并从菲克扩散理论出发,严谨推导、建立了非经验的三维各向同性水气运动模型,确定纯水气压下水气扩散系数和沥青混合料保水度作为描述沥青混合料内部水气运动特性的重要参数,基于试验条件与实际环境的差异,建立扩散系数和保水度在纯水气压和标准大气的转换公式,进一步通过试验和理论推导,建立相对湿度差、温度与水气扩散系数、保水度的关系模型,为准确预测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沥青路面内部水气运动特性情况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究水气运动与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基础。

张成凯[10](2018)在《重荷载情况下沥青路面及路基受力行为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行业也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迹象,道路交通行驶车辆中大型的重载和超载车辆比例日益渐增,且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一情况的产生使得道路累积当量轴次大幅度的上增,原有的道路设计规范已经无法正常满足日益增长的重荷载所带来的服务要求,使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和路基在重荷载的不断重复作用下过早地呈现出车辙、裂缝等早期破坏,使其道路使用寿命大打折扣。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境内的普宣高速公路为依托,该依托项目所在地区为云南重要产煤区,由于其所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普宣高速公路具有单轴较重、交通较大等特点,常年服务于重荷载交通条件下,路基和路面出现过早地损害。除此之外,由于普宣高速公路所处地理位置原因,使得该地区气候显潮湿,雨水季节偏多,年平均气温偏低,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之上,首先利用当量标准轴载系数及其换算方式得出重荷载交通条件下沥青路面轴载的实际损伤值远远超出了设计容许值。其次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型式进行结构分析。路面结构基层为半刚性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计算了在标准轴载作用时,路面结构在没有受到水影响与水影响最严重两种情况下,其路面结构内部分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劈裂疲劳试验进一步研究确定沥青面层的疲劳寿命。最终得出路面下面层中的最大拉应力将随路面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大拉应力的变化趋势变则相反,水损害严重状态条件下相比于无水状态下路面下面层中的最大拉应变和拉应力都增加了,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与水损坏以及荷载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水损害与荷载同时作用在路面上时,疲劳寿命只有无水状态条件下的三分之二。温度也是影响沥青混合料寿命的主要因素,随着温度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将会出现显着的降低。路基的相关特性对道路结构的整体刚度、强度以及整体服务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应力--应变特性。本文通过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路基土体在不同轮压作用条件下,对路基土体内部的应力作出分析,并确定在重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体的工作区,采用由Li和Selig提出的经验公式法对土体的累积变形作出预测估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沥青路面和路基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二、浅谈沥青路面水损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沥青路面水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1)多因素耦合动态孔隙水压力对沥青路面破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研究现状分析
    2.1 动水压力环境引起沥青路面破坏的机理分析
        2.1.1 宏观尺度机理
        2.1.2 微观尺度机理
    2.2 动水压力环境对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影响的研究现状
        2.2.1 基于数值模拟的相关研究现状
        2.2.2 基于传感器监测的相关研究现状
    2.3 动水压力环境对道路沥青材料服役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2.3.1 传统评价水损害的试验方法
        2.3.2 考虑动水压力环境评价水损害的试验方法
        2.3.3 动水压力环境引起水损害的多尺度试验研究现状
    2.4 当前动水压力相关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2.5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5.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5.2 主要研究内容
        2.5.3 技术路线
3 动水压力环境影响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理论基础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参数
        3.2.2 边界条件与加载模型
    3.3 模拟动态响应指标的时程变化特性分析
    3.4 模拟动态响应指标的幅值随车速、车载变化规律
    3.5 模拟动态响应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
        3.5.1 竖向分布
        3.5.2 横向分布
    3.6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动水压力环境影响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的现场试验研究
    4.1 基于足尺加速加载的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监测现场试验
        4.1.1 足尺加速加载试验系统介绍
        4.1.2 现场试验段准备
        4.1.3 现场试验方案
        4.1.4 监测信号处理
    4.2 现场试验数据分析
        4.2.1 应力、应变指标随加载参数变化规律
        4.2.2 前、后轴车轮产生动水压力对比分析
    4.3 饱水沥青路面结构产生动水压力信号的横向场域分布特征
    4.4 饱水沥青路面结构产生动水压力的预测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动水压力环境对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水环境模拟试验方法及沥青材料情况
        5.1.1 水环境模拟试验方法
        5.1.2 试验用原材料基本性能
    5.2 力学强度
    5.3 高温稳定性
        5.3.1 试验设计
        5.3.2 试验及分析方法
        5.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低温抗裂性
        5.4.1 试验设计
        5.4.2 试验及分析方法
        5.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动水压力环境造成道路沥青材料失效的机理研究
    6.1 沥青混合料的组分敏感性
        6.1.1 试验设计
        6.1.2 试验及分析方法
        6.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2 沥青的表面能参数变化
        6.2.1 试验设计
        6.2.2 试验及分析方法
        6.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 沥青的官能团和化学键变化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Matlab获取现场监测信号特征点的程序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季冻区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发展
        1.1.2 季冻区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2 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橡胶沥青改性机理及性能分析
    2.1 橡胶沥青作用机理
        2.1.1 沥青的组成及结构
        2.1.2 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分析
        2.1.3 橡胶沥青原材料要求
        2.1.4 橡胶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
        2.1.5 橡胶改性沥青的特点
    2.2 橡胶沥青基本性能分析
        2.2.1 针入度试验
        2.2.2 延度试验
        2.2.3 软化点试验
        2.2.4 弹性恢复试验
    2.3 橡胶沥青技术指标体系分析
    2.4 橡胶沥青粘附性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橡胶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3.1 矿料
    3.2 填料(矿粉)
    3.3 橡胶沥青
    3.4 外掺剂
    3.5 矿料级配设计
    3.6 油石比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4 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研究
    4.1 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4.1.1 空隙率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影响
        4.1.2 胶粉掺量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影响
        4.1.3 油石比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影响
    4.2 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方法
        4.2.1 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方法选择
        4.2.2 冻融劈裂法试验方案
        4.2.3 浸水车辙法试验方案
    4.3 空隙率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4.3.1 不同空隙率的试件制备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胶粉掺量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4.5 油石比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基于动水压力下沥青集料界面理论的排水沥青路面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动水压力研究
        1.2.2 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能研究
        1.2.3 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测试与评价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动态荷载下沥青路面动水压力数值模拟
        1.4.2 移动荷载下排水沥青路面动水压力数值模拟
        1.4.3 沥青性能指标及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研究
        1.4.4 多孔沥青混合料细观开裂模拟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动水压力形成与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
    2.1 沥青路面结构动水压力
        2.1.1 动水压力的产生
        2.1.2 动水压力的理论计算
        2.1.3 动水压力的现场实测
    2.2 多孔介质理论
    2.3 多孔介质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理论
        2.3.1 应力场控制方程
        2.3.2 渗流场控制方程
        2.3.3 多孔弹性耦合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荷载下饱和沥青路面结构孔隙水压力研究
    3.1 有限元模型与材料参数
        3.1.1 路面结构及参数
        3.1.2 路面流固耦合模型
        3.1.3 荷载加载模式
    3.2 密级配与透排水沥青路面
        3.2.1 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孔隙水压力
        3.2.2 不同沥青路面结构竖向压应力
    3.3 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孔隙水压力云图
    3.4 不同参数敏感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动荷载下饱和排水沥青路面孔隙水压力研究
    4.1 有限元模型与材料参数
        4.1.1 荷载加载模式
        4.1.2 有限元模型与边界条件
        4.1.3 材料参数
    4.2 不同渗流阶段下孔隙水压力
    4.3 排水沥青路面孔隙水压力分布
        4.3.1 路面孔隙水压力横向分布
        4.3.2 路面孔隙水压力空间分布
    4.4 不同因素影响下排水沥青路面孔隙水压力
        4.4.1 不同车速下排水沥青路面孔隙水压力
        4.4.2 不同重载下排水沥青路面孔隙水压力
    4.5 饱和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
        4.5.1 路面结构内流体流动
        4.5.2 路面结构内三向应力应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能研究
    5.1 SBS改性沥青制备
        5.1.1 沥青
        5.1.2 改性剂
        5.1.3 SBS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5.2 动力粘度测试(真空毛细管法)
    5.3 沥青集料界面粘结强度试验
        5.3.1 试验装置
        5.3.2 粘结强度试验准备及测试
    5.4 最佳温度下沥青集料粘结强度试验
    5.5 沥青粘度与粘附性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孔沥青混凝土细观力学行为模拟
    6.1 多孔沥青混合料试件
        6.1.1 多孔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6.1.2 沥青
        6.1.3 集料
    6.2 数字图像获取与处理
        6.2.1 多孔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生成
        6.2.2 数字图像处理
    6.3 内聚力模型
        6.3.1 牵引分离定理
        6.3.2 损伤演化
    6.4 多孔沥青混凝土细观断裂模型建立
        6.4.1 模型结构及边界条件
        6.4.2 沥青混凝土材料参数
    6.5 多孔沥青混凝土计算结果及分析
        6.5.1 多孔沥青混凝土损伤及开裂分析
        6.5.2 多孔沥青混凝土不同组分应力变化分析
        6.5.3 沥青集料粘结性能对开裂的影响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4)沥青路面渗水空隙处治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空隙和水损坏
        1.2.2 沥青路面破损病害处治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与处治材料技术要求
    2.1 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煤油
        2.1.3 乳化剂
        2.1.4 渗透剂
        2.1.5 矿料
    2.2 处治材料技术要求
        2.2.1 处治材料渗透分析
        2.2.2 处治材料技术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渗水空隙处治材料制备与优化
    3.1 稀释沥青的制备与评价
        3.1.1 稀释沥青的制备
        3.1.2 稀释沥青技术性质
        3.1.3 稀释沥青渗透性评价
    3.2 普通乳化沥青的制备与评价
        3.2.1 普通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
        3.2.2 普通乳化沥青关键制备工艺参数
        3.2.3 普通乳化沥青渗透性评价
        3.2.4 普通乳化沥青技术性质
    3.3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制备与评价
        3.3.1 高渗透乳化沥青关键制备工艺参数
        3.3.2 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性质
        3.3.3 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性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渗水临界空隙率研究
    4.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1 矿料级配
        4.1.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2 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4.2.1 不同空隙率试件的制备
        4.2.2 空隙率对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的影响
        4.2.3 空隙率对冻融劈裂强度比的影响
    4.3 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处治材料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5.1 处治材料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5.1.1 试验方法
        5.1.2 处治材料对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5.2 处治材料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5.2.1 试验方法
        5.2.2 处治材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
        5.2.3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5.2.4 冻融劈裂强度比
    5.3 处治材料对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的影响
        5.3.1 试验方法
        5.3.2 处治材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处治材料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6.1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试验方法
    6.2 处治材料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6.2.1 处治材料用量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6.2.2 金刚砂洒布量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6.3 灰色关联分析
        6.3.1 灰关联分析计算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沥青路面材料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动水损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动水损害的机理研究
        1.2.1 孔隙对动水损害的影响
        1.2.2 水扩散方式对动水损害的影响
        1.2.3 粘附理论对动水损害的解释
    1.3 国内外仿真研究现状
        1.3.1 国外动水损害模拟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动水损害模拟的研究现状
    1.4 动水损害的实验方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1.5.2 本文研究的逻辑思路
2 动水损害过程中的基本力学理论
    2.1 引言
    2.2 多孔介质理论
        2.2.1 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的理论构架
        2.2.2 多孔介质理论与本研究的结合
    2.3 弹性力学基础
        2.3.1 应力平衡方程
        2.3.2 功的表示推导
    2.4 裂缝内动水损害控制方程
        2.4.1 基体平衡方程
        2.4.2 裂缝内流体流动方程
        2.4.3 基体孔隙渗流应力平衡方程
        2.4.4 基体孔隙渗流质量守恒方程
    2.5 断裂力学基础
        2.5.1 应力强度因子
        2.5.2 沥青混合料的断裂特征
    2.6 本章小结
3 动水损害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1 引言
    3.2 内聚力法
        3.2.1 内聚力法的基本概念
        3.2.2 内聚力模型有限元基本理论
    3.3 内聚力模型本构关系
        3.3.1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3.3.2 内聚力模型的损伤准则
    3.4 模型材料相关参数
    3.5 动水损害模型的建立
        3.5.1 定义内聚力单元属性
        3.5.2 车辆荷载的模拟
        3.5.3 网格划分与单元类型
    3.6 动水损害模型的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动水损害模型的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模型动水压力变化分析
    4.3 模型裂缝宽度变化分析
    4.4 模型应力变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动水损害模型参数及工况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断裂能影响
        5.2.1 断裂能对动水压力的影响
        5.2.2 断裂能对裂缝宽度的影响
    5.3 材料抗拉强度影响
        5.3.1 抗拉强度对动水压力的影响
        5.3.2 抗拉强度对裂缝宽度的影响
    5.4 材料模量影响
    5.5 材料渗透系数影响
    5.6 不同工况模拟分析
        5.6.1 动水压力及裂缝宽度变化分析
        5.6.2 应力变化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6)沥青路面疏水抑冰涂层开发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常用除冰雪方法
        1.2.2 疏水抑冰涂层技术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沥青路面冰粘附理论基础
    2.1 界(表)面现象和粘附理论
        2.1.1 界(表)面自由能与张力
        2.1.2 固体表面润湿性与接触角
        2.1.3 粘附理论
    2.2 沥青路面冰粘附机理研究
    2.3 路面冰粘附强度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
        2.3.1 路面冰粘附强度定义
        2.3.2 路面冰粘附强度影响因素
        2.3.3 路面冰粘附强度测试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路面冰粘附特性试验研究
    3.1 试验试件制备
        3.1.1 原材料性能检测
        3.1.2 级配选择
        3.1.3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3.2 路面润湿性对冰粘附强度影响
        3.2.1 表面润湿性测试结果
        3.2.2 路面润湿性对冰法向粘附强度影响
        3.2.3 路面润湿性对冰切向粘附强度影响
    3.3 路面粗糙度对冰粘附强度影响
        3.3.1 表面粗糙度测试结果
        3.3.2 路面粗糙度对冰法向粘附强度影响
        3.3.3 路面粗糙度对冰切向粘附强度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疏水抑冰涂层设计及制备
    4.1 疏水抑冰涂层防冰机理
        4.1.1 疏水减粘原理
        4.1.2 冰点降低原理
        4.1.3 控缓释原理
    4.2 疏水抑冰涂层材料设计
        4.2.1 涂层组成设计
        4.2.2 涂层各组分比例
    4.3 疏水抑冰涂层材料室内制备
        4.3.1 材料及实验仪器
        4.3.2 涂层制备过程
    4.4 疏水抑冰涂层材料基本性能
        4.4.1 涂层涂膜疏水性能
        4.4.2 涂层各组分相容性分析
        4.4.3 涂层粘附性能
        4.4.4 涂层抑冰物质缓释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疏水抑冰涂层防冰性能研究
    5.1 结冰过程
    5.2 疏水抑冰涂层防结冰性能
        5.2.1 路面结冰延迟
        5.2.2 涂层延缓结冰性能评价
        5.2.3 路面结冰量
        5.2.4 涂层减少结冰量性能评价
    5.3 疏水抑冰涂层易除冰性能
        5.3.1 沥青路面冰层直接粘附力测试
        5.3.2 沥青路面冰层间接粘附力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疏水抑冰涂层路用性能研究
    6.1 疏水抑冰涂层对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影响
        6.1.1 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
        6.1.2 疏水抑冰涂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选择
        6.1.3 吸水率试验分析
        6.1.4 渗水性试验分析
        6.1.5 残留稳定度试验分析
        6.1.6 冻融劈裂试验分析
    6.2 疏水抑冰涂层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
        6.2.1 疏水抑冰涂层路面构造深度
        6.2.2 疏水抑冰涂层路面摆值
    6.3 疏水抑冰涂层对沥青路面耐久性能影响
        6.3.1 耐水性
        6.3.2 耐化学腐蚀性
        6.3.3 耐磨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7)季节性冰冻地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水损害及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材料及界面特性评价沥青路面抗水损害性能
        1.2.2 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结构及其与水损害的关系
        1.2.3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层间滑移
        1.2.4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研究
        1.2.5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疲劳破坏
    1.3 存在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破坏类型及破坏机理分析
    2.1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
        2.1.1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及其形成机理
        2.1.2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水损坏及其形成机理
        2.1.3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疲劳破坏及其形成机理
        2.1.4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层间滑移及其形成机理
    2.2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动水压力计算
        2.2.1 水膜厚度小于3mm时动水压力计算
        2.2.2 水膜厚度大于3mm时动水压力计算
    2.3 动水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2.3.1 水膜厚度小于3mm时动水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2.3.2 水膜厚度大于3mm时动水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评价
    3.1 原材料的技术性质
    3.2 橡胶沥青的老化特性研究
        3.2.1 模拟紫外光、热、氧、水作用下的橡胶沥青老化试验
        3.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OGFC沥青混合料设计
        3.3.1 基于田口稳健原理的OGFC矿料级配设计
        3.3.2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3.3.3 OGFC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
    3.4 基于分形几何的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
        3.4.1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理论
        3.4.2 基于分形几何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3.4.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4.4 橡胶沥青的老化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及剪应力影响因素研究
    4.1 建立有限元模型
        4.1.1 模型尺寸
        4.1.2 粘弹性材料模型
        4.1.3 单元类型
        4.1.4 边界条件
        4.1.5 轮胎接地模型
        4.1.6 基本假设
    4.2 长大纵坡段沥青路面车辙及剪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4.2.1 层间接触状态对车辙及剪应力的影响
        4.2.2 超载对车辙及剪应力的影响
        4.2.3 车速对车辙及剪应力的影响
        4.2.4 坡度对车辙及剪应力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细观结构的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
    5.1 细观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5.2 沥青混合料空隙分布特征研究
        5.2.1 试件高度范围内空隙率分布
        5.2.2 空隙数量分布
        5.2.3 Gauss-Amp函数
        5.2.4 空隙等效直径分布
        5.2.5 空隙级配分析
        5.2.6 空隙分维
    5.3 基于细观结构的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
        5.3.1 沥青混合料内聚力模型
        5.3.2 沥青混合料细观水损坏研究
    5.4 水-温度-荷载耦合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影响分析
        5.4.1 轴载换算
        5.4.2 水-温-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粘结界面断裂状态分析
    5.5 冻融循环作用对长大纵坡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5.5.1 空隙率及半连通空隙率演化规律
        5.5.2 空隙分形维数的演化规律
        5.5.3 空隙圆度的演化规律
    5.6 本章小结
6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低温抗裂行为研究
    6.1 粘聚力断裂损伤参数试验
        6.1.1 确定橡胶沥青砂浆油石比
        6.1.2 试验及结果分析
    6.2 零厚度Cohesive单元及其本构模型
        6.2.1 零厚度粘聚力单元介绍
        6.2.2 内聚力本构模型
    6.3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NSCB细观断裂特性分析
        6.3.1 橡胶沥青混合料细观图形生成
        6.3.2 NSCB细观断裂模型建立
        6.3.3 NSCB细观裂纹扩展特性分析
        6.3.4 橡胶沥青混合料细观疲劳破坏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多孔沥青混合料强度机理及其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衰减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排水沥青路面的应用现状
        1.2.2 沥青混合料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2.3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
        1.2.4 沥青混合料在耦合作用下的性能衰减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
        1.4.1 多孔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和渗透性能研究
        1.4.2 多孔沥青混合料强度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1.4.3 荷载-温度作用下多孔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及其破坏过程
        1.4.4 多场耦合作用下多孔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及其破坏过程
        1.4.5 多场耦合作用下多孔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及其破坏过程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多孔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和渗透性能研究
    2.1 多孔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2.1.1 原材料
        2.1.2 级配组成
    2.2 多孔沥青混合料多向渗透系数的测定
        2.2.1 多向渗透系数仪的开发
        2.2.2 多向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
    2.3 多孔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研究
        2.3.1 压实曲线分析
        2.3.2 压实功对空隙率的影响
        2.3.3 压实功对渗透性能的影响
        2.3.4 压实功对骨架结构的影响
        2.3.5 压实功对耐久性的影响
        2.3.6 设计压实次数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孔沥青混合料强度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抗剪强度及c值、φ值
        3.1.1 摩尔-库伦强度理论
        3.1.2 c值及φ值的获取
        3.1.3 三轴压缩试验
        3.1.4 温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3.1.5 胶结料类型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3.2 骨架强度
        3.2.1 级配
        3.2.2 骨架贯入试验
        3.2.3 骨架强度模型
        3.2.4 贯入速度的确定
        3.2.5 级配对骨架强度的影响
    3.3 骨架强度与高温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3.3.1 改进的动态蠕变试验
        3.3.2 相关性分析
    3.4 多孔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优化
    3.5 混合料的粘结强度和粘聚强度
    3.6 沥青的粘结强度及粘聚强度
        3.6.1 粘结强度试验
        3.6.2 沥青性质对沥青粘结及粘聚强度的影响
        3.6.3 温度对粘结强度及粘聚强度的影响
        3.6.4 水损害对沥青粘结及粘聚强度的影响
    3.7 胶浆与砂浆的粘结强度和粘聚强度
        3.7.1 胶浆与砂浆的制备
        3.7.2 粘聚强度及粘结强度的测试方法
        3.7.3 沥青膜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7.4 沥青性质粘聚强度及粘结强度的影响
        3.7.5 温度对粘聚强度及粘结强度的影响
        3.7.6 水对粘聚强度及粘结强度的影响
        3.7.7 粘聚强度及粘结强度与混合料强度的相关性
    3.8 粘结/粘聚强度与混合料耐久性相关性分析
        3.8.1 不同温度下粘结/粘聚强度与耐久性的相关性
        3.8.2 不同水损害条件下粘结/粘聚强度与耐久性的相关性
    3.9 多孔沥青混合料强度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3.9.1 多孔沥青混合料高温条件温度的界定
        3.9.2 高温下的强度及破坏形式
        3.9.3 中低温及水损害下的强度及破坏形式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荷载-温度作用下多孔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及其破坏过程
    4.1 研究背景
    4.2 改进的动态蠕变试验
    4.3 荷载-温度作用下的高温性能
        4.3.1 温度的影响
        4.3.2 荷载水平的影响
    4.4 多孔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研究
        4.4.1 高能量工业CT扫描技术
        4.4.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4.4.3 多孔沥青混合料空隙特征的获取
        4.4.4 连通空隙的识别与计算
    4.5 空隙及连通空隙空间分布特性
        4.5.1 空隙率及连通空隙率的分布
        4.5.2 空隙数量分布
        4.5.3 空隙级配分布
    4.6 基于细观结构的高温性能破坏过程研究
        4.6.1 多孔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分阶段研究
        4.6.2 第一阶段的细观结构分析
        4.6.3 第二阶段的细观结构分析
        4.6.4 第三阶段的细观结构分析
        4.6.5 细观结构衰减过程分析
    4.7 多孔沥青混合料高温变形特征分析
        4.7.1 径向变形过程
        4.7.2 纵向变形过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场耦合作用下多孔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及其破坏过程
    5.1 多物理场动态蠕变试验
        5.1.1 多物理场动态蠕变试验开发的必要性
        5.1.2 多物理场环境箱的开发
        5.1.3 基于降雨过程的多物理场模拟
    5.2 多场耦合作用下的高温性能
        5.2.1 混合料类型的影响
        5.2.2 多场耦合条件的影响
        5.2.3 多场耦合条件下的温度场
        5.2.4 温度的影响
        5.2.5 荷载水平的影响
        5.2.6 破坏形式
    5.3 多场耦合作用下高温性能破坏过程
    5.4 基于细观结构的多场耦合作用下高温性能破坏过程研究
        5.4.1 第一阶段的细观结构分析
        5.4.2 第二阶段的细观结构分析
        5.4.3 第三阶段的细观结构分析
        5.4.4 细观结构衰减过程分析
    5.5 多场耦合作用下多孔沥青混合料变形特征分析
        5.5.1 径向变形过程
        5.5.2 纵向变形过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场耦合作用下多孔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及其破坏过程
    6.1 试验方法
        6.1.1 间接拉伸强度试验
        6.1.2 间接拉伸疲劳试验
        6.1.3 多物理场间接拉伸试验
    6.2 高温浸水作用下的水稳定性及其破坏过程
        6.2.1 水稳定性评价
        6.2.2 破坏过程
    6.3 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水稳定性及其破坏过程
        6.3.1 强度的变化过程
        6.3.2 疲劳寿命的变化过程
    6.4 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及其衰减过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9)沥青混合料内部积聚型水气运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传统认识
        1.1.2 .沥青路面内部水气运动导致的水损害
        1.1.3 .沥青路面结构中的水气来源
        1.1.4 .沥青路面结构中的水气运动类型
    1.2 .沥青混合料水气运动的研究概述
        1.2.1 .沥青混合料水气运动研究现状
        1.2.2 .积聚型水气运动试验方法研究概况
        1.2.3 .水气运动模型研究概况
    1.3 .当前沥青混合料水气运动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1.3.1 .积聚型水气运动试验方法的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1.3.2 .积聚型水气运动理论模型的研究局限与不足
        1.3.3 .水气运动影响因素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1.4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沥青混合料内部积聚型水气运动试验
    2.1 .积聚型水气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2.2 .积聚型水气运动试验设计
        2.2.1 .试验设备
        2.2.2 .试验原理与步骤
    2.3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
        2.3.1 .原材料
        2.3.2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2.3.3 .试件成型与制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沥青混合料内部积聚型水气运动模型
    3.1 .沥青混合料内水气运动类型
    3.2 .水气运动菲克理论基础
    3.3 .水气运动模型求解方法
        3.3.1 .分离变量法
        3.3.2 .拉普拉斯变换法
        3.3.3 .两种形式解的适用范围
    3.4 .简单水气运动模型
        3.4.1 .建立径向水气运动模型
        3.4.2 .建立轴向水气运动模型
        3.4.3 .确定简单水气运动模型参数
    3.5 .三维水气运动模型
        3.5.1 .建立三维水气运动模型
        3.5.2 .确定三维水气运动模型参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气运动模型参数转换
    4.1 .扩散系数D的转换
        4.1.1 .气体分子运动理论
        4.1.2 .扩散系数D转换
    4.2 .沥青混合料保水度θ的转换
        4.2.1 .亨利定律
        4.2.2 .保水度θ转换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相对湿度差对积聚型水气运动的影响规律
    5.1 .沥青路面实际相对湿度环境
    5.2 .各相对湿度差下水气运动试验
        5.2.1 .试验设计
        5.2.2 .试验数据
        5.2.3 .水气运动参数确定
        5.2.4 .保水度θ转换系数K确定
        5.2.5 .水气运动参数转换
    5.3 .保水度θ_(atm)与相对湿度差ΔRH的关系
    5.4 .扩散系数D_(atm)与相对湿度差ΔRH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温度对积聚型水气运动的影响规律
    6.1 .沥青路面实际温度环境
    6.2 .各温度下水气运动试验
        6.2.1 .试验设计
        6.2.2 .试验数据
        6.2.3 .水气运动参数确定
        6.2.4 .参数转换
    6.3 .扩散系数D_(atm)与温度T的关系
    6.4 .保水度θ_(atm)与温度T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相对湿度差和温度对积聚型水气运动的综合影响规律
    7.1 .相对湿度差、温度对保水度θ_(atm)的影响分析
        7.1.1 .沥青混合料保水度θ_(atm)
        7.1.2 .水气扩散系数D_(atm)
    7.2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不同m_(max)、k_(max)取值时扩散参数值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一、发表的论文
    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三、发明专利
    四、参加科研项目

(10)重荷载情况下沥青路面及路基受力行为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立题依据和意义
        1.1.1 立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分析
    2.1 依托工程简介
        2.1.1 普宣高速公路概况
        2.1.2 重荷载对路面损伤的影响
    2.2 车辙
    2.3 裂缝
        2.3.1 荷载裂缝
        2.3.2 非荷载裂缝
    2.4 表面损坏
    2.5 水损害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
    3.1 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
        3.1.1 有限元方法
        3.1.2 ANSYS通用软件简介
    3.2 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
        3.2.1 路面结构模型
        3.2.2 结构有限元单元划分及边界条件
        3.2.3 荷载模型
        3.2.4 基本假定
    3.3 有限元分析中的计算参数
    3.4 路面结构模型中沥青下面层的应力和应变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4.1 荷载应力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
        4.1.1 设计级配
        4.1.2 油石比
        4.1.3 马歇尔试验结果
        4.1.4 最佳油石比
        4.1.5 劈裂疲劳试验
        4.1.6 未冻融沥青混凝土的劈裂疲劳曲线和疲劳方程
        4.1.7 冻融条件下沥青混凝土的劈裂疲劳曲线和疲劳方程
    4.2 应变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及疲劳寿命分析
        4.2.1 无水状态下的应变疲劳方程
        4.2.2 水损害严重状态下应变疲劳方程
        4.2.3 温度区间内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4.2.4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载条件下路基性能研究
    5.1 路基工作区理论
        5.1.1 路基的受力
        5.1.2 路基工作区的深度范围
        5.1.3 对路基工作区划分方法的新探讨
    5.2 重载条件下路基工作区的确定
    5.3 循环荷载下路基土变形特性及沉降预测
        5.3.1 路基土破坏强度f?的确定
        5.3.2 路基土动应力d?的确定
        5.3.3 参数的选取
        5.3.4 累积轴向应变预测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二、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项目

四、浅谈沥青路面水损害(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因素耦合动态孔隙水压力对沥青路面破坏的影响研究[D]. 王文涛.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2]季冻区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D]. 刘佳.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基于动水压力下沥青集料界面理论的排水沥青路面耐久性研究[D]. 邢世勤. 东南大学, 2020(01)
  • [4]沥青路面渗水空隙处治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松. 长安大学, 2020(06)
  • [5]沥青路面材料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动水损害机理研究[D]. 张旺轩.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6]沥青路面疏水抑冰涂层开发及性能研究[D]. 刘芳.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7]季节性冰冻地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水损害及耐久性研究[D]. 文华.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8]多孔沥青混合料强度机理及其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衰减过程[D]. 王晓威. 东南大学, 2018(01)
  • [9]沥青混合料内部积聚型水气运动机理研究[D]. 黄婷婷.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10]重荷载情况下沥青路面及路基受力行为分析研究[D]. 张成凯.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浅谈沥青路面的水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