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在独山子举办HSE管理体系宣贯学习班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总结会情况的汇报(论文文献综述)
文峰[1](2018)在《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过程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是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现状,通过对某资源回收利用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现状。从理论上,对目前执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阐述及解释,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实施和改进的措施建议。在实践上,为企业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帮助企业认识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漏洞以及如何实施标准化管理,为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提供具体的步骤方法,为同类企业提高参考和借鉴。本文以目标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阶段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调查、中期干预、后期评估三个阶段,研究依照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出的改进措施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产生的实际效果。本文得出的结论包括:提高安全管理者权力等级,优化安全信息的传递途径,强化一般员工安全工作参与度,可以提高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明确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真实需求,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投入目标计划,建立安全生产投入财务专项账目,将安全生产投入纳入审计项目,保障安全生产投入的必要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采取适当的政府激励机制,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保障水平有明显积极作用。满足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质量需求,保持相关技能及管理能力的定期更新,增强主要管理岗位人员稳定性,对提高安全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作用。明确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树立正确的建设理念,确定实施步骤,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类关系,可以在短期内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初期形态。
刘勇[2](2006)在《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很不容乐观。尽管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国内资源已难以全面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时,生态环境状况也难以支撑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实际上,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防止资源耗竭、遏止生态环境恶化已刻不容缓。本文的切入点,是探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即生态效率理念的孕育、发展历程。与此同时,着重依据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生态经济等理论,综合运用演绎归纳、实证、微中观与宏观相结合、比较、数理经济建模等分析方法,以生态效率型组织“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怎么样”发展为研究主线,论文试图相对系统和完整地构建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理论。论文主体内容分四部分:第一篇论述生产与服务组织生态效率化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资源环境的服务功能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这种功能只能被人力产品或服务有限替代,也只能被有限削弱。可能性:首先,外部资源环境成本的产生与大小是能够被控制的。其次,资源环境公有制的强化与完善能够减小组织的资源环境负面影响。第三,多种经济增长与生态减负并举的组织形式已被广泛实践。在对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了论证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生态效率型组织,阐述了生态效率型组织的概念、内涵,指出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的经济意义是要使经济效率由“次优”逐渐向“最优”转化,提出了生态效率型组织的“3R”运行路径,并从产业和区域差别角度对生态效率型组织进行了分类。第二篇研究主要围绕我国生产与服务组织怎样生态效率化发展这一命题展开,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我国现阶段生态效率型组织的发展必须遵循五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构筑我国绿色贸易制度、有利于生产与服务组织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第二,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主体战略:以动态地满足生态需求为核心,走以政府推动为主、生产与服务组织自身生态效率化获取绿色利润为辅的道路。第三,我国不同产业的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
周小燕[3](2006)在《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的发展,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数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国际劳工组织初步估算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人数超过120万人,其中约25%死于职业病。每年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25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NP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死亡人数和新发现职业病人数,我国均居世界首位。因此,改善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并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已势在必行。 90年代初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通过其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series)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series)导入了系统管理方法。9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对OHSMS进行了尝试。各工业化国家均开始了本国或本地区OHSMS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作为考核企业的标准,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迅速发展,OHSAS18000已成为被广泛采纳的、最具权威性的标准。 我国推行OHSMS标准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建立与实施OHSMS是对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充分体现和升华。我国的OHSMS的建立和实施刚刚起步,虽然很多企业对建立和实施OHSMS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不少单位在OHSMS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具体的问题和困惑。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索OHSMS中三个核心要素如何进行规范化运行问题:①培训、意识和能力:参考已有的文献和OHSMS标准,首先,编制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效果评价量表,
李志涛[4](2005)在《关于兰州石化HSE项目实施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石化企业建立与完善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阐述了HSE 管理体系的内涵,回顾了HSE 管理体系的发展过程,指出石化企业建立完善HSE 管理体系具有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减少企业成本、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各类事故发生、提高企业在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意义。文章介绍了HSE 管理体系在国外石化企业的推广应用情况与世界HSE 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认为世界石化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在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面的表现与形象,建立HSE 管理体系,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的管理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石化公司得到推广应用。企业项目化管理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将企业中的各项活动,包括生产和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进行合理组织或重组,以便能够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管理,以实现对组织中的各项活动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最终高效地成功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本文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以兰州石化建立HSE 管理体系为例,将该项工作视为一个项目来实施。通过对兰州石化推行HSE 的优劣势及可行性分析,探讨实施HSE 管理体系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意义。详细介绍了兰州石化建立HSE 管理体系的项目策划、前期工作、项目的实施和控制等具体实施步骤。文中最后针对企业目前的HSE 项目后评价工作还没展开的问题,运用项目管理中的成熟度模型的思想来建立评价体系,对于石化企业的HSE 管理体系的后评价工作进行量化评审,从而使得HSE 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得到良好的实施,并且使企业能够在科学管理方面能够持续改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董国永[5](2002)在《建立HSE管理体系及其“十五”战略目标》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现状和发展趋势。CNPC基于国际石油工业勘探和开发(E&P)论坛HSE指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行业标准《石油工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1997)建立的HSE管理体系,有机地融入了ISO9000、ISO14000及OHS管理体系的内容,经过3年多的实践,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取得了显着的绩效。在持续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五”期间推行CNPC—HSE管理体系的三大工程和战略目标。
周爱国[6](2001)在《加强领导 开拓创新 努力实现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与健康工作持续发展——王海森主任在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全文)》文中指出
彭力[7](2000)在《关于在独山子举办HSE管理体系宣贯学习班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总结会情况的汇报》文中认为
彭力[8](2000)在《不断努力 不断总结 不断改进 不断提高——中油股份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沈钢副总经理在独山子HSE宣贯学习班上的讲话(摘编)》文中研究表明
二、关于在独山子举办HSE管理体系宣贯学习班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总结会情况的汇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在独山子举办HSE管理体系宣贯学习班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总结会情况的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1)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过程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内现状 |
1.4.2 国外现状 |
1.5 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现状 |
1.5.1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发展现状 |
1.5.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现状 |
2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阶段的主要问题 |
2.1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
2.2 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不足 |
2.3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足 |
2.4 企业安全文化缺失 |
2.5 小结 |
3 基于提高管理层级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调整 |
3.1 安全管理者责任与权力的匹配 |
3.2 安全信息传递途径的优化 |
3.3 强化一般员工安全工作参与度 |
3.4 安全管理结构调整案例 |
3.4.1 以提升安全管理层级的组织结构调整 |
3.4.2 信息传递途径的优化 |
3.4.3 采用基于OA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 |
3.4.4 通过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促进全员参与积极性 |
3.4.5 阶段性效果评估 |
3.5 小结 |
4 安全生产投入的优化分析及调整案例 |
4.1 明确安全生产投入的需求 |
4.2 建立安全生产投入财务专项账目 |
4.3 将安全生产投入纳入审计项目 |
4.4 使用科学的安全投入分析方法 |
4.5 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政府激励机制 |
4.6 安全生产投入改进案例 |
4.6.1 某铜加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概述 |
4.6.2 安全投入指标体系的建立 |
4.6.3 安全投入方案的实施阶段 |
4.6.4 安全投入阶段性对比 |
4.6.5 安全投入阶段性总结 |
4.7 小结 |
5 以工作量计算法为基础的企业安管人员配置方式 |
5.1 满足安管人员的数量需求 |
5.2 满足安管人员的质量需求 |
5.3 保持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相关技能及管理能力的更新 |
5.4 增强主要管理岗位人员稳定性 |
5.5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案例 |
5.5.1 某线缆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情况简述 |
5.5.2 安全管理岗位需求调查 |
5.5.3 安全管理岗位设置方案 |
5.5.4 安全岗位调整阶段性效果对比分析 |
5.5.5 安全管理岗位调整效果阶段性总结 |
6 短期内建设初期企业安全文化的可行性研究 |
6.1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理念 |
6.2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
6.3 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重的几类关系 |
6.4 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案例 |
6.4.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程背景 |
6.4.2 确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原则 |
6.4.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准备工作 |
6.4.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内容 |
6.4.5 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6.4.6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总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
(二)选题的实践意义 |
二、生态效率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一)生态效率研究的理论背景 |
(二)生态效率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逻辑结构 |
四、研究难点与解决思路 |
(一)生产与服务组织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必要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的供需均衡 |
(二)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评价指标 |
五、本研究的可能创新 |
(一)生态效率研究领域的拓展 |
(二)“生态效率型组织理论”的探索 |
(三)“生态效率价值型考核指标”的建立 |
六、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 |
(一)组织 |
(二)自然资源-环境系统 |
引言参考文献 |
第一篇 基础理论: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必然性分析 |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理论: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具有必要性 |
第一节 资源环境支撑经济活动 |
第二节 资源环境的直接服务功能只能被人力产品或劳务有限替代 |
第三节 资源环境的间接服务功能只能被有限削弱 |
第二章 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与生态经济实践: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具有可能性 |
第一节 资源环境外部性理论:外部资源环境成本的产生与大小能够被调控 |
第二节 资源环境法:资源环境公有制的强化与完善能减小生产过程的资源环境负面影响 |
第三节 多种经济增长与生态减负并举的组织形式已被实践 |
第三章 生态效率型组织理论 |
第一节 生态效率内涵演变与实践发展 |
第二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概念、内涵与经济意义 |
第三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3R”运行路径 |
第四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类别 |
第二篇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战略篇 |
第四章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原则 |
第一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发展要有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二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发展要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
第三节 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要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
第四节 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要有利于构筑我国绿色贸易制度 |
第五节 生态效率化要有利于生产与服务组织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
第五章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主体战略 |
第一节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理论 |
第二节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实践历程 |
第三节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主体战略 |
第六章 我国不同产业的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战略 |
第一节 农业生态效率型组织 |
第二节 工业生态效率型组织 |
第三节 生态效率型第三产业组织 |
第七章 我国生态效率组织的区位发展战略 |
第一节 城市:发展“补链型”和“长链型”生态产业园 |
第二节 农村:利用“3R”原则发展农工一体化生态效率组织 |
第八章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的经营方式战略 |
第一节 引入生态效率思想 |
第二节 建立积极的环境管理体系 |
第三节 生产与服务组织提高生态效率的关键措施 |
第三篇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政策篇 |
第九章 培育与强化生态需求 |
第一节 开展环境伦理教育 培育生态需求 |
第二节 完善环评法推行环境成本核算制度 强化生态服务的供给 |
第三节 建立“垃圾处置法” 消费生态化纳入生态效率型组织建设内容 |
第十章 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 |
第一节 将生态效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
第二节 政府规划引导和组织 开展生态效率技术攻关 |
第十一章 实施绿色金融与生态税收政策 |
第一节 实施绿色金融 |
第二节 开征生态税 |
第四篇 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新疆篇 |
第十二章 新疆急需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 |
第一节 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的可能性一:节地潜力 |
第三节 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的可能性二:节水条件 |
第十三章 新疆“种养加”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原则 |
第一节 区域农业生产生态效率化 实现高产优质 |
第二节 发展农工一体化生态效率产业 建设高效农业 |
第三节 培育生态效率型农户 发展生态、安全农业 |
第四节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节水型农业生态效率组织 |
第十四章 发展贸工农生态化联动型生态效率产业组织 |
第一节 新疆特色涉农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发展贸工农生态化联动型生态效率产业组织——以制糖业为例 |
第十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 谢 |
(3)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职业健康安全形势 |
1.2 推行OHSMS的意义 |
1.3 OHSMS的内容和运行模式 |
1.4 我国实施OHSMS存在不足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培训、意识和能力 |
2.1 国内外安全培训现状 |
2.2 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
2.3 量表的应用 |
2.4 讨论 |
2.5 小结 |
3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策划 |
3.1 基本概念 |
3.2 目的和意义 |
3.3 我国危险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状况 |
3.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原理 |
3.5 危险源分类 |
3.6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
3.7 基本步骤 |
3.8 现场实施 |
3.9 讨论 |
3.10 小结 |
4 绩效测量与监视 |
4.1 相关概念 |
4.2 目的和意义 |
4.3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及绩效测量与监视的发展概况 |
4.4 方法 |
4.5 结果 |
4.6 讨论 |
4.7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4)关于兰州石化HSE项目实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HSE 管理体系基本理论 |
1.1.1 HSE 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
1.1.2 HSE 管理体系的发展 |
1.1.3 HSE 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 |
1.2 推行HSE 管理体系的优劣势分析 |
1.2.1 推行HSE 管理体系的优势 |
1.2.2 行业推行HSE 所存在的问题 |
1.2.3 企业推行HSE 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1.3 HSE 体系建立的项目化管理思想 |
1.3.1 石化行业中的项目管理 |
1.3.2 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建立HSE 管理体系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思路 |
第二章 兰州石化 HSE 项目的策划 |
2.1 兰州石化公司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
2.1.1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
2.1.2 组织架构 |
2.1.3 公司管理体系现状 |
2.2 HSE 管理体系的构想 |
2.2.1 确定HSE 管理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 |
2.2.2 确定HSE 管理体系的要素 |
2.2.3 确定HSE 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
2.3 兰州石化推行HSE 管理体系特点分析 |
第三章 兰州石化 HSE 项目的前期工作 |
3.1 建立HSE 管理体系的组织准备 |
3.1.1 建立HSE 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
3.1.2 确立工作机制 |
3.2 培训 |
3.2.1 培训的三个层次 |
3.2.2 培训的三个阶段 |
3.3 初始评审 |
3.4 过程识别与控制 |
3.5 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
3.5.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
3.5.2 危害因素识别 |
3.5.3 风险评价 |
3.5.4 风险控制 |
3.6 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 |
3.6.1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
3.6.2 环境因素识别 |
3.6.3 环境因素评价 |
3.6.4 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 |
3.7 兰州石化公司HSE 管理体系的设计及文件化 |
第四章 兰州石化 HSE 管理体系项目的实施 |
4.1 HSE 管理体系的试运行 |
4.2 内审与评审 |
4.3 修正和完善 |
4.4 正式运行 |
4.5 体系运行的控制 |
4.5.1 确定监控的目标 |
4.5.2 HSE 监控网络的系统模型 |
4.5.3 系统模型的内涵 |
第五章 兰州石化HSE 项目的后评价 |
5.1 现有项目评价存在的问题 |
5.2 兰州石化HSE 项目评价体系 |
5.2.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
5.2.2 兰州石化HSE 后评价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
5.3 兰州石化HSE 项目后评价过程 |
5.3.1 建立评估小组 |
5.3.2 评价前期准备 |
5.3.4 实施HSE 项目的后评价 |
第六章 兰州石化推行HSE 的几点体会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加强领导 开拓创新 努力实现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与健康工作持续发展——王海森主任在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全文)(论文提纲范文)
1 2000年工作回顾 |
1.1安全、环境与健康目标管理得到深化,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初步形成 |
1.2安全环境与健康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规章制度逐步健全 |
1.3 HSE管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开始与国际接轨 |
1.4安全、环境与健康现场管理力度加大,假日安全和关键施工作业得到有效监控。 |
1.5安全、环境与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有序开展,职工安全、环境与健康意识和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
1.6强化污染治理,基本实现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
1.7交通安全形势有所改善,消防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2.1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 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 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
3 2001年工作基本要求 |
3.1 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环境与健康工作的领导,坚持目标管理,层层落实安全、环境与健康责任制 |
3.2 继续推行HSE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在基层单位认真做好“两书一表”的推广应用 |
3.3 加大安全、环境与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力,全面提高安全环境与健康意识和综合素质 |
3.4 抓好安全检查、环境与职业卫生监测,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整改各类事故隐患 |
3.5 狠抓现场管理,强化要害部位、关键生产装置、重大施工作业的监控,实现安全生产 |
3.6 加强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
3.7 强化交通、消防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
3.8 探讨多元经济成份的安全管理模式,适应改革重组,结构调整的新格局 |
3.9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开展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分级管理,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健康水平 |
3.1 0 加强安全环境与健康信息管理与交流,严肃事故统计处理工作,实现安全环境与健康统计的规范化 |
四、关于在独山子举办HSE管理体系宣贯学习班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总结会情况的汇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过程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文峰. 西南科技大学, 2018(10)
- [2]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研究[D]. 刘勇. 新疆大学, 2006(12)
- [3]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D]. 周小燕. 四川大学, 2006(03)
- [4]关于兰州石化HSE项目实施的研究[D]. 李志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5]建立HSE管理体系及其“十五”战略目标[A]. 董国永. 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02
- [6]加强领导 开拓创新 努力实现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与健康工作持续发展——王海森主任在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全文)[J]. 周爱国.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1(03)
- [7]关于在独山子举办HSE管理体系宣贯学习班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总结会情况的汇报[J]. 彭力.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0(04)
- [8]不断努力 不断总结 不断改进 不断提高——中油股份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沈钢副总经理在独山子HSE宣贯学习班上的讲话(摘编)[J]. 彭力.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0(04)
标签:企业安全文化论文;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论文; 安全生产标准化论文;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