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化迎莹[1](2021)在《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设有经管学院,且该学院学生数量多,经济类文献资源的需求量也较大。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经济类资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办法。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所综合性高校和两所财经类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及LIBQUAL模型,分别对四所高校的经管学院师生及图书馆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及研究内容为两类高校的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经管学院师生对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的满意度情况,并分析了两类高校经管学院师生对文献的主体需求。通过对两类高校图书馆的研究,发现综合性高校图书馆和财经类高校图书馆在经济类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因此,本文针对两种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策略。
林晨晨[2](2021)在《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智慧服务走入人们的生活,智能技术在高校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也大放异彩,各式各样新型的智慧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户。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积极探索各种智慧服务的开展,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助力学校师生学习、科研工作等。为了确保研究效果,考虑将年轻一代的互联网用户即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因此本文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大学生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根据文献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到影响大学生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举措,以促进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让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够被广泛推广和使用。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研究,总结用户技术接受行为理论、信息系统成功理论以及用户体验、隐私关注、个体创新等理论,结合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现状,构建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提出影响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的模型。在实证分析中,首先通过线上问卷发放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收集400份问卷,经过对无效问卷的筛选、剔除,最终得到359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24.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接下来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关系,通过构建数学公式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具体因果关系。最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验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个体创新、社会影响对大学生的行为意愿有显着影响;服务质量通过努力期望,间接地影响大学生行为意愿;用户体验、隐私关注对用户行为意愿不存在显着的线性影响关系。此外还发现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大学生在使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努力期望上有差异性;使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学生类型在个体创新性上也具有差异性。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具体解释说明,根据有效影响因素从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学生三个方面对促进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并且总结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刘士轩[3](2021)在《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政策支持、教育理念转型、学界研究导向背景下,创新理念熠熠生辉,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掀起创新之风,图书馆事业亦不甘落后并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创新类学习空间服务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是一种具备共享研讨、创新体验等功能的物理或虚拟场所,其致力于培育用户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养。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空间服务品质。本研究从用户需求的视角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探讨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的方法与策略。本研究遵循分析现状、调研需求、构建模式、服务实践的思路开展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和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研究现状;运用网络调查法对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官网进行访问,对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群体关于创新学习空间的服务需求,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处理分析,归纳出最主要的4类核心服务需求;在网络调研结果及需求访谈分析结果总结的“四大问题,四大需求”基础上,确定了创新学习空间虚实形态、创新学习空间用户群体、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团队、创新学习空间支撑平台、创新学习空间泛在资源在内的5个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要素;以用户需求驱动理论为主导,借鉴已有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项目构建流程,构建了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总体框架,并在分别论述了侧重于创新资源服务需求、创新培训服务需求、创新管理服务需求、创新评价服务需求4个核心方面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具体服务运行过程与策略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实施保障路径。选取Q大学学生为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实践应用研究,验证本文理论研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反思了服务亮点与不足之处。最终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建设的后续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刘聪灵[4](2020)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自媒体平台顺势而生,人们开始运用全新的模式来获取信息,让原有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自媒体平台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微信因其特有的便利性和及时性成为人们生活中主要运用的自媒体平台之一,我国目前有许多的高校图书馆跟随潮流,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但其服务质量却差强人意。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调整,那么资源将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所以,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构建一个适用于评价其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所在,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提升其服务质量,确保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能最大程度的被用户使用。文章对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的原则和内容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首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外高校运用自媒体平台的文献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继而列举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一系列相关概念。其次,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根据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构建原则来构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框架,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确定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最后,文章选取了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成员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的成员馆进行实证研究,运用上文中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选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此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提出改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对策建议,支持后续建设发展。
高燕[5](2020)在《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时代,人们对知识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聚集地,其知识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新的信息技术革命让知识资源以共享方式高效率的产生新知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知识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将知识网格技术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中,知识网格发挥它的集成优势,将零散的知识资源经过基于语义网的标注后,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知识资源处理系统。让用户得到一个灵活的、可扩展的且容易使用的知识服务框架,从而改变知识服务方式,提升知识服务质量。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知识服务质量,则需要构建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反映高校知识服务质量,找出具体影响因子。因此,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图书馆的基于知识网格的知识服务研究与知识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知识网格及知识服务等相关理论研究,并讨论知识网格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推动作用,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及绩效评价的含义。根据上述研究,并结合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基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实现过程,总结出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影响因子。并根据实际知识服务工作生产逻辑的实现路径,投入指标为可控的影响因子。因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投入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并选取38所“985”高校图书馆实证研究,运用数据包络法中CCR模型和BBC模型静态分析2017年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效率,Malmquist指数分析动态分析2014到2017年基于知识网格的该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效率。得出结论52.6%的高校图书馆基于知识网格的知识服务技术和规模同时有效,则资源配置也比较合理,资源利用有效。剩下47.4%的高校图书馆在资源的利用与分配上等方面上存在问题,需要调整投入产出效率达到最佳状态。且2014-2017的38所“985”高校图书馆基于知识网格的知识服务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技术退步则为主要原因。因此,38所高校图书馆需要紧跟了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并提高管理。最后在分析结果基础上,对基于知识网相关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提出相关建议。
郑卉奇[6](2020)在《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高校图书馆正在建设更完善的服务体系,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将六西格玛管理这一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的先进理论和工具引入其中十分必要,而且具有极强的可行性。笔者试图建立起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六西格玛管理流程,引导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服务。本文以黑龙江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为例,应用网络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模拟利用六西格玛管理设计个性化服务的流程。模拟结果显示,六西格玛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质量,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明确其在个性化服务中的任务,更好地组建管理团队、开展跨部门协同合作,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卫妍岑[7](2020)在《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与用户容忍区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中心,在全校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移动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本校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建设过程中。从目前图书馆学者对移动服务的研究来看,缺乏从用户角度对移动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的工具。同时,在有关容忍区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容忍区从用户的期望和感知视角出发,可以有效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容忍区理论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通过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对图书馆移动服务和用户容忍区进行概念界定,并在归纳和借鉴其他学者对移动服务质量评价维度和指标的基础上,从功能设施、信息内容、交互过程和服务效果四个维度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其次,以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用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取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式,最终收集到223份有效问卷。随后采用严格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指标净化、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最后,从指标层次和维度层次,分别从服务优秀度和服务合格度对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进行测评,同时从用户的理想值、最低值两方面探究用户容忍区。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用户认为图书馆的各项移动服务还算合格,但没有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在四个维度中,用户对信息内容的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未来移动服务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信息内容的质量,满足高校用户的信息需求。本文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高校图书馆改善移动服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向,以供高校图书馆相关部门作参考借鉴。同时在文章最后指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所在,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张浩东[8](2020)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移动互联网科技快速进步和发展的时代,伴随党中央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及受到创客文化的冲击,国内不同层级的机构、组织和部门开始搭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现如今高校图书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国内外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创客空间服务理念融入到高校和图书馆内,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但高校图书馆在创客空间建设和服务发展的理论实践过程中,仍然紧迫需要健全创客空间的服务评价机制,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和服务内容。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开展评价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了解和认清目前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服务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创客空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及时给出有效解决的对策,促进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和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本文首先详细地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现状,并对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概念与其发展、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理论的基本模型以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然后,根据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同时仔细梳理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参考目前发展成熟的SERVPERF的方法和评价模型,构建了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接着,基于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将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有效地组合起来确.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各个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组合法赋权的模糊综合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最后,本文选取了 WH大学的图书馆创客空间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对象,验证了所构建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的适用性,根据所开展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结果发现了 WH大学的图书馆创客空间在服务上存在仍需改进的方面,并给出一些关于提升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建议。
王婧怡[9](2020)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是高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影响高校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由此开始了“双一流”建设引领下的高校建设新发展。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办不成一流大学。新的办学目标和要求、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用户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等新变化对图书馆服务质量产生了新的冲击,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急迫要求,需要新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这些都将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新形势下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诸多因素也产生了变化,其中图书馆的共享空间、学科服务、用户状态与成分这三个方面尤其明显。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精准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提升我国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研究命题之一。对此,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考虑到评价方法研究对高校建设的重要意义,依据现代质量管理的用户满意核心理论,基于国家社科基金(No.14BTQ018)和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No.2018SJA1051)的支撑,面对高校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以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为基础,从用户感知视角出发,提出“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命题。拟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出适用于当今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全面、准确、可分类剖析的新评价方法,以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水平,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提供一流的图书馆服务,即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提升,促进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针对国内外传统图书馆服务质量表征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的不足,基于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因素的分析以及新形势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冲击的讨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建立了四维空间下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表征和评价的新方法;给出了提升图书馆情境共享空间建设效益和新评价方法精准度的情绪分类技术;提出了改进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的学科馆员建设新策略。研究结果得到了理论和局域实验的验证,从而改进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升了评价方法的全面性、精准性和分类剖析能力,实现量化用户感知、精准评价、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水平的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环境和现状,针对国际图书馆界较成熟的服务质量评估工具LibQUAL+(后改称LibQUAL+TM)中参数设置不完全适应我国现阶段应用的问题,通过增加评价参数设置维度、评价参数等级下的赋值方法、评价参数权重优化设置等内容研究,给出四维维度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的量化表征方法,该表征方法即是以色度和三维柱坐标空间(N,r,θ)分别表示用户类别、评价人次数、评价等级和参数权重这四个维度参量。(2)为了增强评价效益,建立了各个量化表征参数与校内各部门工作效能的关联。其次,针对传统评价方法量化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以等级赋值模式取代传统差距或比较模式,建立更为直观、准确的满分评价等效人次数的评价模式,给出满分评价等效人次数等参量的评价结果计算方法,由此产生数值化的评价结果,提升精准性。(3)利用用户身份下(色度表征)的三维(N,r,θ)立体图,建立截面图下的分类剖析方法,从而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分类分析,实时获取分类评价结果。(4)依据分类评价结果与校内管理部门工作能效的关系,可对图书馆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以充分发挥评价实效。(5)基于用户感知层次的作用效果,通过用户情绪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感知结果影响的分析,利用现代信息分析技术,提出基于舌苔图像分析下的用户情绪分类方法。由此可修正不同情绪用户对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可指导图书馆情境空间的设计,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环境利用率。(6)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的困难,提出加强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的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双一流建设,突显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信度效度因子分析等方法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以某高校图书馆部分师生的调研实证结果为例验证了本方法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由此可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和管理效益的提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也为建设我国高水平大学提供有效的基础,以便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波[10](2019)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对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使用量也巨大,所以它在高校科研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核心存在意义,便是为学校学术研究和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因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则至关重要,而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建立的积极关系则被称为图书馆关系质量,通过对用户不确定性的降低来促进用户高度认可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并且在学习生活中依赖图书馆。关系质量会受到服务质量的影响。在近年来关于服务质量和关系质量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并且相互之间可以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信息资源还是图书馆服务质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必然对图书馆关系质量有所影响,但这一研究文献却并不多见。本文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本文借鉴了LibQUAL+指标体系中的“信息控制”,并综合其他人员对信息资源及其服务与关系质量的研究结果,构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对关系质量影响的模型,提出了假设。生成了对应的包含30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相关理论基础,综合上述构建的关系质量指标体系以及成熟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本次调研问卷,通过问卷星以全国高校图书馆用户作为调研对象展开调查,问卷回收上来之后,先筛选指标,再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最后,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的每一个指标对关系质量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3个维度(信息资源、人员服务和自助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关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其中自助服务维度的影响要大于信息资源和人员服务,表明图书馆在今后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自助服务,提升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水平。根据分析结果为高校图书馆改善与用户的关系水平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建议,促进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增加使用率,为提高图书馆的关系质量贡献有价值的理论指导。针对现阶段的局限性也做出了讨论,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指引。
二、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利用的含义 |
二、利用效能的含义 |
三、信息资源的定义 |
四、经济类资源的范围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满意度的标准 |
二、利用效能与满意度的关系 |
三、经济类资源与信息资源的界定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研究方法 |
第一节 LIBQUAL+模型 |
一、LIBQUAL+模型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
二、LIBQUAL+模型基础架构介绍 |
三、LIBQUAL+模型的特点与发展趋向 |
第二节 基于LIBQUAL+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及经济类资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
一、评价指标及筛选方法 |
二、评价指标的具体描述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及利用情况分析 |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 |
一、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 |
二、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现状调查 |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定性分析 |
一、设计调查问卷 |
二、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
三、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
四、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
五、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结果分析 |
六、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服务质量与利用效能对应关系 |
第三节 高校经管学院师生的主体需求分析 |
一、综合性高校经管学院师生主体需求分析 |
二、财经类高校经管学院师生主体需求分析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办法 |
第一节 综合性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办法 |
一、经济类资源方面 |
二、图书馆员队伍方面 |
三、图书馆环境方面 |
四、服务效果方面 |
第二节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解决办法 |
一、经济类资源方面 |
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 |
三、经济类资源的宣传推广方面 |
四、图书馆员方面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高校图书馆经济类资源利用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2 对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经济类资源满意度调查 |
(2)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图书馆智慧服务方面 |
1.2.2 国内外图书馆用户接受行为方面 |
1.3 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 |
1.4 研究述评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2.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 |
2.2.1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内涵 |
2.2.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主要技术支撑 |
2.3 用户技术接受行为理论研究 |
2.4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理论 |
2.5 其他相关理论 |
2.5.1 个体创新性 |
2.5.2 用户体验 |
2.5.3 隐私关注 |
第3章 模型设计与分析 |
3.1 模型构建 |
3.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
3.2.1 高校图书馆智慧系统相关影响因素 |
3.2.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用户相关影响因素 |
3.2.3 外部环境相关影响因素 |
3.2.4 其他相关影响因素 |
第4章 问卷调查与方法应用 |
4.1 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
4.1.1 调查对象 |
4.1.2 问卷设计 |
4.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4.3 效度分析 |
4.4 信度分析 |
4.5 方法应用 |
4.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5.2 相关性分析 |
4.5.3 回归分析 |
4.5.4 方差分析 |
第5章 实证分析 |
5.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个人信息描述性统计 |
5.1.2 变量描述性统计 |
5.2 皮尔逊相关分析 |
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4 中介效应分析 |
5.5 单因素方差分析 |
5.5.2 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检验 |
5.5.3 学生类型的差异性检验 |
5.6 验证总结 |
第6章 分析结果与建议 |
6.1 分析结果 |
6.1.1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绩效和易用水平 |
6.1.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社会影响 |
6.1.3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服务质量 |
6.1.4 大学生的个体创新性和计算机水平 |
6.2 建议 |
6.2.1 提升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绩效和易用水平 |
6.2.2 增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社会影响 |
6.2.3 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服务能力和素养 |
6.2.4 提升大学生创新性和计算机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 |
2.1.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 |
2.2 理论基础分析 |
2.2.1 需求驱动理论 |
2.2.2 创新学习理论 |
2.2.3 创新理论 |
2.2.4 创新扩散理论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现状与用户需求分析 |
3.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现状网络调查分析 |
3.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3.1.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1.3 服务现状与分析 |
3.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
3.2.1 研究方法与步骤 |
3.2.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2.3 数据编码与分析 |
3.2.4 用户对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4章 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 |
4.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原则及目标 |
4.1.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原则 |
4.1.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目标 |
4.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要素 |
4.2.1 创新学习空间的虚实形态 |
4.2.2 创新学习空间的用户群体 |
4.2.3 创新学习空间的服务团队 |
4.2.4 创新学习空间的支撑平台 |
4.2.5 创新学习空间的泛在资源 |
4.3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总体框架设计 |
4.4 基于用户分类需求的创新学习空间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1 侧重创新资源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2 侧重创新培训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3 侧重创新管理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4 侧重创新评价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5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实施保障路径 |
4.5.1 盘点本馆实际条件,明确高校用户需求 |
4.5.2 规划创新学习空间,优化资源设施建设 |
4.5.3 完善创新服务团队,增强创新服务质量 |
4.5.4 健全创新服务机制,激活服务管理力量 |
第5章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实践应用分析 |
5.1 服务对象选择与用户需求分析 |
5.2 服务方案设计 |
5.2.1 确定创新服务目标 |
5.2.2 搭建创新学习空间 |
5.2.3 组建创新培训团队 |
5.2.4 制定创新培训内容 |
5.2.5 联合支撑服务平台 |
5.3 创新培训服务实施与反思 |
5.3.1 创新培训服务实施过程 |
5.3.2 服务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及服务质量评价 |
2.1.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
2.1.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 |
2.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的理论框架 |
2.2.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的优势 |
2.2.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的特征 |
2.2.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的价值 |
2.2.4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影响因素和构建原则 |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1 整体框架设计 |
3.2.2 评价指标体系初选 |
3.2.3 评价初始指标体系的验证 |
3.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3.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原理 |
3.3.2 评价指标相对权重的计算 |
第4章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
4.1 评价对象简介和研究目的 |
4.1.1 研究对象简介 |
4.1.2 研究目的 |
4.1.3 评价方法的选取 |
4.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过程 |
4.2.1 指标权重集的计算 |
4.2.2 模糊综合评价 |
4.3 评价结果分析 |
4.3.1 调查结果分析 |
4.3.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章 提升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
5.1 改善平台界面 |
5.1.1 选取合适的头像logo和文字名称 |
5.1.2 关注信息认证情况 |
5.2 优化技术功能 |
5.2.1 设置简洁有效的导航栏 |
5.2.2 注重检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5.2.3 提供个性化服务 |
5.3 提高信息质量 |
5.3.1 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
5.3.2 把控推文篇幅 |
5.3.3 使用原创文章 |
5.4 重视服务内容 |
5.4.1 调整更新时间 |
5.4.2 控制发文总量 |
5.5 强化服务效果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表 |
附录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重要程度专家调查表 |
附录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用户调查问卷 |
附录4 个人简介、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一、个人简历 |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基本框架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创新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基于知识网格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
1.4.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知识网格 |
2.1.1 知识网格的概念 |
2.1.2 知识网格的结构特征 |
2.1.3 知识网格核心问题 |
2.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及知识服务绩效内涵 |
2.2.1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
2.2.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模式 |
2.2.3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及知识服务绩效评价内涵 |
2.3 知识网格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推动 |
2.3.1 为高校图书馆构筑统一的知识服务平台 |
2.3.2 有利于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智能化 |
2.3.3 优化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 |
第3章 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评价指标设立原则 |
3.2 基于知识网格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构建 |
3.2.1 指标的初选和数据来源 |
3.2.2 投入指标筛选 |
第4章 基于知识网格的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4.1 基于知识网格的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方法 |
4.1.1 数据包络法 |
4.1.2 malmquist指数分析 |
4.2 基于知识网格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静态分析 |
4.2.1 CCR和 BCC模型分析结果 |
4.2.2 投影分析 |
4.3 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Malmquist指数分析 |
第5章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提升策略 |
5.1 运用网格技术架构知识服务平台,建立特色服务 |
5.2 引入科技人才,提高馆员知识素养 |
5.3 完善知识服务制度,提高网格标准化管理 |
5.4 合理配置知识服务投入资源,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
5.5 加强高校交流与合作,形成高校知识共享联盟机制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指标选取专家咨询表 |
附录B 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初始指标专家问卷分析表 |
附录C 非DEA有效高校图书馆基于知识网格的的知识服务生产前沿面投入值表 |
附录D 非DEA有效高校图书馆基于知识网格的的知识服务生产前沿面产出值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与研究成果 |
(6)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六西格玛管理和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述 |
第一节 六西格玛管理概述 |
一、六西格玛管理的内涵 |
二、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原则 |
三、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流程 |
四、六西格玛管理的主要优点 |
五、六西格玛管理的应用 |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述 |
一、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内涵 |
二、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内容 |
三、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形式 |
四、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状 |
五、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一节 必要性分析 |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二、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 |
三、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
一、适用对象合适 |
二、追求目标一致 |
三、管理方法适合 |
四、管理经费合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流程及注意事项 |
第一节 实施流程 |
一、界定个性化服务需求 |
二、测量个性化服务问题 |
三、分析个性化服务情况 |
四、实施改进措施 |
五、进行效果控制 |
第二节 注意事项 |
一、界定读者需求 |
二、设定阶段性目标 |
三、量化成果 |
四、注重分享与实现创新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团队组建及其任务 |
第一节 团队组建 |
一、选拔六西格玛管理人员 |
二、建立六西格玛执行小组 |
三、进行六西格玛人员培训 |
第二节 任务 |
一、树立六西格玛管理思想 |
二、提高六西格玛管理人员的领导力 |
三、建立完善的六西格玛管理体系 |
四、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与用户容忍区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2.1 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理论基础 |
2.1.1 图书馆移动服务相关研究 |
2.1.2 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
2.2 用户容忍区相关研究 |
2.2.1 图书馆用户期望相关研究 |
2.2.2 用户容忍区的概念及其管理意义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
3.2 指标的收集与筛选 |
3.2.1 指标的设计原则 |
3.2.2 变量的定义与指标的收集 |
3.3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
3.3.1 问卷设计 |
3.3.2 问卷发放及数据收集 |
3.4 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1 测量指标的净化 |
3.4.2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
3.4.3 信度检验 |
3.4.4 效度检验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与用户容忍区的实证分析 |
4.1 用户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指标层次的移动服务质量与容忍区分析 |
4.2.1 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指标的测评结果分析 |
4.2.2 图书馆移动服务指标的容忍区分析 |
4.3 维度层次的移动服务质量与容忍区分析 |
4.3.1 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维度的测评结果分析 |
4.3.2 图书馆移动服务维度的容忍区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及建议 |
5.2.1 加强图书馆功能设施建设,注重用户隐私保护 |
5.2.2 丰富图书馆移动信息内容,及时更新并发布信息 |
5.2.3 加强用户宣传和馆员培训,提高人际交互质量 |
5.2.4 整合各类型移动服务方式,强化移动服务效果 |
5.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5.3.1 研究局限 |
5.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理论与方法 |
2.1 创客空间 |
2.2 服务质量评价理论 |
2.2.1 格罗鲁斯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
2.2.2 SERVQUAL服务质量度量方法 |
2.2.3 SERVPERF服务质量度量方法 |
2.3 层次分析法 |
2.4 熵值法 |
2.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
3.2.1 评价指标选取基础 |
3.2.2 服务质量评价维度构建 |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3 设计调查问卷 |
3.3.1 确定调查问卷的量表 |
3.3.2 开展预调研 |
3.3.3 量表分析 |
3.4 正式评价指标的确定 |
4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
4.1 AHP-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1.1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1.2 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1.3 组合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依据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 |
5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
5.1 WH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概况 |
5.2 问卷调查 |
5.2.1 描述性统计 |
5.2.2 信度检验 |
5.2.3 效度检验 |
5.2.4 问卷数据结果整理 |
5.3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5.3.2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5.3.3 组合权重的确定 |
5.4 服务质量综合评价 |
5.4.1 各维度服务质量评价 |
5.4.2 总体评价 |
5.5 评价结果分析和提升建议 |
5.5.1 评价结果分析 |
5.5.2 提升建议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名词解释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的意义 |
1.1.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形势 |
1.1.3 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新技术应用的发展 |
1.1.4 影响我国图书馆服务质量与评价效果的一些因素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用户感知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
1.3 本文研究目的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章节结构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主要章节内容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理论基础 |
2.1 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概念 |
2.1.1 服务与服务质量 |
2.1.2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 |
2.1.3 用户感知的层次 |
2.1.4 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 |
2.2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及评价工具 |
2.2.1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
2.2.2 SERVQUAL模型 |
2.2.3 LibQUAL模型 |
2.3 情绪与用户感知 |
2.3.1 情绪及其一般作用 |
2.3.2 情绪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空间 |
2.3.3 情绪对用户感知判断结果的影响 |
2.4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原则与步骤 |
2.4.1 构建原则 |
2.4.2 构建步骤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髙校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四维量化表征方法 |
3.1 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表征方法机理分析 |
3.1.1 方法的形成 |
3.1.2 研究方法的主体分析 |
3.2 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评价表征模式的因素分析 |
3.2.1 用户背景因素 |
3.2.2 学科发展因素 |
3.2.3 人才队伍建设因素 |
3.3 服务质量评价表征方法的完善 |
3.3.1 本文侧重所考虑的影响因素 |
3.3.2 增加用户状况参数维度 |
3.3.3 科学设置学科参数权重 |
3.3.4 开辟动态响应途径 |
3.4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四维感知量化表征方法的构建 |
3.4.1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
3.4.2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机构设置与评价参数的关系 |
3.4.3 基于四维模式下的感知量化表征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髙校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四维评价方法 |
4.1 表征参数设计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分析预调硏 |
4.1.1 样本概况 |
4.1.2 预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4.1.3 参数设置的完善 |
4.2 正式调研 |
4.2.1 正式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2 对正式调研结果信度和效度检验 |
4.3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四维评价方法 |
4.4 四维评价方法的实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下的读者情绪作用与分类 |
5.1 情绪研究概述 |
5.1.1 情绪分类理论 |
5.1.2 情绪的模型 |
5.2 图书馆服务场景构建和用户情境感知 |
5.2.1 情境感知技术 |
5.2.2 情绪的测量 |
5.2.3 共享空间物理情境与读者情绪的作用关系 |
5.3 基于舌像图识别下的情绪分类识别及其应用 |
5.3.1 情绪的舌像感知分类方法 |
5.3.2 情绪分类下的关联情境构建 |
5.3.3 情绪分类下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修正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6.1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建设的作用 |
6.1.1 “双一流”建设下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现状 |
6.1.2 “双一流”建设下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作用 |
6.2 学科馆员学科知识服务能力的构成 |
6.2.1 学科馆员建设的生态环境 |
6.2.2 学科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作用 |
6.3 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策略 |
6.3.1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新策略 |
6.3.2 评价方法中增加学科影响的建设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四维空间下的服务质量评价表征模式的维度确定 |
7.1.2 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四维量化评价方法的确定 |
7.1.3 精准评价下的读者情绪作用 |
7.2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思考 |
7.2.1 用户感官感知的提升 |
7.2.2 用户服务感知的提升 |
7.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科研项目 |
一、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二、在学期间参与主持的研究项目 |
附录 A 问卷 |
附录 B 问卷 |
(10)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对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关系质量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的评价研究 |
2.1.1 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的概念 |
2.1.2 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的评价维度研究 |
2.2 图书馆关系质量的评价研究 |
2.2.1 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评价维度 |
2.2.2 图书馆关系质量的相关研究 |
2.3 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对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假设 |
3.1 构建模型 |
3.2 研究假设 |
3.3 指标收集与问卷设计 |
3.3.1 指标收集 |
3.3.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3.4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
3.4.1 信息资源及其服务的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
3.4.2 关系质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
3.5 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3.5.1 信度分析 |
3.5.2 效度分析 |
第四章 调查数据结果分析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1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4.1.2 测量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相关分析 |
4.3 回归分析 |
第五章 总结、建议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管理建议 |
5.3 研究不足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提高经济类资源利用效能的策略研究[D]. 化迎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林晨晨. 扬州大学, 2021(09)
- [3]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D]. 刘士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刘聪灵. 湘潭大学, 2020(02)
- [5]基于知识网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 高燕. 湘潭大学, 2020(02)
- [6]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D]. 郑卉奇.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7]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与用户容忍区的实证分析[D]. 卫妍岑. 山西大学, 2020(01)
- [8]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张浩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D]. 王婧怡. 江苏大学, 2020
- [10]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对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D]. 李波. 山西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