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用题的条件设置与难度控制

高考应用题的条件设置与难度控制

一、高考应用题的条件设置与难度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左浩德[1](2021)在《2021年高考数学应用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应用题作为近年来高考的重点之一,大多数省、市的高考试卷都有应用题出现,因此,总结概括高考数学应用题类型并进行特点分析,对师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概念的根源和发展都是自然的[1],在一定程度强化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而应用题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高考数学应用题常常在大题编制中出现,题型独特,命题方向不仅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思考方法,还考察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应用能力.

覃方媛[2](2021)在《问题表征及其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问题解决教学是数学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是现阶段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指向,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也对教师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心理学问题表征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多地关注到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表征,而对问题的外部表征和知识领域研究较少。本文以问题的内外表征为研究角度,兼顾不同知识领域,选取四川省达州市的几所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测试法和访谈法,分析八年级学生问题表征能力总体情况、学生问题表征能力各维度的现状、探究不同问题表征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以期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有益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学生问题表征能力总体情况较差,但是,学生问题表征能力与其成绩呈显着正相关。2.学生问题表征各维度的现状(1)问题信息的提取。学生问题信息的提取能力总体水平偏低,优生与差生两极分化严重;其中从文字信息提取能力明显好于图表信息,在问题信息的提取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2)不同表征方式的转换。学生缺少不同表征方式的转换能力,缺乏数形结合思想,在文字表征与文字+符号表征呈现的问题时难以建构出图表表征。(3)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较好,但不存在性别上的显着差异。3.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1)数与代数领域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有显着差异。学生解决符号表征的问题成绩最好,文字表征次之,图表表征最低;男女问题解决不存在显着差异。(2)图形与几何领域不同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不存在显着差异。但是,学生在文字+符号表征、文字+符号+图表表征结合的题目上存在性别上的显着性差异。(3)统计与概率领域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学生更擅长解决文字与符号结合表征的问题,而弱于解决统计图表分析的问题。男女性别不存在显着差异。(4)综合与实践部分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其中,文字表征方式的题目成绩明显高于文字与图表结合表征,男女性别不存在显着差异。最后,针对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具体情况,及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从问题表征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重视图表表征的重要作用,注重数与形的双向沟通;根据具体内容,运用多种表征方式进行教学。

余雪雪[3](2019)在《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的研究与思考》文中指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概率与统计的应用己经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每个公民知识素质的一部分。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和高考的重要考点,概率与统计的课程、教学及考查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概率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均起步较晚。因此,加强对高中数学概率统计内容的调查与研究,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深入研究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高考考纲、高中概率与统计课程、近十年课标高考全国卷概率与统计解答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献等的同时,走访河北省市级与县级的示范性高级中学,与几十位一线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访谈,并深入到学生中间进行测试卷调查和多种形式的访谈,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材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对近十年课标高考全国卷理科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的考查情况进行细致梳理。得到其在试题形式上:情境新颖、贴近生活,图表多样、形式丰富,篇幅较长、不易理解;在关键思想上:注重对抽样思想,统计推断思想,随机思想的考查;在相关的数学能力上:强调对数学阅读能力,读图识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在知识内容上:加强了对基本概念和技能方法、重要概率统计模型等的考查,同时体现出概率与统计的融合以及概率统计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等。结合梳理出的特征,设计针对性的测试问卷,检测高中生概率与统计部分的学习现状,分析其在知识理解、学习方式、教学设置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对一线师生的访谈从学生、教师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其深层次原因。针对研究结果,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多角度提出指导性教学策略:更新概统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夯实基础概念、掌握概统模型;总结概统方法、提升素养能力;渗透概统思想、注重知识融合;加强概统应用、培养创新意识;融入信息技术、渗透数学文化;转换教学模式、建构概统体系等。同时设置示范性的教学设计,并在高三某班级中进行一段时间教学试验,从日常成绩和后期测验两个方面检验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因此验证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周伟华[4](2019)在《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的试题编制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需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就在纲领文件的层面上明确了培养与提高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使得培养与提高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成为了数学教育教学必须直面与重视的问题.教育实践表明,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和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都是相伴相随的.初中数学,作为数学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关键阶段,理应在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能力水平的高低通常需要通过考查来予以甄别.但目前关于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的研究相对缺少.若能系统梳理、分析探寻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的基本问题,探讨指向于考查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试题的科学编制,则能更准确地判断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水平层次,进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为此,本文系统整理了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与考查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界定了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概念,以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为视角,编制了调查问卷,在初中数学教师中展开了调查,并借助问卷星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方面存在的不足.而后基于完善这些不足展开研究,明确了运用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基本环节,基于环节确定了相应的水平层次,并对相关试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考查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试题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并以案例进行了说明.

陈卓[5](2018)在《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能力的考查状况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数学建模和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建模成为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江苏高考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每年都会以应用题的形式对高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进行考查,因此对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试题和江苏高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能力考查状况进行研究,确立了以下研究内容:(1)建立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评价标准,并以近十年江苏高考应用题及考生得分数据为案例,运用评价标准对其进行分析,初步得到江苏高考考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状况;(2)使用两道高考建模原题对江苏省某市7所不同层次的高三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能力抽样调查,统计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现状;(3)根据分析和统计的结果总结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能力考查状况,并对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试题的命制和高中建模教学提出建议。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江苏高考建模试题的命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函数导数型和三角函数型试题为主;重视对运算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中等偏上;对建立模型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2)高中生反映出的建模能力状况:基础知识较薄弱;运算能力较差;由于审题不清造成建模错误的考生较多;建模水平处于尝试建模与正确建模之间的考生占多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试题的命制:(a)创设考生熟悉的情境;(b)设置合理的难度梯度;(c)重视试题表述的清晰简明;(d)编制含有创新意味的试题。(2)高中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a)重视对基础概念的教学;(b)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c)注重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d)加强解题规范性训练。

潘鹏[6](2018)在《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数学应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数学应用题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六大核心素养,数学建模高居第三。高考中应用问题也在历年各地的考卷中不断涌现。另外,通过数学应用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尝试从应用题的分析角度,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访谈和实践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完成对数学应用问题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第三,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近年高考题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分析;第四,通过访谈法与有编制应用题经验的教师交流心得;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形成基于应用题分析的教学策略。经过上述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调查研究表明,数学应用题的得分率远远低于数学“常规练习题”,教师和学生还不够重视,应切实加强数学应用题的教学。(2)江苏省近十年高考题总体稳定的处于高水平,但是在知识的重点性和计算的适度性方面不够稳定。从建模背景来看,几何背景最为常见,从主要知识点来看,几乎每年都有函数的最值等知识点,从命题风格上来看,倾向于命制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总体来说求稳不求新。(3)访谈研究表明,在日常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应立足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把探索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建模过程。具体有如下四个方法:①改编设问方式,创设建模机会;②深刻理解情境,初定建模方案;③多法解模验模,探求最优解法;④自我评估反思,积累活动经验(4)应用题编制方法总结如下:①确定题目背景和考查目标;②确定考查内容和数学模型;③确定模型数据并仔细推敲;④确定试题赋分和评分标准。(5)在应用题教学实践中,运用五个教学策略:①情境教学策略;②循序渐进策略;③表征教学策略;④模式识别策略;⑤成功体验策略。

王进[7](2017)在《波利亚的解题思想在高三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数学应用题是联系数学和生活实际的桥梁,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学应用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的意识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创新能力,为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考中每年都有一道数学应用题,其中以几何为背景的数学应用题居多,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多年的高考当中,学生的得分情况不是太尽如人意,作为高三一线老师有必要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基于上述思考,本文以波利亚的解题思想为主要指导思想,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跟踪研究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波利亚的解题思想进行梳理归纳;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通过访谈法来进一步补充了解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解决过程中的解题思想是否符合波利亚的解题思想;第三,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数学应用题解题模式,并将此模式运用到高三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实践中;最后,选取样本中的两个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跟踪实验,进一步验证效果。本研究的结论主要体现在:(1)对高三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情况调查显示:学生的解题现状很不理想,从理解问题、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到回顾反思,基本不符合波利亚的解题模式。(2)根据对波利亚的解题思想的研究,提出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四个步骤:①理解问题②拟定方案③实施方案④回顾反思(3)在高三的应用题解题教学实践中,基于波利亚的解题思想,运用五个教学策略①教学中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②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复习理解教学③注重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自主实践④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⑤注重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研究,明显感到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解题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而且整体上提高了数学成绩。(4)个案跟踪研究表明:通过三个阶段的实验,让学生梳理错题,通过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解题模式发现学生在应用题解题中的问题在哪,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障碍和错误,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地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寻找到了一般的解题模式,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孙欣[8](2015)在《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评价研究 ——从数学建模和表征的视角》文中提出数学应用题在数学素质教育实施中己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从数学建模和表征的角度入手,对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初步提出高考数学应用题评价的16个指标.在验证指标的完备性和合理性之后,从表征和数学建模两个视角来审视这些指标,从而形成高考应用题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为了增强该体系的可操作性,本研究根据调查和相关资料对评价指标作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后形成了量化的高考应用题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指标体系给出具体的高考应用题评价的例子.本研究建立的高考应用题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题目表征、数学建模.一级指标题目表征下设二级指标:题干表征和设问表征.而一级指标数学建模下的二级指标为:问题背景、建模及解模、还原与检验.二级指标“题干表征”下的三级指标分别是:指标1:表达的简洁性、指标2:语言的准确性、指标3:图表的精确性.而指标4:设问的层次性归于二级指标“设问表征”.二级指标“问题背景”下的三级指标有:指标5:背景的通俗性、指标6:背景的公平性、指标7:背景的积极性、指标8:数据的合理性、指标9:问题的真实性.二级指标“建模与解模”下有四个三级指标:指标10:知识的主干性、指标11:知识的丰富性、指标12:建模的数学化层次、指标13:计算的适量性.二级指标“还原与检验”下,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指标14:结果的确定性和指标15:结论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本研究还从应用题的全局和整体解题过程出发提出了最后一个综合指标.指标16:问题解决的基础性.为了增强可操作性,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三级指标进行了细化,每个三级指标下设置三个不同的层次,并对各指标和各水平进行赋权量化,使得之后的高考应用题评价工作切实可行.最后本研究对高考应用题的数学应用题的编拟和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指出论文的不足和后续可研究的一些课题.

吴波兵,李瑛[9](2014)在《对数学应用能力及新情境问题考查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是更高层次的数学能力。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其与数学诸能力之间的关系的阐述,强调了中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湖南高考对数学应用能力和新情境问题考查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我国目前对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以及高考考查的现状,对高考考查数学应用能力及新情境问题提出建议。

李然[10](2010)在《数学高考应用题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1993年恢复高考试卷中应用题的考查至今,高考数学应用题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倡导期、摸索期到稳定期,再到最近几年的变化期,进入了高考应用题命制的高原期。而突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的重要途径也是切实加强教育评价技术的应用研究。因而,研究如何命制一道高质量的高考应用题是极其重要的。论文以高考应用题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高质量数学应用题的组成要素与典型特征,期望以此提高我国高考数学应用题的命题质量。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参考已有文献中的一般试题评价指标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反映出的应用题相关问题为理论基础,制定出应用题的组成要素;其次,运用应用题的基本要素分析近十五年高考应用题的特点;然后,结合命题专家的观点修改完善高考应用题的组成要素及特点。最后,给出高质量的高考应用题的基本特征。其中,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来寻求理论依据;确定了从应用题的实际背景、应用题的表述、实际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能力考查与教育价值五个维度入手的应用题的重要组成要素;进而,采用量化方法分析了1995年—2009年高考应用题的要素特点与变化;结合访谈法,访谈试题专家,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道高质量应用题所具备的基本要素与主要特点。研究发现,数学高考中高质量的应用题应具备五个特征:首先,立意要深刻,即试题要具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或收获数学知识以外的教育意义;其次,应用题的背景要“真”与“近”,其中,“真”是指能真实的反应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近”是指所选背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再次,题干的表述要“清爽”,即试题表述通俗、适合中学生阅读、篇幅不宜过长、多种表达方式并存。第四,模型要“自然”与“贴切”,即实际背景数学化模型自然合理,贴近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能够体现“应用”的价值;最后,试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适中,即能够考查学生高中所学的几个数学重点知识,计算与推理的难度要求不宜过高。研究的结论为高质量的高考应用题的命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建议:命制一道高质量应用题需要大量数学知识积累与实际的数学应用的经验。

二、高考应用题的条件设置与难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考应用题的条件设置与难度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2021年高考数学应用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点分析
    1.贴近社会热点话题
    2.强调数学人文价值
    3.关注概率统计中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建议
    1.背景多生活化
    2.灵活变式
    3.加强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

(2)问题表征及其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概念
        1.3.1 表征
        1.3.2 问题表征
        1.3.3 问题解决
        1.3.4 数学问题解决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思路
2 文献研究
    2.1 问题表征的研究综述
        2.1.1 问题表征类型的研究
        2.1.2 问题表征的影响因素
        2.1.3 问题表征能力的含义
        2.1.4 问题表征的层次
    2.2 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综述
        2.2.1 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
        2.2.2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
        2.2.3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2.3 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信效度分析
        3.3.2 试题说明及评分标准
    3.4 实施过程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八年级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总体分析
    4.2 八年级学生不同问题表征能力现状分析
        4.2.1 问题信息的提取
        4.2.2 不同表征方式的转换
        4.2.3 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
    4.3 不同问题表征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分析
        4.3.1 数与代数领域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4.3.2 图形与几何领域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4.3.3 统计与概率领域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4.3.4 综合与实践领域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5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八年级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总体情况
        5.1.2 八年级学生不同问题表征能力各维度的现状分析
        5.1.3 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
    5.2 教学建议
        5.2.1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
        5.2.2 重视图表表征的重要作用,注重数与形的双向沟通
        5.2.3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运用多种表征方式进行教学
    5.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n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过程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概览
    2.2 研究综述
        2.2.1 概率统计教与学的研究
        2.2.2 概率统计的课程设置与教育价值的研究
        2.2.3 概率统计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2.4 概率与统计的考查类型研究
    2.3 已有研究分析
    2.4 理论基础
        2.4.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2 建构主义理论
3 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试题分析
    3.1 高考概率与统计知识要求
    3.2 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的基本情况分析
    3.3 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的调查与分析
        3.3.1 情境新颖,贴近生活
        3.3.2 数学阅读,提高要求
        3.3.3 统计图表,丰富形式
        3.3.4 基础性强,注重本质
        3.3.5 概统思想,逐步渗透
        3.3.6 数据分析,加深考查
        3.3.7 概率统计,知识融合
        3.3.8 综合知识,交汇命题
        3.3.9 建模思维,解决问题
        3.3.10 语言描述,合理解释
        3.3.11 改进运算,灵活求解
4 高中生概率与统计学习现状的调查
    4.1 调查的思路与方法
    4.2 调查目的与对象选取
    4.3 测试题的设计
    4.4 调查的实施情况
    4.5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4.6 问题成因分析
5 概率与统计教学策略
    5.1 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概统学习
    5.2 夯实基础概念,掌握概统模型
    5.3 总结概统技能,提升素养能力
    5.4 渗透概统思想,注重知识融合
    5.5 加强概统应用,培养创新意识
    5.6 融入信息技术,渗透概统文化
    5.7 丰富教学模式,清晰概统体系
    5.8 教学设计案例
6 教学策略对学生学情的影响
    6.1 教学实践研究目的
    6.2 教学实践研究对象
    6.3 教学实践研究变量
    6.4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6.5 教学实践研究结果分析
        6.5.1 日常测验成绩分析对比
        6.5.2 后测设计与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引用分析的高考题目
附录二: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调查1
附录三: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调查2
附录四: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六:高中生概率与统计模块测试题
附录七:《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教学设计
附录八:后期测试题
后记(含致谢)

(4)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的试题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数学实践能力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二)国内外关于数学应用能力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三)国内外关于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四)已有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实践与数学实践能力
        二、应用与数学应用能力
        三、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二章 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的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准备与实施
    第二节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第三节 调查的结果与启示
第三章 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运用的基本环节与相应的水平划分
    第一节 表征分析环节及其水平划分
    第二节 模型建立环节及其水平划分
    第三节 模型求解环节及其水平划分
    第四节 结论解释环节及其水平划分
第四章 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的试题分析
    第一节 涉及的环节少、水平层次低的试题分析
    第二节 涉及的环节少、水平层次中的试题分析
    第三节 涉及的环节少、水平层次高的试题分析
    第四节 涉及的环节中、水平层次低的试题分析
    第五节 涉及的环节中、水平层次中的试题分析
    第六节 涉及的环节中、水平层次高的试题分析
    第七节 涉及的环节多、水平层次低的试题分析
    第八节 涉及的环节多、水平层次中的试题分析
    第九节 涉及的环节多、水平层次高的试题分析
第五章 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的试题编制
    第一节 编制的原则
        一、依据性
        二、科学性
        三、公平性
        四、应用性
    第二节 编制的方法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能力的考查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文献述评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数学建模
        2.1.2 数学建模能力的界定
        2.1.3 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题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状况的研究
        2.2.2 数学建模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2.2.3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研究
        2.2.4 高考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2.3 已有研究的特点分析及本文研究的方向
        2.3.1 已有研究的特点
        2.3.2 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3章 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能力考查要求
    3.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的教学要求与建议
        3.1.1 《课标(实验)》对数学建模能力的要求与建议
        3.1.2 《课标(2017年版)》对数学建模教学和考查的要求与建议
        3.1.3 新旧课标对数学建模能力要求的对比与总结
    3.2 《高考考试大纲》对高中数学建模的考查要求
    3.3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高中数学建模的考查要求
    3.4 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能力考查要求的总结
第4章 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试题及解答状况分析
    4.1 近十年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试题的考查类型
    4.2 建模水平评价标准的确定
    4.3 分析方法的确定
    4.4 函数导数型试题分析
        4.4.1 函数导数型试题一
        4.4.2 函数导数型试题二
        4.4.3 函数导数型试题三
        4.4.4 函数导数型试题四
        4.4.5 函数导数型试题总结
    4.5 函数不等式型试题分析
        4.5.1 函数不等式型试题一
        4.5.2 函数不等式型试题二
        4.5.3 函数不等式型试题总结
    4.6 三角模型试题分析
        4.6.1 三角模型试题一
        4.6.2 三角模型试题二
        4.6.3 三角模型试题三
        4.6.4 三角模型试题考查状况总结
    4.7 解析几何应用模型
        4.7.1 解析几何应用模型
        4.7.2 解析几何应用模型试题总结
    4.8 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试题及解答状况总结
        4.8.1 近十年江苏高考建模试题总体特征
        4.8.2 江苏高考考生建模能力总体特征
第5章 高三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测试调查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工具
        5.3.1 数学建模测试卷
        5.3.2 计算机辅助统计分析
    5.4 调查结果分析
        5.4.1 江苏省某市高三学生数学建模的平均水平分析
        5.4.2 江苏省某市高三学生建模能力的案例分析
    5.5 建模能力测试调查的结论与思考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试题的命制特点
        6.1.2 江苏省高中生建模能力状况
    6.2 高考建模试题命制的建议
    6.3 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建议
    6.4 本研究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4.1 本研究的局限
        6.4.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方法
2. 概念界定
    2.1 数学建模
    2.2 数学应用问题
    2.3 数学应用问题的编制
        2.3.1 理论依据
        2.3.2 概念形成
    2.4 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策略
        2.4.1 教学策略的含义
        2.4.2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2.4.3 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3. 高中生应用问题学习和高中教师应用问题教学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的初步结果及分析
        3.4.1 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3.4.2 对“数学应用题”进入高考试卷和课堂教学的认识
        3.4.3 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学习现状的自我评价
        3.4.4 教师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及学生学习现状的评价
        3.4.5 调查结果反思
4. 研究一、数学应用问题的案例研究
    4.1 应用题评价与分析
        4.1.1 研究依据
        4.1.2 近十年江苏省部分高考数学应用题分析
        4.1.3 总结与思考
    4.2 数学应用问题编制案例与方法
        4.2.1 应用题编制案例
        4.2.2 编制应用题的方法总结
    4.3 笔者编制应用题的尝试
5. 研究二、基于数学应用问题分析的教学策略研究
    5.1 研究目的与思路
    5.2 基于数学应用问题分析的教学实践
        5.2.1 教学实践一
        5.2.2 教学实践二
    5.3 基于数学应用问题分析的教学策略
        5.3.1 情境教学策略
        5.3.2 循序渐进策略
        5.3.3 表征教学策略
        5.3.4 模式识别策略
        5.3.5 成功体验策略
6. 总结与不足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7)波利亚的解题思想在高三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
    1.4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2.1.1 波利亚的介绍
        2.1.2 怎样解题表的介绍
        2.1.3 波利亚的解题思想的剖析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问题
        2.2.2 数学问题
        2.2.3 数学应用题
    2.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第三章 离三学生数学应用誓学习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调查的目的
    3.2 调查的对象
    3.3 调查的方法
    3.4 调查过程
        3.4.1 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3.4.2 访谈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3.5 问卷调查及其结果分析
    3.6 学生访谈的结果和分析
第四章 以波利亚解题思想为指导的教学实践
    4.1 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解题模式
    4.2 运用解题模式在高三应用题解题教学中的策略
        4.2.1 教学中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4.2.2 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复习理解教学
        4.2.3 注重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自主实践
        4.2.4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2.5 注重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
    4.3 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教学设计案例
        4.3.1 《微专题:导数应用题》
        4.3.2 《高三二轮专题:图形类应用题》
    4.4 运用波利亚解题思想进行应用题解题教学的效果分析
第五章 个案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计划
    5.4 研究过程
        5.4.1 研究实施的阶段
        5.4.2 学生解题障碍和错因分析
    5.5 研究结果
        5.5.1 学生错题统计及分析
        5.5.2 研究的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评价研究 ——从数学建模和表征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1.7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高中应用题的概述
        2.1.1 课标及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2.1.2 数学应用题的界定
        2.1.3 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及策略
        2.1.4 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2.1.5 高中应用题存在的问题
    2.2 数学应用题中的建模过程
        2.2.1 数学建模的界定
        2.2.2 数学建模的步骤及意义
        2.2.3 数学建模与解应用题的关系
    2.3 数学应用题的表征
        2.3.1 表征的含义及分类
        2.3.2 外部表征及其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2.4 高考应用题的研究概述
        2.4.1 高考数学应用题考查内容和题型
        2.4.2 高考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2.4.3 高考应用题命制的研究
    2.5 小结
        2.5.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5.2 本研究的特色
第三章 高考应用题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指标的提出
        3.1.1 指标 1:表达的简洁性
        3.1.2 指标 2:语言的准确性
        3.1.3 指标 3:图表的精确性
        3.1.4 指标 4:设问的层次性
        3.1.5 指标 5:背景的通俗性
        3.1.6 指标 6:背景的公平性
        3.1.7 指标 7:背景的积极性
        3.1.8 指标 8:数据的合理性
        3.1.9 指标:9:问题的真实性
        3.1.10 指标 10:知识的主干性
        3.1.11 指标 11:知识的丰富性
        3.1.12 指标 12:建模的数学化层次
        3.1.13 指标 13:计算的适量性
        3.1.14 指标 14:结果的确定性
        3.1.15 指标 15:结论的合理性
        3.1.16 指标 16:问题解决的基础性.
    3.2 对一线教师及命题专家的调查和访谈
        3.2.1 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
        3.2.2 一线教师追踪访谈
        3.2.3 专家访谈
    3.3 评价指标的分类与细化
        3.3.1 评价指标的提出与归类
        3.3.2 指标的细化与说明
        3.3.3 指标的赋分与量化
第四章 高考应用题分析
    4.1 例 4-1:14 年江苏高考第18题应用题
    4.2 例 4-2:13 年江苏高考第18题应用题
    4.3 例 4-3:12 年江苏高考第17题应用题
    4.4 例 4-4:09 年江苏高考第19题应用题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5.1 研究结果
        5.1.1 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评价体系
        5.1.2 江苏高考应用题的质量稳步提高
    5.2 研究结论与建议
        5.2.1 对高考应用题编制的建议
        5.2.2 对应用题教学的建议
    5.3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9)对数学应用能力及新情境问题考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数学应用能力概述
    1.1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数学
    1.2 应用数学与数学的应用
    1.3 中学数学应用能力
2中学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诸能力之间 的关系及其地位与作用
    2.1 中学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诸能力之间的关系
    2.2 数学应用能力的地位与作用
3考查应用能力的一些尝试
    3.1 关注自己身边的数学
    3.2 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3 关注生产与民生
4对新情境问题考查的实践
    4.1 引入新概念或新符号
    4.2 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5进一步思考
    5.1 命制数学应用题的困惑
    5.2三点建议
        5.2.1 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应用意识
        5.2.2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重视中学生数学应用 意识的培养
        5.2.3适度加大应用题在高考试卷中的比例

(10)数学高考应用题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设计流程与框架
第二章 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
    一、文献综述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一般试题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 中学数学考试中应用题命制的研究
        (四) 中学数学考试中应用题的特点的研究
    二、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
        (一) 有关“应用问题调查”的问卷分析
        (二) 对一线教师调查问卷分析后的思考
    三、文献综述与问卷研究的启示
        (一) 数学高考应用题与一般试题的区分
        (二) 考试中应用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1995~2009 年高考应用题的特征分析
    一、应用题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研究
        (一) 应用题背景维度下的特点研究
        (二) 应用题表述维度下的特点研究
        (三) 实际问题数学化维度的特点研究
        (四) 应用题考查的数学知识能力维度下的特点研究
        (五) 应用题的教育价值维度下的特点研究
    二、1995~2009 年高考应用题特点分析
    三、1995~2009 年高考应用题特点的变化
        (一) 试题背景中各要素的变化
        (二) 试题内容表述各要素的变化
        (三) 实际问题数学化
        (四) 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与能力各要素的变化
        (五) 试题教育价值的要素变化
    四、其他典型高考应用题特点的补充
第四章 专家眼中高质量的应用题:对命题专家的的访谈
    一、访谈试题研究专家对考试应用题的理解与建议
        (一) 对薛文叙老师与王尚志老师的访谈
        (二) 对王尚志老师的访谈
        (三) 对张思明老师的访谈
        (四) 对罗强老师的访谈
    二、专家访谈总结
        (一) 专家眼中高质量的高考应用题的特点总结
        (二) 专家访谈反应出的应用题命制的问题与原因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一、高考中的高质量的应用题的特征
    二、高考应用题命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 我国关于高考应用题命制仍有欠缺
        (二) 高质量的应用题命制需要“多人配合”
    三、总结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高考应用题的条件设置与难度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年高考数学应用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J]. 陈倩,左浩德.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21(22)
  • [2]问题表征及其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D]. 覃方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的研究与思考[D]. 余雪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4]初中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考查的试题编制研究[D]. 周伟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江苏高考数学建模能力的考查状况研究[D]. 陈卓.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6]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 潘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7]波利亚的解题思想在高三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中的应用[D]. 王进.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8]高考数学应用题的评价研究 ——从数学建模和表征的视角[D]. 孙欣. 苏州大学, 2015(02)
  • [9]对数学应用能力及新情境问题考查的思考[J]. 吴波兵,李瑛. 中国考试, 2014(03)
  • [10]数学高考应用题的特征研究[D]. 李然.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高考应用题的条件设置与难度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