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闫晓亮[1](2021)在《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分析》文中指出作为山西省内工程规模最大的自流灌区,汾河灌区建设初期渠道类型均为土质渠道,直到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具有防渗类型的汾河灌区。灌区内的渠系建筑物经过40多年的运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及损坏,甚至有些建筑物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导致汾河灌区渠道的整体输配水效率较低等问题出现,因此对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迫在眉睫。从1999年开始历经18年的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于2016年年底基本完成了骨干性工程建设。通过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进而对节水改造前后渠道输配水损失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降低渠道输水损失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为灌区节约水资源、提高输水效率提供直接有效的方法。
段树强[2](2019)在《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分析》文中提出汾河灌区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灌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而且灌区取水枢纽引水能力、骨干渠系输配水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工程的实施,消除了影响灌区生产的安全隐患,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给灌区受益区带来了多方面效益。
李欢[3](2018)在《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西省汾河灌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原有干支渠全部为土质渠道,渗漏损失严重,不利于节水灌溉,并且在高水头、大流量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过50多年的使用,汾河灌区渠道及附属配套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甚至有渠道及附属配套建筑物带病运行,导致渠道输水损失增加、输水效率下降、渠系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等问题,因此汾河灌区渠道防渗及续建配套建筑物的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势在必行。自1999年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开始实施,截止2016年底灌区骨干工程包括干支渠防渗及其量水设施改造配套已全部完成,灌区骨干系统调配水和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防渗渠道输水损耗降低、输水效率提高,渠系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相应提高。本文旨在定量分析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在渠道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方面的程度。在2 016年和2 017年春浇期间,我采用动水法对汾河灌区典型干支渠进行测水,获得灌区典型干支渠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再将实测数据与查阅资料获得的2014年测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在渠道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方面的显着效果。其中,典型干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防渗前的0.7890提高到防渗后的0.9398,提高幅度达19.1%;典型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防渗前的0.8172提高到防渗后的0.9001,提高幅度达10.14%。本文采用动水法的原因是在试验实施过程中渠道水流可正常流动,不影响灌区正常灌溉用水的情况下,选择满足试验要求的典型渠段,测量该渠段上下游两个测流断面间的流量差进而计算渠道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本文进一步进行了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的经济效益研究、生态效益研究以及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得出了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对灌区可持续发展及地区生态系统改善的积极作用,为汾河灌区在新时代新阶段的供水生产及和谐发展提供指导,也为全国范围内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李俊[4](2011)在《汾河灌区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节水是水利工作的主线,发展节水灌区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汾河灌区节水灌溉和节水改造工程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发展和改革的措施。
游黎[5](2010)在《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以汾河灌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汾河灌区实际,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大型灌区运行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为:(1)针对我国大型灌区实际,建立了一套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灌区生产效率、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灌区工程状况、生态环境、灌区管理水平、系统运行状况与灌区可持续性发展等8大类一级指标;该一级指标进一步分成31个二级指标;其中定量指标23个,定性指标8个;该指标体系可以从不同侧面对灌区整体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研究分析了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定性指标采用集值统计原理确定其量化值,定量指标采用对数型功效系数法确定其量化值。(2)针对目前灌区评价中常用的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存在的缺陷,本文主观赋权法采用G1法、G2法,客观赋权法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对主观赋权法采用综合线性集成,将集成后的权重与离差最大化确定的权重,采用博弈论法将两组权重集化、融合,综合赋权。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不同的评价指导思想,选择相应的综合权重确定方法。(3)在对目前已有的评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的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二种思路,动态评价法选用“密切值法”、“灰色关联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静态评价法选用“拉开档次-集对”的综合评价方法。(4)在动态评价方面,为了掌握大型灌区在多年的运行状况变化情况,运用“密切值法”与“灰色关联法”对山西省汾河灌区2001年-2004年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密切值法”“灰色关联法”可以对单个灌区连续多年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动态区分评价,且计算量较少,有实际应用价值。密切值法评价结果为2003年、2004年汾河灌区运行状况为良好,2002年为中等,2001年较差。灰色关联法评价结果为2004年度运行状况等级为良好,在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度运行状况为中等,两种评价结果大体相差不大,说明本文制定的指标评估标准是客观的,本文运用的两种综合评估方法用于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为了进一步验证灌区运行状况运行水平的综合等级,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动态评价。支持向量机作为一种新的统计学习方法,具有小样本学习、学习效率高和推广性好等优点,通过对汾河灌区2001-2004年的灌区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2001年运行状况较差,2002年运行状况为中等,2003年和2004年运行状况为良好,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全面、科学和合理的优点。(5)应用“拉开档次-集对”方法对汾河灌区运行状况进行静态评价。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通过采用拉开档次客观赋权,并建立集对模型,既保证了指标权重取值的科学合理性,还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易于区分性;不仅可以对灌区运行状况的总体优劣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对灌区不同层次指标进行区分评价,从而可以对灌区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评价。(6)通过以上不同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估,诊断出了灌区存在的问题,对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汾河灌区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灌溉综合效益;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对老化破损的渠道继续进行更新改造,发挥资源性效益;控制地下水开量,使灌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促进水价与水费管理等方面改革。
那巍[6](2009)在《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分析与对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汾河灌区在山西省城乡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地位。文中阐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情况,对项目实施后灌区效益进行初步评估,并针对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对项目投资、工程规划、末级渠系、灌区信息化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潘军峰[7](2008)在《打好打胜实施兴水战略攻坚战 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提供水利保障》文中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回顾总结2007年工作,分析当前全省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交流经验,明确重点,安排部署2008年各项工作,动员和组织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打好打胜兴水战略攻坚战,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提供水利保障。
冯牛[8](2007)在《山西省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监理的几点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结合汾河灌区工程施工概况,深入地探讨了汾河灌区工程监理实施中的几点体会,以保证在监理人员增多的同时使成本支出最小化,以更好地完成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可供类似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参考。
王晓嵘[9](2007)在《节水改造与灌区可持续发展》文中提出节水改造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分析了汾河灌区近期实施节水改造所取得的成果,并结合实际针对灌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0](2007)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测算方法的选择 |
2 测量过程 |
2.1 测点选取 |
2.2 测量工具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
2.3 测量数据记录 |
2.4 特殊情况说明 |
3 渠系水利用系数 |
3.1 典型渠段水利用系数 |
3.2 渠道水利用系数 |
3.3 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过程 |
4 田间水利用系数 |
4.1 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 |
4.2 田间水利用系数计算过程 |
5 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
6 结语 |
(2)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汾河灌区概况 |
2 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
3 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
4 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
4.1 减灾效益 |
4.2 节水效益 |
4.3 生态效益 |
4.4 社会效益 |
4.5 其它效益 |
5 结语 |
(3)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试验设计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实施方案 |
2.3.1 干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
2.3.2 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
3 渠道输水损失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 |
3.1 干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监测 |
3.1.1 渠道选择 |
3.1.2 测算方法 |
3.2 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监测 |
3.2.1 渠道选择 |
3.2.2 测算方法 |
4 渠道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与计算 |
4.1 干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
4.2 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
4.2.1 汾西灌区西六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
4.2.2 汾西灌区新五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
4.2.3 三坝灌区西九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
4.2.4 汾西灌区西三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
4.2.5 三坝灌区西八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
5 渠道防渗效果及效益分析 |
5.1 干支渠防渗效果分析 |
5.1.1 干渠防渗效果分析 |
5.1.2 支渠防渗效果分析 |
5.2 经济效益分析 |
5.3 生态效益分析 |
6 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
6.1 汾河灌区运行管理模式 |
6.2 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
6.2.1 汾河灌区存在的问题 |
6.2.2 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举措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7.2.1 渠道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结果的影响因素 |
7.2.2 树立农业节水意识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展望 |
7.2.3 山西省及全国灌区节水改造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4)汾河灌区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节水改造工程现状 |
2.1 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
2.2 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存在问题 |
3 思考与建议 |
3.1 强化节水意识 |
3.2 科学规划节水工程 |
3.3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
4 结语 |
(5)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以汾河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大型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1.1.2 大型灌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1.1.3 开展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大型灌区运行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2.1 汾河灌区概况 |
2.1.1 汾河灌区自然地理情况 |
2.1.2 气象条件 |
2.2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
2.2.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
2.2.2 建立灌区运行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
2.3 建立大型灌区运行状况评估指标体系 |
2.4 大型灌区运行状况评估指标的定义 |
2.5 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估指标分级标准 |
2.6 评估指标的无量纲化 |
2.6.1 定量指标无量纲化 |
2.6.2 定性指标无量纲化 |
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3.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3.2 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指标权重 |
3.2.1 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
3.2.2 离差最大化确定权重实例应用 |
3.3 基于G1-法确定指标权重 |
3.3.1 基本概念及基本思想 |
3.3.2 G1-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
3.3.3 G1-法确定权重应用实例 |
3.4 基于G2-法确定指标权重 |
3.4.1 点赋值的情形 |
3.4.2 区间赋值的情形 |
3.4.3 G2法确定权重应用实例 |
3.5 确定指标综合权重 |
3.5.1 将G1法、G2法确定的权重线性综合集成 |
3.5.2 博弈论法综合权重集成 |
3.6 本章小结 |
4 大型灌区运行状况动态评价 |
4.1 基于密切值法的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 |
4.1.1 密切值法原理 |
4.1.2 建立评价单元指标矩阵 |
4.1.3 有量纲矩阵模型的规范化 |
4.1.4 最优点、最劣点的选取 |
4.1.5 计算密切值 |
4.1.6 实证研究 |
4.2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 |
4.2.1 灰色关联法原理 |
4.2.2 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估模型 |
4.2.3 实证研究 |
4.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 |
4.3.1 支持向量机概述 |
4.3.2 最优分类面 |
4.3.3 支持向量机实现工具 |
4.3.4 实证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拉开档次-集对"法的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 |
5.1 "拉开档次-集对"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
5.2 实证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灌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6.1 汾河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 对策研究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分析与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
2 工程效益分析 |
1) 部分地段实现以渠代河输水, 大幅提高远程输水效率 |
2) 骨干渠系险工段进行加高培厚和防护, 输水能力和供水安全得到保障 |
3) 骨干灌溉渠道进行衬砌防渗, 大幅提高渠系水利用率 |
4) 改建干支渠病险控制建筑物, 改善水资源调控能力, 提高灌溉设施完好率 |
5) 开拓新水源接通工程, 实现农业灌溉污水资源化 |
6)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
3 思考与建议 |
1) 加大灌区节水改造投资力度, 提高投资概预算标准 |
2) 安排项目科学规划, 注重工程整体效益发挥 |
3) 抓住水利投资高潮的历史机遇, 开发灌区渠线工程附属功能 |
4) 提高灌区现代科技应用水平, 加强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 |
5) 加强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 创新水利基础设施体制 |
6) 统筹工程建设与管理, 全面推进灌区改造与改革 |
4 结语 |
(8)山西省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监理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汾河灌区工程监理实施中的体会 |
2.1 现场需要配备的监理人员较多, 监理成本较大 |
2.2 招标前的工作很重要 |
2.3 测量与量测工作非常重要 |
2.4 工地例会很必要 |
2.5 承包人现场技术力量薄弱 |
(9)节水改造与灌区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情况 |
2 节水改造工程实施的效果 |
2.1 社会综合效益日趋明显 |
2.2 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
3 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
3.1 灌溉方式落后, 工程老化失修, 水的利用率不高 |
3.2 灌溉水源不足, 供需矛盾突出 |
3.3 水价不到位, 灌区经济效益低 |
3.4 在工程建设范围内的树株砍伐问题有待解决 |
3.5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变化 |
4 灌区节水改造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4.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4.2 建立现代化的灌区管理体系 |
4.3 加强与灌区发展相关的科学研究 |
4.4 运用经济杠杆优化配置水资源 |
4.5 进一步争取上级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 |
四、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分析[J]. 闫晓亮. 陕西水利, 2021(07)
- [2]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分析[J]. 段树强. 山西水利, 2019(08)
- [3]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效果研究[D]. 李欢. 山西农业大学, 2018(06)
- [4]汾河灌区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J]. 李俊. 山西水利, 2011(04)
- [5]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以汾河灌区为例[D]. 游黎.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1)
- [6]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分析与对策探讨[J]. 那巍. 山西水利科技, 2009(04)
- [7]打好打胜实施兴水战略攻坚战 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提供水利保障[J]. 潘军峰. 山西水利, 2008(01)
- [8]山西省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监理的几点体会[J]. 冯牛. 山西建筑, 2007(22)
- [9]节水改造与灌区可持续发展[J]. 王晓嵘. 山西水利, 2007(03)
- [10]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政报, 2007(04)
标签:灌溉水利用系数论文; 农业灌溉论文;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水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