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观察

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观察

一、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广[1](2021)在《5种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及意义:通过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5种丹参制剂(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有效率及对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排序,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万方(Wanfang)、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严格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结局指标,通过Cor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传统Meta分析使用Rev Man5.3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tata15.0进行网状分析Meta分析;连续性变量用均数差(MD)及95%CI计算,二分类变量用比值比(OR)及95%CI计算;并计算累计概率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SUCRA),根据SUCRA值对不同的结局指标进行排序。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49篇,最终纳入53篇文献,共纳入4838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丹红注射液组、丹参注射液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均优于单用甲钴胺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单用甲钴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网状Meta分析结果示:(1)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OR=6.84,95%CI=(4.59,10.21)]、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OR=6.10,95%CI=(4.03,9.21)]、丹参注射液组[OR=6.11,95%CI=(2.70,13.80)]、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OR=5.09,95%CI=(2.87,9.00)]、丹红注射液组[OR=4.42,95%CI=(3.54,5.52)]均优于单用甲钴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SUCRA值排序第一的是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80.2%);(2)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D=4.67,95%CI=(2.84,6.50)]、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D=2.33,95%CI=(0.03,4.62)]、丹参注射液组[MD=8.57,95%CI=(6.10,11.0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MD=4.03,95%CI=(2.20,5.85)]、丹红注射液组[MD=4.86,95%CI=(3.69,6.03)]与单用甲钴胺相比均有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UCRA值排序中丹参注射液组(99.7%)为第一;(3)在改善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D=8.0,95%CI=(6.76,9.24)]、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D=2.86,95%CI=(1.61,4.12)]、丹参注射液组为[MD=12.23,95%CI=(10.51,13.9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为[MD=3.28,95%CI=(2.20,4.35)]、丹红注射液组为[MD=4.27,95%CI=(3.50,5.03)]均优于单用甲钴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SUCRA值排序,丹参注射液组(100%)位居第一;(4)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D=5.44,95%CI=(4.21,6.67)]、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D=5.04,95%CI=(3.64,6.44)];丹参注射液组[MD=6.61,95%CI=(4.74,8.48)]、丹红注射液组[MD=3.81,95%CI=(2.99,4.63)]均优于单用甲钴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与单用甲钴胺相比[MD=1.03,95%CI=(-0.21,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CRA值排序中,丹参注射液组(94.9%)排第一;(5)在改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D=6.17,95%CI=(5.36,6.98)]、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D=2.86,95%CI=(1.45,4.27)]、丹参注射液组[MD=5.87,95%CI=(4.32,7.4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MD=5.78,95%CI=(4.81,6.75)],丹红注射液组[MD=4.48,95%CI=(3.87,5.08)]均优于单用甲钴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CRA值排序,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87.1%)排第一。结论:1.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单用甲钴胺;2.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组疗效排序均优于其他组;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组疗效最佳;3.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可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方案。

董琳琳[2](2020)在《灯盏花素与甲钴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灯盏花素与甲钴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凌源钢城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和试验组(n=42),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应用灯盏花素于甲钴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 86%)显着较对照组(76. 9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前差异较小,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灯盏花素与甲钴胺联合用药方案更利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恢复,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周美辰[3](2020)在《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以期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制定检索策略,运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2009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CNKI、Wanfang、VIP、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a等数据库中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杂志,由两位独立研究者严格按照所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合格的研究,并用Word软件制定数据提取表进行相关数据的提取,通过Cochranc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改良版Jadad评分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973例患者,包括试验组500例和对照组473例,文献的临床数据基线水平基本一致,以小样本、低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主。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合并效应量OR=4.68,95%CI(3.25,6.74),Z=8.27,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相比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在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提高正中神经M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2.73,95%CI(0.84,4.62),Z=2.83,P=0.005],在提高腓总神经M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2.18,95%CI(1.54,2.82),Z=6.71,P<0.00001],在提高胫神经M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4.04,95%CI(1.17,6.91),Z=2.76,P=0.006],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较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提高正中神经S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1.17,95%CI(0.37,1.97),Z=2.87,P=0.004],在提高腓总神经S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0.55,95%CI(-1.09,2.19),Z=0.66,P=0.51],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在提高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提高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与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合并效应量MD=-3.69,95%CI(-4.95,-2.42),Z=5.73,P<0.00001],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能降低患者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肝肾功能方面,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改善AST水平方面[合并效应量MD=-0.54,95%CI(-2.66,1.57),Z=0.50,P=0.61],在改善ALT水平方面[合并效应量MD=0.23,95%CI(-1.43,1.89),Z=0.27,P=0.78],在改善血肌酐水平方面[合并效应量MD=-1.43,95%CI(-4.53,1.66),Z=0.91,P=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降低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水平方面无明显作用。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在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提高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症状积分等方面较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在提高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与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相比未显现出明显优势;在改善患者肝肾功能方面,未显现出明显治疗作用。因纳入文献质量较低,有待今后更多高质量的RCT研究验证上述结论。

刘蒙蒙[4](2020)在《芪归糖痛宁颗粒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模型大鼠PERK、CHOP表达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芪归糖痛宁颗粒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模型大鼠坐骨神经中PERK、CHOP表达的影响,基于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探讨芪归糖痛宁颗粒对DPN的干预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符合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夹瘀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及运动控制、降糖治疗及口服甲钴胺片作为基础治疗(0.5mg/片,1片/次,3次/日),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芪归糖痛宁颗粒(10mg/袋,1袋/次,3次/日),观察周期为12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血清AGEs水平的变化情况,计算临床综合疗效评分并对比治疗效果。2动物实验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予高脂饲料喂养联合35mg/kg腹腔注射STZ诱导大鼠DM模型。随机将成模后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其中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予甲钴胺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2:1:0.5比例配制的相应剂量芪归糖痛宁颗粒灌胃。干预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记录比较机械痛阈值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取腹主动脉血并留取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检测大鼠血清AGEs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p-PERK、CHOP表达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干预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干预后治疗组FPG、2h PG、Hb A1c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升高(P<0.01),治疗组在改善TC、HDL-C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正中神经MCV、两组受试者的正中神经SCV及腓总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均有所提高(P<0.05或P<0.01),组间对比治疗组在正中神经SCV、腓肠神经SCV改善方面更加显着(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GEs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2动物实验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示,干预12周后相较于空白组大鼠,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大鼠体重均有所减低(P<0.05),中药中剂量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有所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明显增高(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FPG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GEs水平上升,机械痛阈值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所减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大鼠,中药干预各组大鼠血清AGEs下降(P<0.05),机械痛阈值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增快(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在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善方面,中药干预各组的神经损伤较模型组大鼠有一定程度减轻。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大鼠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p-PERK、CHOP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该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着下降,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芪归糖痛宁颗粒可明显缓解气阴两虚夹瘀型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芪归糖痛宁颗粒改善代谢紊乱状态、降低AGEs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缓解内质网应激状态、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损伤等相关。

徐丽娇,张旭,陈荣昌,朱月,孙晓波,孙桂波[5](2020)在《灯盏花素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是菊科飞蓬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等功效。灯盏花素是短葶飞蓬干燥全草的提取物,由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萜类、植物甾醇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组成。其中,黄酮类成分灯盏乙素(4’-羟基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醛酸苷),灯盏甲素(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占灯盏花素总量的90%以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纤维化、抗炎、抗衰老、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防治肿瘤、抗脑损伤等。目前,灯盏花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所致后遗症、高黏脂血症、脑血栓、肾病、肝病、阿尔兹海默等多种复杂疾病的治疗。尤其在对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治疗中,灯盏花素表现出了显着的疗效。此外,研究表明灯盏花素与甲钴胺、弥可保等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该文就目前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联合用药进行综述,试图为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线索。

王沐瑶[6](2019)在《刘敏教授六经辨治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经验探析》文中指出目的:消渴病,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范畴。在全球的疾病杀手排行榜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排名第三。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在以不可遏止的趋势上升,发病人群趋向年轻化。而消渴病痹症作为消渴病并发证之首,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以同样的发病趋势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中医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的优势,一:通过中药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以降低和稳定血糖,甚至部分初发消渴病患者经过中药调理可以不予以西药降糖,摆脱药物治疗。二:降低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消渴病痹症的诊疗过程中的优势。刘敏教授从事临床实践三十余年,并长期潜心于《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及运用研究,擅长六经辨证,在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了解部分近现代中医家治疗消渴病和消渴病痹症的临床辨证思路及经验和消渴病痹症的西医研究进展以启发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思路。2.通过收集刘敏教授发表过的文章和临床诊治糖尿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案,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梳理、总结出刘敏教授在六经辨治理论体系指导下治疗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临证特点和思路、遣方用药的特点和个人经验用药的心得。希望刘师的经验得以传承,指导后辈医者更好地诊治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并树立起中医学子对中医药文化的信心。这对祖国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课题研究包括文献资料研究和临床回顾性研究两大部分。文献研究即文献综述,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及藏书,以“消渴病”、“糖尿病”、“六经辨证”、“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词条进行文献搜索、筛选和收集。该部分又分为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中医研究和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中医研究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医家经验等角度去全面认识消渴病及消渴痹症。现代医学研究主要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标准和方法及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等几个方面去论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即病例回顾性研究,通过拍照的形式收集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刘敏教授门诊就诊的已确诊为DM和DPN患者每次就诊的情况,包括当天的问诊资料,处方用药和特殊医嘱。经过整理照片资料,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DM患者一共646例,共就诊次数1633次,符合纳入标准的DPN患者一共115例,筛取有效方182个。将所有患者均参照伤寒论“首辨阴阳,六经辩证”及本院内分泌科诊疗规范,进行分型统计频次。DM患者仅进行简单的统计学处理,着重对DPN患者的就诊情况(方药)进行数据挖掘,使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即中药功效权值分析,再结合平时门诊跟师学习的心得体会,以更好地分析总结刘敏教授治疗消渴病痹症的临床经验及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上尚未发现的治疗特点,尤其是用药经验。结果:如表1所示,一共纳入646例DM患者,就诊次数共计1633次,除了六经辨证,还有湿热证和血瘀证。频数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少阳证(483)、少阴证(470)、太阴证(255)、太阳证(255)、阳明证(58)、厥阴证(42)、血瘀证(31)、湿热证(14)。如表2所示,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常用的方剂有桂枝类方(40)、柴胡类方(40)、真武汤(37)、理中汤(9)、归脾汤(9)、四妙散(5)、益气聪明汤(5)等,从六经归类来看主要集中在太阳病(53)、少阳病(40)、少阴病(39)、太阴病(34),厥阴病很少见,几乎没有阳明病(疾病发展到后期,阴阳俱损)。如表3所示,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的常用药物有27种,将表中药物进行分类其中桂枝汤中的桂枝、炙甘草及赤芍调和营卫的药所用最频繁;其次是当归、黄芪、制附子、黑枣、红参、茯苓、白术、干姜等益气养血,温阳健脾的药;再者是牛膝、独活、木瓜、羌活、葛根祛风湿,通经络的药;黄芩、柴胡、半夏、党参等和解少阳,畅达疏机的药;牡蛎、龙骨、酸枣仁敛阴潜阳,养心安神的药;天麻、川芎祛风活血止痛的药;最后是白芍、甘草敛阴缓急止痛的药。按照刘师处方用药的经验生姜也应该是高频药物之一,但由于生姜是鲜品,一般口头医嘱,叮嘱患者自加适量生姜一起煲药,故在表中未体现出来。符合DPN要求的方剂182个,录入药物138个,总结药物功效97种。方剂功效的权值热图显示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类方高表达的功效分布,热图从深到浅分别为补心、补脾、补气、止痛、化饮、温经、散寒、化痰等46个功效。功效网络图显示的功效组合共15组,其中第7组:a93截疟-a94杀虫和第8组:a86治心悸-a97开窍与药物网络图相关性不强,其余13组均与热图表示的功效重合。药物网络图显示的药对大组合共18组,小组合33组,药对之间的功效有相须、相使的作用,其中第16组:B4红参-B39人参,在临床上一般不同用,可相互替代使用。功效组合及药对组合整合后主要有七大组,1.补肝肾、收敛固精;2.温补中焦;3.祛风通络;4.行气通络;5.清虚热、凉血消痈;6.活血化瘀;7.祛湿利水。每个大组下面再细分为相应的亚组,共14个。每个亚组下有对应的代表药物,具体药物见表6。结论:基础方的频数分析与数据挖掘的图表分析显示刘师对消渴病痹症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一直在演变,从对消渴病的阴虚燥热和气阴两虚的滋阴清热或益气养阴法到温阳祛湿通络法,再到温阳益气祛湿通络法。高频药物实质上代表的是基础方的运用,而基础方代表着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最核心的思路,即六经辨证。方剂的定性定量研究可以弥补主观用药的不足,同时可以通过定性定量研究发现新的药对,比如本次研究中图3的分组和表6里的代表药物便有一些新的药对出现,而且药效针对性强,尽量做到精准用药,这样同用既可以加强药效,也可以减少副作用,予以传统的组方用药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思路。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其实与消渴病一脉相承,遵循《内经》的“治病求本”,善用经方扶正气,而经方短小精悍,疗效显着,有一两拨千金之能。刘师用方功效集中而且平和,注重顾护先后天之本,即脾肾的阳气,谓固本培原也。但刘师治病也不拘泥于经方,而是选择对患者最优的效方治疗。刘师亦遵循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治则,注重脉症结合,从脉和症两个方面来治疗消渴病痹症。在基础方即经方的基础上,结合脉症灵活加减药物,还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和病人的体质差异选用相对平和的药物,而少用温燥的补益性药物,注重“以通为补”。刘师在治疗消渴病痹症时善用柴胡剂和行气药,注重中焦脾胃的气机升降和三焦通利;诊治过程中看舌按脉,注重腹部和趺阳脉的触诊,细问睡眠与二便情况,以先调理睡眠和脾胃为重。刘师还强调外治法的重要性,自拟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的外洗方,用于临床表现麻木疼痛的患者。

顾娟娟,魏光辉[7](2019)在《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分析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编号为1~120号,取单数号作为观察组,双数号作为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黏度为(1.22±0.15)mPa·s、红细胞压积为(40.25±4.96)%及纤维蛋白原浓度为(4.85±1.56)g/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5±0.12)mPa·s、(43.68±5.52)%及(5.52±1.55)g/L;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浓度分别为(396.43±12.87)U/L、(69.52±10.25)μmol/L,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50.65±10.45)U/L、(65.46±11.10)μmol/L;观察组患者丙二醛(MDA)浓度为(4.35±0.80)μmol/L,低于对照组的(5.31±1.14)μmol/L;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空腹C肽和餐后2 h C肽分别为(2.96±1.05)μg/L和(6.72±0.82)μg/L,高于对照组的(2.43±1.23)μg/L和(5.07±0.9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四肢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抑制炎症反应。

郑焱,於松达[8](2019)在《中药涂擦联合营养神经活血药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药涂擦联合营养神经活血药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下肢红外线照射(1次/d,7次/周);α-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涂擦约5 min,1次/d。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双侧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双侧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SS(神经症状、感觉功能以及神经反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腓肠神经SNCV和腓总神经MNCV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0%,显着高于对照组(5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PAg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涂擦联合营养神经活血药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着,其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和PAgT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徐春阳,李文兰,杨秀颖,强桂芬,杜冠华[9](2018)在《天然产物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缺乏,且存在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多等问题。因此新型治疗药物需求迫切。众多研究表明,多种天然产物药物具有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天然产物具有多靶点、安全性高等优势,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本文就具有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的天然产物进行归纳与总结,为新药开发提供线索。

王小强,白丽华[10](2018)在《3种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研究3种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提供最佳参考方案。方法选取新乐市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治疗(Ⅰ组),长春西汀联合灯盏花素治疗(Ⅱ组),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Ⅲ组)。观察治疗后患者体征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丙二醛(MDA)水平。治疗周期均为14 d。结果 3种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91.1%、82.2%,治疗后3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均有所提高,Ⅰ组、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Ⅱ组TAOC、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Ⅰ组)的疗效最佳,可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佳治疗方案。

二、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5种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缩略表
前言
研究方法
    1.检索策略
        1.1 检索范围
        1.2 检索时间
        1.3 中文检索词
        1.4 英文检索词
    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排除标准
    3.文献筛选
    4.统计学方法
        4.1 确定统计效应指标
        4.2 传统Meta分析
        4.3 网状Meta分析
        4.4 发表偏移
结果
    1.文献检索结果
    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4.Meta分析结果
        4.1 丹参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4.2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4.3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4.4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4.5 丹红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5.网状Meta分析结果
        5.1 各结局指标网状关系
        5.2 各干预措施有效率网状Meta分析结果
        5.3 各干预措施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网状Meta分析结果
        5.4 各干预措施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网状Meta分析结果
        5.5 各干预措施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网状Meta分析结果
        5.6 各干预措施下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网状Meta分析结果
    6.发表偏倚分析
讨论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2.丹参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2.1 丹参
        2.2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2.3 丹参酮注射液
        2.4 丹参注射液
        2.5 丹红注射液
        2.6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3.甲钴胺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4.网状Meta分析与结果讨论
结语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灯盏花素与甲钴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概述
        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2.1 氧化应激
        2.2 代谢紊乱
        2.3 血管损害
        2.4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
        2.5 免疫与遗传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3.1 对因治疗
        3.2 对症治疗
        3.3 心理治疗
        3.4 手术治疗
    第二章 中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
        2、传统中医中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进展
        2.1 单味中药
        2.2 中药复方
        2.3 中成药
        3、从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第二部分 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课题技术路线设计图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文献筛选
        1.6 资料提取
        1.7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及工具
        1.8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3 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结果
    3.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2 本Meta分析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芪归糖痛宁颗粒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模型大鼠PERK、CHOP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病例标准
        1.4 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2 给药方案
        2.3 标本收集
        2.4 临床观察指标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临床综合疗效评分
        4.2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
        4.3 TCSS评分
        4.4 血糖水平
        4.5 血脂水平
        4.6 神经传导速度
        4.7 血清AGEs比较
    5 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1 一般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实验取材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4.3 对大鼠血糖的影响
        4.4 对大鼠机械痛阈值的影响
        4.5 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
        4.6 对大鼠血清AGEs水平的影响
        4.7 对大鼠坐骨神经p-PERK、CHOP表达的影响
        4.8 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4.9 对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1.1 病证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治疗
    3 芪归糖痛宁颗粒的方药分析
        3.1 组方及配伍特点
        3.2 单味药物分析
    4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评价
    5 AGEs介导的内质网应激与DPN
    6 芪归糖痛宁颗粒治疗DPN的机理探讨
        6.1 对中医证候的改善
        6.2 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6.3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6.4 对实验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6.5 对实验大鼠机械痛阈值的影响
        6.6 对实验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的影响
        6.7 对AGEs、p-PERK、CHOP及坐骨神经凋亡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灯盏花素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1.1 糖尿病肾病
    1.2 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发病机制
        1.2.1 氧化应激
        1.2.2 糖、脂代谢障碍
        1.2.3 炎症因子
        1.2.4 血液微循环
    1.3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1.4 灯盏花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
2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2.1 糖尿病心肌病
    2.2 糖尿病心肌病的相关发病机制
        2.2.1 心肌细胞代谢紊乱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2.2.3 自噬
    2.3 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心肌病作用机制
3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足的影响
    3.1 糖尿病足
    3.2 糖尿病足的相关发病机制
        3.2.1 神经病变
        3.2.2 血管病变
        3.2.3 感染
    3.3 灯盏花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足
4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4.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2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4.3 灯盏花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患者睾丸功能障碍的影响
6 其他
7 结论与展望

(6)刘敏教授六经辨治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经验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消渴病的中医研究
        1.1.1 消渴病名的来源
        1.1.2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1.1.3 后世医家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其他论述
        1.1.4 消渴病的辨证论治
        1.1.5 六经辨证的应用
        1.1.6 小结
    1.2 消渴病痹症的中医研究
        1.2.1 消渴病痹症的中医概念简述
        1.2.2 消渴病痹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1.2.3 消渴病痹症的中医治疗
        1.2.4 小结
    1.3 消渴痹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3.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流行病性
        1.3.2 DPN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3.3 DPN诊断研究进展
        1.3.4 DPN的预防和治疗
        1.3.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资料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中止研究标准
    2.3 方法
        2.3.1 简单的频数分析
        2.3.2 双层频权剪叉算法
    2.4 建立数据库
        2.4.1 一般资料的频数分布表
        2.4.2 方剂-药物数据库
        2.4.3 药物-功效数据库
        2.4.4 方剂-功效数据库
        2.4.5 方剂功效权值和阈值的确定
        2.4.6 构建网络图和热图
    2.5 结果
    2.6 讨论
        2.6.1 刘敏教授学术思想概要
        2.6.2 跟诊体会
        2.6.3 刘敏教授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经验概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疗效评价
        1.2.3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MDA、SOD及NO浓度比较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C肽水平比较
3 讨论

(8)中药涂擦联合营养神经活血药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判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
    3.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血液流变学和PAgT比较
4 讨论

(9)天然产物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酚酸类
    1.1 丹酚酸A
    1.2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
    1.3 白藜芦醇
    1.4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1.5 原花青素
2 黄酮类
    2.1 木犀草素
    2.2 灯盏花素
    2.3 葛根素
    2.4 槲皮素
    2.5 黄芩素
    2.6 水飞蓟素
3 苷类
    3.1 黄芪甲苷
4 醌类
5 生物碱
    5.1 小檗碱
    5.2 附子
6 天然油脂类
7 结语

(10)3种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断
    1.5 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症状评分
    2.2 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MNCV与SNCV改善情况
    2.3 3组临床疗效
    2.4 血清TAOC、SOD和MDA
    2.5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5种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D]. 王广广.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灯盏花素与甲钴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 董琳琳. 吉林医学, 2020(09)
  • [3]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D]. 周美辰. 暨南大学, 2020(03)
  • [4]芪归糖痛宁颗粒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模型大鼠PERK、CHOP表达影响[D]. 刘蒙蒙.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灯盏花素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徐丽娇,张旭,陈荣昌,朱月,孙晓波,孙桂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7)
  • [6]刘敏教授六经辨治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经验探析[D]. 王沐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顾娟娟,魏光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2)
  • [8]中药涂擦联合营养神经活血药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 郑焱,於松达.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4)
  • [9]天然产物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 徐春阳,李文兰,杨秀颖,强桂芬,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8(04)
  • [10]3种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比较[J]. 王小强,白丽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18(12)

标签:;  ;  ;  ;  ;  

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