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评价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评价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一、模糊评价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许杨[1](2021)在《贵子湖水质改善技术体系构建及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涛哲[2](2021)在《城市浅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特征及界面交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象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区西南角,是南昌市重要的内湖之一,也是典型的浅水型景观湖泊。随着近年来对象湖周边区域的开发,人类活动使得大量营养盐流入湖中,象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日趋明显。氮、磷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元素,本文通过研究象湖水体与沉积物中的氮、磷元素赋存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来分析该湖泊的富营养化特征。并通过单因子评价法、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象湖上覆水进行污染评价,运用有机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对象湖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通过探讨沉积物中总氮、总磷与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而分析对比象湖上覆水与沉积物营养盐的影响因素,结合沉积物中碳氮比研究象湖营养元素来源。此外,通过对去除有机质前后象湖沉积物释放动力学特征与释放潜能的变化研究,分析象湖沉积物中氮、磷向上覆水释放特性及有机质对释放过程的影响。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为城市浅水型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有:(1)象湖水体中总氮含量在0.86mg·L-1~2.65mg·L-1之间,氨氮含量在0.15mg·L-1~1.65mg·L-1之间,硝态氮为0.46mg·L-1~0.92mg·L-1之间。总氮、氨氮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呈现出西北含量最高,并有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硝态氮含量在湿地花卉公园处略高外,其它站点总体差别不大。总磷含量在0.12 mg·L-1~0.23 mg·L-1,含量最高处位于南部入湖口。根据单因素评价结果显示,象湖大部分水域总氮、部分水域氨氮、全水域总磷含量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标法评价结果表明象湖玛雅乐园附近地区处于严重污染水平,其余地区处于重污染状态。综合营养状态评价指数显示,除象湖隧道附近区域处于中营养状态以外,其余区域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2)象湖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在1.27 mg·g-1~3.32mg·g-1之间,平均2.23mg·g-1。氨氮和硝态氮含量较低,氨氮含量在0.16~0.30mg·g-1之间,平均0.23mg·g-1,硝态氮含量在0.05mg·g-1~0.26mg·g-1之间,平均0.17mg·g-1。有机氮为主要成分,占总氮含量的71%~84%,平均含量为1.92mg·g-1。象湖沉积物总磷含量为0.36 mg·g-1~1.66mg·g-1,平均0.89 mg·g-1;钙磷含量占总磷9%~22%,平均占比为15%;铁铝磷含量占总磷的48%~74%,平均占比为64%;有机磷占总磷的比例范围在12%~32%,平均占比为20%。根据综合有机指数法和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在玛雅乐园乐园区域、万寿宫景区区域、象湖湿地公园区域、南部入湖口区域沉积物处于有机污染状态,同时这些区域的沉积物总磷富营养状态也为重度污染。(3)象湖上覆水与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趋势相似,部分区域沉积物与上覆水中的营养盐之间有交换现象,但象湖上覆水污染主要由外源污染导致。根据person相关性分析,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总氮、总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说明总氮、总磷来源基本相似,主要为水生植物残体。象湖C/N比在4.97~16.8之间,各区域C/N相差较大,说明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4)沉积物中氨氮和溶解性活性磷的释放趋势相似,释放速率快速增加而后逐渐变慢,最后释放量达到一定最大值后趋于稳定。释放潜能与释放量呈正比例关系,释放平衡量大的区域释放潜能也高。沉积物中氨氮的释放量与释放速率与沉积物中总氮含量成正比,溶解性活性磷的释放则与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关,高等水生植物为优势植株的区域通过生物作用使得象湖沉积物中溶解性活性磷等可交换态磷含量降低,向上覆水中释放的磷减少。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氨氮释放量呈显性正相关(p<0.01),象湖中有机质的含量一定程度能反应释放氨氮的量,而象湖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磷含量受有机质影响有限,释放量主要受铁铝磷的影响。

王芳[3](2021)在《岱海湖泊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文中提出岱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境内,是自治区内重要的内陆湖之一,是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岱海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岱海湖泊出现了水量减少、湖面萎缩、水质污染等问题。为明确岱海湖水环境状况及重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以岱海湖泊为研究对象,研究期从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运用Arcgis插值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水质状况;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投影寻踪模型,评价了岱海湖泊的营养状况,结果如下:(1)岱海湖泊水体呈碱性,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水质指标相对较好;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的浓度较高。时间分布上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空间分布上湖泊水质各季节差异较小,大多数指标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2)通过对岱海湖泊还原性污染物的相关指标作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污染指数时空差异显着,研究期内有11个月的综合污染指数P超过了2.00,属于重污染水质,占比57.9%;其余月份综合污染指数P介于1.00和2.00之间,属于中污染水质。2019年和2020年都表现为夏季7、8月污染较重。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水质评价的主要因子。(3)通过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投影寻踪模型对岱海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岱海湖泊营养状态为轻度—中度富营养化。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考虑各评价指标对营养状态的不同贡献,解决了权重赋值问题,很好的揭示了各水质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

周茜[4](2021)在《2013-2020年乌梁素海水环境指标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文中提出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湖泊之一,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是河套灌区农业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汇集区,其水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着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筑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发展战略。近10年来,针对乌梁素海存在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乌梁素海流域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修复和治理措施。为了解乌梁素海水质在这一时期的变化情况,本文在团队多年对乌梁素海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基于数理统计分析,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013-2020年乌梁素海主要水环境指标进行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同时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旨在为湖泊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一定理论支撑。主要结果如下:2013-2015年湖泊水环境主要指标TN、TP、Chl.a、SD和COD呈波动减小变化趋势,除COD和SD外,其他指标在2016年最低,显着低于其它年份;由于寒区湖泊冬季冰封期冰冻浓缩作用的驱使,各年份在非冰封期水体水质优于冰封期冰下水体水质,甚至Chl.a浓度也显现出了冰封期高于非冰封期的季节性变化特征。2018-2020年各指标基本处于季节性波动但总体趋于稳定的状态,因2019年生态补水量大于其他年份,2019年湖体水质同比略优于2018和2020年。湖泊主要水源是接收源于河套灌区的农业退水,通过湖区北侧的总排干红圪卜排水站注入湖区,入湖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均高于湖区水质,受入湖水体和湖泊自净的影响,湖区水质主要指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北部区域浓度高于南部区域的特征。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程度呈好的发展趋势并趋于波动稳定状态,除了2019年夏季为中-贫营养状态外,2013-2020年富营养化程度处于轻中度富营养化及以上,其中,夏季非冰封期富营养化程度低于冬季冰封期。影响湖区水环境的主要因子为COD、TP和TN。总之,近年来乌梁素海流域的保护、修复和治理等一体化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湖泊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而且激发了湖体自身的自净能,虽然已实施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措施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湖区水环境质量正在逐渐改善,近3年趋于污染物输入与消减的平衡状态。

谷少委[5](2021)在《河南广利灌区水土环境分析与评价》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灌溉大国,灌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不仅担负着城乡生活、工业和生态环境供水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区域。但近些年灌区水土环境由于灌区的不合理开发而遭受威胁,如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使灌区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遭受破坏。本论文以河南省广利灌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北方灌区水量小、河道时常干涸、排水系统复杂等特点,在2019-2020年开展了总干渠及主要排水沟水质、田间土壤取样测试,分析了灌区总干渠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灌区土壤质量状况和灌区排水沟渠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用于评价灌区水土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灌区水土环境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灌区的水土环境状况的相关措施,以期为灌区的绿色发展以及现代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前广利灌区总体水质能够满足农业功能区用水要求,但富营养化水平较高,水体100%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44.4%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2)广利灌区总干渠水体中主要污染物(TN、TP)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主要以氮污染为主。TN平均质量浓度为5.80 mg/L,为地表水Ⅴ类水标准的2.9倍,氮磷比为43.04∶1,利于藻类的生长;CODCr和BOD5质量浓度较低,在监测期内,90.3%的水体都在Ⅴ类水标准以下,污染程度较轻。(3)广利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土壤耕作层相对较好,根据土壤分级标准,属于二级或三级土壤,土壤全氮也处于二级到三级之间、全磷含量平均处于四级或五级期间,建议适量减少氮肥施用,同时增加磷肥使用,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土壤质量。(4)广利灌区排水沟渠中污染物来源复杂,不仅有农田排水,还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且排放点复杂多样;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受降雨和补源余水汇入的影响,广利灌区的排水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灌区总排水出口(赵庄)汇集了整个灌区的排水,与其它两个取样点(宋村、上苑)相比,TN、TP、氨氮质量浓度分别高于56.9%、65.4%;6.8%、9.5%;86%、126.6%,污染物浓度较高。(5)结合广利灌区实际情况,选取了23个指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灌区水土环境进行了评价。评价认为,广利灌区水土环境总体属于“好”级别,但同时灌区用水管理和水资源保护还属于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灌区水生态健康系统的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生态需水保证率、减少地下水开采和合理使用化肥。

夏治坤[6](2021)在《模糊聚类模型在桃山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库水质评价涉及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评价模型三方面主要内容。桃山水库承载着七台河市65%人口的饮用水,其水质状况评价对饮用水安全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桃山水库的9个监测断面26项指标,利用二元比较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聚类模型对水质26个指标综合评价和采用水体富营养化5个指标以及水体有机污染程度4个指标的三种情况,对其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论文主要完成:1、水质全指标综合分析评价,选取26个指标,按4个等级利用模糊聚类模型求得模糊聚类中心矩阵,根据模糊聚类中心矩阵的性质对模糊聚类中心进行修正,求解出顺序一致的最优模糊聚类中心和最优模糊聚类划分矩阵。利用级别特征值求得在丰水期,有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为尚清洁,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为轻微污染。在平水期,有2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为尚清洁,7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为轻微污染。在枯水期,9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均为轻微污染。其结果和采用综合污染物指数评价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采用模糊聚类模型进行水质评价是切实有效的。2、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分析,选取5个指标,按对桃山水库水体进行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分析,桃山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水库周边存在大量的农田,随着土壤下渗和降雨径流进入到水库中,使水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从而造成水库水体富营养化;3、水体有机污染程度分析:选取4个指标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其主要原因是水库周边的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水和周边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厨余污水进入到水库中,其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导致水库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增高。4、模糊聚类迭代模型对水质评价实用性分析本文最后通过与模糊识别模型和综合指标评价法对比,论证了模糊聚类模型的实用性。

魏淼君[7](2021)在《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决策研究 ——以长潭水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用水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对水源地的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展开评价已成为饮用水保护的重要部分。由于水源地环境条件复杂,不同类型的水源地运行和管理工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建立具有统一性并能够包容不同水源地差异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水源地现状评价体系及态势分析方法在水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阐明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水质、水量的预测方法。在满足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科学性、不同类型水源地差异性及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下,以层次分析(AHP)结构为主体,采用折中妥协(VIKOR)算法对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态势分析确定的水源地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因素进行决策排序,建立AHP-VIKOR方法的SWOT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决策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台州市长潭水库为例,开展了水库型水源地综合评价。论述水库水量、水质、生态环境和工程管理现状,根据综合评价决策体系评价长潭水库水源地等级,为水库制定相关发展决策,并得到以下结论:(1)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决策体系通过SWOT分析,将层次结构内最次级的准则层元素按照水源地内部与外部现状条件分类,并判定了水源地综合现状等级。采用VIKOR算法对水源地后续发展备选策略排序,在水源地现状条件和模拟条件的校正下,得到使目标水源地优势、机会最大化,劣势、威胁最小化的折中最优发展方案。(2)长潭水库水源地现状分析结果显示,水库水量蓄水现状良好,但所在地区用水压力大,供水调度实施方案仍需完善。采用EWQI熵权水质指数法对水源地三处监测断面的64个水样点进行了水质,其结果显示库区常规水质现状总体良好。断面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等级均为中营养,但库区季节性局部水华现象呈现显着劣势。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中,库区周边环境条件及生态结构不利于底泥中污染物的自我净化和释放,存在显着劣势,此外水库周边植被结构和边坡护岸条件也表现出劣势状态。水库工程管理现状条件总体良好,但水库多年平均运行水位远低于设计正常水位,使水库蓄水及供水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是水库工程管理工作的最显着缺陷。(3)长潭水库水源地SWOT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综合评价指数CEI为2.97。水源地25个二级评价指标中,内部优势子因素占9项,劣势子因素占8项,外部机会子因素占5项,威胁子因素占3项。根据现状条件贡献值战略四边形确定长潭水库为ST(优势—威胁)型水源地,即水源地整体现状中内部优势强于劣势,外部所面临的威胁风险大于可利用的机会。(4)根据水源地现状条件SWOT分析结果,为水源地后续发展提出十条相关措施作为备选策略。根据VIKOR算法的折中妥协原则,以库区生态环境改善策略(WO2)及库区底泥治理和常规水质保护策略(ST2)并列为折中最优策略。根据备选策略相关因素的现状条件相对实施度及水库水质—水量长序列预测结果的校正,在水源地最终发展方案中,应将提升水库水质作为水源地后续建设管理方案的第一步。将改善水库供蓄水结构,提升水量管理调度水平作为水源地后续发展方案的第二步。以水源地生态环境改善作为后续发展的第三步,如重点开展库区底泥清淤和保护区植被改善工作。水源地工程管理相关策略为后续发展方案的第四步,解决水库工程设施运行不达标问题,提高坝体行洪调蓄能力。本研究为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地现状综合评价决策提供了结构完善的模型,对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杨碧莹[8](2020)在《基于统计模型的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面积爆发是目前湖泊普遍存在的污染问题,作为“三湖”之一的巢湖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叶绿素a(Chl-a)的含量作为监测湖泊富营养化的指标之一,其浓度高低可以反映水体中藻类的数量和水质状况,因此常被广泛研究。然而常规的监测方法耗时费力且又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选择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模拟预测Chl-a的浓度对预防和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巢湖湖区在2016~2018年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包括理化、生化指标(水温、溶解氧(DO)、pH、电导率、浊度、透明度、Chl-a、藻密度、高锰酸盐指数)和营养盐指标(氨氮、总磷、总氮)共12个水质指标,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法分析了这些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采用TLI法和SVM法对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最后,以巢湖水体中的Chl-a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两种方法研究了 Chl-a与其它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运用线性(MLR)和非线性方法(SVM和RF)建立起模拟巢湖水体Chl-a浓度的预测模型,通过模拟结果对比得出最优模型,并采取4种方法减少输入因子,构建出快速模拟巢湖Chl-a浓度的模型。以上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研究期内(2016~2018年每年的4~10月),巢湖水体的水质指标(除电导率外)在时间上受季节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其中水温、pH、浊度、藻密度、高锰酸盐指数及Chl-a均为夏季>秋季>春季;DO、透明度、氨氮和总氮均为春季>秋季>夏季;总磷则为秋季>夏季>春季。空间上,除DO和透明度外,水温、pH、电导率、浊度、Chl-a、藻密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均呈现出了从西湖区逐渐向东湖区递减的趋势,这可能与西湖区靠近城市生活区,受人为活动影响有关。此外,总氮在2016~2018年里浓度平均值的波动范围分别为 0.998~2.801mg/L、1.252~3.289mg/L 和 1.327~2.428mg/L,其浓度值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水标准,部分期间内属劣V类水,是巢湖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2)TLI法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在时间分布上均为轻度富营养,空间分布上西湖区高于东湖区,除西湖区个别监测点位的水体为中度富营养,大多监测点位的水体为轻度富营养。SVM法评价结果从时间分布上看,2016年和2017年的监测点位水体主要呈轻度富营养,2018年呈中度富营养;从空间分布上看,西湖区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仍高于东湖区,大多呈中度富营养,南淝河甚至在2017年和2018年呈重度富营养。(3)除了 Chl-a与DO和透明度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与其余的水质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且大多为显着相关。(4)相同的因子输入不同的模型中时,RF模型的模拟结果优于SVM模型,SVM模型的模拟结果又优于MLR模型;不同的因子输入相同的模型中时,以理化、生化指标和营养盐指标共同作为输入参数的二类因子模型要优于仅以理化、生化指标或仅以营养盐指标为输入参数的一类因子模型;总体上以二类因子作为RF模型的输入因子对水体中Chl-a浓度的预测效果最好,其模拟和验证的R均大于0.7。(5)使用RF模型,以精简后的五个参数包括藻密度、温度、总磷、浊度和pH作为输入参数,拟构建出模拟水体Chl-a浓度的快速模拟模型,模拟结果具有可接受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模拟预测巢湖水体Chl-a浓度及制定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图 [24] 表 [14] 参 [131]

王蕊[9](2020)在《北京地区典型再生水补水型河道水质评价及改善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再生水作为一种稳定的新型水源,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补给城市河湖,是维系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水源。然而,再生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其特殊性质在回用于城市水体后,较天然水体更易引起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腥臭等水质恶化现象。本文以北京市典型再生水补水型河道凉水河、清河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对两河流的水质及富营养化状态进行定量描述,分析水质变化规律,找出问题根源。基于再生水补水型河道污染控制需求,进一步开展湿地水质净化技术研究,构建复合垂直流-表流人工湿地中试试验研究,总结归纳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净化机理,为控制入河污染、降低再生水补给河道污染负荷提供绿色生态解决方案,为再生水河道水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凉水河下游S8、S9、S10断面位于城乡结合部,受分散点源污染影响,水质较差,水体营养程度较高。夏季由于温度升高,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提升,水环境指标浓度较低,水质较其他监测时间好些,但受降雨溢流污染影响,局部时段出现水质恶化。(2)清河下游Q5、Q6断面受沿程分散点源影响,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水质相对差些。汛期期间各断面水质较差,降雨径流入汇、合流制排水口降雨溢流是主导原因,造成河流水体污染。(3)通过构建复合垂直流-表流人工湿地中试试验,发现该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各污染物有明显净化作用。对TP、TN、NH3-N来说,最终累积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0.68%、69.28%、91.13%,去除效果较为显着。对COD、BOD5来说,去除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复合垂直流湿地,受藻类滋生的影响,经表流湿地处理后的出水浓度稍有增加,但仍远低于进水浓度。

庄梦黎[10](2020)在《辽宁省白石水库水质分析与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石水库地处朝阳、锦州、阜新三市中心地带,水库水源是辽宁西部的主力水源。本文以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等六项常规参数为水质指标因子,研究白石水库水质变化,对未来水质进行预测,通过评价与预测提出保护水质的相应对策与建议,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两种方法,使用2007年-2018年六项水质指标实际观测数据对年际间水质指标含量和水质指标含量变化的趋势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指标间相关关系以明确近年来水质的变化规律。通过对2007年-2018年白石水库入水口水质年际变化趋势来看,在选取时间段内的水质指标变化较为明显,近年来白石水库入库口环境污染出现抬头态势。水库上游较为严峻的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引起总氮含量上升,并导致水质长期得不到提升,水质指标呈现出增长趋势,这与各年份水源地上游的不同污染物有较为直接的关系。使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WQI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水质评价模型,选取其中2008年-2017年十年的数据进行水质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2017年的水库水质均能达到Ⅲ类水质,达到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水质要求,满足白石水库水功能区的要求,该评价结果与2019年发布的白石水库水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此外,2008年-2017年十年间,白石水库的水质在逐步改善,在满足水功能区Ⅲ类水质的要求下,向更优的Ⅱ类水质发展。在水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水质进行预测分析,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运用灰色理论GM(1,1)预测模型根据2008年-2017年十年数据建立一维时间序列水质预测模型,计算平均相对误差值对模型精度检验,再运用2018年、2019年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经模型精度检验后六项监测指标的平均精度能达到三级,模型较好,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白石水库水质预测提供依据,为水环境管理及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模糊评价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糊评价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城市浅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特征及界面交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1.2.2 湖泊氮磷形态研究
        1.2.3 沉积物中有机质特征
        1.2.4 沉积物氮磷释放研究进展
        1.2.5 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水、沉积物体系中氮磷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1.3.2 氮磷污染状况评价及来源分析
        1.3.3 氮磷的释放特征及有机质对其释放的影响
    1.4 技术研究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实验方法
    2.1 采样点位布设
    2.2 样品采集
    2.3 分析指标及方法
        2.3.1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
        2.3.2 沉积物指标分析方法
    2.4 湖泊水质评价方法
        2.4.1 单因子评价法
        2.4.2 综合污染指数法
        2.4.3 营养状况指数法
    2.5 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方法
        2.5.1 有机指数法
        2.5.2 单因子指数法
    2.6 沉积物氮磷释放方法
        2.6.1 沉积物NH_4~+-N释放动力学实验
        2.6.2 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试验
        2.6.3 沉积物NH_4~+-N释放潜能试验
        2.6.4 沉积物磷释放潜能试验
    2.7 数据处理
第三章 象湖水体氮磷分布特征与营养评价
    3.1 象湖水体中的氮分布特征
    3.2 象湖水体中的磷分布特征
    3.3 象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象湖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与营养评价
    4.1 沉积物中氮的分布特征
    4.2 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
    4.3 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象湖氮磷来源分析
    5.1 象湖沉积物和水体中氮磷比较分析
    5.2 象湖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分布
    5.3 象湖沉积物氮磷来源分析
        5.3.1 象湖沉积物与水体中氮、磷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
        5.3.2 象湖沉积物中氮磷比及来源分析
    5.4 与国内其他湖泊对比
    5.5 小结
第六章 象湖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特征
    6.1 象湖沉积物氮的释放特征
        6.1.1 象湖沉积物NH_4~+-N的释放特征
        6.1.2 去除有机质后沉积物NH_4~+-N的释放特征
    6.2 象湖沉积物磷的释放特征
        6.2.1 象湖沉积物SRP的释放特征
        6.2.2 去除有机质后沉积物SRP的释放特征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岱海湖泊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质评价方法
        1.2.2 湖泊富营养化
        1.2.3 岱海湖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气象
    2.3 水文
    2.4 地质
    2.5 地形地貌
    2.6 经济社会状况
3 试验方案
    3.1 采样点选取
    3.2 样品采集与分析
    3.3 研究方法
        3.3.1 综合污染指数法
        3.3.2 主成分分析法
        3.3.3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3.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3.3.5 投影寻踪模型
4 岱海湖泊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1 水质指标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4.1.1 酸碱度(pH)
        4.1.2 溶解氧(DO)
        4.1.3 高锰酸盐指数(COD_(Mn))
        4.1.4 化学需氧量(COD_(Cr))
        4.1.5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
        4.1.6 氨氮(NH_3-N)
        4.1.7 总氮(TN)
        4.1.8 总磷(TP)
    4.2 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2.1 高锰酸盐指数(COD_(Mn))
        4.2.2 化学需氧量(COD_(Cr))
        4.2.3 总氮(TN)
        4.2.4 总磷(TP)
    4.3 水质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4.3.1 相关性分析
        4.3.2 结果讨论
    4.4 小结
5 岱海湖泊水质评价
    5.1 综合污染状况分析
        5.1.1 综合污染指数法
        5.1.2 污染分担率空间差异分析
    5.2 主成分分析法
    5.3 评价结果与讨论
    5.4 小结
6 岱海富营养化评价
    6.1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6.2 模糊综合评价法
    6.3 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
        6.3.1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6.3.2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6.4 评价结果与讨论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2013-2020年乌梁素海水环境指标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1.2.2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自然概况
        2.1.2 流域地质地貌特征
        2.1.3 水文气候特征
        2.1.4 生态治理历程
    2.2 实验方法
        2.2.1 监测点布设
        2.2.2 水质监测指标的选择及测定
    2.3 室内外实验过程
3 典型水质指标时空分布变化特征
    3.1 典型指标时间变化特征
        3.1.1 TN时间变化特征
        3.1.2 TP时间变化特征
        3.1.3 Chl.a时间变化特征
        3.1.4 SD时间变化特征
        3.1.5 COD时间变化特征
    3.2 典型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特征
        3.2.1 TN空间分布特征
        3.2.2 TP空间分布特征
        3.2.3 Chl.a空间分布特征
        3.2.4 SD空间分布特征
        3.2.5 COD空间分布特征
    3.3 小结
4 乌梁素海湖泊水质评价
    4.1 评价方法
        4.1.1 综合营养指数法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2 评价结果
        4.2.1 综合营养指数法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3 小结
5 乌梁素海水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5.1 湖泊水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5.1.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5.1.2 主成分分析结果
    5.2 湖泊富营养化影响因素分析
    5.3 水环境修复与治理措施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河南广利灌区水土环境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灌区水土环境的研究
        1.2.2 生态灌区研究进展
        1.2.3 灌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2.4 灌区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地貌概况
        2.1.2 水文气象地质
        2.1.3 河流水系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经济社会状况
        2.2.2 农业生产状况
    2.3 水资源概况
        2.3.1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3.2 水质状况
    2.4 材料与方法
        2.4.1 样品采集
        2.4.2 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计算方法
        2.4.3 河流富营养化指数计算方法
        2.4.4 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广利灌区渠灌区水土环境分析评价
    3.1 广利灌区总干渠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
    3.2 广利灌区总干渠水质综合变化特征
    3.3 广利灌区总干渠水质富营养化综合评价
    3.4 广利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3.4.1 土壤基本情况
        3.4.2 土壤pH
        3.4.3 土壤有机质
        3.4.4 土壤全氮、全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环境状况分析
    4.1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总氮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2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总磷变化特征分析
    4.3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氨氮变化特征分析
    4.4 广利灌区排水沟渠污染物来源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利灌区水土环境评价
    5.1 生态灌区评价概述
        5.1.1 生态灌区的理念
        5.1.2 生态灌区的特点
    5.2 灌区水土环境评价
        5.2.1 水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2 水土环境评价指标选取
        5.2.3 评价模型的选取与步骤
    5.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广利灌区水土环境评价
        5.3.1 确定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5.3.2 指标的隶属度计算
        5.3.3 广利灌区水土环境综合评价
        5.3.4 广利灌区水土环境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模糊聚类模型在桃山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水库水质评价的概述
        1.3.2 水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3.3 水质评价常用方法
        1.3.4 模糊聚类模型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工程模糊集理论的概述
    2.1 工程模糊集理论的介绍
    2.2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2.2.1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原理
        2.2.2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计算步骤
    2.3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性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3.1 自然地理环境
        3.1.1 地理位置
        3.1.2 自然资源量
    3.2 社会经济概况
    3.3 桃山水库概况
    3.4 污染源调查
        3.4.1 调查范围与内容
        3.4.2 污染源调查对象
        3.4.3 入河排污口污染物调查
第4章 桃山水库水质模糊聚类评价及归因分析
    4.1 桃山水库水质监测断面和监测指标的选取
        4.1.1 桃山水库水质监测断面的选取
        4.1.2 桃山水库水质监测指标的选取
    4.2 桃山水库水质监测和评价
        4.2.1 水质指标特征值矩阵进行规格化
        4.2.2 水质指标评价权重的确定
        4.2.3 求解最优模糊聚类矩阵U和最优模糊聚类中心S
        4.2.4 评价结果分析
        4.2.5 桃山水库水质评价与原因分析
    4.3 桃山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4.4 桃山水库有机污染物评价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对水质评价实用性分析
    5.1 与模糊识别模型对比分析
    5.2 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7)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决策研究 ——以长潭水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系统评价
        1.2.2 水源地现状指标评价
        1.2.3 水质、水量预测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SWOT分析的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决策体系
    2.1 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决策体系确立原则
    2.2 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决策体系建立
        2.2.1 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决策体系主要内容
        2.2.2 水源地综合评价中的AHP层次分析法
        2.2.3 水源地综合评价中的SWOT分析
        2.2.4 水源地综合评价中的VIKOR排序
        2.2.5 水源地发展策略排序校正
        2.2.6 饮用水水源地SWOT综合评价决策流程
    2.3 饮用水水源地现状指标及评价原则
        2.3.1 河流型饮用水源地评价指标
        2.3.2 湖泊型饮用水源地评价指标
        2.3.3 水库型饮用水源地评价指标
        2.3.4 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评价指标
    2.4 饮用水水源地现状指标量化方法
第3章 基于SWOT的长潭水库水源地综合评价
    3.1 长潭水库基本概况
        3.1.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3.1.2 水源地水库工程概况
        3.1.3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
        3.1.4 库区水资源利用
    3.2 基于水源地综合评价体系的长潭水库现状分析
        3.2.1 水源地水量现状
        3.2.2 水源地水质现状
        3.2.3 水源地生态环境现状
        3.2.4 水源地工程管理现状
    3.3 长潭水库水源地SWOT综合评价
        3.3.1 水源地指标权重确定
        3.3.2 水源地SWOT评价
        3.3.3 VIKOR治理策略排序
第4章 基于水源地现状及预测校正的长潭水库后续管理意见
    4.1 基于现状条件实施度的发展方案校正
    4.2 基于水质水量预测的发展方案校正
    4.3 长潭水库水源地管理方案建议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发表论文
    参加的学术会议
    参加的科研项目
    荣誉与奖励
致谢

(8)基于统计模型的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科学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进展
    2.1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2.2 巢湖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2.3 富营养化模拟模型概述
        2.3.1 机理模型及统计模型的差异
        2.3.2 MLR模型原理及其应用
        2.3.3 SVM模型原理及其应用
        2.3.4 RF模型原理及其应用
3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采样设计及方法
    3.3 理化、生化指标及营养盐分析
    3.4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3.4.1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3.4.2 SVM法
    3.5 Chl-a模型的构建方法
4 水质指标的特征分析
    4.1 理化、生化指标时空分布特征
    4.2 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
    4.3 Chl-a的时空分布特征
    4.4 NMDS分析
5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5.1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5.2 SVM法
    5.3 不同评价方法结果对比
6 水体富营养化模型的构建
    6.1 Chl-a与预测因子分析
        6.1.1 相关性分析
        6.1.2 冗余分析
    6.2 巢湖水体Chl-a模拟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6.2.1 MLR模拟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6.2.2 SVM模拟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6.2.3 RF模拟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6.3 模型的对比
    6.4 Chl-a快速模拟模型的构建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北京地区典型再生水补水型河道水质评价及改善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再生水利用
        1.2.2 再生水补水型河道水质研究
        1.2.3 水质评价与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4 人工湿地对水质改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水系概况
    2.2 气候水文
    2.3 地形地貌
第3章 监测方案及研究方法
    3.1 监测方案
        3.1.1 监测点布设
        3.1.2 水质监测方法
    3.2 水质评价方法
        3.2.1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
        3.2.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3.3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第4章 再生水补水型河道水质及富营养化评价
    4.1 凉水河
        4.1.1 水质指标统计特征
        4.1.2 水质指标变化特征
        4.1.3 水质评价
        4.1.4 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4.1.5 氮、磷营养盐结构分析
        4.1.6 富营养化评价
        4.1.7 水体营养状态时空变化特征
    4.2 清河
        4.2.1 水质指标统计特征
        4.2.2 水质指标变化特征
        4.2.3 水质评价
        4.2.4 水质时空分布特征
        4.2.5 氮、磷营养盐结构分析
        4.2.6 富营养化评价
        4.2.7 水体营养状态时空变化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垂直流-表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的试验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装置
        5.1.2 系统运行
        5.1.3 监测指标及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2.1 对TN的去除效果
        5.2.2 对NH_3~-N的去除效果
        5.2.3 对TP的去除效果
        5.2.4 对COD的去除效果
        5.2.5 对BOD5的去除效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10)辽宁省白石水库水质分析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质评价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现状
        1.2.2 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1.3 水质预测研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白石水库基本概况
    2.2 水质指标测定
        2.2.1 指标选取
        2.2.2 测定方法
        2.2.3 测定步骤
    2.3 水质动态分析方法
    2.4 水质评价方法
        2.4.1 评价标准
        2.4.2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2.4.3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
        2.4.4 综合水质类别随时间变化评价
    2.5 模糊综合评价法
    2.6 水质预测模型
第三章 白石水库水质动态
    3.1 年际间水质指标含量的Duncan’s多重比较
    3.2 水质指标含量变化的趋势分析
    3.3 水质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石水库水质评价
    4.1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4.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
    4.3 综合水质类别随时间变化评价
    4.4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4.5 两种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白石水库水质预测
    5.1 水质预测目标的选择
    5.2 水质预测模型计算
    5.3 水质预测模型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模糊评价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子湖水质改善技术体系构建及效果评价研究[D]. 许杨. 三峡大学, 2021
  • [2]城市浅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特征及界面交换研究[D]. 吴涛哲.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3]岱海湖泊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D]. 王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4]2013-2020年乌梁素海水环境指标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D]. 周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5]河南广利灌区水土环境分析与评价[D]. 谷少委.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6]模糊聚类模型在桃山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D]. 夏治坤.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7]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决策研究 ——以长潭水库为例[D]. 魏淼君. 长安大学, 2021
  • [8]基于统计模型的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模拟研究[D]. 杨碧莹.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9]北京地区典型再生水补水型河道水质评价及改善措施研究[D]. 王蕊.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10]辽宁省白石水库水质分析与预测研究[D]. 庄梦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模糊评价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