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标准电子海图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叶志荣,宋立伟,沙宏杰,万晓霞,焦晨晨[1](2022)在《中国海事电子海图分幅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电子海图(简称中国海事电子海图)作为中国官方电子海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技术体制和生产流程日趋完善,目前已通过挪威PRIMAR公司认证并公开向全世界发行。但其采用的分幅标准依旧是传统海图标准,即依据航道进行分幅,这种方法显然已不适用于电子海图。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海事电子海图现有的生产模式,满足不同用户对电子海图分幅的需求,通过对中国海事电子海图生产现状、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IHO)的最新国际标准以及国外电子海图分幅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一种符合中国实际的网格化分幅方案,为中国海事电子海图单元的重新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
白亭颖,桑金,卫国兵,张永合,张志宴[2](2022)在《中国海事航海图书的历史与发展》文中认为航海图书是航海使用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出版物的统称,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基本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作为官方航海图书资料出版发行机构,代表国家参与《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 1974,SOLAS 1974),向船舶提供种类丰富的航海图书和准确及时的海道测量服务。通过回顾65年来航海图书产品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中国海事测绘产品服务的内容、需求及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茂如[3](2020)在《基于电子海图的无人艇路径规划及实时避碰策略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水面无人艇作为众多海洋装备中的一种,在军用及民用等众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无人艇主要承担着侦查搜索、环境监控、导航警戒等众多任务,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保障他们的工作安全。电子海图作为推动无人艇研究不断进步、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关键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本文以“基于电子海图的无人艇路径规划及实时避碰策略研究与实现”为题,以电子海图为中心,对无人艇的应用领域展开相关研究。此次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研究S-57电子海图及设计实现遵守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解析算法库;2、研究路径规划算法及无人艇实时避碰策略;3、设计实现一款基于电子海图解析算法库与路径规划算法的无人艇路径路径规划软件系统。本论文为无人艇的研究工作开发了一个平台工具,具有较高的学术与工程应用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S-57电子海图相关国际标准,学习IHO S-57标准中电子海图理论数据模型、数据结构的相关内容;学习IHO S-52标准中电子海图符号库、表示库以及对应表的相关内容;学习ISO/IEC 8211数据封装标准与数据解析方法。确定电子海图解析算法库的设计目标、解析方式、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开发方式等。(2)完成对电子海图解析算法库的开发工作,该算法库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通过读取解析S-57标准电子海图文件,获取原始海图数据,根据解析数据,完成对电子海图的渲染工作,获得QImage格式电子海图并返回给用户使用。该算法库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具有良好的内聚性与独立性,具备优良的跨平台性。该算法库拥有简洁的对外接口函数,通过这些对外接口函数,可以非常简便的将该算法库应用于具有的研究工作。(3)研究路径规划算法,学习路径规划算法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发展趋势,介绍主要路径规划算法的性能优劣及应用场景。重点研究Theta-star算法与A-star算法,学习两种算法的搜索原理、实现方法,编程实现这两种算法。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这两种算法的规划效果,最终决定选择Theta-star算法作为为无人艇进行路径规划的规划算法。研究无人艇的实时避碰问题,学习实时避碰原理、无人艇的避碰规则、以及常见的实时避碰方法,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了结合滑动窗口原理及局部路径规划算法的实时避碰策略。(4)基于电子海图解析算法库以及Thetar-star算法,设计实现无人艇的路径规划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以满足无人艇项目的实际需求为指导,以帮助操作人员实现对无人艇的快速路径规划及任务规划为目标。该软件以电子海图为地图环境,运行操作人员在电子海图上直接进行路径规划及任务规划操作,并实现对无人艇的航迹追踪。该软件的所有功能皆顺利实现并通过性能测试,达到了最初的设计指标,并在无人艇项目中得到应用。在使用过程中,该软件能够很好地满足对无人艇进行路径规划及任务规划的需求,具有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功能完备、运行稳定等优点,完全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俞成明[4](2020)在《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据共享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趋成熟,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的测绘资源共享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国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中。海事测绘资源作为一个国家测绘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海事测绘主管部门向公众提供海事测绘公共产品的基础,是沿海水上公共交通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共享资源的数量多少,而在于所提供资源对航海用户与航政部门的效用程度。本文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选取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服务型政府与公共产品等相关理论,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分析研究了现阶段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过程中已有的举措与取得的成效。其次,针对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主要涉及粤港澳三地在海事测绘基础设施、海事测绘技术与装备、海事测绘数据成果转化以及公共产品服务等领域,问题包括缺少固定的顶层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现有的测绘技术标准不统一、海事测绘技术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海事测绘设施的统一协调、海事测绘成果转化与产品服务差异性大;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原因涵盖政府机构职能设置的缺陷、缺少技术交流与信息交互、港澳两地参与共享的意识不强、缺乏海事测绘成果与产品服务的对接机制。再次,对国外测绘资源共享与国内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可以用作经验借鉴的共享方法、共享领域、共享产品与服务。最后,立足政府职能与公共产品服务,提出了实现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包括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基础设施共享机制、推动粤港澳海事测绘成果的统一与数据互换机制、加速粤港澳海事测绘公共产品服务一体化、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借大湾区发展强化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
陈皆潞[5](2020)在《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操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自动操舵系统(Autopilot)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设备,位于船舶驾驶舱中综合船桥系统的核心部位,对通讯稳定性、操作简易性、控制精准性的要求很高。传统的自动操舵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传输采用串口方式,时效性差,传输距离有限;2)没有独立的报警自检测系统,出现重要信息遗漏的情况3)航向控制算法局限于线性运动,在非线性情况下稳定性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款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操舵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自动操舵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自动操舵系统由五个单元组成:核心控制单元、人机交互单元、串口与CAN双向转换单元、操舵执行单元、实际舵角反馈单元。系统硬件平台是基于ARM芯片Cortex-M3(LPC1768)、Cortex-A8微控制器。其次,进行了通讯模块的设计,包括自动操舵系统内部网络总线协议和串口与CAN双向转换单元。为了解决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CAN2.0B的CAN总线通讯协议,将系统内各单元通讯ID和具体信息格式按照协议完成分配;为了解决自动操舵系统与综合船桥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问题,设计了串口与CAN双向转换单元。第三,进行了操舵控制模块的设计,包括核心控制单元和实际舵角反馈单元。为了解决报警信息遗漏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报警自监测系统,采用在线故障诊断技术,能够实时检测自动操舵系统的健康运行情况。为了提高航向控制算法在非线性运动情况下的稳定性,采用最优控制算法和反馈线性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反馈线性理论将非线性船舶运动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依据最优控制理论计算出满足艏向角、实际舵角、转向速率的全局最优控制指令舵角。最后,进行了联调和仿真测试。基于自动操舵系统的性能指标,分别按照国际标准IEC 62065中规定的三类船舶模型,进行系统的仿真测试。利用MATLAB与VC++结合编译的智能船模仿真系统与自动操舵系统连接,将仿真过程中的测试参数存储保存。利用MATLAB显示图样,观察图样曲线变化,进而观测操控性能。根据联调测试和仿真测试结果,本文所提的自动操舵系统具有通讯稳定、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等特点,达到预期目标。
王杨楠,崔洪生,郭立新,童剑锋[6](2020)在《渔业电子海图数据专用物标及属性的设计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共享海洋地理空间信息,实现渔业信息的标准化,以中国远洋渔业数据库为数据源,基于对海洋渔业专用物标信息的分类及IHO S-57电子海图等国际标准,提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渔业专用扩展物标类目及其属性设计方案。构建了海洋渔业电子海图数据专用物标,分别为海洋经济物种、海况环境、渔船、渔具等4个类目,并对其属性一一进行了扩展。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统一和规范渔业专用信息的存储、管理、表达与应用,推动海洋渔业电子海图产品的标准化,从而为渔业资源、渔场地形、渔场底质、渔场环境、渔情预报等工作提供基础性信息服务支持。
周中元[7](2020)在《基于电子海图三维态势显示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和民用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导航信息是船舶航行及海洋开发作业顺利完成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电子海图能够实时动态显示基于海图背景的导航信息并能辅助航海人员高效的完成各类作业任务,相关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当前电子海图仅能提供基本的二维航行信息,对于三维海底地形及海洋环境等信息不能够形象地描述,依然需要航海人员人为处理各种设备所接收的诸多数据。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对整体情况的有效分析把握,同时降低了航海作业实现效率。因此如何在二维电子海图的基础上,实现本船态势信息显示的同时实现海底地形及海洋环境信息的三维显示,使航海人员运用视觉方式找出规律以及隐藏的内在现象,更好的支撑航海人员进行决策,成为当前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电子海图的海底地形及海洋环境温度场信息三维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综述了电子海图、海洋平台及软件、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在国内外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与思路。针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电子海图基础知识进行简单介绍,主要包括电子海图基本概念及相关坐标系、地形可视化高程模型分类以及三维可视化方法。其次,基于电子海图数据进行地形三维可视化研究。研究主要从三维地形模型实现流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S-57格式电子海图数据获取以及高程模型网格化建立,详细分析了高程数据模型内插方法,并针对单一插值算法应用时的缺陷,提出一种移动曲面拟合与反距离加权平均混合插值的改进方案,设计了仿真验证。再次,对光线投射算法进行分析,针对温度场数据量较大情况下采用传统三线性插值导致重采样过程效率低下的缺点,提出一种利用空间几何中的性质,向量向外延伸确定采样点的方法,实现计算的简化。同时针对图像合成提出变步长采样的方式,实现对采样效率的进一步优化。设计仿真实验方案对改进后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基于S-57电子海图数据,在VS2010及Open GL开发环境中设计实现了海底地形与海洋环境温度场三维可视化融合显示系统软件。系统整体目标是基于电子海图数据基础上实现本船态势信息、三维地形信息、海洋温度场的融合显示。
徐刚[8](2019)在《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开发商业计划书》文中指出航海业的高速发展加大了船舶电子行业市场需求,船舶电子行业同时受创新科技的影响,国内航海客户急需一款即融入智能化创新元素又有较高性价比的航海电子产品,而国内航海电子设备制造商也无法提供完全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在此背景下公司依托多年涉足航海电子行业为优势,决定开发一款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投放国内市场满足国内航海电子设备的供需平衡,提高企业收益。本文首先详细介绍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采取的研究方法,然后对项目所研发的产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从企业自身层面介绍其组织架构、研发团队、具备的核心技术等,展示了产品的商业模式画布,对产品的价值主张进行设计,从研发的产品层面介绍产品的应用市场范围和开发流程。研究的流程首先对航海电子设备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利用SLEPT研究模型进行宏观环境的分析,利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竞争环境的分析,设计并得出产品研发项目的战略地图;然后研究产品的营销和竞争方案,采用4Ps分析模型研究产品的营销策略,同时对产品的竞争能力进行分析并得出产品的营销竞争方案;最后对财务、融资和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在财务分析方面做了投资成本、项目盈利能力、损益估算、现金流量估算四个方面五年内的年度预测分析,通过预测结果数据得出项目的投资收益潜力,在融资分析方面研究了项目的融资规模、模式、期限和资金的使用计划,在项目的风险分析方面对整个项目在技术、市场、经营、管理、人力资源、融资、财务七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并针对各种风险制定了应对策略。论文通过对项目的实施环境,产品的市场营销与竞争策略,项目的财务、融资和风险防控方面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结合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项目资源,运用科学的财务预测模型得出的项目预测数据结果,证明该研究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利润增长率大,是一个具有较强盈利能力项目,它将能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并提高行业竞争力,为国家乃至世界航海行业贡献极高的行业价值。
辛全波,毕金强,房新玉,杨东远[9](2019)在《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构建与显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内河电子航道图应用要同时满足国际标准和内河特殊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扩展的数据构建与显示方法。通过对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归纳建设符合内河标准的电子航道图时遇到的问题;采用扩展属性的方式,实现了基于国际标准的数据模型扩展,保留了内河要素在国际标准中的定义并存储实际应用中的特殊需求;基于GIS实现了电子航道图的标准化显示,解决了符号快速检索与匹配、物标自适应显示等关键问题。以我国某内河下游为例,开展电子航道图的应用研究。实践证明,该技术合理、高效、实用,提高了航道信息化水平,可为我国内河电子航道图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参考。
康振[10](2019)在《基于VDES电子海图数据更新保护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ECDIS是海事领域的主要辅助工具,它主要用于船舶监控、船舶导航、港口管理。电子海图数据传输与更新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对于船舶的安全航行至关重要,电子海图数据的更新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手动更新和自动更新。为了防止电子海图数据在更新的过程中被非法复制和传播,给船舶及电子海图数据服务商的安全与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推出了 S-63电子海图数据保护方案标准。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海图数据信息的传输与更新也急剧增加,S-63电子海图数据保护方案涉及的DSA数字签名技术不能够满足数据信传输与更新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实时性的要求,且对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此之外,随着船舶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电子海图数据将实现在线的传输与更新,代替传统的手动更新方式。VDES作为e-Navigation框架下新一代通信系统,将成为电子海图服务的主要通信手段。然而,目前VDES电子海图服务缺少相应的数据保障机制,无法保证电子海图数据在线传输与更新的安全性和可信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使用了安全、高效、对带宽要求更低的ECC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有效的提高了 S-63电子海图数据保护方案的安全性、高效性及对带宽的要求。同时,为VDES的电子海图海图服务构建了安全保障机制,确保电子海图数据在线传输与更新的安全性和可信性,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以IHO发布的S-63电子海图数据保护方案标准为中心,对S-63数据保护方案中涉及的电子海图数据的压缩、数据的加密以及数据的验证展开详细概述;(2)通过采用ECC数字签名算法以S-63电子海图数据保护方案为基础,对数字签名进行优化,并通过数据收集及实验验证分析了 ECC数字签名算法在性能、效率、安全性三方面优于DSA;(3)由于VDES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了保证VDES中电子海图数据服务的安全性和可信性,本文根据VDES的电子海图服务的特点设计了基于AES和ECC的电子海图更新保障机制,并根据电子海图数据信息的特点制定了基于VDES电子海图数据传输协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 VDES电子海图服务能够安全、高效的进行电子海图数据的传输与更新。本文充分结合ECC算法与AES的优势,保证了 VDES电子海图数据自动更新服务的性能、效率及安全性。
二、国际标准电子海图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标准电子海图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海事电子海图分幅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海图单元现状 |
1 1比例尺不够系统化 |
1 2嵌套重叠图幅数量多,拼接关系复杂 |
1 3有效数据(图幅)碎片化 |
1 4未充分利用航海用途分层 |
2国内外电子海图分幅分析研究 |
2 1航海用途的分析研究 |
2 2国外网格电子海图的分析研究 |
2 3香港电子海图网格分幅的分析研究 |
2 4网格电子海图分幅特点 |
3分幅原则 |
4电子海图分幅方案 |
4 1网格等级划分 |
4 1 1网格等级划分的必要性 |
4 1 2网格等级划分的影响因素 |
4 1 3网格等级划分规则 |
4 1 4网格等级划分细则的优点 |
4 2电子海图多级网格分幅 |
4 2 1确定网格等级 |
4 2 2确定网格电子海图单元 |
4 3电子海图网格分幅命名 |
5结束语 |
(2)中国海事航海图书的历史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历程 |
2 海图 |
3 专题海图产品 |
4 航行指南与航行图集 |
5 其他航海图书产品 |
6 航海图书产品前景展望 |
6 1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6 2构建新型产品服务体系,全面有效履行职责 |
6 3加快新技术融合,为智能航运提供支撑 |
(3)基于电子海图的无人艇路径规划及实时避碰策略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无人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 电子海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路径规划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电子海图解析算法库实现 |
2.1 IHOS-57标准 |
2.1.1 S-57理论数据模型 |
2.1.2 S-57数据结构 |
2.2 IHOS-52标准 |
2.2.1 电子海图表示库 |
2.2.2 S-52符号库 |
2.2.3 S-52对应表 |
2.3 ISO/IEC8211 数据封装标准 |
2.4 墨卡托投影变换 |
2.4.1 墨卡托投影介绍 |
2.4.2 墨卡托投影转换方法 |
2.5 电子海图解析算法库 |
2.5.1 电子海图解析算法库设计 |
2.5.2 电子海图解析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路径规划及避碰策略研究 |
3.1 常见路径规划算法介绍 |
3.1.1 Dijkstra算法 |
3.1.2 最佳优先搜索算法 |
3.1.3 A-star算法 |
3.1.4 Theta-star算法 |
3.2 Theta-star算法原理与分析 |
3.2.1 Theta-star算法原理 |
3.2.2 Theta-star算法实验分析 |
3.3 实时避碰策略研究 |
3.3.1 滑动窗口法概述 |
3.3.2 滑动窗口法路径规划 |
3.3.3 海上避碰规则 |
3.3.4 基于滑动窗口法实时避碰策略 |
3.3.5 滑动窗口法实时避碰策略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人艇路径规划软件设计 |
4.1 系统架构及可行性分析 |
4.1.1 系统架构介绍 |
4.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4.2 系统整体设计 |
4.2.1 系统整体功能分析 |
4.2.2 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
4.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电子海图解析模块 |
4.3.2 路径规划模块 |
4.3.3 数据库模块 |
4.3.4 通信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4)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海事测绘资源 |
2.1.2 海事测绘资源共享 |
2.1.3 政府职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3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政府推进的现状分析 |
3.1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举措与效果 |
3.1.1 现有的举措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政府推进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3.2.1 缺少固定的顶层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 |
3.2.2 现有的测绘技术标准不统一 |
3.2.3 海事测绘技术发展不平衡 |
3.2.4 难以实现海事测绘设施的统一协调 |
3.2.5 海事测绘成果转化与产品服务差异性大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政府机构职能设置的缺陷 |
3.3.2 缺少技术交流与信息交互 |
3.3.3 港澳两地参与共享的意识不强 |
3.3.4 缺乏海事测绘成果与产品服务的对接机制 |
4 国内外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经验借鉴 |
4.1 国外测绘资源共享概况 |
4.1.1 欧盟:“一张图”建设 |
4.1.2 英国:海道测量资源共享 |
4.1.3 澳大利亚: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服务 |
4.1.4 美国、加拿大:海图数字产品服务 |
4.2 国内海事测绘资源共享概况 |
4.2.1 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水文站网、CORS站网共享 |
4.2.2 海事测绘数据共享技术 |
4.2.3 海事测绘产品共享 |
4.3 经验借鉴 |
4.3.1 共享基础设施 |
4.3.2 共享数据与技术 |
4.3.3 共享产品与服务 |
5 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 |
5.1 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与交流机制 |
5.1.1 建立固定的协调机构 |
5.1.2 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 |
5.2 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基础设施共享机制 |
5.2.1 加强粤港澳三地水文站设施的共享力度 |
5.2.2 增加粤港澳三地CORS站网设施的共享 |
5.2.3 酝酿粤港澳三地测绘装备的共享 |
5.3 推动粤港澳海事测绘成果的统一与数据互换机制 |
5.3.1 推动粤港澳三地海事测绘成果的统一 |
5.3.2 建立粤港澳三地定期数据互换机制 |
5.4 加速粤港澳海事测绘公共产品服务一体化 |
5.4.1 海事测绘数字产品服务一体化 |
5.4.2 海事测绘纸质产品服务一体化 |
5.4.3 海事测绘产品销售模式一体化 |
5.5 加强粤港澳海事测绘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
5.5.1 海事测绘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
5.5.2 海事测绘专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
5.6 借大湾区发展强化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操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自动操舵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自动操舵系统原理与总体设计 |
2.1 自动操舵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 总体设计 |
2.2.1 系统架构 |
2.2.2 系统各单元概述 |
2.2.3 系统软硬件环境简介 |
2.3 主要操作功能 |
2.3.1 模式选择 |
2.3.2 控制参数设置 |
2.3.3 指令航向设置 |
2.3.4 报警应答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通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1 问题与设计思路 |
3.1.1 数据传输的问题及设计思路 |
3.1.2 不同协议下数据交互的问题及设计思路 |
3.2 CAN总线通讯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
3.2.1 CAN总线协议标识符的设计 |
3.2.2 CAN总线协议数据帧的设计 |
3.2.3 各单元间数据交互流程的设计 |
3.3 串口与CAN双向转换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
3.3.1 串口与CAN双向转换单元的功能 |
3.3.2 串口与CAN双向转换单元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操舵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问题与设计思路 |
4.1.1 控制算法稳定性的问题 |
4.1.2 航行自检测的问题 |
4.2 核心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
4.2.1 自动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
4.2.2 航行监测的设计与实现 |
4.2.3 核心控制单元信息交互的设计与实现 |
4.3 实际舵角反馈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
4.3.1 实际舵角反馈单元的功能 |
4.3.2 舵角反馈单元的设计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自动操舵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
5.1 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
5.2 仿真系统的设计与组成 |
5.3 仿真测试 |
5.3.1 显示测试 |
5.3.2 实际舵角反馈精确度测试 |
5.3.3 自检测报警测试 |
5.3.4 系统操舵性能测试 |
5.4 自动操舵系统的验证结果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渔业电子海图数据专用物标及属性的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海洋渔业专用物标信息的化简与分类 |
2.1 中国远洋渔业数据库的主要内容 |
2.2 IHO S-57电子海图国际标准的基本物标 |
2.3 扩展海洋渔业专用物标的分类 |
3 渔业专用扩展物标及属性编码方案 |
3.1 渔业专用扩展物标及属性的定义 |
3.2 渔业专用扩展物标的属性集 |
4 结束语 |
(7)基于电子海图三维态势显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子海图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2 海洋平台及软件研究现状 |
1.2.3 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关键问题 |
1.4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电子海图三维可视化基础 |
2.1 电子海图基础 |
2.1.1 电子海图概念介绍 |
2.1.2 三维可视化相关坐标系 |
2.2 海图高程模型 |
2.2.1 规则网格模型 |
2.2.2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 |
2.2.3 等高线模型 |
2.2.4 海图高程模型对比 |
2.3 三维可视化方法 |
2.3.1 面绘制方法基本理论 |
2.3.2 体绘制方法基本理论 |
2.3.3 三维可视化方法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子海图地形三维可视化研究 |
3.1 S-57电子海图数据获取 |
3.1.1 S-57标准电子海图数据模型 |
3.1.2 S-57标准电子海图数据结构 |
3.1.3 ISO8211Lib函数封装与解析 |
3.1.4 电子海图高程数据获取 |
3.2 高程模型网格化建立 |
3.3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方法研究 |
3.3.1 高程数据内插方法分析 |
3.3.2 高程数据移动曲面插值 |
3.3.3 高程数据移动曲面插值改进 |
3.4 高程数据模型仿真实验 |
3.4.1 算法仿真实现流程 |
3.4.2 高程数据仿真图像对比 |
3.4.3 高程数据仿真数据评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洋环境温度场三维可视化研究 |
4.1 概述 |
4.2 海洋标量场可视化方法基本流程 |
4.3 海洋温度场三维可视化模型 |
4.3.1 海洋温度数据类型及采样形式 |
4.3.2 海洋温度场散乱数据插值 |
4.4 海洋温度场可视化算法 |
4.4.1 光线投射算法原理 |
4.4.2 光线投射算法基本流程 |
4.4.3 数据分类与传输函数 |
4.4.4 重采样与插值计算 |
4.4.5 图像合成 |
4.5 基于光线投射算法的优化 |
4.5.1 光线投射算法分析 |
4.5.2 光线投射算法改进 |
4.6 仿真实验 |
4.6.1 重采样过程改进方案改进验证 |
4.6.2 图像合成改进验证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电子海图三维可视化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概述 |
5.2 开发环境设置 |
5.3 软件结构 |
5.4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5.4.1 系统整体功能 |
5.4.2 地形三维可视化实现 |
5.4.3 温度场三维可视化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开发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综述 |
1.2.1 商业计划书 |
1.2.2 战略理论 |
1.2.3 营销理论 |
1.2.4 关键技术理论基础 |
1.3 论文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
1.3.1 论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主体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项目描述 |
2.1 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开发项目介绍 |
2.1.1 研发产品介绍 |
2.1.2 研发企业介绍 |
2.1.3 研发团队介绍 |
2.1.4 产品核心技术介绍 |
2.2 产品的外部环境分析 |
2.2.1 客户细分 |
2.2.2 价值地图 |
2.2.3 适配(Fit) |
2.2.4 产品的商业模式设计 |
2.2.5 产品目标市场定位 |
2.3 产品的开发流程 |
3 项目实施环境分析 |
3.1 航海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
3.2 SLEPT模型分析 |
3.2.1 社会(Social)因素分析 |
3.2.2 法律(Legal)因素分析 |
3.2.3 经济(Economic)因素分析 |
3.2.4 政治(Political)因素分析 |
3.2.5 技术(Technology)因素分析 |
3.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机会和威胁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3.3.4 替代品的威胁 |
3.3.5 同业竞争者的能力 |
3.4 项目的战略地图 |
4 营销与竞争方案 |
4.1 产品4PS营销策略分析 |
4.1.1 产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 |
4.1.2 价格策略(Pricing Strategy) |
4.1.3 渠道策略(Placing Strategy) |
4.1.4 促销策略(Promoting Strategy) |
4.2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 |
4.2.1 成本优势 |
4.2.2 技术优势 |
4.2.3 质量优势 |
5 财务、融资与风险分析 |
5.1 财务预测分析 |
5.1.1 投资成本预测 |
5.1.2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
5.1.3 损益估算预测 |
5.1.4 现金流量估算预测 |
5.2 融资分析 |
5.2.1 融资规模、模式、期限 |
5.2.2 资金使用计划和进度 |
5.3 项目风险评估 |
5.3.1 技术风险及策略分析 |
5.3.2 市场风险及策略分析 |
5.3.3 经营风险及对策 |
5.3.4 管理风险及对策 |
5.3.5 人力资源风险及对策 |
5.3.6 融资风险及对策 |
5.3.7 财务风险及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构建与显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航道图建设现状及遇到问题 |
(1)空间参考不统一。 |
(2)物标分类不准确。 |
(3)属性编码不完整。 |
(4)显示符号多且与物标的对应关系复杂。 |
(5)显示规则复杂。 |
2 电子航道图数据构建技术 |
2.1 基于国际标准的数据模型扩展 |
2.2 物标索引机制 |
3 电子航道图标准化显示技术 |
3.1显示符号库 |
3.2 基于GIS的可视化 |
3.3 自适应显示 |
4 案例分析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4.2 数据生产 |
4.3 业务应用 |
5 结束语 |
(10)基于VDES电子海图数据更新保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电子海图数据更新与保护的基础理论 |
2.1 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 |
2.2 S-63数据保护方案 |
2.3 数字签名算法(DSA) |
2.3.1 数字签名概述 |
2.3.2 DSA原理 |
2.4 高级加密标准(AES)与椭圆曲线加密(ECC)算法 |
2.4.1 AES理论 |
2.4.2 椭圆曲线加密(ECC)算法 |
2.4.3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适用领域 |
2.5 本章小结 |
3 优化S-63电子海图数据保护方案 |
3.1 DSA在S-63数据保护方案中的应用 |
3.1.1 电子海图数据的压缩 |
3.1.2 电子海图数据加密 |
3.1.3 电子海图数据验证 |
3.2 制作基于DSA数字签名密钥及数字签名的验证 |
3.3 S-63电子海图数据保护方案的改进 |
3.3.1 选择ECC数字签名算法的原因 |
3.3.2 基于ECC算法电子海图数据签名的设计 |
3.3.3 基于ECC算法电子海图数据签名机制的分析 |
3.4 小结 |
4 基于VDES电子海图数据在线更新与保护 |
4.1 基于VDES通信链路电子海图传输与更新服务框架 |
4.2 基于AES和ECC的混合密码体制 |
4.3 基于VDES电子海图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整体设计 |
4.4 基于混合密码体制的VDES电子海图服务性能测试 |
4.5 基于VDES的电子海图数据传输与更新协议 |
4.5.1 VDES数据传输 |
4.5.2 电子海图数据消息 |
4.6 基于VDES电子海图数据安全保障机制设计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国际标准电子海图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海事电子海图分幅标准研究[J]. 叶志荣,宋立伟,沙宏杰,万晓霞,焦晨晨. 测绘地理信息, 2022(01)
- [2]中国海事航海图书的历史与发展[J]. 白亭颖,桑金,卫国兵,张永合,张志宴. 测绘地理信息, 2022(01)
- [3]基于电子海图的无人艇路径规划及实时避碰策略研究与实现[D]. 李茂如.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4]粤港澳海事测绘资源共享的政府推进策略研究[D]. 俞成明.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5]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操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陈皆潞.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渔业电子海图数据专用物标及属性的设计方案[J]. 王杨楠,崔洪生,郭立新,童剑锋. 海洋测绘, 2020(01)
- [7]基于电子海图三维态势显示设计与实现[D]. 周中元.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8]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开发商业计划书[D]. 徐刚.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9]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构建与显示技术研究[J]. 辛全波,毕金强,房新玉,杨东远. 水道港口, 2019(04)
- [10]基于VDES电子海图数据更新保护方案研究[D]. 康振.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